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变废为宝》教学案例
《变废为宝》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美术教材第五册第12课《变废为宝》。易拉罐、塑料瓶、金属片、木头、旧挂历等等都是孩子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孩子们虽然经常接触它们,但很少刻意去观察它们,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可以利用它们来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在学生收集接触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渗透利用拼贴、剪、折、卷、插等基本制作方法来制作成精美的装饰作品。通过这节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启发他们发现身边周围的美好事物,从中懂得体验生活和美术学习的乐趣。设计理念:以轻松自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并且通过“比赛招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确认哪些材料是可利用的材料。
2、能力目标:收集可利用材料,用拼贴、剪、折、卷、插等方法制作成装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体验设计制作作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拼贴、剪、折、卷、插等多种方法制作成装饰作品。教学难点:多种材料制作作品。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各种各样可利用的材料、硬纸板作背景、美工刀、剪刀、双面胶。注:材料分类: ⑴ 纸质类:挂历纸、包装纸、糖果纸、牙膏盒、烟盒、牛奶盒、纸杯、纸卫生纸纸筒等。⑵ 塑料类:果冻壳、不同颜色的塑料片、塑料瓶、塑料盆、塑料杯等。⑶ 木质类:冰棒棍、木条、不同质地的木板等。⑷ 金属类:易拉罐、牛奶罐、各类废旧金属类物品等。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以收集另外一类可以是各地区特色的地方材料:如:棉花、泡沫、尼龙线、、贝壳、麦秆等等。
学具准备:各类可利用材料、硬纸板作背景、美工刀、剪刀、双面胶。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谜语导入: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能写会算真聪明,团结合作本领大。(老师讲述的时候结合手部的动作)学生应该能猜出谜底是手。
2.大家真棒。我这儿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校园环保社和校园巧手社团联合举办一台擂台赛。听说他们要在我们当中招聘一部分人才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还真热闹。“大家伙想参加吗?”“想”那首先我们要先来看看擂台赛的要求和规则。出示擂台赛的要求:利用环保社提供“百保箱”内的各类材料来进行工艺制作,(注:百保箱里的材料应事先让学生收集好了放在里面)通过我们同学的巧手来制作,谁能将它们赋予更新更美的生命,谁就将获胜。板书:擂台赛的项目:比赛过程中共有“三关”,必须闯过前两关后才能进入第三关。“
一、二两关均为智力知识类:包括1.比眼力2.比口才3.比智力,这两关比赛中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抢答。这样你就将顺利进入“第三关”:能力测试设计关。(设计意图:通过“比赛选拔”的方式,通过智力“闯三关”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激发他们探知的欲望。)
二、发展阶段
1.出示图片,进入“第一关”
(注:除了给学生看书上的范图以外,可多找一些图片,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设计思路。)
2.大家看看这些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漂亮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范图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3.联系实际说说这些材料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4.说说这些精美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这一环节学生之间的讨论比较热烈,各自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异想天开的想法,对后面制作阶段有很好的帮助。)5.你认为还有那些材料也可以拿来利用。(这一环节更实际的落实到制作的设想)(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回合的比拼,让学生从本质上来认识原材料、了解原材料的来源,了解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想象。为后面的设计制作做铺垫。)
三、欣赏阶段
1、欣赏范作。
2、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动手制作吗?我们可以先用一件单一的材料来实际制作一下。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描述来进行示范。根据学生说到的方法,拼贴:用火柴按一定的方向拼成太阳的形状;剪:把纸杯的上口剪开后,可折成花篮的形状;折:例如手工纸的一些折叠方法(千纸鹤等);卷:通过剪、折的方式以后,再用卷的形式表现(表现人物的头发和裙子的褶子花纹等)(设计意图:用较单一的方法给学生演示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制作基础平台。)请学生上来用这些材料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材料有一个更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制作过程
1.祝贺你们,进入第二关。请大家打开你们桌子上的“百保箱” ⑴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 ⑵ 说说他们原来的用途是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 ⑶ 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你还能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并使他们有更多更大的用途。⑷ 学生根据百保箱里的材料。一一分析,并且说说自身的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教师给予一定的肯定并加以补充。
