第一篇: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路径探讨
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路径探讨
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郁佳晨
【摘 要】搞好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的衔接,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 教学衔接
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课应与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在初中阶段,有些地区思想品德课并没有被纳入中考科目,思想品德课被当作“副课”遭受排挤,时常为“主课”让路,在高中阶段,为了获得高分,教师只讲考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学生也只学得分点,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些内容与高中的内容脱节或重复,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那么,如何有效地衔接高中与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呢?本文着重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作粗略的探讨。
一、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衔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阶段教育是初中的延伸和发展,作为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相互间的衔接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目标的衔接则是前提条件。
1、彻底抛弃“唯分数”观念
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各学校非常自然地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在分值上占绝对优势的中考必考科目视为“宠儿”,物理、化学则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其它学科则沦为“庶族”,被称之为小学科。因此,思想品德是“小学科”的观念在学生乃至某些家长、老师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当前,部分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不强,与他们在初中阶段形成的这种错误认识不无关联,可以说是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延伸到高中的结果。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种“唯分”观念应该彻底被抛弃,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并且在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中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奠定学科理念基础。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2]
2、注重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独立性
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有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基于初中和高中各自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选择是有不同的要求的。无视不同阶段的特点,而笼统地确定相同或相似的目标体系,则无法准确地指导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的教学。因此,要充分认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不同层次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它既要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做准备,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思想政治课主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注重一定层次水平,除继续强化基本的思想品德要求外,重点应该培养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重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具体阶段是不同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拓展,这种深化和拓展是在思想品德课基础上的向广度和深度的有层次性的拓展,而不是断裂的或几乎重叠的拓展。这种拓展需要初中和高中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以便实行有效的衔接。因此,初中阶段应把握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社会接触范围,着重塑造开朗的性格,较好的自我认同感,具有上进心,具备良好的劳动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而高中阶段则要求能在理智上认识自己长短优劣的基础上接受和悦纳自己,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兴趣,对新经验保持开放的心理,保持对劳动
[4]的兴趣,具备在社会得失中进行心理调适自觉完善心理素质不足的能力。从学生发展过程整体性出发可以避免孤立设计各自的目标,使两者产生脱节、矛盾、错位等。但从目前现状看,尽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不断地改革,思想品德课仍然充斥着学生较难理解的脱离学生活实际的内容,而思想政治课中还存在大量的冗长的理论知识教育,导致在初中听不懂,而在高中又觉得缺乏新意和兴趣。
二、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衔接
内容的衔接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是否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关系到政治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根本问题。尽管高中和初中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但应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实现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对接,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教学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体现教育的层次性。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爱好和兴趣的不同,他们对有些知识的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来进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出层次性。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也表现出层次性,思想品德课要淡化学科体系,不要注重对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过分追求,防止知识内容的过深和过宽,要克服对一些抽象概念、观点的机械理解和记忆,多讲做人道德知识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使学生多感知一些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实问题,多从生活、时间的微观处着手来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而思想政治课,应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基于生活主题,寻求学科知识的支撑,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路线,并保持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联系,体现以初中教学为起点,在避免内容重复的前提下建立内容目标的递进关系。据此,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个课程模块都有相应学科的知识背景,这显然是与初中课程组织方式有根本不同之处。因此,应根据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爱好和兴趣的不同,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安排要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来进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出层次性。
2、教学内容安排要避免重复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程度、范围和组织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思想政治课各门课程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才接触到的,但是与思想政治课内容相关教育则可以一直追溯至小学,贯穿在整个基础教育中。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有些内容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有关。如初中的《思想品德》中有关“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的内容就与高中《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有重复。一些基本理论,学生在初中阶段己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到了中学还要“一切从头再来”。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课纯属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面对似曾相识的内容,学生不仅没有了初见新学科的那份好奇和新鲜感,还为以后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定下了消极的基调。所以,教师对重复内容的教学,教学中应明确各学段的内容层次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层次,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的特征,要注意防止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使教学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呈现“有效”拓展,保证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果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必然会使后一学段的教学与前一学段的教学发生重复,这既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呈现要科学系统
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是编写教材,教材是内容的载体,科学系统的教材有利于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教材编写时要注重不同层次间的衔接,既考虑高中和初中学段各自特点,也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前身和后沿的关系。初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爱动,爱思考问题;随着初中生行为能力的逐渐发展,初中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和事物也逐渐扩大和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影响和困惑也逐渐增多,因此,教材就应该从学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来引发其思考、感悟。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该从符合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出发,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基本的概念、原理,如在“关心与尊重他人”部分,可以让学生理解他人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心尊重他人,课程设计可以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出发,这样学生可以体会人与人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同学间的关心,帮助与爱护,可以理解关心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更加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注意理论层次的提升,教材的编写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的同时,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总之,无论是思想品德课教材,还是思想政治课教材,都要以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场域整合学习主题,注重对矛盾冲突的探究,尝试“问题解决”,让教材成为学生真正感悟社会、体验人生的开放对话平台,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性、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和学生走向真实生活、走进现实社会的行动课程。
三、实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
评价是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初、高中学生在同一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应注意其连续性和整体性,从而体现学科的特点及科学性。当前新课程体系下,评价体系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连续性的评价机制,改变原有的以学生成绩为尺度的单一衡量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1、确立评价教学的科学标准
