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范文)

时间:2019-05-13 10: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赏析(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赏析(范文)》。

第一篇:古诗词赏析(范文)

诗歌赏析

1.考查重点:《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阅读”第8条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考查重点是(1)理解诗歌的语句,赏析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2)品味诗歌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要素。(5)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与意境。

2.试题特点:

(1)基本题型由选择判断为主转向以填空和简答为主。

(2)选材浅近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典故,以名家名篇古诗词曲为主,有由课内选材逐渐向课外选材的趋势。

(3)所设题项体现了由词句理解到意境品味,由表达内容到表达技巧逐层推进的特点,从外围到内核,由知识到能力。

3.典型例题解析:

例①: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03 南通市中考题)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在一道题中对四首诗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了赏析。依次是拟人,对仗,比喻和反复。要选择出正确答案,必须对这四首诗都有深入的理解。可根据诗句的的表达,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表达的诗情,进行分析、筛选。很容易可以看出C句有误,这两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不要被诗中的“春风”误导。

例②: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3 无锡市中考题)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1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析:这道题将两首同一题材的诗、曲进行比较赏析。从文学常识,诗句理解,词语作用和意境品味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首诗的把握程度。“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相关知识予以分析会知道,一个是一反常人“悲秋”情调的咏秋佳作,一个是元曲中悲秋的绝唱。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衷爱,所以D项有误。

例③: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03 河南中考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的特点。(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小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要抓住体现环境特点的关键词语“幽”和“深”进行揣摩,这两个词语都含有“清净,幽静,清幽”之意,所以环境特点也在于此。第(2)小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寓情于景”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所写景物的欢悦,可探知人物内心的愉快,由潭水的深邃亦可感受人物心境的宁静,所以欢快与空灵是此时作者内心的写照。第(3)小题考查对“反衬”写作手法的感悟与赏析。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2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3 1.归田园居(晋)陶渊明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精析:全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把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中。①句实写作者在南山脚下种豆和豆苗的生长情况。②句虚写作者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勾画出诗人夜晚归来的情形。③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映射下一句,为下面的议论作铺垫。④句发出感叹,表明自己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点明题旨。“愿”也有此意。

2.游山西村(宋)陆游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精析:全诗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①句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②句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此句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③句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④句写主观心境,有恋恋不舍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①②③句是实写山村美好淳朴的风土人情。④句是虚写。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精析:本诗为写景诗,就大河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①⑦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①句为互文句,寓情于景。②句既有实景之芙,也有虚景之壮阔。③句蕴含哲理,“生”“入”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句表达思乡之切。全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主要特点。

4 4.望岳(唐)杜甫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黄鹤楼(唐)崔颢

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析:①②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而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③④句转写楼上所见所感,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④句中前后两半句互相映衬而又联成一体,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全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③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7.泊秦淮(唐)杜牧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析: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①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③句表面是批评歌女,实际是批评颓废世风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④句“犹”字意味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生发忧虑之情而不能自已。

8.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②巴山夜雨涨秋池。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精析:这是一封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①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写出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②句写眼前景象,愁苦之情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③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何当”表推测,呼应“未有期”,从“未有”推测想象中的“有”。④句在现实与想象的时空徘徊不已,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9.相见欢(五代)李煜

①无言独上西楼,②月如钩。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④剪不断,⑤理还乱,⑥是离愁。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析:①句写尽其人的孤寂,心境的萧索。渲染了凄凉的气氛。②句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点明时间是夜晚,残缺之月使人愁上添愁。③句点明是秋天俯视之景,地面之景,“寂寞”与①句中“无言”“独上”相呼应。看似写物实是写人。①②③句是上片,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甚一句。④⑤⑥三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运用了比喻。⑦句是白描。写出复杂的感受,饱含辛酸。是极沉痛的伤心语。下片四句④-⑦点破题旨,直抒离愁。

10.观书有感(宋)朱熹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精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①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清澈。②句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芙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③④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含人要心灵澄明,就要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后来这句诗化作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②句写景,③④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1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析: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平静、自然朴素的生活。①句写景,②③④句写人。②句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的生活乐趣。①②句为上片,③④句为下片。下片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勤劳,中儿做辅助劳动,小儿幼小天真,调皮玩耍。

“无赖”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精析:这首诗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与关切。①句写景抓住“杨花”“子规”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②句

7 叙事,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③④句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

