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待错误》教育叙事
善待错误
王虹霞
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出错。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津津乐道,却很少去关心课堂上的错误,害怕错误。其实不管我们在上课之前如何钻研教材,如何分析学生的基础和实际,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却仍然是形式多样。课堂是不能完全预测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恰当的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那才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恰当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允许出错,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其次,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下,学生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巧用学生错误,创新学生思维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课堂上发生的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往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教师应该善于巧用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找出合理的一面,从错中找出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把“错误”资源巧妙地予以运用,让学生尽快走出误区,步上“设想”成功的路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客观辨证地分析,不必“如临大敌”,倒是应该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学生的错误能真实地在课堂上反映出来,教师的真实水平也能在课堂上真实地体现出来。一节真实的好的课堂正是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出真实性,教师不但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及时捕捉“错误”,获得“宝贵”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有些教师可能会一笔带过,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许多“亮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种突发性错误我们教师是经常碰到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发性错误的问题,我们教师不应看作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抓住时机利用这一“错误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四、精心预设错误,激活学生思维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应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陷阱”,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诱发灵感,产生真知,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试错能力。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深刻地有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社会心理学家曾也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凡是学生能进行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要留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一些“错误”的做法里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或创设数学活动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教育叙事:善待每一个孩子
善待每一个孩子
珠海路小学(东校区)陈兆卿
记得一次单元测试时,我看见有个女生向另一个女生传纸条。
我的心猛的一震,怎么可能是她,一向乖巧可爱的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我害怕伤到她,以询问的口吻问:“你能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只见她低着头不敢看我,默不做声。我又说:“你说实话,老师不会责怪你的。”她犹豫了一下,用蚊子似的的声音说:“我有个题不知道做得对不对,想问问她。”我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你别怕,老师知道你这么做是想考一个好成绩,对吧?”她的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流下来,哽咽着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您能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北京一个大学的教授抄袭别人的论文,被学校开除了。如果你不改正自己的错误,也许将来会受到更大的惩罚!要知道一个人的品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想要一个好成绩,但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我相信通过你的勤劳和努力,肯定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次的事老师可以原谅你,但老师希望你今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只要你能真正改正错误,在老师心里,你还是个好学生。” 她点了点头。
第二天,课堂上她格外认真的听课了。后来遇到了这位学生家长,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一直在努力学习,作业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的日子里,她的表现一直很好,对我也格外喜欢,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喜欢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就这样,课堂外的我成了她的好朋友。
第三篇:善待学生的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更新:2010-4-2
阅读:
栏目:班主任论文 善待学生的错误 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摘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更不可能不犯错误。善待、宽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仅是人性的需要,亦是我们教育中永远有效的法宝。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理解与尊重;善待学生的以其长补其短;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爱心的凸献。
[关键词]: 善待;学生;错误
一、面对犯错误的两种不同态度。
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在世,有谁能不犯错呢,即使是圣人也是无法逃避的,可以说犯错误是人生的一种必然。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不能够改过。我们都知道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过失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几千次甚至几万次的失败才取得?我们的学生本就是需要我们去教育、引导的未成年人,他们更不能避免犯错误。而且他们所犯错误或许是出于好奇心;或许是对事物的不了解;或许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对犯了错的学生如何教育?是采取赏罚分明中的“罚”还是孰视无睹、置之不理等他们自我发现?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管理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觉得学生犯罪是“大逆不道”,是不可饶恕的,在处理学生时喜欢树立“典型”,杀鸡儆猴,总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犯类似错误的学生。但是效果却并不想想,而且更为严重是这样反而会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有错必罚”并不是教育犯错学生的理想方法。那么采取不理不采的方法又会如何?由于我们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不能完全分辩是是非非,他们很多时候错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对他们的错误如不及时加以教育纠正,只会使他们错后再错、错上加错,养成不好的习惯。因此采用不理不采、自生自来的方法对待学生的错误也是不妥当的。
二、善待犯错的学生!
