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0:5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

第一篇: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

最美的遇见

--读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为,最美的遇见便是在缤纷美好的季节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缘,在饥饿难耐之际品尝一顿美味佳肴,而当我翻开胡霞的这本散文集《位置》时,我才知道,人生中还有一种最美的遇见,那就是当我们的身心陷入浑浊世界辨不清方向时遇见一本开启心智、润泽心灵的书籍。

尽管阅读一直是我喜欢挥霍时间的方式,但近年来,海量便捷的络和手机阅读,已让双眼布满了污垢和尘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捧读一本完整的书,而且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它。是什么魔力,让我遇见它就手不释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页才肯罢休?是什么故事,让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灵又慢慢激动颤栗起来?

有人说,一本书,只需翻看开头五百字,便可以决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书。是的,翻开《位置》这本书时,千字的简短序言便让我的目光深情驻留,这是我喜欢的叙述方式,也是我喜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挚关怀。

其实很早便知晓胡霞的散文写得极好,其散文《邂逅母爱》曾荣获过全国一等奖。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她与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画留声》,但因为与那领导不熟,便没好意思开口借看这本书。后来,我调到了文联,因工作之便,见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触,但这种接触还只是工作层面上的,只是凭感觉认定她是一位对生活热忱,对工作认真的女子,有着阅看世事的豁达包容,笑对功名利禄的风轻云淡。然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她,还是通过这本书--《位置》。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条抵达她心灵深处的连心桥,在曲径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颗挚诚悲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一片柔情诗意的天空。胡霞无疑是非常有担当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份深深的忧思和责任感,她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停留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营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层民众,投向了那些被命运击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呐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复吟唱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尽量把生活的点滴打磨成闪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把卑微者的心灵放大至宇宙,唯有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审美价值,才能感人至深。”“艺术不仅要有美感,赏心悦目,而且还要有感人的,能触动人们内心的真善美的,能激发人们向上、向高、向德,能给人以精神动力,满足人的灵魂食粮,唤醒善的本意。”胡霞不仅做到了这点,而且做得是那么绝妙,她用自己的写作姿态告诉了我们,有一种写作无关风月与功名,只是在尘世间洒下一片甘甜的雨露,投射一束温暖的阳光!

遇见一本书,也是一种缘分。我不敢说这种缘分会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但这本书以其自然流畅的讲述形式和深厚丰富的接地气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心生敬意!

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人同行”。同行中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丢弃在发霉角落里的人,但作者总是用心地将他们从阴暗处一一挪移到人们眼前,用其细腻深情的笔墨裸露出这些卑微者的伤痕和疾苦,唤醒公众的良知和责任感。第二部分“云游心踪”。这是作者在行走中绘下的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身临其境地去领略异国他乡的风情,迷醉于那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观中,更重要的是唤起我们对自己人生和当下生活的多维思考。第三部分“心灵碎片”。看似作者生活中的剪影碎片,其实讲述的都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我们在窥探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对自我生命的拷问和反思当中。

清泉润心田的叙述

如果说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组数字后面的0,那么可读性则是一组数字前面的1。没有可读性,后面的所谓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终究为零。

《位置》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可读性,你会深深地被书中的这些底层人物命运所打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笔下,他们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如第一篇文章《位置》中的李医生。李医生是位盲人,但残酷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他用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钻研了按摩技术,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作者也是因一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认识了李医生,让作者好奇的是,在这个条件简陋,狭小的按摩院里,生意却那么红火。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作者发现李医生不仅拥有高超的精湛技艺,而且还拥有一颗非常高贵的灵魂,正是凭借着为别人就是为自己的理念而让其人性的光芒灼灼生辉。文中所叙,“李医生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他却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直在帮助别人,非常了不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弥补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从而在世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作者后记中所言,“人的一生站在什么样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给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由自身决定的。”故而,作者将《位置》这篇文章置于文集首位,并作为文集书名,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姿态的一个宣誓。

文集中《深夜我凝视着这个家》、《移向他乡》、《乡医院》等文章,讲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寻常事情,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因为作者善于捕捉感动点,有着洞察人性的入微能力,所以能将最为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和情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为文中的人物命运所牵动。

当然,可读性不仅在于内容上的可读,还在于叙述上的可读。同一件事情,在甲讲来乏味可陈,但乙道来却能意趣盎然,这就是叙述的魅力。胡霞说事,就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就流淌进你的心里,非常自然流畅,毫无半点作态和虚假,也不会刻意用一些太过华丽晦涩的词句去搭建让读者高不可攀的云梯。如《当回红娘》开篇写道,“朋友A来电,要我帮她侄女介绍男朋友,放下电话,坐着有点发呆。介绍谁呢?”,一句犯难发愁的话,就让我们好奇起后面的故事。《钟点工》开篇第一句,“说实在的,第一次见到她我是不太满意的,满脸皱纹,像烫不平的衣服,找不到哪怕是半点平整的地方。”这种潜藏伏笔的叙述,让我们知道作者后面肯定发生了惊人的思想转变,但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让我们很想探知下去。作者就是用这些看起来非常平常朴素的语言,抛出了让读者继续探询下去的悬念,让我们不得不跟随她的讲述,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或美好或心酸的世界里。