14.春望(唐)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①句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精析: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千寻”写其高。③④句景、情、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16.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①句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写景。②③句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水中明月如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④句含蓄地抒发思乡深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7.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析:作者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望于侥幸。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后两句议论,从反面落笔.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的抑郁之情。诗人讲了一个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8 18.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析:这首七言绝句里,诗人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前两句对比,有乐观明快的风格。后两句是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19.过零丁洋(明末)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颈联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0.浣溪沙(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精析:全词情、景、理交融。表现出苏轼执著的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词的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静谧。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2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精析: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清新幽静之境。颔联渲染了古寺特有的幽深。“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颈联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以动衬静,对仗工整。后一句更进一步表现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尾联以有声写无声,是上联哲理、思考的延伸和深化。这首诗朴素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2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精析: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批评统治者的昏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首联直接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运用对比,让人感到诗人命运的变化。颔联表白自己的心迹,有怨愤之情。颈联即景抒情,情悲且壮,有眷恋有惆怅。尾联沉痛从容,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全诗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

23.别云间(南明)夏完淳

①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③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④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析:全诗表明了作者誓死不屈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依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怀。①句回忆过去,感慨今日,表明沉痛、愤懑之情。运用了“南冠”的典故。②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③句写矛盾心情,具有深沉动人的力量,感情真切。④句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全诗直抒胸臆。

24.醉花阴(宋)李清照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精析:这首诗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①句写眼前实景,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想象女主人公愁闷终日,时间难捱。“永昼„‘销”表时间概念。②句中“又”含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上片写从早到晚,环境冷清,孤寂无聊,愁闷难捱。下片集中写黄昏后的愁绪。③句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④句“帘卷西风”四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全词景中有情,写景即写情。

25.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析: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①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②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

10 残酷。③句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④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6.无题(唐)李商隐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④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27.南园 李贺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②收取关山五十州。

③请君暂上凌烟阁,④若个书生万户侯。

精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更多流露出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①②句设问起句,直抒胸臆,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③④句再用反问,从反面衬托诗人投笔从戎的强烈愿望,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颇含有国家之痛和身世之悲。

28.梦江南(唐)温庭筠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肠断白蘋洲。

精析:全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①句写思妇精心打扮之后,盼望心上人的归来,次数不只一次。“独”写出孤寂落寞之感。②句思妇望眼欲穿。由希望到失望,等待之久,失望之深。③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④句“白蘋洲”用借代手法,写愁苦之情,相思之情,令人感叹、悲伤。

29.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1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②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

30.饮酒(晋)陶渊明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析:这首五言古诗,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①②句写诗人居于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设置悬念.几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③④句具体描写自己的这种心境或心态,落日、飞鸟等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⑤句是全诗的总结,是点睛之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全诗语言平淡。韵味隽永。

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精析:这是一首干谒诗,借景抒情,表达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①②句写景,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写出了水天相接、浩瀚无涯的气势。为下边的抒情作准备。①句虚写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的雄阔景象,②句实写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③④句引用古语、典故,表现自己寄希望于执政者的心情,表达诗人希望出仕的急切心情。

32.行路难(唐)李白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2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析: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榜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③句正面写行路难。④句引吕尚和伊尹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⑤句句式短小、节奏急促,跳跃,写出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但诗人没有气馁。⑥句写诗人坚定的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33.渔家傲(宋)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①②③句为上阕,写边塞秋景的萧索。①句写秋天,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从三个方面叙述:

一、大雁南飞;

二、边声四起;

三、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孤城”渲染出西疆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④⑤⑥为下阕,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④句写将士们的报国激情。⑤句羌笛声使战士们的思念故乡无法入睡。⑥句抒发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阕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词的下阕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衷。

34.汉江临眺(唐)王维

①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③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④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描绘出汉江的宽广,远山的迷蒙。展现了汉江壮丽浩渺的景色。①句总写汉江的地理位置,②③句写作者极目所见,其中②句写汉江水势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

13 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③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波澜好像撼动天空。②③句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物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④句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诗中“接、通、浮、动、外、中”富有动感。

35.浣溪沙(宋)晏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②去年天气旧亭台。③夕阳西下几时回?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⑤似曾相识燕归来。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精析: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④⑤⑥句为下 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光不停,春花凋谢,燕子归巢,人无可奈何,景与情自然结合。

14

第二篇: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成为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基本概述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

