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

时间:2019-05-13 10: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

第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

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分析:临行前缝衣—————————小

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大

这种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某种崇高美德的写作技法叫“以小见大”

1.请回顾一下,《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作者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2.我们从这件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文章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融洽和谐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散步》的发生分歧和解决分歧部分,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4、请口头说说你和同学,老师之间发生过什么难以忘怀的事,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以小见大的常见方式:

(一)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二)含蓄式:寓于叙述描写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 如何做到“以小见大”:

(1)细心观察生活,精选写作素材(2)捕捉细小情节,进行重点描写(3)认真思考联想,挖掘材料内涵(4)点燃思维火花,切忌牵强附会

好词好句

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人生就是旅途,不管我们漂到哪,最终还是会回到温暖的地方——家。家是什么?家是港湾,家是避风港,家就是引导我们前行的路标,家也是照亮我们由黑暗走向黎明的灯塔„„

3、有人曾经问我:家是什么?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梦想的乐园,家是驻泊的港湾。当你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家是抚平伤口的良药;当你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家是重获力量的源泉;当你独自在外经历风霜雨打,家是你温馨的避风港。

4、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 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

5、家人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我们,让我们心中充满温暖,再大的困难也迎刃而解。我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这是最快乐的时光,将会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结尾)

6、回家成为一种必然。回家不是为尽自己的孝道,也不是沽名钓誉为自己争得不忘本的虚荣,而是为自己寻找供漂泊远方疲劳的身躯休息的港湾,让疲惫的心灵在清净之地休养。回家成为医疗心灵的良药。(结尾)

7、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8、无论身在何处,与家的距离都近在咫尺。因为家是慈母手中的线。在你临行之前已密密地缝在身上。不管离家多远。家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那充满着母亲的叮嘱父亲的关切,永远不会忘记。

父爱是山,成就我一生的坚强;父爱是水,教会我柔韧的性格;父爱是海,养成我宽阔的胸怀。父爱是土,长成我这棵参天大树。

9、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10、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11、亲情,是一盏明灯,给浪子回头照亮了道路;亲情,是一个避风港,给飘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一碗心灵鸡汤,给受伤的心灵一声呵护;亲情,也是一把利剑,给不知悔改的人一招力劈华山。

课外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1 尾生抱柱: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不一会儿,洪水越来越大,越漫越高,尾生紧紧地抱住桥柱,宁死不走,最后被淹死了。

第二篇:作文技法之17--以小见大立意法

以小见大立意法

以小见大是构思立意的技法之一。所谓“小”,是指从小处着眼,即选材小,写作的角度小;所谓“大”,是说思想内涵容量大。这种写法的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小事反映大主题,即选材虽小,却韵味无穷;取事虽小,而意义重大。

运用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要善于发现有深刻意义的小事,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小事物。第二,胸中要有“大”。对所选的小事,要站得高,看得远想的深。为此,必须注意积累生活经验,又要注意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第三篇: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1、注意选取小而有意义的事作为写作材料

2、重大事件往往不好把握,而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

3、写作时,我们要打开思路,留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佳作欣赏】

(一)这伸来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学。时间还早,路上没有别的人。夜里下过雨,路上又湿又滑,道旁树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个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那瘦矮的个头,那蹒跚的脚步,都向我证实,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男女之别而互不讲话;况且,大概是由于那一条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声不响。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

更近了,只有五六步远。我正准备再次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

下意识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远的身后,飘来人们的的谈笑,我该怎么办?----不管她,扬长而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十几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书本,所有这些输送给我的善恶观,不允许我视而不见。----那么,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这样。不是因为我和她从未说过话,而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我是个男孩子!何况----似乎有人来了……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痛心的画面:在我前面五六步远,摔倒着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同学;而我,却呆呆地站着,站着!欲扶,不行,欲止,不能!

这只是瞬间的景象,顷刻的思绪。飘在身后的谈笑声,促我在迷惘中作出抉择----不去扶起她!匆匆,我迈开步子,超了过去。

可我又立刻站住了,面对前方延伸的路,我将走向哪里?我能顺着这条路走去吗? 回头,注定要回头。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着想要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树,用力拉着,将身体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点……渐渐地,慢慢地,她站了起来。我好可怜:我不如一棵树!

积在树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纷纷滴落,仿佛在痛哭。你为谁而哭,树?----你应该为她而哭,她摔倒了,没有人扶她起来!你也应该为我而哭,一个残疾女同学摔倒在我面前,我只是看着她自己站起来!可是,你更应该为千万个她和我而哭,为这个世界而哭!

她又迈开了步子,坚强地走来,甚至比原来更快。转过身,我怅然若失地走着,顺着这条路走去。是她摔倒了么?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谁,有谁能伸过手来,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声。任何偶然摔倒者都会叫的----这是下坡的路,我一脚踏空了。真疼啊!我试着站起来。突然,我怔住了!

—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了我的面前。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这伸来的手!----我不禁潸然泪下。

点评:本文写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雨后路滑,瘸腿的“她”摔倒在“我”的面前,“我”愣愣地站着,不敢伸出应该伸出的手;而“我”跌倒后,“她”却勇敢地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事情虽小,却表现了一个很大的主题:抨击封建思想阴魂不散的现象,鞭挞“男女授受不亲”余毒残存的劣根。作者写道:“是她摔倒了吗?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正是“以小见大法”使《这伸来的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我家喜事多

今晚是除夕夜,爸爸妈妈为庆祝新年的到来,特意在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不时地从厨房里传来“嗞嗞”的煎炒声,飘出阵阵肉香。说真的,我对过新年没什么兴致了,只是三岁的小弟弟高兴地蹦来跳去要这要那。

不过半个小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了。不必说黄嫩嫩、脆酥酥的烤鸭,也不必说白莹莹、油光光的桶子鸡,单就是几个小小的素菜也着实地让我流了口水:白亮亮的藕片,晶莹透明的海带丝,黄黄的油炸豆腐块配上青青的蔬菜叶,红红的冒着热气的花生米……“你刚才不是吵着要吃吗?小吉,这么多好吃的,你怎么不快点吃?”爸爸问弟弟。“现在不想吃了,肚子早已填满了。”弟弟抱着肚子说。很快,晚饭结束了,只有爸爸妈妈边吃边唠叨着“现在的小孩子----真是的,过年了这么好吃的饭菜怎么就吃不下呢?要是咱们当年,早吃光了。”爸爸接过

