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

时间:2019-05-13 10:3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

第一篇: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

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

[摘要]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会发现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作品中都会通过大量使用排比句来达到一定的渲染效果。因此,只有译者对于排比的分类、能够达到的效果有所了解,才能准确地翻译原文。本文根据排比句的特点,提出排比句在英汉互译中应尽量使用直译的方法,并且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排比句的范例探讨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排比句;英文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79-03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时候,一定要对中外文化有所了解,通过上下文来揣摩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效果来翻译,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真。

文化传真需要准确地翻译。因此,任何一种文体或修辞法的翻译,包括排比句的翻译,要先注重理解,然后再将原文准确地转换为另外一种文字。要想更好地表达出来首先要深入理解,之后的翻译过程――“艺术的再创造”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之后, 又有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瞿秋白的‘不增不减’,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重书的‘化’等说法的提出。这些标准及原则皆要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好语言剖析的准确性和风格移植的贴切性,才能达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

具体到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译者需要清楚认识排比的分类、作者意图使用排比达到什么效果以及作者希望表达的感情色彩,才能更好地翻译出译入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译文。

排比由小到大可分为词的排比、短语的排比、句子的排比。使用排比能够达到一定的渲染效果: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英语的排比与汉语的排比相同,其效果是给人以整齐划一的美感。”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它借助于平行铺排的结构增强语势,同时也增强了节奏感,因此,具有形式美和音律美。大多数排比都是可以进行直译的。对含有重复成分的排比进行直译可以基本保留原文的形式美和声音美,同时也可以通过再现的重复使突出强调的效果得以保持,使原文的语势美得以传达。而对于基本不含重复成分的排比更可以进行直译,既可保留原文的结构又不需担心重复问题。

一、词的排比

(1)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郭沫若《屈原》)

that's the power of freedom,that's dance,music,and poem.(2)There’s an “Axis of Evil” Iraq,Iran and North Korea,and we’re paying attention to it.And we’re making progress.(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Bush)

有一个“邪恶轴心”,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我们正处理这件事情。我们正取得进展。

原文中的排比句就属于广义概念上的平行结构。

(3)No,the way to win this is to be steadfast and resolved and to follow through on the plan that I’ve just outlined.(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Bush)

不,赢得胜利的惟一途径就是立场坚定、下定决心,并把我刚才提到的计划贯彻到底。

原文中的两个形容词分别被翻译成了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的短语。

二、短语的排比

(4)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了给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巴金《朋友》)

There was a time when my life was miserable and gloomy.My friends then gave me in large quantities sympathy, love joy and tears―things essential for existence.译文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中的多量合并,只用了一个“large quantities”。

(5)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救回来。(巴金《朋友》)

Friends are my saviors.They gave me things which it is beyond my family to give me.Thanks to their fraternal love,assistance and encouragement,I have time and again been saved from falling into an abyss while on its verge.译文把排比项“他们的友爱”、“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鼓励”中的重复成分“他们的”合并,只使用了一个“their”来搭配,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6)天,是灰色的,由烟囱中冒出来的烟也由黑色变成了灰色;远远地望去,灰色的湘江,灰色的麓山,灰色的长沙城,呵,整个的宇宙都灰色化了。

The sky was grey.The dark smoke from chimneys was also turning grey.The Xiangjiang River,the Lu Mountains and the city of Changsha all looked grey from afar.Oh, the whole universe was turning grey.译文把排比项“灰色的湘江”、“ 灰色的麓山”、“ 灰色的长沙城”中的重复成分“灰色的”合并,只用了一个“grey”来搭配,避免了重复。

(7)Thus we hate what threatens our person,our liberty,our privacy,our income,our popularity,our vanity and our dreams,and plans for ourselves.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自由,我们的隐私,我们的收入,我们的人缘,我们的虚荣,我们的梦想,以为自身所作的各种安排,凡此种种受到威胁,我们就会仇恨。

“在这个英语句子里作者共用了八个排比词语,由此使得这段内容更为清晰、强烈,语气更为气势,译文应体现出排比句。”

(8)I don’t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did that.And we pushed our allies aside.And so,today,we are 90 percent of the casualties and 90 percent of the cost: $200 billion――$200 billion that could have been used for health care, for school,for construction,for prescription drugs for seniors.and it’s in Iraq.(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Kerry)

我不相信美国这样做了。相反,我们把盟友都推到了一边儿。所以今天90%的伤亡和90%的费用都由我们承担:2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应该用在医疗保障上、用在教育上、用在老年人的处方药上,可现在却把这些钱都砸在了伊拉克。

(9)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Francis Bacon: “Of Studie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三、句子的排比