2.恭喜你们,“闯关成功”,进入第三关,加油!⑴ 学生根据实际材料动手制作。注意:制作时,你可以找朋友一起来制作,也可以自己制作完成。大家要大胆想象,人人动手,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比赛时间一到立即停手,不得再做。要求:要知道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几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希望你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制作。提醒:告诉学生在使用剪刀和小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⑵ 学生制作开始,(配乐和图片循环放映供学生参考。)(学生作品可用各类材料单件或多种材料混合制作,鼓励学生利用混合材料来制作,这样作品的效果会更好。)⑶ 学生进行创作,师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制作,并辅助学生完成作业。⑷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小作者自己简单地介绍一下,同时可以让其他的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使用的材料运用是否恰当。(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自己手中的材料经过自己的制作变的美丽了,拓宽设计思路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评价阶段 1.评奖:要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学生只能为其他小组作品投票(插小旗)。(每一组把做好的作品都放到黑板前的展示台上,学生下去参观完再评)⑴ 互评: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插上小旗。⑵ 自评:请获小旗最多的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创意和设想,并评价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⑶ 他评:请投票的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幅作品的理由。⑷ 师评:在学生互动评价中适时介入评定,最后看哪一组的小旗最多,质量最高为获胜组(根据团结性、合作性、创意性,根据色彩的搭配、造型、创意等进行综合评定)。(设计意图:把更多的表决权都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了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做到倾听别人的评价和学会自己如何去评价)
2.颁奖:根据每一组做的质量、数量和团队合作性等评出最终优胜奖。
六、总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把一些别人认为没用随手丢弃的废旧材料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老师真的佩服你们。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案例反思:
活动结束后,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大大提高了,由原先你争我抢到有步骤、有目的地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有分工,并敢于向教师提要,索取材料,可见低年级学生能力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弱,还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靠教师给他们创设条件,给他们机会,关键是教师多“放手”。通过这次活动,我想我必须重新认识我的小朋友了。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我觉得学生收获最大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美化环境的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废品”,拓宽了思路,增强了责任意识,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制作中提高了想象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同伴间互相交往的能力。
教师收获最大的是这几方面:
(一)善于观察,在生活中创设主要的活动。
(二)适时的引导,做学生的引导者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总之,教师应不断成长。转变以前的旧观令,在提出任何问题建议前先考虑一下着是否有利于学生探索,变直接提问为间接、隐性提问,重视学生能力发展,注重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变废为宝》教学案例
大港区英语实验小学
刘振玲
第二篇:变废为宝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与开放性等特点,教材内容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我预设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在“做”“观察”“实践”“探究” 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简单的纸片纸条,通过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让学生探究让 纸条立起来后的多种变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参与的意识,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在小组的活动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卷纸条及纸条的变形组合 本课不同于以往卡纸的创作,它是将一个卡纸条卷起来立着粘贴在纸上的创作。从一个纸条到一个纸卷,一个纸卷又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这几个环节考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掌握了这个技能就为最后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立体纸浮雕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卷纸条及纸条的变形组合被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难点: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裁纸条、卷纸条、给纸条变形、设计图样、粘贴。小组间要根据每个同学的能力特点进行分工,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既有齐头并进又有先后顺序每个程序人员的分工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堂课有效的时间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所以小组间的分工合作被确立为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如下设计:
(一)发现问题
我把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到了课堂中“平时做手工后用完的卡纸边角废料,同学们是怎么处理的?” 此环节是在生成问题,让更多的同学发现他们浪费了很多卡纸条。而这些卡纸的边角废料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我们可以把它裁成宽度相同的纸条,进行再次的开发和创作,制作出漂亮的立体纸浮雕。
(二)研究性学习
1)教师演示卷纸卷的方法 2)学生来动手操作卷纸卷
3)研究性学习,探究纸卷长度不同、卷的松紧不同、卷的时候用的 笔粗细不同、都影响纸卷的大小。
4)学生自主探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给纸卷的变形
5)小组间畅想用纸条变化各种图形,及用色的搭配。可以变成心形、三角形、正方形、S形等等样式。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一次又次的动手操作为主要开展形式,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在“做”、“观察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拓展知识
1、教师演示步骤,让学生了解制作的细节
2、探究如何用各种废弃的材料装饰
3、探究这种立体装饰画的广泛用途,还可以做贺卡、礼品包装、日历的花边等等 本环节是为了拓宽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仅仅固定在一种思维模式下。让学生的创作能够多元化,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四)探究怎样合作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学生根据刚才动手操作得到的实际经验,总结如何能有效的节省时间。此环节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学生发现只有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和有效而合理的分工合作,才能有效的节省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创做一幅独一无二的立体纸浮雕作品。
(五)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创作
本堂课,本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本堂课的时间划分上来说,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这一环节合作创作一幅立体纸浮雕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制作时产生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方向。
(六)介绍作品互相评价
1)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下自己小组的作品
2)学生之间互评,指出优点及自己认为其他小组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3)师生共同评出最优秀的三幅作品 本课在各个环节中都贯穿着评价,我设计本环节的意图是让同学们大胆发言表达心中的感想,把美好的情绪和想法传递于课堂中。并用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法,让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及不足。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找出再次创作进步的方向。
第三篇:《变废为宝》德育活动案例
《变废为宝》教育案例
一、活动简介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展示成果、获得体验的能力。
3.加强勤俭教育,在学生中树立“节约资源,物尽其用”的观念,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
课前准备
1.搜集变废为宝的资料。
2.利用搜集材料制作变废为宝作品
活动形式
展示变废为宝作品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
1.班主任开篇: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变废为宝是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节约型社会的方法之一,犹太商人说过“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对看似无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能源,真可谓一举两得。
2.图片展示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变废为宝的主题班会,了解了变废为宝的作用,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被再利用的废弃品呢?(出示ppt)
上节课老师分组布置了任务,现在我把时间交给主持人,看看大家的学习成果吧!
(二)变废为宝作品展示
1.导入
主持人:刚刚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生活中可以被利用的废品,现在分组对自己变废为宝的作
品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作品名称、灵感来源、制作材料、作品作用、心得感受,下面首先有请创新组为我们展示—
2.小组代表成果展示
(1)
创新组:毛毛虫玩具
毛毛虫汽车玩具制作材料:两个易拉罐,四个矿泉水瓶盖,两根木棍,一张绿色卡纸,一根麻绳,胶,黑笔,剪刀
灵感:废旧的饮料瓶要么乱扔,要么卖到二手市场,十分可惜,而易拉罐的瓶身是圆柱形的,很像小朋友玩的玩具。
制作过程:首先把易拉罐的一侧放在红色的卡纸上,做一个和易拉罐的一边同样大小的圆,作为毛毛虫的脸,并用黑笔给它做眼睛和嘴巴。然后又用这个易拉罐做毛毛虫汽车的身体,外面用绿色的彩纸包裹起来,在他的身体上绑了废旧的麻绳。接着用剪刀从第二个易拉罐身上剪出两根长条并把它弯曲,作为毛毛虫的触须。最后用两根木棍作为它的车轴,四个塑料瓶的盖子作为毛毛虫汽车的车轱辘。
体验感受:这样不仅做到废物利用,为父母节约了买玩具的钱,而且弟弟妹妹看到也非常的喜欢。
主持人:创新组制作的毛毛虫玩具真是新奇而有趣,相信能俘获很多小朋友的芳心,现在我们有请阳光组代表将他们组的作品带上来展示。
(2)
阳光组:创意笔筒
创意笔筒制作材料:零食铁罐一个,一次性筷子数根,旧衣服上取下来的蕾丝花边两条,胶,剪刀
灵感:很多同学的桌子上经常会散落着各种笔、直尺等学习文具,虽然大部分同学都有文具盒,但很多同学没有用完就放回去的习惯,翻找文具盒也浪费时间。
制作过程:先把零食罐的外面用双面胶缠满,然后把一次性筷子截成高于零食罐七八公分,接着把截好的一次性筷子依次粘到零食罐上,最后再把笔筒的上下两边用胶枪涂上胶,将花边粘上去即可。
体验感受:通过这次活动,深刻的感受到,很多所谓的废品都是很实用的宝贝。
主持人:阳光组带来的创意笔筒具有特别实用的作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个笔筒,那我们每位同学的桌子肯定会变得更加整洁,也可以节省很多找文具的时间,真是一举两得!
