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教学模式(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1: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的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的教学模式》。

第一篇:理想的教学模式

理想的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法

七色花

一、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闪示法、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前置性测验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二、实施尝试教学法时,我结合应用“合作学习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法在美国、加拿大及其他国家都普遍受到重视。将学生分组为每一组5--6人,使每一组的程度趋近一样,且每隔一段时间,视儿童进步情形给予调整,将不同特质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学习,能使彼此的关系是积极互赖的,学习的目标和工作要彼此合作达成,成果也必须共享。成员自行依专长分担各种角色,例如检查员、犠柿显薄记录员、促进员、观察员等,为小组作出贡献;旦注重“个别绩效”,将每个学习者进步及优异表现的状况,平均起来成为小组的表现,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为小组及团体获得酬赏,尽一份心力。学习者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更为彼此组员的学习负责。学生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进行尝试活动,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分工合作地进行尝试活动。学习数学不再是枯涩地死背些公式,而是启发思维,帮助解决许多疑问的科学,更与休戚相关的组员一同努力研究,为了一份心与心的感情交流,徜徉于知识领域中将不有孤寂,因为有了同伴的协助与激励,人的潜能将因此获得最大的发挥,这种驱动力是来目内在的,所以能持之以恒,并不是传统强压下的教学所能及的。

三、尝试题的设计,攸关于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儿童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脑力激荡、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尝试题为整个尝试活动的灵魂,它深深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为唯有全神贯注,才能寻找解决尝试题的线索。因此,在设计尝试题时,教师更要多多费心,特别要注意能够激发儿童好奇的内驱力,许多概念及策略,便能水到渠成,建构于儿童的认知结构中。

四、指导儿童自学课本乃是尝试教学的特色。学生期待教师会提出何种尝试题,然后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学课本,获取课本中有关解决尝试题的信息,形成假设,再与小组成员讨论,形成共识,教师请儿童上台发表,若有不足之处,可请别组组员补充。此时,他组组员可提出质疑,亦可加以补充说明。教师在活动中不要急于评价,让儿童尽情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或儿童整理归纳重点。按上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儿童的学习动机相当旺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儿童除了从课本得到解题的策略之外,更能从分组讨论中得到更多的解题的方法。虽然有些未臻成熟与完整,但是有些想法之独创性却值得回味与深入研究的。例如,五年级教十进制与二进制互换的计算方式,原担心儿童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二进制的概念,结果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儿童竟能发展出3~4种有别于课本介绍之策略来解题,不仅快速而且饶有趣味,不仅班上同学兴致勃勃地实验新法是否正确,更充满自信地与别班同学共同分享。我想数学活动能出现如此生动活泼的局面,完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去学习,去探索解答的策略,待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增强的。从小便培养儿童能从自学课本中进行独立研究或小组讨论,乃是建立良好的求知方式。因为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了,唯有主动、积极的去探索新知,才是上策。

五、使用尝试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儿童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答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应用尝试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儿童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多让儿童板演或共同订正。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儿童,都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有些人曾怀疑,在现有教材及紧张的教学进度下,为何费时地实施尝试教学法呢?我认为学生有了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学习,反而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我想不管哪种教学法都不能死板地单独使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配合创造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培养出高创造力的学生。尝试教学法为我们堤供了一个兼具认知、情意、技能的良好的数学.

第二篇:“1234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宜宾县隆兴乡

初级中学校“1234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一、“1234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界定

1.“1234”解读:

“1”——“一个追求”,建设理想的高效课堂;

“2”——“二个课堂目标”,一堂完整的课要完成两个基本目标: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

“3”——“三段”,把一堂完整的循环大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来落实;

“4”——“四个步骤”,把课中这一环节具体分为:引入再突目标、互学、展示、检测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2.理想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

3.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应该是学生生成独立个性和独到见解的场所;是师生传递人类关爱,提升品德的圣殿;是师生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与自我创造的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应该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才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4.“1234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是在近三年教学实践中总结丰富和完善的课堂改革模式,以期望通过“三段、四个步骤”的方式,完成每节课的两个基本目标,最终达到理想课堂,即效率的最大化,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效益的最优化,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1234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率低,扼杀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提出的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解放老师,解放学生的目的。

二、研究取得成效

1.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对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我们运用“1234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学的新观念,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落实。

2.形成了三种课型的操作成果

2.1.新授课的基本程序:“三步、四段”

