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文 峥嵘岁月,缅怀先烈(共)
峥嵘岁月,缅怀先烈
转眼又是一年,四季的轮回又到了春天。清明这个让无数人默默感伤的节气又一次将人们拉入缅怀和回忆。今年的清明没有纷纷飞雨,阳光温和地抚摸着大地,温暖了整个世界。
我要带着依恋的情感去看望那去世的亲人,想到这儿,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些牺牲的烈士们。是他们不怕死,抛头颅,洒热血,才为我们的幸福奠定了基础。
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英勇就义的场景,像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 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说了就做的闻一多······想到这儿我油然升起了对他们的敬佩之心,特别是刘胡兰······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候补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这时,她尚未满15周岁。1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与我差不多少。看看我及同龄人却过着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稍不合意就乱发脾气。如果烈士地下有知,一定会痛心疾首。想到这我不由汗颜 小时候,老师常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我长大了,也渐渐懂了,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们不能因为生活在安乐祥和的时代,就不去付出与努力,有多少个革命先烈在上天注视着我们,盼望着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先烈们,你们安息吧!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篇:清明缅怀先烈征文
清明缅怀先烈征文
三年一班:牟宇光
4约5日,清明节到了。都说清明难得晴,可今年的清明却出奇的晴朗,于是爷爷提议要用自行车带我去烈士陵园扫墓,我出于好奇,就答应了。出发前,我们买了一束白色的菊花和打扫工具。
路上,爷爷给我讲了半个世纪前,在中华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就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不暴露占有被活活烧死的邱少云,有为了排除阻力用胸口堵枪眼的黄继光等等。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烈士陵园,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陵墓,耳边回响起爷爷刚才的话,我的心情突然内疚起来,是呀,先烈们为了今天的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而我却为了学习上的一点点困难就迟疑了,不禁羞愧的地下了头,暗暗下决心,从今往后一定做到努力学习,来年以优异的成绩向烈士们汇报。
第三篇:缅怀先烈 征文
清明节的缅怀
五(1)任欣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两天,今天终于迎来了一个艳阳天。我们八一小学全体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步行来到房县凤凰山烈士陵园,缅怀在房县牺牲的英烈们。
凤凰山上,树木青葱,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存。我们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贺龙元帅的雕像。贺龙将军纵马扬鞭,英武豪迈,正气凛然。贺龙率领红军先后在1931年和1949年两次解放房县,为房县的重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走完阶梯,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在纪念碑前的小广场上,我们师生列队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奠仪式。少先队员代表们向烈士们敬献花环、花蓝,全体师生向烈士们三鞠躬,以表达我们对革命英雄深深的敬意。
仪式结束后,师生一起绕纪念碑一周,瞻仰这座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贺龙元帅亲笔提写的“革命烈士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16个大字;碑的背面,是金光闪闪的8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望着这高高的纪念塔,我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枪林弹雨、战火纷飞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们迹前赴后继,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为了什么?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中国人民不受敌人的欺凌,为了祖国光明的明天,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鲜血染红了国旗,染红了祖国大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风采。
瞻仰了纪念碑,我们又来到了十八烈士墓前,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十八位烈士是在1931年房县城北连山坡战斗中牺牲的,在十八烈士墓地的周围,安息着和他们一样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
不觉间,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烈士陵园。在返校的路上,我想: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这不都是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吗?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刻苦求学,编织着梦想蓝图,让中国梦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安息吧!敬爱的革命先烈,郁郁苍松为您们守灵,咚咚春雨为您们吟唱!
先烈们,我们来看你们了
五(1)吴梦娇
清明时节。房县凤凰山烈士陵园。先烈们,我们来看你们了!
烈士陵园内,青松挺拔,那仿佛是你们高举的旗帜;野花芬芳,那仿佛是你们不朽的精神在传扬!
那座高大的纪念碑,那是你们永远的家。碑上有闪闪发光的17个大字:“革命先烈们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那是后人们学习、奋斗的动力。
十八烈士墓前,我们再次重温了你们的故事:1931年7月,为保卫解放不久的房县城,你们与超过自己几倍的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这场七天七夜的战斗啊,你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少胜多,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而你们18位战士却英勇的献出了生命。你们的事迹怎不使我们感动万分呢!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小时候,我常听爷爷说:“我们的红领巾都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那时候,我还不懂是什么意思,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明白了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你们的牺牲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爱惜红领巾,自豪地佩戴在胸前,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
烈士们,今天,我们来看你们了!
