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跨越三关,写出佳文 命题作文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重要题目类型。我们很有必要平时加强学生这一作文类型的训练。
命题作文又叫标题作文,它具有话题作文的特点,只是必须以试题提供的“标题”作为作文的题目。不过,总体上来说,命题作文要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多一些限制要素,但是,它并不会给考生太狭隘的写作空间,它的写作外延相对来说也是相当大的。
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命题作文,即作文题目只给出作文的标题,除了写作要求之外,不带任何材料与说明。二是材料命题作文,与前一类不同,这类作文题先引用一则材料,然后给出作文标题。福州2012中考语文作文题: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是带有简短材料的标题作文,写作时材料和标题都应该加以考虑。
面对命题作文,我认为跨越三个关口,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首先必须跨越的关口是审题关。
审题,是指对作文的题目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综合审查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点,常见的审题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体辨别法
根据题目辨明文体,是审题首先要解决的。有些题目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可以一目了然辨识出属于某一文体。如《我的母亲》、《生动的一课》,只能写记叙文;《谈谈文明礼貌》、《荣辱辩》,只能写议论文;《给校长的一封信》,只能写成书信体裁。有些题目则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季节》、《植树》,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如果没有文体限定要求,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或材料的掌握,去决定选用的文体。
题目中出现“记”、“忆”等字样的,应写记叙文;若没有以上字样,但涉及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也要写成记叙文,如《在„„的日子里》(涉及时间要素)、《我的老师》(涉及人物要素)、《在教室里》(涉及地点要素)、《可喜的变化》(涉及事件要素)等作文题,都要写成记叙文。
如果题目中出现“谈”、“说”、“论”、“评”、“驳”等字样的,都要写成议论文,如《谈意气》、《说“安”》等;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以上字样,但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走与停》等题目,也应写成议论文。
如果题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名称,如《肩膀》、《起跑线》等,或物体名称前后有“赞”、“颂”、“赋”等字样,应写成散文为宜。
2.题眼破解法
题眼是文章所需要着力表现的内容,是确定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据。找题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如果题目是一个单句,题眼常在谓语部分。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不经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话就不是写作的内容。《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应该是题眼,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跨过”?应该成为写作的重点。《我能》一题,题眼显然是“能”,“能”字抓住了,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选择了。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要么是中心词,要么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北京的符号》,“符号”应该是题眼,写作时必须围绕“符号”选材;“诗意地生活”,“诗意”应该是题眼。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题眼往往就是本身涵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愿景》、《季节》、《肩膀》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以揭示中心。在找题眼的同时,还要准确找出并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想”,《怀想天空》中的“怀想”,《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的“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中的“不容易”,都应该是关键的词,写作时应体现出来。
3.联想象征法
有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必须用象征的手法。如《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应该具有象征意义。它可以是孝心、感恩之心,带着感恩的心去回报妈妈;它可以是奉献的情,带着奉献的情去感激妈妈;它可以是成就,带着自己的成就去安慰妈妈;它可以是一份成绩单、一个美好的人生愿景、一番实现了的成就;它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奋斗的历程等美好的事物,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抒写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联想提炼,就能快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运用“联想象征法”,首先要探究事物自身的特点,然后再从具体特点出发,联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理解题者的意图。如《肩膀》,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一种呵护、一种真爱、一种责任、一种支柱„„对寓意比较隐含的题目,通过联想象征法,可以取得寄人于物,寓理于物,深化中心的作用。
4.异同类比法
面对命题,要将平时写过的、见过的类似的题目与之进行比较,辨别异同,确定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从而确保不走题,不混题。如《我的xx》与《我和xx》,相同之处:写作的人称相同,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不同之处在于:写作的对象和重点内容不同,前者重点描述某某,后者既要写某某,又要写“我”,两者可并重,也可侧重一人。可见,如果不注意这些,就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或喧宾夺主的问题。
异同类比时,不但要审清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更要把握住题目的重点。例如《母爱》,其词义是母亲或母亲般地对孩子的关爱,如果只是写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那就写成《母亲》了。《我心中的一支歌》,不能写成“我喜爱的一支歌”,而要抒发内心的情感、理想和追求。《还是应该谢谢你》,不能写成“我要衷心谢谢你”,“还是”,体现出一种经历波折之后的选择。
其次,必须跨越的关口是立意关。
立意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做到立意明确、正确;第二个层次是较高要求:做到立意深刻和新颖。立意明确,是指考生把自己的主张见解、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直截了当地体现在文章的语句之中,而且显豁地置于文章的首段或末段。当然也可以含蓄地表达,或寄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但这需要具备充分的把握,娴熟驾驭的基础。有的文章立意虽明确,但主旨与材料油是油,水是水,两者不能融合,其立意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立意正确,指的是所立的意,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是一种健康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年高考四川卷的“熟悉”,一些考生拼命写熟悉各类名牌,熟悉日本动漫,熟悉电子游戏,甚至熟悉考试作弊等,这样的立意就有问题。立意深刻和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考生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深刻,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重大的思想意义。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作者从对犹太青年戴维成才原因的探究入手,介绍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熏陶的传统和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精神,突出了他们热爱生命,祈祷和平,奋发图强的民族愿望。
(2)比较综合,善于类推。现象是事物的各个片面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隐藏在现象背后。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
(3)由实到虚,开掘本质。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故意在交通中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致意。后来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新加坡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开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立意新颖,就是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逆向思维,开拓新意。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提炼观点的时候,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发人未发、不落窠臼,能写出有一定见地的文章。如由“班门弄斧”想到应“弄斧必到班门”,由“忠言逆耳”想到应“让忠言顺耳”,等等。逆向思维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纵向开掘,探究新意。这是指在原来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从而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比如“打假”,是从商品领域开始的,但若把眼光放开一些,就会发现众多领域都有“假”可打、有“假”该打,于是,《校园也要打假》、《科技领域莫忘打假》的文章也就产生了。纵向开掘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
