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的春节》观课报告
让我眼前一亮的一节课 ——《北京的春节》观课报告
借助远程研修的平台,我有幸观摩了烟台龙口市培基小学于晓红老师的《北京的春节》一课,让我感觉焕然一新,太好了!本节课具有以下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导课简单有效。
于老师利用播放电影的形式给学生欣赏北京春节的各种图片,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进行解说。在这欢快的音乐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进入到春节那热闹的氛围中,与文本有了一个快速链接。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娴熟。
于老师在教学中优化媒体组合,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应用软件,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科学、恰当,既体现了电子白板的开放性、交互性、优越性,又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完美的课件设计既赋予了学生美术、音乐等美的熏陶感染,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整堂课达到了和谐高效。像微课程、12学、PPT的设计等,都运用娴熟、值得我好好学习。
三、帮扶有度、小组合作有效。
本堂课给我的一个真实感受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微课程——除夕真热闹的思维导图,学会制作思维导图,这是老师的帮扶。然后给足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让学生在探究中相互配合、互相激发、团结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在汇报结果时,也是合作小组长给组员分好汇报的内容,组员之间合作融洽,学生非常自信。可以看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非常扎实有效。
四、创设情景,反复诵读。朗读是桥梁。于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朗读。但绝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设计也不尽相同,朗读中还穿插着齐读、男女读、示范读、教师引读、分小队读等,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更好地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以致用、练笔恰当。
在学完老舍笔下的几个重要节日后,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了许多他们在寒假中的实践作业——春节的习俗展示。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加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解说,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春节活动中。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激发了学生想写的愿望,尽而提出写作要求:学习老舍先生的写作方法,内容上要从人们活动和感官体验两方面来描写,结构上要有总有分,把我们春节时热闹的场面写出来。学生有了对课文的学习、春节习俗的观看,写的非常成功。
总之,研修学习让我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将有效教学不断引向深入,为更好的完成教学而努力。
第二篇:《北京的春节》观课报告
观鲁教版五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报告
在安顺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培训中,在观课评课环节我观看了桓台县一小郝晓娜老师的鲁教版五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过程。真是巧合在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我也曾经教学过这篇文章。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
十三、除夕、大年初
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从而引发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的写作方法。课堂上,郝杰老师从以下几点着眼于教学:
1、注重情境创设。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郝老师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她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教师还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同时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教与学的提升。在课件中达到了画面与声音的结合,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了新年的祥和与热闹。
2、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除夕、初一和十五三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郝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3、郝老师能够遵循中高年级的年段特点和阅读教学的特点,应用多媒体画面展示了几个日子北京的风貌,还引入了王安石的《元日》诗句和一些描写春节的对联,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读体会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对于重点段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领悟。在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凸显,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隐藏等方法,让学生去比较着读,来体会这些词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定然能够更好。
第三篇:《北京亮起来了》观课报告
《北京亮起来了》观课报告
解老师《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语言规范、准确、简洁。能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娴熟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语文教学基本规律进行教学,体现 “三维”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突出重点、难点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
一、对语文课标的深度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阶段目标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堂语文课中,授课老师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
二、注重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的活动。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然后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扎实有效。
三、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理解词语 文中四字词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理解是困难的,老师直接讲出词语的意思,学生也觉得抽象。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说,然后指出词意,学生从形象的图片中轻松理解了那些他们觉得难于理解的词语。
四、引导有序,组织有力
授课中能感觉到: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活跃。这与老师的引导和组织的关系非常密切。每学到一部分,老师都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任务和时间,让学生有任务的去学,学生的学有了方向性,有时间去交流,体现了合作精神,在交流中能取长补短。
五、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画面,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文本基础上对课文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直观的画面,与文中一个个词语相呼应,又有利于学生形象的理解词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这一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尽快地了解文章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画面,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词语提供了便利。
六、个人建议
总之,这节课可取之处很多。反思这节课,感觉课堂容量还不够大,教学内容如再丰富些,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2015观课报告
2015年
从炎炎夏日延续到朗朗秋天的远程研修,犹如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美酒,浸润了我的心脾。六个优秀案例,各位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广,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于课堂,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有效的方法,让我收益颇丰。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呢?几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老师都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英国的制度创新》,运用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教师又设计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到了观而不散。
第二,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历史讲求“死去活来”,也就是在对书本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要把书本上“死”的东西“激活”,让它动起来。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结合,能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充满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在讲到中国崛起时,联系了当今常提的“中国梦”热点,并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的启示进行联合教学,效果较好。《英国的制度创新》中使用了卡梅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视频,较好地展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便于理解教材知识。
第三,历史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读历史。
李大钊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变成历史中人,从而使死的历史变成活的,如此一来,历史活了,学生也活了,何愁学生不安于课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历史剧演绎的方式解读了“重农抑商”政策,深刻地体会了农民与商人在古代的处境。《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教师将三位改革家变身医生为苏联诊断开处方,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改革内容,同时,课堂的最后,由学生扮演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邓小平,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了升华与总结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散发着求知的光芒,他又怎会神游天外呢!
