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步步惊心》小说里诗词汇总[范文]
步步原著小说里诗词汇总+解释+编者评点
编者(步步吧中美酒诗人hyyfly)按:步步的作者桐华老师能将中国古诗和小说故事契合的这么好,让我在离骚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清诗,儒道之家,佛学大宗游走了一遍,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人也能一起来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在此做点抛砖引玉的小作用。(共41首)下文中的规则是:序号、诗文内容(步步惊心小说中的出处页码数)
1、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P10)
注释:此句出处历来有多种说法,跟佛学多部经书有关系。如《华严经》:“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甚至还跟佛学一个故事有关系: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在步步中,是十阿哥嘲笑若曦玩弄小蚂蚁时,若曦的反驳之说,按照若曦的说法,则这句话的解释倾向于那个佛学故事的“道”之说。“我看的是蚂蚁,我看的又不是蚂蚁”是因为若曦不是这时空的人,想作为一个历史旁观者来看待这个时空的一切事物么?且不说老十脑子不灵光,恐怕八爷也听不懂玄机吧~~
2、《鹧鸪天》 [北宋]贺铸(P21)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旧萋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这首宋词是词人贺铸写来悼念亡妻的,而在步步中,却是一首寓意很深的词,即是若曦在穿越后第一次因姐姐的爱情而感触掉泪,也是第一次遇见十四时引起他注意的契点,更是贯穿整部小说中各对有情人之间的感情基调。当我看完整部小说,再次细读这首词的时候,不禁眼眶湿润,原来他们的故事结局早已注定了!桐华这伏笔埋得可早啊~~若曦之于四爷,若曦之于十四,绿芜之于十三,明慧之于八爷,甚至是玉檀之于九爷,这些女子的离去何尝不让这些爷们黯然伤神,悲痛欲绝。而且这当中,恐怕十四的体会更深刻,我也是在理解这首词之后才确信十四对若曦的爱一点也不比四爷浅,桐华大,你虐十四很深啊~~TUT
3、《沁园春·雪》 毛爷爷(P4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这个应该不用多做解释了。是若曦果然是穿越女的有力证明。原本是老毛意气风发的自我鼓励一番的词,用在康熙朝(河蟹)堂上,倒有另一番的意味~~
4、《春望》 杜甫(P4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浪,浑欲不胜簪。
注释:若曦对着落叶伤神时,十四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安慰若曦,意为若曦只是一时感触,才会移情于物。这古代知识分子安慰人就这么抛书包的~~可惜啊,若曦从此跟林妹妹没两样了~~
5、《诗经·国风·郑风 东门之墠》(P129)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注释:东门长堤一道,坡上长着茜草。那屋子近在眼前,那人儿可真遥远。栗树挨着东门,小屋齐齐整整。怎么不巴望你来?望你来你偏不肯。
感觉这情意绵绵的情诗实在太符合八爷形象了,都说八爷温文尔雅,爱浪漫,是痴情种,但诗经里的情诗有分男词,女词,男女对答之分,这首诗所写为女子的单相思,是女词。桐华是想借此来反映八爷阴柔美的特性么?古时,多半是闺中女子寄相思于男子,这八爷为抱美人归,可够低姿态了。我看了,都觉得会害羞,若曦想象着八爷在撒娇的样子,可想而知她会怎样的心动。
6、《诗经•郑风•出其东门》(P129)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多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这首就是男词了,这是红果果的一男心有所属,唯爱一女的爱情宣言,换作今日之说,就是求爱信了~~入宫第一年,八爷只表达了相思之苦,撒撒娇,第二年还能表达独爱若曦一人?是长情还是害怕若曦也心有别属?但不管怎么说,八爷不愧是调情高手……若曦,你也很理性……换了别的古代女子,恐怕早就抵挡不住了。
7、《诗经·邶风·式微》(P130)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TUT 这是何等的哀怨了~天都黑了,我心爱的人,你怎么还不归家?(我还是很想吐槽,八爷太夸张了,都爱成一个怨妇样了……)而这首诗对若曦有很大杀伤力,逆了自己本性在宫廷里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明哲保身,其实都是身心俱惫的,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和温暖的家,再铁石心肠也会心动啊!如果说第一年只表达爱慕和思念,第二年是求爱,第三年就是求婚了←。← 八爷肯定懂爱情心理学的~
8、《金缕衣》 唐 杜秋娘(P145)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注释:不要爱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十四的感情是藏得很隐秘,在八爷和若曦相恋前后一段时期完全充当红娘角色,不管他那时候有没有动了别的心机,他也是很为若曦着想的。一直劝慰若曦早下心意,不要蹉跎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对十四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没发现自己的心意呢?好一个当局者迷啊~~
9、《游子吟》 【唐】孟郊(P14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若曦在穿越后第四个年头的生日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哥哥,重感情的人应有的忧伤~~
10、《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元 丘机处(P150)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注释:这首歌咏梨花的词突出了梨花的高雅洁白之质,上片用“白锦”、“玉树”、“堆雪”、“冷月”、“烂银”等诸多意象进行陪衬,渲染其外形,下片则用姑射真人的灵秀天资和清英浩气写其内质,使梨花的形与神俱现,明人杨慎就对此感叹:(丘处机)“词之清拔如此”!
若曦心思细腻,用梨花比喻良妃为人高洁、脱俗,而良妃也是一下子就能对接诗词,可见良妃虽出身低微,但也是懂诗词歌赋的知识分子。若曦这马屁可是拍准了,难怪被称赞为“七窍玲珑心”。
11、《诗经·邶风·柏舟 》(P204)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划着小小柏木舟,飘来荡去到中流。惴惴不安难入睡,如有忧愁在心头。并非手中没有酒,举起痛饮自在游。
我心不是青铜镜,善恶很难都辨清。虽有亲兄弟同胞,心难沟通不能靠。满心痛苦去倾诉,他们无情很恼怒。
“我心不比那方石,不能挪动又转移。我心不比芦苇席,不能随手便卷起。” 你的气宇很轩昂,我心不会选他人。
满腹愁苦心焦虑,怨愤小人恨难消。遭遇祸患实在多,历经屈辱也不少。静静细思此间事,捶胸不眠真难熬。
可恨太阳与月亮,为何亏缺无光芒?心中忧虑难舒畅,犹如没洗脏衣裳。静静细思从前事,不能上天任翱翔。
12、《诗经·邶风·击鼓》(P204)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谓的誓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被碾得粉碎。但是当若曦说出这两句山盟海誓的时候,我想很多读者跟八爷一样,也会被感动吧。至少这一刻,若曦是很爱八爷的,一个一直都在担惊受怕的女子,本因是被安慰的对象,却要对心爱的人说出这么坚定的话,需要多少勇气?正如若曦自己想的,甜蜜中夹杂着苦涩,欢笑过后有惆怅,以及无限的思虑。没有安全感的爱恋结出的都是苦果。
13、《牡丹亭·皂罗袍》 【明】 汤显祖(P27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释:⑴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这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
⑵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⑶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全句意思是,被阻隔在深闺中,辜负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此名曲表现了贵族小姐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若曦在敏敏那场歌舞之后,站在黑暗角落里,看着亮处饮酒作欢的诸位阿哥,又伤感他们的下场,感慨的吟出这首曲子。穿越后情感的步步沦陷,让若曦无法当一个理性的历史旁观者,看着这些相处了几年的阿哥们,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希望他们一直相安无事,没有任何杀戮和权力斗争。无奈历史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14、卜算子 李之仪(宋)(P205)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八爷用了“定不负相思意”来回应若曦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场景……让我想起新还珠里头,尔康和紫薇那肉麻兮兮的一连串情诗对子……
1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P003、P194)【离骚
(一)】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P003、P197)【离骚
(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P195)【离骚
(四)】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P195)
【离骚
(二)】
注释: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夕揽洲之宿莽(莽宿):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长太息以掩涕兮: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民生之多艰:为百姓的生活艰辛而悲伤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路幽昧以险隘:祖国的前途黑暗而险阻。岂余身之惮殃兮: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恐皇舆之败绩: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灭。
解读:“《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 诗中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看了上面一大段话,是不是想到了四爷?古时文人政客都喜欢以物喻人,以物抒怀,写的诗词歌赋全都是寓意很深的词藻。感情内敛的四爷表面行动很直接很霸道,说话也很强硬,却用送木兰簪和木兰链子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内心对若曦不止一点点的喜爱,而若曦的七窍玲珑心领悟到了木兰信物是出之离骚诗句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揣摩到了四爷的政治抱负和孤芳自赏的情结。这木兰信物是四爷内在精神的象征,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可能远不如八爷送的那只带着初恋印记的凤血玉镯子来的暧昧又撩人,但在若曦穿越后的人生最后阶段,这却是刻骨铭心的爱的信物。为什么若曦会对四爷爱得如此刻骨,却无法深爱八爷?完全是四爷和八爷性格迥异和当时历史背景所致结果。我们知道四爷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连自己的生母和亲弟弟都不能理解他。不管是从权力斗争考虑还是他本人性格,韬光养晦,城府极深,对政治和感情的诉求必然是希望有个知冷知热的懂我的人。对待知心人,也必愿意以真心对待之。四爷一直都爱护十三和若曦,就是因为懂他的人太少了。四爷送木兰簪,表达了他对爱情除了男女欢爱之情,更看重爱人之间精神层面的融合和理解,这样的感情更为纯粹而理性,也是情侣之间最难达到的境界。我就是不说我爱你,坦荡荡让你自个猜,若猜中了,你就知道我的为人和我的心了,也不枉我看上你。(四爷,你可以再闷骚一点!)结果是若曦猜中了,若曦也更认同四爷的思想,而之后为他念的几句离骚,以及做的木兰坠露茶和菊花细酥,不用任何话语,四爷也是明白若曦是真正懂他的人。四爷和若曦的感情基础是精神上的交流互通,触动于诚信瞬间,沉积在行动之中,这是成熟的爱情表达,所以他们的爱情会逐步加深,在越困难的时期,越散发厚沉隽永的精神动力。反观八爷送凤血玉镯时,说的是自己的初恋故事,哄单纯小女孩可以,对若曦来说,只怕是个枷锁。而凤血玉镯,谓之为我为龙者你为凤,不得不说,八爷思想很成熟,但对爱情的理解是浪漫地很不实际,所以易对感情敏感而内伤,也没发觉自己的明珠一直在身边。八爷的凤血玉镯的爱情象征是给心爱女人的一个身份象征,一个名分而已,曾经可以给若兰,如今可以给若曦,你只需要知道我喜欢你就可以了,至于我的其他心思,没必要对你说明,简单地说,戴上凤血玉镯,女方是有依附和从属于男方的意味。两物内涵一比较,就知道若曦为什么会选择和信任四爷了,若曦要的不只是名分和情爱,是可以信赖有安全感、思想平等,互尊互爱的恋人。
16、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P007)
注释请看第10条诗词汇总
解读:在听到了良妃薨逝的消息后,若曦来到她宫外祭奠时,再次念起这位高洁的如梨花般的娘娘,对宫中女人的命运哀叹不已,刚好康熙路过,那仅有的一瞬间回眸,给若曦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帝王之爱不过如此!在满是伤怀的情况下看见了寒心的事情,那种刺痛难以言喻。这里为雍正登基后,若曦心理变化埋下了伏笔。
17、《庄子·内篇·大宗师》(P009)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注释: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为了生存,两条小鱼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解读:十四听到若曦说已经忘了八爷后,很感慨地说出“原来这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倒是我痴了”这段话完全暴露了十四的爱情观。十四对爱情的理解是非常传统又固执的,认为爱了就绝对不会分开的,某程度来说有小男人心态(当时还不成熟)。但因为自己是个高傲的家伙,加上皇子的身份不能不表现出大男人的姿态,所以在爱情态度上一直都很别扭,很不坦率,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爱情。我觉得少年时期的十四对八爷有个人崇拜心理,是一种小男孩对成年男子的一种模仿心理,因八爷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懂得表达感情,所以会把这种情愫投射到八爷身上,无意识的将自己感情代入了他们的感情。除去他对八爷的兄弟情,估计这也是十四执着于若曦和八爷感情问题的原因,他们分手了,十四表现得比谁都急,敢情你没把那身份抽离出来啊~~呵呵。
