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故事梗概、导读

时间:2019-05-13 10: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子夜》故事梗概、导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子夜》故事梗概、导读》。

第一篇:《子夜》故事梗概、导读

《子夜》导读及情节简答题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书名诠释】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1、《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描写手法的多样性。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描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语言的丰富多彩。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人物语言上,作者赋予不同性格人物以不同的语言和口吻。如吴荪甫的语言常常是斩钉截铁,果敢有力;赵伯韬的调子是狂妄高傲,而又粗鲁卑俗的。

2、《子夜》的结构线索和结构特点。

结构的宏大而严谨。《子夜》展示了中国 30 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 —— 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小说以赵与吴的矛盾为主线,其他两条线索交错发展。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3、分析《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 30 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华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

(二)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圈:

1、政友

雷鸣 参谋长,林佩瑶的旧情人

黄奋(政治人物,“有名的大炮”和雷参谋同是黄埔出身,同在战场上嗅过火药,而且交情也还不差)唐云山 政客

2、实业界同盟

王和甫 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

孙吉人 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兼办皖北长途汽车公司

3、中立或两面派 徐曼丽 交际花

刘玉英 女间谍,后投吴荪甫,寡妇,公公就是交易所经纪人陆匡

杜竹斋(做“空头”的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转向“多头”,吴荪甫彻底破产。)

李玉亭(教授,他周旋于赵伯韬和吴荪蒲之间,他最后的结局虽然小说没有提到,不过可以看得出应该是转到赵的阵营)

4、弱小竞争者

陈君宜 五云织绸厂的老板 朱吟秋 丝厂老板

5、对手

赵伯韬 金融巨头,买办 尚仲礼

6、李壮飞(做过“革命”县长)冯云卿(公债,女儿冯眉卿)何慎庵(公债)

(注:金融三巨头是赵伯韬、尚仲礼、杜竹斋;吴王孙杜四人又组成益中信托公司与之竞争,后杜退出;他们之间的竞争带有一定政治背景;弱小竞争者还有“红头火柴”周仲伟等;另有股票经纪人陆匡时倾向于吴,而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则倾向于赵,最后关头背叛了吴荪甫,但二人立场值得怀疑;秋隼律师则有职业道德对吴忠诚。)

(三)裕华丝厂大致的人物关系:(下划线为工厂领导)

1、屠维岳一派

屠维岳(吴荪甫同乡)、桂长林、李麻子(流氓头子)、莫干丞(厂里的账房)吴成为、曾家驹、马景山(与屠维岳勾结)姚金凤(工潮闹事者,被屠维岳收买)王金贞、阿珍(屠维岳一派工人)

2、共产党一派(或说受共产党影响,发起工潮者,冲厂)朱桂英、何秀妹、张阿新、蔡真、玛金、陈月娥、金小妹

3、钱葆生一派

钱葆生(与薛宝珠、周二姐、钱巧林一派,与屠维岳等争权)

4、两面派或不详: 阿祥

徐阿姨、陆小宝

第二天清晨五时左右,吴府的送殓仪式就开始了,吊客们像潮水一般涌来。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人。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大餐室里聚集的人们正在谈论“标金”、“花纱”以及前方的战事。

公馆的另一处,杜竹斋跑到花园假山的亭子里,在那里两个绅士模样的人正等得不耐烦。他们分别是公债场上的魔王赵伯韬与信托公司的理事长尚仲礼。他们正在商议合伙做“多头”的事情,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他们希望杜竹斋和吴荪甫也能加入进来。杜竹斋虽然好利、但生性多疑,一时拿不定主意,认为一路跌落的公债很难在短期内上涨,因为中央军吃紧已是众所周知的事。赵伯韬却显得胸有成竹,他悄悄告诉杜竹斋“花了钱也可叫人家打败仗”,只要肯出钱,西北军就会退回,他们则可以借机在公债上投机,大赚一把。杜竹斋不禁心动。书房中,吴荪甫脸上显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露出过的忧愁。他给杜竹斋看了一份电报:“四乡农民不稳,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也就是说,吴荪甫在家乡双桥镇的当铺、钱庄、米厂之类的资产即将不保。书房的门开了,厂里的账房莫干丞又带来工人关车怠工的消息,看来工人已经知道了老板又要减工钱的事。吴荪甫腹背受敌,感到一阵愤怒、苦闷与失望。但他很快恢复了刚毅坚决的常态,心想:“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华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当杜竹斋告知与赵伯韬的“密谋”后,吴荪甫立即决定在公债上放手干一把。

不力,破口大骂:“我恨极了,那班混账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不开杀戒的么?”

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已经神色异常了好几天的林佩瑶却陷在幽怨与遐想中,而全神贯注于自己事业的吴荪甫并没有留意到少奶奶的反常神情,夫妻俩根本无法沟通。

唐云山和王和甫前来讨论有关实业界办银行的事。上一回,他们已经大致议定了合股人。唐云山从他政客的角度出发,希望人越多越好,并且最好立即投资新企业,这样,他才可以在报纸上吹嘘他在实业大计上的政绩。而吴荪甫和王和甫等却清楚办银行的目的不在于救济实际是吞并那些维持不下去的企业。这样,总共投入500万资本就足够了,而且只暂收150万。

送走了客人之后,当差又来报告厂里的职员屠维岳要求见老板。这个屠维岳就是将要减工资的消息泄露出去的人,吴荪甫本来想把工潮的事归咎于他,请他滚蛋的。不料,见面之后,屠维岳的镇静与倔强,机警和魄力,让吴荪甫在意外之余生出惜才之心,他早就痛恨自己手下没有一个能干的人来管理工厂的秩序,致使工厂动不动就作乱。吴荪甫仔细打量这个年轻人,毅然下了决定,在一张信签上飞快地写下几行字,命令厂中自莫干丞以下的稽查管车全听屠维岳调度。

第六章

兆丰公园内,僻静的一角,年轻英俊的诗人范博文和林佩珊坐在椅子上已经半个多小时了。吴荪甫早就对现代年轻人的浪漫颓废、不事生产的作风很不满意,在他的眼中,范博文只会卖弄口舌耍小聪明逗女人开心。他曾吩咐林佩瑶不要让他们俩交往,因为吴荪甫的不赞成,林佩珊并不接受范博文的爱意。林佩珊找姐姐拿主意,林佩瑶建议她挑定一个人做她的终身伴侣,可林佩珊却认为老和一个人在一起很单调,比如姐姐和姐夫。林佩瑶一惊,脸色也变了,两件东西滚落在沙发前的地毯上: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

第七章

三天后的早晨,没有一丝风。客厅中,吴荪甫的气色就和天气一样阴云密布。今天对他来说相当关键,他在公债、工厂两条火线上拼争的胜负即将揭晓,而目前情形都不容乐观。

三天前回双桥镇的费小胡子前来向他报告消息。20万资金在这次暴动中付诸东流,他的当铺、钱庄、油坊、电厂损失巨大,所幸仍有六七万劫后残余的现款可供他支配,这使吴荪甫略微安定了。他命令费小胡子立刻回去将现款统统收齐,口气严厉急躁,毫无通融的余地。暴雨下起来了,吴荪甫在雷鸣电闪中倾听杜竹斋讲述交易所方面的情况,市面不如预期中的大涨,新空头仍在跳落,也许赵伯韬暗中动了手脚。吴荪甫狞笑着,他还有希望,他可以集中实力,拿新办的信托公司作大本营大干一场。杜竹斋知道朱吟秋正试图和赵伯韬接洽,想从赵伯韬那抵押十几万元用来还债,如此一来,吴荪甫想逼迫朱吟秋放弃十五万的干茧的计划就会泡汤。杜竹斋建议要是朱吟秋能还钱,那茧子不要也罢,然而吴荪甫执意不肯,他不会轻言放弃的。