(3)多向思维,悟出新意。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去思考,结论也会有所不同。邯郸学步者,历来是反面的教材,这是从“学步不成反失其本”这个“结果”的角度去观察的。如果换个角度,从他的学习热情看,不是也可受到尊敬吗?效颦的东施是人们讥笑的对象,这是从“模仿不成反显更丑”的角度去观察的,如果换个角度,从东施的爱美之心和勇于学习的角度看,不是也很可爱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人偏要说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做和尚的职责就在于撞钟,每一个人都应该撞好自己的“钟”,做好本职工作。如此道来,确也有一些新鲜感。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见解新颖的关键。
(4)聚合思维,提炼新意。聚合思维,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它要求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观点、意见涌进脑海,然后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再作总体性的分析和验证,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如对诸葛亮,一般同学都认为他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公正执法挥泪斩马谡。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诸葛亮也犯了不善用人的错误。他被马谡“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表面现象蒙蔽,而且在用人方面感情用事。这样的新见解、新结论,也就有可读的亮点。
此外,必须跨越的关口是选材关。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表现观点(主题)的支柱。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除了选择“精当”的材料外,还必须选择“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就是指所选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它可以是现实材料,如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事情,也可以是历史材料,如故事新编、老调重弹等。新鲜的材料往往表现了事物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更能代表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新鲜的材料往往使人刺激、令人振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指某一时期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人或事。它们一般都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潮流。社会热点可以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如金融危机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建国六十周年、甲型流感问题„„如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两岸和平统一等,也可以是发生在人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琐事,如菜篮子问题、房价问题、人民币增值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等。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迅速地把握社会热点,并将此作为作文的材料予以利用。
(2)捕捉社会亮点。新鲜的材料往往是社会亮点的折射,它是生活的精彩之处,是人生的闪光之点,是生活中令人钦佩、叫人赞颂的人或事,是存在于人们周围的真、善、美。如果我们能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以此为材料来构思写作,一定会使文章更具时代特征,更具现实意义。
(3)体现生活变化。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社会发展,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首先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作文材料,也应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只有反映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文章,才会有时代感,才会有新鲜感。所以,作文选材要善于抓住这种变化了的人、事、物。这样,文章才能有厚重的现实感,也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4)翻新化用“旧材”。即站在一个崭新的视角上去使用人们都熟悉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写出新意。如果考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如“管宁割席”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一直赞颂管宁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但也有考生在作文中引述这个故事,从另一角度指出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去“割席”。这样化用“旧材”不是也很有新意吗?
对于命题作文的写法我就说这些,下来我就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谈一下
二、学生常出现的问题:(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需要我们给学生反复强调。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这一问题,需要平时对学生讲方法,反复进行重点训练。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对出现的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弊端,然后用具体文章让学生体会,最后进行专门训练。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第二篇: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跨越三关,写出佳文 命题作文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重要题目类型。我们很有必要平时加强学生这一作文类型的训练。
命题作文又叫标题作文,它具有话题作文的特点,只是必须以试题提供的“标题”作为作文的题目。不过,总体上来说,命题作文要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多一些限制要素,但是,它并不会给考生太狭隘的写作空间,它的写作外延相对来说也是相当大的。
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命题作文,即作文题目只给出作文的标题,除了写作要求之外,不带任何材料与说明。二是材料命题作文,与前一类不同,这类作文题先引用一则材料,然后给出作文标题。福州2012中考语文作文题: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是带有简短材料的标题作文,写作时材料和标题都应该加以考虑。
面对命题作文,我认为跨越三个关口,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首先必须跨越的关口是审题关。
审题,是指对作文的题目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综合审查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点,常见的审题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体辨别法
根据题目辨明文体,是审题首先要解决的。有些题目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可以一目了然辨识出属于某一文体。如《我的母亲》、《生动的一课》,只能写记叙文;《谈谈文明礼貌》、《荣辱辩》,只能写议论文;《给校长的一封信》,只能写成书信体裁。有些题目则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季节》、《植树》,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如果没有文体限定要求,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或材料的掌握,去决定选用的文体。
题目中出现“记”、“忆”等字样的,应写记叙文;若没有以上字样,但涉及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也要写成记叙文,如《在„„的日子里》(涉及时间要素)、《我的老师》(涉及人物要素)、《在教室里》(涉及地点要素)、《可喜的变化》(涉及事件要素)等作文题,都要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中出现“谈”、“说”、“论”、“评”、“驳”等字样的,都要写成议论文,如《谈意气》、《说“安”》等;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以上字样,但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走与停》等题目,也应写成议论文。
如果题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名称,如《肩膀》、《起跑线》等,或物体名称前后有“赞”、“颂”、“赋”等字样,应写成散文为宜。2.题眼破解法
题眼是文章所需要着力表现的内容,是确定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据。找题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如果题目是一个单句,题眼常在谓语部分。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不经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话就不是写作的内容。《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应该是题眼,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跨过”?应该成为写作的重点。《我能》一题,题眼显然是“能”,“能”字抓住了,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选择了。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要么是中心词,要么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北京的符号》,“符号”应该是题眼,写作时必须围绕“符号”选材;“诗意地生活”,“诗意”应该是题眼。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题眼往往就是本身涵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愿景》、《季节》、《肩膀》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以揭示中心。在找题眼的同时,还要准确找出并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想”,《怀想天空》中的“怀想”,《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的“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中的“不容易”,都应该是关键的词,写作时应体现出来。3.联想象征法
