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选登★

时间:2019-05-13 01:3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选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选登》。

第一篇: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选登

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范文选登

起点就是家 高二6班 梁可宜

生物圈系统里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着的,大地给予万物力量,万物活够了玩腻了就归到地里长眠,把一切又都还给大地,如此周而往复着。人作为万物之灵又何尝不是这样么?白天我们离开家去上班去上学到了晚上才回来,这时家是起点;而又有些人年轻时离开故土去谋生活去打拼去闯荡到老了才归故里,“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时家园是起点。

我不曾体会过游子的感受,但有一次在农村游玩时遇见一条长队,远看像一条白练,长且坚韧。行走在队伍中的村人或悲或庄或肃穆,他们的头上仿佛顶着一阵乌云,恸哭时风,念咒时雨。问旁人才知原来是一位少时漂泊在外的游子去世后魂归故里。我默默地注视着这条长长的殡葬队伍,忽而理解了他为何要坚持埋葬于此了。他的家,他少时的玩伴,他曾爬过的树,把弄过的庄稼,甚至那条追逐过的小黄狗,还有曾仰望过的天空,那带着点腥味的风„„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里。如若缺了任何一个恐怕也没有今天的他,也唯有这些事物能让他最后放下肩上的重担长吁一口气吧。我想在死后能用自己的身体滋养这块土地也是顶好的,他就这样回到了起点。(片段节选)

点评:这是对月考中一篇升格作文的改写(见月考一作文“起点”4号文),首段先限定本文对“起点”的理解,接着展开对游子魂归故里的送葬队伍的描写,所选画面能够紧扣“起点”设计,构思上用了心,以此表现每个人都忘不了起点,离不开起点,画面描写后的抒情议论把故乡情表现得很到位。

梦想与别人无关

高二10班

谢静怡

在我犹豫彷徨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时常在我耳边回响:当全世界都对你的梦想说“不”的时候,你也可以成为那唯一肯定的声音。

没有一件事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也没有一个人会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当我们认真说出我们的梦想的时候,总免不了引来质疑,但那又怎么样?我们的梦想与别人无关。

英国女作家琳达·斯塔福德第一次在英语课上宣布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时,一半的同学对她嗤之以鼻,认为她痴人说梦,而另一半的同学则毫不掩饰的大笑着,像看一个傻子,就连老师也冷冷地对她说,只有有天赋的人才能成为作家,并不是她这个成绩总是拿D的人可以做到的。琳达很难过,回家后写下一首小诗抒发感情,却意外的发表了。当她拿着发表的文章给老师看时,一句“每个人都有经历天上掉馅饼的时候”的回应,让她无言以对。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但在的高中时期她再也没有向她的老师和同学提过这件事,因为她明白,她的梦想与别人无关。在我们追逐梦想的路上,时常也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质疑,总会让我们困惑不已,甚至怀疑自己:我的梦想错了么?其实,琳达·斯塔福德的经历告诉我们,梦想是我们自己的,既然有梦想,那就要去追求,去努力,绝不可轻言放弃。何必管别人怎么说呢?因为,我们的梦想与别人无关。

有个小男孩,很喜欢音乐,父母便为他请了音乐老师。小男孩不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拉琴,老师叹气说,这个孩子成不了作曲家;有一个年轻人,本来是学医学的,后来却放弃,转而去研究动植物,他天天游手好闲、打猎、追狗、捉兔子,被所有人厌恶,认为他不学无术,称之为“流氓”;有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收了一帮徒弟,被别人指责为“把好好的青年带坏了”。上面所说的三个人分别是贝多芬、达尔文、苏格拉底。这些伟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都遭到了质疑与否定,伴随他们的甚至还不乏嘲笑与厌恶,但他们从不理会,也没有动摇,他们只专注于他们所喜欢的、所追求的梦想,所以最后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我的梦想与别人无关”。

所有的梦想在刚被提出的时候都会招来否定与质疑,有些像沸水中浸过的种子,来不及发芽便被烫坏;有些却像雨水中的嫩芽,风吹雨淋却茁壮成长。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否定和质疑打败,因为我们的梦想,与别人无关。

点评:

不少同学很怕写议论文,不知如何下手,本文至少有4个方面值得大家借鉴:

1、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2、材料新鲜,详略安排得当,行文富有变化(琳达〃斯塔福德与贝多芬、达尔文、苏格拉底三个例子的不同表述让人眼前一亮);

3、叙议结合;

4、尾段的比喻也很出彩。当然,作者如果思考能更深入,点及梦想和痴想、空想、妄想的差异,表述将更为严密,更容易让人信服。(沈华)

我的母亲 高二11班

邓诗琪

最近不知怎的,竟想写一下“我的母亲”这个小学第一次写的作文题目。回想起来,以前写的顺序是:先描述一下平凡的外表,再举一下母亲关心我的事例,那些老掉牙的半夜背我去看病,悉心照料;考试失败了安慰我„„但今天,我只想说一下母亲生活的点滴。

早上起来,做卫生,我在睡梦中„„我11点醒来,锅里有温热的早餐,却已是午饭时间。刷完牙,母亲回来煮中午饭,征询我意见、煮法。吃饭的时候,由我按喜欢的电视,不讲话;若我一时兴起想说点什么,她也会敞开话题。吃完饭,我回房开电脑,母亲收拾东西。其实母亲是个多话的人,只是我长得越大似乎话匣子越紧了。忽然想起政治书上说过,女儿是母亲贴心的小棉袄,但再看看书上的插图,发现那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

表姐的女儿四个月了,所有人都十分喜爱她。我荣升“表姨”了,看着小表侄女粉嘟嘟的脸蛋,有人说笑道不是我最大了。十几年前的我也像现在这样,在众人环绕着的幸福的包围下长至今天。看到小侄女只要表姐抱,别人一碰就哭。母亲感慨道以前的我何尝不是这样?一点也不好带,但脸上却是甜得跟吃了蜜似的。的确表姐抱着她女儿的时候满是“劳其身,甜其心”的神情,一顿团年饭吃得分外喜庆。

晚上11点多,客人们都走光了,全家都在忙着收拾,我也帮着收拾碗筷、扫地、收衣服„„打扫完后,母亲高兴地说我今天真乖,想要什么奖励。但这表扬的话我听着却不是什么好滋味。平时在家里太懒,放假都不愿意打扫一下卫生,今天一表现,母亲竟至于受宠若惊。有点像社会上做坏事的多着,做好人好事却成了新闻,还要发奖金、写表扬信什么的。的确,我长大后变懒了,但母亲也习惯了。

过年期间回乡下,那里有着和城市不一样的气氛。十几人一大桌,还是用柴、竹、草来烧火,每样菜分三四碗,都是清一色像解放时期的大瓷碗。粮食是自己种的,菜是自己种的,鸡是自己养的,连油也是自己榨的,水是山泉水,特别清、凉、甜,那生活有点像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远离尘嚣。吃饱饭望向远处,只有一座座山隐现在雾中,温和的落日散发着余光。母亲高兴地四处拜访同村的亲戚,就不多见了,留我和表弟妹们玩,倒也不寂寞。看到母亲那回归的喜悦和兴奋,我隐隐觉得我似乎对母亲缺了些了解。

回到广州,带了一些特产,吃得特别香。就快开学了,我在赶工,母亲早早为我准备好了开学用品。要穿的衣服放在第一层,鞋子放在当眼处,还叮嘱我调好闹钟,开学就要考试的。第一天考完回家,母亲问我是否第二天要晚修,得到肯定答复后脸上表现出轻松,说不用那么麻烦煮饭了,马上却叹惜我又不在家吃饭了。晚上回到家,一如既往,夜宵已煮好,等我洗完澡,凉至我恰好喜欢吃的温度,一个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评语:常常跟学生说,要让练笔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因为那不仅仅是练笔,更是炼思想。在每周收上来的文字中,多数是略显青涩又带点深度的议论文,足见孩子们在进步。这次这篇絮絮叨叨的随笔打动了我,大大咧咧的主人公第一次用这么细腻的情怀写随笔,在随意之中以流水账似的笔调记叙了寒假期间对母亲的观察并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久违的情感。相信读者都会有一定共鸣,生活一直向前,新的日子总在来临,除了一直这样习惯于享受父母的付出,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想想,其实,我们也可以做点别的什么?为父母,也为自己。