屠维岳年纪轻轻,却有着和吴荪甫一样的自信,头脑灵活。他不用强硬的手段,而是暗中收买了闹事者姚金风,瓦解了工潮。谁知,原来一个被收买的女工醋意大发,向其他女工告了密,结果姚金风被当成了资本家的走狗,身败名裂,工潮复起。火冒三丈的吴荪甫赶到工厂,兴师问罪。屠维岳在厂门外迎接吴荪甫,将他的布置汇报给吴荪甫。他的计策狠毒,要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反而提升出卖姚金凤的那个女工。如此一来,姚金凤在女工眼里反而是被冤枉的姐妹了。

正为家乡双桥镇上几个厂的事训斥那三个人。他想关闭这些厂,但是费晓生报告说省政府命令继续营业,他们说镇上也有了共产党,吴荪甫为此焦躁不安。

这时,杜竹斋来到吴公馆,见面就告诉吴荪甫公债又涨了很多。吴荪甫对此无言。他回大客厅对费晓生强调要坚决关闭那几个厂,费晓生顺便提到端阳节的账还没有收上来。吴荪甫万万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事。吴荪甫决定中秋以前那些厂先维持营业,吴为成和马景山留在吴荪甫手下做事。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了八家小厂,秋律师得去签字,然后就离开了吴公馆。最后剩下李玉亭、杜竹斋、吴荪甫三个人坐下来。

吴荪甫给唐云山挂了一个电话,得知这次公债的上涨是赵伯韬在暗中捣鬼。赵伯韬和广帮中几位做多头,吴荪甫让杜竹斋凑50万继续做空头,形成和赵伯韬斗法的局面,杜竹斋提醒吴荪甫赵伯韬有后台,和他斗很危险。但是吴荪甫一意孤行,杜竹斋心里拿定主意不再和吴荪甫合作,两个人产生分歧。吴荪甫发现杜竹斋的不满,想用策略激发杜竹斋的雄心,但是杜竹斋无论如何也不肯冒险。但吴荪甫仍然踌躇满志,他告诉杜竹斋朱吟秋已经要把丝厂盘给他了。这时,唐云山赶到,慌张地说张桂军要退出长沙了。公债看涨,吴荪甫要杜竹斋连夜布置买进公债以减少损失。杜竹斋匆匆离去。唐云山对时局难以把握感到颓丧。

送走了唐云山以后,吴荪甫感到了事业的艰难,但是他仍有自信。他和孙吉人等准备了四十多万资本以扩充吞并来的八个小厂,他们将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套鞋,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他们将使那些刚从日本移植到上海来的同部门的小工厂都受到致命伤。

第十一章

刘玉英找到赵伯韬的住处,只见赵伯韬跟老头子尚仲礼正在秘密商谈。赵伯韬怪罪刘玉英不请自来,并责问刘玉英从哪里知道他的地址。刘玉英连忙掩饰说从徐曼丽那里得到的消息,并且造谣徐曼丽和吴荪甫在一起。赵伯韬当场脸色一沆,刘玉英发现了赵伯韬与吴荪甫之间有矛盾,便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描述徐曼丽和吴荪甫还谈论证券交易的事。赵伯韬信以为真,跟尚仲礼讨论对策,让刘玉英到卧室回避。

刘玉英在卧室发现了还没有睡醒的冯眉卿,于是踱到门边偷听赵伯韬和尚仲礼倒卖军火的事。刘玉英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自从认识赵伯韬以后,她就打算充分利用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多赚利润。她觉得现在正是她收获的时期,她分析了偷听来的消息,认为这个消息对吴荪甫来说肯定有价值,她找到吴荪甫,把偷听到的有关赵伯韬的消息出卖给他,吴荪甫就收买她做内线。

第十二章

吴荪甫本来打算实业救国,他一向不屑于杜竹斋之类专做地皮、金子、公债,但现在却也沦落到投机倒把的境地。他本来盼望实现民主政治,但考虑到目前自己的利益,又非常矛盾。虽然新成立的益中信托公司仅用了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家小厂,可是吞并的厂需要扩大规模,得给工人发工资,而当时战事不断,产品卖不出,资金成了火烧眉毛的大事。再加上益中公司资金有限,吴荪甫既要做公债又要扩充新兼并的那八个厂,实在力不从心。他觉得自己好像不知不觉陷进一个泥潭又拔不出来,但是他仍自信地认为,眼前的这些矛盾是达到胜利的必经阶段。他觉得最关键的是解决益中公司经济上的问题,想到这里,他决定现在就去益中公司。

跑进益中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他看见孙吉人和王和甫正促膝密谈。王和甫一见他就喊:“荪甫,荪甫!出了个不大不小的岔子了!”接着,孙吉人告诉吴荪甫

第十五章

第二天一早,裕华丝厂门前站满了警察,李麻子和王金贞带领着稽查、管车在车间巡视。上工的笛声响起,屠维岳在管理部的游廊前来回踱步,他自信他是胜利的。笛声第二次响起来,丝车间的电灯全亮了,桂长林跑来告诉屠维岳已经有十多个女工进厂。

可是吴荪甫厂里的一群亲戚为了削弱屠维岳的权柄,暗地里拉襟掣肘,寻衅捣乱。屠维岳刚刚费尽心机使女工们复工,自己人之间的一场打架斗殴事件使局面又急转直下。时间到了八点半,丝车间的女工来了一百多,却坐在丝车旁不出声。屠维岳摆出最诚恳的笑容,用最庄重的声音请求女工们开工,但女工们没有任何反应,屠维岳感到格外的孤寂。面对这次罢工,屠维岳故技重演,招数使尽,却困难重重。第十六章

因进口火柴占领市场,国内产品不得不折本销售,全国火柴业处于凋零状态。支撑不下去的红头火柴厂也只好停工歇业,火柴厂工人来到老板周仲伟家抗议停:工。摆在周仲伟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与外国人合作,一是与吴荪甫的益中公司合作。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的绸厂都出租给了益中公司,周仲伟也想走这条路。周仲伟来到益中公司,看到王和甫正忙着出一份公告,说八个厂要减少工作时间,减少生产,周仲伟的希望一点点缩小。王和甫因资金紧张,拒绝了周仲伟的请求。周仲伟最终决定找外国人。

第二天,火柴厂开工了。周仲伟感慨万分,他想起吴老太爷的丧事,中国人的工厂迟早都要变成僵尸,要注射一滴外国血才能活。

第十七章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撕咬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拉上孙吉人、王和甫、韩孟翔等人给徐曼丽庆祝生日。他们租了一辆小火轮,在黄浦江上夜行游玩。

孙吉人提议轮船加速,吴荪甫和徐曼丽赞同。轮机声立刻扎扎地急响起来,船头激起的白浪有尺许高。几个半醉的老板仰起脸大笑,他们的心正要求狂暴的速度。他们捉弄着交际花徐曼丽,六对酒红的眼睛都看着她,一缕被玩弄的感觉在徐曼丽心里轻轻荡漾,但这感觉一闪就消失了。船驶到吴淞口又回到上海。他们在途中谈论起战局,吴荪甫显得很颓唐,他们又解闷喝酒,让徐曼丽在桌子上摆“金鸡独立”的姿势。五个人不断哗笑,他们不能静,他们一静下来就会感到难堪的郁闷,那叫他们害怕到骨底的状况,就会在他们心上狠狠地咬着。

船靠岸以后,他们胡闹了一阵,然后吴荪甫和王和甫来到一家夜总会。忽然,他们发现赵伯韬和李玉亭。李玉亭跑过来打招呼,说战事要延长,但是公债市场还没有大跌风。临走时他说,赵伯韬有事请吴荪甫过去商量。

