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下教师读书笔记内容《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读书笔记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读书笔记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慕课”的六大发展趋势
1、慕课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新型慕课将走向独立
3、教师教育理念与方法将产生巨变
慕课无疑将会改变教师,而这种改变是从网络技术改变教学方法开始的。最初,由于网络课程吸引大批网民,授课可以影响更多的学生,这是很多教授愿意将自己的课程放到网上的原因。而一旦成为慕课课程,教师很快会发现,自己已不再是课程的唯一建设者了,而只是课程组的一员,唯有与技术员、传媒顾问、视觉专家等一起,才能制作出一期慕课课程。这就使课程成为一种合作产品。这无形中也促进了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关系。
由于课程是全程录像,也使教师能回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而不再像过去只能依靠测验、考试或论文考查学生。千百年来,教师授课究竟如何,只有学生才知道。但现在不同了,放在网络上,所有人都能说三道四。由此一来,教师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换句话说,教师也可以成为观众——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的教学及其效果。这对教师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如今,很多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果学生能在网上随时看到名家课程,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选修相同主题的课程呢?面对这样的问题,美国一些大学的教授已经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听这样的课程,而将个人课堂教学改为解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完成集体项目。从结果看,这种方法更有效,也颇受学生欢迎,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4、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大为改观
慕课的广泛流行,使人们在认识到技术、网络在教育上的重要性以及快捷便利之处的同时,将会更加依赖技术,也会出现更多基于网络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校将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结合起来,已经出现了被称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家或课下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课堂上则主要与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在线与离线时所遇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但其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
5、网络技术将推动教育的巨大变革
6、现行教育体制将深受冲击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这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1.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2.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的步骤:
翻转课堂有如下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
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组织课堂活动
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翻转课堂在下面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教师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教师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当教师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教师如何形成学习文化。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要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教师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在翻转课堂后,课堂上这些问题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教师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1、翻转了教师角色
“翻转课堂”首先要翻转的是教师的观念和角色,教师不能太把自己当老师,教师不是传经布道的“圣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等是必须要强化并努力营造的。如何有效地组织和主持活动,如果鼓励学生参与,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也必须要不断学习并熟练运用的。
2、翻转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调动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实行分层学习。
3、翻转了师生互动方式
“翻转课堂”丰富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和内容。课前,师生、生生主要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学习。课堂上,没有了知识传授环节,有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聆听他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辩论。
4、翻转了教师的备课内容
“翻转课堂”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备课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首先,每一堂课教师都得分两次备课,而且备课内容和形式与传统的完全不同。对于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得准备教学视频,还得给学生准备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由于内容和方式都不一样,重在讨论交流,会有更多的生成,教师在备课时就得有更多的预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期间,教师还得尽可能地提供在线帮助,这些都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5、翻转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翻转课堂”需要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教师除了学科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有扎实而熟练的信息技术。能熟练地收集、处理信息,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教学视频及其他文本和超文本资料,会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辅导材料,会使用校园网、论坛、聊天交流软件给学生提供实时帮助和在线交流等。
怎么翻转课堂?
1、理解“翻转课堂”的本质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曾在他们的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其仍然采用的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他们必须证明他们已学到了内容;采取的方式是通过“退出评估”——包括实验室和书面测试。如果学生在这些退出评估中得分低于85%,他们必须回去,重新学习他们错过了的概念,并再次参加考试。
其实“翻转课堂”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良好的“情境”中,通过“协作”和“会话”发生“意义建构”,建构、丰富、提高和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翻转课堂”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根据自己现有水平有选择性地学习。
2、“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探索
“翻转课堂”是舶来品,虽然在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诞生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但中国的学校和教师要翻转课堂,还得进行本土化的探索,毕竟国情、校情、学情不同。不照搬照抄,应该深刻理解其理论基础,抓住其本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尝试。
3、引导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分两个学习阶段:课前自主学习感知新知;课堂交流运用,巩固迁移。在第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一要为学生准备教学视频,并放在网络上或者是公共的学生能方便获取的地方,或者以其他方式方便地提供给学生;二要给学生导学案,导学案中应该有学习内容和目标(学什么)、学习方法和要点指导(怎么学)、学习结果判断和检测(学得怎么样);三是给学生提供在线的或者其他方式的实时帮助,帮助学习困难和学习中有疑问的学生的学习。
4、把握课内交流互动
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让学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议一议甚至辩一辩,让观点碰撞,去伪存真;理一理,总结、归纳、梳理,理顺知识的逻辑,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练一练或做一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生成,教师既要充分预设,又要提高把握课堂进程的能力。
5、制作教学视频——微课
教学视频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学视频也就是现在逐渐流行的微课,微课就是源于“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制作教学视频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应该是模块化的,每一模块都应该“短小精悍”。
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流程
观看微视频--独立或合作释疑,动手操作--课上交流互动--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拓展探究。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课堂效果怎么样大家都清楚,如果厌恶了传统课堂,如果想提高课堂效率,何不翻转一下课堂?尝试有益!
