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校企结合形成企业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的办学体制与机制(新)
以校企结合形成企业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的办学体制与机制
中职学生的就业走向大多是企业,因此,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亲近、融合。所以,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贯通“企业性”,强化先进企业文化的渗透与主动导入。主要从学校环境创设、学校6S管理、课堂教学的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渗透以及校企文化的交流等五个方面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真正使学校与企业达到双赢。
一、课题研究主要的实验活动
1.环境融合。一是将学校建成“准企业”,将学校的实训中心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即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中心,并在实训中心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楼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要求学生统一工服(实训服)。二是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在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我们根据专业实际悬挂国内外20位知名企业家的名言;在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时,各班引入企业的核心理念,可以通过班标设计、教室布置、特色班训等途径来很好地体现这种理念。以学生求职就业的需求为目的,精心选取内容设计了 “最受雇主欢迎的10种技能”,“知名企业用人理念”,“知名企业文化”和“经典企业标语” 这4个版面。在企业文化资料收集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合作,并引导他们寻找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共性,使班级文化在企业文化的补充和延伸中得到了深化和完善。通过让学生研读企业文化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让他们领会在企业用人理念和文化中渗透着的诸如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乐观向上、永不言弃,勇于创新等一系列的德育理念,从而达到积极德育的目的。学生在上述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染,增进了对企业的感情,增强了班级的团队精神,对于培养蓬勃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管理融合。6S管理是现代企业采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它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延伸,既能提升学生的修身素养,又能提高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我们积极引进6S管理,在具体的操作上注重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度建设。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大区域的管理要求与6S管理一一对应,分别细化成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的6S管理标准和要求,以便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之中。二是抓好6S项目的实施。开设6S管理课程,对学生系统地开展6S管理教育,使企业文化进入课堂,为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打基础、做准备。把6S管理作为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以6S管理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课堂融合。一方面,我们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学科教学渗透,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时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如,在课堂(班级)文化建设中,重视提炼课堂文化的内涵,强调了尊重他人、注意倾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命运、关键时候不掉链子、差不多就是差的多、崇尚技能从爱护工具开始、对学习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打扫卫生是工作的开始等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准则。
4.活动融合。我们在课内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以班内业已形成的班组为项目组组织教学活动,鼓励班组内相互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学习项目;鼓励班组间有序竞争,营造赶超氛围,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如,项目的设计要显示教师的智慧,项目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企业实际,反映实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管理、现场管理,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逐步养成细致周到、一丝不苟等作为企业员工的特质。如:通过开展“温馨教室”“温馨寝室”创建活动,校园整体环境素养水平有了大幅度改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有了很大改观。通过开展“学企业名人,谈成长感悟”征文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企业家成功创业的历程,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通过举办班标设计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展示良好的班级风貌,凸显职业学校特色,提升校园企业文化内涵。
5.双向融合。一是我们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并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课堂、实训室也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二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如我校在与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中,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上,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管理规定外,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加入了企业提出的训练内容,同时根据校企合作情况,组织学生了解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在思想上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三是定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聘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成效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平台,使企业文化全方位融入中职学校,促进了内涵发展,实现培养目标与就业导向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的统一、学生能力与实现就业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促进了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文化的融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凝聚力,有效突破了校园文化长期与企业和社会脱节的瓶颈,彰显了“企业化”的特色、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就业的适应力和稳定率,从而提高了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促进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企业文化的融入,使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体验到企业文化,增强了对企业文化的亲近感,最大程度地消除了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潜移默化地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和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近两年来,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
(三)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的融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认识在提高,角色由被动为主动,企业乐意将企业目标,价值观念等文化输出,同时,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企业的转型发展,企业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的实践研究还有待深入,更需要与时俱进。
(一)企业参与力度进一步加强
当前职业学校发展重心已经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教育的重点放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上,校企合作也是“联姻”,唯有共建才有共赢。企业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要提高,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等,让企业文化之花在职业学校校园里盛开。
(二)教师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加强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传播者,教师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发展方向和高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重构教师能力和文化结构,加大下放体验企业的力度,提炼企业的先进文化元素,让教师成为校企文化结合的纽带,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引进和传播企业文化,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学校的企业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
学校要深化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引进现代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质量意识,使学校充满企业文化的气息,同时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训设施,优化文化软环境,真正做到企业优秀文化共性元素“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
第二篇: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提供资料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1.《宜宾市机械行业协会章程》及工作机制(定稿)
2.产学研合作项目工作方案(定稿)
3.与五粮液普什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天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培训班及订单培养等协议书(定稿)。
4.建立了宜宾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公司、宜宾天工机械责任有限公司等2家本地知名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定稿)。
5.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及指导小组工作计划(定稿)
6.与宜宾职业培训学院合作签定合作培训协议(定稿)
7.《社会培训指导流程和管理机制》(定稿)
8.2012年6月完成了与行业和企业合作,举办职业准入和晋升技术培训50余人次(鉴定所提供)。
9.2012年6月完成了机械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300余人次(10级秋学生)。
10.拟定支援兴文县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方案(草案)。
11.收集整理校企人员开发课程及教材成果材料(课程体系,5个核心课程标准,普通车工与数控车工理实一体化指导书)
12.整理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工作成果材料(调研报告,课程开发)
13.2012年9月完成了与行业和企业合作,举办职业准入和晋升技术培训100余人次(鉴定所提供)。
14.2012年12月完成了机械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250余人次(11级春学生)。
15.开展培训、订单培养成果材料(与溪洛渡水电站培训,陈晓彬参与培训授课)
16.整理产学研合作项目阶段工作总结及成果材料(实训中心提供)
17.收集整理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培训总结、职业规划(09级学生)
18.拟定《宜宾市商职校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草稿)
19.拟定《宜宾市商职校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草稿)
20.顶岗实习指导流程和管理机制运行情况分析及阶段总结(09级学生)
21.拟定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及培训教师工作方案(定稿)
22.收集与宜宾五环机械厂开展科技服务项目(1项)相关证明材料
23.收集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学生证明材料(100人次)(教学处提供)
24.收集与成都航空技术职业学院培训教师证明材料(40人次)(教学处提供)
说明:以上资料于18周周四(2013年元月3日)前交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第三篇: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1、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 “
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的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第四篇: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个人总结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阶段性总结
作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的课题组成员,一学期以来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精心准备,缜密研究,现将我在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如下:
“校企合作”的理论分析
1.校企合作的定义
我国的众多学者对校企合作也作出各不相同的精辟理解。下面是几种典型的理解内容:
(1)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进行层面上作了解释,阐述了校企合作可根据不同区域及对象以及合作的深度情况进行适度的校企合作。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表现在区域和专业设置等层面,也可以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从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再如:校企合作可分为物质、人力、文化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的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最有效、可持续的、最具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
(2)还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中要注意的原则、过程和目标等方面来理解和解释校企合作。如: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还如: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综合上述种种解释,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教育定义为,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
2.校企合作的特征
(1)多主体的结合
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应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2)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
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将结合我校各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企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毕蒙蒙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