对于朴实、优美、哲理词句的运用,作者可谓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如写卑微者的生活场景,几乎全是朴实无华的词句,在《生活使他挺起了胸膛》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问他拿到残疾证后是否享受了各种待遇?他说我没去享受,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现在还过得去,就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等老了不能动了,再去享受。听了他的回答,我愕然。面对他,我似乎矮了许多。”作者就是用这种直抵人心的叙述,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和洗礼。而写出行游记时,如《井冈绿韵》《烟雨三月走畲乡》《绿色家园》则多为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排比,将井冈山,潭头乡,水浆森林公园的景致描绘得如梦如幻,如入蓬莱仙境,让你一步步酣醉在作者的描述中。随处能够摘取的哲理智慧性语言则更是让文章增色添彩,让读者灵台透亮,如“一个人身上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上帝造人就是这样刚刚好。如一架机器齿轮与齿轮间咬合无缝,才能运转自如。”、“一个人能时时做点美好的事是幸运的,能做成美好的事是很幸福的。”、“人的存在不外乎是灵与肉的结合,灵魂的纯净更能吸引人们去接近,高尚的灵魂比一切鲜活的肉体活得更长。”、“一粒种子是落入肥沃之土还是贫瘠之地,结果完全不一样。”、“不在乎生的过程,必然选择死的永恒。”

为生命立命的情怀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作家的使命,就是用笔勾勒出民族的灵魂。”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胡霞就是这样一位用笔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作家,她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遭遇,在她的写作理念里,永远将悲悯、关怀、大爱摆在首位,她的写作都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如《茶杯人生》这篇文章,描写的主人公--他,就是胡霞在上下班途中经常遇见的一位靠卖廉价茶杯维持生计的中年男子。一次,胡霞再次途径这条道路时,看见这位男子装着茶杯的三轮车被一伙城管人员抬走,这位男子乞求、哀怜、含泪的眼神,让胡霞感觉到城管人员抬走的不仅仅是一辆三轮车,抬走的还有这位男子的灵魂。对于这样一幕生活场景,也许很多人会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最多也只是一声叹息或心生同情,但胡霞却像被针刺了似的,为这位毫不相干的男子疼痛了一番。此后,她就坐不住了,天天为这个事情纠结着,直到看见男子推着三轮车和他的茶杯再次出现在闹市中才又高兴了起来。她高兴的最好表达方式便是立即奔去那儿买两只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借着购买茶杯之际,胡霞了解到这名生意惨淡的男子被罚了20元钱后更感不安了。之后,胡霞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位男子处购买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以致被全家人责问,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得了病,她的病是心病--老是担忧着这位患有胃病卖茶杯男子的命运,直到自己帮助他找到了仓管员一职后,她的心病才算医好。胡霞描写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就是这些小之又小的事情,让我们心生惭愧。因为在太多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场景和现象都是持观望和麻木的心态,我们能够尽一切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却往往看不见路人的伤痛。而胡霞不仅见到了,且装进了自己心里,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将他们的故事倾注于笔端,借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怀。

《茫然中寻找出口》这篇文章中的她,没有工作,不负生活的重压,在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就显得苍老无比。丈夫去世,断了300元的退休费,摆地摊的大儿子因为与敲诈他的社会上的“棍子”动了刀子而进了班房,大媳妇一声不吭走了,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儿子开摩的,每天赚着极低的收入,有时运气不好时,还被交警罚去一年半载的收入。老大不小的单身老三因在家没地住,出去打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就是这样一户人家想去申请低保,但找领导签字的过程却是千难万难,费时近两个月。在当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评为低保时,却不想因为家里还摆放着好多年没用过的旧彩电和旧冰箱而被取消了资格。胡霞描写这类人物生活场景时,都非常用心,也非常细腻,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雕刻家,一刀一刀小心地把底层人物的悲苦立体形象地刻出来,从而唤醒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作者一年后见到这位妇人的情形是,“她的头发全白了,还不到六十岁,身上穿了一件白色或者说是米黄色,反正已不是本色的上衣,脸上又黑又瘦,双手布满了老年斑。”一段文字就将这位妇人被命运击垮的境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如妇人没有评到低保时未曾开口就涮涮地掉眼泪,转身出门时差点摔倒在结冰的积水里,带着两个年幼小孩却不舍得打车等情景,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心酸和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揪紧我们的心,并提醒我们思考起一个问题:()是这位妇人的命运太不济,还是我们的心平时太过坚硬?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这样一件故事: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一桩庭审:一位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所有人默默捐出50美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帮助这位妇人找领导签字时历经的曲折环节和过程,不仅替底层民众道出了办事的艰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思考。