有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必须用象征的手法。如《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应该具有象征意义。它可以是孝心、感恩之心,带着感恩的心去回报妈妈;它可以是奉献的情,带着奉献的情去感激妈妈;它可以是成就,带着自己的成就去安慰妈妈;它可以是一份成绩单、一个美好的人生愿景、一番实现了的成就;它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奋斗的历程等美好的事物,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抒写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联想提炼,就能快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运用“联想象征法”,首先要探究事物自身的特点,然后再从具体特点出发,联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理解题者的意图。如《肩膀》,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一种呵护、一种真爱、一种责任、一种支柱„„对寓意比较隐含的题目,通过联想象征法,可以取得寄人于物,寓理于物,深化中心的作用。
4.异同类比法
面对命题,要将平时写过的、见过的类似的题目与之进行比较,辨别异同,确定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从而确保不走题,不混题。如《我的xx》与《我和xx》,相同之处:写作的人称相同,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不同之处在于:写作的对象和重点内容不同,前者重点描述某某,后者既要写某某,又要写“我”,两者可并重,也可侧重一人。可见,如果不注意这些,就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或喧宾夺主的问题。
异同类比时,不但要审清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更要把握住题目的重点。例如《母爱》,其词义是母亲或母亲般地对孩子的关爱,如果只是写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那就写成《母亲》了。《我心中的一支歌》,不能写成“我喜爱的一支歌”,而要抒发内心的情感、理想和追求。《还是应该谢谢你》,不能写成“我要衷心谢谢你”,“还是”,体现出一种经历波折之后的选择。
其次,必须跨越的关口是立意关。
立意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做到立意明确、正确;第二个层次是较高要求:做到立意深刻和新颖。立意明确,是指考生把自己的主张见解、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直截了当地体现在文章的语句之中,而且显豁地置于文章的首段或末段。当然也可以含蓄地表达,或寄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但这需要具备充分的把握,娴熟驾驭的基础。有的文章立意虽明确,但主旨与材料油是油,水是水,两者不能融合,其立意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立意正确,指的是所立的意,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是一种健康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年高考四川卷的“熟悉”,一些考生拼命写熟悉各类名牌,熟悉日本动漫,熟悉电子游戏,甚至熟悉考试作弊等,这样的立意就有问题。立意深刻和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考生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深刻,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重大的思想意义。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作者从对犹太青年戴维成才原因的探究入手,介绍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熏陶的传统和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精神,突出了他们热爱生命,祈祷和平,奋发图强的民族愿望。
(2)比较综合,善于类推。现象是事物的各个片面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隐藏在现象背后。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
(3)由实到虚,开掘本质。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故意在交通中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致意。后来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新加坡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开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立意新颖,就是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逆向思维,开拓新意。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提炼观点的时候,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发人未发、不落窠臼,能写出有一定见地的文章。如由“班门弄斧”想到应“弄斧必到班门”,由“忠言逆耳”想到应“让忠言顺耳”,等等。逆向思维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纵向开掘,探究新意。这是指在原来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从而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比如“打假”,是从商品领域开始的,但若把眼光放开一些,就会发现众多领域都有“假”可打、有“假”该打,于是,《校园也要打假》、《科技领域莫忘打假》的文章也就产生了。纵向开掘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
(3)多向思维,悟出新意。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去思考,结论也会有所不同。邯郸学步者,历来是反面的教材,这是从“学步不成反失其本”这个“结果”的角度去观察的。如果换个角度,从他的学习热情看,不是也可受到尊敬吗?效颦的东施是人们讥笑的对象,这是从“模仿不成反显更丑”的角度去观察的,如果换个角度,从东施的爱美之心和勇于学习的角度看,不是也很可爱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人偏要说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做和尚的职责就在于撞钟,每一个人都应该撞好自己的“钟”,做好本职工作。如此道来,确也有一些新鲜感。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见解新颖的关键。
(4)聚合思维,提炼新意。聚合思维,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它要求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观点、意见涌进脑海,然后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再作总体性的分析和验证,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如对诸葛亮,一般同学都认为他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公正执法挥泪斩马谡。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诸葛亮也犯了不善用人的错误。他被马谡“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表面现象蒙蔽,而且在用人方面感情用事。这样的新见解、新结论,也就有可读的亮点。
此外,必须跨越的关口是选材关。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表现观点(主题)的支柱。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除了选择“精当”的材料外,还必须选择“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就是指所选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它可以是现实材料,如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事情,也可以是历史材料,如故事新编、老调重弹等。新鲜的材料往往表现了事物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更能代表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新鲜的材料往往使人刺激、令人振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指某一时期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人或事。它们一般都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潮流。社会热点可以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如金融危机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建国六十周年、甲型流感问题„„如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两岸和平统一等,也可以是发生在人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琐事,如菜篮子问题、房价问题、人民币增值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等。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迅速地把握社会热点,并将此作为作文的材料予以利用。(2)捕捉社会亮点。新鲜的材料往往是社会亮点的折射,它是生活的精彩之处,是人生的闪光之点,是生活中令人钦佩、叫人赞颂的人或事,是存在于人们周围的真、善、美。如果我们能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以此为材料来构思写作,一定会使文章更具时代特征,更具现实意义。
(3)体现生活变化。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社会发展,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首先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作文材料,也应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只有反映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文章,才会有时代感,才会有新鲜感。所以,作文选材要善于抓住这种变化了的人、事、物。这样,文章才能有厚重的现实感,也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4)翻新化用“旧材”。即站在一个崭新的视角上去使用人们都熟悉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写出新意。如果考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如“管宁割席”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一直赞颂管宁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但也有考生在作文中引述这个故事,从另一角度指出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去“割席”。这样化用“旧材”不是也很有新意吗?
