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过年有关的古诗
元 日 作者: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拜年 文徵明(明代)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
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除夜
作者:文天祥【宋代】赏析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
山河虽然广大,但时间却已消失。遗憾的是自己抵抗蒙古族侵略,保卫祖国的事业,遭到失败。自己不幸被俘,押送燕京(今北京)过着囚徒生活。战斗则几经风雨,囚居则饱受霜雪。生命将随着一年的终结将要消失,但自己决心殉国,对世上一切都已遗忘,不再留恋。除夕一人独守囚牢,只有孤灯相伴,连饮屠苏酒的梦也不再做了。
除夜雪 作者:陆游【宋代】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唐代】赏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第二篇:过年日记
过年日记 篇1
过年啦,我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回家过年。
我们全家今年要回爸爸的妈妈家,也就是我的老家陕北府谷。西安到陕北需要开车8小时,爸爸妈妈担心我们会晕车,所以我们先开到了延安。在开往延安的路上就要3小时,一路上我看到了高大的像巨人般的高山,山上还有一些没有融化的积雪,似乎给山盖了一层毛毯。爸爸说山上有老虎、狮子等野兽,我又睡了一觉就到延安了,到延安后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又高又大的宝塔山,宝塔山在黑夜里被灯光照射的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很快就到了酒店,然后洗漱吃饭,带着疲惫的旅程早早的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开车一口气就回到了老家。我的老家可有趣了,可以滑冰,可以放鞭炮,还看见了母鸡下蛋。爸爸带着我们去滑冰,在洁白的冰面上,我和妹妹翩翩起舞像仙子一样。回到家院子里的母鸡嘎嘎嘎的叫,然后就下了圆圆的鸡蛋。到了除夕夜,和爷爷奶奶一家人团聚在电视机旁边看了晚会,中间爸爸带着我们在院子里放了烟花,大大的烟花在空中升起爆炸,变化出各种颜色。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就到新年了,给爷爷奶奶问了新年好后就安静的睡觉了。
过年日记 篇2
第一次春节没回家,对于身处异乡的我,心里总是涌动着对父母的歉意,翻滚着对家乡的思念。但是看着AIS上密密麻麻的船舶,那是承载着一年到头风吹日晒在外打拼者的生命饭碗啊,如果不能尽职尽责保障好他们的安全,我们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又怎么对得起国家交托的使命和重任!突然,高频呼叫声响起,我赶忙收住思绪去应答,快速投入到了工作状态。
由于时间紧,我泡了一碗方便面当晚餐。晚上8点,值班领导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水饺进入了指挥中心值班室对我说:“卖相不好,凑合着吃。”一个谢字没说出来,热泪却已充盈了眼眶。
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我却倍感充实和温暖,有这样的集体,让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我看到身边有千千万万个海事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无怨言。一瞬间,仿佛一股力量注入了我的血液,让我有十二分的.热情干劲投身工作。
爆竹声四起,浓郁的过年气氛扑面而来。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会更加努力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能量!陈恒
过年日记 篇3
今天,我们回老家过大年,可好玩了。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回到了老家。