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如果没有评价体系的制约,教育教学改革将寸步难行。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评价方面都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但是又应各有侧重。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初步的法律意识、社会实践能力,评价应着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考查。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以理性认知为主,应着重培养他们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和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上要突出学生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性思考和对材料分析、概括、联系、比较等能力的考查。比如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掌握情况,初中应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的步骤、意义等,在具体把握上,可以结合相关数据让学生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不必从理论上作过多的分析。但对高中生若仅仅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显得有些浅显了,可联系科学发展观,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需要学生更深入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行理解和分析,相对于初中而言,难度拔高了。依据初高中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必然会促进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紧密衔接。
2、建立记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成长足迹袋
建立记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成长足迹袋,是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学生档案是用来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的重要文件。为了高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初中很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能够详细地真实地反映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的档案。这种档案应详细记载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并且掌握到了何种程度和课外实践情况,档案还应包括真实的客观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如果有了这样详细的档案,那么思想政治课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记录,来确定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使学生学习他们从未接受过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他们还没完全掌握和理解的思想政治观点。这样,思想政治课就能与思想品德课很好地衔接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毫无疑问,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项工作肯定会相当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不可否认,这是有效地解决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严重脱接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第879页
[2]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第879页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1页 [4]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29页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王毕珍:谈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思想政治教学,2006.(05)[7]余 力: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8]黄凤凤:关于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5)[9]刘 坤:如何搞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02)[10]郑庆辉: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蔡晓红:论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差异与衔接,青岛师范大学学报,2005.(4)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and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teaching engagement
way discussion
Yu Jia-chen
【Abstract】Does well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and the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teaching engagement work to improv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to have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Completes the educational goal,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appraisal system and so on three aspect engagements, is realiz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and the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teaching engagement efficient path.【Key word】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teaching engagement
第二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本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下面是我对中学政治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1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不仅仅是对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3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使政治课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三政治常识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时,我截取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来教育学生: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每个学生现在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
4紧扣时代潮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而当政治教师照本宣科,内容陈旧时,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思想政治课中应有所体现,但教材本身不能“朝令夕改”,应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又极其典型的热点材料补充到课堂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我在讲到“爱国情操”这一问题时,就把奥运健儿取得的成绩引入课堂,特别提出了女排和刘翔的拼搏精神。这样可使学生感到事例真实可信,又富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溶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献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明兰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使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副课”意识使得政治教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搞好政治教学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政治教学 观念 方法
本人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有自豪成功之外,亦有遗憾失败之笔。幸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使我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对政治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重视。如果说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课”。我们常说: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二是备课。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教师要注意扩充教材。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因此,备课时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找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结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的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以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
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不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一时,课堂采用的是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讨而不论”、“启而不发”的现象。一年之后,同一批学生却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这位老师长期准备,以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得到效果。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已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析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个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
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己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的总结,一切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下面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重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的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
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
第一部分 总体建议
一、知道党的十八大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提示:
党的十八大主题,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四个根本问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的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三、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示: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四、懂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示:
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
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五、理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提示:
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六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
六、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提示: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
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这些目标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相一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七、体会党对青年一代的关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提示: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当代青年要感受党对青年的关爱,明确自己的使命,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古人说“不破不立”,“学贵质疑”,只有在不断的怀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这张试卷是有许多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代表性,对于试卷的评讲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积极引导学生的高效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对这堂课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批改,详细分析——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前提。
2、创设民主宽松、思维碰撞的课堂情境——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重点。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如把学生的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由学生上台讲解;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消除压抑感,激发其内在兴趣;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请学生献计献策。
3、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