人生总有无奈时

高二(15)卢家欣

希望道路平坦开阔,却难免遇崎岖和狭窄;希望江河奔流不息,却常常有漩涡与逆流;希望庄稼茂盛丰收,却难免遇旱涝和虫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满,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回首历史的长河,似乎总在告诉我们——人生总有无奈时。

陶渊明才华横溢,无奈门阀森严,出身庶族总受轻视,只得弃官隐于山林。李白诗篇名震天下,无奈官场污浊,心生郁闷,于是开始游历天下。杜甫忧国忧民,无奈身不逢时,壮志难酬„„名人如斯,小民亦无例外。逝者如斯,现今亦然。时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情况比比皆是。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生活在金字塔的顶端,作为广袤无垠的在地上的一株小小草,在工作、生活上少不了风雨的洗刷。现实的炙烤,无奈便从中产生了。

面对无奈,我们要思考无奈造成的原因源于社会还是个人。可以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可以选择“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也可以选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的豪迈„„人生总有无奈时,我们必须直面无奈。但现在很多人反而是执着于当时的无奈,患得患失,导致下一次无奈依旧延续。人总是活在过去,总是沉醉其中,生活将会变得一团糟。

我们或闲适或自信或豪迈,以这样的心情打开记忆之门,或许会发现留在岁月中的心结不知何时解开了。它将宛如天上轻飘的云,起起落落,卷卷舒舒,平静而自然。坐看云起云落,云卷云舒,说的便是这样一种境界吧。

或许我们无法成为璀璨的明珠,也不能成为高悬夜空的星辰,那就做一株小小草,面对种种无奈,我们依旧可以点缀风景如画的大地为乐。亦或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暴,但依然可以仰望浩瀚星空,从容思考人生未来,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种明智的选择么?

人生总有孤独时 高二(15)廖凯韵

人生总有孤独时,谁都免不了一时孤独。

(点评:开篇点题,干净利索。只是显得过于单薄。可稍作充实。)

孤独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几个方面是最常见的:一是本性如此,偏爱隐世独居。比如“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在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自小就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二是为时世所迫。象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因得罪朝廷权贵而隐居洛阳香山,门庭冷落鞍马稀。三是不合时宜。比如梵高,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只可“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然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推崇的。

(点评:详析孤独之因,颇为大气。亦有例证,不错。内容可稍加充实,语言再作精修,更显圆润。)

有时候,孤独并不代表寂寞。也许是由于卓绝,也许是由于坚持。比如朱镕基,他一枝独秀,敢于道出行政积弊;他我行我素,“做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又如吴仪,面对外国官员“跟中国谈判,就像跟小偷谈判,看看你们满街的盗版光版牒”的挑衅,她从容镇定地回答:跟你们谈判,就像跟强盗谈判,看看你们的博物馆,有多少从中国抢来的东西”。

(点评:这一段意在点出孤独不等于寂寞,是很有新意的。但与前文衔接得不好。所列二例,未能点扣“孤独”,有游离之嫌。亦即何以见得朱、吴二位是孤独的呢。同时所列二例,同为从政者,且时间极为相近,应为同届官员,引例同质化,自然难免堆砌之感。可更换一例。)

人生总有孤独时。有些孤独,需要我们去改变。但也有些孤独,需要我们去坚持。若是寂寞,请检讨自己,或重新设计自己,让空白填上五彩缤纷的内容;若是卓绝,就只要默然相守,笑对这一份上苍赐予的礼物。

人生难免孤独时。

(点评:综述整合,形成结论,好。结尾一句太过机械,不如删去。)【简要点评】

这二篇小文,显然都是由该周的时文《人生总有尴尬时》获得写作灵感,个人再用心思考后构思成文的。虽属仿作,但显然已无抄之痕迹。文笔虽显稚嫩,但不乏自己的思想火花。比起那些千人一面的领命之文,这样的文字更有灵性。——如斯坚持,写作水平却没有质的飞跃,估计上帝都不会答应。