意境深远的思想

活着的意义究意何在?这个回答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三言两语即能详尽,这也是作者在不少文章中一再探索的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寻。正如《归宿》一文中的父亲追寻村庄前人的步伐,姐姐又追寻父亲的步伐,活着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归宿而努力。三十岁时用一头猪换回两根柏木,五十岁省吃俭用打好寿材,又十年用全部积蓄做好生坟,再过十年花半年生活费买好寿衣,再五年写好遗嘱留下3000元办丧事。如此一生的打拼似乎只为了那一天能够走得风光,走得体面。这种归宿人生不是父亲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一代人的人生。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似乎已经冲出了这种思想束缚,有了更为鲜明的人生追求和想法。可如今,我们很多人又不知不觉陷入了为房子,为职位而永不停息打拼的人生,有了一套房便想要两套,有了两套便想要三套,有了三套想四套、五套;提了副科想正科,提了正科想副处,提了副处想正处„„如此周而复始被欲望牵制着,谁又敢说不是归宿人生的变异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作者在《问自己》、《独一无二的我》等文章中,多处道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遗憾。作者反复以自问形式阐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矛盾与遗憾。“为什么灵与肉要分道而行?为什么有了经验,却没有精力?”、“为什么人的一生要在犯错中长大?在后悔中前行?”、“为什么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为什么我们在追赶着现代文明时,却又怀想古朴的乡村?为什么我们逼迫自己快速成熟之际,却又念叨着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我们总会遗憾陪伴父母时间太少,却又以工作繁忙为由常不回家?人活着,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遗憾,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不必惧怕,矛盾与遗憾本就是我们生命中绕不过的一个重要议题。

走进他人,是为了比照自己。作者在《佛法自渡》、《建在法律地基上的国度》、《海上十字路口》等多篇游记中,不仅详尽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而且客观陈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让我们可以较全面地去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在骄傲或羞愧地感受这种地域风情差别时,也可以较好地观照我们自身当下的生活,从而对如何改进我们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提出更为长远的思考。认识一个国家,需以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认识我们自身又何尝不需要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呢?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除了朝着内心深处走,还要朝着他处看。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进行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何尝不是通过朝内走,朝外看来了解自己,检查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呢!

一个人对自我生命的定义,除了会受基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所以说,教育很重要,书本传递的观念和知识也很重要。一本具有启迪思想智慧,传递温情关怀,引领人性向真、向善、向美文集的面世,就是作者对自我生命诠释的最好意义,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在照耀着他人!

极为赞赏后记中所言,“书出来就是意义,就如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一样。我认为出书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对创作负责。

第二篇: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

最美的遇见

--读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为,最美的遇见便是在缤纷美好的季节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缘,在饥饿难耐之际品尝一顿美味佳肴,而当我翻开胡霞的这本散文集《位置》时,我才知道,人生中还有一种最美的遇见,那就是当我们的身心陷入浑浊世界辨不清方向时遇见一本开启心智、润泽心灵的书籍。

尽管阅读一直是我喜欢挥霍时间的方式,但近年来,海量便捷的网络和手机阅读,已让双眼布满了污垢和尘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捧读一本完整的书,而且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它。是什么魔力,让我遇见它就手不释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页才肯罢休?是什么故事,让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灵又慢慢激动颤栗起来?

有人说,一本书,只需翻看开头五百字,便可以决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书。是的,翻开《位置》这本书时,千字的简短序言便让我的目光深情驻留,这是我喜欢的叙述方式,也是我喜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挚关怀。

其实很早便知晓胡霞的散文写得极好,其散文《邂逅母爱》曾荣获过全国一等奖。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她与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画留声》,但因为与那领导不熟,便没好意思开口借看这本书。后来,我调到了文联,因工作之便,见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触,但这种接触还只是工作层面上的,只是凭感觉认定她是一位对生活热忱,对工作认真的女子,有着阅看世事的豁达包容,笑对功名利禄的风轻云淡。然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她,还是通过这本书--《位置》。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条抵达她心灵深处的连心桥,在曲径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颗挚诚悲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一片柔情诗意的天空。胡霞无疑是非常有担当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份深深的忧思和责任感,她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停留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营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层民众,投向了那些被命运击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呐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复吟唱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尽量把生活的点滴打磨成闪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把卑微者的心灵放大至宇宙,唯有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审美价值,才能感人至深。”“艺术不仅要有美感,赏心悦目,而且还要有感人的,能触动人们内心的真善美的,能激发人们向上、向高、向德,能给人以精神动力,满足人的灵魂食粮,唤醒善的本意。”胡霞不仅做到了这点,而且做得是那么绝妙,她用自己的写作姿态告诉了我们,有一种写作无关风月与功名,只是在尘世间洒下一片甘甜的雨露,投射一束温暖的阳光!

遇见一本书,也是一种缘分。我不敢说这种缘分会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但这本书以其自然流畅的讲述形式和深厚丰富的接地气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心生敬意!

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人同行”。同行中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丢弃在发霉角落里的人,但作者总是用心地将他们从阴暗处一一挪移到人们眼前,用其细腻深情的笔墨裸露出这些卑微者的伤痕和疾苦,唤醒公众的良知和责任感。第二部分“云游心踪”。这是作者在行走中绘下的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身临其境地去领略异国他乡的风情,迷醉于那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观中,更重要的是唤起我们对自己人生和当下生活的多维思考。第三部分“心灵碎片”。看似作者生活中的剪影碎片,其实讲述的都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我们在窥探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对自我生命的拷问和反思当中。

清泉润心田的叙述

如果说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组数字后面的0,那么可读性则是一组数字前面的1。没有可读性,后面的所谓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终究为零。

《位置》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可读性,你会深深地被书中的这些底层人物命运所打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笔下,他们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如第一篇文章《位置》中的李医生。李医生是位盲人,但残酷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他用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钻研了按摩技术,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作者也是因一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认识了李医生,让作者好奇的是,在这个条件简陋,狭小的按摩院里,生意却那么红火。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作者发现李医生不仅拥有高超的精湛技艺,而且还拥有一颗非常高贵的灵魂,正是凭借着为别人就是为自己的理念而让其人性的光芒灼灼生辉。文中所叙,“李医生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他却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直在帮助别人,非常了不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弥补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从而在世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作者后记中所言,“人的一生站在什么样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给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由自身决定的。”故而,作者将《位置》这篇文章置于文集首位,并作为文集书名,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姿态的一个宣誓。