吴荪甫与赵伯韬面对面坐定,开始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的口吻先声夺人,告诉吴荪甫他犯不着拿出全部力量来对付吴荪甫。吴荪甫先是怔忡不宁,但他渐渐恢复了自信,振作精神转为攻势。两人谈合作问题时,赵伯韬想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300万,第一批先付50万,条件是用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吴荪甫如果不接受赵伯韬的建议,赵伯韬将向他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封锁,他的资金将无法支应工厂的扩建,也维持不到产品销路好转的那一天;如果接受了赵伯韬的条件,那么益中公司就有可能被赵伯韬吞并。吴荪甫明白了,自己当初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现在被赵伯韬拿去放大了来套益中公司了。

0

吴荪甫异样地狂笑,他知道现在什么都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反倒镇静起来。他轻步跑进自己房里,看见少奶奶蜷缩在靠窗的沙发上看《少年维特之烦恼》。吴荪甫让她赶快收拾,晚上就上轮船,他将携着全家人到牯岭避暑。

[重要情节关键词]

1、简述吴荪甫这个人物的生平经历

吴荪甫是丝厂老板,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他成立“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七八个小厂。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有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最后连住宅也押上去,结果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

(一)生意场上的争斗

2、《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

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3、吴荪甫所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

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4、简述体现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的相关情节

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托拉斯,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把企业拿到他的铁碗里来”。吴荪甫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就憧憬起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不由得微微一笑。

5、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胆大、果断、有魄力的故事

吴荪甫雄心勃勃,随时想扩张自己的事业。吴荪甫和几个朋友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施展铁腕,以五六万元收买了价值三十多万元的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准备加以扩充,“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借以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

6、吞掉朱吟秋的丝厂

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结果,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这样的心计连杜竹斋也骂他:“你这人太毒!”他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7、简述吴荪甫劝告杜竹斋与他合力打倒赵伯韬的那一幕情节。

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不同意。吴又劝杜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杜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于的”,加以拒绝。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8、简述《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个故事。

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股民将存款提出来。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告示,告知股民,凡在半

②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16、简述双桥镇农民暴动

在双桥镇,农民暴动队伍攻破双桥镇地方兵团防线,阿金的原丈夫进宝带人冲进了仇人曾沧海的家,逮住并押走了曾家父子。由于路上遇到宏昌当的兵团伏击,曾家驹趁乱逃走,假扮农民军洗劫了锦华洋货店。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三年来苦心经营的的王国美梦。

(三)处理家庭事务

17、概述吴少奶奶(林佩瑶)的爱情悲剧故事。

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苦等之下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专断无情只顾事业的吴荪甫。婚后的她一直空虚寂寞。和雷鸣的见面更加重了她的痛苦。她就这样在长期抑郁孤独中维系着和吴荪甫的婚姻。

18、吴老太爷进上海

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吴荪甫向来也不坚持,但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为了老太爷的安全,也为了表现吴荪甫的孝心,荪甫坚持让吴老太爷进城了。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19、《子夜》简述吴老太爷在上海受到的刺激

吴老太爷本在乡下过着足不出户的恬静生活,二十年来潜心诵读《太上感应篇》,因避“兵匪之乱”,被家人接到上海,在他踏上上海大都市的土地这一刻,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让他心惊肉跳,目不敢视,耳不堪闻,一进吴府大门就因脑溢血而一命呜呼。

20、简述吴荪甫“火性不比往常”的情节。

诸事不顺,为除烦闷,吴荪甫疯狂地寻求着刺激。回到家里已经夜里一点半钟了,男女仆人偷打牌,少奶奶她们不在家,又使得吴荪甫火上添油地震怒起来,他在客厅中叫骂着。仆人们觉得今晚上三老爷的火性不比往常。

21、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蕙芳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

(四)其它

22、简述冯云卿父女两人的悲剧情节。(“美人计”)

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为了要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结果,弄巧成拙,他的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她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作的是“空头”,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

23、五卅纪念节那天,张素素、范博文、杜新箨这些知识分子各有什么表现,请选择一个对象作答。

①张素素参加了短暂的游行,然后被拉出人群,来到酒店躲避混乱,激动兴奋又害怕,对林佩珊讲个不停。

第二篇:《子夜》导读

吴老太爷进城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子夜》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的心理感受。

3、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

过程与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选段,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了解《子夜》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华民族工业失败的必然性,继续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子夜》中吴老太爷形象及节选部分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节选部分心理描写方法及《子夜》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于文学创作有一个奖项叫“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那么,对于茅盾,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茅盾的一篇小说——《子夜》。

二、知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1921年1月茅盾参加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他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春蚕》。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40年代初,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1年辞世。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作品。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二)作品介绍:

1、.“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时代背景:《子夜》1933年1月出版,它标去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 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从纵的方面看,是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经营他的庞大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果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所击败。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庞大的,它围绕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等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3《子夜》的梗概

故事从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开始,三辆雪铁笼汽车闪电似地驶过外白渡桥,戛然停止在内河小火轮的汇集处——戴生昌轮船局大门口。工商界巨头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夫妇,来此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前来避乱的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作交易。这时,吴荪甫的思想也不在丧事上。家乡农民暴动与丝厂工人罢工,他得布置对策。杜竹斋拉他和金融魔王赵伯韬合伙做公债多头,他忙着筹划谈判。

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他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了里的工潮。这时,杜竹斋驱车前来,报告了公债投机得手的喜讯。吴荪甫一一突破了重围,志得意满,感到更大的胜利在向他招手。然而好景不长。端午节后,传来了省政府的命令;为支撑双桥镇市面,吴府在那里经营的工厂、商店不得关闭。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了,吴荪甫勃然大怒。但一想到“益中”即将吞进七、八个小厂,又不由回嗔作喜,爽快地表示顺从省政府的命令。可是,新的矛盾又使他陷入窘境:要扩充、整顿那些亏本的小厂,要资金;要搞公债投机,牟取暴利、也要资金。吴荪甫日益感到资金兜转不灵。在这种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有消息说:阎军全线出击,四五天内就要打进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新的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工人被激怒了,他们举行了罢工。屠维岳束手无策。被围困在厂内的吴荪甫,也只得从后门溜走。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咬啮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他带着交际花徐曼利,乘坐小火轮,在长江上寻欢作乐。上岸后,他又寻访秘密艳窟。回到家里,他仍然感到精神颓丧。突然,不速之客赵伯韬来访,他要用吴荪甫吞并小厂的办法来吞并“益中”公司了。

吴荪甫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和同人们商量决定,以适当的价钱,将“益中”顶给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公社”,再将办厂的资本投放公债市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谁知在紧要关头,收买的人倒戈了。吴荪甫孤注一掷,把住宅也押上去。交易所挂出的牌子步步下跌。这时,如果杜竹斋能与吴荪甫合作,“空头”便全胜了。可是,杜竹斋最终站到了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工业巨头,如今成了丧家之犬。他绝望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但又立即镇静起来。他命令少奶奶赶快叫家人收抬行装,当晚就登上了去外地避暑的轮船。

4.节选部分的背景

课文节选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少爷。

三、课文探究:

1、吴老太爷初到上海时的所见所闻,展示出上海滩怎样一种社会环境?