下面我们再来看冠军组给我们带来的作品!
(3)冠军组:漂亮花瓶
制作材料:罐头瓶子一个,废旧鞋带四根,旧衣服上取下来的彩色扣子10个,旧衣服上剪下来的蕾丝花边,胶,剪刀
灵感:很多零食都会用玻璃来放,而这种零食瓶子和花瓶很像,有的稍加装饰就会变的很漂亮,有的甚至都不用装饰直接可以作为花瓶。
制作过程:首先先把鞋带的两头剪掉,然后用胶枪把四根鞋带连在一起,用双面胶粘到罐头瓶上,将接好的鞋带依次缠绕在罐头瓶上,再用从废旧衣服上取下来的废旧彩扣粘到瓶身,最后再将蕾丝花边粘到花瓶的上面和下面。
体验感受:从这次活动中得到的体会是节俭不一定是要省吃俭用,废物利用更是体现节俭的好方式!
主持人:冠军组给我们带来的漂亮花瓶真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经常吃的玻璃罐头还有这么大的作用,漂亮的花瓶不仅装饰了我们的生活,更装饰了我们的心灵,那么飞跃小组又给我们带来什么作品呢?
(4)飞跃组:实用小凳子
制作材料:三个奶粉罐,透明胶,防震泡沫垫,旧衣物一件,针线,剪刀
灵感:很多奶粉罐,都会被随手扔掉,或者卖到二手市场,这些奶粉罐基本都是铁罐,非常结实,而且体积也比较大。
制作过程:将三个奶粉罐挨着排成三角形,用大胶带将奶粉罐一圈一圈缠好,然后将奶粉罐屁股朝上,开头方向朝下,在奶粉罐屁股上方放上防震泡沫垫,用透明胶带固定好,再用一件旧衣服做一个板凳罩。
体验感受:一定要好好利用身边的废品,将他们变废为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勤俭!
主持人:飞跃小组带来的作品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如果不加讲解,真的看不出来这竟然是奶粉罐做的小凳子,看样以后我们家的奶粉罐有用武之地啦!那么超越小组的变废为宝作品又是什么呢?
(5)
超越组:创意水果画
制作材料:气泡袋,卡纸,双面胶,剪刀,涂料
灵感:很多易碎物品都需要用气泡袋包装,收到快递以后,气泡袋的使命也基本上完成了,只剩下了被丢弃的命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制作过程:首先用剪刀将气泡袋依次剪成菠萝、草莓、玉米、胡萝卜身体的形状,然后用绿色卡纸分别给它们剪出叶子,接着把它们固定在这张黑色卡纸上,最后再用涂料给它们涂上颜色,这幅漂亮的水果画就完成了。
体验感受:勤俭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的举止之间,作为校园的小主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节俭做到最实处!
