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对一辅导课外文言文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是罪一也。()..(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我的翻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二)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注释: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恣鼠啮不顾
2、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
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2、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三、1、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2、你从老鼠的遭遇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翻译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容器里,老鼠便放肆的吃,并且呼唤其他同类一起来。等到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忧这件事。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他就把容器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这个晚上,老鼠又来了,它们高兴地进到容器里,没有意料到容器里有水,都淹死了。寓意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道理
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鼠的贪婪与愚蠢。注释
鼠好夜窃栗,好:喜欢
且呼群类入焉,焉:于之,在这里 是夜,是:这 栗且尽,且:将
且呼群类入焉,且:而且 乃以糠易栗,易:换 不意咸溺死,咸:都 不意咸溺死,意:意料 鼠恣啮,恣:放肆啮:吃 是夜:这个夜晚 顾:管
反(必饫而后反):同“返” 盎:腹大口小的坛子 饫:吃饱 次第:按次序 逮:等到
(三)醉人击虎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译文
世上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一定要坐那儿看着他,等他醒来。不是等他醒酒,而是在等他害怕。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部分字词注释 食:吃 必:一定 俟:等待
以为:认为是,以为是 击:打 即:就 逸:逃 之:到 则:原来 气:气势 启示
再强大可怕的困难,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就一定能战胜它。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2、之山下月明处
3、杖击之 二.给下列语段注上标点。(4分)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三、翻译句子: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四、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
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 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 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 z):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②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f):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原文 39.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原文 40.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原文 41.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 oh);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原文 42.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原文 43.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原文 44.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原文 45.猫 犬
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原文 46.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
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原文 47.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导读: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原文 48.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者,其如狙公乎 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原文 49.象 虎
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获.或②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③,狐入遇焉④,啼而踣⑤.他日,豕曝(p)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⑥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导读: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注释:①患狐者:受狐狸扰害的人.②或:有的人.无定指代词.③牖(y u)下:窗户之下.④焉:它.代象虎.⑤啼而踣(b):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⑥驳(b):马名.精练: 原文 50.李氏之鸠(陈子龙①)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i):欺哄.原文 51.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原文 52.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注释:①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②盎(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③穷治:穷追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原文 53.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竟不入.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原文 54.题画二则(一)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注释:①新篁(hu 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l ng):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二)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④哉!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注释:①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②倏(sh):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③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④云乎:语末助词.原文 55.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原文 56.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原文 57.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原文 58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向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而只有几尺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选拔得力将士,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卫国良将弃置不用,这事儿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哇!”卫侯连拜两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项羽不是这样,有功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群臣听了,心悦诚服.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炀帝集》,发现它文辞深奥博大,含义深远,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怎么做起事来就相反了呢!”魏徵回答说:“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有智慧的人献出自己的计谋,让勇敢的人能够竭尽全力.炀帝依仗自己出众的才智,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所以他嘴上说着尧,舜的话,身体却去做桀,纣的事,竟然自己还不觉察,以至于灭亡.”唐太宗说:“历史的教训刚刚过去,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老师.” 40.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绩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41.虹
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隔了好久,虹渐渐向东移动,最后越过山头消失了.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又见到虹出现.孙彦先说过: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阳光照在雨上,就出现了虹.42.陨 石