18、《终南别业》 王维(P017、P024)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19、《题画六首》 爱新觉罗·胤祥(P038)
其一
参差远势望难分,笔底烟岚迥不群。
千涧泉水千涧雨,万重山色万重云。
*其二
赤栏桥外柳毵毵①,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其三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其四
碧海三山入望赊,金银宫阙映丹霞。
生身只合蓬莱住,桃实千年又著花。
其五
前村后舍意相亲,社饮团栾集笑嗔。
此是升平真景色,收来画里更精神。
其六
瑶圃琼台玉作田,高人策蹇灞桥边②。
诗成自为丰年喜,沽酒寻梅亦偶然
注释:①毵毵:形容柳条细长的样子。
②蹇:指走不快的驴、马。
解读:这是唯一真的由历史本人作的诗。十三是文武双全的好男儿啊,“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步步选取了其二和其三,不过六首读下来,都是很惬意的田园山水诗。对于古诗欣赏,我最喜欢的还是唐诗,就是因为田园山水诗比较多。诗人作诗的意境很看当朝政局是稳定还是动荡。像李白生于盛世,作的诗大都气势高亢写意,讴歌祖国大自然风光,看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身为皇子的胤祥作的诗,也有难得的小清新啊,自由而又闲逸,契合了书中十三的江湖豪气。笔锋一转,能够放弃那份豪情,只因有割舍不下的兄弟情,前后对比,感人至深。想到之后的十年幽禁,催人泪下。我在看到十三和若曦推心置腹的那段描写,真的看得很心酸。小说里诗歌的运用对情节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赐皇子胤禩》 康熙(P081)
戎行亲莅制机宜,沐浴风霜总不辞。
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尔应知。
解读:这是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途中所写。十五岁的八阿哥亲领正蓝旗跟随出征,一身戎装,飒爽英姿,“才谋思辨惊朝堂,意气风扬。驱马驰骋酣战沙场,征北疆。”明慧把康熙给八爷的赞诗抄了上千遍,还将他在战场上骁战的英勇比作兰陵王(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为时人称之。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貌柔美,为阵前震慑敌人,做凶恶面具戴之,战无不胜。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功高威武,恐皇位被夺,于公元573年,帝赐鸩而死。←简直是八爷写照= =)当少女爱上俊郎,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书中借明玉之口说出当年明慧爱上八爷是怀着多么炽热的心,如此家世地位显赫,美名在外的女子,爱上的绝非泛泛之辈。但是对于一向以“温润礼贤”闻名的八爷,很难让后期的人想象他战场杀敌的英姿。只有这位从小关注着情郎的女子,才会如此深情地记住点点滴滴。老实说,假如若曦当初不是早抽身离开八爷,面对这位对八爷如此深爱的女子,她会离开得更加痛苦!因为不管论才智,论感情深度,这位八爷的嫡福晋绝对不会在感情上、名分上轻易退让半分的。女人更懂女人,因为懂,所以心疼。在后来的休妻事件中,会如此不顾一切去责备八爷,也是因为怜悯那份真心。
21、海东青 康熙(P089)
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
解读:不用多解释了,海东青事件,葬送了八爷夺嫡之路。
22、源自《法句经》(P111)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 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 彼即无羁缚。
注释:要理解这几句偈语需要理解佛学里对爱情的解释。
爱情是两方面心理活动的胶着,即欲、爱。
*何为欲?即对外界产生希求的心理作用,这种希求可以产生种种行为的动机、动力。*我们生活在“欲界”,这里充满各种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形貌欲、姿态欲、细触欲、食欲、情欲、淫欲、睡眠欲、财欲等等;换句话说,欲就是我们造各种业的原始冲动。《杂阿含经》云:“佛言: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增一阿含经》云:“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但佛法又是辩证的,虽讲“欲”为苦本,但也指出出离苦海也还必须要靠“欲”,也就是要正面地运用“欲”这种心理机能,使之产生有助于有漏善行、无漏善行的动机、动力。“菩萨喜乐正法,谓之法爱,凡夫贪爱五欲之境,谓之欲爱”。
*如果说欲是引擎般的发动作用,那么爱就是车轮般的惯性作用(重点句)。何为爱?即贪恋、执著于事物上。佛经中还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其实最原始、最基本的爱,就是指亲族血缘关系之亲情。而衍生出的此类情结,则在《南传法句经》中将其分析为四种程度:
1、亲爱:即友谊层面的情结。
2、欲乐:较友情更深,是对特定的人有某种恋著难舍之情结,中国文化大概谓之“相思”吧!
3、爱欲:较欲乐更进一步,是建立在性关系之上的依恋情结。
4、渴爱:指因过份迷执而导致理智成分被抑制、形成为爱痴狂之情结。
从亲情到四种程度之爱都是人类的惯习,其本质皆以“自爱”为前提,由自爱出发而至性爱,更甚者,以自爱为主而形成变态情爱乃至于渴爱,《圆觉经》云:“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因为爱,所以追求,追求而后占有,占有而后不足,于是一波又一波,一缘又一缘,烦恼丛生,不绝如缕,生死轮回,此中层次逐渐加深,而未曾更变其型态。*渴爱乃人类之爱的本体,由此种爱乃产生苦恼,更由此苦恼而生悲,悲之原意即为痛苦。*这就是“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的原因。
但以上是人类通俗的爱(如爱情),而非佛教提倡的爱。人类不仅能感受自己之痛苦,亦能感受他人之苦恼,若对所有苦恼之人,皆以亲切、友情待之,则可称为慈,而慈乃由“友”演变而来者,其意即含深刻之友情,故“慈悲”实为“爱”之代名词。慈悲之极致为“无缘大慈”,意指我们毫无条件、毫无意识下,而能予任何人幸福,此亦称大爱,是为佛教处世待人之最高境界,也是佛说里所提倡的爱的本质。这其实是一种爱护的情感,比较淡薄而且宽广,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而且因为无所挂碍,当然不会产生烦恼。《大智度论》卷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是菩萨利生的根本;而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男女之间的苦缠爱恋,佛教认为则是过了头的感情,必然会导致痛苦, 虽然,人世间的爱情,也是希望使所爱的对方快乐和远离痛苦,但因为缺乏智慧,却反而增加了彼此的痛苦。所以佛教认为,要断除烦恼,就要消灭无原则、不理性的滥情。即“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因此,我们得出“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 彼即无羁缚。”所以不要有爱欲和执着,即使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也逃不了死后离别的痛苦结局。如果没有爱欲和仇恨憎恶,你将不受任何束缚。
解读:若曦写了这几句话,原意是宽慰处在内忧严重的八爷家的姐姐。但是知易行难,若曦自己就做不到离爱和忘爱,所以依然忧郁恐惧。步步所有人物都很悲情,皆因在皇宫那种环境里,所有人都会爱的压抑而扭曲的。李德全说得很好,“这里是容不得真心的。”一旦因欲生爱,继而渴爱,在那个特定环境里的人都注定痛苦。四爷和若曦爱情坚守不到最后,也是因为各自的恐惧忧思过重,内心的不安导致向对方索取对方所不能承受的爱,因爱得太过而生出的恨意,总有一方会先崩溃的。而若曦离开了皇宫,反而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四爷,就是因为“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只可惜,她虽无了恨,仍然有爱,至死仍然心系所有人,“我会和孟婆多要几碗汤,把你们都忘了……”二十年的穿越人生,已经爱的太累了,了去一切尘缘吧。
2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P115)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解读: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苎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众**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又很像十三的遭遇)。若曦最开始想给十三女儿起名“冰心”,四爷立马接上“一片冰心在玉壶”,喻十三为人高洁,对四哥的兄弟情、对若曦的知己义,都是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24、《鹧鸪天》 宋·晏几道(P137)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想起了若曦在四爷茶点里放盐的情节)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草原上,四爷脑补了若曦跳舞的情节)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相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解读】:四爷登基后,两人终于能在一起了,却未如正常剧情所想,欢欢喜喜大团圆结局,而是两人之间横生了诸多隔阂。四爷清晨迷糊中被催醒,一把抱住若曦,说出“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对方在自己心中有多么重要才会害怕抱着的人是个假象?这样的发自肺腑的表达,让若曦心中又是酸涩,又是喜悦。酸的是两人都历经了多年的磨难和险阻才走到一起,还要彼此担惊受怕会失去一切;喜的是,心爱的人跟自己抱有同样的相思之情和同样的爱恋,分离后的苦都被这样的深情给融化了。若曦抗拒的内心开始向四爷靠拢。
25、《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P141)
有人迟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注释】: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其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在他手里斥卖殆尽。后又屡试不第。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有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长篇名著《儒林外史》就是作者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为素材写成的。“有人辞官归故里”是因为看清了社会黑暗,愤然辞官,返回自然,如陶渊明。有人漏夜赶科场”说明了他对功名利禄急切渴望,与前面的行为形成对比。原意是说明了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同看法。
【解读】:若曦一直担心的就是四爷登基后,对一干阿哥们的清理。但在这之前,却让她看到了往日共事的王喜和李德全不同的境遇(当然她还不知道李德全已死),对着已为雍正的四爷说出这样的话,完全是在试探他的底线。从这里开始,两人感情开始进入反复期。说个题外话,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儒林外史》是他36岁(乾隆二年)时候写的。所以这句话也是穿越了~~不过四爷是聪明人,这么浅白的句子不难懂滴~~
26、《卜算子》 宋·严蕊(P151)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注释】:不是喜爱风尘,只因前世注定的错误,落难总会有清官帮忙摆脱的时候。离去总会离去的,如何会一直住在牢困里!如果我获得释放,头插山花自由自在地生活,那时不必问我归向何处。
这是一首反抗压迫、渴望自由的词篇。严蕊(生卒不详),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敢情这就是绿芜的原型!)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为严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黄岩与母居住。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严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如果绿芜不离开十三,她的下场估计也会这样)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作《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霖判令从良,被赵宋宗室纳为妾。词作多佚,仅存《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3首。据此改编的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
严蕊是天台营妓,即军营中的妓女。许多营妓原本是良家女子,后被迫为娼。有的因父兄破产,被迫失身;有的出身仕宦之家,因父兄得罪,家室被抄而坠入风尘。她们忍辱含垢地苟活于人世,多么渴望自由,摆脱这非人生活!“莫问奴归处”中的“归处”两字,就是表达了她渴望保持人类尊严,过自由自在生活的这一要求。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的苦难,尤其是象严蕊这样妇女的灾难更为深重。她们被迫失去了人的尊严,但是并不屈服,在重压下依然发出生命的呼喊;她们并不完全相信命运,在凛冽的严冬中仍然热切地盼望“山花插满头”的自由日子的到来。