在纪念碑侧旁,还有李之观、胡永章、汪长义、彭久元、陈世新等等几十位烈士的单独墓碑。我们来到了陈世新烈士墓前。
陈烈士,我们来看你了!
陈烈士,我们不会忘记在和平年代牺牲的你:1994年的7月的一天傍晚,在城西巡逻的你,与猖狂已久的歹徒遭遇了,你空手与持刀的歹徒搏斗,歹徒人多势众,结果身负重伤,英勇牺牲。
烈士们,今天,我们来看你们了!
烈士们,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服务。
烈士们,你们安息吧!
走进烈士陵圆
五(1)班魏忠城
2016年4月7日上午,我们八一希望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房县凤凰山烈土陵园,为烈士扫墓。
8点20分,我们举着队旗、校徽,抬着花环、花篮出发了。经过1小时的步行,终于到了烈土陵园。远远地,我望见了贺龙雕像和那高高的纪念碑。站在贺龙雕像下,我似乎看到了贺龙元帅带着千军万马杀敌时的威武形象。
在纪念碑前的小广场上,我们师生列队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奠仪式。少先队员代表们向烈士们敬献花圈、花蓝,全体师生向烈士们三鞠躬,以表达我们对革命英雄深深的敬意。
瞻仰完纪念碑,我们到了红军十八墓前。看着烈士墓,我想起了十八烈士的故事: 1931年8月1日,敌人进犯房县,敌我双方在城北连山坡展开激战。最终,英勇的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红军回到房县后,召开了追悼大会,把连山坡战斗中牺牲的十八位烈土,安葬在房县城以南的凤凰上,并建造了红军十八烈士墓。
当走到烈士陈士欣墓前的时候,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也不由得想起他的故事:陈士欣是房县的一位警察,1994年7月的一天晚上,陈士欣和一位女警察扮成一对夫妇,在西河的小道上治安巡逻,正巧遇到了几个屡屡犯案的歹徒。陈士欣想:来的正好,还可以把你们抓去。可陈士欣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几个劫匪个个都有一把长刀。搏斗中,长刀刺穿了他的胸膛,陈士欣当场牺牲。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英雄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心中。
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的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瞻仰烈士纪念碑
五(1)
胡旺月
清明时节,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来到了房县城南凤凰山的烈士陵园,瞻仰了那雄伟的烈士纪念碑。
烈士陵园内,树木苍翠,花儿芬芳。我们沿着百步台阶向山顶走,走到一半时,我们看到了一座金灿灿的雕像。太阳也快升到最高处了,从下面的角度看,那是一座散发着万丈光芒的雕像。没错!那就是贺龙像!看到贺龙像,我仿佛看到了他纵马扬鞭、歼灭来犯之敌豪迈场景!雕像上贺龙大将军的双眼炯炯有神地望着整个房县城,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我们走到了阶梯的尽头,一座高大的烈士塔就矗立在我们眼前。纪念碑坐落在山顶上的陵园中心,它就像是一柄自豪的剑,稳稳的挺立在被人们拥护的圣地上。全校同学和老师们都来到了烈士塔的正面,列队肃立,庄严地举行着祭奠仪式。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花环花篮,那是我们对烈士的深切怀念;我们向纪念碑行队礼唱队歌,那是我们对烈士的承诺;我们想着纪念碑三鞠躬,那是我们对烈士深深的哀思;校长的讲话,又让我们想起了烈士们的壮举: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着,前赴后继„„
我又一次仰望着这座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苍劲有力的17个金色的大字让我热血澎湃:革命烈士们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这是贺龙元帅亲笔题写的。
在离开烈士纪念碑时,我再次瞻仰了这座丰碑,再次在心里默念了背面的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瞻仰烈士纪念碑
五(1)郭紫璇
今天,我校全体师生来到了凤凰山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
我们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哀思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在烈士纪念碑前,在庄严、肃穆气氛中,我们全体师生为烈士们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祭奠仪式。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肃立在纪念碑前,举起右手,向烈士们行队礼,唱队歌。歌声在陵园内回荡,我在心里暗想: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向烈士们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接着,校长做了让人感人至深的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祭扫烈士墓,既是为了珍视历史,慰祭先烈,更是为了继承传统,鼓舞斗志。我们学习革命先烈,正是要像他们那样,坚定信念,始终保持不怕艰险精神„„我想了许多许多。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要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之后,各班的代表向先烈们敬献了花篮。紧接着少先队绕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圈,此时此刻,我似乎回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在危难面前,烈士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是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房县的重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安宁的生活。