那如何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我的态度是善待他们。在这里我要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得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善待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现象。懂得善待的人,才懂得人生,懂得快乐。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学校管理肯定是少不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但管理的制度更需要渗透一种人性化的宽容思想。善待学生的错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季娜私自摘下校园里最美的花朵,班主任发现后,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而是亲切地询问原因。季娜望着老师诚实地说;“我祖母病得很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的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泪水汪汪。这时候老师很受感动地说:“季娜,再摘三朵吧,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一朵送给你,为了你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
季娜摘花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但错误的背后又折射出人性的熠熠光芒。面对这一错误,班主任没有咄咄逼人的震怒,草率鲁莽的训斥,主观臆断的批评。否则,他就要把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否定了,扼杀了。季娜的泪水表明了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班主任没有就此了事,随即挖掘季娜错误中的闪光点,让季娜再摘三朵花。班主任的亲切话语,化解了她心中的不安和恐惧。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对季娜错误善意的批评和对她善良心灵的赞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双重教育效果。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淡薄,有时不能明辨真与假,区分美与丑,判断善与恶。但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做好人的愿望。我们要借鉴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善待,给予理解。因为,一种良言能化解一种危机,一场矛盾;一番恶语能激发一种矛盾,毁灭一个人才。
我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男生叫周林鑫,一天他趁晚自习的时候偷换别班同学的轮胎。两天后事情败露。于是,大部分老师认为此事性质恶劣,应该“严惩”。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却另有想法,倒不是偏袒,而是觉得应该从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谨慎处理。于是,我找到周林鑫,首先捕捉到他错误背后 的“美丽”,表扬他偷换车轱辘动作娴熟,技术高超,而且深为那位同学着想,把其自行车安装好不致于因自行车毁坏无法回家,心地很 善良。然后,再和风细雨地帮助他认识到事情的错误和产生的后果,用情感和赏识拨动他的心弦。周林鑫听后,流下激动的泪水,悔恨不已,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表示要汲取教训把聪明才智用到学习和关心他人上面去。?第二天,我发现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守纪律,上课听得非常认真,课间主动把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排得整整齐齐。我及时地表扬了他。此后,他不断进步,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三、怎样善待学生的错误?
首先,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要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 ,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这些学生犯错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对差生则嫌弃、厌恶,一旦他们犯错误则骂个狗血喷头,不堪入耳。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矛盾。所以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批评教育后要?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批评结束不等于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也由于他们成熟度低,自觉性不强,难免会时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犯错,要采取“理”与“情”相结合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所谓“理”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要受到批评。所谓“情”就是要用情感去教导学生。但除了教育以外,还要有适当的处理措施,因而让学生用做好事来弥补错误,成了班上的一条规矩。根据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要求其进行不同形式的补救。如自习课上讲话的,就让他在班会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不交作业的,那么就请为班上的同学推荐一篇好文章,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打了架的同学,要一起合作,给班组织、设计、主持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明白班集体是大家的,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谁都应该尽全力去保护我们的“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就会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其次,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挖掘其积极健康的东西,用长其“善”的方法,救其“失”。
一位同学,平时有一个怪癖,常带着小刀在树木花枝上刻这刻那。为此,班主任不知说过他多少遍。有次家访,班主任赵老师想跟家长谈谈这件事,无意中听他妈讲,他在家一有空就学着搞嫁接、植物栽培,还指点老师看他嫁接成功的几种植物—仙人球上竟插活了几种花卉。老师眼前一亮,想不到他有这般本事。联系他平时的怪癖,赵老师重新调整了教育方式,肯定了他在嫁接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可随便在小树上刻画,并让他试验在班里的仙人球上嫁接菊花,他很快就改掉了原有的毛病。此例给我们一大警示:有些有“毛病”的学生说不定正是他创造力的凸现不可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应长其“善”救其“失”。
第三、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理解、尊重、信任学生。
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用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让学生通过自尊心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人都会犯错误,更 何况孩子。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应该以一颗慈爱的心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的错误虽然是幼稚的,可笑的,却往往又是美丽的,闪烁着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火花。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美丽的错误,千万别用成人的眼光去抹杀学生做好人的愿望。最后借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浅谈从人的心理需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
发布时间:2009-11-23 来源: 作者:周小芳 我要评论:(0)字体:【小】【中】【大】
关于人的需要,许多学者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和研究。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形成金字塔的状态,即最底层是生理需要,表现为人们需要食物、饮料、住所、睡眠和氧气等。在此之上是安全需要,表现为对秩序、稳定和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避免惊吓、害怕和不测之事。再之上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群体或家庭中。最上层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个体渴望获得能力、成就、自由,渴望威信、承认、名誉和赏识等。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是个体成长、发展和挖掘潜能的心理需要。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向较高层次的需求发展。他对人类需要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看待学生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心理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需要,如得不到满足,会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并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心理需要主要包括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尊的需要等。