第二篇:翻转课堂读书笔记
一 翻转课堂模式简介
(一)1、什么是“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2、翻转课堂的两个阶段:先是线上学习阶段,然后是线下的学习。
3、翻转课堂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
2、组织课堂活动
4、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的?(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5、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是什么?掌握学习法
6、“翻转课堂”的实质(1)、鼓励学生主动学习(2)、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3)、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
(二)1、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1)教师角色的转变(2)课堂时间重新分配(3)学生角色的转变
(三)1、翻转课堂的四个特点(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2、翻转课堂的优势:(1)、翻转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翻转能增加课堂互动(4)、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3、翻转课堂的优点:(1)、运用了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感兴趣。(2)、以知识为核心的微视频,把思维可视化(3)、突出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先学后教,让提问与合作更有针对性(4)、按自我节奏进行阶式地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5)、分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
4、翻转课堂产生的积极影响(1)学生喜欢、感兴趣,对学生责任感增强(2)课堂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增多(3)学生成绩明显改善(4)家长高度认可和支持
5、翻转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1)教师的表述与实际的偏差问题(2)学生理解层次不同的问题(3)不同学科同时进行翻转课堂的问题。
(四)翻转课堂的学科实践
1、翻转课堂的学科实践(1)外语课(2)数学课(3)科学课(4)社会科学(5)语文课(6)体育课(7)基于项目的学习
(五)教育的破坏性创新
1、混合学习的分类:面对面驱动模式、循环模式、弹性模式、在线实验室模式、自混合模式、在线驱动模式。
(六)“翻转”中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与对策
(一)客观方面(1)、学校目前的教学设施(2)学科的适应性问题
(二)主观方面(1)、教师的教育改革信念(2)、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
(七)翻转课堂的典型范式:(1)、林地公园高中模型(2)、可罕学院模型(3)、河畔联合学区模型(4)、哈佛大学模型(5)、斯坦福大学模型
二、“翻转”课堂的新途径
(一)翻转教学理论
1、传统的理念一是重教材,轻学生。二是重结论,轻过程
2、翻转后的新理念:(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二)翻转教材至上的观念
1、翻转后的新理念(1)“吃透”教材(2)“利 第1页 用”教材(3)“补充”教材(4)“更新”教材
(三)翻转备课流程
1、翻转后的新理念(1)备课强化目标引导(2)备课关注热点问题(3)备课挖掘文化内涵(4)备课凝聚集体智慧
(四)翻转教学方式
1、翻转后的新方式(1)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2)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3)“翻转课堂”的流程(4)“翻转课堂”的要点
(五)翻转学习方式
1、传统的方式(1)、被动性(2)、单一性(3)、知行对立性
2、翻转后的新方式(1)、研究性学习(2)、Handson的活动(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4)、小课题和长作业
(六)翻转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2)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3、翻转后的新方式 :(1)分层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小班教学
(七)翻转评价方式
1、传统的方式 误区一:课堂教学评价重“教”轻“学” 误区二:课堂教学评价重“一统性”轻“学科性”误区三:课堂教学评价重“证明”轻“改进” 误区四课堂教学评价重“他评”轻“自评”误区五: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2、翻转后的新方式:(1)、准确得体,催生活力(2)、机智应对,化险为夷(3)、捕捉亮点,学会赏识(4)、尊重差异,期待成长
三、翻转课堂的实践者
杜郎口中学模式:学校出台“三三六”教学模式
四、翻转后的新课堂: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选择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异步学习、网络学习等。
(一)1、微学习:指的是微观背景下的学习,比如个性化教育和培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
2、微学习的核心理念是:随时随地学习,想学就学,文理百科,天地万象都是学习内容,学到一点就是一点。
3、微学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微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2)、做好微学习的激励措施(3)、微资源的设计要丰富,支撑学生学习
(二)1、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 第2页 标的教学活动。
2、如何引导学生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1)、创设学习情境(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3)、合作探究(4)、评价与反思(5)、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A)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B)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在我,体验成功。(C)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D)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E)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三)1、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2、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1)、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2)、创设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情景:A、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B、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 C、强化指导自助求知的方法D、创设合作的情境(3)、利用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自主学习(4)、运用激励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四)1、如何在教学中更好的落实“先学后教”原则?(1)从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到关注课前学习和课中学习状态并重的转变。(2)从只关注课堂备课到关注学生课前学习备课和课堂备课并重的转变。(3)从只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引导到关注思维突破和课堂引导并重的转变(4)”先学后教”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要求
(五)1、异步教学法:是一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