【解读】:若曦为了瞒住绿芜的死讯,自以为给十三编了一个可歌可泣的高洁女子的动人故事,没想到最后的真相,的确是绿芜为了保全十三而选择自我牺牲。步步里的女人结局都很凄苦,在十三被幽禁,四爷来对若曦说不能娶她后,若曦伤心地说出了古代女子的心声:“玉檀,你说为什么被牺牲的总是女人?最奇怪的是我们还半丝怨怪也无,究竟值得不值得?”我在吧里看到有人说若曦不如步步里面的其他女子忠贞,那个人肯定没看懂。若曦心疼和爱护里面的所有女子,包括浣衣局那些刁难她的人,她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这些人,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为绿芜求情,一个自身无爱,不懂爱的人会做出这样的事吗?爱情里的忠贞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必须要求男女双方都要做到忠贞。古代女子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丈夫如此牺牲般的忠贞,那是因为她们被巨大的封建思想束缚下理所当然会产生的爱情观。从父,从夫,从子,女人除了依附身边的男人,她们便一无是处,甚至是没有了这些可依附的男人,她们连生存资格都会被剥夺,还谈什么爱(比如玉檀)?电视里的明慧说了一句话“男人的命运就是女人的命运”,盲婚哑嫁,哪怕嫁的丈夫不喜欢,不如意,她们也没有权利为自己做主,只有男子才有休妻权,而且古代女子还要被教育为男人三妻四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能存在平等的爱情吗(比如若兰)?古代男人能够尊重和爱护结发妻,我觉得那些女人都会感激涕零地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爱情(比如四福晋,雍正皇后)?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生命力的爱。只有思想觉悟高,有才情的女子才会去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恋。但是这些是封建制度所不能容忍的,梁祝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若曦是生活在21世纪的女人,她怎么可能会认同古代女人的那种扭曲的爱情观?但对于那些执着爱情的女子,若曦跟我们这些读者是抱着同样的心情,怜惜、尊敬。我们可以给予同情,但千万不要羡慕古代女子的爱情,没有牺牲是无法成就这种动人的故事,但这决不是凡人的幸福。桐华在步步塑造了这么多女子形象,都是为了揭示封建制度对女人身心的压迫。若曦具有现代人的意识,才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舍八爷和十四,选择四爷,这才是对自己爱情和生命的尊重,对自身爱的能力的肯定。
27、《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P191)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这才忽然觉得心中长久以来的苦闷全然忘却,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解读】:雍正初期,年氏一族权势鼎盛。若曦恼了胤禛翻年妃的牌子,十三朝堂上也被冷落,两人在小院里遇见。每次看见若曦和十三的相处的情景,在整书通篇来看,都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在十爷大婚之夜,十三掳走了难受的若曦;带若曦去见绿芜;在中秋之夜,若曦巧遇十三。两人饮酒畅谈,互诉衷肠,不也是人生难得一大快事?总觉得十三和若曦都是不属于那个年代,那个皇宫里的人,一个是“拼命十三郎”,一个是“拼命十三妹”,所以会在里面显得格格不入。男女相处多了难免产生某些暧昧情愫,搞不清楚的都归于所谓爱情,能由始自终平等相处,互为信任的知己式情谊绝对不是庸俗的爱情所能相比的,甚至比爱情更难能可贵。“无关风月,只为真心”,唯有坦荡胸襟,开阔思维,待人处事是个明白人才能结此佳缘。我还是很想说,十三,你真是女性之友啊!(花痴中)
28、《归去来兮辞》 东晋·陶渊明(P21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人谈心使我快乐,弹琴读书来将使愁颜破;农夫把春天到了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所时,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陶渊明弃官归田后写下了这篇辞体抒情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有很强感染力。
【解读】:十四收买了承欢身边的宫女,教给她这首曲。可真是厉害,让十三和若曦都听得灵魂出窍似的。伴君如伴虎,日子不好过。何况两人本性就不爱功名利禄,向往的是自由写意的生活,这篇诗真是击中要害了。倒是胤禛,非常了解两人的秉性,听了之后内心肯定会有恐惧感,很怕两人会离他而去。他登基后对八爷党所采取的残酷打压,提拔十三,丰功厚禄,秘藏若曦,清肃后宫。看起来是为了巩固皇权,报偿十三,保护若曦,但也掩饰不了胤禛内心对登基之名不实的心虚、忌惮、仇恨和恐惧。这种心态去谈爱情,绝对是有害无益。
29、《道德经》老子第五章(P23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注释】:
天地无所私家,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生灭。
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景越大。
谈论太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解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一句搁在哪里都很内涵的话。它是揭纆示万物因果循环,遵循自然规律的哲学名句。道纆家核心思想是主张“无为”,顺从天纆道,遵循自然规律。举个简单的例子,羊要吃草才能生存,如果羊的数量过多,就会导致草木被啃过纆度因而荒芜。但因为狼会吃羊,羊的数量就会减少,就不会导致草木被啃过纆度而荒芜。狼吃羊,羊吃草是最简单的生物链也是一条因果链,它不需要人为干涉,也能恒定在一定自然环境里,自生自灭,永不灭绝。
如果把因果循环放到人际关系里,拿步步来说,因为若曦喜欢八爷无果,让他提防四爷,所以八爷设局陷害四爷,导致十三幽禁十年;四爷登基后,对八爷党实施打击镇纆压,明纆慧不堪其辱,将当年能够设局陷害的真纆相告诉若曦,导致若曦流纆产;四爷更加愤怒,下旨让八爷休了明纆慧;明纆慧失去所爱,引火自纆焚,让八爷伤心欲绝。如果按照因果顺序,若曦把明纆慧和八爷的遭遇归咎于自己的责任,的确说得过去,但是这条因果链里却包含了几条小因果链,这里头涉及的个人,他们的行为在某一情况下,不一定会成纆立的,如果不成纆立,那么大的因果链就不会顺延下来。没有草就不会有羊,没有羊就不会有狼,草、羊、狼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条生物链才能完整。如果按照自然规律,那么步步的因果链里所有人都应该为最后的结果负起责任,因为他们都是在那个环境里缺一不可的因素。因此,若曦把所有人都该负的责任全部揽在身上,就是太过了,哪有不痛苦的道理?她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都没错,那到底是谁错了?”,当一个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失去理性,很容易钻牛角尖,都喜欢追根刨底希望能有个正确的答纆案来自我安慰。但人事本就复杂多变,俗话说,“剪不断理还乱”,“道可道,非常道”道理能够说得明白,它就不是道理了。因为道本来就是天然的东西,草羊狼的因果生物链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会这样的吗?遵循自然规律,它就是这样子的,并不会因为我们同情羊被狼吃了很可怜,草被羊吃光了很可怜它们的关系就会终止。同样,在那个环境里,人性如此,就会有那样的悲剧发生,若曦想要的答纆案也永远得不出来的。果然还是我们的十三具有超然意识,他给出的回答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最后的总结都是天纆道不可违,干脆放下,豁达看待一切吧。
30、《了凡四训》 明·袁了凡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注释】:现在你既然知道自己过去的缺点,就应该把向来不合道德规范,不合符你的作风的事情,尽可能改过和洗刷。一定要积德,断恶修善;一定要宽恕别人原谅别人;一定要讲仁爱,一定要爱惜精神。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后悔,不要再去想它。想一遍则又造一次新业,所以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绝对不要再去想它。要紧的是改正现在的,修正未来的。这就是人改变命运的秘诀。
【解读】:大概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非要经历一番痛苦和折磨,才能大彻大悟。如果八爷能早点明白“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大概很多事情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他希望若曦能忘记过去,展望未来,但是自己也是做不到的。知易行难啊!若曦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一句安慰的话语,竟成了死别前的遗言一样怆然。一切恩怨都在最后一次的拥抱中烟消云散。
31、《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芳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P248)
【注释】: 《山中送别》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解读】:两首都是唐朝著名的送别诗,但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山中送别》重在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还盼望着重聚之日。步步里把“芳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改为“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虽然不合平仄音律,但更切合十三的心愿。若曦是嫁给十四,不可能再回到皇宫的了,他们重聚之日,也只能等着十三去探望她。“故人不同看”表达了十三和八爷给予若曦的是同样的祝愿,希望再见之时,她在新的环境能有全新的改变,活在更美好的未来生活。而若曦的回答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表达的是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表面很乐观豁达,但比起十三“再见面”的寓意,这句话更撩人伤神!也是之后十三在知道这次的离别是永别之后最为哀恸的地方。阴阳相隔了,但我们依然是最好的知己……
32、《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北宋·贺铸(P259)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注释】:全词感情充沛,叙事与抒情结合,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情怀。我少年时豪情侠气,认识结交了各地的英雄。我们意气相投,肝胆相照,豪气迸发,三言两语,即成生死之交;我们重义轻财,一诺千金;推崇勇敢,以豪侠纵气为尚。他们驾轻车,骑骏马,呼朋唤友,活跃在京城内外。他们在酒店豪饮,且酒量极大,如长虹吸海。有时,他们又携带弓箭,到郊外射猎,各种野兽的巢穴顿时搜捕一空。
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离开京城到现在,孤舟飘泊,只有明月相伴。岁月勿勿,长期担任低微官职,整日为尘俗事务束缚,却像落入囚笼的雄鹰,其保家卫国的壮志,建立奇功的才能完全被埋没了。而且像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下层武官并非我一个。四十岁不到,我却感到自己老了,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其内心深处仍蕴藏着报国壮志,连身上的佩剑也在西风中发出怒吼!然而,在一派主和的政治环境中,我请缨征战的心愿只能落空,于是无可奈何之下,我只能登山临水,将忧思寄于琴弦,把壮志托付给远去的鸿雁。【解读】夺嫡之战,十四是输家,而且输得不明不白。从建立赫赫战功的抚远大将军一下子沦为一个守陵人,这种变相的幽禁加上父母双亡的悲痛交织,成王败寇的凄怆感跃然纸上。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管十四有再多的才干,历史已经给了他不堪回首的答案。忽然想起八爷对若曦说的一句话:“我不是项羽,你也不会成为虞姬。”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下场,绝对说不出这句话,因为他连项羽都不是。但是若曦还是那个虞姬,还是要承受着八爷党失败的历史结局。无力挽救的宿命感,由始至终都贯穿若曦那20余年的穿越人生。只能对十四和若曦叹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3、《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P261)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⑴,更闻桑田变成海⑵。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⑶。
光禄池台文锦绣⑷,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⑸,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1]
【注释】:⑴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⑵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⑶“公子”两句说,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⑷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这两句说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⑸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2]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解读】女子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如同枝头上娇艳的花朵,灿烂过就凋谢了。若曦二十余年短暂的穿越人生比正常人的七八十年的人生活得还要沧桑,欢乐虽然很短暂,但是却有八爷、四爷、十四与她相恋、相爱、相伴,还有十爷这位少伴,十三这位知己,玉檀这位妹妹,若兰这位姐姐,郭络罗这对姐妹情敌,康熙这位待她如父的存在,李德全这位关照她的前辈,二十余年的人生可谓坎坷中到处温情脉脉。桐华对若曦很残忍的,但也对她极好。性情中人固然容易为情所困,但也更容易体会到幸福所在。虽然若曦是带着遗憾而去,但她留给在世的人还是此生结的缘爱。
34、清·纳兰容若 词三首(P263)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注释】这是纳兰写给他表妹的一首悼念词。纳兰对天诉说:我们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要我们分离?明明是相识相思相恋却不能相守,这样的美好明媚的春天究竟是为了谁?下片运用了几个典故。说神仙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年,在常人的十分钟里年华老去。纵使冀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虞美人.(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注释】愁痕:指青青的苔痕。“琅轩”:竹。“潇湘”有竹子的地方,代指伊人旧时居所。上阕前两句写景,写自己秋夕信步,看见月色下苔痕深浅,露湿青竹,站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遥遥看那已经空落的屋子,想起已经离开的恋人,心中倍觉凄凉。下阕前两句自叹为情所累,为情所苦,似有不甚唏嘘之意,后两句又翻转前意。想起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其实安能望却前情?