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学习方法 要多读

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谈话录》)。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经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可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要多看

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要多练

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

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

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

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赏析转化

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这要看试题的指向。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知识体系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第三篇:古诗词赏析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 B 乘舟梦日边—— C 长风破浪——2、、、、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十四、《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六、《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十八、《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十九、《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

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二十、《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 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7、这首词用一个“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抒发了。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二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十二、《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二

十三、《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

十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按____________顺序描绘的。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二

十五、归园田居 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古诗词赏析练习答案

一、《观沧海》

1、水波动荡 山岛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

2、B

3、观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色

4、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A

2、C

3、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三、《钱塘湖春行》

1、初、早、新、渐、浅

2、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3、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

(自制: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

四、《天静沙·秋思》

1、深秋晚景图

2、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B

五、《使至塞上》

1、比喻、对偶

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六、《望岳》

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七、《春望》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八、《游山西村》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九、《饮酒》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心远

3、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4、自然情趣

5、B(应是“如此”之意)

6、C(“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十、《行路难》

1、A 吕尚 B 伊尹 C 宗悫

2、停、投、拔、顾

3、高昂乐观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安史之乱

2、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A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十四、《赤壁》

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3、D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B

2、A

十六、《过零丁洋》

1、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A(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

3、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1、D(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

3、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十八、《己亥杂诗》

1、诗人以“落红”自比

2、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B

十九、《渔家傲》

1、长烟|落日|孤城闭

2、D

3、异 孤寂荒凉

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5、C

二十、《江城子·密州出猎》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二

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二

十二、《关雎》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二

十三、《蒹葭》

1、D

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二十四 1.C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由远到近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二

十五、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3.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5.语言“自然、通俗”。

第四篇:古诗词赏析(DOC)

备战2012年中考系列资料——

古诗词赏析

【考点解说】

考标要求:“能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诗词曲)中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2010年郴州市语文中考的诗词赏析为4分,共有一道非选择题。

【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题型有:

1、诗意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4、技巧分析。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侧面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欲扬先抑等。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各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一、品味炼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五、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春 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的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七、景物描写,即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怎样的特点?

八、意境欣赏,包括描述意境、概括意境氛围、选择意境相近的诗句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下列诗句与某一句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等。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九、名句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方面为人称道之处品评分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解题分析及参考答案:

一、(炼字)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 “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内容理解)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三、(描绘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四、(情感体味)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除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除夜》中,也出现了很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等词也含蓄地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通读全诗,一是“旅馆

为了准确地表达,我们应熟悉一些概括意境的词语,如“宁静、清冷、清幽、凄冷、辽阔、雄奇”等。

九、(名句欣赏)古诗词是古典文学宝库的瑰宝,名句则是这瑰宝中的精华。有些古诗词并未广为人知,但其中的名句却一直脍炙人口,可见名句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它较之于平句、拙句高妙在哪里?是景致优美,让人心怡;还是情真意浓,格调高亢;抑或蕴涵哲理,启人心智;再或者修辞精妙,一语传神?也就是说,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名句,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赏析;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这是一个写景名句,写的是宁静清幽的夏夜,“明月”“别枝”勾勒了和谐美好的氛围。这一句的精妙,在“惊鹊”的加入,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写“惊鹊”,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把“明月”映照下的月夜美景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十、(表达赏析)表达赏析题,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向古诗词阅读的延伸。解答这类题目,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目是就修辞方法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应该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双关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方式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现手法提问,你的答案一般就在对比、抑扬、动静、点面、虚实、衬托等里面;如果题目提问的角度是语言特点,你一般得回答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

此题的提问角度比较宽泛,问“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既可以谈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也可以说表达手法上的特点,还可以写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譬如第一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寓抒情于写景之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第二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动与静的结合: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第三个角度,可以分析词语运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排列组合,中间没有一个动词连缀,名词意象的堆叠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十一、(典故溯源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

解答这一类题目,了解所用典故的本意是基础。

表达了戍边将士立誓抵御外族入侵、平定边疆战乱的豪壮情怀。

十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题的特点就在综合二字上。客观题的综合性,体现在信息量大上,需要综合辨析;主观题的综合性,体现在语言组织上,要求对整首诗作评价分析。主观题,语言的组织尤其重要。首先是精准,扣住题目要求,务求向靶心打。其次是条理,展现一定的逻辑性。再次是集中,围绕题目谈,不能东拉西扯。