主持人:这真是我见过的最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了,真是难以想象它竟然是用气泡袋做成的,果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下面有请班主任给我们做最后总结。
3.小结
班主任:勤俭不仅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珍惜任何能够再利用的资源,透过我们的眼睛去观察,通过我们的头脑去思考,用我们的聪明智慧与灵巧双手,赋予这些废弃物新的生命!我们的地球家园就会更加美丽富饶!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节变废为宝的展示课,在这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变废为宝的班会课,对变废为宝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一改以前在课前准备、课上辅导的方式,大胆的将整个活动过程交给孩子,让孩子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同的废弃材料,四人一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很好的完成了各自的作品。课上我又将整个课堂交给主持人,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作品,整个活动井然有序,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在这样的一节展示课中,加深了同学对勤俭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节约用水,适度用电,随手关灯,更是懂得将生活中看似废弃的物品,通过大家的智慧和双手,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这是勤俭的延申,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四篇: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1
作为一个创意手工活动,“创意”是重点。《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应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范例。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可今天是个创意手工活动,如果让幼儿直接进入操作的话,肯定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所以我展示了三张自制玩具范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可能是怎么做成的?不仅积累了相关的技能经验,为下面的操作做铺垫,还通过欣赏成品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2.材料丰富。
为了避免幼儿完全按照范例来制作,我提供的材料有很多种类:纸盒类(大的、小的、高的、扁的)、空瓶类、牛奶盒类、易拉罐类等等;还有不同的辅助材料:黏贴纸、彩色手工纸、皱纹纸、瓦楞纸、星星纸等。分四组,分别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
3.恰当指导。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针对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要进行不同要求的指导,倡导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反对千篇一律的训练,教师不做过多的干预,就像《指南》的要求:教师要“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
另外,最后的'作品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老师不是用“好不好看”、“对不对”的依据标准来评价,而是根据《指南》的要求:“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和操作以及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评价”,不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作品好坏,以免导致幼儿对手工活动失去兴趣和自信。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2
上周五,我上了《变废为宝有妙招》这课的第二课时《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从选课、备课,到讲课,中间有课程教研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有本组成员的鼎力相助,也有学生的积极配合,为大家展现了一节自认为不太成熟的`道法课。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我有如下反思:
1.道法课旨在培养良好的公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开放的,自由的,快乐的,要切实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标扣本,以学定教。
3.在这节课上,可以根据教材已经分好的七大块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道法课的生活性。
4.要想上好一节道法课,需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收集资料,课堂上,可以是学生的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不仅对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环保意识,从自我做起,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其他学生也能从别人的分享中得到启示。
5.教学中,评价语虽有所进步,但还需大力提升,争取做到评价有针对,及时评价。
6.过度也是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上课中也要重点提升自己过度用语。
7.各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够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突出学生学的特点。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3
秭归实验小学: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表达,以启发式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课后我引导他们留意用身边其它的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
创设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愿望,自然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2.教学示范设计巧妙
常规的`教学示范是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认真观看,而本次教学中的示范是老师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设计制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启发式教学,激发创意
通过”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将杯子和饮料瓶通过正放、倒放、剪开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变废为宝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整节课是快乐的,充满创意的。
4.评价方式独特
在评价作品时,一部分没有完成的同学不愿意停下来听。教师得想办
法吸引他们,于是我让同学们手牵手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来欣赏,这样没有完成的同学只能放下手中的作业,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将本组的创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组长贴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师就在相应的组里贴上五角星,增强了每组的竞争意识,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5. 拓展部分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魅力并不止在这四十分钟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本堂课通过杯子、饮料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变废为宝。
教学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还可以放开一些,不要总担心哪些还没为学生想到,课堂上总会有生成性的东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堂就会更精彩。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4
本课属于造型 . 表现 、设计 . 应用领域。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表达。以启发式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课后 引导他们留意用身边其它的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 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
利用哭声创设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愿望,自然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2、教学示范设计巧妙
常规的教学示范是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认真观看,而本次教学中的示范是老师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设计制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启发式教学,激发创意
通过” 超级变变变” 的游戏,将杯子和饮料瓶通过正放、倒放、剪开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变废为宝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整节课是快乐的,充满创意的。
4、评价方式独特
大部分美术教师都有同感,在评价作品时,一部分没有完成的同学不愿意停下来听。教师得想办法吸引他们,于是我让同学们手牵手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来欣赏,这样没有完成的同学只能放下手中的作业,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将本组的创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组长贴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师就在相应的组里贴上五角星,增强了每组的竞争意识,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5、拓展部分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魅力并不止在这四十分钟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本堂课通过杯子、饮料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变废为宝。
教学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还可以放开一些,不要总担心哪些还没为学生想到,课堂上总会有生成性的东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堂就会更精彩。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5
“老师,以后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家里的废品,把它们变成有用的东西!”