虞美人(又)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注释】这首词所写是回忆当年和伊人相会相处的情景,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想来,余生活着也只是为了生长繁衍重复延续这种孤独。忆起何事让我最倾心,就是兰心惠质的女子,别出心载的用山水画的折枝技法,在素白的罗裙上画出意境疏淡的图画。
【解读】步步迷对若曦写给四爷的绝笔书估计都是熟烂于心了。“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我们为什么总要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如果“相思相望不相亲”,就会“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曲阑深处重相见”。今生缘尽却情未了,有谁能轻易承受失去至爱的痛苦?
35、《辋川别业》 唐·王维(P265)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这两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
【解读】若曦临终时,是桃花盛放的阳春三月。穿着绣有木兰花式的衣服,插着木兰发簪,戴着木兰耳坠,躺在十四怀里,弥留之际,在一团桃红烟雾中仍涣散到那个孤寂而又刻骨铭心的背影。桃花向来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这里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了。
36、十诫诗——白衣悠蓝(仓央嘉措)(P266)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备注】
这首诗只有前四句和后四句话,引自仓央嘉措,是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翻译,桐华已在起博客中对次进行了详细说明。一下内容引自桐华博客:
完成于2005年,出版于2006年的《步步惊心》,结尾有两句话,引自仓央嘉措,原文是藏语,于道泉的翻译是: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步步惊心》上的翻译是我根据类似的这个版本(记得是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但当时觉得有点拗口和繁琐,自己有一定加工后的翻译,也就是如今的这个版本: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其后,《步步惊心》的读者,在我的这个“改编版本”基础上,添加成了第三,第四,我很喜欢,所以把它们放在了我在网络上连载的《步步惊心》的结束语中,读者反响强烈,再之后,白衣悠蓝继续创作,把这首诗添加成了第十。大概大家太喜欢这首诗了,所以传播效果惊人,中国网友转载引用时又不喜欢注明出处,等我再惊觉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整首诗都是仓央嘉措所写。记得一个小网友来问我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用这首诗,为什么只用前四句,我说只有前四句,后四句是仓央嘉措的(见红色部分。补充纠正一下,前四句和最后四句,在藏文中对应的是一首诗,是汉语中的两个翻译版本,一个是于道泉版本,比较简白,近乎白话,一个曾缄版本,采用中国古体诗的格式。)中间是一个步步惊心的读者添加她过了一会,非常肯定地对我说:桐姐姐,你搞错了,我查过百度了,就是仓央嘉措写的。
我无语。
其后,这一幕重复上演,直到我自己也“三人成虎”了,难道我的记忆混乱了?难道是我自己记错了?难道当年我看的那个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只是节录?(书是出国前看的,在东奔西走中,无数书都忍痛割爱了,随身携带的不过《诗经》和《红楼梦》)由于没有原书,我开始严重怀疑是否真是自己记错了。为什么人人都特肯定地告诉,就是全十。
但是,我回头自己看这首诗,我想即使初中生的小妹妹也应该知道,古诗讲究精炼,讲究留白,讲究不说车轱辘话。可仔细看看这首诗,第一的不相见和第十的不相遇完全一个意思,至于什么不相爱,不相恋更是重复来重复去,明显是硬凑十句,这是古诗绝不可能犯的错误,也绝不是仓央嘉措这种大师能犯的错误。所以,我不从记忆残片,只从自己的理解,也肯定这是个网络上的“**泥马”事件。
终于,看到沧溟水在研究解析仓央嘉措,倾泠月告诉我,因为她的解析是建立在藏文版的翻译基础上,她的出版文集还要向藏语版的翻译作者支付稿酬,那证明她手里有非常确实的版本,于是,我向沧溟水询问,藏语版的原文仓央嘉措究竟写了几句。
她的回复很肯定:只有第一和第二。
今天我终于可以在这里郑重澄清这件事情,不是我斤斤计较,而是我和倾泠月说,此事由步步惊心而起,最后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第十是仓央嘉措所写,甚至出现在正式的出版书中,再次误导加误导(唉!这些说是在做学问,却在网络上东抄西抄的人),这首先是对大师的亵渎,再次是对白衣悠蓝不公平,不管好与不好,那是她的文字,最后是对各位读者的误导。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要随时提醒自己对网络来源的知识持怀疑态度,都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做了那个博士,犯这种“**泥马”的错误。也请以后引用这首诗的人,加上白衣悠蓝的名字。
【解读】
这首诗已经广泛被应用于爱情故事里。我个人也钟情于八句精简版: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对于爱情,还是那句老话,不要轻易牵手,不要轻易放手。不管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都要有守得住自己内心的思想准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的意义还是留待各人自己去体会吧。
38、《洛神赋》 三国·曹植(P290)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
【注释】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解读】达兰台第一次进宫朝见雍正,在荷花池夜遇如同出水芙蓉的承欢时的念想。
39、《花下偶成》 清·爱新觉罗·胤禛(P290)
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注释】雍正独自在花前边饮酒,边作诗。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句妙语,但有的字句还需要斟酌一下,身边没有别的人可以来商量,居庙堂之高、万人之上的皇帝,很多时候“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就只有皓月清风可以作为“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解读】承欢人如其名,一直承欢于父辈膝下。承欢于若曦,承欢于十三,承欢于雍正的皇后,陪伴着他们的晚年生活。承欢从小就察觉到这些长辈之间悲欢离合的苦痛,当这些雍正最亲近的人全都离他而去,非常理解那高高在上的皇伯伯内心的凄苦和孤寂。等她远嫁他方,她的皇伯伯九重三殿内还有谁能真正了解他?宽慰他?我一直觉得桐华新写的番外,是让承欢作为若曦爱的延续,让步步惊心的主旨更为突出和明了。不管是重点描写承欢与弘历弘昼的感情、承欢出嫁的过程、敏敏和佐鹰对十三的悼念、还是十四重返京城后的所有回忆,都是为了突出九子夺嫡悲剧的延续,那一段段曾经不堪历史重负的爱情。摘抄一网友对雍正评论: 《独》
每次读到这几句,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想
他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写下这二十八个字的偌大的紫禁城中唯有花劝饮,唯可与皓月清风作契交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寂寞,还是洒脱
或许二者兼有
让我想起了步步里的一句话:
这紫禁城里满满的都是人,却又一个人也没有 他并非小说家手底那个“冷面王” 之所以年轻时被康熙批为“喜怒不定” 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 他也决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帝王
从他对十三就可以看出来
他只是爱憎分明
更何况,政治场上的斗争本就是残忍的最后不论是哪一方成功
另一方的人都逃脱不了那样的结局
而他在整顿吏治时雷厉风行的作风
是乃父康熙和其子乾隆远远不及的至于他的勤政
更是少有帝王可与之相比
他是真正当的起“朝乾夕惕”这四个字
如果说,刚开始对他的喜欢是受了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
那么现在,却是对他了解的越多,就越喜欢了
他不象小说里那样完美, 会嗔,会怒
他也不是一个只知道工作的人
他懂得享受生活,而且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情趣高雅
看他的朱批,会让人看到一个有秉性的人
记忆中,他的朱批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就是:
朕就是这样的皇帝,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实心为百姓的帝王
却被说成是一个暴虐,薄情,寡恩,弑父,逼母,屠弟的人
他的无奈有多少人能了解呢? 站在最高处的, 亦是最孤独的.↑雍正亲笔书写~~ 40、宋·辛弃疾 词两首(P30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过。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酒醉之后拨亮灯火,端祥心爱的宝剑。一梦醒来,只听见各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军号声。方圆八百里的军营中士兵们在战旗下一边分吃着烤牛肉,一边用各种乐器弹琴奏着雄壮的军乐。秋高马肥,正是在练兵场上检阅部队的好时节。作者虽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强烈的个人功名观念,然而却壮志难酬。