文集中《深夜我凝视着这个家》、《移向他乡》、《乡医院》等文章,讲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寻常事情,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因为作者善于捕捉感动点,有着洞察人性的入微能力,所以能将最为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和情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为文中的人物命运所牵动。

当然,可读性不仅在于内容上的可读,还在于叙述上的可读。同一件事情,在甲讲来乏味可陈,但乙道来却能意趣盎然,这就是叙述的魅力。胡霞说事,就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就流淌进你的心里,非常自然流畅,毫无半点作态和虚假,也不会刻意用一些太过华丽晦涩的词句去搭建让读者高不可攀的云梯。如《当回红娘》开篇写道,“朋友A来电,要我帮她侄女介绍男朋友,放下电话,坐着有点发呆。介绍谁呢?”,一句犯难发愁的话,就让我们好奇起后面的故事。《钟点工》开篇第一句,“说实在的,第一次见到她我是不太满意的,满脸皱纹,像烫不平的衣服,找不到哪怕是半点平整的地方。”这种潜藏伏笔的叙述,让我们知道作者后面肯定发生了惊人的思想转变,但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让我们很想探知下去。作者就是用这些看起来非常平常朴素的语言,抛出了让读者继续探询下去的悬念,让我们不得不跟随她的讲述,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或美好或心酸的世界里。

对于朴实、优美、哲理词句的运用,作者可谓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如写卑微者的生活场景,几乎全是朴实无华的词句,在《生活使他挺起了胸膛》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问他拿到残疾证后是否享受了各种待遇?他说我没去享受,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现在还过得去,就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等老了不能动了,再去享受。听了他的回答,我愕然。面对他,我似乎矮了许多。”作者就是用这种直抵人心的叙述,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和洗礼。而写出行游记时,如《井冈绿韵》《烟雨三月走畲乡》《绿色家园》则多为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排比,将井冈山,潭头乡,水浆森林公园的景致描绘得如梦如幻,如入蓬莱仙境,让你一步步酣醉在作者的描述中。随处能够摘取的哲理智慧性语言则更是让文章增色添彩,让读者灵台透亮,如“一个人身上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上帝造人就是这样刚刚好。如一架机器齿轮与齿轮间咬合无缝,才能运转自如。”、“一个人能时时做点美好的事是幸运的,能做成美好的事是很幸福的。”、“人的存在不外乎是灵与肉的结合,灵魂的纯净更能吸引人们去接近,高尚的灵魂比一切鲜活的肉体活得更长。”、“一粒种子是落入肥沃之土还是贫瘠之地,结果完全不一样。”、“不在乎生的过程,必然选择死的永恒。”

为生命立命的情怀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作家的使命,就是用笔勾勒出民族的灵魂。”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胡霞就是这样一位用笔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作家,她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遭遇,在她的写作理念里,永远将悲悯、关怀、大爱摆在首位,她的写作都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如《茶杯人生》这篇文章,描写的主人公--他,就是胡霞在上下班途中经常遇见的一位靠卖廉价茶杯维持生计的中年男子。一次,胡霞再次途径这条道路时,看见这位男子装着茶杯的三轮车被一伙城管人员抬走,这位男子乞求、哀怜、含泪的眼神,让胡霞感觉到城管人员抬走的不仅仅是一辆三轮车,抬走的还有这位男子的灵魂。对于这样一幕生活场景,也许很多人会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最多也只是一声叹息或心生同情,但胡霞却像被针刺了似的,为这位毫不相干的男子疼痛了一番。此后,她就坐不住了,天天为这个事情纠结着,直到看见男子推着三轮车和他的茶杯再次出现在闹市中才又高兴了起来。她高兴的最好表达方式便是立即奔去那儿买两只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借着购买茶杯之际,胡霞了解到这名生意惨淡的男子被罚了20元钱后更感不安了。之后,胡霞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位男子处购买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以致被全家人责问,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得了病,她的病是心病--老是担忧着这位患有胃病卖茶杯男子的命运,直到自己帮助他找到了仓管员一职后,她的心病才算医好。胡霞描写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就是这些小之又小的事情,让我们心生惭愧。因为在太多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场景和现象都是持观望和麻木的心态,我们能够尽一切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却往往看不见路人的伤痛。而胡霞不仅见到了,且装进了自己心里,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将他们的故事倾注于笔端,借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怀。