2、异步学习要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1)注重引导学生课前自学(2)注重课堂启发(3)应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4)应以“平等”为引领
(六)1、网络化学习:是指学习者运用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资源,在相应信息及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或协商学习形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
2、在网络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网上学习是在一个虚拟俺的环境中进行的,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2)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同时,注重教学软件的开发(3)网络教学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刘更高的要求(4)我国中小学家长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七)1、社区教育:指以社区的学校为中心,借助学校和社区其他文化机构的物力、人力,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为社区全体居民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广泛的教育活动。
2、如何有效的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活动?(1)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加强学校社区联系(2)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学生实践活动(3)净化社区环境,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第3页
第三篇:慕课与翻转课堂学习体会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读书心得
张剑虹
最近学校给每位老师准备了一本书《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里面讨论了也许能改变中国传统课堂的新型教育模式——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
经过两个周的阅读和网上查询资料,我接触了两个新名词,“慕课”是首次听说,“翻转课堂”听说过但不知道是个具体什么东东。于是百度一下解疑,惊叹于现代网络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巨变之余,在思考,它们可以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什么变化?它们离我们有多远?期待着教育革命性的变化——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课程范围
MOOC 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翻转课堂的优点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这样做可以实现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2、“翻转”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下视频学习中,可以跟同学进行充分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的疑惑
1、如果每门学科课前都有视频学习和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有哪些时间看视频?何时小组合作交流?何时完成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从听课来看,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弱化知识与技能,而数理化等理科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训练量和反复次数,学生才会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不能实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标值得商榷,这与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也不一致。
思考与建议
1、翻转课堂可以作为我们现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翻转”来实现边缘生、尖子生的成绩提升;
2、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课的中心,课的中心应该还是课堂。
3、课前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明显加大,甚至超过学生原来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长期下去,学生能不能吃得消,会不会课业负担过重? 除非,每节课所有知识点全部在课堂上消化落实,课下不留作业。
2015/3/25
读《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后的感想 琼山中学 杨飞 对于翻转课堂,我是读了《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这本书才有了相对详细的了解。这本书有六章。第一章“概论”主要讲,慕课是数字时代业态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的要求和趋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还提到了慕课和翻转课堂在国外的实施情况,如美国是其发源地和实施重地,在加拿大得到了深度时间,在新加坡得到政府推动,成效显著。第二章“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讨论了学科知识图谱及其构建方式。包括知识图谱与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知识图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与要求:是学科而自身逻辑与学生认知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安排学习行程的依据;还讲到了知识图谱编制的一半程序。第三章“教学微视频制作”谈到了微视频教学的优势;优质微视频的标准(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微视频制作的技术与方法。第四章“进阶作业与诊断性测验”讲到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如何设计进阶作业和编制诊断性测验。第五章“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明确指出了翻转课堂的定位是让学生自己对其学习负责,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也辩证地提出翻转课堂中教师要从“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到“走到学生旁边”;作者还指出翻转课堂要围绕巩固强化、系统梳理、拓展加深、探究创新几项任务。第六章“翻转课堂与现代教育生态改变”指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把必然要求包括教学管理在内的教学流程做出相应的变革,如即时走班、课下先学基础上的课时调整、与多样性相关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对于这本书个人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后来就在网上找了可汗学院的相关视频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可行吗?随着我对翻转课堂的了解越来越多,我逐渐觉得这是可行的,虽然看似困难重重。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指学生在课下自己观看讲座和视频课程,而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和解决问题。而这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课堂上学,课下写作业的模式相反。那么这样一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我们很多的问题。下面我把我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观点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