明确: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有伤风化;二小姐身着夏装,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塞满了心胸;时装少妇,裸露肌肤,“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儿子阿萱仅仅痴迷地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就内心狂跳,简直要气急败坏了。本文大多采用短促的句式,既符合都市生活的紧张节拍,也生动地反映了被声光电包围着的吴老太爷的眩晕感,令人们仿佛能听到他的狂乱的心跳声和急迫的喘息声。

课文中有关上海滩的情况,通过吴老太爷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的,是一个从未进过城、对现代大都市充满抵触情绪的“老古董”眼中的城市,一个光怪陆离、伤风败俗的地方。

2、上海繁华的市景,给吴老太爷极大的视觉刺激。在这样的刺激下,他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以老太爷的感受为顺序,简要剖析感受的变化。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明确:开始,老太爷面对都市的摩天大楼、路灯杆和疾驰而过的汽车,被繁华、喧嚣、快节奏吓得全身发抖,进而头晕目眩、耳鸣心跳。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老太爷面对衣着时髦的少妇,特别是“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神经似乎要爆裂,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让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占据他的意识的是儿子的眼神和女儿的声浪。

明确: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上主要采用了动作暗示、景物衬托、幻觉刻画等方式。

① 用动作暗示人物心理,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②用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③用幻觉刻画,如:但是紧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剐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

3、分析探讨:节选部分的高老太爷是一个有着怎样性格的人?

①保守、闭塞、落后,跟不土时代的潮流,是封建社会的“残渣和僵尸”。

②顽固、愚昧,满脑子封建思想。

③脆弱。

4、高老太爷的结局

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为代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势力与吴荪甫委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他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但最后他还是身不由己的来到上海。结果到了就受不得刺激,一命呜呼。在这里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僵尸,一见到空气就风化了,上海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封建体制的解体和新兴力量的强大。

5、总结节选部分的主题思想。

吴老太爷是封建社会的遗老,满脑子封建思想,是“古老社会的僵尸”。面对繁华的都市、快速的节奏、时髦的女郎,吴老太爷深受刺激,遭受重创,它表达了封建遗老已难以适应现代文明,必将被时代无情抛弃的主题。

6、节选部分的艺术特点:

(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

(2)心理描写十分丰富、细腻。

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⑤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8.“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灯红酒绿、伤风败俗,反映了一个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不适应现代生活,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

9、作者为什么将吴老太爷的死安排在小说的第一章?

第一章是整个作品的序幕。在全书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这个人物本身与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的出现却对以后矛盾冲突的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明时代的特点。作者通过吴老太爷的出走,侧面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实期农村革命风暴的到来。

第二,通过吴老太爷的突然去逝,象征着朽的封建势力——尘封的“古老僵尸”进入现代的大都会就“风化”了。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象征。这一章还对小说主人公吴荪甫的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等作了初步揭示,已初步显示了社会剖析小说,这一现代小说模式的一般特点。

四、拓展:吴荪甫的人物形象及形象意义

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心狠手辣,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把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表现的。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十分真实可信。

可见,吴荪甫是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华民族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阶级的悲剧。它揭示了实业救国此路不通,中国现实社会不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1、吴荪甫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出身贵族,有良好的经济支撑,有留洋背景,有发展现代民族工业的眼光和魄力,有相应的经济学识和工业经验,还有治理工厂的铁腕与建立工业王国的野心,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第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的代表,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早、最成功的资产阶级的形象之一。

2、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在公债场上的斗法及其最终失败意味着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对抗及失败;他与工厂工人及农民之间的矛盾斗争则体现了国内各阶级之间的尖锐冲突。围绕着吴荪甫,作家细致深入地揭示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及最终走向。

3、吴荪甫建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奋斗及其最终的失败,象征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终的命运,通过形象化的小说创作,回答了当时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这条道路的不可能性。

4、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了先天性的缺陷,在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同时,不可避免的软弱性使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愿望只能成为空想。

《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子夜》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子夜》艺术成就:

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结构、布局很细密。《子夜》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多

种多样的。语言也精炼生动,笔调富于变化。心理描写出色。

⒈《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描写手法的多样性。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描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①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心理描写十分出色。心理描写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这里说的都市感觉主要是指吴老太爷初到十里洋场所看到的街上高耸碧宵的摩天建筑、平地拔立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的路灯,长蛇陈般奔驰不息的汽车;他二女儿芙芳和街上少妇紧身的半裸体式的夏装、裸露的臂膊、白腿;吴公馆客厅里跳舞的一个又一个的女郎,衣着体态,全身肌肉的轮廓,„„。感觉嘛,都是通过吴老太爷的眼光写出来的,并与他的心理活动或惊异或气愤,或无法忍受,或心中漫骂同步写出,从而形成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与的渗透融汇,进行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在此可以对吴老太爷形象从过去到眼下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篇:《子夜》导读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书名诠释】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故事梗概】

《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写于1932年12月。

故事从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开始,三辆雪铁笼汽车闪电似地驶过外白渡桥,戛然停止在内河小火轮的汇集处——戴生昌轮船局大门口。工商界巨头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夫妇,来此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前来避乱的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作交易。这时,吴荪甫的思想也不在丧事上。家乡农民暴动与丝厂工人罢工,他得布置对策。杜竹斋拉他和金融魔王赵伯韬合伙做公债多头,他忙着筹划谈判。

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他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了里的工潮。这时,杜竹斋驱车前来,报告了公债投机得手的喜讯。吴荪甫一一突破了重围,志得意满,感到更大的胜利在向他招手。

然而好景不长。端午节后,传来了省政府的命令;为支撑双桥镇市面,吴府在那里经营的工厂、商店不得关闭。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了,吴荪甫勃然大怒。但一想到“益中”即将吞进七、八个小厂,又不由回嗔作喜,爽快地表示顺从省政府的命令。可是,新的矛盾又使他陷入窘境:要扩充、整顿那些亏本的小厂,要资金;要搞公债投机,牟取暴利、也要资金。吴荪甫日益感到资金兜转不灵。在这种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有消息说:阎军全线出击,四五天内就要打进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新的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工人被激怒了,他们举行了罢工。屠维岳束手无策。被围困在厂内的吴荪甫,也只得从后门溜走。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咬啮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他带着交际花徐曼利,乘坐小火轮,在长江上寻欢作乐。上岸后,他又寻访秘密艳窟。回到家里,他仍然感到精神颓丧。突然,不速之客赵伯韬来访,他要用吴荪甫吞并小厂的办法来吞并“益中”公司了。

吴荪甫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和同人们商量决定,以适当的价钱,将“益中”顶给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公社”,再将办厂的资本投放公债市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谁知在紧要关头,收买的人倒戈了。吴荪甫孤注一掷,把住宅也押上去。交易所挂出的牌子步步下跌。这时,如果杜竹斋能与吴荪甫合作,“空头”便全胜了。可是,杜竹斋最终站到了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工业巨头,如今成了丧家之犬。他绝望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但又立即镇静起来。他命令少奶奶赶快叫家人收抬行装,当晚就登上了去外地避暑的轮船。

【作品导读】

本文从吴老太爷一家由农村到城市开始写起,因吴老太爷接受不了诚实的喧闹,患脑冲血而死。在吴老太爷的吊丧会上,来了许多的人。吴荪莆答应了孙吉人等一伙人所提出的“几个大小不同的企业家组织一个新的团体作买空卖空的生意”。而与此同时,吴荪莆的姐夫也同意加入赵伯韬为首的“多头”公司。从此吴荪莆与赵伯韬之间矛盾、斗争展开了。当时时局动荡不安,吴荪莆农村老家被劫,损失严重。为了筹集组建新厂的资本,他对丝长工人进行剥削,导致丝长工人罢工示威,最终由于炒股失败,落入“买办化”。

小说第1章通过吴老太爷进城,拉开了全书的序幕,第2-3章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请出了全书几乎全部的主要人物,同时也为“三大火线”埋下了伏笔。第4章写双桥镇农民的暴动,由于后来没有得到继续,有游离于全书之嫌。第5-8章写吴荪甫三面出击,全线告捷,形成一个小高潮。第9-12章写吴赵斗法,第13-16章写吴荪甫因工人运动兴起而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第17-19章写吴荪甫的最后挣扎。

