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教育
“教育科研杯”有奖征文
桦甸市第三中学
孙铭鸿 邮编:132400 联系电话:***
浅谈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很多人认为物理学中全是干巴巴的理论和公式,不涉及到任何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其实不然,物理教学的一些具体内容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配合读书活动、实验活动、课外实践与查阅资料等活动,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品德,大有裨益。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面针对我个人的看法做如下的简单总结。
一、全面深入的挖掘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社会情感
物理课本中有着丰富的渗透德育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如能提炼出来,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以渗透,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我们在讲授《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时通过介绍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介绍我国农业上的灌溉技术以及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等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在讲授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时,我们利用动画展示今天的世界许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城市环境日益受到污染,全球气温逐渐升高,及工业的发展,废水、废气肆意排放造成酸雨的产生等使学生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危机四伏,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安全用电常识及电功率的学习培养学生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意识;通过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实验介绍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安培、欧姆、焦耳等人对力、电等物理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他们契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教材课后的阅读资料如“科学世界”、“sts”及插图等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自学“科学世界”——《计时标准和工具的变迁》、插图——《天工开物》中的杠杆、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关于磁偏角的记述等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及废旧电池的回收等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目前人类已经掌握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微电子和计算机,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磁悬浮列车,超导方面,光缆通信,纳米技术等杰出成就,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信心;通过设计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物理情景或习题,让学生认识生活处处皆物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二、结合相关的物理规律和理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自觉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的实质,从而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揭示、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知识的应用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如学习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使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有机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运动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通过电场和磁场的物质属性(如力、能量)认识一种形态场的物质性;原子的正负电荷,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电磁的统一等揭示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惯性,摩擦,核能的利用与核污染以及电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任何事物都对人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面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从而使事物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
三、从物理学史中挖掘素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在物理学史中,有物理学家的治学创业,也有他们的为人处世,他们对待困难和逆境的态度,对名誉地位的看法,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科学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社会尽责的高尚情感,这些都是物理教学中落实德育的良好素材,这些丰富事例,同时又是生动的故事,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造成心灵的触动和震撼。
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多么的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给学生介绍课后阅读文章“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教育他们要为自己的目标、理想而努力学习。力学的奠基人牛顿,他小时侯学习并不好,有一次他做的风车能带动小风磨转动,但因为学习不好,说不出道理来,遭到同学的取笑,从此以后他立志学好功课,才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再有,爱迪生小时侯记忆力相当差,老师叫他背的书他从来没有背熟过一次,常被老师斥为“笨蛋”,但他通过刻苦学习、强记,与自己不良的记忆顽强斗争,终于登上了事业峰巅。也许正是有感与此,爱迪生才告诉人们:“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这些事例地介绍告诉学生科学家原本也是凡人,我们只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能做得更好,就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是未来的科学家。使学生从中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责任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
四、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多次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学科内任何新课题、新领域的萌芽都离不开实验,而任何新理论的检验也都离不开实验,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比如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等。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并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另外,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适当的进行方法、态度、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那么对学生来说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对他们来说是受用终生的。
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并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压力的影响因素”“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都是利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中,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探究真理。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注意平时多积累资料,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抓住机会,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学习习惯,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第二篇:德育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德育建设非常重要,电脑在家庭的普及,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它的资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然而青少年生理跟心理都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自律能力,这种社会现状不容忽视,我认为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人教育做起。
一、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
学校德育要主动出击,抢占网络阵地,构建学校网络德育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德育基地,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建立家校联系电子信箱以及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二、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上网时不做有违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的网上活动,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增长学识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这才是网络的主流,拒绝网络就意味着拒绝进步