一个学期以来,对于周二晚读下发的时文阅读材料,质疑之声总是不绝于耳,困惑之音总是萦绕脑际。记得上个学期在做全级报告时还曾专门讲过这个问题。解释得多了,总有些心生厌倦。本周自由练笔我想就推选这二位同学的小文给大家吧。是不是可以最为前述质疑、困惑的回应的一个“终极版”呢?阅读时文,就是要让我们在整日的紧张学习中获得稍许的喘息,让疲惫的心在诗意的文字中获得片刻休憩,让干涸的心田获得哲思的浸润。就是要让我们在一路狂奔向前冲的同时也能留意身边的一朵小花、一片白云,甚至是一抹漫不经心的微笑,甚至是一句浸彻心肺的话语……如斯,我们才会有生命的悸动,才会有人生的感悟,我们才会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我们才能写出有个性飞扬的文字。——权以此充作点评吧!(广州六中语文科 张清)

梧叶秋声

高一(16)班

黎绮帆

似乎是因为南方的冬天过于温吞,广州出现满地金黄落叶的时候并不是秋天,而是春天,使得这满眼金灿夺目倒像是春枝抽芽的盛大开幕,或是旧的一年冬天的圆满谢幕。时有阳光,叶子在枝间错落,深色的树枝将叶片烘托得格外华贵。空气中仍残留丝丝寒意,那一树树薄金也有了一种孤傲的清美。一瞬间,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瓦屋朱墙,黄叶青天。这春天,倒有了点秋天的况味。

细雨唏嘘如歌,落叶曼妙如舞。作为南方人,我还是有点羡慕北国的秋天的。那么多的古代诗人胸中浓郁得化不开的秋天的寂寥,如诗的孤独,都必是由北国萧瑟的秋天孕育的。郁达夫是这样说的:“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拓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间破屋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这种绝美又怅寥的描写对于我来说,仿佛是勾起了馋虫的玉盘珍馐,却又不可得,只得在脑中一遍遍想象那是如何一般月明风清,天地辽阔,荒风落日,旷野无声。那又是如何一般昏鸦点点,攒向断枝立,是如何一般阶前梧叶已秋声,是如何一般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心像是呆在一叶扁舟上,在浓重的秋色中飘荡、飘荡,沉醉不知归踪。寂寥如水,萧瑟是棹,澄静作舟。

回过神来,落叶在地上因缺少水份而倦缩成一团,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响声。抬头望去,枝间却有了无数含苞绿芽,枝间绿意发,满眼萧瑟,又发新芽。

点评:

文章选材独特,视角新颖,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南方初春特有的景色——金黄的落叶是春枝抽芽的盛大开幕。作者把带有一丝丝秋意的南国之春和北方的秋天相对比,水乳交融中遥相呼应,或春或秋,萧瑟中蕴含生机。另外,诗意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整篇文章读来诗意盎然,若没有平日细致的观察和感悟,是写不出如此意蕴深远的佳作来的。(孙毅)

读书之jing 高二18 刘嘉雯

袭法祖的座右铭说道:“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由此可见,读书不仅仅是“学”和“习”那么简单,还需要内心的自我反省,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才能让读书之路更加久远。

读书如果仅仅是“学”和“习”那么简单的话,那么获得知识的能力将会降低。因此,在读书上我们还需要“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专注,获取知识也将会更高效。毛泽东小时候为了自己能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静下心来学习,于是小毛泽东将自己的书桌搬到了市集去,在如此各异繁杂的叫卖声中认真读书。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才能够高效率地吸收知识,以至学到更多,站得更高,飞的更远。

仅仅只是静心、专注地学习,并不是长久之策,还应需要“精”,制定精细的计划。“最牛计划表”被网友在网络上疯狂转载后,清华大学生马冬晗被网友们称之为清华学霸。马冬晗在读书的这一路途中,每天都会制定好每节课,甚至每个小时的精细计划,并且按计划实行,有计划地前进。计划表伴随着她进入了清华大学。读书只有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学习之路更充实。

除了要静心、专注并且有计划地学习,但学到的知识不去利用,学了与没学还是没多大差别,于是我们还需要“竞”。把学到的知识要会用,以之来让自己攀上更高的山峰。在英国有一位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从小就经常被父亲灌输争做第一的思想,用学到的知识去争求第一、坐上第一的位置。才会永远被人家记住。于是,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便在一年内将学校要求用五年时间来学的科目学完,而她就是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可见,光学到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勇于去竞争,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读书之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不仅要静心、专注,还要制定精细的计划,才能步步为营;最终,还需要勇于去竞争,才有可能攀上高峰。