“三步,把一堂完整的循环大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课前”: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状况和教材研读基础上的备课,并编写导学案;学生:预习,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导学案提示目标,自主学习。

“课中”:四段,一段:引入重申目标;二段:对学、群学,通过师徒结对帮扶对学、小组群学等方式的解决预习困惑,并形成小组亟待解决问题;三段:展示交流,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并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四段:当堂检测与小结深化,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的时间,归纳小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疏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规律、总结方法。

“课后” :教师: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并形成对导学案的第四次生成。学生: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

2.2.复习课的基本程序:

课前:收集信息,确定目标

课中四段:

一段:自主复习,回顾梳理,学生自主复习的教材、文本资料和导学案预设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有所思考,初步归纳,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注明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并批注在教材或导学案上。

二段:互助研讨,形成框架,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学习和小组内成员合作学习,把自己归纳的知识体系或总结的要点、框架,在小组中讨论,互相查漏补缺,完善归纳。

三段:展示交流,内化提升选取小组内的同类组员在全班展示,归纳的知识点,若有困难,其他学生再作补充,最后教师在学生对知识网络建构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把知识转化为应用,拓宽延伸,使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深化提升。

四段:反馈矫正,概括归纳鉴于复习课重点是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所以通常以达标测评方式为主,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换批阅,统计出出错的题目,集中从读题、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使问题再次进行辨析、拓展、提升.课后:根据整个复习过程中的学情分析和问题解决,做好教学反思总结。

2.3.讲评课的基本程序:

课前:收集信息,确定目标 必须首先做好对试卷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哪些出错率较高,哪些出错率较低,进行统计分析,查明原因,归类集中,以便在讲评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据此,确定目标。

课中四段:

一段:自主矫正教师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各分数段的人数、各题的出错人数和主要的错点。展示优秀的试卷和卷面不清的试卷。学生根据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自我定位,通过各题的出错人数对出错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找出错误,分析出错因,这样对于一般知识性的错误通过自主矫正能完成。同时,自己不能娇正的题目做好记载为下一段小组合作矫正做好准备。

二段:小组矫正在自主矫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题,提交到小组内学生间交流和讨论,通过生问生、生教生、师生相互讨论达到弄懂弄透,这样获得解决的题目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即使有一部分仍然无法解决,讨论交流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放大,突破,升华。如小组内无法解决也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集体矫正。意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段:教师矫正 这是讲评课的关键之所在。主要讲前面三段都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题目。讲清考查知识的范围、考查的能力层次,理论与知识的欠缺处、答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评出错的原因、出题者的意图;

四段:巩固提高:对于出错多或不会的题目,教师讲了,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换个角度可能还是不会(或出错)。教师应当围绕该问题再设计出一些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后展示答案,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并当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

课后:教师要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技巧、技能、方法、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心编制二次过关试题,让学生再通过做相关试题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要求学生总结反思考试和讲评,进一步整理书卷。

第三篇:教学理想

我的教学理想

仁皇山小学吕洁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honor to stand here, to share the ideal with you, thetopic is ,我的教学理想,我想用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绘本故事《花婆婆》来开启我的讲话:

《花婆婆》原名是《鲁菲丝小姐》,讲述了一个倒叙的故事——当鲁菲丝小姐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婆婆时,她告诉年轻人,许多年以前,当她还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小女孩的时候,她曾经答应过爷爷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知道什么是她要做的第三件事了。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它们撒在了乡间的小路边、教堂后面„„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花婆婆”,这本书是献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每一个人,我知道我也许不是那个人,但是我的职业却是那个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职业,你们同意吗,是的,你们都同意了,我的伙伴们!

那么作为教师我的教学理想,该从哪儿开始呢?我是这样想的:

一、我的教学理想------努力打造美的课堂

台湾的蒋勋说:美大概就是一种很沉默的东西,就像从地上捡起一朵落花,给大家看看,各有各的领悟。我的课堂也是一样的。现在谈课堂的美,不是有多美多漂亮的PPT,多么先进的教学软件,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创造力。我希望我的课堂是这样子的,我也努力在这样做着,有点大言不惭的感觉。

二、我的教学理想------努力塑造美的自我专业+职业=事业

(英语)(小学教师)(小学英语教师)

我当然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英语教师,但我更希望给每一认识我的人留下美的印象,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纯正的语音面貌,温柔的姿态,多样的“花招”,哄住孩子们,坚持好好学习。