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出现在东南方向.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西南.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见,火光照亮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一个洞像杯子一样大,很深.向下看,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尚热,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到了就打开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43.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 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44.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45.猫 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 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是狗吠主吗 46.与长子受之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47.说 虎
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所以人被虎吃掉,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虎吃人不常见,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为什么呢 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虎用自己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爪牙的功用是一,而物的功用是百;用一来对抗百,即使勇猛必不获胜.所以人被虎吃掉,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所以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48.楚人养狙
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 “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 “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 “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 49.象 虎
楚国有个受狐狸扰害的人,多方设法来捕捉狐狸,但没有捉到.有人教他说:”虎,山兽之王,天下的野兽见了它,全都吓掉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于是他让人做了一个假老虎,拿来虎皮蒙在外面,把它放在窗户之下.狐进来遇到象虎,惊叫着吓倒在地.有一天,一头野猪出现在他的田里,于是就让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让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夫大声吆喝,野猪在草丛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过身来向通衢奔去.野猪被捉到了.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象虎可以降服天下的野兽.后来,野地里有一种野兽,样子有点像马,楚人披上象虎就跑过去.有人劝阻他说:”这是驳呀,真虎尚且不能抵挡,去必将遭难.“不听.那驳马发出雷鸣似的吼叫,扑上前来,抓住了他就咬,楚人头颅破裂而死.50.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51.傅显迂缓
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 “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52.祈梦决狱
从前有个县令,遇到一件杀人案不能够判决,被牵连的人一天天地增多.于是他在城隍庙求神赐梦指点.梦中见神领来一鬼,那鬼头顶瓷盆,盆中栽了十几竿竹子,青翠可爱.醒来后他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祝“,”竹“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讯,没能发现可疑的罪迹.他又翻阅案卷,见有名叫”节“的人,暗自想道:”竹子有节,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问,也没发现疑迹.而这两人已经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他再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当作疑案上报,请求准许另外捉拿凶手,但终究也没抓到.53.曹司农竹虚言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54.题画二则(一)我家有两间草屋,屋子南面种竹子.夏天,新竹丛生,绿色的竹荫照在人身上,在竹园中间放个竹榻,十分阴凉舒适.秋冬之际,取来围屏的骨子,截去两头,横放窗上作为窗格,用均匀洁白的薄纸糊上.风和日暖的日子,受冻的苍蝇碰在窗纸上,咚咚地像敲小鼓.这时,窗纸上映出二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并没有老师传授,大多得之于纸窗与白壁上,日光与月影中罢了.(二)清秋住旅舍中,早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都浮动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看了这样的诗境,胸中突突地就生出了画竹的兴致.其实胸中设想的竹,并不是眼里看到的竹.因此我磨好墨,伸开纸,落笔忽然又作出另一番图像,手里画出的竹又不是胸中设想的竹子了.总的说来,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可作品出现的情趣却超出了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岂止作画是这样呢!55.牧 竖
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56.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57.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58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第二篇: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一)徐孺子的故事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九岁时在月下玩耍的时候,别人指责了他。B、有人告诉徐孺子,月亮里什么也没有。
C、徐孺子告诉别人,人的眼睛里如果没有瞳仁会更明亮。
D、徐孺子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将月亮与人的眼睛比较,让提问者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的道理,从而通过比较来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二)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 用力多者收功远。B .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 .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请用两个 “/”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三)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1.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A.王冕每天晚上读书直到天亮。
B.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C.主要是王冕的父亲打了他一顿,让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
D.在狰狞凶恶的佛像前读书时,王冕不敢不读,因为这些佛像会惩罚他。2.请用三个/给 文中划线句断句: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四)太祖视察东阁
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选自《典故纪闻》)
【注释】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③参军:官名。1.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2.请用“ /”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两处):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五)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
1. 对董遇的“必当先读书百遍”这句话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
B.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C.他很高傲,懒得理会那些向他求教的人。
D.这句话告诉了人们,他自己也是这样读书百遍才学有所成的。2.请用三个“/” 给下列句子断句: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第三篇:课外文言文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 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21. ⑴听到 ⑵从上往下看 ⑶ 终于 ⑷ 曾经 ⑸离开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第四篇:课外文言文专题
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
2010上海初三二模专题复习
杜刚
【奉贤】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商汤见伊尹
①②③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
④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
⑤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君主。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③御:驾车。④贱人:普通百姓。⑤下:使„„下车。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非汝所知也()(2)譬之良医善药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则吾必说而强食之。__________________ .
14.从文中看,“子不欲我见伊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从商汤去见伊尹的行动,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国君。(3分)
【虹口】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
①②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
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篱败不修修_____ .