对于命题作文的写法我就说这些,下来我就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谈一下
二、学生常出现的问题: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需要我们给学生反复强调。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这一问题,需要平时对学生讲方法,反复进行重点训练。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对出现的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弊端,然后用具体文章让学生体会,最后进行专门训练。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三、精彩回放(学生练笔的资料)
1、作文题: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②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学生作文一:
充满活力的岁月
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很想很想在寂寞无人的海边久久伫立,聆听大海深沉雄浑的呼吸,让意识在豁达里消逝,让胆怯在海水对礁石的不屈冲蚀中抛弃。很想很想在蔚蓝的海面上乘风破浪,像海鸥一样自由翱翔;很想很想在海边等待,静静地等待那大海分娩红日时阵痛的壮丽,默默地体味落日坠落时的缠绵缱绻。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真想徒步浩瀚的大漠,到撒哈拉勘探宝藏;真想踏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重温着三毛的吟唱,让驼铃在空旷中奏响,和着风沙飞扬———或许这里还可以有第二个荷西、第三个荷西的温柔。真想真想在辽阔的草原纵横驰骋,重复着牧歌的粗犷悠长,看护绿色和牛羊。圆月下,我们围着红红的篝火翩翩起舞,品味那柔情似水的眸光。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绚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迷人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一次发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
在这充满活力的岁月里,总想登攀峻岭的危峰,俯瞰群峦叠嶂,饱览水乡的舟楫荷塘。总还想,登冰峰采撷雪莲,到天池畅然激荡,再踏在红叶铺满的小坡上,弹一曲活力岁月里无穷无尽的曲调。
学生作文二:
充满活力的岁月
严闭的心幕,慢慢拉开了。
我抬起了头,感觉到的,是正慢慢随风飘散的青春岁月,心中不禁漾起一丝欣喜和悲伤。这段岁月,的确是美妙的———
课上,我们“挥霍”着青春的勇敢与智慧,与数学老师争辩着一道又一道的难题,那声音此起彼伏,好比那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一般,婉转悠扬。连老师最后,都不得不感慨:“这个方法好啊!”
在图书馆里,我们欣赏着雨果的作品,品味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笑谈卓别林那滑稽且幽默的艺术表演方式„„我们用心灵,去品味文学;用青春的活力,去点燃自己热爱文学艺术的心灵。
活力的岁月,永远不存在结束,活力的岁月,永远不知何为“失败”。
体育课上,我们挥汗如雨,与男同学们打成一片,总想决一死战,当然,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球,投篮,总是落空,总是失败。但是我知道:哪里跌倒,我就从哪里爬起来。同伴们也会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随后我就充满自信地,从头再来。
课后,我们嬉戏玩闹;放学后,我们惜时如金;体育课上,我们愉快玩耍。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岁月里,我们可以与老师展开辩论,也可以与他们成为知心的朋友,不分你我。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有了友谊陪伴。
在洋溢着快乐,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我们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美食,共享快乐,共度难关。我们融为了一体,成为了旁人羡慕的大家庭。
而今的岁月,我们在中学的日子已消逝了一半,也许在将来的这两年中,有伙伴会转学,或者会发生许多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但是无论世界怎样转变,我们曾经拥有的充满活力的岁月不会变。那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被永远封存。
2、经典考题练一练
2006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作文题:
十六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六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六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请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②字数不少于600个,若写诗歌不少于16行。
文题解读:
这是一个贴近考生生活的题目。题目中的提示性话语给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又有一些暗示。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十六岁”起修饰限制作用,且提示语中也点到“你十六岁的天空”,因此文章应抒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你自己对这片天空的独特感悟。
范文一:
十六岁的天空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傅雷
About Study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谁发明了这该死的文言文,为什么我怎么背都背不熟?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可能不知道,就因为他的“之乎者也”,现在这个花季少女的青春正在无聊的背诵中流逝着。学习真的好痛苦!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振奋人心啊!其实我也是爱学习的,只是,我渴望的是没有升学压力,充满自由和生气的学习,而不是被题海淹没的学习生活。我也爱看书,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对人类的意义有多大。是书籍给了我能量。我爱看书,我爱学习.About computer
A
“悦悦,别玩电脑了,别忘了你已经是一个初三学生了。”耳边又传来妈妈的唠叨。我也知道,电脑不能入迷,可我已经入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喜欢玩游戏,喜欢和同学QQ聊天,喜欢在网上听歌。可是,因为我是初三学生,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碰电脑了。唉,我可怜的电脑!
B
电脑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帮手。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为了我们自己,为了祖国的未来,电脑是我们必修的课程之一。我已经学会了制作flash,做网页,写blog,编简易程序等。每当我对知识有什么疑惑时,就打开电脑,找出知识的根源。我爱在电脑的知识海洋中翱翔。电脑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About Life
A
我们已经步入青春期,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不想碰,但不能不碰;一摞摞的课本,我不想学,但不能不学。人活着就要去面对一切。唉,恼人的生活。
B
十五六岁的年龄没有深沉,开始成熟的生命梦想缤纷,打开年轻的喉咙大声呼喊,无忧无虑地放飞真情童心;让年轻的脸庞写满天真,让天真的思绪化做流云,让流云的瑰丽飘向遥远,让遥远的希望快快来临。
每一次,徘徊了,孤单了,才会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永远记住:每个梦都会得到祝福,每颗泪都会变成珍珠,每盏灯都是许愿的蜡烛,每一天都值得庆祝!让我们大声地对天空说:“I can fly!”