(10)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宫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她转来转去。(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Third Fairy-maid knew only too well what was on their mind.So,on every occasion,she put on nicer clothes and kept her hair smoothed,her trinkets polished and her face powdered,in order to attract these impious flies.“这个例子中共用了四个排比句,从各个方面,角度来描述三仙姑,如衣服、头发、首饰、宫粉。从中读者可以感到作者描绘的人物如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译文中增加了人称代词“she”和“her”。

(1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 《匆匆》)

If swallows go away,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If willows wither,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If peach blossoms fade,they will flower again.在译文中增加了连词“If”,这样既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又使句意更加清楚明白。

(1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匆匆》)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原文中三个排比项都重复了“ 过去”,译文则分别采用“flows away”、“ vanishes ”、“passes away”三个同义词组对三个“过去”进行转换。这样译文中既构成了相似的、平行的句法结构,又避免了完全的重复。

(13)And,as well,we’re pursuing a strategy of freedom around the world,because I understand free nations will reject terror.Free nations will answer the hopes and aspirations of their people.Free nations will help us achieve the peace we all want.(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Bush)

同样,我们恪守让自由传遍世界的战略,因为我们明白,自由的国家会打击恐怖主义,自由的国家会满足国民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自由的国家将帮助我们达到我们都渴望的和平。

(14)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id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Francis Bacon:“Of Studies”)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15)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Francis Bacon:“Of Studies”)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英语中另外一种排比格,其特点是分句或短语之间不使用连接词,而是用逗号或分号,但它在结构上可以是三项或三项以上,也可以是两项。

(16)I came,I saw,I conquered.我只身前往,我明察秋毫,我旗开得胜。

(17)We laughed,we sang,we danced.我们纵情欢笑,我们放声歌唱,我们翩翩起舞。

例16和17在保留词格的同时,又采用增词译法。

总之,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是基于对原文透彻理解基础之上的再创造。译文必须想方设法传递本民族的文化,使国外人士对译文民族的语言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译者还要重视锤炼字句,不断增加对本民族和译入语民族语言文化的理解,真正成为文化传递的使者。尤其是中国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喜好使用大量排比句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译者更应该重视排比句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周仪,南宁.磨砺集[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2.[3]廖国强主编.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4]刘植荣编译.美国总统经典演讲与口才[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5]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探究英语双关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3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4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6 模因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0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 11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3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4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5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 16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18 论不可译到可译的历史性变化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 20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21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 文化差异在中美雇员协作中的问题分析 23 《京华烟云》中姚思安的性格分析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 25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27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 28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语表达的影响--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角度分析 30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31 浅析《红字》的含混性 32 论外交英语的模糊性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34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35 论翻译单位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 37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38 从生态批评视域解读《热爱生命》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40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 41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现代社会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情结(开题报告+论文)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On John Galsworthy’s Realism in The Apple Tree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浅谈英汉人体部位的隐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

从小说《德克拉》试论吸血鬼文化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初中英语词汇的学习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苔丝德蒙娜性格中的悲剧因素

《瓦尔登湖》与陶渊明作品中的自然观简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悲剧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87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90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91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 93 残酷的战争和脆弱的爱情----再读《永别了,武器》 94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 95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 96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 98 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 100 Enhance Listening Aptitude through Music 101 中西方对鬼怪认识的差异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03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America 104 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不同性格及命运的分析 106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107 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09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110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111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113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 115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 116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118 《蝇王》中的象征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 120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123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124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125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27 还《失乐园》中撒旦的本来面目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129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 131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 132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35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136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137 中国皮钦语的产生和发展 138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

How to Mak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140 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141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142 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 143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145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147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 148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 149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151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versation 152 论汉语景点名称的英译

153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154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155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156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57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158 论《爱玛》中的反讽

159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60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 161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162 中医英译的现实情况研究

163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64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 165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

166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性语言翻译研究—以刘炳善汉译《伊利亚随笔》为例 167 “eye”的认知分析

168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69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170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

172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173 分析《等待》的悲剧

174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175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 176 爱神简论

177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 178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179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80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181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182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 183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

184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 185 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 186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18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188 中西礼仪对比

189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190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191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192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个人主义比较

193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 194 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 195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

196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

197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198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99 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

200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第三篇:英语中排比句)

英语中排比句的运用

Parallelism or parataxis

I came;I saw;I conquer.(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出自古罗马统治者Julius Caesar之口。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三项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位统治者的勇气、傲气和霸气。三项排比结构是英语写作中一个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它既能增加文章的清晰度,又能使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思想内容逐步递进,达到高潮。综观两千多年的历史,三项排比结构不仅被众多的大作家、小说家所采用,而且备受政治家、演说家的青睐。就拿美国总统来说,几乎每一位总统在他们的就职演说词里都多次使用了三项排比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项排比结构的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部分总统的演说片段。