⑵妻且号且诟号_____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旦日,延人治屋_____
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
⑴_____⑵_____
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____(2分)
【黄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
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②谴:责问、责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我任之()(2)去任之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14.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的人。(3分)
【卢湾】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①②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
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
③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注] ①经年:经过若干年。②将:率领。③甫:刚刚,才。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会有土寇()(2)州官使试于一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古人岂欺我哉?
14.用自己的话概括刘羽冲的两次失败:(1)(2)(4分)
15.下列各项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是(2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闵行】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一国尽服紫
①②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
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
紫也,谓左右曰:‘君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
④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①紫:紫色,这里指紫色的衣服。②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③臭:气味。④郎中:官名,这里代指宫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齐桓公好服紫()(2)君欲止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14.文中与“紫贵甚”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2分)
15.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高位者在生活上不能追求奢华。
B.做臣子的应该敢于进谏,并善于进谏。
C.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改变不良现象。
D.上行下效,要改变不良现象必须从上做起。
③
【浦东】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鹦鹉噪虎
①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
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
②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
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虎行地者也()(2)故噪而去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3分)
【普陀】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馔(zhuàn):准备食物。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觉饥甚而不敢去()(2)公取自食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其人已心怪之 .
14、“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的人。(3分)
【青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4分)
诗画皆以人重
①②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③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
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②章惇(dūn)、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都被《宋史》列入《奸臣传》。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1.“永叔”,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指北宋的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经典散文名篇_________。(2分)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2)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14.画线句属于_________论据,其作用是_________。(3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B.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C.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D.本文标题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就是本文的论点。
【松江】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①②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
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③④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
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 有狱久不决狱()(2)囚得免得()..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1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
15.联系全文,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周敦颐善于断案,才智在自己之上。
B.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自己拗不过他。
C.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D.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要善意待人。
【徐汇】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
①②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还:通“环”,环绕。②贾:通“价”,价钱。
1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项。(6分)
(1)比三旦立市().
A.比较B.紧靠C.接连D.等到
(2)人莫之知().
A.知道B.了解C.知识D.通“智”,智慧
13.那人为了卖出自己的马,恳请伯乐做出的举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4.这个故事本意用来讽刺这一类人。(3分)
【杨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陈章侯蔑视显贵
1,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陈章侯性诞僻○
2笔也。有一龌龊○3显者,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
4,谩骂不绝。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
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1诞僻: 怪僻○2搦(nuò)握○3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
4头裸体:不戴帽子○
12(1)下列“之”的解释与文中加点词“诱之入舟”相同的一项是(4分).
A.何陋之有?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言之,貌若甚戚者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
A.除掉、去掉B.失去、损失C.距离D.离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5.短文赞扬了陈章侯。(3分)
【闸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①老儒。一日,雅②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
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
哭子矣。
【注释】①偃蹇(yǎnjiǎn):迂腐萎靡的样子。②雅:美好不粗俗。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比相见()(2)故走觅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14.下列各句不能表现傅显性情迂缓的一句是(2分)..
A.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
B.望之如偃蹇老儒。
C.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D.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
15.这个故事的寓意是(3分)
第五篇:课外文言文
(一)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
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祠(cí)——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
祭祀叫“祠”。②舍人——指待从宾客,左右亲近的人。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能,哪能。⑦遂——就。
1、解释加点的词:
先成者饮酒: .
夺其卮曰:.
遂饮其酒:.
2、翻译句子:
乃左手持卮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二)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吸其肉,蚌合而钳(qián)其喙(huì鸟的嘴)。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
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舍”词典上有多项意义,在文中的读法和意义是()。
A、shâ,房屋 B、shâ,谦词 C、shě,舍弃 D、shě,施舍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蚌亦谓鹬曰 :.
②渔者得而并擒之: .
③而鹬(yù)吸其肉 :.
3、把下面这个句子解释成现代白话文的句子,使通顺易懂。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