【解读】雍正驾崩的时候,十四47岁。本来应是政途最为辉煌的时候,人生最灿烂的阶段,却被幽禁了11年。岁月蹉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年少时的豪气,如今都淹没在改朝换代的洪流之中了。
41、《付金钗》 宋·贺铸(P309)
*付金钗,平斗酒。未许解携纤手*。吟警句,写清愁。浮骖为少留。旧游赊。新梦后。月映隔窗疏柳。闲砚席,剩衾。今秋似去秋。
【注释】
1、解携:分手;离别。
2、浮骖(cān):指奔走的骏马。
3、衾(qīn):被子。
《蝉》 唐·李郢(P309)
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元稹(P309)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释】她是岳丈最宠爱的幼女,但自从嫁给我这样一个穷书生以后,诸事不顺,受尽了苦难。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如今我的俸禄已经超过十万,可是妻子却离我而去,我只能置办斋品来祭奠再祭奠。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解读】
番外出来之前,很多人都在猜度十四对若曦的感情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番外五,十四在雍正驾崩后一连吟了三首关于金钗的诗就什么都明了了。正如若曦临终时仍要插上木兰簪子和木兰耳坠,那支被十四秘密珍藏了15年的金钗,如果不是也同样握住了十四的心,怎么可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十四的感情路一直都很“坎坷”,一直被两位优秀的哥哥排挤在外。同样地出类拔萃,只可惜年龄的差距,城府经验的累积,不管是皇权的竞争,还是爱情的竞争,十四都不能笑到最后。一直都觉得十四是可爱的邻家大男孩,英俊爽朗;更像典型三角恋剧情里那个痴情伟大地惹人心疼的男二号。看完后在思考,为什么十四直到若曦临终都没有明确地表达爱意。思前想后,觉得跟他个人性格和他爱的方式脱离不了关系。
关于若曦穿越年龄这一点,还没看到有人分析。她的实际年龄估计是25岁左右,穿越到清朝是13岁,四爷当时是26岁,八爷23岁,十四16岁。若曦穿越后,对4、8、14初次见面最上心,因为知道他们是那段历史的重要人物,所以桐华在若曦见到这三人的心理描写都用了重笔,跟其他爷有别,根本从一开始,这就是四角恋的爱情故事。这点是要第二次看书才能看得出来。
若曦一开始会恋上4、8很大程度是因为年龄相仿的原因,若曦对14心理上是姐姐看着弟弟的感觉,会喜欢的可能性就不高(这也是桐华埋伏的悲剧前提)。但是在其他人看来,14却是比若曦年长的哥哥,至少14对若曦的态度是对待妹妹的感觉(经常买小玩意送给她)。书中多次提到,当14温柔关心若曦的时候,若曦都有困惑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两人心理年龄出现偏差而若曦忘记了这一点(换句话说,如果若曦实际年龄是13岁,那步步惊心就是一部青春喜剧,她最有可能爱的人是14)。由于当时4、8已成家立室,朝堂上也是有权势的人,心智都很成熟,对女人的了解当然也深入得多,懂得怎样运用男人魅力来吸引女性,让女性自发地爱上他们。爱情心理是很微妙的,一个男人需要什么样的爱情,看待女人的眼光和态度都会相差很远。8爷被若兰这条蛇咬过,加上他的身世,造成他的爱情心理是羸弱的,虽然表面看起来,他对若曦很宠溺,爱情表达方式很成熟,但这仅仅是他为了爱情而爱情的做法(逢人便示三分好)。实际上还是希望若曦主动爱上他,以至于没办法率先对她坦诚相待,听到了若曦的深情告白会动容得难以自抑。4爷从小就是冷面王,不擅长表达感情,故连亲母和亲弟都不能亲近,更不用说旁人了。在皇宫这个尔虞我诈的政治场,想觅一个知心人真的很难,若曦的出现,毫无疑问让他看到了希望。不管是4还是8,不管是从爱情上还是政治立场上,他们都需要从若曦身上得到更多的爱。所以若曦在跟两人相恋的时候都需要付出很多。反观14,都没有4、8的问题。14的额娘身份要高贵得多,又深得母爱,长相俊朗,身材高大,为人讲义气,人缘应该也不差,相对来说,14的人格和感情需求更为健全。所以他更能接受传统封建的三纲五常教育,把礼教规矩都刻在心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长辈谦恭,把自己当成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来自我约束着。这个传统的大男人主义思想的14对着叛逆独立自由成熟又多情的若曦,怎么可能理解得了?尽管初见她,那惹人怜爱的模样已永不能忘,但是她的反复无常,作出那么多“出格”、不守“妇道”行为又让他火冒三丈,完全颠覆了他对女性温柔娴淑,谦卑温顺的小女人的印象(不用怀疑,这才是14最早会喜欢的女人类型,传统的男人对女人普遍有这样的情结,迎合他们处在高位的尊卑意识)。说真的,在最初时期,某程度上,若曦比14成熟的心理让他很有挫败感,这才是让他无法清楚自己心意的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爱情的魔力是巨大的,都说真正的爱情是1/2+1/2=1,爱的能力很强的人,会懂得在与爱人相处的时候,约束自我需求,配合对方,越是困难,越想往前走。这也是14经常说的,很想知道若曦脑袋到底在想什么。14不管是个人能力或是心理都是坚强而自信的,这才使他能有持久的动力去不断理解这个让自己纠结的女人(当然跟他纯粹的爱情观分不开)(这一点,8爷做不到),直到看见若曦舍命护住自己,与十三不拘小节的相处方式,深深触动了他顽固的传统思想,他从来没有得到她的爱情,却提前削掉了自己的1/2。要改变一个人长久习得的思想是很困难的,若曦无私的爱却做到了。步步里所有人物的性情从一开始基本都定型了,唯独14不断成长和进化,这都多亏了若曦这位具有21世纪先进思想的现代人的影响才会打破他传统思想的禁锢,给我们展现了这么现代化的爱情方式。
14对若曦的包容是心疼,是尊重,是理解,是回报,更是他本身所具有的男人责任感。他知道若曦爱他的四哥、八哥,也许从来没有对他动过心;他给与若曦最细心的关怀,陪她玩,照顾她的感受,怀里揣着芙蓉糕给她雪中送炭;他是兵权在握屡立战功的抚远大将军,不为请功,只求康熙赐婚;知道若曦是拒绝与他的赐婚才被贬的,对她的责问也仅是一句“我就这么让你看不上眼”;明明手里拿着赐婚的圣旨,却没有强迫若曦嫁给他;当若曦成了雍正的女人,还愿意拿出圣旨护送她离开皇宫;明知道若曦嫁给自己什么名分都不是,仍然纵容她的一切任性;明知道若曦弥留喊的是胤禛,仍然希望她喊的是自己而作出回应;直到她死的一刻,才敢问出“下辈子你会记得我吗?”这么有爱意的话。曾经是高高在上的14爷,竟也想靠自己的能力去跟哥哥公平竞争的方式去追求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虽然没有实际的婚姻关系,14仍然把若曦当作自己的妻子尽心守护,甚至他跟若曦唯一扯上联系的金钗被胤禛夺走了也只责备自己保护不周。鲜见委屈,只见坚持,虽有妒忌,仍然坚持。根本从凉亭相遇,14就认定了若曦这个女人。爱上了就是要守着她。在若曦生前,只能以友情的名义爱着,在若曦逝后,才敢袒露心迹。褪去青涩和幼稚,二十余年的成长和辉煌都跟心爱的女人丝丝相扣。是他本身的思想+若曦的思想才产生了这么动人的爱情(若曦以13岁的年纪与他相遇就是有这个用意)。不卑不亢,温柔体贴,爽朗豪气,深沉却不压抑,纯粹而又坚定,包容而又持久。读懂了14的爱,我泪流满面。也明白为什么桐华在微博里说,爱上4和8都不会太幸福,14才是适合居家过日子的人选。
如果若曦和胤禛情未了,来世再续,那也请还给14一世的爱吧。
第二篇:步步惊心经典台词
步步惊心经典台词
1、男女之间还可以如虬髯客和红拂女的!彼此关心照顾,却非风月,只为真心。
2、我躲来躲去,没想到却落到了风暴中心。以前一直是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各人走向他们的结局,如今自己也被拖进了这幕戏中,将来我该何去何从?
3、论雅致似竹露清风,看风姿是明珠玉润。
4、一哭二闹三上吊,女人的这些法子只会对深爱自己的人管用,只有他们才会心软,心疼,才会伤心欲绝。不爱你的人,看着你的尸身,大不了一把同情泪,道一声“真是可怜!”过后风花雪夜依旧。
5、知易行难。
6、难道如尾声般抱柱守信,至死方休?不要说此事还牵连别人,就是只你我,我也不愿一块死,我宁愿各自活着。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8、我既完全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所作所为一切于我无任何意义。为所爱之人,才能伤你!
9、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10、人生一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却悲苦多,欢乐少,无可奈何事竟十有八九!
11、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若高到不能再高,就只能往下走了。
12、以死酬情坠楼而亡的绿珠是妓女,击鼓抗金的梁红玉是妓女,不肯服侍金人吞金而亡的李师师是妓女,慷慨悲歌死无憾的袁宝儿是妓女。
13、你若想作践自己,最好关着屋子干。没得在众人眼前如此?既有可能被人打扰阻挠,落了口实,还不能够尽兴。
14、我梦里以为我搂着你是做梦。
15、爱与恨都已离去,只剩他了。
16、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17、我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难道这就是老天为我预备的结局吗?
18、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若曦写给四爷的遗书
19、一朝相知,终身知已!
20、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1、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月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23、“你既已戴了我的簪子,又说了要嫁我,以后就莫要再想别人了!”
24、“若曦,你真明白自己的心吗?太多畏惧,太多顾忌,整天忙于权衡利弊,瞻前顾后,会不会让你根本看不分明自己的心呢?”
25、我还没审,你就如此痛快的招了,原来你还真和十四弟有私。“
26、从现在起永远不要对我说假话!我和你一样,即使丑陋也要真实!”
27、“造化弄人?我偏不信这个邪,我不相信我们无缘,就是老天不给,我也要从他手里夺来!”“我一定会救十三弟出来,也一定会娶你!”
28、若曦,有你是我之幸,上天待我甚厚。
29、“你出去!我不想再见你!”