第四,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语有云: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要想走得又快又长,那么就需要既竞争又合作了。现今我们常常使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更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课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教师采用了擂台大比武的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守住擂主之位,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的精力安于课堂,而不作他想。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收获和评价,也是自己在观课中感受颇多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比较传统和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探究兴趣不高,参与面较窄,课堂效果较差。平时教学中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想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只有让历史切实地变成学生的兴趣与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正所谓“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第五篇:观课报告
《摇篮曲 》观课报告
作者:崔纪兰 更新时间:2015-08-19 18:47 浏览量:2391 观看了郭老师的唱歌综合课《摇篮曲》,受益匪浅。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完成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郭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本节课过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歌曲并能有有感情地演唱。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3,欣赏、感受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郭老师在本节课中目标设置明确、具体,符合《课标》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能联系学生实际,并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能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郭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发声方面的讲解与练习,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动作的模仿,又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摇篮曲的理解欣赏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陶冶了学生性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郭老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郭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注重了细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的引导,这些细节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能力,本课中郭老师在“听、赏、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确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以多种表现手法,多种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中注重了师生互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音乐课虽然简单易学,也不是学生喜欢的时尚歌曲,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多次重复演唱,不厌其烦。学生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能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个性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这节课中郭老师体现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教学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教学应变能力强。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说教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气有些强劲有力,语速稍快了些,与歌曲内容不是很温和。
总之,郭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还是成功有效的一节好课,值得大家学习。
《青春舞曲》观课报告
作者:王海鸥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7 16:45 浏览量:102 在这次网络研修中看到了许多优秀的课例,感觉受益匪浅。每一位授课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我不同的享受,每一节课都体现了老师们独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独特的教学思路。今天我主要整理了一下《青春舞曲》这节课我的观课体会。
一:舞蹈导入----【精彩设计 简单明了】
李红雁老师用一段美丽的新疆舞蹈引入同学们对新疆歌舞的学习兴趣,一开课就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殿堂,情境创设非常好!结合自己在听课中见到的,老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拿手绝活来设计开场的这个环节,有的老师会用新疆的乐器、有的老师也会用歌舞,带领孩子们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音乐。
二、学习新歌----【层层深入 学有所获】
Ppt的灵活运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李老师应用了辅助多媒体教学教具,如多媒体视频,节奏型分析、新疆歌曲赏听、教师的范唱、模唱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喜欢这首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抓住了“听”为基础的音乐体验方式,在多听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听---唱---练环节中老师一点点的渗透音乐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学习一步步深入。
三、歌曲巩固----【创造性加入二声部处理】
本首歌曲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掌握,李老师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加入了二声部伴唱处理,我个人觉得非常巧妙,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歌曲拓展----【打手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许多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发扬光大。李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学习打手鼓,亲身体验新疆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整个音乐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学习、成长的舞台,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总体评价:
课堂设计合理,能够出色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示范教学非常到位,基本功扎实,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恰到好处,李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精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学习活动轻松、愉快,是一节很不错的音乐课。
教学建议:
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提升整节课的主题,在感受美妙歌舞的同时更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走进非洲---《咿呀呀噢来噢》观课报告
作者:边莎莎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浏览量:48
今天研修观课了张峰梅老师的走进非洲这节课让我又收获了不少。《咿呀呀噢来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刚果金民主共和国)民歌,四二拍,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在张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了非洲的音乐风格,了解了非洲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非洲音乐作品的兴趣。
在教学中张老师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歌曲学唱中,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用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引领,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现。
我觉得这节课还可以加入非洲鼓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敲击节奏型,感受非洲鼓的鼓点节奏。一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对非洲鼓的直接感受,二是可以进一步体现了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体验了那活泼且富有动感 的音乐特点。让学生都沉浸在神奇而又美妙的非洲音乐中。
总之,在课堂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本堂课的设计更加精彩,更加美妙绝伦,同时带给我们一场视听盛宴,以前在音乐课上难以实现的愿望,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因此我们要感谢网络研修,感谢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专家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那么我们的每堂课都精彩绝伦!