To that work I now turn, with all the authority of my office.I ask the Congress to join with me.But no president, no Congress, no government, can undertake this mission alone.(Bill Clinton)

这里克林顿用了三个排比的主语,在词义上层层加重,收到了递进强调的效果。汉语意思是:任何总统,任何国会,任何政府都不能单独完成这一使命。

This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 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Franklin D.Roosevelt)

罗斯福运用谓语三项式排比展望美国的发展,语气不断加强,话语鼓舞人心。汉语意思是: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将经得起考验,美国将复兴,美国将繁荣。

Steadfast in our faith in the Almighty, we will advance toward a world where man's freedom is secure.To that end we will devote our strength, our resources, and our firmness of resolve.With God's help, the future of mankind will be assured in a world of justice, harmony, and peace.(Harry S.Truman)

这里杜鲁门运用宾语三项式排比号召美国人民为人类的自由而做出贡献,运用宾语三项式排比展望人类的未来。汉语意思是:为此目的,我们将贡献出我们的力量、财力及坚定决心。汉语意思是:在上帝的保佑下,人类的未来无疑将是个公正、和谐与和平的世界。

We are creating a nation once again vibrant, robust and alive.But 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yet to climb.(Ronald Reagan)

这里里根运用三项式定语排比来描述人们创造的美国“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充满活力”。文字简练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We were in the midst of shock—but we acted.We acted quickly, boldly, decisively.(Franklin D.Roosevelt)

罗斯福回顾八年前美国所处的状态,运用三个排比的状语阐述了美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汉语意思是:“我们虽然处在惊恐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迅速、大胆、坚定地采取了行动。”

America is ready to encourage, eager to initiate, anxious to participate in any seemly program likely to lessen the probability of war, and promote that brotherhood of mankind which must be God's highest conception of human.(Warren G.Harding)

哈定在演说中运用三个排比的表语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对减少战争爆发所持的态度和立场。汉语意思是:“美国随时鼓励、热情推动、积极参加任何有助于减少战争爆发可能性的计划,并促进上帝对人类关系的最高思想——四海之内皆兄弟。”

With this, we can build a great cathedral of the spirit—each of us raising it one stone at a time, as he reaches out to his neighbor, helping ,caring, doing.(Richard Milhous Nixon)

尼克松用了三个现在分词的排比强调说明邻里之间应怎样相处。汉语意思是:“每当我们每一个人向他的邻人伸出手来,帮助他、照顾他、为他办事的时候,他也就是给这个精神大厦添了一块砖。”

Conceived in justice,written in liberty, bound in union, it(covenant)was meant one day to inspire the hopes of all mankind;and it binds us still.(Lyndon Baines Johnson)

约翰逊在此用了三个排比的过去分词短语阐明了公约的性质:公正、自由、联盟。汉语意思是:该公约立意公正,充满自由精神,并有联盟的约束。它的本意是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希望。直到今天仍然制约着我们。”

We renew our pledge of support—to prevent it(the United Nations)from becoming merely a forum for invective—to strength its shield of the new and the weak—and to enlarge the area in which its writ may run.(John F.Kennedy)

这里肯尼迪用了三个动词不定式排比表达了美国对联合国的殷切希望。汉语意思是:“防止它变成一个只供抨击之用的讲台、强化它对新兴国家和弱小国家的保护、并扩大其权利所能达到的区域。”

We must act on what we know.I take as my guide the hope of a saint: in crucial things—unity;in important things—diversity;in all things, generosity.(George Bush)

布什用了三个介词短语排比、三个名词排比精辟地概括了他采取行动的指导原则。汉语意思是:在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上,要团结;在重大事情上,要听取不同意见;在一切事情上都要宽宏大量。

Let history say of us: These were golden years—whe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as reborn, when freedom gained new life, when America reached for her best.(Ronald Reagan)

里根运用三个从句排比强调恢复美国以往的光荣。汉语意思是:这些年是美国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美国革命精神复兴、自由获得新生命、美国国势达到鼎盛。

Let us take as our goal: where peace is unknown, make it welcome;where peace is fragile, make it strong;where peace is temporary, make it permanent.(Richard Milhous Nixon)

尼克松运用三个句子排比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憧憬。此外句中对照手法的兼用,更进一步加深了听众的印象。汉语意思是:在那些不知道什么叫和平的地方,要使和平成为受人欢迎的东西;在那些和平脆弱的地方,要使它牢固起来;在那些和平只是暂时存在的地方,要使它成为永久的东西。

美国总统们巧妙地运用了三项排比的修辞手段为他们各自的演说增加了不少光彩,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演说不可避免地印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让我们仅从修辞手法上去欣赏三项排比手法

第四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篇一:古代娱乐 酒令

古代娱乐 酒令

酒令的简介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

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历史来源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

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

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

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宋蔡宽夫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