《茫然中寻找出口》这篇文章中的她,没有工作,不负生活的重压,在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就显得苍老无比。丈夫去世,断了300元的退休费,摆地摊的大儿子因为与敲诈他的社会上的“棍子”动了刀子而进了班房,大媳妇一声不吭走了,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儿子开摩的,每天赚着极低的收入,有时运气不好时,还被交警罚去一年半载的收入。老大不小的单身老三因在家没地住,出去打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就是这样一户人家想去申请低保,但找领导签字的过程却是千难万难,费时近两个月。在当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评为低保时,却不想因为家里还摆放着好多年没用过的旧彩电和旧冰箱而被取消了资格。胡霞描写这类人物生活场景时,都非常用心,也非常细腻,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雕刻家,一刀一刀小心地把底层人物的悲苦立体形象地刻出来,从而唤醒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作者一年后见到这位妇人的情形是,“她的头发全白了,还不到六十岁,身上穿了一件白色或者说是米黄色,反正已不是本色的上衣,脸上又黑又瘦,双手布满了老年斑。”一段文字就将这位妇人被命运击垮的境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如妇人没有评到低保时未曾开口就涮涮地掉眼泪,转身出门时差点摔倒在结冰的积水里,带着两个年幼小孩却不舍得打车等情景,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心酸和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揪紧我们的心,并提醒我们思考起一个问题:是这位妇人的命运太不济,还是我们的心平时太过坚硬?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这样一件故事: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一桩庭审:一位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所有人默默捐出50美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帮助这位妇人找领导签字时历经的曲折环节和过程,不仅替底层民众道出了办事的艰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思考。

意境深远的思想

活着的意义究意何在?这个回答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三言两语即能详尽,这也是作者在不少文章中一再探索的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寻。正如《归宿》一文中的父亲追寻村庄前人的步伐,姐姐又追寻父亲的步伐,活着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归宿而努力。三十岁时用一头猪换回两根柏木,五十岁省吃俭用打好寿材,又十年用全部积蓄做好生坟,再过十年花半年生活费买好寿衣,再五年写好遗嘱留下3000元办丧事。如此一生的打拼似乎只为了那一天能够走得风光,走得体面。这种归宿人生不是父亲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一代人的人生。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似乎已经冲出了这种思想束缚,有了更为鲜明的人生追求和想法。可如今,我们很多人又不知不觉陷入了为房子,为职位而永不停息打拼的人生,有了一套房便想要两套,有了两套便想要三套,有了三套想四套、五套;提了副科想正科,提了正科想副处,提了副处想正处……如此周而复始被欲望牵制着,谁又敢说不是归宿人生的变异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作者在《问自己》、《独一无二的我》等文章中,多处道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遗憾。作者反复以自问形式阐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矛盾与遗憾。“为什么灵与肉要分道而行?为什么有了经验,却没有精力?”、“为什么人的一生要在犯错中长大?在后悔中前行?”、“为什么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为什么我们在追赶着现代文明时,却又怀想古朴的乡村?为什么我们逼迫自己快速成熟之际,却又念叨着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我们总会遗憾陪伴父母时间太少,却又以工作繁忙为由常不回家?人活着,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遗憾,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不必惧怕,矛盾与遗憾本就是我们生命中绕不过的一个重要议题。

走进他人,是为了比照自己。作者在《佛法自渡》、《建在法律地基上的国度》、《海上十字路口》等多篇游记中,不仅详尽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而且客观陈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让我们可以较全面地去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在骄傲或羞愧地感受这种地域风情差别时,也可以较好地观照我们自身当下的生活,从而对如何改进我们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提出更为长远的思考。认识一个国家,需以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认识我们自身又何尝不需要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呢?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除了朝着内心深处走,还要朝着他处看。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进行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何尝不是通过朝内走,朝外看来了解自己,检查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呢!

一个人对自我生命的定义,除了会受基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所以说,教育很重要,书本传递的观念和知识也很重要。一本具有启迪思想智慧,传递温情关怀,引领人性向真、向善、向美文集的面世,就是作者对自我生命诠释的最好意义,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在照耀着他人!

极为赞赏后记中所言,“书出来就是意义,就如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一样。我认为出书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对创作负责。”

最后,以《位置》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医生的要义是给患者以身心健康,生命的要义是给人以爱的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置一边!

第三篇:散文集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打开《毕淑敏散文集》,习惯性的随便翻了几下,不免觉得欢喜,毕竟是散文,不长,正适合我。因为我看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喜欢短小精悍,也许与我的性格有关:不把简单的复杂化,更要把复杂的搞简单。

我最喜欢《素面朝天》。毕淑敏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着“素面朝天”的感情,搅和成一碗对着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朝天”里朴实真诚、醇正柔和的美丽。“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是的,她用一支里面装着黑墨水的塑料杆子,告诉我们自然的淳朴馨香,还带着春天小雨的细腻和夏天阳光的温暖;她用一些能够复制的语言,像一个朋友从容温和地聊天,教给我们自然的美丽,甚至把自然种进我们的心田。这篇文章代表着她本人真实的品质与文风。

如同夏日海边温和湿润、沁人心脾的风,毕老师的散文是亲切动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兰的意味有种让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把读者的心拉过来。《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简单的笔调议论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母亲打孩子。但她说出了这个“打”里埋藏的一个女人细腻温柔的爱,一个母亲辛酸而幸福的无奈,一

个妈妈真实自然的一片苦心。我自然不是一个母亲,但我从此理解了母亲从前的训斥与巴掌,看见了她成雪的发丝,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属于所有父母的那片热切的期待。

“浓淡由他冰雪中”是用来形容老梅的。我并不觉得毕淑敏的散文完全像老梅,但她的散文绝对拥有那种浓淡由他的超然气质与浑厚内涵。她的散文就像整个自然,无形无声包含一切,每一个转折就好像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吐纳着天然的清新之气,净化着读者的思想和心灵。篇二:各种文章的读后感 读《遥远的岛》有感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侯,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画,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小时侯,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可以画成绿色,狮子,不会吃人„„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了不少。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期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人的想象那么美好。我们总会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毕竟还是蓝的,狮子,还是会吃人„„