点评:
这是一篇形式新颖,立意深刻的满分作文。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新颖的结构形式。小标题的形式已并不新鲜,但这位小作者却独具匠心,以英文的形式写出,这与开头的题记相得益彰;另外,每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均为相对的两段,既有自己独特内心的流露,又有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醒悟,同时以A、B两个字母引领,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其次,流畅的语言彰显小作者深厚的功底。题记的内容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积累,同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对现实中一些苦恼的认识,不是一味地抱怨、埋怨,而是一个花季少年对理想的坚定的呐喊“Icanfly!”。
范文二:
十六岁的天空
十六岁的天空是多彩的,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快乐,无论昨天是多么的灰暗,我们都会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天。
十六岁的天空是浅绿色的。我们生命力超旺盛,也就是我们这样有超旺精力的人面对这人生第一个转折点还这样轻松快乐。老师家长都为我们悬着心,他们觉得16岁的我们还只是小孩子,其实我们早就长大了。在我们发现父母头上微白的头发时;在我们看到辛勤的园丁们为了我们食难进,睡难安时;在我们面对着学习的压力无处发泄,却还要在父母面前装做没事时,我们就已经长大了。我们知道,未来的社会是靠知识立足的,我们要努力,不让爱我们的人失望、伤心。这,就是我们的16岁。
十六岁的天空是灰色的,别看我们整天无忧无虑天塌下来也能当被子盖的样子,其实16岁的我们当然也有烦恼,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我们在拼搏,我们在努力,当我们发现,拼搏和努力得到的成果与付出并不成正比时,我们开始灰心,开始烦恼,甚至开始迷茫。这,也是我们的16岁.十六岁的天空是白色的,我们纯净,我们单一,我们还没有大人们那么多繁杂的心理和感情,我们说我们想说的,做我们想做的,我们放荡不羁,我们玩世不恭,我们要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不习惯被束缚。这,仍然是我们的16岁。
十六岁的天空是粉红色的,粉红色的天空下有我们粉红色的情感。16岁的我们已经经历过离别,这对我们来说是残忍的,因为我们必须割舍掉已经习惯守护的感情。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和相处了3年的老师同学,和美丽的校园分别,这又将是怎样的难以割舍。
我们拥有最美丽、最单纯的情感。这,还是我们的16岁。十六岁的天空是多彩的,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快乐,无论昨天是多么的灰暗,我们都会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天。
点评:
文章以独特的对比开始,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独特的天空。小作者以凝练的语言展示着这片天空的独特,这里有孩童般的幼稚,又有成人般的深邃,它是那样令人神往。读罢全文,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润人心田。花季般的天空,似香茗,似美酒,芬芳满怀。
第三篇:命题作文写作方法简介(下)
命题作文写作方法简介(下)
4、布局。
局,即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文章结构一般由以下因素构成:段落与层次、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
这里的段落,是指“自然段”,即文章中以首行空两格为标志、自成起讫、相对独立完整的结构单位。设置段落是为了表示相对完整、单一的意义,并使读者阅读时在视觉上形成清晰的结构层次感。设置段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单一性。即一个段落里一般只是相对集中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段意),不能将两个以上联系松散的意思放在同一个段落之中。二是完整性。即一个段落要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一个意思没有表达完全就分段,把本来意思联系密切的内容分作两段。可以看出,单一性和完整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单一性是从段落表意的角度来看的,一个段落要表达一个相对单一的意思;完整性则是从段落的内容构成上看的,表达相同意思的相关内容应该放在同一段落之内。单一性是内容相对完整的单一性,完整性是表意相对单一的完整性。另外,在保持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应试者还要注意分段要尽量做到长短适度。
层次,是指“意义段”或“逻辑段”,即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显示内容逻辑联系的结构单位。层次能够体现文章的主题布局或作者思路演变的轨迹,这种意义上的层次是“大”层次,大层次之下往往还有许多小层次。大层次一般要大于段落,一个层次由两个以上的若干段落构成,有时也等于一个段落。我们经常会给文章分成几大段或几部分,这里的“大段”或“部分”实际就是大层次。实质上,层次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矛盾的各个侧面,通过人们的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映。安排层次,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认识发展顺序、意识流动顺序等,但总的原则必须是为主题表现服务。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层次,以求正确反映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及人们对矛盾的分析认识过程。
开头,即文章的开端部分。通常是指文章开篇的第一个自然段。好的开头,一方面有利于表现主题和拓展思路,以保证行文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文章的美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写好开头,对于应试作文而言,意义更为重要,它不仅是考场作文的一个良好开端,更可以一开篇便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赢得一定的感情(印象)分。
结尾,即文章的收束部分。通常是指文章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结尾是保证文章结构完整的重要因素。文章的结尾一忌“画蛇添足”,二忌“虎头蛇尾”。好的结尾,不仅是文章内容的自然绾结,还可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人以遐想,令人回味不尽。
过渡,是指文章的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表示连接、承转关系的方式或手段。必要的过渡可以使上下文的内容很自然地连贯起来,从而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文章过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照与呼应,是保证文章内容前后紧密衔接的一种具体方式或手段。在文章写作中,前面写到的事物,后文要有照应;后面要写的问题,前面应埋下伏笔,这就是照应。文章有了照应,能使结构层次更加分明。文章照应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题文照应,即题目和文章正文内容之间的照应;首尾照应,或称首尾呼应,是文章开头和结尾之间的照应;前后照应,这是专指正文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
布局,即安排文章的结构。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材料使用的先后等都属于布局的内容。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布局实际就是为文章写作构建整体框架。文章的布局工作应该在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这一总的布局原则指导下进行。
文章结构的安排要符合以下要求:
(1)开头结尾要有魅力。明代文论家谢榛曾以声响比喻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是一种非常精彩的表述。
(2)段落层次要清晰。段落与层次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就表现在这一层面。就议论文而言,只要段落层次清晰,文章的说理就会条理清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过渡照应要严密。作为文章内容的衔接方式,过渡与照应在文章结构中起着特殊的粘合作用,恰当的过渡与照应能够使文章的各项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过渡与照应实际上就是文章的黏合剂。议论文中严密的过渡与照应能够大大加强说理的逻辑力量,使各项论据充分发挥其作用,使论证更加有力。
(4)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就议论文体的写作而言,文章结构的安排,一般应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引论—本论—结论”的说理类型。只有适应了文体的写作要求,才能写出规范、优秀的文章。