缱绻春风寄乡愁 高二18 陈思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节思乡,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游子不变的情节。春节,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数十亿人次的人口流动,有过人的乡情化作一对小小车票的盼望,有数亿个家庭的亲情寄托于一场短暂的相聚。

“抢”出来的回家路

为赶在除夕与家人团聚,亿万国人集体上演“抢”票大戏,一场为回家的“战斗”只能赢,不能输。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抢不到回家的车票。为了那一张票,多数进程务工人员不惜通宵排队买票,即使只是买到一张站票,他们也会心满意足,即使要在环境恶劣拥挤的车厢里站十多个小时,但只要能够回家,他们嘴中也无半句抱怨。“抢”出来的回家路,不论一路上有多少困难,多少先祖。他们也都挺了过来,因为车票上印的不只是目的地,而是——家。对于在外为生计打拼的游子们来说,乡愁,是一张粉红色的火车票,他们在这头,家在另一头。

陌生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在热闹的返乡大潮中,却有着一群另类的“不归客”,他们分布在大城市里,扮演着毫不起眼的角色,“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应该没有人在过节时会不想家,但他们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他们或是陷入买票难的困境,或是因为工作岗位不得不留守,抑或是因为经济窘困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餐厅的服务员,在为吃团圆饭的客人服务时,心里一定有些忧伤罢。商场的保安,在看到一家老小进入商场购置年货时,也一定会想念家乡的里的父母妻儿罢。还有那些为了梦想,在异乡拼搏的人们,不回家,只是为了更接近梦想。“为了梦想,我选择翱翔,那么换回,淡淡的忧伤”唱出了迅猛有字的乡愁和忧伤。对于那些无奈放弃回家机会的游子们来说,乡愁,是面对故乡,看得到,却触不到。

远方的游子啊,故乡是你们起点,在外打拼累了,故乡给你依靠;伤了,故乡为你治疗。回家吧,哪怕是经历颠簸;回家吧,哪怕是囊中羞涩……

缱绻春风寄乡愁,春节,集中交融着当代中国人的怕与爱。

春里思

高二19 何梓珊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每年的春节都会有大量海外侨子归乡团圆。在每每的除夕夜,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思绪牵动着每一个远在故乡的游子,这可能是乡愁的感情力量。

月,英貌依然,那样的皎洁,使我不曾想过她会改变。静谧的月,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像孩子天真的脸庞,幽幽地照在树叶上,又轻轻地反射回来,把树点缀,一片片,一点点,显得十分神秘。温柔的银光一缕缕地洒在路上,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她又溜进人的心里。这春节前的晚,像春天融化的冰雪,印证着一个又一个的团圆,滋润着每个角落,片片的喜庆在这恬静的夜,恬静的月儿里传遍,那娇贵的夜是给人们带来团圆与幸福的。

在春节的夜,倒上一杯香茗,摆上一盘可口诱人的饺子,与家人谈笑风生,与亲人共聚天伦,这应该是每个华人一年下来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吧。躺在床上,片片的记忆都在脑海里盘旋,盛纷缤美的景象映衬着这个喜庆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系动着所有人团圆的精神纽带,浓浓的乡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会涌现得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就有李白的“举着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至今就有余光中的“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从古至今,从名人到民间普通老百姓,春节是每个游子的思乡节日,红红的灯笼印照着每个人思乡的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春节里,不能归乡团圆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情绪久久不能释怀,只能化为春作前的睹物思人,思乡„„

在一桌热腾腾的团圆饭之际,不管是孤身一人,还是与家人团圆,都会转化浓浓的乡愁„„

青瓷

高二(1)班

欧桦暖

瓷器,总能引起人无尽的遐想。想它细腻的瓷面,想它温润的釉色,想它曼妙的花纹。在历史的长河中,瓷器宛如佛前不灭的青灯,情人眉间的朱砂痣,徐妃脸上意味深长的半面妆。轻触瓷器,指尖流转的是道不尽的如烟往事。