三、我的教学理想------努力培养美的孩子

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善良的孩子,有鲜明的个性,然后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知道这很难,但是不去想,又怎么去做呢? 最后我引用一首诗来结束我的讲话:

I want to teach my students

Not just the lesson in a book or

how the rivers flow,But how to

choose the proper path wherever

they may go.That is my responsibility

For character and confidence

and happiness of heart.我想教会我的学生

不仅仅是书本里的课程

不仅仅是河水怎么流动

而是告诉他们

怎么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不管去向何方,那是我的责任

为了品质、信心

还有心灵的愉悦.我想这是一种信仰,一份教育者的信仰,也许是空话,谢谢聆听。

第四篇:你心中的理想人居模式

你心中的理想人居模式

我的乡居梦

一个乡下人,进城的时间再久,他的灵魂还是属于乡下。我就仍是个乡下人,虽然浑浑噩噩地在城里住了20多年。我喜欢吃口味咸重的菜,睡荞壳枕头和硬板床。这些所费不多,倒不是难事,居住却总不称意。

我的理想当然是住在乡下,最好临水靠山,有个小小庭院。门口有一窄窄青石板路,弯弯地通到屋后山上。院子里种几棵桂花树,几株芍药,几株绣球,靠院墙种几株金银花,学名叫“忍冬”。忍冬的绿藤慢慢爬墙,覆满墙头。

房子需是平房,高,敞,窗户大,屋檐长,门廊宽。阳光直直射进屋里来,风无拘无束进来嬉闹,野蜂也偶尔来逛逛。墙,地板,窗,门廊,全部用木材,厚重,粗拙,不把撞击踩踏当回事儿。木头不上颜色,最好还能留着木香味。宽大走廊上,足可以放一张茶桌。朋友来访,坐着喝茶聊天,沾着泥土的脚随意搁在地板上,像沙鸥栖在海滩那么自在。

当然最自在的还是房子的主人,写字,读书,喝茶,晒太阳,打瞌睡,发呆,骂人,安心地在这屋里打发时间。房间里家具宜少,床则要宽大。必须有几张舒服的椅子。我坐过的椅子,软的,硬的,木的,布的,皮的,真正好坐的少。有的椅子稍坐尚可,久坐就腰酸背痛,逼得你坐不住,直想站起来,好像主人下了逐客令。我喜欢的椅子还是木头的,式样简单古拙些,有靠背扶手。书房里书架多而结实,不带柜门。书只放单层,便于查找。多几个杂物筐,可以随手乱放东西。

累了便到院子里,随便走走。靠院墙边开两三畦菜地,春天种韭菜莴笋,夏天种茄子豆角,冬天种大白菜。阳光晒在新翻的土畦上,一股泥土香味。春天若是朋友来,便真可以“夜雨剪春韭”。

住这样的屋子,下雨也是好的。听雨听风,心情淡淡的,稍稍有点儿寂寞。若这时听到有人叩门,那就是“风雨故人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了。

如此美梦,真是太奢侈了。我现在只能暂寄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望着屋前的青山一天天远去,最终消失在高耸入云的楼群后面。

王跃文(作者系著名作家)

理想人居环境的营造

人居环境,即人的居住生活环境。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什么样的?它要求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人类各种复杂需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起来,并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取得协调。

建设部有一个综合反映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总体成就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有13项定量指标和32条定性指标。在13项定量指标里边,有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等7项是关于生态的。因此,说到理想人居环境的评估,最重要的是其生态性因素。

生态性说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靠近山体、河流湖泊、大型公园等自然景观的居住环境显然要更为理想。所以,那些缺乏自然资源的楼盘,为了营造卖点,都愿意在园林景观上花力气。但需要提醒的是,人造景观在满足住户观赏性需求的同时是否满足生态性要求,大有疑问。比如目前流行的采用人车分流设计的住宅小区,人走地面车入地下。在地面上能看到的绿草和花木,实际上与大地之间隔了两层以上的水泥板,只能靠是人工浇水维持它们的生命。人造的小水系也只能靠自来水维持其观赏功能,而不能参与地下水循环。这种只能充当“花瓶”作用的园林景观,其生态意义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理想的人居环境,当然也应该能相对便捷地满足居住者各种社会功能需求,交通、商业、医疗、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的发育程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些社会功能之外,人居环境同时要关注居住者的心理体验和状态,这需要在住区的空间氛围上营造出较为强烈的归属感,比如独特的社区文化,老人、小孩的游憩空间以及成人的交往空间的安排,以及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等。而那种缺乏地域特色,缺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建筑,冷漠、嘈杂的环境,都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谭克修(作者系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规划师)