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们或猜诗,或猜物,或猜拳,总之,它们都是以

猜测某些东西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然后进行赏赐或罚酒。

酒令是饮宴时劝酒佐兴的一种游戏。最初是指在宴席上监督他人饮酒之人,先秦时代就已有之,後逐渐演化为游戏。不过,在唐以前,人们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还不普遍,《梁书.王规传》:「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王规因为「未有此举」而不

愿行令,可见酒令在那时还不流行。

至唐,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士人,进士题名後,往往要在曲江宴集,文人多风雅,故席间常设明府(即宴席主持)、录事(纠察坐客及行酒令之人)以酒令佐兴。此风流荡,逐渐成俗尚,故在唐代,从民间到士林,凡宴饮之会,多行酒令。

唐时宴饮时所用酒令,主要有三大类,即律令,头盘,抛打。

细分则名目繁多,如「花枝令」、「雅令」、「招手令」、「打令」、「历日令」、「急口令」等等。唐人诗文中就有吟咏饮酒传令之事者,如白居易《就花枝》:「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筭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闲犹得在。」

流行於唐代社会的酒令,当然也在唐人小说中留下身影,成为唐人小说中一种颇具民俗意义的特殊意象。唐人小说中宴集欢会场景中常有饮酒传令的描绘,这些酒令或本来就在现实生活中广为流传,或出於作者

的随文臆造,但均幽默机趣,多见奇致之思。

如在《玄怪录.刘讽》中,描写一群女鬼置酒於月下欢会,主要场面即为饮酒传令,先是明府女郎举觞浇酒,致祝词;嗣後翘翘录事独下一筹,罚蔡家娘子。蔡家娘子持杯受罚。然後又一女鬼起立,提议传

酒令:

又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说,传翠簪过令,不通即罚。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因令翠绥下坐,使说令。翠绥素吃讷,令至,但称「鸾老鸾老」。女郎皆大笑曰:

「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

鸾老令是唐代广为流传的酒令之一,《全唐诗》卷八九七收录,此令为隋代贺若弼所做,起因如小说中所言:「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贺若弼仕周、隋,仕周,官至寿州刺史,襄邑县公。入隋,因平陈有功,封右武侯大将军。此为其嘲长孙鸾年老口吃而造,属於酒令中的急口令,它巧妙利用「l」与「n」、「h」之间的相近发音,造成发音拗折,不易说得流畅,读来具有

十分强烈的喜剧效果,因而也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大多数唐人小说中的酒令出於作者的随文臆造,这些酒令,除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之外,也成为刻划

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饮酒传令中,自然而不动声色地展现人物的才情与品性。如《玄怪录.来君绰》,小说里来君绰与秀才罗巡、罗逖、李万进等亡命海州,途中夜投一宿处,主人威污蠖「命酒洽坐」,席间

主人「谈谑交至」,来君绰诸人几乎「不能对」,於是来君绰欲以酒令挫之:

君绰颇不能平,欲以理挫之,无计,因举觞曰:「君绰请起一令,以座中姓名双声者,犯罚如律。」君绰曰:「威污蠖。」实讥其姓。众皆抚手大笑,以为得言。及至污蠖,改令曰:「以座中人姓为歌声,自二字至五字。」令曰:「罗李,罗来李,罗李罗来,罗李罗李来。」众皆惭其辩捷。

来君绰本以别致出奇的酒令挫损威污蠖,却被对方轻易对出,在相互的酒令对答中,威污蠖的「辩捷」

之才也被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酒令在唐人小说中被创造性地赋予了多种功能,除以上所列之外,有时,酒令也成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方式。在酒令游戏中,还可以寄寓兴亡之势。如《大业拾遗记》中,有一段文字描写隋炀帝

於宫中小会,行左右离閤令,即以拆字喻李渊将代隋炀帝:

帝於宫中尝小会,为拆字令,取左右离合之意。时杳娘侍侧,帝曰:「我取杳字,为十八日。」杳娘复解罗字为四维,帝顾萧妃曰:「尔能拆朕字乎?不能当醉一杯。」妃徐曰:「移左画居右,岂非渊字乎?」

时人望多归唐公,帝闻之不怿,乃言:「吾不知此事,岂为非圣人邪?」

流行於唐代社会中的酒令,在唐人小说中有多姿多采的呈现,不仅使唐人小说充满文辨幽默之趣,也成为烘托场景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建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酒令的存在,无疑也给唐人

小说烙上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文人酒令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如果说的话,那么文人酒令则带有“阳春白

雪”的味道。

一是字词类。

汉语言独特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在词令上争奇斗巧提供了广阔的的台。字词令主要有:

1、八字令,每人说出一个带“八”字的词,此词必是八个同类的总称,说不出者饮。如“八仙”、“八

卦”等。

2、拆字对令:令官到一拆字对联的上联,要求在座者将下联对出,对不上者饮。如“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3、词牌合字令:此令要求说出三种曲牌名,三个曲牌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成另一个汉字,不成者饮。如:

木兰花、卜算子、早梅芳;月下笛,西地锦。女冠子(腰)。

4、离合字贯诗文成名。如: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饮一杯酒”。

5、同色离合字贯俗语。如:同色茶如酒,吕字两个口,饮荼大口,饮酒小口。

6、拆字贯诗句或俗语。如:一卜为下,二人说话,一人争上,一人争下;“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7、离合字贯俗语。如门口问信,人言不久便来;八刀分肉,内人私议不均。

8、推字换形。如:木在口内为困,推木在上为杏;十在口内田,推十往右为业。

二是诗词令,主要有:

篇二:32则行酒令简介及注释

1、陈季常怕闻狮吼

陈慥(zào),字季常,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浙江今县)人,与苏东坡是好友,常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成语:河东狮吼

陈慥非常惧内,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就记载了有关陈慥惧内的故事。《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说,陈慥的妻子柳氏(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又爱嫉妒。有时陈慥与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氏却摔锅打灶地骂将起来,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陈慥很怕老婆,不能拿老婆怎么样。于是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的,“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忘睡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发抖。” 刻画出正在高谈阔论的陈慥听到老婆骂声时惊慌失措的可笑神态,幽默至极。“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在魏晋至隋唐是柳姓人的郡望所在,故在此是指柳氏。狮子吼其实本是佛家的一个用语,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这里比喻柳氏骂声之洪亮。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比喻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2、周茂叔夏夜观莲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宋代人。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南康军,隶属江南东道,把江州的都昌、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星子,统一管辖)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3、薛仁贵箭定天山

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此天山并非今天的新疆天山,而是今蒙古的杭爱山。在唐代,它又被称为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是漠北草原民族心目中的神圣所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天山脚下。朔风猎猎,大唐铁骑,不动如山。对面,铁勒九姓的十万大军,旌旗如云,刀枪如林,人喊马嘶,一望无垠。眼看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这里曾经是整个草原的中心,无比强大的东突厥汗国的牙帐就在这里。虽然东突厥在贞观四年(630年)被唐灭亡,但在天山仍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继突厥而起的铁勒各部总是在天山建立牙帐,以领袖草原各族。广阔肥沃而空虚的漠南草原,对于漠北各族而言,无疑是块巨大的肥肉。难以遏制其觊觎之心的回纥终于联合了同罗、仆固,开始犯边。不过强势的大唐,毫不犹豫地要把任何不良苗头都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双方再次在天山脚下对峙。旌旗开处,铁勒军中跑出数十骑在阵前冲着唐军耀武扬威,这是挑战,也就是所谓“斗将”。斗将,就是交战双方各选猛将先进行一次单打独斗,用以激励士气,就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只见唐军中跃出一员将领,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弓似霹雳,箭如流星,“嗖、嗖、嗖”三声响过,三名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军将刹那间都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而亡。刚才还在嘶吼的铁勒军,就像一下子被扼住了喉咙,死一般寂静。呆立半晌之后,数十个悍将跳下马来,打出白旗。这时候的唐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新的辉煌。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唐将,就是赫赫有名的薛仁贵。

4、陶渊明白衣送酒

典出《续晋阳秋》。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喜欢喝酒,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菊花盛开,南山清晰可辨,秋风吹拂,飞鸟翩然。这么美好的佳节,本是喝酒的日子,但这天陶渊明家中一滴酒也没有。他只好无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从中,有意无意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来消磨时光。正在百无聊赖之时,陶渊明远远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向他走来。走近一看,此人手里还抱着一个大酒坛。原来,这个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仆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给陶渊明送来一坛酒。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他连忙向白衣人表示对朋

友王弘的谢意,收下了这坛酒。白衣使者刚走,陶渊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坛盖,阵阵酒香向他袭来,他立即开始喝了起来,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屋里,后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赠酒、饮酒,或比喻自己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

5、苏长公正襟危坐 苏长公即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6、李青莲脱靴殿上 李青莲,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于“力士脱靴”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李白供奉翰林时,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7、王司徒举扇蔽尘

扇子的历史至少已经三千年了。不过,扇子最早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用的,而是帝王的一种仪仗。我们从戏曲舞台上还可以看到其痕迹。古代在仪仗中用以障尘蔽日的大掌扇,多用鸟类羽毛编成,被称之为“扇翣(shà草名)”,是专为王后夫人制作的“车服”。词典上的解释是:用以拂尘取凉等。《世说新语》中有:“大风扬尘,王(导)以扇拂尘。”《晋书.王导传》说:“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这是将扇子当作拂去尘土、遮蔽浮尘的工具。