从小说内容上看,主要写了三条线索上发生的事情:一:公债市场的斗争;二:裕华工人的罢工;三:双桥镇农民反对恶霸地主的斗争。作品它以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的矛盾为主线,向人们展开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城乡工农斗争、民族工商业被吞并、军阀混战、农村破产……气势恢宏,作品通过纷繁的线索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多侧面地展现了黎明来临之前的“子夜”。

《子夜》的创作,经过了充分的生活和思想的准备。为了深入了解三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作家走访了企业家、公务员,革命者等各色各样的人,参观了证券交易所,考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同时阅读了当时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文章。在掌握大量素材,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子夜》,反映了作家对旧中国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子夜》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期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战争愈演愈烈,人民群众备受战乱之苦,帝国主义国家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转嫁我国,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城乡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作品正是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上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o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

《子夜》创作情节中心,是以赵伯韬为代表的金融买办资产阶级与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结果是以赵胜吴败结局。作品以全景式的宏伟画面,有力地表明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了”。

【艺术形象】

《子夜》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吴荪甫这个典型的创造最为出色。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吴荪甫有很强的事业心,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有雄心,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他有魄力,深谙“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名言,知道怎样将别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还有作为老练企业家的教养、阅历和丰富的经验。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的事业寸步难行。他面临着两组矛盾,一是与帝国主义掮客,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生死角逐;二是与工人阶级的尖锐对立。他置身于矛盾的中心,事件的进程使他性格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展示:他时而果决专断,时而犹疑惶惑,时而信心坚定,时而颓废恐怖,遇事好象成竹在胸,实则往往举措乖张。吴荪甫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正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真实反映。

《子夜》里面,茅盾通过林佩瑶的嘴,说了一个基本观念,吴荪甫是她心目当中“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第3章)。吴荪甫一方面欺负比他小的企业,可是,比他背景更大的,像赵伯韬,他就斗不过他们,所以后来吴荪甫就想,“他知道自己从前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现在被赵伯韬拿去放大了来套那益中公司了”(第17章),这也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无情的残酷的商业竞争社会。作者描写吴荪甫的语调都充满着激情:“荪甫的野心是大的。他又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他喜欢和同他一样的人共事,他看见有些好好的企业放在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的庸才手里,弄成半死不活,他是恨得什么似的。对于这种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荪甫常常打算毫无怜悯地将他们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第3章)这个眼光和气度是别人所没有的,有一种气势非凡、居高临下的感觉。茅盾在《子夜》中赋予吴荪甫这个人物以浪漫的气质。

吴荪甫这个人的出身和教育背景也与众不同。他是一个留学德国的留学生,一个海归派,到国外学成以后回来创办事业。他所接受的是西方现代科学的教育,有一个现代性的背景,在1930年代的世界,德国走在现代科学的最前列。当时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对德国的崇拜就有点像现在对美国的那种崇拜,科学、经济、包括人的那种高度的纪律性等等,各方面德国都是一个世界性的楷模。所以,茅盾让吴荪甫到德国留学,非常清楚是揭示他具有一个现代教育的背景。按我们今天说法,就是最跟世界接轨。

吴荪甫一出场就不是小打小闹。他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准备建立一个托拉斯,而这个托拉斯如果搞成,他可以一口气把八个工厂吃下来,把交通、纺织、电力很多事业都垄断在自己手里,按照今天来说就成为一个大的集团性的公司。棉纺业现在是夕阳工业了,那个时候却正好是新兴工业,那么,他做的是棉纺织、电力、交通等等,都是跟现代化有密切联系的产业。在这个基础上,吴荪甫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想的绝不是个人赚钱发家,他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的经商行为、企业行为,跟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前景联系起来。所以,当他们准备联合这个公司,把八个工厂都吃下,吴荪甫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通过这个草案,他脑子里已经出现一个想象:

吴荪甫拿着那“草案”,一面在看,一面就从那纸上耸起了伟大憧憬的机构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不由得微微笑了。而他这理想未必完全是加榨的。(第5章)

当时他们一起合伙搞的有一个国民党政客叫唐云山,跟吴荪甫大谈三民主义,谈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别人只想着赚钱,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只有吴荪甫的眼睛里却闪出了兴奋的光彩”。(第3章)可以看到,实际上是吴荪甫所想象的东西,跟孙中山的想象,跟当时中国全体民族资产阶级所想象的是一致的,按我们今天说,也就是要想象出一个现代化。中国人进入20世纪,最大一个梦想,也是最大一个“道统”,就是中国如何实行现代化,如何使中国走向世界最富强的前景。这个时候,茅盾一下子就赋予吴荪甫一个很伟大的性格。作家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起点,是要透过这个人格来贯穿现代化的素质,就是说,这个人本来就是跟我们整个国民对于中国如何发展现代化的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是浑然一体的。

这样的资本家,必然要对政治、对国家提出自己的理想和要求。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吴荪甫跟他的大舅子杜竹斋两个人交谈,因为杜竹斋是个银行家,他就说:“开什么厂!真是淘气!当初为什么不办银行?凭我这资本,这精神,办银行该不至于落在人家后面罢?现在声势浩大的上海银行开办的时候不过十万块钱……”不过,话说回来,他说“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第2章)茅盾所想象的资本家力量其实是很大的,他们的经济活动已经跟当时的现代中国的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操纵当时军事和政治。

吴荪甫身上有一种非常强的现代性格。过去已经有人研究过,吴荪甫所出现的场景,比如客厅、工厂、办公室、汽车,都是一种公众的场景。几乎就没有一个是幽闭的、静止的场面。而其他的一些老板,比如他的对手赵伯韬,赵伯韬出现的地方都是鬼鬼祟祟的,第一场出现就是在花园的假山背后,像在搞阴谋,然后在旅馆里面,旅馆也是很隐私的地方,这个人物始终是在暗处的。而在公众的场景当中,吴荪甫所有的行为都是匆匆忙忙,始终是在一个行动当中,他从汽车上下来,走进客厅,发脾气,处理公务,然后马上又出去,好像茅盾是一个摄影机,一直跟着这个人在走。这个艺术形象就一直在动,心情在动,脸色在动,身体在动,始终是通过一个强烈的动态来展示这个人的性格。比如第7章写到吴荪甫在等待公债投机消息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出现就是他一个人在客厅中来回踱步,看时间,自言自语,到书房打电话,跟费小胡子谈话,连眉毛都在动:“吴荪甫不耐烦地叫起来,心头一阵烦闷,就觉得屋子里阴沉沉地怪凄惨,一伸手便捩开了写字桌上的淡黄绸罩子的大电灯。一片黄光落在吴荪甫脸上,照见他的脸色紫里带青。他的狞厉的眼睛上面两道浓眉毛簌簌地在动。”这里有一种很强的紧张感,这个人物一出现就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到后来吴荪甫完全崩溃,到绝望的时候,他就突然去强奸一个女佣,仍然是靠生命力迸发出来的兽性力量。

这样一种强烈的动感,跟汽车、跟1930年代最现代化的场景结合起来,这个人物身上就被赋予某种以现代为特征的审美追求。在起首部分就写到了汽车:“汽车愈走愈快,沿着北苏州路向东走,到了外白渡桥转弯朝南,那三辆车便像一阵狂风,每分钟半英里,一九三○年式的新记录。”作品中几次写到了“一九三○年式的”汽车,“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从古典的意义上来理解美,美一定是田园式的、牧歌式的,以静为主。我们看国画,国画里面没有一个是在奔跑的,人都是在钓鱼、喝酒,非常安宁,这种场合才能构成一个美,这是中国古典的审美传统。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大多数都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然后把一个细节无限地扩大,无限地再生,像《红楼梦》里吃碗茶可以吃掉一章,这是古典式的一种描述的方法。现代文学也不是都充满动感的,但是到了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发展,就使人好像处于被鞭打的一种环境,整个人都被卷到一种社会制度里去,就是匆匆忙忙的动感。这也成为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所关注的审美现象。在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作家身上也大量存在着。郭沫若早期《女神》里都是这样的诗,都是城市在动,喇叭在喊,鼓声在响,为什么?他就是通过这种非常强烈的声音和动作,来体现一个时代的节奏。那么,这样的时代节奏,他表现的肯定是跟一个喧嚣的、充满了不稳定的现代都市有关系的。