(5)组合方式要艺术。文章的各项材料不是随意放置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精心安排的。文章不光是表明观点就行,还要尽量使表达更加美化。布局不单是材料组合的技术问题,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是一种美的创作活动,因此,在材料的组合方面,应试者还必须下一些工夫,力求结构完美。
完美的文章结构(布局)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A自然、严谨。自然,是指结构安排顺理成章,行止自如。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不是牵强附会的拼凑。应该做到“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严谨,是指文章结构要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组织严密,无懈可击,没有颠三倒
四、破绽百出的弊端。要做到结构自然、严谨,布局时首先应该考虑使其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对象的内在联系,因为文章的结构就是事物内在联系的外化。
B完整、统一。完整,是指文章内容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也不可缺头少尾、七零八碎或节外生枝、前后冲突。统一,是指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文脉贯通,各个局部结合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文章的各个局部是为文章的整体而存在的,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二者
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体现着作者的思路。
C灵活、自由。要求结构自然严谨、完整统一,并不是要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而是要在不影响主题表现的前提下尽量灵活地、自由地安排文章结构,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有力地表现主题。灵活就是形式要多样化,如议论文的结构模式(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写作的具体需要分别采用并列式或总分式,总分式又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等类型。
5、行文。
行文,就是指作者用具体的文字语言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的活动。这一环节是文章写作的物化过程。行文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立意、选材、布局等构思活动的优劣,因为构思是对将要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构想,直接引导着行文的走向;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作者语言文字技巧的高低,因为把一个主题、一个材料准确有力地表述出来,需要作者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遣用恰当的词语,作者遣词造句、表达文意的能力直接制约着文章的写作。因此,在行文阶段,作者应该掌握好表达方式的选用和词语句子的锤炼与修饰。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五种。对于议论文写作,应试者熟练掌握议论的技巧是最关键的。
议论,是指文章写作中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分析与评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议论文的写作要在掌握议论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论证的方式与方法。
议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文章中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主张、观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理论依据;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写作,要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确凿、有力,论证周到、严密。论证的方式主要有立论、驳论两大类。所谓立论,也叫证明,是指从正面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或叫反驳,是指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作者都应该熟练运用各种具体论证方法,如立论的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驳论的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等。
要保证行文的顺利进行,作者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功力,在词语句子的锤炼与修饰方面多下功夫。
语言,是指由词、短语、句子这些基本单位组成的构成文章的文字语言形式及其规范。语言就是文章的细胞。文字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一篇文章的形态最终是靠文字语言呈现的。为了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在选用文字语言(词语)时,要力求做到语言的准确通顺、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朴素自然。同时,还要做好句子的锤炼与修饰工作,应该力求使文章的语句具有以下特征:符合语法,这是解决语言表达通不通的问题;符合逻辑,这是解决语句表意对不对的问题;讲究修辞,这是解决语言表意好不好的问题。
6、修改。
修改,是写作者对写出的文章初稿进行修饰、改动并使之定型的活动。文不厌改,从这种意义上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俄国大文学家契诃夫曾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中外文学史上许许多多优秀作品也都是反复修改的结果。由此可见,修改对于文章写作是意义极其重大的。
文章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些方向:修改主题,包括变更主题、订正观点等;改动材料,包括增删材料、改换材料、订正材料、调整详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段落层次、审视过渡与照应等;锤炼语言,包括改换词语、变更句式、锤炼修辞等。在半命题作文或自命题作文时,文章的修改还包含改换标题,可以是更换新标题、改换部分语言等。在考场作文时,由于应试者审题不严,在补题(或自命题)时往往没有能够找到准确的词语(或标题),当初稿写出后会发现标题与文章内容不够吻合,重写又没有时间,因此根据实际写作文章内容改换标题便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势在必行之举。有不少人在考试作文时都有此种经历。应试作文,虽然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使应试者有充裕的时间来精修细改,但应试者必须有效地利用时间,对刚写出的文章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在大的立意、选材及篇章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试者更应及时改正,否则将前功尽弃。
7、补题。
补全题目(标题)是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工作。只有在先补全题目的条件下,真正的文章写作才能继续进行。
如前所述,在写作半命题作文时,应试者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因此,应试者应该尽量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如对《论文凭与》这一题目,横线上可以补充的内容很多,如“文凭与学识”、“文凭与才干(能力)”、“文凭与求职”、“文凭与职位”、“文凭与人品”等,在“学识”、“才干”、“求职”、“人品”等词语中,究竟选取哪一个来补全题目,这完全靠应试者自己决定,应试者要结合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及思考所得,选取自己容易把握而又尽量具有时代性、新鲜感的话题来写。
(三)命题作文例举
以下是一些命题作文题例,笔者在此只对每个题目的“审题”和“立意”做一些简要的解析,试图通过这些题目的剖析,给应试者以示范:在看到题目后不立即动手写作,而要多花一些时间认真审题,尽可能全面地把握题目应有的涵义。应试者在复习应考时可以借鉴这些命题的审题、立意方法。
以下各个题目都是议论文题目,都要求写成1000字以上的议论文。
1、《论廉政》。
看到这样的题目,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腐败现象,国家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贿受贿、贪污挥霍,近年来,贪污受贿遭到查处、被判刑的案件屡见报端,廉政已不容忽视,党和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在这样形势下,应试者该如
何写作这一题目呢?