我们一下车,爷爷奶奶就出来迎接我们,堂妹、堂弟等一群小朋友跑出来,帮我们拿东西,还给我几包饼干吃。一年不见,许多东西都变了:屋子变高了,由原来的两层变为了四层;兄弟姐妹们都长高了,长大了等等。我们刚进屋不久,爷爷就对我们说:“浩浩,我带你去看舞狮子吧,好吗?”我听了,立刻答应了。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集市的外面。这里摆放着几只狮子头。表演开始了,首先是我们家乡最著名的“鞭炮烧狮子”只见一位叔叔举起一个只有狮头和狮尾的狮子,让别人用鞭炮来烧它。这位叔叔全身都穿着厚厚的迷彩服,戴着头盔,用两条毛巾捂住耳朵,戴着墨镜和厚厚的手套。拿着鞭炮的人们不断向狮子扔鞭炮,场上“噼里啪啦”的一阵响,台下人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人还大声地叫着:“好,好!”最后,鞭炮用完了,狮子也被烧得黑了、烂了,变成了“鞭炮烤狮子”。
我们回到家,一些亲戚已经在家聊天了。我立刻去给他们拜年,收到了不少利是,但我不喜欢攀比利是钱,因为这只是一种长辈的心意。
今年过年,真是太好玩了。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过年真好玩。
第三篇:回家过年范文
回家过年的感觉
熟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陪陪父母看看亲人,其实过年真的很有必要回家看看。
你可曾想过父母对你的思念,你可曾知道,你在外地时,父母那时时刻刻的牵挂;你可曾知道,因为思念,他们翻看你照片时,会偷偷的流泪;你可曾知道,父亲不再是那么年轻力壮,母亲不再那么年亲漂亮。为了我们他们青丝变成白发,为了我们他们牺牲了太多太多,每当我们打电话问父母需要带些什么东西回家时,他们总会说不需要,只要人回来就好。其实,父母缺的不是任何东西,他们缺的是我们,是一个和他们说说话的人。
虽然,回家的旅途很遥远很艰辛,但是,过年回家的感觉却是无比的快乐和幸福。陪在父母身边,帮母亲往灶糖里添一把柴火,帮父亲贴贴春联,聆听他们讲家乡的新鲜事,说说乡村的变化,喜庆的春联、大红的灯笼、脆响的爆竹、崭新的衣服、丰盛的年饭、亲友的欢聚,听听乡音、叙叙亲情、品品家乡质朴的粮食酒。看到父母脸上那开心的笑容,那种幸福的感觉似一缕春风掠过心田,伴随着我暖暖的情怀尽情享受温馨、团圆的乐趣。
回家过年,欢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当带着新春的喜庆,踩着爆竹的碎屑,踏上返城的路途时,父母执意送我们到车站,汽车开动后,透过车窗,看见父母背对着我们偷偷的用手擦拭着眼角,车窗内,思念的泪水又一次模糊了视线。。。
回家过年,让爱回家!(设备管理部——魏海峰)
第四篇:过年作文
(一)年的味道
曹梦亚
进了腊月,年味越来越浓了,有些欢喜有些忧。
放假回家后,不知道在奶奶家住的那条老巷子里走了多少次,却一直徘徊不曾进去过,因为门上已经上了锁。
奶奶去世已经半年了。自从奶奶去世后,总觉得家里好象缺了点什么。进了冬天,爷爷也去了大伯家过冬,这所老宅子就锁了门。往常放了学就爱往奶奶家跑的我,顿时没了着落。
腊月二十六下了一场雪,天冷冷的,心也冷冷的。二十八,天气仍旧不见好转,妈妈让我和她去赶集置办年货,这才感觉到年真的要来了。
转眼到了年三十,这天我们一家四口和大伯一家还有爷爷,一起去爷爷的老宅子过年。往年过去的时候满心欢喜,这次却不同,心里闷闷的。是因为没有了奶奶的缘故吧?唯一不变的是大人们的忙碌:妈妈和大娘和面,爸爸劈火头,大伯摘菜——只是少了坐在炕头上发号施令的奶奶„„
夜幕降临了,远近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而我们家的院子里静悄悄的。按照习俗,三十晚上要吃火烧,预示着来年“翻身”。往年吃火烧的时候可热闹了,一家人围着一个大圆桌,吃着妈妈和大娘亲手做的火烧。有的漏了馅,有的流了汤,大家都弄了满手的油,欢声笑语不断;而今年大伯家的哥哥都结了婚刚有了小孩,孩子还小不方便过来,自然少了一分热闹。大家都闷头吃着火烧,几乎没人多说一句话。
初一早晨,起得不是很早。因为奶奶新坟也没有人来拜年。早上吃过饺子之后,我就又长了一岁了。
其实我不愿意这么早过年,因为过了年我就得回姨家了。爸爸妈妈也要出去打工,不能陪在爷爷身边了。
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初四,爸爸妈妈带着姐姐和我来到了姨家。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爸爸妈妈快要走了,虽然我还能和姐姐共度余下的假期,但她也很快就要开学了。
不经意间,年已经渐渐的离我而去了,年的味道就这样散去了„„
点评:
曹梦亚同学的这篇文章写得感情深沉细腻,表达生动委婉,抒情和叙事完美结合,通过奶奶去世前后过年的对比,真切的表达了自己感受到的独特的“年的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奶奶的无尽的思念。文章的语言很有韵味,场面描写也很精彩,是一篇难得的真情之作。
(二)过年有感
刁家孟
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最大的考验恐怕就是三十晚上的晚睡和初一早上的早起了。大人们总是说我们小孩子精力旺盛,可我觉得,在年三十和初一两天,足以证明大人的精力也是很旺盛的。
我是习惯晚睡的,加之对春节晚会的期望值很高,所以在三十晚上还勉强可以熬过去。可是春晚这号称“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一起”的“年夜盛宴”,如今让人感兴趣的节目也没有几个了。还好编导还算体谅人心,会在我被什么“大型歌舞”弄得哈欠连天的时候插上一两个小品,让我趁机打打精神,成功坚持到了最后。初一早晨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我平时若是十二点多才睡,早晨一定要睡到八、九点钟才肯起来,而初一的早晨却非要六点之前就得起。我强打精神起来了,吃饭时都没有醒盹。最难受的就是吃饱了饭还得到各家去拜年。当时正迷瞪着,还要走那么远的路,还要起来倒下的磕头,结果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拜完年之后还要去给祖宗上坟。
提起上坟,我就有意见。想想看吧,一大群人,大清早的,不管天气啥样,都得跑到野地里,点火烧纸,还要背着大包小包的鞭炮,岂不是花钱买罪受?上坟放鞭由于是在野外,人们都比着买大个的,这样不但费钱更容易伤人,还常常引发火灾。我只点了几挂鞭就因为嫌尘土呛人和声音震耳而跑到圈外去看了,可就算在圈外也有危险,一会儿就有个两响上去后没响,落到我身边后炸了。幸亏我及时躲开了,要不非受伤不可!那些地下的老祖宗们啊,难道你们愿意让后人这样挨折腾吗?
好不容易上完坟回到家可以休息休息了,可四处的鞭炮声又吵得人睡不着。这个年初一,就在疲倦与吵闹中度过了。
咳!过年真是没意思!
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听大人说以前生活条件差的时候,一年也吃不了几回肉,甚至连白面都很少吃。只有过年是才能吃回肉,吃顿饺子,穿件新衣服。于是大家都盼着过年。可现在,饺子和肉都是司空见惯的食物,我也不喜欢穿新衣服,只喜欢合身的,对过年也就没什么期盼了。
我想,过年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是否也该与时俱进,改变一下它的内容了呢? 点评:
刁家孟同学的这篇文章融叙事和议论于一体,表达流畅,见解独到,让人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之美”。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甚至超出了一个中学生的年龄,比如对春晚的点评,对上坟习俗的反思,对过年感受的总结,都流露出了强烈的批判意识。而这批判,又都是有条有理、有理有据的。
(三)在家过年——真好!
崔双双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了。
过年了!过年了!终于在家过年了!要知道,这个在家过年的机会是我哭过一场才赢来的,多不容易啊!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三婶一家住在南皮,她家有个六个月大的小孩,很闹,所以奶奶就去那里帮她看孩子。快过年了,奶奶想回来过年,可三婶家又实在离不了她,于是妈妈说让我去那里把奶奶替回来。一开始我觉得没问题,在哪里过年还不一样?于是就痛快的答应下来。可是到了腊月二十八,我收拾东西准备要走的时候,却突然觉得心里很难受。
那天,我收拾完东西躺在床上,心里想:“大姐她们都回家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在一起过年,惟独自己却去了别人家。三婶虽然对我很好,可她家就两个大人有啥意思啊?”我越想越觉得自己仿佛被赶出家门一样,不觉悲从中来,竟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妈妈看见了,过来和蔼的说:“怎么了?不想去就算了,我给你三婶打电话。”
电话是奶奶接的,奶奶听了后爽快的说:“不来不来吧,我不回去了。她和我一样,也想在家过年啊!”我听到这儿,高兴的跳了起来!伟大的奶奶,真知道体谅人啊!这回我终于可以在家过安稳年喽!