话说:“孩子们怎么会像咱们当年呢,过去春节有好面(小麦面)吃就不错了,哪敢奢求什么鸡、鱼、肉呀。现在不同了,天天都有鸡呀、鱼呀的,平常就是天天过年,真到过年了,反倒不稀罕了。”我仔细琢磨着他们的话,确实难以想象他们的童年、少年是怎样的饥饿光景。

大家边聊边看电视。大姐刚从上海打工回来,我和弟弟围着她问这问那。她高兴地对我们说:“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多、车多、马路多、楼房多、工厂更多。我们厂里一日三餐,餐餐不同,特别是中午,每人加一个鸡腿。老板对我们可好啦,工资每月7号按时发放,听说过了春节每人工资上调30%,老板为我们办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真庆幸,我选择了职业中专,要是上高中还不知怎样呢?”大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彩。我听到这里,我都不想上学了,马上去打工。这时妈妈在一边说落大姐:“咱们邻居二妮,人家正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人家那才是正道,将来比你强百倍,别高兴太早。”妈妈还在埋怨当时大姐没按她的意思去上高中。爸爸一直叹气:“大妮,哪有那么好,小心别受骗。我当年被别人骗的不轻,至今两年的工资没踪影。幸好,这两年猪市行情好,一年能赚上一两万,我也上了年纪了,在家种地又免交公粮,包上几十亩地,一年养上五六十头猪也不错。”

“汪汪……”我家的大黑狗突然叫了起来。爸爸正高兴地说着停下来对我说:“快看看!是谁呀!看着狗。”我急忙起身奔向大门。一看是大伯,我把大伯让进屋里。爸爸急忙自己拿酒拿烟,又叫妈妈把菜端上。大伯还没说话,已是满脸的兴奋:“今年地里收成好,这不,村干部又送给五百块,说是啥低保,还有别的,我也不懂,反正是上级政府给的。我无儿无女,这四百块钱给二妮子和小龙当学费吧!就算压岁钱,也算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心意,让他们好好上学,咱家今后还指望他们呢!”说着大伯把四张大红票和一盘大鞭炮放在饭桌边上。我和二姐齐说:“过了春节,我们的书钱、学费全免了!”爸爸说:“大哥,你恁大年纪,也不容易,这钱你自己留着吧,过了年,孩子们上学一切费用都免了。”还没等爸爸说完,大伯抢道:“不行、不行,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必须收下,再说,我一个人留着那么多钱啥用?若病了还有合作医疗和我的保险单呢!”“大哥,大年呀的,哪有病,我们现在不仅吃的饱,而且吃的好了,平时我们就能保证营养均衡,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妈妈抢过话来。爸爸端起酒杯递给大伯,他们一饮而尽,脸上一会起了红晕。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我们村的房屋全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到处是绿树、草坪、鲜花,鸟儿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点评:言一家之事。展一国之情。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小作者以小小笔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就寝**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一丁点儿的事儿,有时也会让大家感到其乐融融,有时则会在我们中间掀起轩然大波。就拿住校生就寝时的关灯来说吧:虽

然说平日里我们都能和睦相处,然而一到就寝时,就会因关灯一事上演一出出闹剧,大家各抒己见,尽显“聪明才智”。

晚上九点钟,伴随着就寝铃声的响起,有同学释放出最后的疯狂----唱起劲歌:“抓不住爱情的我……”立即会有人接上类似“谁有掏耳勺”的调侃。大家准备进驻自己扎在学校的“使馆”睡觉。睡觉就要关灯,否则难以入眠。于是,问题便来了----谁去关灯呢?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眼镜刘说:“关灯乃一项义务,须由咱们的老大来做,所谓一国之君爱民为先也。你们说,有没有道理?”眼镜以专犯上司、要享受公仆的服务却不愿做公仆而闻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寝室长立即反对:“公平、公正是原则,官坑民不对,民坑官也不行,官民平等、互相体谅才是时代的潮流,以后不如轮流关灯。”瘦子阿芸则反问道:“雷锋精神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难道寝室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吗?”显然这“我们”是不包括他在内的。这时小胖发表高见了:“别吵了,既然没人自告奋勇做好事,轮流来做又浪费人力,我看不如选举一个关灯员。”猴子阿香马上插话:“好呀,多少工资?什么待遇?我干!”整个寝室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过以后,眼镜刘再次重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官带长的不是平民百姓,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就必须担起应尽的义务。”这当然遭到了寝室长更强烈的反对…… 灯久久地亮着,到底谁去关呢----大家还在争论着。

值班老师来敲门了:“怎么还不关灯?”“正商量谁去关呢!”“这还用商量?当然是开关旁边的……”说话间声音已远了。

可床有两层,是上层的关呢还是下层的关呢?争论依旧在进行…… 当然,灯最终还是关了。是谁关的呢?不告诉你!

点评赏析:点评:本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中的一篇佳作,究其亮点表现在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上。作者由就寝时“关灯”这件小事折射出人生百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些办事互相推诿“踢皮球”的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文章主题深刻,有现实意义;选材真实可信,贴近校园生活;小中见大手法运用成功。由此可见,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四)枕头里的世界

我从小就有落枕的毛病,既然不能换脖子,就只好常常换枕头。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揉脖子,痛苦不堪。那时,母亲的眉就会皱得极紧,叨念着:“换个枕头,换个枕头。”

于是,便有了 来自记忆中来自母亲的第一份礼物:用面粉袋做的棉絮枕,棉花,是自家种的,棉絮由母亲亲自挑选的,小孩子睡过软的枕头总是不好,棉籽就不能全去掉,母亲便一颗颗地放在手里试,两端尖尖的绝不用,怕伤了女儿。

就这样挑了拣了缝了好几日,我终于可以枕在上面了。摸着棉枕里的“圆球球”,我睡得特别安稳,呼吸吐气间全是妈妈的味道。

到了盛丰,枕上加了一块小草席,柔柔的、带有甘香草。可惜不能出汗,一出汗就会浸逐草席,把棉絮泡出一股酸味儿,实在受不了,只好推开枕头,撅头脖子睡。

自那以后,就又落枕了。于是,白天起床,我依旧揉脖子,母亲依旧皱眉。没办法,只好写信给在外的父亲,于是便有了一只绿豆壳的枕头。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南通,花了一个星期的工资才买到的,所以,小小的一个就够了。

这个我最喜欢,也用得最久,不单透气,更有妙趣。绿豆枕没有棉枕的弹性,却有“可塑性”。将头扭一扭,中间凹下一处,恰好放我的头。最妙的还是声音,稍一动,便沙沙作响,就像是陪父亲在河边钓鱼,夜里躺在他怀里听水声,一波又一波。

因为太喜欢,便日夜不分地抱着,结果弄旧了。不经“折磨”,那一天随手一抓,绿豆壳纷纷而下,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跑了出来。那可是父亲送给我的绿豆枕呀!