30、“如果你愿意,我们还是可以回到以前。”
31、“朕终于明白你为何放不下老八了,明白你为何让他提防我,明白为何他在太庙前罚跪,你就在佛堂前相陪,明白朕一伤他,你就要来伤朕。”
32、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33、过多沉溺于旖旎风光,只会乱了心志。
34、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刻骨铭心的狂,过尽千帆皆不盼的是若水三千的痴。
35、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6、他送走的是我,也送别的是曾经的自己。他用淡然疲惫的目光,将曾经因他沸沸扬扬,以后无他依旧沸沸扬扬的尘世关在了门外。世人再如何评论,他已完全不关心。
3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8、月亮和星星很难说哪个更好
第三篇:步步惊心观后感
电视剧《步步惊心》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步步惊心》,终于看到了那个令人无法释怀的最后悲惨的结局。虽然明知道这只是一部完全被作者精心策划和虚构出来的历史‚穿越‛,但还是被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拼接技巧所吸引所震撼。作为观众,我当然知道那个生活在紫禁城里的‚奉茶宫女‛其实是现代都市的白领女郎,我当然知道那段令人熟知而心神不安的过程只是她的一段碎梦。但是,我们谁能知道在已经发黄的历史书卷里呆着的帝王将相身边,是不是真的出现过如马尔泰.若曦般聪明灵巧的女子?她们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像马尔泰.若兰一样跌宕起伏令人叹息?红墙碧瓦的深宫大院真的有过郭络罗.明慧那样刚烈的女性吗?在那个被封建礼教重重束缚的年代里,能生长出风尘-不染的-绿芜和策马奔驰的敏敏吗?
如果你是若曦,会更中意‚步步惊心‛中的哪位阿哥?我个人觉得,这个要看是哪个年龄段的女人来回答。少年时期的女人,应该是会喜欢八阿哥多一点;中年时期的女人,应该是会喜欢四阿哥多一点;老年时期的女人,应该是会喜欢十阿哥多一点。但不管是哪个时期的女人,都应该更亲近十三阿哥,因为值得信赖。在如今火爆荧屏的电视剧《步步惊心》的一票女演员们,虽然是一部男人为多的戏剧,但是其中的美女不少,各种美女都有,锦衣华服,浓妆艳抹个个都看上去甚是美艳,但是在生活中她们还是一样美丽动人吗,今天就来八一八剧中十位主要女演员的素颜照,她们是让你一见倾心,还是一见惊心呢?若曦--她属于耐看型,虽然平凡,但是好在脸小,上镜后看久了还不错;若兰---看着很忧郁,有点张泊芝模子,不过岁月不饶人啊,当年那个清秀的刘 心忧,也抵不过岁月的璀璨。明慧---总觉得她妆化得很浓,看着年纪有点大的说,明月---黑瞳片太大了太明显了,应该选个自然的黑瞳片戴,我觉得古代如果有这么大瞳孔的人,有点吓人;绿芜---嘴巴笑起来有点歪,这个演员总是演古装剧集,现代妆确实不适合她;四福晋---挺慈祥安静的样子,确实是个当皇后的料;玉颤---挺清秀的一个丫头;巧慧---她演的这个丫环挺可爱也挺上心的;跟玉蝉一起在若曦身边的一个丫头,眼睛有点斗鸡眼,敏敏---这个演员感觉挺年轻的,感觉未成年,长得有些奇怪。
不管是有还是无,如果她们曾经生活在心机算尽而跋扈霸气的‚主子‛们身边,幸福一定少于悲哀,欢乐一定少于忧患,自由一定少于遏制——如同清纯靓丽温婉可人的‚拼命十三妹‛,最后都会被无法摆脱的凄惨命运打磨得香消玉殒、芳华殆尽……这部电视剧从人物的设臵和剧情的安排上来看,虽盘根错节但构思精巧,很值得称赞。
一、她以女主人公若曦和几位历史人物的感情纠葛为主线,贯穿了康熙到雍正两位皇帝统治期间长达几十年的宫廷矛盾和斗争。描写的场面广泛,牵扯的人物众多,表现的内容丰富,并且是‚爱情搭台,政治唱戏‛,这样一来,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
二、将若曦入宫的时间定植在康熙皇帝去世前后,几个皇子之间为夺帝位(太子位其实也就是准帝位)而展开的时候。通过若曦与众皇子的频繁交往,更便于展示皇子们不同的才能、性格、城府和喜好。
三、让现代都市白领女性变身于清朝皇宫侍女,这是个非常好的创意和思路。一是让人很容易从她身上觉察到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鲜明对比,二是让人能够联想到古今历史的纵深及变迁;三是对今天的青年 女性生活进行更深的观察与思考。此外,这部电视剧的艺术风格和美术制作,也十分惊艳华丽。当然,制作者对作品的‚唯美主义‛追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否则,在长达数十年的过程里,男、女主人公们始终身形不改,容颜不变就是明证。
之前一直是小说《步步惊心》的忠实粉丝,因此对该剧一直存有期待。十分想就此剧与大家讨论一下,这部剧从一开始就可以说是争议不断,话说吧,负面营销一向是芒果台炒作电视剧的惯常思路。如《新还珠格格》,越多人骂,她播的越起劲。当然,《步步惊心》也没有例外,深陷于各门之中。芒果分别使用了抄袭门(煽动粉丝说《步步惊心》抄袭《宫》)、毁约门(唐人本来是把首播给了江苏卫视的,但芒果花大价钱从江苏卫视手中抢到首播权,造成毁约事件)、延播门(本来定于7月播出的《步步惊心》,赤裸裸地被《新还珠格格》挤掉,失去暑期这个最好时机)。今年9月,湖南卫视终于肯把《步步惊心》放给步粉了。泪奔啊,足足等了我3年啊,有木有!分析下《步步惊心》的各种炒作手段,如有遗漏,大家补充哈!四爷扮演者的人选**,从黄晓明,到霍建华,再到胡歌。最后花落吴奇隆。烦不烦啊,女主角刘诗诗倒是坐的挺稳的!完全不喜欢这种炒作方式,我会随着四爷人选的变更,或喜或悲。不管是不是《宫》抄袭的《步步惊心》,总之《宫》提前播了,也火了。所以《步步惊心》在播出前,处处拿《宫》做比较,如刘诗诗和杨幂做对比,吴奇隆和冯绍峰做对比,挺无聊的。非常不喜欢这个炒作,宫已经占了先机,以后只可能有人对《步步惊心》指手画脚。《步步惊心》的各位阿哥,除了四爷吴奇隆、八爷郑嘉颖在高清下,有点残外,其他几位阿哥倒是很出彩。十三阿哥袁弘、十四阿哥林更新,角色帅,演的也不错。九阿哥的扮演者可是确确实实的把老九的阴险狠毒给演了出来,那小眼神一瞟,我都替若曦打冷颤。草包老十把真诚、坦率、热情表现得那是淋漓尽致啊。这个我喜欢,满足了我的帅哥控啊!撒骨灰、休明慧、火化若曦等场景都被提前曝光了。这些都是小说《步步惊心》里的重头戏啊,当年就看得我泪眼朦胧啊,现在看到片花,真是就如用刀把我脆弱的小心脏一下一下割啊!喜欢虽喜欢,但虐得我啊,泪奔啊,有木有!跟风凡客体,今天你‚步步体‛了吗?粉丝群里‚整个人都步步惊心‛、微博上‚整个暑假都步步惊心了‛‚整个后援团都步步惊心了‛等句子随处可见,还真是相当‚惊心‛。吴奇隆的经纪人的名字就叫‚整个任玥都步步惊心了‛。太刻意了,就不生动了。借版权炒作,意外走红严艺丹。在《步步惊心》电视和网络热播的时候,随着片头、片尾曲以及MV的发布,网上爆出,说《步步惊心》片尾曲《三寸天堂》抄袭松隆子的《梦的点滴》,消息一出,广大粉丝纷纷挖掘音乐抄袭事件的台前幕后,《步步惊心》的音乐制作人从幕后走向台前‚意外‛走红,当然,《步步惊心》的收视率伴随着这起抄袭事件稳稳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箭双雕啊!有木有!《步步惊心》制作公司唐人和湖南卫视立即撇清责任,说歌曲抄袭和他们无关已经不重要了,合演的一次双簧,堪称完美啊。他们就这样撇清了关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就怀疑,这个也是剧的炒作。吴奇隆的粉丝都爱称他为‚吴老大‛。热播电视剧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话题太多才使得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也就使得其收视率不断上升。因此,我都可以理解,但也请炒作手段和角度要慎重,运用的不恰当更可能会招致‚谩骂门‛。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这样凄绝的词,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口中读出来,本就让人心惊,又适逢她与十四阿哥的初次会面,看完了这二人的结局,当我再次重温这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觉,这一铺垫竟是这样触目惊心,第一次感到,作者笔底竟有些曹公的‚草蛇灰线‛之文风。
十阿哥的寿宴上,若曦为了看清楚将来的雍正,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这一不雅的情景恰被回过头的十四‚逮了个正着。‛若曦单独为十阿哥唱戏祝寿,这一情景也深深的打动了尾随而来的十四,多年之后,在草原上,为了救违抗圣旨的十四,若曦向敏敏格格撒谎,说十四是她的情人,求敏敏救他,于是,十四就向敏敏编故事说,多年之前若曦就是因为给他唱戏祝寿才使他深深的爱上她……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一动:他为何不编别的故事,却偏偏是这个情节?只是当时若曦和八阿哥的故事太抢眼,以致于我没有仔细研究十四的情形,想来这应该是他的一次真情流露吧。
之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看出十四对若曦的感情,不是文中没有暗示,而是作者那似有还无、以虚掩实的手法实在是妙。明明是十四一直关注着若曦,却偏偏以他经常斥责若曦为表象,若曦迟迟不肯接受八阿哥的爱,中间又间杂了许多误会,使得十四很多次见到若曦都是冷眉以对、冷语相加,但即便是这样,在若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出手也从不迟疑。
说不清自己是多么喜欢十四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喜爱甚至远远超过了小说中两位绝对的男主角四阿哥与八阿哥,最初的印象,一位俊朗的少年,聪颖过人,才气四溢,正义果敢,光明磊落,喜怒皆形于色,在几位阿哥中,唯一一个曾冷言冷语嘲讽过若曦的,正是这位十四爷。但是,他的喜怒于形却并非因为草莽,而是源于年少和磊落,在与若曦的多次交往中,处处可以看出他光明磊落的胸怀与气质。
康熙在朝堂上迁怒于八阿哥,十四跪奏愿以死保八阿哥,龙颜震怒,‚竟拔了侍卫的佩刀欲诛十四阿哥‛…… 若曦与八阿哥在一起,十四比谁都高兴,若曦与八阿哥分手,十四的一腔怒气如暴雨般倾泻到若曦的身上……若曦的十八岁生日,十四赶来为她祝寿,那一声 ‚马尔泰若曦,你究竟想要什么‛的怒吼被恰巧前来祝寿的四阿哥与十三听了个清清楚楚……若曦与八阿哥彻底分手,八阿哥痛苦难当,十四闯进若曦的房中捏住她的臂膀定要让她说个清楚,若曦哭着喊着与他揪打在一起,这一幕恰巧又被十三与四阿哥看在了眼里……