8、王羲之坦腹东床

坦腹东床是古代汉族民间故事之一,旧作女婿的美称。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9、曹孟德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10、毕吏部醉倒瓮变

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的郎官干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一个邻居酿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兴,让人家家丁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一绳子捆在那里,毕卓毕竟是做贼,也就没好意思出声。到了天亮,邻居一看,可了不得了,这偷酒的不是毕郎官吗,赶紧把他给放了,连声道歉,毕卓倒是很潇洒,哈哈大笑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一听,赶忙说,那怎么好意思,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给您准备点下酒菜。毕卓高兴得不行,就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

11、潘安仁乘车掷果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说潘安仁驾着马车在街上走着,两边的女人无不为之着迷,每人手里都滴溜一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不停地丢..丢满了都。这叫掷果盈车...如今用来形容美男子受到妇女的爱慕与追捧。

12、黄初平叱石成羊

牧羊童黄初平入金华山修成神仙,能叱石成羊。后遂用“叱石为羊、叱石羊归、初平叱羊、动石为羊、初平叱石、叱石、牧羊金华、金华牧羊”等指得道成仙,或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1]

13、庄周生诙谐诞妄

荒诞虚妄。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14、孙北海尊酒不空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

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尊酒不空源之蝶恋花 诗曰:

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

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得闲中趣。

15、平原君珠履三千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平原君门客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16、吕奉先辕门射戟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手下将领说:“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如今可借袁术的手除掉他。”吕布说:“并非如此,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就会联合北面泰山一带的部队,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派卫士去请纪灵等将领,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贤弟。如今他被诸位所围,我特意赶来救他。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 篇三:国学经典之趣味语文篇

(一)趣味知识

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美丽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有计谋的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诗人尊号

“诗仙"李白 “诗圣” 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佛”

王维

“诗杰”

王勃

“诗狂”

贺知章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中国古代“十圣”

1.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2.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4.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5.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6.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7.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8.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9.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10.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二)趣味词句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谐音式歇后语

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比喻式歇后语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飞机上聊天——空谈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聋子的耳朵——摆设

典故式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加减式歇后语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三下子丢了两下子——就那么一下子

俗语转化式歇后语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以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可怜虫——喻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糊涂虫——喻不明事理的人

应声虫——喻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喻依靠剥削为生的人。

跟屁虫——喻跟在他人后头毫无主见的人。没头苍蝇——喻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井底蛙——喻见识浅陋的人。

癞蛤蟆——喻肮脏丑陋的人。

美女蛇——喻外貌美好而内心凶狠奸诈的女子。缩头乌龟——喻胆小怕事的人。

铁公鸡——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第五篇:文学作品中动词的作用

品味动词

一、认识动词

导入:法国作家莫泊桑曾经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这句话生动体现了祖国语言凝练而又形象生动的特点。那么什么是动词呢? 1.说说什么是动词?(1)语法意义:

①表示动作或行为(包括心理活动和感觉活动)

eg:借、喂、洗、学习、批判、游行(具体的动作行为)同意、喜欢、看见、听见(心理活动或感觉活动)②事件的存现、变化 eg:是、有、出现、消失(2)语法功能:

①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

eg:喂马、看书、洗衣服、学习文化、批判封建主义 当也有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eg:游行、咳嗽、休息、示威、醒 ②动词主要作谓语

eg:小王去(了)、他买(了)、你说(吧)、我看、你洗、大家同意、我们学习、我们合作(动词作谓语)当然形容词也能作谓语:

北京冷、飞机快、衣服干净、态度正确(形容词作谓语)

区别:动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除了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外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绝大多数动词能带“着”、“了”、“过”等 形容词都能受表示程度的副词“很”的修饰

eg:很小、很圆、很红

此外,形容词能直接作定语,而动词不行 eg:小桌子、红太阳、正确思想

二、品味动词

动词在汉语句子里多用于谓语,是主要成分,几乎每个句子都离不开它。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动词在任何文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能使文章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从生活的真实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物如见其物,写景使人如临其境,动词用得巧,能以一当十,增强表达效果。

1、听《好汉歌》,找出歌词中写了哪些动词,你能根据这些动词大致判别这首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么?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如果说《好汉歌》是通过系列动词共同构成整体感情基调和人物的群体英雄形象,那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则是则具体生动地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请全班同学朗读品味相关动作的描写。A、词刻画人物真实生动、淋漓尽致

1、《景阳冈》写武松打虎情节时,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请通过揣摩品味这些动词分析其反映了武松怎样的人物形象特点?