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

读 《格列佛游记》有感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

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 感恩的心》读后感:

有一天,下着大雨。因为寻找没有归来的妈妈而走了很远的小女孩终于看见了攥着年糕倒在雨地里的妈妈:她睁着双眼,永远离开了她。

于是,哭声伴随着雨声,泪水混合着雨水,悲痛书写着坚强。小女孩用她无声的语言让她妈妈放心地走。一遍又一遍,《感恩的心》让妈妈终于闭上了双眼: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久久凝视这一段无声的文字,真诚的感动久久触动的心灵。这是一个失语的小女孩心灵的呼唤。我毫不怀疑,它同样会深深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

你听见了吗?这是心与心的沟通,这是心与心的感动。一个失语的女孩,用无声的语言让妈妈放心地走。一个没有双亲的孤儿,用悲痛与坚强,让自己勇敢地活下去!细细的雨丝,似乎也被小女孩儿深深打动,变得舒缓了的雨线又添了柔情。

你看见了吗?雨夜中那个瘦弱的背影,那一对身隔两界的母女相望的神情。妈妈走了,幼小的女儿却让妈妈放心的走。雨夜中那双伶仃的小手,不停地挥舞,那是一个决心从痛苦中站起来的孤儿在书写着坚强。

你感受到了吗?那失去亲人让人剜心的痛楚,那走出厄运令人仰止的坚强。不幸的女孩不言放弃,敢言自强。命运,是这样的不公平,而她噙泪中却微笑地唱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命运,要在感谢厄运中活出一个大写的自己!

我听见了,这无声的真情,一个了不起的孩子让妈妈放心地走。我看见了,那个坚强的背影,鼓励我超越苦难,学会坚强。

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那颗感恩的心。感恩一切,不管是痛苦还是厄运,不管多么残酷都用微笑去勇敢面对。痛苦和厄运教会我坚强,坚强的我才能够从容地拥有未来。

“„„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感恩的心》,无声胜有声。我原先不确信:为什么这首歌、这个故事能如此深深地打动我。我现在渐渐明白:那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在苦难中走向坚强的颂歌。

《信心让你变得更杰出》读后感

一位画家,为坐在马路边正在乞讨的一位乞丐画了一幅脸部素描。起初,乞丐并没有认出纸上那个神态自信、倨傲不羁的人就是自己。当画家向他指明后,他显然十分震惊。半晌之后,他语气坚定地告诉画家:“如果这就是您眼中的那个人,那他就一定是将来的我。”果然,若干年后,再次出现的他已经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这是《读者》刊登的一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说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让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的旅途上,本来就布满了荆棘,能否抵达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没有勇气穿越过去。而这勇气的组成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当然是非自信莫属了。你尽可以先别想着前面的路有多么难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过去!然后鼓足勇气,大步向前;而不要红着脸,腼腆地自言自语:“我„„我不行。”

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会成为自卑的仆人!将在懊恼与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阔步走进荆棘丛吧!当你伤痕累累地走出来时,温暖的阳光将会洒满你的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将感受到金色的喜悦。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懂得:信心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所以,请大声告诉自己:“我——能行!”

课堂上,有问题尽管回答,别因为害怕可能的出错而犹豫不决。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因为只有你才是站着说话的巨人!而别人,只是坐着听话的矮子。相信自己:我能行!

赛场上,看着同学疾弛于跑道,犹如体育健将,不要退缩。谁一出生就会走路?别因为担心“技术不行”而怯场,勇敢地去试试、多练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赛道上又多了一名风驰电掣的健将,那极可能就是你!相信自己:我能行!

丹尼斯?威特勒曾说过:“成功者的态度包含众多的成份。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朋友,请高高举起信心这盏明灯,它将引导你在漆黑的夜里找到光明的前途。

别盯着杯子》读后感

夜深了,但毫无睡意的我随手拿起一本不知已看过多少遍的《读者》翻了起来。当翻到一篇

文章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其实是一篇已被我走马观花过好多次的文章,从未细读过。因为未曾用心去感受,所以一直没能理解。但是,今晚不知怎么的,读着读着,眼睛竟湿润起来了„„

有一段话给我触动极大:“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不是自寻烦恼吗?” 这段话让我不由联想到自己。不错啊!我们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杯子”上,也就是:整日考虑穿什么衣服漂亮啊,斟酌用什么文具会让同学羡慕呀,寻思什么东西好吃;或是左思右想着交际、追星、时尚等话题。那我们还哪有心思放在我们的“水”——学习上呢?通过文章,我已经明白,那一切不过只是盛起生活之水的杯子而已,而“水”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试想,对于贝多芬而言,上帝是多么不公平:失恋,逼得他几乎自杀;贫困,使他差点儿行乞;耳聋,令他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永远无法听到声音„„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于他而言,只有音乐才是他心灵的载体,只有音乐才是他生活之水;其它的一切,无非是盛起水的杯子罢了。也正因为他不依赖杯子的好坏,一心琢磨着如何使“水”如何格外甘甜,才能给世人留下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伟大乐章。我们倾听那动听的音乐时,分明听到的就是他心灵深处“水”在流动的声音„„