所谓犯错误的学生就是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不小心犯的错误,每个人都会犯的),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轻则不良行为、不好的学习习惯等,重则如打架闹事,迟到早退,逃课上网,考试作弊等行为。这些学生往往也可称为问题学生,他们并非自己想这样犯错,他们的不良行为与早期家庭教育、学校环境、人际关系、教育理念、认知偏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看如下情景或现象:
情景一:学校政教处办公室,几个学生站在办公室里,有的低着头、有的脸上写满了愤怒、有的站着写着什么„„各种姿态应有尽有。当然,这些学生不用说都是违犯了较严重的校纪校规,被叫到政教处接受批评或训斥或教育。
情景二:还是政教处,三个学生站在办公室里,其中有一个站在一位老师办公桌旁边在写着检查。环顾四周,看见了一张空凳子,把这张凳子拿到站着写检查的学生身后并对他说:“坐下来写吧,好好地把事情的经过及自己的认识写清楚„„”,还没等我把话讲完,这位老师就对我说:“你不要管,谁叫他犯错误的„„”.以上情景对于学校或班主任或一般老师来说,学生犯错误受到惩罚接受批评,按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无可厚非之事。然而,对于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来说,运用如此的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觉得很有必要并且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这一现象。对这些学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好象一片乌云一直萦绕在心头。
现象一:记得有一次在文印室遇到一位高三课任老教师,他说:“有的学生根本不按学校制度执行,晚自习明明是英语,可他偏偏看语文,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看英语?他回答说,“不关你的事”。你说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学好,品德差,又不尊重人。怎么教育这些学生呢?”听下来,这位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得到的却是不被学生尊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心理一定很难过,今天说出来也是一种宣泄吧。
现象二:接着他又说该班另一学生情况,有一天一个男生迟到了,就站在门口,恰好班主任的课,那学生就说,我能进入教室吗?班主任说,我们班不是有规定吗?那学生又说,那我回家了,说着就真的回家了。你看给班主任气的没话说。原来该班班主任,对待迟到的学生是这样规定的,凡是迟到的同学,就自觉站在教室门口,直到老师允许进入教室才能进入。
以上这样的情境和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思考?学生犯错,就应受到惩罚,听起来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常规的,更是符合德育教育。而学校政教处就是德育教育的部门,看起来这程序也是符合逻辑的。这样的现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在一些班主任办公室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情景。作为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多年的我,我的职业身份和敏感告诉我: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对犯错误的学生该如何教育,我认为从人的心理需要善待这些学生,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到底如何善待呢?这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只是就此情景和现象,谈谈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如何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和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主要遵循以下几种教育态度:
一. 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由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犯错误的学生,在心理上已经很缺乏安全感了,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害怕、担心、焦虑和恐惧等糟糕的情绪了,而这些学生在犯错误前在行为和表现上、学习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就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于被列为差生,他们已经缺乏自尊性和自信心。他们就更容易犯错,在处罚他们要特别善待他们。首先要调整好我们的认知态度,要对事不对人,针对犯错这件事情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它的错误和重要性,并与学生分析其危害性,而对学生的人格不要加以褒贬,并尊重他的人格。比如,让他们到办公室或政教处,可以让他坐下来谈,为了减缓其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不妨倒点水给他喝,跟他一起分析危害性,再找到该生身上具有的优点和特质,然后再对其犯的错误给予严肃地批评和警告,根据校纪校规的制度,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让他意识到犯错就要接受应有的惩罚,承担责任。切记对他过去的行为不抱成见,就事论事。对他这个人身上具有的优点还是给予肯定,尊重其人格。
二. 真诚又关爱的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经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作为老师,爱学生是神圣的天职,让学生心灵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就会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有力的保障,也是教育学生的润滑剂。关爱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否则,不但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反而会伤害到学生。真诚地关爱会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后,他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处罚。处罚必须体现对学生的真诚和疼爱,特别在大庭广众中受罚,如果不体现关心爱护,极易扭曲学生的性格,挫伤自尊心。比如,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尽可能放到课后去解决;在集体场合发生的问题,设法和学生个别谈话;学生的情绪比较冲动时,其认知极为偏颇,不要急于让他承认错误,如正在打架的学生,待他冷静下来以后再做处理。
三. 尊重加信任的态度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想教育好学生,同时也希望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内心会感到职业的快乐和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的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样我们可爱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我们老师首先要真正了解、理解、尊重、爱护学生,同时还要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都是相互的,学生同样会更加地尊重和信任老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人格、个性、思想和情感,他们懂得尊重,更需要尊重;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变化中。随着不断地成长,尽管他们日趋成熟,但终究不是成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当然,有的学生明知故犯或一犯再犯,说明这样的学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难过、委屈等消极情绪,甚至于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导致行为偏激或过激,故而,我们老师不要轻易定结论,认为学生的行为偏差属于思想道德败坏。
四. 鞭策和鼓励的态度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魏书生老师就是站在学生的心理需要的角度来看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我们以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犯错的教训鞭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犯错不是罪,只要改正并不断进步就好,再不断地给予鼓励,以帮助其取得更大的进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作为一个称职的老师,尤其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准学生的脉搏,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甚至于达到同感、共情的程度。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有效地激发其自信心、内心的动力、积极性和内在潜能。让我们一起来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吧!