瓷器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已跨越无数朝代。每一朝的瓷器都有其令人难以割舍的美。我却独爱宋代的瓷。无他,只因宋前的瓷仍只算人间凡品,略欠瓷器精髓;宋后的瓷却又沦为官家的玩物,稍逊灵气。唯独宋间的瓷种类最为丰富,汇聚了人民的心血,文人墨客的风华。其中,又以龙泉窑的青瓷最为让人为之醉心。不止是因为它如“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更因它流传的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龙泉窑主有一个名青姬的女儿,生在山青水绿的龙泉边,她守着窑边的一方小屋,照顾着父母弟妹,打点家里细务,本该是平淡温馨的一生,却有了意外的变数——无论怎么小心,窑里给官府烧制的一批瓷器总是在起窑时悉数报废。官府的人再三催促,若是这一窑的瓷器再不成,便要窑主窑工用命来偿。

青姬懂的不多,会写的字也不过是自己的名字,但她却知道瓷器人之间流传的“以身殉窑”的说法。看着眉头紧锁的父亲,心中念着上天能看在她一片孝心的份上能保佑这一窑瓷器大成,青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雄雄窑火中。一切已无法挽回,窑主含着泪水烧完这一窑瓷器。出窑后的瓷显得格外温润细腻,如冰如玉,像是青姬守望的眼。从此,龙泉的瓷便被冠上青姬的名字——青瓷。

不管这故事是真是假,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杜撰,它都为瓷器的神秘添上了一笔。青瓷本不该是凡物,它又如何甘心只被王公贵族把玩在手上,或被帝王将相禁锢在陵墓里呢?它曼妙的身影也曾漂洋过海,远到东洋、欧洲。带着东方的神秘,龙窑青瓷拖着她飘逸的裙摆,给其他地域的人们带去了一个和睦友好的礼仪之邦的形象。不过是一眼的惊艳,青瓷淡青色的倩影便深深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以致中国至今仍被用瓷器的英文作为国名称呼着。

宋瓷继承了宋朝清淡素雅的民风,釉色花纹鲜少出现如景泰蓝一般丰富艳丽的,即便是胭脂色也是纯净的,还要用纯白的里衬着。即使是用玛瑙入釉,也不过烧出个“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来。正如宋朝的女子,纤细温润,胭脂水粉淡淡地扫过。反观现在的文物收藏市场,越来越多文物买卖是为了“显富”,“炫耀”,而不是为了真心的喜爱;越来越多宋瓷被用于“送礼”,“贿赂”,被染上了功利的味道。但这也只会是暂时性的,瓷器的精魂岂会轻易被沾污?它诞生在雄雄炉火中,经历一千多度的淬炼,在工匠手中被细细雕琢描画,又岂是急功近利的现代人,现代产品所能破坏的?

“千度以上为瓷,百般锤炼,在世间一立风霜若许年。”

[评]小作者的目光穿越了时空,小作者的笔触细腻了灵魂,小作者的思维在千年后与青瓷对话,与文化同行。虽然对于瓷文化的内涵把握尚浅,但确是心有所属,目有所及,才会有如是温婉的文字。关注文化,关注中国的特色文化,让文化特色点亮心灵,不也是我们很所同学需要借鉴学习的么?

回到原点 高二2班,凌莉

每个人一生中会游历很多城市,经历很多事,但无论人们如何忽视,在心目中永远有个地方,人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家乡。它就像是我们这曲曲折折人生中的原点,让人们累了的时候有个地方可以回归。

我曾经不懂,为何人们要千辛万苦一年一次回到那个并不特别的城市,只为了见亲戚一面,为了吃一顿团年饭,我也不懂为何《霍比特人》中矮人团队为何要千辛万苦翻山越岭回故土。后来我明白了,他们是为了回到原点。从未离开家乡的人,或许不能体会到家乡这个原点对自己的意义。龙应台自称是“20世纪的被历史丢向离散中的女儿”,她终其一生都在飘浮,悬在半空中,因为她是难民的女儿,所以没有一个小镇可以称为“家”。她费尽心思希望自己的混血儿子安德烈能有个家乡,不要和她一样,“做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确是生活的苦楚。”

正如刘墉所言:对于漂泊者而言,上一个家就是故乡。故乡,本来就不该执著在一个地方。有人总盼着归乡,有人常盼着离乡。归乡是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离乡是为子女创造另一个故乡。然而,对于一生都在路上的漂泊者,这不是一种遗憾吗?历经江湖中的风风雨雨,却没有一个可以让心灵依靠的港湾、让心灵温暖的原点,这条小船会迷失方向吗?