武松进店喝酒时,是把哨棒(靠)在一边;喝完酒是(提)着哨棒离开酒店;看完树上的两行字是(拖)着哨棒走上井阳冈;读了榜文后,把哨棒(插)在腰间;当吊睛白额大虫出现在武松面前时,他便把哨棒(拿)在手里;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中(劈)将下来;最后把断了一节的哨棒(丢)在一边,赤手空拳与大虫搏斗。

“靠、提、拖、插、拿、轮、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文,找出分别刻画老虎和武松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各自表达了怎样的内涵?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作者在文中并没赋予武松以任何英雄行为,却这样写道: “„„闪在青石旁。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中蹿将下来。武松吃了一惊,酒都变作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赏析思考:文中写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暴露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开”:“闪在一边”、“一闪”、“又一闪”„„这里,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是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足显作者的功力。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到突然袭击、毫无防御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3、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于是,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么一个“挨”字,可以说无法用任何一个手脚酥软,精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总之,塑造物恰当使用动词,能使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增添光辉。

《景阳冈》一文在动词的动用上很有特色,对体现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武松朴素丰满、逼真可信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B.动词描写事物准确形象、充满灵气。思考:分析下文中动词使用的巧妙之处

tg.“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小青石》)”

赏析:穿布鞋的人为什么要从小青石上面“跳”过去呢?可能是小青石附近比较潮湿,人怕湿了鞋,只好“跳”过去;穿草鞋的人一般都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为生活奔忙,时间宝贵,走路也得匆匆忙地“跑”,有钱人穿皮鞋逛街踱步,当然是慢悠悠地“走”;赤脚走路,皮肉与地面接触,柔软而轻快,有一种人与地面接触的亲切感,所以用“踩”。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见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走路,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幅社会风俗画。可见这些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形象。它告诉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呢?《小青石》向我们讲述了一块小青石,它羡慕水晶和玛瑙,因为它们光彩夺目。后来小青石和一些石块被运到城市里去,变成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铺在道路上,成为让人行走的道路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小青石不再羡慕水晶玛瑙的生活,它悟出了一个道理:支撑着大众的脚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eg.“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空内,搅得我睡意全消。”(《用爱倾听》)赏析: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理的烦躁,为下文表达用爱倾听的主题,通过对比作了铺垫。(主题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总之,动词表现物或事物,不仅能够准确、简练形象,而生动活泼,充满灵气。C、动词绘景摹状魅力无穷、神采飞扬

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很多作者都注重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神采。神采,就是“表著于外的精神”。神采,是哪里来的?来自动词的描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动是动态生命的表示,动的描写,也就是表现生命,有生命,才会有神采。

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这样写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字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写出了月光轻柔缓和的流动。而“浮、“洗”、“笼”等则写出了月光在池塘中缓缓升起,又慢慢泛开,最后笼罩全塘的朦胧。

tg.“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一个“飘”,一个“掠”既刻画了作为背景的山的厚重,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得形象逼真,很生动地写出了小屋对山的点缀效果,写出了山有了小屋之后的美感,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D、动词的巧用、活用 a.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巧妙运用动词绘景蓦状能够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古人有时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活用词语,鲜活生动,呼之欲出。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诗的“词”眼。

g.“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看之意境全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个“噪”一“鸣”字就起到了以动写静,动静互化的效果。

“云破月来花弄影”、“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运用动词的范例,2、活用动词

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规律事物的身份,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属性或状态,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酿造事物的神采。为了神采,常将名词和形容词动化。“春也杏过了/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台湾诗人洛夫《长沙大雪》)

“一掌,把蚊子——/浮雕在墙上”(桑恒昌的小诗《打蚊子》)“蝌蚪将一幅写意画/水墨在青草池塘”

“玫瑰红的夕阳圆润了黄昏/也圆润着无怨无悔的梦境/此刻,它正圆润在爱的旅途上/圆润着你我患难与共的人生。”(宋建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1、因了“杏”、“荷”与“蝉”的动化,既交代了时序的变化,又使全诗充满着诗情画意,使诗句神采迭出。

2、蚊子被打死后,尸体凸现在墙上。浮雕的画面,也是凸现在墙上的。因了“浮雕”的动化,本来一个普通的画面,却生动起来了。

3、“蝌蚪将一幅写意画/水墨在青草池塘”。池塘里有水,蝌蚪是黑色的,故用水、墨二字。将“水墨”动化,使名词具有神采。

4、将形容词“圆润”动化,且贯串全篇,为的赋予爱情以生命和神采。

5、因“红”、“绿”动化,便觉得樱桃、芭蕉生气盎然。“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 所以被人传颂,不也是源于“闹”和“绿”的动化么?!

三、课外研究性学习

动的描写,在一个诗句中,往往落实在巧用动词。以“压”为例——

李白有“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句(《金陵酒肆留别》)。不用“酌”,不用“敬”,不用“捧”,而用“压”,说明酒之多,更表明情之盛。因此,本来即将告别的“客”们,谁还会舍此而去呢?!

