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发言稿(共)
微课现代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的来临,微课资源的建设成为了中职学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职业院校的微课资源作品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岗位特色和跟上企业生产需求的更新变化。微课走进中职教育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中职老师如何用微课进行教学,中职学生如何用微课学习。针对“微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以下三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首先要有一个、一系列的适应中职教学需要的微课作品
一个好的微课作品,除了要符合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知识紧凑,视频短小精悍、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而清晰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等微课的特点外,还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要有合理的技术应用及表达
除了内容之外,好的微课肯定还要有好的技术支持。我觉得微课的技术问题实际上可分为二方面,一是微课的前期制作及后期编辑处理的技术,另一个则是画面的表达技术,对于制作编辑处理技术,技术的使用必须为内容服务,绝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除了制作技术之外,我认为微课中画面语言是否运用得当也是衡量微课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而画面语言的运用大概有二个层次,一是能把话说清楚,将信息进行合理的画面表达,二是能把话说漂亮,将信息进行个性化的画面表达。
2、必须能产生一对一的感觉
由于微课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所以在个性化的内容设计与合理的技术的使用与表达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服务的主体是学生,而一对一的学习感觉无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强调一对一的感觉也能帮助老师在录制微课时能时刻考虑到学生,选择更合适的技术及语言进行表达,避免出现某些微课中出现的老师忽略教学对象而
“自嗨”的情况。
二、中职该如何做微课资源
(1)重中之重便是对教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培训。只有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理解、认可并学会如何进行微课资源建设,方能集腋成裘。
(2)中职的微课知识点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中职的教材进行通识知识点分析。
(3)结合通识知识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必须包含的基本信息为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信息、授课知识点信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4)拍摄微课作品并且上传相关资源学习的平台。
(5)指导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检查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练习。
(6)对微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三、如何实现“微资源”共享
个别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系列微课程体系;又或者是在学校或区域的组织下,微课程的体系趋于完善,如何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将这些优秀的微资源共享,让教师下载学习,自我提升,然后制作出更多的资源再共享,形成一个好的良性循环,是中职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深度而涌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形式,微课程能够带来的变革离不开中职教师的心血。离不开中职教师对教育的爱。你对微课程注入多少爱,你将有多大收获。我们一定要将微课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谢谢大家!
第二篇:微课大赛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作为获奖代表在此发言,更要感谢东洲区教育局和东洲区移动分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宝贵的展示自己、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每参加一次比赛,对自己都是一种锻炼和磨砺,在锻炼中进步、成长。而获奖,对自己而言,则是一种额外的收获。获奖固然令我欣喜,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整个比赛的准备和参赛过程,这无疑是一次丰富的经历。学习与交流、付出与收获、体验与成长是我对此次比赛最大的感受。
当学期初学校向全体教师传达比赛方案的时候,我们都是一头雾水,微课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什么是微课?微课有哪些特点?怎么制作微课?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个难题。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虎南路小学的王校长请来了东洲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部的老师为大家进行专题培训,郭校长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网上优秀的微课视频。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对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微课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古语云: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教师要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尤其是教师要持久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制作好微课也成为教师的另一个技能。说干就干:选材,阅读资料,设计教学过程,写教案,制作课件,安装录播软件,事无巨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进行,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推进。为了达到最好的录音效果,每次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录制。声音小了,重来;说错了,重来;卡壳了,重来;动画和配音没同步,重来。在不知多少次的重来后,一节完整的微课制作完成了。在比赛的过程中,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课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区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的微课制作都各有千秋,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课件制作赏心悦目,声音甜美动听,我从中也收获不少。
应该说,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磨炼,除了结果,磨炼本身或许也是一种收获。在一次次的磨炼中,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把PPT做的如此精美,我也可以把一个如此枯燥的问题讲得趣味盎然,我也可以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融入到简单的生活经验当中,我感觉正是这一次次磨炼,让我不断突破自己。这必将对我将来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我想,设立比赛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奖,而是成长。比赛过后的总结反思能让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加成熟。“赛而知不足”,我将以此次微课比赛为新的起点,汲取各位教师身上中的闪光点,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带着比赛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的经验,用创新的教学思维育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同时也祝愿东洲区的教育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录像讲稿