茅盾表现吴荪甫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处处突出了动感,不能不说他是有意而为之的。这种有意为之,我们姑且把它定名为一种现代性格。不是说,冒冒失失、跑来跑去的,才叫现代性格。而这个有了现代的文化背景、现代人的素质、现代的性格所构成的吴荪甫,是中国小说里很少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人格的形象。

但是要明白吴荪甫这个人物不是写实的,它包含着茅盾强烈的感情色彩,是用仰视的角度去写的。比如第5章写吴荪甫,是通过他太太的视角来写的,带着一种崇拜的目光。吴少奶奶先是担心她跟雷参谋的私情被丈夫发现,所以表现得很惊惶,吴荪甫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她脸色苍白,心惊肉跳,神经紧张,完全没有了夫妻间的平等,似乎只等着吴荪甫来裁决。“吴少奶奶忽然抬起头来问”,坐在沙发上的她总是这样仰望着在面前走来走去的丈夫,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吴荪甫,都是那种有气势的、高大的形象:“尖利的眼光霍霍四射……是可怖的撕碎了人心似的眼光。”“他站起来踱了几步,用力挥着他的臂膊”,“他狞起眼睛望着空中”,“然后,也不等少奶奶的回答,他突然放下手,大踏步跑出去了”。这是一个有力量的、有着极强的破坏力和创造力的形象。后来“资本家”这个名字在政治上不大光彩,评论家才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把吴荪甫分析成了几重人格,都是套用一些政治概念,破坏了艺术形象的完整性,也违背了艺术的创造规律。其实,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对吴荪甫没有什么丑化的,没有什么两重性,茅盾本身就是站在林佩瑶的立场上,在看一个“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王子”,就是我们说的白马王子,远远地从天际过来,而吴荪甫这个人物是从德国读了书回来的,他是一个成功人士。“英雄”,这种具有现代人格的艺术典型,本身在上海这个背景中就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骑士”,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关键的词,骑士在今天已经见不到了,没有人再用这个词了,哪怕在塞万提斯时代“骑士”就已经不可理解了,堂•吉诃德完全是被人嘲笑的,可是,骑士有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说,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他可以冒着超过自己能力的危险,不顾一切地去跟风车作战。跟风车作战最后必然是失败的,但是,为了一个莫名其妙、谁都看不见的信念,他可以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吴荪甫身上其实是有这样一种精神的,所以,这是一个具有悲剧性的英雄形象。

《子夜》的结构宏伟而严谨,为了既包容复杂的矛盾、丰富的生活、众多的人物,又做到线索清楚、主次分明,作家在构思中很费苦心。首先,作家精心设计了别开生面的序幕。开头两章通过吴老太爷猝然亡故,各色人等来吴府吊丧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让许多角色登场亮相,既初步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又牵出了各种矛盾冲突的情节线索。其次,主体部分(第三至十六章),安排了一条主线和若干支线交叉发展的网状结构。吴、赵斗争作为贯穿全书情节发展的主线,各条枝线既有自身发展的脉络,又共同服务于主线的发展,既丰富多采,又条理分明。最后三章,作为全书的高潮和结局,笔力收回到主线,泼墨重采写了吴荪甫试图挽回危局的种种努力,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子夜》的产生,正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xx文化“围剿”中迈步前进的时候,它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从创作上证明了无产阶级文学是一种不可战胜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力量。

【相关评论】

《子夜》———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画卷

1933年,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子夜》出版了,几十年过去了,《子夜》里所描写的黑暗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书中留下的沉甸甸的历史却值得我们思考。《子夜》以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这样全景式的整体建构为起价值取向,并以自觉的参与意识,探索社会政治问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处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大资产阶级篡夺了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内有蒋介石,外有帝国主义,他们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两半”的社会的深渊。民族资产阶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等这些历史上的名词,在《子夜》中得到了深刻的诠释。《子夜》用社会科学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旋律和阶级关系。冯血峰曾评价说:“《子夜》是把鲁迅先驱地英勇地所开辟的中国现代的战斗的文学的路,现实主义的路,接引到普洛革命文学上来的里程碑之一”。

吴荪甫是《子夜》九十多个人物中性格最鲜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是诠释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野心、魄力和手段,他“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因此,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钱庄、当铺、油坊、米厂、电厂等,还在上海有一家裕华丝厂,甚至还和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他们幻想着“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拖鞋,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他们高呼“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

但“他动辄想到保守,想到了妥协”。在他的野心受到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阻挡时,他选择了镇压工人罢工来转嫁自身危机,同时大搞“公债投机”,妄图用此击败“公债魔王”赵伯韬。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和民族家的固有软弱性,决定了吴荪甫的命运只能像企图用“大放盘”“一元货”的办法度过难关的小商人林老板一样。他的悲哀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通过《子夜》可以认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现实,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认识旧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了解三十年代的党所领导的工农斗争的风起云涌之势等等。

因此,《子夜》是茅盾先生展现给后人的一幅历史画卷,让今天的人们能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

同时,第四章的农民武装活捉老地主,吴荪甫的舅舅曹剥皮及第十三,十四章描写的上海裕华丝厂女工的罢工,都是在用文学眼光叙述历史事件,让人们在文学欣赏中体会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子夜》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旧中国社会的一角,茅盾犹如一个说书人,道出了那段辛酸的历史,展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民族的血泪。

文人笔下的历史,后人眼中的现实

茅盾用敏锐的眼光,犀利的笔峰,透彻地理解了主宰着站前中国社会的各种倾向、潮流和力量……从而使他的描写具有明显的真实的文献价值。朝鲜学者朴兴炳认为“《子夜》的历史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社会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道路。”可以说《子夜》就是一部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它把三十年代这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横断面”展现给了后人。《子夜》不仅描写投机市场瞬息万变的斗争,民族工业的惨淡的前景,都市资产阶级社会醉生梦死的生活,而且描写了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农村的革命暴动等等。

《子夜》这部社会剖析小说不仅在国民党时期被禁版过,在“四人帮”时期也被禁版过,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子夜》的社会影响和《子夜》的进步意义。这些都是建立在茅盾先生忧国意识基础之上的,正如王若飞同志曾给茅盾的评价一样,他说:

茅盾先生的创作事业,一直是联系着和反映着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的。在他的创作年代里,也正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大变革时期,中国大时代的潮流,都反映在茅盾先生的创作中……从茅盾先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茅盾先生的最大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大时态的动态,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创作中心内容,与中国人民解放运动联系着的。

一个伟人去了,一批作品留下了,一段历史过去了,一种忧国精神留下了,这就是茅盾的伟大,《子夜》的伟大。

《子夜》

(一)简析:

1、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政治上与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操纵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华民族工业;他生活淫荡腐朽,为人专横跋扈,是恶魔般的帝国主义的鹰犬。

2、《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描写手法的多样性。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描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语言的丰富多彩。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人物语言上,作者赋予不同性格人物以不同的语言和口吻。如吴荪甫的语言常常是斩钉截铁,果敢有力;赵伯韬的调子是狂妄高傲,而又粗鲁卑俗的。