实际上,《论廉政》这个题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应试者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廉政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文章写作的内容也就很清楚了,应该包括廉政的必要性、廉政的意义、廉政的措施等方面。由于一篇文章的优劣主要由文章主题决定,因而在具体的写作中,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主题)展开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谈,写成“廉政建设的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大事,因此党和政府必须严厉打击腐败犯罪,加强立法及宣传防止腐败继续滋生、蔓延。”也可以从领导、干部、公务员个体的角度谈,写成“廉洁行政(办公)是每个国家干部、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素质),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好务。”当然,应试者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谈。
2、《论谦虚》。
提到谦虚,大家立即会想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受益,满招损”等至理名言,因此,应试者在立意上也会受到这一观点的制约,简单地把主题限定在这一层面,然后加以展开。如果只写到这一层面,文章的立意是不够深刻的。我们不妨再做进一步分析,从谦虚的“度”上做文章: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过分的谦虚或不适当的谦虚则是要不得的。我们还可以从当前青年自我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谈谈“谦而有度”对青年人张扬个性、凸显才干的意义,青年人不能一味地谦虚,即使是在专家、师长面前,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将贻误自我发展的良机,甚至给企业、国家带来损害。联系现实,结合自身的实际加以生发,这样的论述肯定会比较深刻。从考试的角度看,也将获得很高的考分,顺利通过考试。由上可见,在写作命题作文时,应该仔细审题,切不可仓促动笔。清代文论家李渔曾说过,写文章“不宜促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告诫写作者不要急于动笔,而要先袖起手来认真地思考(构思)一番,然后才能飞快地写作。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精辟地指出了文章写作中的构思活动对于其后的行文活动的重要意义。对于命题作文的写作而言,“袖手”之际所要做的工作,实际就是指动笔之前的审题、立意等活动。
第四篇:小升初作文之半命题作文补题以及写作方法[范文模版]
小升初作文之半命题作文补题以及写作方法
补题目原则
各重点中学小升初择校考试,语文的作文题目很多是半命题作文。俗话说题好半边文,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入为主,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因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补写一个恰当、鲜明、新颖的标题是写出好的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条件。
一、要做到补题要‚合格‛
所谓‚合格‛,就是要求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这是补题的最基本要求。
填补题目空缺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哪部分内容,如果填补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学生要考虑是填中心词还是修饰部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半命题中有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如‚……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停下‛‚绿叶‛‚小草‛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奋斗‛‚追求‛‚创造‛‚理智‛‚成熟‛‚鲜花‛‚掌声‛等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符,这样的补题就是不合格的。
二、补题要求立意正确,要积极、健康、向上,补题要考虑到立意方向
补题要兼顾题目的‚眼‛或者‚魂‛。‚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几乎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也就是作文题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所补的词语未见得就一定是题眼,但是要兼顾题眼。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往往与构思立意是同步进行的。‚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为此补题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立意。
比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等,填题虽正确,但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等,填题就比较恰当,题旨积极向上。《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等等,这样的填题就不合适,立意错误。
又如半命题《我这个……迷》,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但一定要求健康向上的痴迷,不允许低级庸俗的迷恋。再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1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三、补题前要审清题意,要兼顾文章体裁。
半命题作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往往向学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比如《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又如《……之风不可长》,‚不可长‛这词,表明是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是:
1、内容要健康 ;
2、搭配要正确;
3、要符合生活;
4、题旨要明确。
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和内容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填补前一部分空缺、填补后一部分空缺、填补中间部分空缺和填补前后空缺。
从内容来看,半命题作文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体验和发展,重视对人生的思索,聚焦社会现实和对历史的反思。
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我发现……》。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这事真让我……》,有这样的提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这些提示,使考生进一步扩大了创造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把半命题作文和全命题、话题作文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章来。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因为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半命题作文中,命题者留下了一半的‚命题‛空间,由考生发挥,而当考生补题完整后,即为‚全命题作文‛,一些要求与技巧亦与全命题无异了。
半命题作文介于全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既有‚命题‛部分所体现的限制,不能漫无边际地信手写来,如:《我们的名字叫……》,原题中的‚我们‛即是一个限制,要求反映的是群体的共同特征,而不是个体特征;又具有话题作文的部分开放特征,省略号处的内容完全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自我情感生发的需要来拟定,千人可有千面。半命题作文较之全命题作文是有优势的。
半命题作文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
这种命题形式的出现,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便于发挥考生的个性。如:《美在身边》与《美在……》相比较,后者不仅可以在省略号上填写‚身边‛,也可以填写‚心中、梦中、鬓边、书海、交流、竞争、奉献、绿叶、唐风宋韵、回忆、友谊、思考……‛等词语,在可虚可实、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之中进行选材、立意、构思,作文自由的体现和个性的彰显不言即明,考场作文‚千人一面‛的困惑或许亦可避免。
半命题作文最大特点是:要把题目补完整才能开始写作,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放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学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作文以限制性和灵活性兼具的特点,近几年来,一直是小升初择校考主要命题题型之一。
半命题作文为主,而写好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当然,补题不能追求新而新,尤其是考场作文,要告知学生不能片面追求,更不能走向极端,先要‚合格‛,在遵循补题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力争出彩,讲究‚优化‛。
补题要充分发挥自己爱好特长,题目能确定选材范围。
有的人喜欢世界杯,有的人钟情NBA,有的人对乒乓情有独钟,有的人痴迷网球、赛车、田径等等,有的人喜欢历史,有的人喜欢文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而补题。也就是说,补题时可以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所补题目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具体说来,就是充分挖掘第二资源,展示自己的文化积淀,历史风云、名人轶事、体育赛事、政治文化、文学形象、传媒信息等等都可以打开我们补题的思路。例如:《我们的名字叫……》,你若填入‚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一类概念,抒写爱国情怀,能显出大气和亮色,但这样写则未免单调。有位学生别出心裁,拟题‚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文章写的是后进生,但笔调并不消极,调侃中不乏活泼、自强和进取,全文洋溢着这种极具个性的‚黑色幽默‛,新意迭出,引人注目。