我理想的家园

身为星城市民,我理想人居模式是远眺岳麓山下,湘江之滨,临水而居。蓝天,白云,碧水,芳草萋萋,山水洲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我讨厌星城现在的灰头土脸,浮尘蔽日。我愿自己居住的环境优雅,绿意盎然,阳光明媚,空气新鲜。

我想逃离喧嚣的繁华闹市区。我理想人居模式不一定非得在市中心,地段不是我的首选。理想的人居模式它可以在市郊,甚至可以远离市区,一定要没有噪音,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忙,没有汽车尾气的严重污染,没有飞扬的尘土。哪怕远在乡村,只要通水通电通气通车,成为村庄里的都市也一样让我满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倡导的人居模式也是我所向往的。湘江北去,浪花拍岸,渔歌唱晚,茂林修竹,日落湘江。有了青青翠绿的竹林,离绿色近了,离自然近了,心与自然交融,居住环境变得幽静。

我的理想人居模式一定要是真正意义上的花园城市,而不是只有一片巴掌大的草地,只有一二脸盆大的花坛,就起个唬人的花园名称。居民共享的绿地花园栽种着热带或亚热带的珍稀植物棕榈,生长着常开不败的四季鲜花,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清晨或傍晚,我可以和左邻右舍的居民一起打太极、舞剑、练体操、打羽毛球、打网球,做着有氧健身运动。

我的理想人居模式是一个集居住、旅游、商业、休闲、购物、度假、酒店为一体的复合型社区。

不一定是昂贵的别墅,不一定是别致的复式楼,只要是我理想的人居模式,哪怕是二室一厅,夫复何求?当我为工作为生计在旅途奔波,温暖的爱巢有一盏燃着的灯等待我的归程。

李丽琼(作者系长沙市东风路居民)

构筑理想人居

我现有两居室,在河西的湘江边。家里人不多,住得也还舒适。但是,我还是想拥有一套理想的新居。特别是这次市规划局和长沙晚报联合推出“2006星城市民理想人居模式大调查”后,我的想法更强烈。

我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对什么用物不是很讲究。但我对住宅有所讲究。我是编辑,白天除了去办公室编辑书稿外,还有很多杂事需要我办。我现在住的小区是个老牌生活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模式,当时老百姓没有汽车,也就没有设计车库,现在我买了车都没地方停泊。

下班后,我是一个很有家庭情调的男人,喜欢陪着老婆、小孩到小区里散散步,放松一天的疲惫,享受天伦之乐。而小区人来人往,根本就不适宜散步休闲。晚上,我要写稿,需要安静,可是,小区有几家卡拉OK厅,每天都要吵到晚上12时才肯罢休。

我就想拥有一套新居:面积只要80平方米就可以了,但是其他的配套设施要齐备。如车库、杂屋要有,最少也要有个地下停车场;小区物业管理要比较合理,最少干净舒适,配备超市、幼儿园、医院、图书室、球场、球馆、游泳池、运动场等公共设施;房前屋后绿化面积要宽敞,有假山、假水式的休闲绿地,适合居民散步休闲,也需要一定的乔木添置风景,让居民生活在园林式的小区里;要有一定的社区文化,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

巴陵(作者系湖南科技出版社编辑)

住欲静息求安

单位即将搬迁到星沙镇,几百名职工从市区到城外上班。住房成了领导关心的首要问题,专门派人前往星沙了解当地楼盘发售情况,意欲解决住房问题,方便就近上班。

我便因工作需要多次造访了人气日盛的星沙镇,发现单位新址方圆几里内的大小楼盘里,洋房、别墅、小高层形式不一而足;期房、现房也任君选择。我还三番五次带人到实地看房,最终,同事们或高或低地分别选择了高档或经济的楼盘,其间的价格差异竟有成倍之多。

静观单位几十户购房者情形,上班方便为其共同首选,对商住得兼的楼盘则一概无人问津。当人们无力对高层、景观作出投资时,最低限度也要满足住则静、息则安的要求。再也不愿像一位老太太讲的那样:房子处在黄金售价地段,“享受”的都是“半夜歌声尤不歇,店面齐喧嚣”的生活。