3、《子夜》的结构线索和结构特点。

结构的宏大而严谨。《子夜》展示了中国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小说以赵与吴的矛盾为主线,其他两条线索交错发展。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二)论述:

1、分析《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华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2、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把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表现的。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十分真实可信。

可见,吴荪甫是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华民族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阶级的悲剧。它揭示了实业救国此路不通,中国现实社会不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第四篇:子夜 骆驼祥子导读

《子夜》导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子夜》的思想内容。2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的心理感受。3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4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1.题目解说

内容简介

作品以1930年5月到7月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作为时代背景,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振兴民族工业,力图构筑自己的“双桥王国”,迅速增加其企业的活动资金,就想利用南北大战来发一笔横财。但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却对他百般加以阻挠。最后,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孙甫虽然竭力应会,加紧压迫和剥削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他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

《子夜》1933年1月出版,它标去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 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从纵的方面看,是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经营他的庞大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果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所击败。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庞大的,它围绕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等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2.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从小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期满后因家庭困窘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工作。1921年和王统照、郑振铎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提出了“艺术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茅盾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与鲁迅并肩战斗,促进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1932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麦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抗战爆发后,茅盾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和《风景谈》。建国后,茅盾先后担任了文化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作协主席。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万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3.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少爷。◇5.主题思想:

节选部分的主题

吴老太爷是封建社会的遗老,满脑子封建思想,是“古老社会的僵尸”。面对繁华的都市、快速的节奏、时髦的女郎,吴老太爷深受刺激,遭受重创,它表达了封建遗老已难以适应现代文明,必将被时代无情抛弃的主题。◇6.情节欣赏

节选部分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种类似电影“跟镜头”似的表现手法,从吴老太爷的角度,记录了他从故乡到上海,特别是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封建遗老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大都市时的强烈不适感。那光怪陆离的大都会景象,红红绿绿耀着光的“怪物”和“肉的海”,都使他耳鸣目眩,“神经像要爆烈似的发病”,心脏也“狂跳不歇”。而他教养多年的“金童玉女”(他的一对小儿女)也是一到上海马上受到了诱惑。更使他在头晕目眩之外,增加了道德的反感,结果一到家就断了气。

本文描写充满象征意味: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荪甫和《太上感应篇》为代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势力与吴荪甫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多年来,吴老太爷虽然半身不遂,虚弱不堪,但却非常的顽固。十几年来他坚决拒绝和儿子妥协,他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因此他绝对不愿到上海来。但乡间土匪猖獗,他不得不屈从儿子的安排,身不由己地来到上海。结果到了就受不得刺激,一命呜呼:作者这样写,其用意在于告诉读者,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的僵尸,一见到空气就风化了,上海是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力量的强大:借着诗人范博文的口,作者进行了胜利的宣判:“去吧!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吧!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这段话是《子夜》开篇的结论,也是整部书的楔子。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色。它充分利用了色彩与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理感受。那“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放射着强光的汽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怪异而荒诞,充分写出了大都市的汽车与霓虹灯对吴老太爷这样一位“古董”的巨大刺激,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写作特点

(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

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有伤风化;二小姐身着夏装,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塞满了心胸;时装少妇,裸露肌肤,“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儿子阿萱仅仅痴迷地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就内心狂跳,简直要气急败坏了。本文大多采用短促的句式,既符合都市生活的紧张节拍,也生动地反映了被声光电包围着的吴老太爷的眩晕感,令人们仿佛能听到他的狂乱的心跳声和急迫的喘息声。(2)心理描写十分丰富、细腻。

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上主要采用了动作暗示、景物衬托、幻觉刻画等方式。

用动作暗示人物心理,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②用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用幻觉刻画,如:但是紧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剐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8.重点难点(1)、请以老太爷的感受为顺序,简要剖析感受的变化。

开始,老太爷面对都市的摩天大楼、路灯杆和疾驰而过的汽车,被繁华、喧嚣、快节奏吓得全身发抖,进而头晕目眩、耳鸣心跳。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老太爷面对衣着时髦的少妇,特别是“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神经似乎要爆裂,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让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占据他的意识的是儿子的眼神和女儿的声浪。(2)、简要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

①保守、闭塞、落后,跟不土时代的潮流,是封建社会的“残渣和僵尸”。②顽固、愚昧,满脑子封建思想。③脆弱。

《骆驼祥子》导读

◇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2.鉴赏“高妈”的语言特点。3.分析语句的深刻含义。4.剖析“高妈”的人物形象。◇1.题目解说

《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把“人”变成“鬼”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盘剥和压榨。《骆驼祥子》作为一部揭示旧中国城市底层劳动者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巨著,不仅代表着老舍创作水平的高峰,还代表着我国30年代文学的水平与成就。

故事梗概: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信仰。”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大兵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而奋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是这个社会让原本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且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2.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北京人,满族。著名的现代作家、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并在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浓郁的“京味”,其作品中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最有代表性。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作品中《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颇具特色,耐人寻味。建国以后,老舍致力于话剧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颇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骆驼祥子》的第八章。

祥子被抓了壮丁,新置的人力车也被充了军,他第一次从心底里喊出了:“凭什么?”趁军队撤退的时候,他溜了回来,并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在一个村子里卖了三十五元钱,又返回了人和车厂,重新拉起了人力车。他又燃起买车的希望,“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没包月,就拉整天;早出晚妇,不拉够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一点也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抢生意,“像一只饿疯的野兽”,“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

后来拉上一个杨先生家的包月,没曾想两位太太不仅朝死里使唤他,还不让他吃饱饭,极为吝啬,祥子一怒之下便辞了职。心情沮丧的祥子,刚一回到人和车厂,便被虎妞发现了,被她灌了些酒后稀里糊涂地就与她发生了关系。有了这件事,祥子心里憋屈极了,别扭极了。

正在苦闷之际,样子遇到了善良的曹先生,曹先生要他到自己的宅门里拉车。祥子“这些日子的苦恼忽然一齐铲净”,“痛快得要飞起来”了。不久,中秋节后的一个晚上,在北长街上拉着曹先生跌了一跤,车把断了,曹先生也被摔了,祥子自己也手脸全是血。尽管曹先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祥子却困自己的失职,主动请辞,并且提出不要工钱。在高妈的劝说下,他不再提辞工的事了。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5.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祥子和高妈的谈话,表现了高妈精明干练,祥子憨厚拙直,从侧面深刻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下层劳动人民挣钱的艰难。◇6.情节欣赏:

节选的文字写的是,在曹宅拉车出了事,祥子一一回味着高妈的话,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充分地表现了祥子的诚实、木讷的性情和个人主义的生活态度。(1)高妈还有方太太给他提供了几种攒钱的方法:①“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放个小型的高利贷;②“一块钱就可以立折子,你怎不立一个呢”——储蓄;③“起上一个会”——搞小型集资互助。(2)祥子是怎样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呢?①尽管“很佩服高妈的话”,却“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虽然“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他爱钱,喜欢实实在在地攥(zuàn)着:白亮、厚实、耀眼,还能时不时地数数,让人觉得踏实。

②“把钱交出去,人家又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字,打上个小印。他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

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祥子不上这个当”;“折子上的钱只是几个字”!“城里有许多的事他不明白”,“他不愿再去听,也不愿去多想”。“自己拿着自己的钱好了,不用管别的”。

③“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好汉不求人”!高妈拿他也没办法:“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祥子呢?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

祥子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环境变了,谋生的手段也变了,但他那种貌似诚实却狭隘的小农意识却一点也不愿去改变,就是他的理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也不过把洋车看做“土地”,认为是唯一可靠的东西,甚至天真地以为靠自己强壮的身体,靠诚实苦干,靠一点一点地积攒就能实现自己买车的愿望,有了自己的车子,就可以独立了,自由了。因而,他认为自己和别的车夫不一样,也从来不曾考虑过别人的支持和援助,这种自身的局限加大了他与其他人之间的隔膜。这是一种典型的个人奋斗的道路。◇7.写作特点