平时要关注时事,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如果把这些‚热点‛引入自己的作文,文章肯定能够出彩。比如,《想起了……》,有的学生积累了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材料,以‚想起了任长霞‛为题目,谈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这篇文章抓住了热点,因而获得了满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充分利用好这一半命题权,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科学做到词类活用,力争脱俗出新。
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告别……》,一般学生把‚告别‛理解为陈述性动词,带‛自卑‛‚懦弱‛‚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学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将‚告别‛看成充当主语的名词,补成别具一格的描写句或判断句,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告别如虹》《告别是一种胆魄》等。又如‚《……,是……》,一考生的题目是《诗意的散步,是心灵的享受》,该考生对古诗词十分熟悉,把他熟稔的春夏秋冬的诗文逐一倾泻在文章中,倍增了文章的文化含量,是脱俗出新的一个典范。
补题要兼顾选材新颖性,做到扬长避短。
就是对半命题的补题从多个角度考虑,按照通常道理本该填写‚人‛的试试填‚物‛。比如《……,我想对你说》半命题作文,一位学生补成《汶川,我想对你说》。比如《阅读……》,有一位同学的补题是《阅读‚苹果‛》,写他坐在书桌前,但他的思想却早已飞出了躯壳,他的思想正在阅读自古以来的苹果:第一个苹果是夏娃和亚当吃的‚禁果‛,正是这个苹果,使人类告别蒙昧,走向文明;第二个苹果是落向大地正好砸在牛顿肩上的苹果,它砸开了一个新的时代——万有引力的时代;第三个苹果是比尔〃盖茨的‚苹果‛电脑,它引领人类走向了信息新时代。这样的补题就是新颖别致的,构思也是巧妙的。例如‚那一次,我尝到了……的滋味‛,你若补‚川菜‛,则文章成了就滋味写滋味,未免肤浅;你若补‚获奖‛,这比‚川菜‛可能要好一些,但容易撞车,流于一般。其实‚滋味‛可实可虚,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草木山水、琴棋书画等等都能有‚滋味‛,关键在于你能否赋予它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学生拟题‚那一次,我尝到了池水的滋味‛,作者从池水的宁静、清澈、融洽和从容中感悟到‚人如池水,水如人生‛,领悟到和谐、大度和宽容的人生哲理,平中见奇,一般中见深刻。
半命题作文考题《……,请听我倾诉》,大部分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请听我倾诉‛之类的,尽是一些普通的题材。可有的考生在立意补题方面很有新意。如《孔子,请听我倾诉》,他却另辟蹊径,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感谢孔子他那充满 哲理意味的的话语挽救几近悬崖边的自己。题目醒,立意新,这样的作文自然会引起阅卷者的极大兴趣。还有的考生补了这样的题目:《温总理,请听我倾诉》,以当前国务院出台的‚两免一补‛为题材,对比了‚两免一补‛前后农家学生上学的境况反差,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温总理的感谢之情!立意新,标题大,自然也能获得高分。
尝试补题的个性化,努力实现脱胎换骨。
文章贵在新,补题也一样。千人一面难免给读者雷同之感。如果能补出个性化的题目,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就会显得难能可贵,使人耳目一样。比如半命题作文《感受……》,很多同学补成《感受亲情》、《感受温暖》、《感受幸福》等等,而有一位学生却补成《感受8—1>8》写体育锻炼的好处,每天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比连续学习8小时效果还要好。《我们的名字叫水》《我们的名字叫标点》等等,这样的补题构思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半命题作文和其他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____给予____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
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乐‛。
‚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给予‚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选取哪种材料,一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
三、给范围自拟题作文
此类作文命题思路是先明确一个‚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拟题写记叙文。命题者在命题时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引领性提示。这些提示在材料选择和习作思路上给了考生一个重要的导引,使考生对主题的感悟有了个性发挥的余地。
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其中关键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
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请你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题目自拟。
审题解读:这是个提供了核心词的自命题作文,核心词是‚欢聚‛,‚欢聚‛就是快乐的团聚。提示中第一句从两个方面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罗列的生活场景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同时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时间和场景,这样让考生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明确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情发生在‚我‛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这些人物之间。
第二句话‚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写‚欢聚‛不仅要有场面描写,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支撑。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调为留恋、难忘。
第三句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突出了故事的难忘,明确了选材的典型性,点明了核心词‚欢聚‛,要写出愉悦的感受。
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第五篇: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1]
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前补,如“___给我带来了欢喜”。后补,“拥抱__”。补中间,如“在__影响下”。补两边,如“__里的__”。补中前,如“__让__更美丽”。补中后,如“我想让__更__”。但无论是哪一种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式,都必须掌握一个诀窍,那就是: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好两个字“自由”。
半命题作文的考题方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其中的某一局部,使之成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某一局部由作者去增补。这种考题方式从本质上讲,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框架范畴,而把与立意选材、主题的自由,统统留给了作者。这类题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我渴望__”、“__笑了”、“我爱我的__”等都是这样。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易下笔、角度新”为原则,多次斟酌,筛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简单好写的材料,补充好题目并实行写作。
二是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__”、“这堂课真__”、“星期天给我带来的__”、“那天,我真__”等。做这些问题,要以“站得住、立得稳”为原则,认真思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三是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题“当代科技带来的__”等。做此类题,要把它看成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统筹思考,合理安排结构,胸有成竹之后再落笔成文。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填补题目要注意主谓宾搭配巧妙而合理,半命题作文基本涵盖了一个单据的框架结构,只是有时主谓宾俱在,有时略去了主语或者宾语其中的一个,只要搭配不超出语法结构要求就是合理。
二、补充部分角度不宜过大。比如“在__前”这一题目,有的考生写出了《在历史的大门前》,看似不错,但角度太大,弄不好就写成了一片历史的流水账。如改成《在圆明园的废墟前》,同样以历史为主题,切入点就变得具体而容易下笔了。
三、补题要彰显涵盖主题与思想,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否则,补足的题目看似绝妙,但却是蚂蚁吃西瓜,无处下手,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
四、不能突破原题所给与的框架。半命题作文题只给考生一半的自由,也便是说,考生在完成命题时,还受到必定的要求。
再有的文题也有一大段笔墨,但这段笔墨的作用只是提示而不是要求(它没有要求必定要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如下面一个文题:
家庭给我的__(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暖和、有教益,大概还会有烦恼和难过……)
这样的题目且其面面俱到,那样反而会尾大不掉了,你在哪个方面感应最深,就从哪个方面下笔,专其一项即可。
【注意事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