《雪绒花》观课报告
冠县斜店乡中学
孙丽敏
认真看完苏老师这节《雪绒花》唱歌综合课,个人感觉非常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苏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让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节课的表现上充满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轻松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下面对整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之情。重点突出,师生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苏老师熟练、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直观感受歌曲的情绪。二:以视频《Do Re Mi》导入主题,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老师用口琴演奏旋律,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内容《雪绒花》歌曲的学习。
三、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课件展示《雪绒花》,通过问题,师生讨论解决乐曲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回答。在之后学唱过程中,分乐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配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次聆听,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与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学唱,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为了更好地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合唱的练习,分声部的练习后,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动听和优美。
五、拓展环节,苏老师标准的英文演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魅力”,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并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语态和蔼可亲,流畅自然,也让我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一起学习了《雪绒花》。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受,总之,非常感谢苏老师带给我的这节完美的《雪绒花》,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踏实做好音乐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音乐“魅力”,争取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音乐老师!《青春舞曲》
作者:张朝云 单位:莘县莘城中心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6 17:50 浏览量:18
我观看了赵老师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课受益匪浅,感谢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能够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也向赵老师学习,争取达到一个制高点。
一;美在其中
我认为一节好课从始到终都应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导入、小结还有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衔接语便在这节课中自然流畅。赵老师用新疆语言“呀克西”问候学生,然后让学生听歌曲说一说是什麽民族的歌曲。观看新疆的风景、美食、乐器、服饰、舞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兴趣确实很美。
二;美的感受
我认为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感官直觉,于课堂参与者都应是一种美的感受。而赵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扎实的基本功无疑是给予学生美感的重要元素。学习歌曲之前赵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讲解,包括民歌的特点,什么是小调,还有鱼咬尾等,为之后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美的成果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我想所有教师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然而无疑的是无论课堂的环节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一节好课的中心点一定偏离不了形式与本质的完美结合。赵老师的课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不失重点。在分析歌曲的情绪方面也很好,前两句欢快,后面的忧伤再到欢快,一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成果。
四;
在创新方面也很美——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一片黄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让人觉得美丽;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黄花让人觉得最美,有时候个性就是一种美。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赵老师就是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课堂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创新精神。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课堂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则一定要把握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么?只有外在美与内涵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领会发掘课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平台,也让学生看到美、听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畅游音乐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领会美的真谛,那么,教师在追求成功课堂的同时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终极目标!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向赵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
总之,只有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才能使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摇篮曲》观课报告
延秀秀老师的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中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在新歌导入中,延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曹格女儿姐姐CRACE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快就能融入至课堂当中去,之后,又分别播放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引出课题,进入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复现法,通过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对于重点基本做到了精讲细讲,并且在整堂课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高,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学的活动: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提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
本节《摇篮曲》抒发的就是母亲对宝贝温柔而又深深地爱。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更进一步的感受父母的爱,从而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
收获:
《摇篮曲》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达到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不管是从教师的授课状态、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唱歌的状态、情绪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延老师整堂课结构把握的非常好,从一开始的情景式导入,以及新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接性都非常的不错,且教姿教态非常好,总是以微笑的状态跟学生互动交流,声音清脆自然,思路清晰,能够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及时做到评议和鼓励。是我学习榜样!
反思: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延老师学习,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积极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延老师最后的设计,采用写给妈妈的话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和成绩来报答父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鼓励和激发。同时,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也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争取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