刚好,那时“药枕”广告铺天盖地加上我又要考试,父母怕我累着,便决定去买一个药枕,据说清心、退火,效果很好,只是贵一些,要400多块钱。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他们就买了。

想是其中的药材贵吧,竟比我当年的绿豆枕还小,提起来也沙沙响,还有薄荷的凉、桂皮的香、陈皮的辣„„仿佛置身中药铺。偶有翻动。夹杂着叶子破裂的声音,时而还有桔梗之类的小枝打断声响,像是踏入了深秋的落叶林,一手拉父亲,一手拉母亲,看一地暖暖的黄,全是温馨。

一个枕头就是一个世界,里面满是爱。跑来跑去,换掉了枕头,却换不了弥散其中的爱。

点评:用枕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抒发了枕头中透出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换枕头-棉絮枕头-绿豆枕头-药枕头-枕头中的爱,把枕头这个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这一小物件,最后才把深刻大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展现出来。

(五)立春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在空旷的教室中回荡。

我心此刻却不甚明媚。时值盛夏,心中却是冰雪满天,仿佛有万千无法摆脱的愁苦。唉,这么长时间认真艰辛的复习,最终面对的只是一张苍白的试卷,怎不令人心生怅惘?背后有人长叹一声,无奈?抑或无聊?

曾听师长说:“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你这样的尖子无疑是一个枯木逢春,鲤鱼飞跃的机会。”“也许是吧。”我淡淡地回答。

心中似乎了然。中考过后,不是照样埋头苦读?纵使在高等学府深造,再过几年,面对的何尝不是一张苍白的试卷?何来转折?

唉,想必,心中的寒冬还要持久,春天恐怕是不会来了吧!

窗外,杨柳青青,它们早已历过寒冬。立春的时候,它们可曾心生喜悦!它们整日吸收云雨天露,向上奋力地生长,不是最终都逃不过秋至叶枯的悲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如此奋斗,如此勤劳?

就在此时,一缕清风拂来,送来杨柳枝叶纯正的芳香,心神一阵清醒。我忽然想到,这杨柳不竭的轮回,奋力地生长,不就是为了这天地氤氲的清香吗?

历经了一冬的寒冷,也许,它们的心早在盼望那个立春的温暖时刻,明知会有枯叶满天,明知会有雪冻寒枝,但这毕竟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立春过后,它们的清香终能溢满天地,绵绵长存。

是啊!中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新旧交替后崭新的人生年轮。在这个年轮中,我们奋斗,我们欢笑,我们有信心让自己莘莘学子的气质与香华昭满天地!

不知何时,心中竟觉得暖意融融。心中了然:过程为主。立春过后,花儿终会开放,自己种下的辛苦之种终会生根、发芽,他日何愁不能香远益清,清濯天地?

有人提前交卷,我却决心坐到终场。是的,既是转折,何不让这个过程充实到无所遗憾

点评:用杨柳的枝叶作为获得感悟的媒介触发点,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心情烦恼-窗外勃勃生机的柳叶-获得生活的感悟

由此可见,“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特点是,文章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小物件,通过对其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深刻的主题。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比较详细的描写小物件,然后从中见出大主题:或借小物件喻人;或借小物件抒情;或借小物件获得生活生命的感悟。

总之,“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如《行道树》《爱莲说》;有以物喻人,如《海燕》;有借事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以小物件见大,如《台阶》。

第四篇:中考作文写作技法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八招

第一节 推敲词语法

技法讲解

推敲词语法就是寻找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想法以生动、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法国19世纪作家福楼拜认为,对表现一个动作或事物来说,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好的作家就最善于找到这个词语。他写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推敲每一个字句,可谓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中国古代诗人吟诗作赋时更是在推敲词语上殚思竭虑、绞尽脑汁。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曾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诸君若不赏,归卧荒山丘。”可见其在词语推敲上所花费的工夫。

推敲词语的过程犹如一位银匠殚精竭虑地打造一件银器。他必须精密构想、仔细推敲、反复摩擦,哪怕“拈断数茎须”、“熬白一夜头”。他必须分毫不差、杜绝失手,让词语从旧的轮廓中产生出其不意的好模样,使词语焕然一新。

推敲词语法的实质就是锤炼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词语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提“看”,可想到的两字词有:观看、瞻仰、俯视、仰望、鸟瞰、环顾;可想到的四字词有:仰之弥高、极目远眺、高瞻远瞩、望眼欲穿。在不同环境下,选用不同的词,表达效果决然不一样。

首先推敲词语的语法功能。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让人一看就明了;动词表示动作,给人动态感,不同的动作要选用不同的词,来突出不同的状态和心理;而形容词多描摹色彩,再现场景,通过颜色的描绘来表现情状的变化,衬托人物的喜怒哀乐。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作文中的形象丰满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其次推敲词语的适用范围。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文章意思、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细致、准确、严密,避免语句的单调、重复,使文章生动、活泼。但是同义词越多,越要注意准确选择恰当的同义词。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给人以对比鲜明的印象,把事物特点表达的更充分。很多词语具有感情色彩,能表达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表示赞美要用褒义词,表示厌恶可用贬义词,但为了灵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既可以“褒词贬用”,也可以“贬词褒用”;可以“大词小用”,也可以“小词大用”„„词语的活用改变了词语的适用范围,增强了词语的表现力,显示出语言的灵动。至于文白相间,古今贯通,更能显示作者知识底蕴的丰厚。

再次推敲词语的表意功能。一要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二是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先择恰当的同义词。三要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四要借用、仿用词语。写作中可巧妙借用、仿用古诗词、名言、格言、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词语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浪漫的李白诗,豪放的东坡词,关于民间疾苦的杜甫诗,婉约的李清照词„„无论诗家的、词家的,前人的、今人的,你都可以综合列举、重新调配、再度审美,把它们纳入文中,以充实内容,增加文采。中考经典 快乐之歌

快乐是什么?大自然一时众说纷纭—— 小鸟说:“自由就是快乐。” 百花说:“开放就是快乐。” 高山说:“向上就是快乐。” 小溪说:“奔流就是快乐。” 春风说:“轻柔就是快乐。” 暴雨说:“尽情就是快乐。”