一、如何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这是最大的难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学、自觉能力要求甚高,怎样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及效率呢?校领导和班主任每学期花很大力气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等设备,但总是屡禁不止。如果现在再主动给学生一个平板电脑,可以想象,他很大可能会打着学习的幌子去玩别的,或者看会儿学习视频就以看过了、学会了、累了等各种理由,给自己找个玩玩游戏放松放松这样心安理得的机会。这会不会反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平台,增加了他们偷懒不学习的机会?问题还不止这些。到了第二天的课堂,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会写相关的作业,对于那些没有好好看视频的学生,作业必然不会写,老师发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指导目前,我只能想到,翻转课堂其实对于自觉性强的学生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而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不仅不能起到督促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不见得所有课堂都适合翻转
理科学科的知识规律性强,显性知识较多,比较适合学生自学,翻转效果较好。而情感性的东西,由于每个老师对同一事物的解读方式和演绎方式都会不一样,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是回归到课堂比较好。而文科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对于文科学科,想要搞好翻转课堂难度比理科要大得多。具体到英语学科,怎样实现翻转为宜?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当然考虑更多的问题就是英语课堂怎样翻转会比较合适。对于英语学科微视频的录制,我认为,比较适合的课型是词汇课和语法课。语法课自不必说。很多语法知识都是固定且有规律可言的。学生可通过看视频牢记相关语法知识,再通过课堂上的做题加以巩固,从而记住并掌握语法。我想重点说说词汇课。可以把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进行挑选,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重要词汇的基本用法,还能够通过微视频的呈现,通过图片的展示及有趣的例句等激发出学习本单元词汇的兴趣,提前为第二天的课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微视频,可以将丰富的图片或趣味的动画,甚至是一些经典的小视频穿插其中,学生能更直观地获得信息,学到知识。但是高中阶段每个单元词汇量一般较多,所以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可以进行挑选,一个单元以2-3个视频为宜,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将知识点讲解及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起来,甚至可稍微偏重于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会学得更有效率。
三、怎么拍摄微视频
从可汗的视频可以看到,他是用一个手写板和一个话筒就完成了所有视频的录制。但是我认为他的方法更适用于理科。文科的内容不需要呈现大量的解题步骤或运算过程,更重要的,正如上文提到的,在于通过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我觉得,文科的视频没有必要用手写板,用ppt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就可以了。采取哪种拍摄形式?个人认为,老师可以自说自画的模式,不用露脸,以一种亲和、没有过多老师腔的语气娓娓道来,以此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即可。
视频容量不宜太大,8分钟以内足矣。个人认为,拍摄视频主要还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而最精华的东西还是要回归到课堂,千万不要让学生有看了视频就可以无视课堂的思想。那么,这么多知识点,怎样取舍,这会给老师出个难题。要让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老师的要求会非常高。微视频展示的是老师的思维及对教学的解读。老师的理念会直接决定课的高度及效果。
四、翻转形式可以多样话,不必照搬照抄
其实很多老师都有同感,翻转课堂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环节是不易操作的。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其他形式的创新,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翻转。
第四篇:慕课与翻转课堂学习体会
《慕课与网络课堂》读书心得
阿堡寨中小学 何佳伟
一个月前,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书《慕课与网络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习,我在惊叹于现代网络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巨变之余,有一下几点心得。
一、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第9页写到: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二、认识到了翻转课堂的优点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这样做可以实现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2、“翻转”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下视频学习中,可以跟同学进行充分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也有几点疑惑
1、对那些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谁来监督她看视频自己学习的这个过程?
2、翻转课堂从听课来看,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弱化知识与技能,而数理化等理科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训练量和反复次数,学生才会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不能实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标值得商榷,这与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也不一致。
3、如果每门学科课前都有视频学习和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有哪些时间看视频?何时小组合作交流?何时完成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4、结合我们农村电脑还没有100%普及的教育现状,我觉得还不是很实际。
第五篇:“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
“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
一、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二、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2.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4.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三、慕课
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慕课简介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课程范围
MOOC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授课形式
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
测验
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五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