我也曾迷失过方向,我也曾迷茫、徘徊,那全是因为“杯子”作祟。现在,我终于“参透”了。我想:我也该抛下那些华而不实的杯子,转而专注地去品尝生活之“水”的甘甜了吧!《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同学们去拜访老师,因为老师的问题,同学们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老师通过同学挑杯子喝水的细节引出了一个道理: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质。如果生活是水的话,工作、金钱、地位,这些面子上的东西就是杯子。我们都知道、杯子只不过是盛水的器皿,并且,我们口渴的时候是喝杯子中的水,而不是去使劲啃杯子,那么请问你老盯着杯子,先杯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让你满意有意义吗?毫无意义!我们去别人家做客用纸杯或塑料杯,在家用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白玻璃杯。用这两种杯味道一样吧?我想起了笔,我看中了花笔,妈妈选了素笔,我买了花笔和素笔,很快花笔没油了,而素笔却坚持了好长时间,这不是“笔不可貌相”嘛?要喝水,就别看杯子,一只埋怨,好水都被你喝苦了,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让你原意喝纸杯中的水,并且,好像加了一点苦瓜汁的水,都会被你的心变成甘泉水。

“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不是自寻烦恼吗?”

确实如此,杯子只是一种用水的途径,不同的杯子就好比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贫困,即使平凡,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诗豪刘禹锡执政不悦遭贬,身居一间破陋的屋室,却依然不感寂寞,虽然没有了高官俸禄,但换来了远离世俗的洒脱,在陋室中依然过得快乐。贫贱富贵有什么?我们要做好的只有对生活的态度,我们需要的只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杯子的外观并不能改变水的质量。

“我为什么要作曲?——在我内心的东西必须将它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贫困、失恋、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贝多芬没有退缩,仍然在努力写作,那音乐当做心灵之水的杯子。音乐家有音乐作杯子,只要努力,谁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杯子来装载命运!

我们也有自己的杯子,即使再大的苦难也不能夺走我们的命运载体,只要它本身不肮脏,没有漏洞,谁也不能污染我们生命之水的可贵,心灵之水的纯洁。

杯子的华丽不能掩盖污水的恶臭,水的好坏只在于使用者的感觉。

别盯着杯子,喝下去的,只有水。篇三: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这一篇文章。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

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精神,不要明日复明日,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就好像《匆匆》说的一样,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篇四: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篇二: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尤爱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总能让我感受到真善美,且描写的细腻,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荷塘月色》开始的,初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读出什么新奇。但若一遍一遍地细细品读,却发现其中的韵味。

作者开头就用了“颇不宁静”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往下细品时,又感到作者的彷徨。作此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这大地。朱自清,当时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篇,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的黑暗统治。但他却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像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摸索,这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景色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那是朱自清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了。况且采莲时的快乐和>幸福又更加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的月色下独自回味了。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文章主题是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反应这父子之间的深情,且作者把文章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背影》所以能感动作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回忆,作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印象最深的2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得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今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读多了朱自清的文章,便也了解了他的写作的特点了,他的散文主要由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组成题材大致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等惟代表作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儿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抒情小品。其散文素朴慎密,清秀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感情色彩。他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生命中的一谱乐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美之色彩。

篇三: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一定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篇四: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着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篇五: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把握青春

——读席慕容有感

所有的结局都已经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经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再也回不来的夏日?? 不知多少个日夜,我的童年已逝,就连我刚开始的大好青春也居然悄声无息地从指缝间溜走。不知多少个日夜,我已经习惯白天坐在教室里百般无聊地听从老师的指令,看着白色粉笔的寿命一点点耗尽,听着窗外细碎的鸟叫却无法看清它的种类。恐怕就是这样的自己,才未能感受到自己生命长河的流逝。

我多想再尝尽仲夏夜的硕果,和兄弟姐妹躺在木椅上,细数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我们都是这时代里旁人看不清的尘埃,依附在各色人群身上,复制着他们的优秀,汲取他们的精华,偶尔露出牵强的笑脸,只为听到长辈的一句赞扬,于是自己便能得到虚荣的满足。我也不想再旁听城市夜晚的繁弦急管,那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吞噬了多少个追梦人的心血,历经千辛万苦也尝不到的成功,历经千辛万苦却尝到的苦涩,在心潮澎湃之时一同涌入嘴边。嘴唇再也无法包容住这来自心底的呐喊,于是泪如泉涌,从眼眶中迸射而出,喷溅到令人作呕的压力之上,沾染了那浓黑的色彩,这样却能让巨大的黑暗略 显生动,至少再也不用忍受千篇一律的困苦。

枯燥无味的教材引领我们走向新时代的绝望。但我们依然在这大大的绝望中小小的挣扎,我们是比浩瀚的宇宙还要渺小的存在。那漫天飘浮的光尘,终将还是会被人抬头仰望,但我们触及不到这样的光芒,只得被黑暗践踏得体无完肤。那绞尽脑汁也解不出的理科题目,那反复乏味的文科问答,如同突袭的夜色一般,将我们埋葬在巨大的漩涡,永远也无法自拔。

但那又何如。我们已经看到了结局,却从未想过人生的结局是否只有一个。一些过好的结局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却是过糟糕的,我们忽视了人生的机会与抉择,我们不能再浑浑噩噩地生活在抱怨与痛苦的底层,我们要爬上来,我们要成为这世间,众人瞩目的星辰。