自由、开放是快乐,向上、奔流也是快乐,轻柔、尽情还是快乐,但它们绝不是快乐本身。快乐是物我两忘,万物皆不在心中; 快乐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快乐是众志成城,心与力合为一体; 快乐是自然而然,尽识庐山真面目„„

“快乐它往往在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而来。”这是苏格拉底的快乐。“它是一种智慧的寻找,是独辟蹊径者的发现和创造。”这是以林夕为代表的学者型教师的快乐。“能以乐观的态度,在身处逆境时,把苦难变成赏心悦目事。”这是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会给你最大的享受。”这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快乐。“吃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解放军战士的快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共产党人的快乐„„

没有乐观的心情,就没有快乐;没有崇高的目标,就没有快乐;没有顽强的毅力,就没有快乐;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快乐„„ 快乐需要追求,不懈的脚步勾画出快乐之轨迹;快乐需要付出,物质和精神的汗水浇灌出快乐之花朵;快乐需要发现,敏锐的目光、灵智的大脑会和机遇之电碰撞出快乐的火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快乐在你过去的追求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快乐在你今天的奋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在你明天的憧憬中„„ 快乐是三伏天的莲花散发的沁人的芳菲; 快乐是三九天的腊梅伸出的春天的鼓槌; 快乐是妈妈轻声的呼唤; 快乐是老师默默的认同; 快乐是家人温馨的牵挂; 快乐是他人无声的赞许; 快乐是自己不息的脚步„„

你追求,所以你快乐;你自信,所以你快乐;你奉献,所以你快乐。只要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都快乐,因为我们都在唱着快乐之歌!

文采点评:本文语言流畅,考生在词语的推敲上下了很多功夫,这符合一类卷语言的要求:准确、生动、传神。其特色之处在于很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也符合加分的要求:语言有独特之处可加1~4分。首先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写出了快乐的实质,勾画出考生认识成熟的轨迹。如开头写自然界对快乐的认识,用了“自由”、“开放”、“轻柔”、“尽情”等形容词,与认识者的身份相等,也写出了他们对快乐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结尾运用了“呼唤”、“认同”、“牵挂”、“赞许”等动词,与奉献者的行动相符,也写出了妈妈老师家人等人对快乐的认识。落实在行动上,突出快乐不只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其次,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来美化语言。如“快乐是三伏天的莲花散发的沁人的芳菲;快乐是三九天的腊梅伸出的春天的鼓槌”运用比喻把“快乐”比做“芳菲”、“鼓槌”,加上数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多重修饰,在准确的基础上,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至于借助排比,一气呵成,那就属于修辞角度了。第二节 选用句式法

技法讲解

汉语句子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不更好地突出想强调的东西,这就是选用句式法。它是打破语言呆板枯燥、使语言臻于生动,使句意更明解,使语气更流畅,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作文时应如何选用句式呢?

1、长短结合,错落有致。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能使文章显得条理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能为文章增添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2、骈散并举,生动活泼。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流畅,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组成,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3、肯否相间,感情强烈。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主动句被动句可以强调是施动还是被动;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起强调作用,又能表达强烈感情。结合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

运用选用句式法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准确把握。不同的句式表意的特点不同,使用的范围也不同,我们平时要能够准确把握常用的几种句式的特点,这是灵活选用句式的基础。第二,合理选用。要根据语序、语气、语义的一致性,根据句子结构的一致性,根据句子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等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句式。第三,灵活搭配。同一篇文章里可选用几种不同的句式,长短并用、骈散共举,文白相间„„以丰富语言节奏,使文章语言变化多姿,舒卷自如。中考经典

假如我能反转地球

公元2007年,我站在天台眺望,似乎在寻觅着夜空中的神机,恍惚间,佛从天边出现,佛曰:“夜深人静,施主为何不早点休息?”我说:“佛,您可不可以让我拥有反转地球的法术?”

佛曰:“施主乃大彻大悟之人,也罢。不过,一日后我便将它收回,施主好自为之„„” 一阵清风,佛隐去。

反转地球一 春秋——东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琅琅的读书声中,孔夫子踱步而至,他说:“这是我心目中的社会,即为‘大同’。”举目四顾,男耕女织,外户不闭,民风古朴,一片祥和。如果我能将这一刻凝固,带回千万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又将会怎样?迷惘之中,我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反转地球二 南朝——北魏

在地球停止的一刹那,我就被眼前的人们吸引住了。几个书生扮相的青年人正在寓情山水。看,那花丛中飞蝶翩翩起舞的身影;听,枝头上早莺嘤嘤成韵的歌喉,让人不由想起“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飞悬的瀑布下,急流冲荡着山间的细石,好鸟相互鸣叫应和,婉转动听。在这山水之间,有一儒生,正在拨动着古琴,悠扬的琴声自是为这景色注入了说不出的韵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他身边一人正出神地吟诵着。是啊,这般美景曾引得无数仁人志士退隐泉林。可如果回到现在,又有几人会抛下功名利禄?摇摇头,我带着三分淡然和七分惆怅离开了这片净土。反转地球三 唐朝——宋朝

真是再没有更美的景色了。天空中飞鸟流连,池塘中游鱼嬉戏,岸上文梓 楠豫樟郁郁葱忽,清新的树荫下,魏征和唐太宗正在共商国家大计,制订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制度。到了贞观九年,处处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回想起如今疮痍满目的地球,我感到了撕心裂肺的痛楚。

反转地球四 梦回现实(天台)正要举步,佛再次降临。

我刚从山清水秀的世界中走出来,回想着安谧、恬静还有世间纯洁善良的人们,又踏入了物欲横流的今天。难道科技时代的进步,带来的竟是世界倒退吗?我要去理论!我要去追求!可我一人能行吗?

佛(意味深长)曰:“神机的奥秘就在于其不可说,芸芸众生,你既已走过了世纪的轮回,也应有所领悟。法力的有无全在于你的一念之间,至于你该怎样做,全靠你自己定夺。”说完,慢慢随风而去。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站立于天台,我向佛消失的地方望去。孔夫子,你在哪里?大同,过了黄河,就能看到吗?突然,前面飘来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世外桃源”。你的选择,我的奉献„„

文采点评:文章开头运用设问句提出问题,揭示事情的起因,既自然引出下文,又引起读者思考。“反转地球一”部分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暗示时间变化之大,引用的语句是骈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言与白话结合,语言灵动多样;“反转地球二”部分多用长句,细致地描写了隐士们品酒论诗的悠闲景象,透过长长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与深深的思索;“反转地球三”部分多用四字句,显得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最后又多用短句,以疑问、感叹的语气来表情达意。总之,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长句和短句相结合的方式,穿插引用了整句和骈句,加上虚构的佛语,句式灵活多变,气势贯通,避免了单调,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各种不好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对祥和、融洽、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第三节 比喻增色法

技法讲解

比喻是指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以求使文章生动形象的修辞方式。精妙的比喻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艰深为浅显,化抽象为鲜活,化静止为灵动,为文章增色添彩。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比喻为文章增色呢?