(1)语言浅显生动。把放贷赚利钱叫“钱就会下钱”,管心中无底而乱放债(可能收不回来)叫“放秃尾巴鹰”,多么生动!老鹰没有尾巴,指放贷收不回来;乘负债人发薪之日上门讨债叫“堵窝掏”,把负债人堵在家里强行收债,多么干脆利索;管为人呆板、认死理儿叫“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上述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语言个性化。“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表明了高妈精明、有头脑;“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表明了高妈泼辣、有手段。(3)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及其内心世界的描写,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①直接使用“觉得”“知道”等词语,如“他对高妈有相当的佩服,觉得这个女人比一般的男子还有心路与能力,她的话是抄着根儿来的。”“对于银行银号,他只知道那是出‘座儿’的地方,假若巡警不阻止在那儿搁丰的话,准能拉上‘买卖’。”②用动作暗示,例如:“不敢„‘很愿意听„‘傻傻忽忽地一笑”,一系列动作暗示祥子从内心中对高妈非常敬佩。◇8.重点难点:

(1)分析高妈和祥子的人物形象,结合例子作简要总结。高妈:①精明、有头脑,例如:“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舍下钱!”“车到了手,你干上一只黑签儿会,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②泼辣、有手段,例如:“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③热心、周到、善于雄辩,例如:苦口婆一心传授放债经验。

祥子:①呆板、拙直。祥子没有高妈那样的头脑,既不会放债,也不愿起会。②小心、谨慎。祥子认为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③木讷、口拙、不善言辞。

(2)下列语句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对下列语句试加分析。

①资本有大小,主义是一样,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像一个极细极大的筛子,一点一点地从上面往下筛钱,越往下钱越少;同时,也往下筛主义,可是上下一边儿多,因为主义不像钱那样怕筛眼小,它是无形体的,随便由什么极小的孔中也能溜下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可以有多有少,但是使用资本所需要的眼光、手段和规则都是一样的;

“一点一点地从上面往下筛钱,越往下钱越少”是指金钱主要集中在上层社会,下层劳动人民挣钱要少得多、艰难得多;但资本主义思想却是无孔不入,人人皆知的。②她的厉害是由困苦中折磨中锻炼出来的。

高妈的厉害、泼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历了艰难困苦被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逼出来的,这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是多么的艰难!

《骆驼祥子》读后感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这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就是两个字——祥子。骆驼祥子。

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里来,天天省吃俭用,拼命拉着赁来的车,没日没夜,为的只是能攒出钱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过,他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车场主的气,他可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乱中的北平危机四伏,正在拉车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军阀的乱兵抓了回去打杂,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让他痛苦和愤怒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祥子历尽艰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车厂”,压抑着满腔的悲怆和痛苦,继续拉着凭来的车。千辛万苦,当他终于在一个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拉包月车的工作后,又因为雇主被特务盯上而被反动政府的侦探以“买命”的名义榨取了他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同时也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对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依然骄傲的抬着头。他是年轻气盛,高大健壮的祥子阿!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被困难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气、自己的血、自己的汗来挣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饭钱!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车,可本以为又回到从前的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把车卖掉。

祥子是个善良正直但很要强、肯奋斗的人,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场主刘四爷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因为他认为 “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不喝酒,不吸烟,没有沾染上一点点地恶习,可上天对这个可怜的老实人还是没有半点的怜悯。无数的打击、挫折,终于把祥子这个“铁打的”人的“铁打的”精神给碾压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不再烟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见了,只剩下学会了吃喝嫖赌,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的行尸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写的那样:“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堕落不是祥子的错,而是整个社会中的乌烟瘴气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变了质。

祥子是一个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却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因为他是那样的要强、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们也应当学习祥子的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虽然未必“方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奋斗过了,便能问心无愧!

第五篇:《子夜》、《围城》导读

《子夜》、《围城》导读 名著库 2010-03-30 10:04:47 阅读3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围城》导读

1.简析《围城》这一书名的含义。

答:“围城” 不仅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从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

2.简述《围城》中有关方鸿渐的一个故事。

答:方鸿渐借“岳父”的资助出国留学,但他没有认真的学习知识或本领。在欧洲“混”了四年后,在父亲与“岳父”强烈逼迫下,只好向一个爱尔兰人买来克来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却没想到被“岳父”刊登在上海的报纸上炫耀,闹了

一个大笑话。

3.简述《围城》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故事。

答:赵辛楣背着无辜的罪名愤然离校出走后,方鸿渐也不想在三闾大学呆下去了,自己筹划着退掉高松年的聘书,并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评校政一下,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谁知他并未接到聘书,孙柔嘉倒是有聘约的,连薪

水也升了一级。孙柔嘉退掉聘书与方鸿渐一同离天三闾大学。

4.请简述《围城》中孙柔嘉这一人物形象。

答:孙柔嘉外表虽然没有苏文纨、唐晓芙漂亮,但却是一个外表天真柔弱,骨子里却非常精明厉害的人。她不但很有主见,也颇有手腕。在她不动声色、步步为营的“逼迫”下,方鸿渐终于跌入她所设置的婚姻“围城”。

5.简述《围成》中的一次生动对话。

答: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子夜》导读

1.简述一个吴逊甫在竞争中十分无奈的场面。

答:卷入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彻底失败后,吴逊甫回到家中。拍哒!吴逊甫掷听筒在桌子上退一步就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出一枝手枪来,对着自己胸口,脸色黑紫,眼珠仿

佛要爆出来似的,……可是手枪没有放射,吴逊甫长叹一声落在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下……

2.《子夜》中吴老太爷代表哪一类的人物?为什么?请简析。

答:吴老太爷是《子夜》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他是一个满脑子封建伦理、纲常的地主。他长年生活在“双桥王国”里面,整天捧读着一本《太上感应篇》。他不仅自己顽固不化,还不准他的“金童玉女”沾染半点时代风潮和新的生活时尚。吴老太爷犹如一具封建僵尸,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必然风化灭亡。

3.简述《子夜》这部小说以“子夜”为书名的含义。

答:《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

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4.简述《子夜》中吴逊甫这一人物形象。

答: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

劣丑行。

5.简述《子夜》中赵伯韬这一人物形象。

答: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政治上与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操纵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华民族工业;他生活淫荡腐朽,为人专横跋扈,是恶魔般的帝国主义的鹰犬。

下载《子夜》故事梗概、导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子夜》故事梗概、导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爱》故事梗概及名著导读

    故事梗概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 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

    如何写故事梗概

    如何写故事梗概 就是简要地把故事说出来,也就是讲述大意。但在讲述时,不能斩头去尾,不能遗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都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尽量长话短说。......

    故事梗概

    电影《万水千山》故事梗概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为了通过长征的必经之路——大......

    故事梗概

    1. 海王有一美丽而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小人鱼爱上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 。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 。巫婆告诉小人鱼,只要杀死王子,......

    故事梗概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

    故事梗概

    长篇历史连续剧《郑成功》故事梗慨 南明弘光末年,在南京立都的弘光朝将亡,清军正待大举渡江,福建总督郑 芝龙受流落在当地的黄道周等众明廷老臣的鼓动决定在福州拥立唐王朱津键......

    故事梗概

    《暗恋》故事梗概 青春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而校园中的邂逅将是青春中最美的注脚,即使,是一个未完成的诗篇。 绿油油的足球场上,男生正饶有兴致地与同伴踢足球,此时操场上只有他们......

    故事梗概

    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恰逢煮酒正熟,派人请刘备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他们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突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