心底的呐喊再次被激起,这次是从嘴而出。我们要坚强地编织这令人期待的梦想,命运不能驾驭我们的思考。我们要学会去拼搏去勇敢去爱去闯荡去冒险,享受世间一切珍贵的荣耀。那样的生活,才能称之为青春。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语都来得及诉说。” 当一切完结,总会千古流传。

第四篇:读书笔记_胡玲霞

读书笔记——《如何当好班主任》

胡玲霞

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领导便给我安排了版主儿女的工作,在担心之余,自己心中还有一丝丝的兴奋。我担心,担心的是我这样的新手,是否有能力担起学校这样的重要工作,是否能对那40几位孩子及他们的家长承担起这样大的希望。我高兴,高兴我得到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怀着这样矛盾心情,我还是走上了这条班主任工作的道路。

在拜读魏书生先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本书之前,我累积了一些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不多,但于我也是有益的。爱魏书生先生的这本书中,他列举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例子,像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来锻炼学生坚持的精神和自己反省的生活态度,和后进生组成学习组来帮助学生成绩提高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虽然我现在带的班级只是一年级的孩子,或许他们还没有完成写作的能力,或者学习成绩还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些管理方法都是一脉相承的,我总能从中得到我需要的,就像我从写日志的案例中,领会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应当坚持每天写日志,在记录的过程中,反省自己一天的工作,哪些好的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好,下次应该如何改正。就像魏先生所说的那样,“写日记有利于改变自己,改造自己。” 拿到一本书,我没有从头开始读的习惯,而是先大概的翻阅,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先读,然后再从头读。拿到这本《如何当好班主任》的书时,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一章关于孩子们自己开班会的章节,其题目是《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起初以为这是在讲班主任与孩子们的故事,读完之后才发现,这其中,仅仅是孩子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故事只是平铺直叙,但我在读完后却已流下了眼泪。赵广民的善良、热心,被帮助同学的感恩、回报,班级同学的无私、直率,都成为了让我流泪的动因。我想,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那应该是多么幸福啊。我在想,能营造出这样的班级氛围的班主任老师,教给学生的难道仅仅是文化知识吗?在魏先生的班级中,文化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教授,他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方法,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的处事原则,自立、自爱的人生信念。

在敬重与崇拜中读完魏先生的这本《如何当好班主任》,我获益匪浅,其中的方法值得我细细地回想。

第五篇:芦丁散文集读后感

偶去印刷厂,见到了一本刚刚印好的《芦丁散文集》。芦丁?是我三十多年前认识的芦丁吗?我急忙打开书,急速翻阅起来……作者小像,文笔风格,似曾拜读过的一篇篇散文,曾经共同工作的校园,一一清晰地在我眼前展开,正是芦丁!霎时,我在脑海里迅速搜索到那存在记忆深处三十多年前的芦丁:个子不高,一双大大的眼睛总是闪动着快乐和智慧。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匮乏,年轻人工作之余没什么事做,当别人聚在一起打扑克、闲聊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学校里一间小小的宿舍里读书,写作。他经常会拿着刚写好的作品给我们或看或读,虽然时有退稿的事发生,但仍不懈努力,笔耕不辍。有时他会拿出一本新出版的《延河》、《工人文艺》,翻开登有他的小诗或散文给我们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跟着他高兴一阵子。他的生活过得很艰难,农村家里有妻小,有父母,都靠他一人生活。但是他仍从很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一些钱买书。

今天散文集终于出版了!我感慨万千,为他高兴并由衷的佩服他。这么多年没有见他了,他竟然还在坚持写作,还在从事于他热爱的文学事业。从《序》中看到,他的一篇名为《融融人间情》的散文,居然在1993年被国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四年制中学语文自读课本中,他这样一位草根作家竟然与文学大师冰心、老舍、茅盾、巴金等排列在一起,真让人由衷的佩服。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他三十多年里的已发表的、未发表的作品近三百篇,这是他多年辛勤耕耘的成果。

想想我自己,当年也曾爱好文学,也曾梦想写出点什么,经常也有奇特的构思,梦中也曾有灵光一现的时候,但是总是因为懒于起身去奋笔疾书出来,让许多精妙的构思,灵动的时光在梦中消逝,在平凡的日子中消散。经常把时间消磨在虚拟的网络,消磨在电视机前。

《芦丁散文集》的出版让我看到了一位有着坚韧毅力、总是乐观面对生活,坚持生活信念的人,让我想到,人是要有追求的,有了人生目标,坚持到底,一定会有收获的。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总是感叹时间不够,总是忙于追求物质的东西,而忘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的营养。《芦丁散文集》无疑正是当今社会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无论作品内容还是作者展现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我们这个物质的社会所缺少的,需要补充的。

下载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合集]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范文大全]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范文,欢......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精选合集)

    《冰心散文集》收入了冰心的代表散文多篇。内容精彩是轻松领略现代文学之精华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与大家分享的《冰心散文集》读后感,欢迎参考!《冰心散文集》读后感很早就很欣......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大全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精......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心散文集读后......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合集)

    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读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逢着一片绿洲,满心装满了欣喜与崇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林清......

    季羡林散文集读后感[大全]

    季羡林散文集读后感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最终定稿)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