首先,喻体要贴切、准确。用甲事物来比喻乙事物,首先要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者是外在的相似,或者是内在的相似,总之要“像”,不“像”的比喻不是好比喻。

其次,喻体要新颖、别致。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有人说,第一个把姑娘比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比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比的就是蠢材了。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蠢材”,而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新鲜的、别人没用过的比喻。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为比喻而比喻,也常常会造成比喻不当、弄巧成拙。

最后,喻体要通俗、形象。我们一般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老舍曾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的联想。”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生活知识,“然后到写作的时候,才能把不相干的东西联想到一处,而创出顶好的比喻。”这是老舍之所以能创造出精辟恰当、新奇传神的比喻的根本原因所在。他这一成功的经验,无疑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不同场合使用比喻。比喻喻景,能令人如临其境,如《济南的冬天》;比喻喻人,能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看戏》;比喻抒情,能使不尽之情融于形象之中,如《春》的结尾运用三个比喻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比喻说理,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论求知》。名篇如此,中考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中考经典

感受幸福 离交卷还有40分钟,刚才阅读的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却仍旧印在我的脑海,像那温馨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像那哲人的话语引人深思。

幸福一如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你刻意追寻;有的人为之奋斗了一生,到头来却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自己走来的路上,而自己却无法享受幸福,恰似“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人,其实幸福如影随形,时刻伴随着你。

每天的早晨,白色的窗帘在随风飘荡,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到你的身上,这时候你翻身下床。打开窗户,看着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享受着早晨清新的空气。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门的一刹那,妈妈说“路上慢点,放学早点回来”,你是否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如影随形,你是否意识到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呢?

校园里见到同学那如花的笑容,课堂上听到老师如水的柔情话语,操场上进行着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正生活幸福之中呢?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给你一个甜甜的笑容,有人给你一双有力的大手,有人给你一个胜利的手势,这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幸福中呢?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它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时候它就是一杯热好的牛奶;有时候它就是一句深深的叮咛;有时候它就是一个会意的眼神;有时候它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真实。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简单得像一杯清凉的白开水,朴实得像路边悄悄盛开的小花,普通得像你走路时的身影,但可以温馨得像轻柔的春风。请记住:幸福如一颗种子,撒播在你的心间,只要你愿意,它便会为你开花结果。幸福是口渴时的一杯凉水,饥饿时的一碗热粥,寒冷时的一层暖被,失落时的一言鼓励,伤心时的一句安慰„„

学会感受幸福吧,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敞开自己的心灵,仔细体味,仔细品尝,幸福就像阳光,幸福就像空气,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会享受到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心境。有的人因为身体健康感到幸福;有的人为取得成绩而感到幸福;有的人为自己称心的生活而感到幸福;而有的人甚至为自己经历的苦难而感到幸福——其实,经历过痛苦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含义,才能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用你那敏感而善良的心去感悟幸福,享受幸福吧!因为幸福就藏在我们的心中。

文采点评:文章从读《提醒幸福》的感受出发,写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幸福的内涵到底如何呢?恰当的比喻,把“幸福”描绘得具体而形象。在文章细致地描绘了幸福的“画面”后,用化虚为实的比喻对“幸福”做了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的阐释。看,幸福是“阳光”、“牛奶”、“叮咛”、“眼神”、“空气”等,这些词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幸福”使人温暖快乐充实,既有物质的满足、精神上的鼓励,还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有思想上的成熟。幸福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作者的这些比喻就让幸福“色、香、味、形”俱全了,文章的成功多半是靠成功的比喻取得的。第四节 排比铺陈法

技法讲解

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辞格就是排比。文章中如能用排比来铺陈观点,不仅能增强文章方正齐整的形式美、张弛有度的节奏美以及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的气势美,而且还能增添文章的气韵,使得文章内涵厚重、神采飞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透彻周详;用来叙事,可以叙述得条理分明,细致入微;用来状物,可以把事物刻画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用来抒情,可以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感情充沛。因此有人形象地将排比说成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

使用排比句,从内容上说,一定要多动脑筋,打开思维,确定能够打造排比说成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

使用排比句,从内容上说,一定要多动脑筋,打开思维,确定能够打造排比句的几个“点”,即从不同的角度来铺开,尽可能不雷同。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一、运用排比,必须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排比的形式而生拼硬凑。例如:“爱踢足球的他,身体是那样的强壮,那样的健壮,那样的强健,那样的结实。”“强壮”、“健壮”、“强健”、“结实”是一组同义词,硬拼凑成排比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二、各排比项必须处于一个相对的平行面,不能互相包容。例如:“爷爷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缺这少那,缺吃少穿,缺行少用。”各排比项互相包容,概念混知己,起不到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

三、恰当地选择排比性的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例如:“没有一条鱼能离得开水,没有一朵花能离开枝头,没有一个人能离得了社会。”用“没有”作提示语统领三个句子,语意连贯,气势畅达。

排比的构成方式比较灵活,结构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词组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段落的排比等几种形式。

词组的排比,如:“鲁迅是在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句子的排比,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用这个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符合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至于段落的排比,其用于叙事,可以使文章语意畅达,层次分明;用于抒情,能收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中考经典

从此不再迷茫

“时髦的服饰,丰润的容颜,乌黑的头发,靓丽的双眼,这就是青春的美丽吗?”处于青春迷茫中的我不停地追问着自己。这时天空中传为了一个肃穆的声音:“不只是这些,青春还是真正美丽东西。”“那会是什么呢?”我赶忙问道,只听那声音更大了:“由你自己去寻觅、感悟吧!”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寻觅真正青春的旅程。

我飞向蓝天,遇见一只雄鹰,我悄声问它:“潇洒的鹰大哥,告诉我青春是什么,那吗?雄鹰扑腾了一下翅膀,略有所思地说道:“想知道青春是什么,那就和我一起去感受吧!”于是,我随着雄鹰舞动着刚劲的羽翅,时而直击蓝天,在白云间翻飞;时而俯冲大地,在田野上飞翔;时而追击雷电,在风雨中穿梭。哦!我明白了,青春就是去翱翔蓝天,青春就是去搏击流云,青春就是去战胜风雨!“ 我爬上高山,遇见一颗青松,我亲切地问它:“年轻的松树大哥,告诉我青春是什么,好吗?”松树点了点头,便开了口:“想知道青春是什么,那就和我一起去感悟吧!”于是,我与青松一起生活了下来。春天来了,我们抽出新芽,神采焕发;夏天来了,烈日当空,我们岿然不动;秋天来了,霜染红叶,我们硕果累累;冬天来了,严寒盖顶,我们坚韧挺拔。哦!我明白了,青春就是生机活力,青春就是顽强不屈,青春就是汗水收获,青春就是信念坚定!