家乡,游子出发的原点,永远等待着他的回来。那里有泥土的芬芳、玩耍的身影,更有扎根在灵魂深处的认同。恩宁路被改造的消息牵动当地居民的心,更牵动外地子女们的心,他们一起走在抗议的最前线,守护共同的记忆原点。家乡不仅仅是一个地址,她是一个记忆漩涡,所有的人与事都离不开这个生命的原点。正因为家乡有这种魔力,莫言“顽固”地回到他生命的原点——东北高密乡,创作出一部部寄托无限深情的小说。那故乡一如既往在原地守候着他,如母亲一般。时间会变,环境会变,但记忆不会变。

此刻我才真正明白人们“固执”地回家乡的原因。为了回到原点,怀念旧时的快乐;回到原点,提醒自己“我是谁”,不要在漫漫长路上迷失了自己。

点评:

目睹刚过去的返乡狂潮,作者有感而发,结合近读龙应台、刘墉作品的感悟,遂成此文。尽管存在文脉不清、表达生涩的不足,但作者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灵感,精心经营自己的感情世界,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文风,值得赞扬!

夏夜

高二5班 马雨轩

他来叩门了,他的容颜异于暮色。

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我闭上眼睛。听,“沙沙沙”,这是白杨树的低语与歌唱,暮色带着炎夏的暑气一同离开,而此时,晚风带来丝丝凉意,沁人心脾;听,“砰砰砰”,我听得到心脏跳动的节奏,她是兴奋着的,因为在这一片黑暗之中,我闻到夜来香淡雅的芳香;听,“咝咝咝”,这是蛐蛐儿王国的“月光曲”,不知它们又在哪一个角落里狂欢,我知道,你们与我一样,收到了他的邀请。

睁开眼睛,从最远的地平线处移动月光:一排排高大笔直的白杨树,一点点从玻璃窗中透出的或明或暗的灯光,隐隐显现在白杨林摇曳着的优美身姿中,越过白杨树梢,是那远处的星火,一闪,一闪,又一闪。夜色愈浓,星辰愈明。有时,会有一颗移动的星星,从一片云朵游向另一片云朵,在天空划下一道优美的弧线。记忆中最美的是,我踩着单车,漫无目的地行进在被白杨林环绕的小路上。回首却望见一颗流星像一支离弦的箭,穿过弯月,消失在远处。那一刻,美得让人窒息。

当目光离开一颗星星,可以看到那飘渺的银河,淡淡的犹如轻纱,泛着点点星光,又和谐地与黑色的夜融于一体。踩着梯子登上屋顶,没有了白杨树的遮挡,整个夜空在这里一览无遗。每颗星星都在闪烁,让人忘记了一切,融于此景,此情。

夜深了,寒意渐浓,我在微风中不禁打了个寒颤,是该回去睡了呢。晚安,夏夜!【点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宁静优美。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写夏夜的声音、颜色、气味,整体感观之后又集中笔墨写夏夜的星空,详略处理得当。同时,从一颗星到一片星空,从小路到屋顶,作者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将夏夜星空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不足之处在于景虽美,却少了情在其中,若多一些感悟和思考融于美景之中,则可增加文章的韵味。

人之末,性亦善 高二5班 梁子明

我是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因为即使自己可能不会有最精彩的人生,但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电影里感受不同的生命形态。今天看完《绿里奇迹》,我没有哭,我想,沉默和思考才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大敬意。

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有个编号为“E”的监舍,地板是绿色的,人们叫它“绿里”,但是,里面装的皆为死囚。早习惯了单调的狱警生活的保罗,重复着监守犯人,执行死刑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习以为常的狱警生活被一个叫约翰.考菲的黑人死囚的到来改变。这是一个体型吓人,但性格却非常平和、敏感而缄默的人,腼腆得像个天真的小孩。在监狱中,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虐待倾向的狱吏“软脚虾”佩西,喜欢宠物鼠“金格先生”的戴尔,连环杀人魔比利,他们之间充满了敌意和不屑,而考菲是其中最安静的一个,不管别的犯人如何对他,他总保持着平和的态度,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们相处。