第三,作为家长,还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作好疏导工作,才能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的网站,才能掌握孩子的网上心理及动向。第四,可以在家用电脑上装一套合适的防黄、扫黄软件,建立起一道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三、规范有序的社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为此:要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措施与力度。网络即虚拟世界,加大对未成年人进出网吧、网络不健康行为调查研究的力度,寻根求源,寻找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主动查缺补漏,制定防范措施。
四、积极向上的个人教育
学生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要多接纳家长老师的意见;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诸多的网络道德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个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去思考、探索与行动。对于网络这把双刃剑,靠堵只能是螳臂挡车,逃避也只能是掩耳盗铃;不能视而不见,自行其是;也不能被动防御,疲于应对;而应该主动出击,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真正让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窗口,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不迷失方向
第三篇:德育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与结果,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除知识以外的营养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中学英语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中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学生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中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中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中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中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作者简介
姓名:王素云 性别:女 职务:中学教师 职称: 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一中 通讯地址: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一中 邮编:276807 联系电话:0633-2681052
第四篇: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德育主任要以人文精神作引领,以服务为宗旨,让学校成为具有亲和力、凝聚力的人文环境,使师生都能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激励和鼓舞,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德育情境。
班主任是德育主任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培养的目标。目前由于我们班主任工作繁忙,教育教学的重任不仅仅说的 那么轻松,从早到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服务之中。几乎没有时间去为班级的建设发展去发挥创造,只要学生安全、成绩优异、家长支持、学生不流失就是最大的业绩了。我当过班主任,虽然时间不长,但我知道班主任的艰辛,我也经常深入班级,也为某个班级学生的安全、学生的流失、学生的成绩自责、难过。但我反思,为什么有的班主任会很得心应手呢?我认为这需要一个引领,一个帮助。作为年组,要有凝聚力,不仅仅完全由班主任去一个个扶持,突出骨干班主任作用的发挥与辅射作用,开展结对子活动;作为少先队,不仅仅只是将问题的所在亲自去解决,去帮助,还要从宏观上鼓励班主任学习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形成德育积累。同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以再创新,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让班主任苦有所得,累有所值,推动学校整体班主任队伍建设。
作为德育主任我个人也尝试着和学生们进行交流,亲自给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现在的网络是非常的普遍,网络是个双刃剑,孩子小,经验、经历都不足,容易使孩子走错路,作为德育工作者,我应该应运这把双刃剑带好我的学生。
1.运用“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案例】
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
掌声响起。
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
欢笑声响起。
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
——老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
——请老师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抽烟。
——老师,您说话很风趣,但有时候严肃不足。第三天,火药味渐浓,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乱”的“伊妹儿”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今天的„伊妹儿‟是谁发的?”众学生如惊弓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基本保持一致。
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儿”,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伊妹儿”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伊妹儿”: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可爱的老师身上。
——老师,那天的“伊妹儿”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后悔。因为我的粗鲁的语言,不只伤害了老师的自尊心,更说明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东中人。
【评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网络德育案例。班主任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加强与新生的沟通,在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说”后,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公诸于众,从而激发了学生与教师接近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心理。然而,当有学生接连不断地向自己“发难”时,这位教师未能正确处理,居然破起案来,这是德育的大忌,结果学生噤声不语,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就此中断。好在这位教师严于律己,及时向学生作检讨,才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两封伊妹儿,一封希望老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真正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批评意见,而另一封则说明学生已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这位教师以此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第一步,为今后德育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较好地体现了网络的德育促进功能。
2.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做到寓教于乐。
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也有的老师组织学生编写、演出校园剧,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实性,而且学生在活动中所花的时间较少。
【案例】
今天,我在班里搞了一个特殊的班团活动——通过虚拟情景进行德育体验。我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名为“洗衣机里的猫”的游戏和电影《洗澡》中的一个片断,又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一个动画故事《先救谁》和一组连环漫画,在活动中播放并分别要求学生谈感想、作评论、进行选择、开展联想。以连环漫画的使用为例:我给学生提供了四幅漫画,第一幅是在一间房子里,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黑包,两个人正在握手;第二幅是一个人拿着黑包在前面跑,另一个人在后面追;第三幅是两个人相对而立,其中一个人正在开包;第四幅是一个人拿着黑包在跑。让学生对这四幅漫画进行重新排序,并配上说明词。有的学生以4-2-3-1排序,分别配以“有小偷”、“追”、“终于捉住了”、“多谢你挽回了我的损失”,最后总结为“见义勇为——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有的学生以1-4-2-3排序,分别配以“朋友见面分外亲热”、“有人偷包”、“死死盯住”、“看你往哪儿跑”,最后总结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有学生以2-3-4-1排序,分别配以“抓小偷”、“让我瞧瞧都有些什么”、“这个包归我了”、“见者有份”,最后总结为“坐地分赃,可耻!”这次班团活动搞得特别成功,学生们事后评价是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感想丰富、记忆深刻。
【评析】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在学校里,最难搞的便是班团活动。每次搞活动,都有学生昏昏欲睡,或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假如班主任不在场,有的学生甚至会开溜。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班团活动变得焕然一新。上面的案例实际上属于一种德育游戏。游戏是人的天性,人类实际上正是通过游戏走向成熟,而游戏又是电脑特别是网络所长,充分利用好电脑与网络的这一长处,不仅使德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为学生的道德实践提供了方便,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辅以少量实践的德育方式,发挥了德育应有的魅力。【案例】
我们班李某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
1.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2.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 一门课,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家长朋友重视的一门课,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做人更重要,一个拥有良好,健康心态的人更值得我们尊重,爱戴。请携手让我们把德育教育做的更好。
第五篇:德育教育材料
德育教育材料
1、中学生教育大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金桥中学德育安全工作会议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解读
4、德育教育之一-----如何解决学生佩戴手机的问题
5、学生“十不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