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李白诗词谈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时间:2019-05-13 10: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李白诗词谈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李白诗词谈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一篇:结合李白诗词谈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李白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诗表现了唐代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并转向衰落时代的特点。李白诗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信心,期望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经常以管仲、张良、乐毅、诸葛亮、谢安、鲁仲连为榜样或以之自许。他也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或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这些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盛唐的时代精神。

李白的诗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盛唐气象,也揭示了其存在的严重危机。李白诗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之成为中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李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李白诗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纵横飞动。贺裳说:“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粃六合意,不屑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载酒园诗话》)李白诗将屈原、庄子的艺术风格融会为一家,从而形成一种雄奇、飘逸、奔放的风格,其诗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高度的夸张等修辞手法,形成一种掀雷挟电的夺人气势,令人折服。他的一些代表作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等诗作中,常运用飞动的笔触,把现实与梦幻、想象结合在一起,或升天,或入地,把时间、空间的界限也都打破,或“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或“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的结构也很少平铺直叙,而是跳跃跌宕,大起大落。他的一些名作尤其能体现这些特点。如《将进酒》、《行路难》等篇尤为如此。

李白诗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其现存乐府诗一百四十九首。他沿用乐府旧题,在传统规定内加以变化。“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主题、形象、气氛、韵律向前发展,即在同一方向上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郁贤皓《李白选集序》)

李白的歌行体诗共有八十余首,其中也有许多杰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冯班曾指出:“歌行之名,本之乐章,其文句长短不同,或有拟古乐府为之,今所见如鲍明远集中有之,至唐天宝以后而大盛,如李太白其尤也。太白多效三祖及鲍明远,其语尤近古耳。”(《钝吟杂录》)管世铭也说:“李供奉歌行长句,纵横开阖,不可端倪,高下短长,唯变所适。”(《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冯、管二位的论述有一些共同的认识:李白的歌行体诗中,均采用长短句式,纵横开阖,更近于古。李白歌行更能于“其豪放中别有清苍俊逸之神气”。(朱庭珍《筱园诗话》)

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内容广泛,非作于一时一地,而体制相同。诗以咏怀为内容,其中包含指斥朝政的腐败、感伤自己的遭遇、咏史和游仙等等。高曾指出:李白“《古风》两卷,皆自陈子昂《感遇》中来,且太白去子昂未远,其高怀慕尚也如此。”(《唐诗品汇》)沈德潜则说:“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伯玉《感遇》诗后,有嗣音矣。”(《唐诗别裁集》)这些作品更多继承了风骚传统,而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

李白集中也有八首七律,有一百一十首五律。李白生活的时代,五律早已成熟,七律才趋于定型。李白的律诗大致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创作情况。有人认为李白不喜束缚,故集中七律甚少,这种解释并不成立。七律的束缚并不比五律严很多,李白集中有百余首五律也是明证。七律到杜甫漂泊西南的一些诗作中才完全定型,李白及同时代的崔颢等人的七律均不十分工稳整饬,即便基本符合,也多属暗合。李白律诗成就很高。田雯说:“青莲作近体如作古风,一气呵成,无对待之迹,有流行之乐,境地高绝。”(《古欢堂集杂著》)对其五律,古人尤多嘉许。吴乔说:“太白五律,平易天真,大手笔也。”(《围炉诗话》)管世铭说:“太白五言律,如听钧天广乐,心开目明;如望海上仙山,云起水涌。又或通篇不着对偶,而兴趣天然,不可凑泊。常尉、孟山人时有之,太白尤臻其妙。”(《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三人对李白律诗的论述是公允的,其长其短,均言之中肯。

太白绝句仅九十三首,其中五绝四十八首,七绝四十五首。胡应麟指出:“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又说:“五言绝二途:摩诘之幽玄,太白之超逸。”“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五七言(绝)各极其工者,太白。”(《诗薮》)毛先舒则指出:“七言绝起忌矜势,太白多直抒旨畅,两言后只用溢思作波掉,唱叹有余响。”(《诗辩坻》)今人对李白绝句之论述大致也不出以上范围。各种唐诗选本,选李白绝句均较多,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仅七绝即选李白二十一首,孙洙《唐诗三百首》选李白绝句八首,与王维、杜牧相当,位居第一。在脍炙人口的唐人绝句中,李白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又属流传最广的篇章。“床前明月光”的诗句常常是“呀呀”学语的儿童接触的第一首唐诗。

李白将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李白身前就享有盛名,身后更赢得极高的评价。李阳冰《草堂集序》称:“千载独步,惟公一人。”吴融《禅月集序》谓:“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郁贤皓《李白选集序》指出:“唐代韩愈、李贺、杜牧都从不同方面受过李白诗风的熏陶;宋代苏轼、陆游的诗,苏轼、辛弃疾、陈亮的豪放派词,也显然受到李白诗歌的影响;而金元时代的元好问、萨都剌、方回、赵孟、范德机、王恽等,则多学习李白的飘逸风格;明代的刘基、宋濂、高启、李东阳、高棅、沈周、杨慎、宗臣、王登、李贽,清代的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对李白非常仰慕,努力学习他的创作经验。”近现代以来,李白更不仅为东洋人熟知,也为西洋各国广为推崇。李白的诗,成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之一,而他在唐诗发展史中的地位也无可取代。

第二篇:结合我国信用发展状况,讨论利率如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五种功能发挥出来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是因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由此,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然而,利率发挥作用不是无条件的。它一方面要受到利率管制、授信限额、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等环境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完善的利率机制,其中包括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等。如果利率机制本身存在缺陷,那么利率的杠杆性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性作用,就是要强调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使政府对利率的调控间接化。中央银行应建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从而使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都能影响利率,并使反映市场供求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符合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体系对利率的升降变化应有相当的灵敏度;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行为要建立在健全的利益机制基础上,且对利率有较高的弹性。只有从几个方面逐步进行改革,才能改善现有利率机制,充分发挥利率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下载结合李白诗词谈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李白诗词谈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