通过参加这次微课大赛,我收获颇多。
首先感谢东洲区教育局和移动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宝贵的展示自己、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虽然我们参赛作品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微课的背后是凝聚的是学校领导和老师集体的力量。这里有王校长真诚的鼓励,有郭校长中肯的建议,有同事们的教育智慧,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完成了一节令人满意的微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只有虚心地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提高和充实自己。
这次比赛是一次锻炼的契机,是一次鞭策我们进步的动力。只有在努力进取中才能体验和发现:成功其实就是自己在打磨自己,自己在超越自己。
第三篇:微课
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2.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4.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二)、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三)、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四)、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五)、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六)、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第四篇:微课制作发言稿李树伟
微课交流发言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微课的制作与使用,我也只是略懂皮毛,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
我从几次次录制的微课为例来谈谈我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心得体会,从内涵篇、作用篇、技术篇三部分来进行分享。
我们说微课就必须要搞明白什么是微课,内涵篇: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微课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我认为微课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翻转课堂,但同时也意味着没有老师的帮助,因此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必须要有指导,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更好的学习,所以我认为微课最重要的用处就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在课前供学生预习使用,也可以在课堂上供学生上课使用,一般模式不固定,主要是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我一开始听到这个解释之后就存在疑问:既然这些内容放在课堂上讲授,那直接讲不就行了吗,后来通过自己做才发现其实也有好处!原因有二:
(1)微课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由于微课要求的时间较短,因此不允许教师在导入环节“绕圈子”,而是快速有效的切入课题,从而大大减少时间。同时教师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大多不会一次成功,比如发现自己对某个环节不够熟练,讲不下去了,比如说发现课件上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再比如说录完后发现超出限定时间,或者发现自己语速过快或者语言不够生动等,肯定会再修改,这样呈现给学生的一定是教师觉得最满意的作品!
(2)微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课堂上总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不管老师讲得多么精彩,课堂多么活跃,总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埋头抄笔记,希望能第一时间记下老师讲授的重点和例题,正所谓“不管课堂多精彩,唯有抄下最实在!”我们知道,人不能一心二用,如果只顾着抄笔记,那么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堂上的内容,也没办法复习,该怎么办呢?应用微课教学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根本就不需要不停的抄笔记,忘记了再重新观看一遍就是了,课堂上就可以一心一意的听课,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目前主流的录制方法主要有拍摄式微课、录屏式微课、动画式微课、混合式微课等几种方式。拍摄式和录屏式易于操作,便于上手,灵活性强,是广大老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所谓拍摄式就是通过外部摄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我们比较常用的是利用手机进行录制,我有一个手机拍摄的短片大家可以自己回去看看。
所谓录屏式就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目前录屏软件比较多,最常用的是cs软件,我也是用这种软件录制的微视频。这款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全屏录制、区域录制,还可以进行后期编辑,添加片头片尾,添加字幕,音视频的合成,局部放大等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的录制。下面我就把我录制的过程一步步还原给大家看看。安装了CS之后出现的是这个页面,我们先汉化然后再双击打开,出来这个页面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录屏和录制PPT两种方式。。。
以上就是我制作微课的步骤,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第五篇:微课是什么
微课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发表自己的看法 基本含义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三、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 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如表1 所示): 表1 微课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常用教
分类依据
学方法 讲授法
类型 讲授类
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
微课
适用范围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谈话法 主的方法 问答类
(问答法)启发法
启发类
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讨论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 方法
练习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实验法
实验类 讨论类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类微课较为常见。
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演示类
练习类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表演法 教学方法
表演类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法 类 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以引导探法
究为主的方法
探究学习法 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类 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探究学习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类 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请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认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