直到有一天,他用他神秘的力量治好了保罗的尿道炎,保罗对考菲产生了一丝好感,开始怀疑他的罪行是否属实,不过后来一切都变得如此明朗,考菲救了被佩西故意踩死的“金格先生”,救了监狱长患了癌症的梅琳达夫人,当我听到她对考菲说:“我梦见了你,我看到你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内心一阵绞痛,考菲承受了别人所有的痛苦而且感同身受,如同天使般善良的他,一直在追索着自己生命的意义,他只能帮助别人摆脱苦楚,却不能阻止邪恶的发生,直到最后,他只能用死亡来获得解脱,我记得永远是那句“我累了,我真的累了,累坏了,让我好好歇歇。”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加在他头上,夺走了上帝赐予人间的一个奇迹,他把生命传给了保罗和“金格先生”,让他们向世人重述这段奇迹,重铸和见证“人之末,性亦善”的人性准则。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这是死囚艾南被行刑前说的一句话,他即将要还清他亏欠的债,他不会再欠任何人,我想,对于死囚,任何人都应闭上你们的脏嘴,打住你们的脏手,并不是每个犯人都是你们想象中的穷凶极恶,反而撒旦的小鬼煮着油锅等着的是你们这些恨不得看着别人死上几次也不罢休的人。人终将一死,没有例外,但是,上帝啊,有时,绿里奇迹似乎永无止境!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末,性亦善,我无法用我枯涩的语言陈述清楚《绿里奇迹》带给我的感动,无法用只言片语道得完心中的感慨,但请相信吧,做一个好人,上帝或许就在看着啊。

克服拖延

高二(8)班

伦毅

“我先Dota2把”、“我先看集美剧”、“刷刷微博就睡”、“稍微等会就开始”,论文布臵了1个月非得到最后一周才开始动工,第二天要考试非得到头天晚上12点才开始复习。2012年12月,一首外国朋友创作的《拖延症之歌》以幽默的旋律和歌词描述了拖延症患者的生活,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跟自己太像了!(加上这一段,表明写作缘由)

拖延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它能将要完成的事情时间无限延长,让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使学习、工作拖延乃至失败,所以,克服拖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拖延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曾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动力奇缺,只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常常自我感觉就是无法上进,又不甘堕落。(此处应加一段描绘自己拖延情形的文字,突出其危害性。)

据说,拖延的心理基础是对自身的期望很高,害怕在完成的途中失败,所以迟迟不愿行动。所以可以尝试把一个大目标分成一小截一小截,就如同一位长跑选手把比赛分成一小段一小段,一段段奋进,漫长的距离就分解了,就容易跑完了。就像我在这张作文纸上标上100字、200字„„800字的字数标记,这样做能让我减轻心理的压力,提高自己的效率,较快地完成一次写作任务,我知道,惯于拖延的同学是多么难以开始一篇课外作文的写作!

仅靠上述方法完全克服拖延是不行,降低要求对克服拖延可能有效。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开始学习任务时不要追求完美、优秀,只以合格完成为目标,最后完成的效果往往会比自己想象中要好,这样既提高了质量,也保证了效率。(也可举例证明)

另外,克服拖延最关键就是专注于当下的工作、学习任务,也就是说专注于现在在做或选择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专注于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选择继续完成眼下的工作而不是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约束住自己,让游戏、美剧、围脖通通见鬼去吧!

当然有些事情说是一回事,而真正落实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就必需给自己定下一个日程表,并严严格地按计划执行,最好是请身边的亲人或好友监督自己,使自己不至于半途而废。

克服拖延还要有勇气面对挫折与困难,为此做充分准备,不要一遇挫折就让自己坠入拖延的深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克服拖延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脚踏实地、立即行动,坚决与拖延说“拜拜”!

点评:本文是由8班一位同学的演讲以及班里的一个小小调查引发的写作,文章就拖延的危害、克服的办法发表见解,行文思路清晰,个人感受也深切,如果能增加一些真实的场景和例子会更有说服力。这次作文,期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塑造优良的品格。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余晓玲)

下载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选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六中2011级高二第一周自由练笔选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