祭奠活动结束了,我思绪万千。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先烈们说:你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我们一定会实现你们的遗愿,把房县建设得更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清明祭扫 缅怀先烈.征文
清明祭扫 缅怀先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杏花、雨„„又是一季清明。这个像水墨画般的日子里承载着多少对亲人的思恋,多少对先烈的缅怀?这个问题无人能答。
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我们武进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地。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义事业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清明,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机会。
因为一些原因,我并没有同家人们一起去扫墓。不放过机会的我和自己的两个死党一起去踏青,亲近大自然。说是踏青也不过只是找了座小山爬一爬。还记得当初死党提议去爬山的时候,我还开玩笑说:“天呐,清明节去爬山?要不要这么有feel啊!”话是这么说,但还是屁颠屁颠的跟着她们到了一个无名氏的小山爬了起来。不过这座小山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小山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一个真正的春天。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镇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一点自然的灵气也感觉不到。说什么春天万物复苏,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但真正能感受到的只是春天带来的绵绵细雨。而这座小山不一样,它似乎是我接触的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嫩绿嫩绿的小草,那里有盛开的小花,那里更有清新的空气。一排排的树木在小径的两侧无休止的蔓延开来,到处都是春的韵味。
这次的清明节,我在这个如水墨画般的地方结束了。
第五篇:缅怀先烈
缅怀先烈-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想到电视频目上的一个小镜头,会让那些传媒工作人员,包括导演,见习记者,再到灯光师,忙上一个钟甚至大半天,他们对观众的负责体现在对追求工作的完美,从摄像,灯光,到拍摄,每一个动作,细节……
在每声振耳欲聋的枪声,炮响中,你仿佛置于那场残酷,愈烈的战争中:是什么样精神可以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激昂向前?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可以让他们直面生死? 在采访那些幸存者身上,你会发现对他们的景仰是油然而生的,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而那些英雄就在镜头前,就在你面前,你会作何感想?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磨励,他们更懂美好生活的不易,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似乎并没有消退他们的记忆,年迈的他们有点一段记忆由新,永远无法磨灭的那段血的历史……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战争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他们讲的对我们而言只是故事,更是传奇,但也就在他们的上半辈确是真的经历过出生入死,他们的生命在随时会在那个时候消失,而十年,二十年,半个世纪,他们也将不能再见证这段真实的历史,是的,那时也真的只是历史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是的人不可能永生。在那一个个丰碑面前,能否让我们这些后人记起那些曾经同我一样年轻的生命?又如何去理解战争同牺牲?
也许只有穿上军装,身为战士,才能深圳意识到这份责任……
生与死的距离一直都是人们在探讨潜在而深刻的话题,也许那些英雄们并不知道生与死的意义,也没有考虑孰重孰轻,但他们用热血,用生命,用牺牲去诠释了永生的涵义,诠释了生存的特殊一面……
我不相信有鬼魂的存在,但是现在我真的希望有天魂保佑他们:安息!
《大决战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示指,着手策划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徐东碾庄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国攻战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
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计救援杜聿明集团,但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其实,去年大家就在电影《建国大业》里看到过关于淮海战役的情节片段,战役结束后,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人民鸣锣鼓舞欢心庆祝的场面,中央首脑也高唱国际歌喜极而泣,窗外一位小女孩似懂非懂的看着那一刻......。