于是,四阿哥对自己的亲生弟弟十四阿哥生出了长久的深深的误会,认为他与若曦之间有些扯不断的瓜葛……
八阿哥随康熙塞外秋围,朝中有变,十四乔装潜进清军大营,第一个就找到若曦,求她帮他见到八阿哥,在遭遇危险时,他的机智应变充分展现了此人具有极高的智商与斗争经验。当敏敏格格在康熙面前认出 了当年乔装的十四时,感觉被欺骗的她愤怒了,命运无情的将若曦和十四推向了绝境,于是,这两人一生乐章中的第一个最强音出现了:为了不让敏敏说出当年的实情,为了保护十四的生命,若曦答应与骑术高超的敏敏赛马。
这是怎样艰难的一场比赛啊,毫无悬念的,若曦根本没有一分胜算的可能。十四面临违抗圣旨被治罪的危险,绝境中,若曦拿出了常人所未有的魄力,将头上簪子取下猛扎向马的屁股,马儿疯一般的向前冲去,马上的若曦被颠得神志模糊……
我猜想,草原上的这场性命攸关的赛马,一定是深深的震撼了十四的心,为了救他,一个娇弱的女子可以拼出性命,以超出常人的勇气与魄力征服命运,扭转乾坤,当十四从疯跑的马上救下若曦,将神志不清的若曦抱在怀中时,他以为若曦受伤了,一声声牵心的呼唤着若曦的名字,在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心中是充满了柔情的……
此外,若曦与十三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坦荡荡的知己情谊也深深的震撼了十四,他下定决心,从此要象十三哥那样对待若曦,此后,他用大半生的行动践行了这个誓言。
八阿哥被迁罪,十四被责打四十大板,若曦心如油煎却又苦于不通消息,突然收到暗中递来的信,‚迅速打开信,是十四的笔迹。‘安好,勿挂’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压满纸面,墨迹淋漓,力透纸背。我把信重重的压在胸口,似乎十四的力量透过他的字直达我的心。‛
元宵节看到漂亮别致的灯,他会想着买回来给若曦提着玩;太子向康熙请旨要娶若曦,若曦惊怒之下病倒,十四前来看望若曦,为她带来希望的曙光;若曦要将八阿哥的定情物还回去,委托的人选就是十四; 阿哥们的矛盾与斗争日渐尖锐,只有十四(还有十三)奉劝若曦,只管照顾好自个儿,不要参与那些斗争,直到……直到那个毫无预兆的日子,灾难毫无预兆的来临了。
十三阿哥被幽禁养蜂夹道,绿芜跪在十四府门外苦苦请求前去陪伴十三,十四将绿芜的信转交若曦,于是,若曦生命中第二次扭转乾坤的事情出现了:由于为绿芜请命,若曦被罚跪于后花园三天三夜,大雨滂沱中,四阿哥扔掉了伞,跑进雨中与若曦抱在一起,这一幕被远远赶来的八阿哥与十四看了个清清楚楚。十四的眼中全是惊怒,惊的是若曦果真与四阿哥有情,怒的是若曦竟然与四阿哥有情……
当四阿哥无奈的离去、八阿哥冷漠的拂开若曦伸出的手,只有十四慢慢走到若曦的身边,用伞遮住若曦,从怀中掏出几块芙蓉糕——他居然记得若曦说过,她最爱吃的是芙蓉糕;——在这当口,只有他,惦记着若曦已经几天几夜不曾吃过东西……
漫天狂雨中,十四固执着质问着若曦:‚值得吗?‛‚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然后又问:‚当日在草原时,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他是这样在乎自己在若曦心目中的地位,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唇边绽开一个淡淡的笑‛,然后跑去康熙那里,为十三阿哥与绿芜请命,被罚跪于乾清宫外一天一夜,大雨滂沱中,只有十四,只有十四挺身而出,勇敢的去做他认为他该做的事情,即使是触怒龙颜,即使是雨中罚跪,也在所不惜。
这一段,是他二人生命乐章中的第二个最强音。十四不仅天姿俊朗,率真磊落,敢作敢为,同样也是天资聪颖、心思细密、策略周全之人。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每个人的眼神,四阿哥的眼神是冷漠的,八阿哥的 眼神是含笑的,十三阿哥的眼神是不羁的,十四阿哥的眼神是‚清亮‛的……无论什么样的场景和细节,他总是洞若观火,只有年少的他才会和若曦在八阿哥的书房里斗得象两只斗眼鸡,也才会在朝堂上惹怒康熙欲诛杀之,在此后的多次描写中,处处显露出这位年轻的阿哥细致、周全、稳重、有主见的行事作风,即使是在那次罚跪事件中,他对康熙也没有意气用事,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丝毫不提若曦的事情,以免更加触怒康熙,然后完全用父子之情去打动康熙,最终达到了目的,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当年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在与若曦的多次对诗中,显示出他不俗的文学修养,帮助若曦砍梅树,显示出他超人的审美能力,至于他的军事谋略和政治家才能,则在征服准噶尔部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朝廷派出的征剿大军全军覆灭的时候,十四阿哥临危受命,被封为抚远大将军,‚担负起进军拉萨、收复西藏;直捣伊犁,解决准噶尔问题的艰巨任务。‛‚十四阿哥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拉开序幕。‛ ‚长达两年的辗转征战,‛他的战果是辉煌的,‚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华,辅以实际利益,争取到青海蒙古各部落的鼎立支持……十四阿哥恩威并施的一系列举措让他在青海、西藏、甘肃等西北之地威名远震。‛
就是这样一位身披耀眼光环、满载盛誉的十四爷,在回到阔别三年的紫禁城之后,几乎是立即就跑来浣衣局找若曦——若曦早在几年前就被康熙罚到浣衣局为太监洗衣,原因是若曦拒绝了康熙为她的指婚,而指婚的对象正是十四,说起来,康熙真的是很疼爱服侍了他十年的若熙,在康熙的眼中,十四是他最欣赏最喜爱的儿子,十四与若曦年纪相当,品貌匹配,十四与若曦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若曦受难的时候,是十四 挺身而出,陪若曦一同雨中罚跪……这一切促成了康熙的指婚决定,不得不说,康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完全带着爱怜、带着一种完全是父亲的感情在促成这桩美好姻缘,可是,关键时刻,若曦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尽管若曦明白嫁给十四的种种好处,可她仍然选择了抗旨被罚,这一惩罚是严厉的,浣衣局的日子一待就是六年。
在完全不知晓若曦为何被罚的情况下,十四就勇敢的向康熙请求赐婚,遭拒后第二年再求一次,西北大捷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求康熙将若曦赐嫁给他,权当是对他的赏赐……
这样大的救国之功,只求一女子为赏赐,康熙面对执着的儿子,终于说出了当年重罚若曦的真相。我不知道十四听到后心中如何感想,只知道他听到立即奔到浣衣局,当面质问若曦,‚为什么?我就让你那么看不上眼?你宁可在这里替太监洗衣服也不肯跟我!‛他要求一个答案。
面对眼前的这位已步入中年、沉稳厉练、目光犀利、喜怒无形的俊逸男子,几乎不能相信这就是当初那位她所熟悉的明朗少年。再一次顺从自己的感情,若曦拒绝了十四的求婚。
终于,当那个决定皇位的重大时刻来临时,当历史终于沿着若曦所明了的方向重叠上它应有的轨迹时,当四阿哥终于手握皇权取得最后的决定性胜利时,十四也走向了他最终的历史归宿——由威震四方的大将军王被贬去为康熙守皇陵,从此做了压抑孤独的守墓人。
但即便是自己的生活如此潦倒,即便是若曦已做了雍正的女人,即便是若曦的心中只爱雍正一人,十四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向若曦暗递消息:只要她愿意,他仍会带她脱离紫禁城这个苦海,只因他知道,若曦在皇宫内的生活绝不会真正的幸福,他了解若曦的全部痛苦……
终于,当若曦在雍正的身边受尽痛苦折磨、身心巨创之后,通过十三向他发出了求救的讯息,他立即拿出了当年康熙为他留下的赐婚的遗诏,以此要挟雍正对若曦放手……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高贵的男人,当日他去浣衣局找若曦的时候,他的手中已经握有赐婚的圣旨,但他却不愿以此强迫若曦,而是顺从若曦自己的心愿。只有当她真正需要解救的时候,他才拿出了这张王牌。果然,这是一张无法抗拒的王牌,雍正终于放若曦离开了紫禁城,而三十出头的若曦也终于有机会蒙上红手帕出嫁了。
成婚之后,十四与若曦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十四为若曦提供了最为自由的生活空间,完全不必受任何世俗凡事的侵扰,他每天都会来看若曦,陪她说会儿话,却从来都没有逾礼之举,甚至在夜宿若曦处的时候,也是隔屏风而睡,他们夜里会回忆小时候的趣事,十四还会讲他在西北时的故事,两人一同嘻笑,一同叹气,一同感悟,一同伤怀……若曦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幸福又幸福的,为此,我感激这个男人。
若曦的身体日渐衰弱下去,太医的回答都是‚油尽灯枯‛,长年的忧惧使若曦五内俱伤,当年罚跪雨中及六年浣衣局的经历使她得了严重的风湿,十四由最初的惊怒转为后来的悲伤、绝望,他更加用心的对待若曦。
终于,那个最后的日子来临了,若曦躺在十四的怀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身边是绚烂的花树和漫天飞舞的花瓣,将她美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桃花纷飞的时节……直到此时,十四才敢在若曦的额上印下一吻,这倾注一生深情的一吻……
冥冥中,眼前又闪过那两个斗眼鸡似的少年,还有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两个俊朗身影……不由得又想起十四初见若曦时读的那阙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再一次触目惊心!
最后若曦写给胤禛的信
她终于走了,留下了对胤禛而不是皇帝无限的思念:
‚人生一梦,白云仓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当一个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
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心)门;
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
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
恨我、恼我、怒我?