在山涧,小溪轻轻吟唱:“雨季呀,快点到来,我要流淌,我要向前!”她用歌声告诉我,青春就是载歌载舞,奔腾不息。在田间,禾苗轻轻摇摆:“丰收呀,快点到来,我要付出,我要播种!”她用微笑告诉我,青春就是充实自我,奉献所有。在原野,花木轻轻拂动:“春天呀,快点到来,我要饱满,我要开花!”她用芳香告诉我,青春就是繁花似锦,朝气蓬发。啊,在我的这段旅程中,我终于明白了青春真正美丽的所在。是的,从此,我对青春将不再迷茫!

文采点评:写作时恰当地使用排比铺陈法,能使文章有一种别样的美。本文就是一个例证。文章开头用了一组词语排比,充分地写出了自己面对青春时困惑迷茫的心理;之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寻求青春为线索,从蓝天、高山、山涧、田间、原野等方面设置相同段落,构成了排比段,使青春的内涵在一气呵成中给人留下整体印象,使得文章节奏明快,张驰有序。总之,无论是在段落中还是在段与段之间,都可以找得到排比的语句,这些灵活多变的语句成了本文的一大亮点,它使得文章气势充沛,并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美丽青春的赞美之情。

第五节 旁征博引法

技法讲解

“旁征博引法”又叫“引用法”,就是在作文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句、名人名言,箴言谚语,典型故事、有代表性的看法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为文章增色添彩的一种方法。巧妙地运用旁征博引法,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现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更显魅力。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笑貌千钧任翕张”引用我们都会,关键是我们引用要恰当,要能在合适的地方用恰当的引用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只要是生活、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就可以发现写作时可供引用的素材是很多的。那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那传播面广、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含义的流行语俗语谚语;那缤纷绚烂、意蕴悠远的诗词;那语言明快、具有丰富内涵和饱满情感的歌词;那具有想象力、折射社会现象的神话传说哲理故事哪永不过时令人百读不厌的经典名著情节;那平常学习的课文中的故事、美句等等,都是我们写作时引用的对象。

一篇文章中,可引用的地方是很多的。用作标题,深刻题目;用作题记,先声夺人;用在开头,引题自然;用作论据,雄辩服人;用于文中,彰显文采;用在结尾,余味绵延。引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引用,就是在文章中直接抄录诗文原句,这是最常见的引用形式;可以交融引用,就是将引用的内容和自己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可以概述引用,就是不把人物事件的详细经过写出来,而是抽取最有效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可以仿制引用,就是取用引用对象的形式或仿制其部分内容;可以翻新引用,就是根据需要,对要引用的句子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意思、感情色彩发生较大变化,形变意也变。

旁征博引,是写作时一种令人羡慕的境界。要恰当地引用,首先当然是重视积累,最好把平时学习时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经典名句、诗句等,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脑海中,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其次要正确理解原句,引用要准确贴切,特别是在化用和翻新名句时,一定要慎重,要化得妙,翻得巧,不能乱化用乱翻新;最后在作文中要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最恰当的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引用,让引用成为整篇文章中的颗颗珍珠,从而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照亮阅卷老师的眼眸。

中考经典

树枝·理想·心中歌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给我那一截截树枝,我将为了理想上下而求索。——题记

理想是一首永恒的歌,我多想扬起歌喉把它唱响,可惜我没有音乐细胞,也无名师指点,我为之梦想,为之悲哀,为之惆怅。无意中从报刊看到《心底的那截树枝》的故事,我的心怦然而动„„

有一种小鸟,它可以用一截树枝支持丰自己的生命,它是那么的弱小,那样不禁风雨,然而它却可以凭借一截小小的树枝,成功地飞越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小鸟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飞越太平洋的信念;老鹰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搏击长空的勇气;小草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染绿大地的志向;小溪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一往无前的毅力;腊梅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散发清香的追求„„

面对着具有温馨提示事的方格试卷,我罗列着拥有过的“那截树枝”——

“孩子,两眼平视,双脚匀蹬。”父亲指点我学骑自行车。一次,两次,摔倒,爬起,如今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还会了驾驶摩托,至于上网聊天上台演讲,当堂作文,那更不在话下了。原来我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就是勇气,一个生活的勇士,是敢于在别人之前迈出第一步的;禁不起波浪的鱼儿永远不能跃出水面;只会躲在安乐窝中的雏鹰终究无法在茫茫的天际中任意翱翔。

“××,你背一下《水滴石穿的故事》好吗?”四年级时沉默寡言的我好不容易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背完了课文。“不错,可要坚持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相信你也能飞上蓝天。”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毅力是成功的基石,有了毅力,就有了飞向成功的翅膀;有了毅力,就有了喜迎明日朝阳的希望。一如梅花,香自苦寒;一如宝剑,锋出磨砺;宛如小草,春风吹又生;宛如燕子,秋去春又回。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风儿每时都不停息,有了毅力,八年抗战终于赶跑了日寇;有了毅力,常败将军威灵顿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我思索着,寻找着,到底哪个才是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呢?世界处富比尔·盖茨放弃了大学深造,在软件领域独树一帜,学会放弃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树枝”?雷锋时时为他人着想,从小事做起,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立足现实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呢?还有孟子“舍鱼而取熊掌”,岳飞“重整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原来,理想因人而异,因时因地有别,实现理想靠什么呢?是勇气,是毅力,是选择,是心中有我有他人,更有祖国和世界。朋友们,为了你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采点评:运用旁征博引法,化辊人的语言为自己的文采。如题记中化用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下半句,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批准书。开头引述寓方,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既抓住了要领,又引出了话题。中间引述了父亲和老师的话,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师长所起的巨大作用。结尾暗引诗词名句,为揭示哲理增色,同时增强了文化底蕴。语言朴实形象,生活化,情感化,诗意化,既得益于旁征博引法,也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文章妙语多多,行文中多有精彩之笔,从中可看出考生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六节 情景再现法