第四篇:善待学生 正视错误
善待学生 正视错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博士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一切,包括错误。
善待、利用错误。这既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技巧,也是教学双方的一种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应该学会客观、生动地纠正学生对教材、书本和知识认识上的偏差以及错误,不能只注意“激励”而一味地说好。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懂得“所以然”和“所以不然”。要知道,对错误不加以纠正、模糊概念不加以澄清,势必导致旧的错误的延续和新的错误的产生。因此,教师要学会善待和利用学生的这些错误,可以通过举例、引用甚至夸张的方法,对错误加以分析和纠正。
巧妙纠正错误。应该看到,学生做错事是常见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作为一名教师,当然要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包括分析原因、后果如何补救以及今后如何避免等。一般而言,只要教师不采用讽刺的态度和过火的行为,学生是乐于接受批评的。但是,教师要学会有耐心和有技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中学生毕竟不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看待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因此要以十分的耐心给他们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和真心改正错误的机会。
正视错误,让学生自我反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过错误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往往更加谨慎、更加成熟。学生的错误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素材,教师从入职到成熟,会不断经历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学生行为、理念的反思。学生的错误为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提供了载体,客观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而“鼓励赞赏”则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生所犯错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社会人生”的价值,他们通过错误懂得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视错误,体现美德。善待学生的错误,有利于教书育人。一些学生有“犯错不肯接受批评”的心理,所以教师应通过“善待”,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主动改正错误。“善待”的结果是让我们的教育本身具有道德性。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犯错误的正确引导,会带给学生一次进步的机会,正所谓“点石成金”。善待学生的错误本身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因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首先在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规范的“社会人”。
第五篇:教师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最终版]
教师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虽然这句话对许多老师来说觉得不可能实现,学生不可能一点错不犯,老师也是个人,不可能对学生一点脾气都不发。但是,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提醒我们善待
学生的出错。
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切忌简单粗暴,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孩子们是犯了错误,但犯错误不等同于犯罪,教师应是他们的朋友,绝不能把学生摆在敌人的位置上。我们应该持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包容、善待他们,用爱支撑师生共架的心之桥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时注意更新方式,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满爱心,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相信爱心会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改正错误,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健康的心理。
一、善待错误是大爱,能容错误是一种胸襟学生犯错误,能容错是一种胸襟。有时候我们对学生犯错误实在是忍无可忍,甚至暴跳如雷。确实,说了多少遍的道理,学生当做耳旁风,能不气吗?但是气归气,却不能一
气之下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错误,我们控制了怒火,才能冷静地处理事件,这是尊重学生的首要条件。教师没有了怒火,让学生感觉多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信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
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二、纠正错误是艺术,需要耐心和爱心
学生犯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法,分析处理。一位哲学家说过:要想除掉旷野中的野草,用铲子铲不行,用火烧也不好,撒上石灰更是破坏土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其上撒满阳光,种植美
德。
三、善待错误,让错误成就美丽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寻求知识、走向社会化的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情感、理想和内心世界。但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尤其是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这一点是相同的。善待学生的出错,要求教师用心理“换位”的思想,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学生犯错误是的处境、感受、情绪和动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捧出一颗善于包容的爱心。善待错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耐心,是一种责任,更是
一种信任。在学生有了过失或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一种声音,用一个博大的胸襟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纠正学生的错误,让我们的教育如春风温暖孩子幼小的心
灵,似细雨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