为人看房,带人看房的几个往返中,不经意间,我对一顶层带屋顶花园的无电梯楼房一见钟情。小区里不足10栋的六层建筑,不如高楼大厦,给人一种逼仄的压抑。绿化带镶嵌在栋与栋之间,孕育着回归与放松。小区四周纯住宅用房,无交通干道,无大型厂房,我向往的静谧与安宁好像已盈盈在握。办好购房手续不久,星沙镇跻身国家园林县之列的消息见报,我更不由得一阵窃喜。

颜艳(作者系长沙市中医院职员)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社区组织模式

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社区组织模式

——社区邻里交往空间研究

一、建国以来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的弊端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对西方邻里单位的借鉴。①从20世纪50年代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到60 年代基于邻里单位理论发展起来的小区规划,直至80 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主要遵循以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邻里单位模式过分注重功能,注重公共交通与居住的分离,机械地把居住空间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等一系列子系统,使居住空间成为功能性质单一的空间。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都是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这种模式使得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不同空间无法综合交叉,无法满足人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需求。并且,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小区模式忽视了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单纯注重物质形体美学及其物质形体的功能结构。于是,我们会发现现有的居住小区中人们享受物质环境日益完善的同时,也感慨精神生活的贫瘠,居民对所居住的空间缺乏认同,居民之间缺乏交往,人际关系冷漠。

因此,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逐渐兴起。社区理论把人与所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并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社会性,重视人的生活与物质环境的对应,追求多层次的环境与多元化的生活模式,激发居住者对所居住环境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进而促进社区内部甚至社区之间居民的交往与沟通。

二、和谐社会理想社区组织模式的构想

"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全面系统的和谐,其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都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融洽的状态。它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概念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而作为构成和谐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社区来说,它是具有一定社会职能的功能模块,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质主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其在构建理想社区模式中主要体现为:如何体现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即如何促进社区中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如何促进社区中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如何处理好社区内与社区外、整个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主要方面。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社区组织模式必须从如何通过关注公共交通的核心与凝聚作用、发展紧凑和混合的居住区形式来加强社区中居民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何通过发展小区中以步行为主和公众参与的公共空间系统来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活动;如何通过采用生态与新旧共生的城市居住区建筑形式来发展历史与当代的平衡与延续;并在社区能源生态方面实现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等方面着手。总之,和谐社会的理想社区应具有:沟通、共生、平等、生态等特质。其中如何构建社区邻里交往空间以促进邻里的沟通与交流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三、社区邻里交往空间的建构

1.现有社区邻里交往空间的问题所在⑴ 诱发交往行为的必要空间层次的缺失在当代城市住宅里,作为社区居民交往行为产生的必要空间层次,如每栋住宅内部的楼梯间、电梯间,大都是采光不足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这里常常成为进出频繁、滞留较少的通过式空间。这些空间层次不但无法引导邻里之间自然交往,甚至因其过于封闭而成为犯罪滋生之地和环境恶化之源。同时,由于缺少居家生活氛围,邻里碰面时仅仅出于礼节性地点头或致以问候,偶尔的交谈也常常由于缺少谈资而无法深入。由此造成邻里交往的质量一般不高,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被动的、非自然的交往,邻里之间的交往仅限于认识而非熟识。

⑵ 诱导交往行为的非必要空间层次的缺失

对应于前面所列举的家庭单元体之间的过渡中介—楼梯间这种必要的交往空间,人为的、带有诱导性的非必要交往空间对于社区内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些诱导性的人为交往空间也是现有城市社区住宅空间中所缺失的一部分。现代一些城市住宅外部的交往空间,楼与楼之间的宅间绿地及其环境景观的设计只注重形式,一味模仿甚至抄袭时下流行的做法,忽视所在环境场所的特征,其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美化环境、突出商业卖点,为社区的整体外观形象包裹上一层靓丽的表皮。而社区宅间绿地真正应该为居民所提供的,能让居民主动参与其中,并延长居民户外活动时间的功能却往往被忽略。社区外部环境规划把人的行为限制成只是简单的穿行通过,而未能满足人在户外的逗留和沟通需求,未能考虑社区居民在其间的交往行为和为其提供公共参与平台的可能性。