“老师,您的板书就是一首押韵的诗,好巧妙啊!我们读一遍就能把它背出来了!”
下课以后,学生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我不禁由衷地笑了。从孩子们诚恳的话语中,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这节《变废为宝》综合实践课已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学生们确确实实是学有所得。值得一提的是板书设计,那是本课的亮点之一。也许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诗一般的板书更将铭刻在学生心间,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作品。以下将细细道来——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变废为宝”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学生在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
1合作,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实践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深。整个活动让我们真正共同享受了劳动的快乐、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思想得到了升华。
一、设计方案
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成立小组,然后分组设计制作方案:要求选好小组长、进行分工、做好制作准备、定好制作步骤,设计作品展示方式。
为了使此次活动更顺利地进行,我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组
二、组织实施
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三、开拓创新
这次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真诚地与人沟通,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小组合作的精神,还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总结、实践、研究问题的学习方法,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效用。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环保意识从此像种子一般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并把这种意识传播到周围,对这个社会也能形成一定的良性影响,使我们的地球真正绿树成荫,水秀山清。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6
我上完了二年级美术课《变废为宝》,感触很深。变废为宝这节课的显性目标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立体和半立体的艺术品,隐性目标是渗透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学生们对垃圾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重新认识垃圾,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利用垃圾设计、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和综合技能;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而且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把作品做得那么完美,但这没关系,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我觉得应该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废旧物进行联想,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废旧物品变美得可能,调动其操作积极性;通过制作先后的美丑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的同时,自动的热爱生活通过自己的能力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准备切合实际的教案、备好学生,特别是在备课时就做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7
“老师,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整理家里的垃圾,变废为宝!”
“老师,以后我一定不会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
……
下课以后,同学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他们的那种热情,我由衷地笑了,看来这次课已经到达我所期望的成效,让他们收获不少,这课的学习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告诉他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垃圾做起。本课的亮点在于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活动二“垃圾分类”,活动三“分离可回收垃圾”,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也许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通过动手能力,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和垃圾的危害,这将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作品。以下将细细道来--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活动一的家庭垃圾调查中,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在活动二、三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在活动四中,制造再生纸,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美观精致,而且很有意义,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学习他人的制作,他们的作品会更加的完美。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积极地展示和自我表现构成了课堂活跃热烈的气氛。学生能够观察,有发现,能动手操作有收获,能够动脑有所挖掘,各项能力得到了培养,还使学生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作用,也知道了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8
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就是利用“美”的感染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我们的美术课要两条腿走路,即美术与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变废为宝这节课的显性目标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立体和半立体的艺术品,隐性目标是渗透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把握二者的关系,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上享受“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把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上成一节环保节能的思品课,这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
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40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失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
通过节课,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废旧物进行联想,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废旧物品变美得可能,调动其操作积极性;通过制作先后的美丑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的同时,自动的热爱生活通过自己的能力变废为宝美化环境,从心灵深处体会到“美”的震撼。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9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了师生互动互学共同收获的平台。每节活动课得以正常进行,关键在于学生课前一两天到一周时间的准备。《学习材料》中大量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都是引导学生在课外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多渠道去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个阶段最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有动力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做充分准备的同学会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和盖在书中的一朵红花。这是对孩子准备工作的肯定,也是积极性的调动和兴趣的激发。