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如此高的评价?这首词最高明之处何在?为什么能超越别的中秋词作?在格调!用《宋词鉴赏辞典》里面的话说,是“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作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放眼古今词人,谁有如此高格?当然,同学们组织语言,表达可以平浅一些,下面示例供参考:

这首词上阕问月,下阕怀人,作者把出世入世的追问、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悲欢离合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或:

1、结构精巧,想象奇特;

2、抒写的“此事古难全”这种离愁别恨能激起各时代、各种类型读者的共鸣。

第五篇:古诗词赏析

1.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这首《送别》,同样的脍炙人口。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开场便是落寞的场面,离别的情绪。在夕阳下,晚风吹拂着杨柳,悠远的笛声传来,群山连成一片,而我就要在这良辰美景中与你分别,不知道你将去何处,不知道你将走向何方,或许在天涯,或许在海角,在这人间,为什么知交都要分离,为什么不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在这离别的时刻,就让我们用一壶酒来传递彼此的心意,以此来表达最后的欢乐。因此,从此以后,在我的梦里,常常地会见到你,当醒来的时候,没有友情的温暖,人生是多么的寒冷。

本诗的作者是位高僧,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是公认的文化大师。他的这首《送别》诗,意境高远,行文流畅,具有非常强烈的穿透性,不管何时,不管何地,只要读到“今宵别梦寒”的文字,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层的忧伤。离别了,梦中相见,梦醒之后,心是如此的凄凉,如此的孤寂。难道我和宝贝不是如此吗?那曾经的欢娱,那曾经的美好,而今安在?

2、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 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3、曹操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该 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螣音同“腾”

5.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1.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4、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之歌。当,是唱歌的意思。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 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鼓:弹。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讌(yàn):同“宴”(原文中讌为“讠燕”)。匝(zā):周,圈。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鉴赏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5、过零丁洋⑴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

作品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1] 文学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皇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皇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

6、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但理想不能实现,终忧愤而死。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豪放词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其词悲壮豪放,抒发爱国情怀,代表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注释:

1、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2、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3、梦回:梦醒。

4、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5、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6、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麾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八百里:牛。

7、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

8、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9、沙场:战场。

10、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霹雳(pī lì):雷声,形容射箭时弓弦震动的声音。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这首词,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开头两句写军中夜晚生活,“八百里”三句写军队生活和阅兵场面。下阕开头两句写投入战斗,最后一句写破敌立功的愿望落空。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7、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8、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xiē)。抬望眼,仰天长啸(xiào),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简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9、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赏析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10、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11、苏幕遮•碧云天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赏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12、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13、《虞美人》赏析(后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回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水冷的图画啊!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eì)江月。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15、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但理想不能实现,终忧愤而死。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豪放词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其词悲壮豪放,抒发爱国情怀,代表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注释:

1、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2、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3、梦回:梦醒。

4、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5、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6、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麾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八百里:牛。

7、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

8、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9、沙场:战场。

10、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11、霹雳(pī lì):雷声,形容射箭时弓弦震动的声音。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这首词,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开头两句写军中夜晚生活,“八百里”三句写军队生活和阅兵场面。下阕开头两句写投入战斗,最后一句写破敌立功的愿望落空。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下载古诗词赏析(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赏析(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赏析(合集5篇)

    引 子 用较少的文字准确地表达一种情感,诗人都是驾御文字的专家。 浓缩的才是精品。 好诗就是一活宝。反反复复,玩味无穷。 众多的古代诗人们就像夜晚天空的星星,千百年来,交相......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 观沧海 主题: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伟大的抱负。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这四句是虚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呈现在读者面......

    古诗词名句赏析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 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 伸展。“......

    古诗词默写赏析专题

    古诗词默写赏析专题 一、概要说明 背诵名言佳句,是考生个人语文素养睥体现,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考点的题型主要为四大类 (1)直接写出上下句;(2)理解型默写;(3)迁移型默写;(4)赏析拓展......

    中考古诗词赏析

    参考答案: 1、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②对故乡无限依恋(或对故乡的思念) 2、①“秋’字点明了季节......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意思: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位“客”是从哪里来。 诗人引发感......

    古诗词赏析(五篇模版)

    【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

    古诗词赏析[五篇]

    二、《赤壁》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 。 2、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 , 。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