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只有拿去我魂魄的四爷一人。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又想起若曦曾经跟八爷的盟誓: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四篇:《步步惊心》读后感
《步步惊心》读后感
是在看完《宫》后才开始对穿越剧感兴趣的,于是寻寻觅觅,发现了桐华的《步步惊心》,看完了一遍小说,接着又看拍成的电视剧,接着又看一遍小说,接着又反反复复看电视剧,呵,自问从未如此钟情于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只因它让我感触太多。
得承认,看穿越剧总能带给我们一些少女般的遐想:倘若哪一天我也穿越到了清朝,遇到众帅哥,呵呵。于是花痴开始了。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几年的白领生活让剧中的女主角张晓即使处在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中,亦能保的住自身安好,这一点,着实令人佩服。虽然这是一部言情片,但其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完美诠释亦让我感动。
小说中若曦与若兰的姐妹情,细腻而温馨。曾经淘气爱闹事的若曦着实让身为姐姐的若兰头疼,有这样一个古灵精怪却又让人担心的妹妹不知是福还是祸。在得知若曦与八爷两情相悦之际,她告诫若曦要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不要后悔。能够真心实意为自己妹妹着想,愿意与妹妹共侍一夫,哪怕她心底里是不爱八爷的,她也都算上一个好姐姐。尤其到后来若曦因触犯天颜而被罚到浣衣局,也许那是她第一次愿意主动与八爷说话,主动牵他的手,恳求他帮若曦。一切都只为若曦。而若曦亦是真心对待若兰,哪怕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许身在宫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没有心机太过善良的姐姐了。自己境遇再不好,也会书信给姐姐告诉自己一切安好,让姐姐放心。为了让姐姐死后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甚至跪求八爷一纸休书休了姐姐,只愿姐姐求的自由。也许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个关心着自己,爱护着
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够帮助我们,失意时安慰我们,甚至能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是我们此生之幸。爱情可以变,友情可以变,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亲情了。
说到亲情,封建王朝的子凭母贵思想在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八爷奋斗了大半辈子,无缘皇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生母良妃系辛者库所出,身份卑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于是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母亲毅然放弃医治重病直至薨世。类似的,绿芜为了让女儿将来有清白的身世,不受自己妓女身份的影响,决绝的投河自尽,留下了年幼的承欢和痛苦的十三爷。想想现在,子凭母贵也许OUT了,但子凭父贵,即我们所说的富二代开始盛行。这是“我爹是李刚”的年代,这是“四大名爹”的年代。一样的,没有富得流油的爹,你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出人头地,我们难免会在这样那样的富二代中挤得头破血流,最终失败退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这个国家一点点开始腐败,我们看到的美好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羡慕若曦从小就有一大帮帅哥玩伴,这种友情一直持续到最后。若曦大半生都在为朋友付出,太重情义,也许是这部小说最终演绎成悲剧的重要原因。为了十四不惜舍命相救,为了十三落了一身病。她和十三的知己之情更是令人动容,因为是知己,因为太了解,所以,无需问原因,无需想太多,觉得对,就去做,永远相信,永远支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幸矣。对待朋友,以心相交,在这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年代,有一个人会和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
感悟人生,我们就是幸福的。
若曦与八爷、四爷的感情纠葛,让我们嗟叹。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步步》里的爱情太感人。若曦为了等四爷,甘愿呆在浣衣局十年之久;明慧对八爷的爱超越了一切,甚至自己的命;绿芜甘愿被禁于养蜂夹道,只要有十三相伴;明玉一身傲骨,却为了十爷向从小的情敌若曦下跪。小说里,若曦为了开导十爷,讲了一个芙蓉糕和冰糖葫芦的故事,八爷先对若兰情有独钟,又对若曦一见钟情,却忽略了一直在身边默默付出的明慧,直到明慧自杀那一刻,他才醒悟自己最爱的,一直都是芙蓉糕呀。可惜呀可叹,人总是这样,在失去后才开始追悔莫及,才想起要珍惜。红玫瑰和白玫瑰也许我们都会拥有,但难得的是要认清自己的心,知道是什么最重要的。又有谁是真正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的。我们可以想念冰糖葫芦,可以时常低头看见衣服上的饭粒,但不可以忘记芙蓉糕,不可以忽略了心口的那颗朱砂痣。梁朝伟在《无间道》里说:我们走的太远,已经忘记了出路。如果我们正在路上,别忘了回头看看,摸摸良心,是否还在热血沸腾。
塞外行围,白雪红梅,兄弟情深,若曦不禁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繁华散尽,只剩落寞。正如几米所说:“所有美好,都有最后期限。”谁能想到当时感情融洽的兄弟将来会成为勾心斗角,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的对手。也许一切命中注定,只因他们都生在帝王之家,无法改变的命运。因果轮回,其中的错综复杂,又岂是一句造化弄人可以解释清楚的。我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
为当年若曦提醒八爷的一句话酿成了今日的种种苦果。只是不由感叹,我们似乎一直在纠结,不知道怎样做是最完美的,怎样做能让所有人都好,于是,我们总会或多或少的伤害到自己爱的人。世事难两全,是永远的遗憾。
若曦与四爷的感情曲曲折折,好不容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却无法善始善终,实在令人感伤。我们无法否认,他们是相爱的,甚至是深爱的。若曦的爱情观很令我欣赏。对八爷的决绝一开始让我不忍,当她对十四说出:既然不可能在一起,又何必做一些欲放不放的缠绵姿态去撩拨她。才明白是应该这样的,我们也许都遇到过这样的感情,爱,不可以,忘,又做不到。爱情,也许真的是不能纠纠缠缠,不清不白。为了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也许我们都应该干脆一点。若说若曦与八爷的感情炙热如火,那么若曦与四爷的感情却是点点滴滴,不温不火,但足以燃烧一切。若曦无法理解成为雍正的四爷,残害兄弟,杀死和她最要好的姐妹玉檀,这些都成了他们之间的屏障。不由得觉得若曦要求的太多,她到底想要什么?这是十四问她数遍的问题,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记得当初若曦看到康熙走到已逝世的良妃殿前,也只是一瞥。不由感叹,帝王的爱,原来就是这样,片刻回眸而已。想想自己,胤禛对十三说:她只在乎别人,我只在乎她。十四既得到了康熙的赐婚旨意,却也没有强求她。她应该是幸福的。而她太多情了,太在乎友情,只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却忘记了,有些事,是自己也无能为力的。我们总是欲望太多,得不到满足,应该知道,有些事,可以做,就做好,不可以做,就忘记吧。我们并不是万能的。
若曦曾感慨,为何被牺牲的总是女人,而且奇怪的是,她们竟毫无怨言。明慧,绿芜,玉檀,若曦,哪一个不是如此。总是说,爱情是伟大的。也许真是情到深处无怨尤了呢。
身处皇宫的若曦,做事再三琢磨,还要再三琢磨,真可谓步步心机。不知道未来的我们会不会也成为这样机关算尽的人,年少无知时,犯了错会有人原谅,长大后,再犯错,虽不会遭到杀头的命运,可又会有谁再去原谅自己呢。
因为是从现代穿越到清朝,所以知道每个人的命运,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更加预示了小说的悲剧结局。一心要逃离皇宫这个牢笼,却奈何命运牵引,逃离了束缚身体的牢笼,却逃不了自己的内心。等待无疑是最难熬的,日日思君不见君,若曦最终香消玉殒,却只希望能够忘记这些让她一辈子为难的人。继若曦十三相继离开之后,胤禛就真真正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往事亦如风飘散。
到最后,主人公们经历艰难坎坷,体会最深的三个字无疑是:放得下。放得下,也许真的是佛家只能说却做不到的偈语。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亦不过是过眼云烟。加菲猫说:“爱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我们何必为了短暂放弃永恒,为了浮云放弃眼前的幸福呢?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是一种哀伤。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借元好问的一句话: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011级金融二班于颖
第五篇:步步惊心经典台词
步步惊心经典台词
1、男女之间还可以如虬髯客和红拂女的!彼此关心照顾,却非风月,只为真心。步步惊心经典语录
2、我躲来躲去,没想到却落到了风暴中心。以前一直是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各人走向他们的结局,如今自己也被拖进了这幕戏中,将来我该何去何从?
3、论雅致似竹露清风,看风姿是明珠玉润。
4、一哭二闹三上吊,女人的这些法子只会对深爱自己的人管用,只有他们才会心软,心疼,才会伤心欲绝。不爱你的人,看着你的尸身,大不了一把同情泪,道一声“真是可怜!”过后风花雪夜依旧。
5、知易行难。
6、难道如尾声般抱柱守信,至死方休?不要说此事还牵连别人,就是只你我,我也不愿一块死,我宁愿各自活着。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8、我既完全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所作所为一切于我无任何意义。为所爱之人,才能伤你!
9、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10、人生一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却悲苦多,欢乐少,无可奈何事竟十有八九!
11、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若高到不能再高,就只能往下走了。
12、以死酬情坠楼而亡的绿珠是妓女,击鼓抗金的梁红玉是妓女,不肯服侍金人吞金而亡的李师师是妓女,慷慨悲歌死无憾的袁宝儿是妓女。
13、你若想作践自己,最好关着屋子干。没得在众人眼前如此?既有可能被人打扰阻挠,落了口实,还不能够尽兴。
14、我梦里以为我搂着你是做梦。
15、爱与恨都已离去,只剩他了。
16、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经典语录 www.xiexiebang.com)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17、我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难道这就是老天为我预备的结局吗?
18、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若曦写给四爷的遗书
19、一朝相知,终身知已!
20、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1、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月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23、“你既已戴了我的簪子,又说了要嫁我,以后就莫要再想别人了!”
24、“若曦,你真明白自己的心吗?太多畏惧,太多顾忌,整天忙于权衡利弊,瞻前顾后,会不会让你根本看不分明自己的心呢?”
25、我还没审,你就如此痛快的招了,原来你还真和十四弟有私。“
26、从现在起永远不要对我说假话!我和你一样,即使丑陋也要真实!”
27、“造化弄人?我偏不信这个邪,我不相信我们无缘,就是老天不给,我也要从他手里夺来!”“我一定会救十三弟出来,也一定会娶你!”
28、若曦,有你是我之幸,上天待我甚厚。
29、“你出去!我不想再见你!”
30、“如果你愿意,我们还是可以回到以前。”
31、“朕终于明白你为何放不下老八了,明白你为何让他提防我,明白为何他在太庙前罚跪,你就在佛堂前相陪,明白朕一伤他,你就要来伤朕。”
32、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33、过多沉溺于旖旎风光,只会乱了心志。
34、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刻骨铭心的狂,过尽千帆皆不盼的是若水三千的痴。
35、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6、他送走的是我,也送别的是曾经的自己。他用淡然疲惫的目光,将曾经因他沸沸扬扬,以后无他依旧沸沸扬扬的尘世关在了门外。世人再如何评论,他已完全不关心。
3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8、月亮和星星很难说哪个更好的,如果你不要只为错过月亮而低头哭泣的话,也许会看见繁星满天呢!那也是不逊于月亮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