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作为一个教师已半年有余,感受颇多。曾以为老师不过就是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过如此。但当自己身临其境,才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讲课并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才是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
最开始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把该讲的知识都讲了,但进行反馈的时候,学生的问题却任然很大,而且很多问题都是讲过很多遍。这使我非常困惑,一直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直到上次上公开课,学校的优秀的骨干老师来听我的课,他们给我的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在讲课的时候,我总是按着自己的方法讲,而忽略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没有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和神情。有些自己感觉比较简单的问题讲得粗略,但不知道学生以现有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课堂上没有贯彻“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新课程标准。
物理学科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刚刚接触,虽然对于一些物理现象他们都能够知道,但是很难通过物理术语给予明确的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生活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因为只有自己亲身感受过的,他们才能理解的最深刻。通过实验,也能够更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总之,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中,需要我学习的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学校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多向他们求教,争取早日从一个‘菜鸟’老师,成为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
杨松
2017年5月2日
第二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心得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黎俊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数学教研活动。从这些活动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上课的方法及技巧,下面就本学期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课前所有数学教师和上课教师一起商量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上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编写二度教案,再进行上课。课后,所有教师进行评课,指出本节课的得与失。由于是集体备课,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圆的面积》一课的复习,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此次活动中的几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低年级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1、多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2、加强课后反思,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实际问题。
第三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心得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黎俊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数学教研活动。从这些活动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上课的方法及技巧,下面就本学期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课前所有数学教师和上课教师一起商量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上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编写二度教案,再进行上课。课后,所有教师进行评课,指出本节课的得与失。由于是集体备课,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圆的面积》一课的复习,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此次活动中的几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低年级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1、多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2、加强课后反思,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实际问题。
第四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道理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1、激发朗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晨读,让每位学生放开嗓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韵律美,让校园书声琅琅。其次,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表情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
高主任提到的叶圣 陶老先生的《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中也讲到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教师往往使学生终身不忘;学生想到自己的受用,便自然而然感激那给他实益的教师。
2、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经常不断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深化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读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能够概括总结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同时还要能准确地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但切忌逐句讲解。
3、指导学生勤于感悟,注重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促进个性化阅读。
4、指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读写整合意识,将读写规律有机迁移,给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和体验,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小练笔,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学完《搭石》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生活中的美;学习《火烧云》一文后,让学生仿写一篇类似的美景;教学《母鸡》后,我安排学生制作一张亲情卡,上面写上要对母亲说的话。并通过《给老师写一封信》、《记录童年》、《感恩父母》等主题活动,彼此交流,同学互评,激发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少量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还要通过课外的广泛的阅读和“量”的积累才能形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安排学生假期每人读一部经典,写读后感,并制作完成一张手抄报。开学初,我们又布置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严文井童话》和《绿野仙踪》等四本书,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希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尝试和训练,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过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在语文方面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在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道理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1、激发朗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晨读,让每位学生放开嗓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韵律美,让校园书声琅琅。其次,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表情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
高主任提到的叶圣 陶老先生的《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中也讲到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教师往往使学生终身不忘;学生想到自己的受用,便自然而然感激那给他实益的教师。
2、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经常不断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深化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读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能够概括总结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同时还要能准确地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但切忌逐句讲解。
3、指导学生勤于感悟,注重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促进个性化阅读。
4、指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读写整合意识,将读写规律有机迁移,给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和体验,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小练笔,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学完《搭石》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生活中的美;学习《火烧云》一文后,让学生仿写一篇类似的美景;教学《母鸡》后,我安排学生制作一张亲情卡,上面写上要对母亲说的话。并通过《给老师写一封信》、《记录童年》、《感恩父母》等主题活动,彼此交流,同学互评,激发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少量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还要通过课外的广泛的阅读和“量”的积累才能形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安排学生假期每人读一部经典,写读后感,并制作完成一张手抄报。开学初,我们又布置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严文井童话》和《绿野仙踪》等四本书,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希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尝试和训练,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过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在语文方面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在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