要是相对来讲,我们其实大多也是“小孩子”,我们很多都不明白关于淮海战役及其他许多关于战争的事情。在《淮海战役》中,涉及很多关于战略与战术还有历史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20年前最初看《大决战》的时候,我们不少人就连提问可能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我便是如此啦。不过当时与现在,我们对有几段的情节始终应该没有过太多疑问,因为这几乎可以讲是中外都非常知晓的历史事实。那几个影片情节在《建国大业》中其实也描述的较为到位。其中一段就是当时的财务部长陈布雷之死所反映出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四大家族敛财,孔氏在蒋介石政府面临崩溃之时仍在上海囤积大批库存以抬高物价,片中蒋经国也以吸血蚊虫之类来比喻那些人。民心在当时来说可以用尽失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民主义与国民党政府当时的状况相比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在片中,陈布雷也不得不就“民心”而提出一些所谓“荒谬”的想法从而惹恼了蒋介石。还有一段于《淮海战役》中,群众运输队冒生命危险为解放军运粮的片段也是非常经典的。正如刚才说了,小孩子不懂,但过来的长者对很多事情都要心中有数:一位运粮队中的老大叔,在车架上刻下了很多记录队伍行径路线的记号以备往后回顾,但不久他便牺牲在趁夜偷袭运输队的飞机炮弹下。影片中的这种情况其实还属描绘得相当简捷的了,在片中具体介绍过,当时先后有数百万人民群众支援淮海前线,一共出动过的牲口运输车、人力车、扁担、布匹、衣鞋等物品都是数以几十万上百万计的。以至于,国民党反动派竟然动用飞机去轰炸阻止这样大规模的援助行动。可是这依然无法阻止淮海战役的战局发展,“六十万”与“八十万”的这场被国外名校列入教科书的浩大战役之胜者还是前者。片中也说过,用后来陈毅元帅的话来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时,这数百万的人民群众是各省的自发力量,具体的数据影片中都有向世人汇报。这一来,影片中来自河南的,本是作小贩的邱清泉集团通讯兵丁小二那段由国军转投解放军的描述便不难理解了;解放军后勤文艺团演出“白毛女”时,台下观众群情激昂愤然的那一幕也不难理解了。仔细想想,这以上的情节片段也可以不再太认真的去研讨对应的电影中具体的战局细节问题了,因为《淮海战役》描述的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战,要细致的话,可以具体出很多很多的情节内容,我想这个说法不算夸张,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主角其实是人民。一个反动势力,也许对人数不占优的反抗之的对手会有所乎视大意,但当其面对几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的世人声讨之时,若不及时悬崖勒马,那等待着不合理事物被消亡所需耗用的时间定会是指日可待。影片中毛主席讲过的那番话也正是同样的道理:两种力量真正交上手了,斗争的规模会以几何式的速度来增长,随着冲突的激烈进程发展,渐渐白热化了,由量变到质变了,不得不燃烧了„„。这些说法是在研究战局的情节中出现了,刚写的不是原话,只是用理解后的表达啦。但也可以讲本片不是主要用心在于教会后人怎么去战略用兵,而实际是在提示人们这样的一个不变的道理。片中不需过多的以战术的角度去作欣赏,甚至只需听而不需看着图像也足够,完全可以‘听’明白一个因果关系的历史进程之必然结果。
只是说,如果作为外国人的话,那还是见意其看看咱们中国的大片中那众多非电脑效果制作出来的浩大场景,且都是来源于全世界人们都知道的史实事件与人物,而不是某几位大导演的丰富想像力。说到这里,我们自己也应做到知足与珍惜,因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之文化历史实在是为咱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学习空间,不去正确的利用反要怨天尤人等等的话也未免太过冤枉不值。
当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场战役,不能完全摆脱看待战争的态度。《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决定性一战,其胜利结束也意味着解放战争的基本宣告胜利,大家知道影片的长度就是不用多讲的啦,长达210分钟有多,是一般电影长度的两倍有多,这当然不是想观众受累,而是为了尊重历史必须将重要的情况交待给所有国内外观众,且像这种类型的“重量级”影片在多年后都要时不时的亮相银屏,基于长远考虑也要仔细打造这部大片经典,马虎不得。好比是双方将领的言行了,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不同点是蒋介石与其
部下之间的‘不协同性’处处可见,尤其是蒋与主要指挥人物杜聿明之间的矛盾分歧甚为明显。而解放军方面就从毛主席发的一份电报中所明确的,会战中除主要原则已确立外其他在作战中所产生的情况不需个个请示而直接由刘、陈、邓统一指挥。而且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将军也被许多后人认为是立了淮海战役的大功。而粟裕还是当时解放军指挥前委中年龄最小的司令。而恰好相反,当时连美方的‘军事顾问团’也都跟着非常有意见的正是蒋介石总是插手作战部署,除其可谓正兵败如山倒外,还与其不得人心‘心中无数’有着必然的关联。这可谓双方最主要的不同点之一了。影片中也可以说花了很多手法加以描述,其成分可谓要比起“战火”方面花的心事还要复杂还要多。
另外双方也有相类似的一些态度与倾向,这样举个例子吧,这个问题没有直接赋予大段的情节及描述,要认真观看思考才可有所体会。就像我们以前在历史书中学习的一样,其实当时国民党的很多很多官兵们都并非一心要作战到底,这点从影片中的国军方司令杜聿明的言语中可以读出其一二,还有国军一些部队的起义也说明了问题。
而解放军指挥部的几位将领,还有广大的解放军将士们也在影片中或直接,或间接的流露出对伤亡的尽可能避免,不希望损失过大等态度。所以,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后人,永远要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和平——那是前人用了无数实践与牺牲才换来的,我们如果忘记那众多的过去,就与背叛无二了。喜欢电影的朋友们都会‘心中有数’,除了《淮海战役》以外,不知道还有多少的中外影片已经或正在提醒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