技法讲解

情景再现法就是我们的直接生活情景或来源于书籍、诗文等间接生活经验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脑海里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画面,这画面带有我们的感受、态度、感情,这时的“情景”是在原来的“画面”基础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象”。把这个“映象”由叙述或描写的笔法展现出来,就是情景再现法。情景再现有三个关键点:感受、想象、表达。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换句话说,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表达技巧,需要具备三种能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下面是三种能力的详细讲解。

一、积极丰富的感受力。感受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各种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才能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展现出鲜明而富有主观情感的生活情景。

二、精确具体的想象力。展现生活情景必须具体精确。在注重形象感受的同时,还不可忽略逻辑感受。材料是想象的原型,要做到形象、有血有肉,就必须具体,把握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注意细节上的精确。

三、表现力是指熟练运用情景再现法的能力。

第一步,设身处地。要把书本中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的亲身经历,产生“我就在”的感觉,通过深入感受获得理性认知。

第二步,触景生情。当某种生活图象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反应,也就是说一个具体的“景”,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

第三步,理清头绪。我们头脑里连续的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变化的?以后会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哪里是重点的特定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心中有数,要有自己的主观评价,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

第四步,“现身说法”。既然“我”就在材料情景中,那么,把这一情景再现的过程描述出来,成为一幅完整的生活图景,只要符合主题的统率,就能打造出精美的文章。中考经典

带着微笑出发

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眼前是一杯茶,透过烟气,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微笑,然而夜是孤寂的,无法驱走我的愁思。

一、仰望银杏

突然回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在那条小路上,仰望一棵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儿像一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颤动,叶片上还闪着亮光,一阵微风从耳边掠过,我仿佛还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要不是树干粗壮虬曲,要不是树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竟然是一株已近百年的古树。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在肆虐地扯着他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的溅打他的叶片,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微笑挺了过来,成为了参天大树。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我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我仿佛听到银杏的言语:带着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到了昙花的美丽,那晶莹的花瓣,像是少女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花,玲珑剔透,那香,四处弥漫,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出一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3 是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信心吧。然而她的绽放足以证明她是不需要喝彩的。她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拼尽在这一刻绽放。那般从容,那般美丽。

只因她带着微笑出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

人生旅途就是这样,有漫长也有短暂,有挫折也有收获。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文采点评:小作者描绘了两幅场景,一是银杏树在阳光下微笑着生长,描写形象,作者由此想到了它百年间如何战胜风雨,认识到人应“带着微笑出发”。一是昙花在晚风里翩翩起舞,猝然开放,散发清香的情景,作者重在描写感触,评论昙花,揭示了它开得从容,开得悄无声息,说明了它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给人联想和启迪。最后借助两个场景展开议论,找出其共同点,阐发生活的哲理,有力地突出了主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第七节 浓墨重彩法

技法讲解

浓墨重彩的意思是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浓墨重彩法就是在文章中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物、自然环境作细致的描摹,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睹其物的感觉和体验。巧妙运用浓墨重彩法,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或凸现人物品质,或强调事物特征,或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要表达的对象更加鲜明清晰,倍增感染力量;也能使文章具有一种厚重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浓墨重彩法其实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用得好,就会显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语言魅力。在写作上,无论是写人物,叙事件,还是描景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写人物,典型的像乐府民歌《陌上桑》,作者为了表现主人公罗敷之美,对行者、耕者、锄者、使君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从而烘托出了罗敷的绰约风姿;如叙事件,典型的像《口技》,作者为了展现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对宾客的神态、动作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烘托出口技艺人的表演已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境界;如描景物,典型的像《小石潭记》,作者为了强调潭水的清澈,对鱼的数量、情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那么,在文章中如何使用浓墨重彩法呢? 首先,浓墨重彩要有明确的目的。描写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也不是为了给文章增加一些装饰,而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浓墨重彩要么表现主题,要么推动情节发展,要么表现人物性格等,总之,必须是为文章服务的,否则就不用。

其次,浓墨重彩要善于捕捉对象的特征。描写,不可过滥,也不可泛泛,要突出有代表性的方面,用少量的笔墨再现事物的神韵。

再次,浓墨重彩要见微知著。该精雕细刻的地方要不厌其烦,要笔酣墨饱,写深写透。

最后,浓墨重彩要融入情感。要伴随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便使读者能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为这里有……

小 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明艳欢笑,多少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流 水

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人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 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我的江南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章,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堵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一杯充满茶韵的低语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技法实例(一)善用修辞放异彩 ◆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

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的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为你开解;彷徨时,一泓清泉能给你帮助……倾听在呼唤,我们需要倾听。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一考生《倾听在心底永驻》节选)

文采点评:是散文还是诗?文章的彩得益于语言有文采,要使语言有文采,最好像本段这样善用修辞放异彩。倾听是一种什么形象?正面是难以描写,那就像《老山界》中半夜醒来的情景来描写声响吧!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倾听比作“清风”、“流星”、“花朵”、“嫩草”、“凉风”,在细致的描写中,突出倾听能带给人信心、希望、信任,可消除烦恼、忧愁、悲伤和彷徨,显得生动形象。在描写倾听的对象时,运用拟人手法,显得亲切自然。为了突出倾听的意义,作者以“当……时,……能给你……”的句式列举了三种情形,突出无处不需要倾听。最后文末的反诘强调了倾听对我们的重要性:“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使我们不禁迷恋倾听!总之,大量排比句式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及恰当比喻的生动效果,增强了本文的语言魅力,不愧为考场满分作文片段!