2.解决的途径

⑴ 传统邻里空间模式—院落的借鉴与再利用

院落空间是住宅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是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

提起院落,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总是以往大杂院里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扇着蒲扇拉着家常,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小巷里追逐奔跑的美好情景,传统的大杂院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住宅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杂院的物质形式正在慢慢消失,但大杂院带给人们的浓浓的邻里情感和人与人交往的亲密无间是永远让人无法忘怀的,而这正是大杂院所能带给我们的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有效模式。在大杂院中人们在开敞的院子里游憩、锻炼、观看、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人、空间、环境三者的互动。这种交往是在非常随意、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的,它富有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使人充分享受到交往所带来的愉悦感。其值得借鉴和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① 共享的起居生活空间。大杂院里,每户的家常常只作为卧室,而合院,才是真正的起居室,许多家庭活动都是在合院里进行,合院里的劳作常常与其它的娱乐交往融为一体。

② 适合的邻里交往距离。在人们所有的交往中都会有意识地利用距离因素,如果共同的兴趣和感情加深,那么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在大杂院中,人们利用院落这种非必要空间所诱导出的户外活动,增加了与邻居交往的机会。

③ 递进的交往空间层次。在院落交往空间层次中,每户的卧室为内部私密空间,街道是外部公共开敞空间,而合院作为介于私密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过渡空

间,对内、外交往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承转作用,使院落内居民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形成层次性的自然过渡。

④ 共同的区域归属及集体防范意识。大杂院的院落空间是一种生活、交通、交往的半私密性空间,这种半私密性空间不仅很好地促进人们直接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还能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于这一领域的意识,从而起到对公共财产及邻里安全的集体防范。将这些特点运用到现代城市社区住宅中可以体现在半开放居住模式的构建上。在半开放居住模式中,每家每户在拥有各自私密空间的同时,共同分享一个大的院落空间,如入户花园、连通式公共厨房、屋顶花园等,在这些共享空间中,住户可以自行种植、修剪花草、烹饪饮食,为户外活动提供良好的滞留条件,让住户在这种家居生活氛围之中互相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交往的质量。同时,在楼层之间的横向交往空间上,通过连通的交往平台,来实现楼与楼之间的交通互动,从而打破单一交通线路的制约,为居民提供外出道路选择的多样性;在单元楼层的竖向交往空间上,通过构建竖向楼道梯间可供居民休憩、观赏的梯间平台,使其形成一处便于居民停留、亲和性强的交往场所。在住宅与楼层、楼层与团组绿地、团组绿地与社区大环境的层次关系上,构建一种多层次的递进交往空间,从而营造出社区带给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居民之间的相互熟识与户外交往活动的增多必将增强社区的安全防范等级,让社区的发展更加和谐。

⑵ 诱导交往行为的非必要空间层次的建构构建社区内非必要交往空间对于社区内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社区建造会所、游泳池等辅助休闲娱乐场所或在社区中心广场周围设置户外健身器材都会将社区居民从室内吸引到户外,诱导社区居民户外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社区居民户外交往行为的积聚与共同活动行为的产生。而这些行为的诱导将促进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能促成交往行为中共同话题的产生,从而实现交往质量的提高,使交往真正成为一种主动的、深层次的、自然而然的交往。同时,要打破现有小区的封闭管理模式,创造一种开放型的社区模式。其开敞型的社区外围和灵活多样的社区交通路线,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交往机会,为社区内外的沟通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从而使社区内的居民与社区外的社会达到更好的交流。

下载理想的教学模式(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的教学模式(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4教学模式

    “124教学模式” “124”是指一份导学稿,两个原则,四个环节。 (1)所谓“一份导学稿”是指师生共用一份导学稿。导学稿设计遵循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 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

    教学模式

    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为核心 ——构建和谐高效历史课堂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兴趣是人们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

    教学模式

    后进生的逻辑推理、归纳分析能力比较差,课堂教学中同等难度的内容往往不可能得到同等贯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把宏观宣讲同微观帮助结合起来,认真批改作业,进行个别帮助。引导......

    271教学模式

    271教学模式的解读 为变“死”的教育为“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学生的六大解放,即:1、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2、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3、解放学生的眼睛,是他能看;4、......

    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红沙沟学校刘敏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

    教学模式

    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

    135”教学模式

    数学“135”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总结 碾子中学 唐 伟 “315”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