秦韬玉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句(《贫女》)。这是表现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却被别人占有的名句。不用“抽”,不用“弄”,不用“织”,而用“压”。就是这一“压”,不仅表现了贫女付出的力之沉,而且折射出贫女内心的怨之深。

李贺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句(《雁门太守行》)。请注意句中的两个动词:一“压”一“摧”。城因“压”而“摧”。“压”是因,“摧”是果。若用“绕”,用“笼”,用“漫”,因缺乏力度,“摧”便没有根据。同时“压”和“催”也较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独特情景。

欧阳修有“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句(《戏答元诊》)。状写的,是困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一句中的“压”,与上面的“压”,具有同样的艺术效果。第二句中的“惊”,极富感情色彩,也是动词的巧用。

毛泽东有“雪压冬云白絮飞”句(《冬云》)。是借描写冬景评说时局的诗。当时(1962年)国外反华势力甚嚣尘上,一个“压”字,凸现其猛烈之状。与上面各“压”,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毅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句。诗表现的,是抗击逆流的一种无畏、高洁的人格力量。此“压”与上录各“压”,似可比美。

乔羽在他的歌词《思念》中,有“难道又要匆匆离去/只把思念积压在我的心头”句。“积压”是动词的巧用。别处常说商品积压,此处偏说思念积压。使人悟到:思念之多、之沉、之使人难以忍受!

总之优秀的文艺作品,闪现光芒的地方不胜枚举,作品中动词的妙用,使其作品大放异彩。我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不应忽略这一点,应让她在学生的心中跳动和写作实践中得到升华。

品味动词

陈志新 教学目标:学习有关动词语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相关文学作品揣摩动词,分析品味其语言运用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

一、认识、了解有关动词语法知识。

二、通过分析相关文学作品,品味动词表达效果。

动词在汉语句子里多用于谓语,是主要成分,几乎每个句子都离不开它。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动词在任何文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能使文章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从生活的真实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物如见其物,写景使人如临其境,动词用得巧,能以一当十,增强表达效果。

A. 动词刻画人物真实生动、淋漓尽致。

塑造事物恰当使用动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增添光辉。B. 动词描写事物准确形象、充满灵气。

动词表现物或事物,不仅能够准确、简练形象,而且生动活泼,充满灵气。C、动词绘景摹状魅力无穷、神采飞扬

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很多作者都注重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神采。神采,就是“表著于外的精神”。神采,是哪里来的?来自动词的描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是动态生命的表示。动的描写,也就是表现生命,有生命,才会有神采。D、动词的巧用、活用

1、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巧妙运用动词绘景摹状能够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2、活用动词

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规定事物的身份,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属性或状态,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酿造事物的神采。为了神采,常将名词和形容词动化。古人有时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活用词语,鲜活生动,呼之欲出。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诗的“词”眼。

三、课外研究性学习:

动的描写,在一个诗句中,往往落实在巧用动词。请搜集诗词中含有动词“压”的句子并品味其深沉含义。

(课程设计说明:平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相关文学作品能力,通常是从文章体裁的纲领性知识切入去提纲挈领地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比如讲小说时我们经常是根据介绍作者、相关背景以及分析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去介入文本的阅读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文章体裁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是我认为这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整体阅读教学法,重视文章内容形式而不重视语言本身,重视整体感知阐释而不重视局部品味鉴 赏,重视提纲挈领去认知而不重视细致入微去体验。基于这些考虑,这个学期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一是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整体感知阐释和细致入微分析品味,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实际呢?二是中学生要不要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和语用知识)?三是理科实验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才能真正体现其实验性?四是大纲要求的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实施?(本册初中课文后面要求导读《水浒传》))

基于这些思考,所以本节课我想尝试进行语言本身的教学,从动词的角度介入文本的阅读,通过了解动词特点、揣摩品味其具体运用表达效果去培养学生了解文学语言提高分析语言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所以这堂课是通过讲解动词来牵涉相关文学作品而不局限于哪一篇具体的文章的讲解。)

下载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景物描写中的排比句

    景物描写中的排比句 议题: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成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群文:《桂林山水》《趵突泉》《七月的天山......

    英语中排比句的运用

    英語中排比句的運用 I came; I saw; I conquer. ( 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出自古罗马统治者Julius Caesar之口。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三项排比......

    排比句大全

    排比句: 1、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5、早晨,小山醒来了,打了几个哈欠,一阵凉风从浓荫深处吹来;露珠醒来了,在草叶上一个劲儿地眨巴亮晶晶的眼睛;鸟儿醒来了,蹦蹦跳跳地......

    常用排比句

    1,常用排比 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A、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

    经典排比句

    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

    排比句

    1.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2.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

    排比句 大全

    排比句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

    排比句大全

    经典排比句大全 爱心 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