(二)画面定格震人心◆他站立着,一动不动,只有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江边,一轮残月缓缓地下沉。这个吟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如今也醉了吗?为何任凭秋风刮过他布满皱纹的双颊,任凭浪头拍打他为民奔波疾呼的双脚,任凭余晖刺痛他看透朝野浑浊的双眼?他静静地转身,望着远处的国都:“别了,祖国!”一切消失在不息的江水之中。告别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诚与执著,美在精神的纯洁与崇高。(一考生《告别之美》节选)文采点评:画面定格是突然固定或有意延缓人物的动作.使读者产生心灵震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这个画面中,作者对屈原采用了定格法.对定格的画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既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还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三)细节描绘显真情◆春天来了。饭前午后,桑园成了我们的娱乐园。或坐或立,或躺或半倚着桑树,哼唱着跑了调的歌谣。动情之时,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不时惊飞了枝头的鸟;倒是那些花蝴蝶不怕嗓门走调,还来凑热闹,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伙伴们一时性起,跳起来,钻过去,前腿弓,后腿蹬,左手攥,右手捉,一不留神,它便钻出掌心,逃之天天(选自文晋散文)

文采点评:选段采用细节描写,细腻入微,有伙伴之间尽情的玩耍,如“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也有花蝴蝶与人的嬉戏,如“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等,一个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活学活用 请你以“秋”为话题,运用浓墨重彩法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体裁不限,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秋 云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可看水中腾雾;你要住在崖下,可观石上生云;你要住在林间,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吟……

倘是雨天,也只是雨毛毛呀毛毛雨,那淅淅沥沥的清琴丽韵声中,眼见那秋草湿得沉重,眼见那落叶流金溢彩,眼见那苍苔上的地软肥圆鼓胀,你就感叹在如今的浮躁世界之外,居然有这样一方清心宁神的净土,实在是人们的福分。

这里的雨说停就停。路也不泥泞,山道也不滑脚,偶有一石如杌,你可以稍停坐上去,不用衬什么手绢,那石质只是凉爽;看山谷起了雾,先是一丝一缕,从鸣若佩环的潭边,从别墅楼宇的红瓦顶上,从松林晚照的亮隙间,从老枯肥硕的草窝子里,拉丝一般,纺线一般,抽穗一般,织锦一般,那雾的条条绺绺就弥接起来,在屋顶盘旋,在树梢缠绕,如透薄的丝织品,人就疑心是七仙女在晾晒她新裁的天帛;可一眨眼的工夫,这些淡的薄的雾气就蒸腾起来,在低空,粘连,凝聚,浓缩,成白生生的一团棉,一团面,旋转着上升,边沿也越来越光滑,就出落成一朵漂亮的云;沟边,崖边,林边,一团一朵的云就这么生长着,升腾着,从你的脚下升到高空去,在湛蓝的天幕上排列、行走,演绎高秋的万千景象。

你的心一时空阔起来,胸中可以撑船,脑中可以盛山,你认定这一趟不虚此行。哞然一声牛叫,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儿上的风景,你自己也成了风景,你的乌发红裙早被摄人对面山上的长镜头,你一个人的休闲成全了那些创作者。当他的作品给万千欣赏者带来美丽与喜悦的时候,你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又完成了另一重意义。

文采点评:开篇一组排比句,有力地烘托了山谷的奇幻胜景。接着作者采用了特写的手法,将镜头聚焦在秋雨上,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雨声中的秋草、落叶和苍苔。然后.作者对秋雨后产生的秋云更是浓墨重彩地刻画.把秋云的万千景象演绎得精彩绝伦,有如仙境。细致入微的观察,独特细腻的感受,浓墨重彩的描写,成就了这么一篇美文。

第五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微课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第一步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以小见大?(提问)某某同学,你对这四个字有什么了解?

很好!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以小见大是一个四字成语:以者,用也;见者,表现也。顾名思义,它的解释就是用小的表现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道理,通过部分可以看出整体,那么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我们又要怎么去定义它呢? 以小见大法,也称小中见大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写作方法。我们要抓住关键字来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字就是小事件 细节和重大主题,分别是小和大的指代。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特点呢?

从材料上来讲: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以小见大”的基本点在于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都是小的选取对象。

从写法上来讲: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关键在于立意要高,要大,但要注意的是要在尽可能微小之处来体现立意的高大。从表达效果上来讲: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提问)那么有哪些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呢?某某同学,你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参考答案:鲁迅的很多作品都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比如《药》就是通过写夏瑜的命运来写整个社会的悲惨命运。)

很好!其实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比较常见。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几个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的比较典型的例子:

说到“以小见大”的文章,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是“以小见大”手法运用的一个典范,描写的是鲁迅出外搭乘人力车,人力车夫在本不用负责的情况下搀扶起被撞倒的老妇人,并将其送至警署的这么一件小事。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十分简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但从这么一件小事里却折射出了一个“下等人”的高尚的人格力量,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但却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选自《随想录》,作者通过描写一条小狗的故事来反映文革的现实,连一条小狗都不能逃过劫难,体现了在“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而且都运用得非常成功,对小材料的细节描写激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得文章真实而且感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么以上两篇文章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使用“以小见大”手法的好处?(提问)同学们先来谈谈吧,某某同学,你是怎么看的?还有人补充吗?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1、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比如《一件小事》中作者只描写了一位人力车夫的故事,却能将其延伸到整个下层人民甚至整个社会,作者可以极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从《小狗包弟》中读者直接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作者对包弟的歉疚和忏悔,但读者可以思考这份忏悔是否只是对包弟,忏悔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等,读者想象的空间很大)

3、从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两篇文章都是从平凡小事中着笔,但体现出的主题都是十分厚重的,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效果。)

(问题)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要怎样利用“以小见大”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效果呢?

我们知道,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那么什么样的“小”能为我们写作所用?生活中所有的小事都能吗?(提问)某某同学,你怎么看?

没错,以小见大的“小”在选取上有一定的原则:

1、“小”指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生活中所有的小事意象等都能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2、选择的小材料与大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以小见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大主题,无关主题的小事无需考虑。

3、选择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可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与主题相关的小事都要选取,这就需要我们判断准确,4、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运用小材料的过程中,不能空发议论,要注意细节描写。

所以:以小见大的“小”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而是小中寓大,高度提炼的产物。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首先是“以小见大”的定义,再举例加以理解,明确了这种手法的好处,最后分析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手法。

同学们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联系实际,挖掘出材料的闪光点,也可以自己在写作中多尝试一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加深理解。

下载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小见大的作文写作技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选材之以小见大

    写作选材之以小见大 看电影学写作——编剧青春,导演人生! 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更要追求“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写作指导(精)(本站推荐)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1、注意选取小而有意义的事作为写作材料 2、重大事件往往不好把握,而生活中许多具......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4:以小见大五篇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4:以小见大 [技法解说]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

    科学作文的写作技法

    科学作文的写作技法说起科学作文,大家可能觉得神秘,其实一点也不,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就见过它们的身影,大家一定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花钟》《太阳》吧,这些......

    体育作文的写作技法

    体育作文的写作技法 也许你没有想过:我们的体育和作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要做体育游戏了,必须先讲清楚游戏规则;要搞体育比赛了,必须要把赛程安排说明白;颁奖典礼上,要......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

    作文: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幸运草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例文: 散 步 莫怀戚 ①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

    以小见大作文

    首先,以小事见大 这一类的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阐述一个大的事理。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的《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就是以小事见大的一篇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