活动课上是老师有意识地按一课一主题设计环环相扣的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对第一阶段活动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交流、汇报,对活动中所做所得进行展示、总结。这是整个活动的第二阶段。从准备到课上的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科学的能力及审美能力。学生把学习的视角更广阔地伸向社会,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有目的地观察、思考自然、人与社会,与同学、家长正确相处交往,交流,促进了自身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等多项智能的开发、发展。教师在活动课上也获取相当多的来自于学生带来的信息,学习、提高知识层面、教学技巧的`机会无处不在。
二、本节活动课由“一、直面垃圾 二、垃圾的危害 三、垃圾的处理 四、节能减排,分类回收 五、分类与再利用 六、活动总结”六个环节组成。主题为“变废为宝”,但利用废品制作成工艺品并不能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只有在充分认识垃圾的危害,真正的理解“节能减排,分类回收”的必要性,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具有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在环保行动上有一定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或家长尽量地节能减排,自己能学着做到“物尽其用”。因此,“垃圾的危害,处理,减排,分类回收”被作为本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汇报自家一周内产生的垃圾后,师生以一个班,一个学校共同进行计算,以数据启发想象,运用数学进行推理,明确“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必定产生垃圾”,再通过图片的展示,让被污染的环境走进课堂,使之具有真实感,使学生产生沉重,难受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并从中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借助动态板书延伸活动的内涵:“扔”表示人们处理垃圾的习惯做法与动作,又实线转变为“ ”表示观念的转变,“少排少扔”是“节能减排”的具体化;成堆如山的垃圾由于能分类回收而消失,这是学生体验减少垃圾的快感,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
四、这节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积极地展示和表现自我构成了课堂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能观察有发现,能讨论有体验,能动脑思考有所挖掘,能动手操作有收获,个性得到发展,各项能力得到培养。
五、由于对“一、直面垃圾 二、垃圾的危害”两个环节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因此在“小制作展示”部分比较仓促,未能让学生边展示边介绍材料及制作方法;最后的“按提供的废品设计制作装饰品”被省略。这应该也是一个促进学生想象创新的好机会。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 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废旧材料,由于孩子们所带来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废品,所以将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开始,我示范把一只易拉罐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带的材料种类比较多:水果网、纸杯、小木块、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没有具体介绍哪一样物品如何制作,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找出制作的材料方法,并以一个小小的瓶盖和一个小纸盒去引导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以找到观察制作的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我还用多媒体展示很多有关变废为宝的图片资料供他们参考。制作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作欲望很强,剪、折、贴等方法运用恰当,个个都是能手,学生创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11
《变废为宝》这是一个饱含环保意识的主题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环保意识,组织了清扫濠涌村街道的课外活动,学生们准备好一切工具,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把不可回收的放进垃圾桶,可回收的收集起来,准备课堂作品创作。课堂开始,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到了废物制作的工艺品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了解课前收集的废弃品的形状特征,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制作,并两两合作设计。
在准备材料的环节,有部分同学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虽然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但也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好在制作过程中因为我采取小组的合作,集合几个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创造出了更为优秀的作品,又使这原先的“劣势”转化为有利的“优势”。再次,这节课部分学生未带老师规定的材料,老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课只是按老师的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使学生懂得其实美术课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煤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小制作家,他们的制作精美,设计独具匠心,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杰作,我也欣赏到了同学们精美的作品。在进行活动小结的时候,同学们的感受非常深刻,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这个活动中的美丽与永恒。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第五篇: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道自己刚才没想到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学会创新,《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学会自己
二小
王彦英
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了我们的家园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后,再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主要是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和热情,因为学生有可能带来许多的废旧物,但是对于制作什么物品却无从下手。其次,发挥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本课是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而且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把作品做得那么完美,但这没关系,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可我还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完再让学生展示,不过最后还是有没做完的,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了。教学本身是一件教学相长的事情,我也是在反思中成长,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准备切合实际的教案、备好学生,特别是在备课时就做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但课堂时间有限,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这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对课题先有个初步的印象,就本课而言,老师可以设计好调查表,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中每天产生垃圾多少,家周围的垃圾箱有哪几类,人们都分别丢写什么在里面等等,让学生参与进课堂的研究,形成问题意识,激发探索欲望。
本课由于前面的教学太宽松,学生的制作时间太紧张,而且没有能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兴趣,过早展示作品,让学生产生了模仿意识。其实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做,做出的东西可能单一,可能不美观,但是这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思考着怎么做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再展示其他优秀作品,扩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睛,让他们知
动手。
教学要服务于生活,课题的探讨也要具备实用性,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仅仅围绕塑料瓶的制作展开,利用绘画、裁剪等等方法制作,制作成花盆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不一样的花盆或者其他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学会创新。
总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创新、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