除夕晚上,饭后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打牌,我打得比谁都带劲,而且还赢了二十多元钱呢!
初一早上吃饺子。本来我是不爱吃饺子的,可是这顿饺子我觉得特别好吃,比海鲜都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一连吃了二十多个。
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守着父母,在自家过年——真好!
点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情节安排上的跌宕起伏。开头倒叙设悬念,接下来先一抑,写自己因不能在家过年而流泪之悲;接着又一扬,写能够在家过年之喜。然后用打牌吃饺子两个细节,通过对比更显出在家过年的好!结构紧凑,叙事得体,体物真切。
第五篇:过年感想
过 年 感 想
相信每个人都对春节---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情感.24周岁是个复杂的年龄,面临着爱情空白、事业无成的压力,所有对过年的美好回忆,似乎只停留在童年......今年过年没有回家。
常回家看看,不是谁都能办得到的。初一放假,初八就上班,短短几天假期还不够来回在路上折腾的,火车票难买,路费也要花掉好大一笔,还是不回家省心。宿舍里不算太冷清,有和我一样不回家过年的,大家一起上网、看电视,想干啥就干啥,倒也自在。通讯又方便,真想家人想得难受,打个电话也就OK了。
不知道同龄人什么情况,反正我现在很害怕过年,特别是回家过年,不喜欢别人拿我当谈资。
过了年,人自然要大一岁。在这边还好,24周岁不算大龄。如果回到家里,总会有一群人见你就问,对象怎么没带回来呀?你再怎么极力否认也没有用,他们肯定会说,虚岁都25了,怎么会没有对象呢?晕,我没到25好不?再说了,我有没有对象跟你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讨厌!
妈妈也肯定会更夸张,毛岁都26了,你这姨那婶的早就抱孙子了,我啥时候也能享享天伦之乐呀?想想就烦得要死,脑袋都大了。说我26,怎么不说我要奔30了呢?
其实,小时侯我还是很期盼过年的,每每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倒计时。
小时侯很期盼过年,因为过年热闹。
要过年了,家里肯定是要准备年货的,如果我强烈要求的话,爸妈就会带我一起去赶集。前提是,不能奢望他们给我买什么好吃或者好玩的东西。看着满街的琳琅,自己虽然只有眼馋的份,倒也能一饱眼福。
爸爸还会找来一群人打糍粑,杀年猪。打糍粑边转圈边喊号子,节奏很简单,“
一、二——
一、二„„”新出锅的糍粑,吃起来特香。杀猪时,得好几个壮汉先把猪摁倒,用绳子绑起来,再放血。猪疼得“嗷嗷”直叫唤。不明白现在连别人杀鸡都不敢看的我,那时怎么就能那么坦然地正视淋漓的鲜血,也许当时正想着即将品尝的美味吧。“人之初,性本善”,肯定是古人搞错了。
小时侯很期盼过年,因为过年有肉吃。
从小家里很穷(其实现在也不富裕),平日里主要以谷类、豆科植物和蔬菜为主。农民嘛,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萝卜、韭菜、豇豆、白菜„„腌满了家里所有大大小小的坛呀缸的,足够应付到来年绿色满园的。种类可谓丰富,却让人很无奈,连打嗝都是酸的。哭过闹过,绝食也玩过,没有用,人饿了总是要吃饭的。
赶上过生日,妈妈也只给煮一个鸡蛋,还得瞒着弟弟。清明节什么的,一盘韭菜炒鸡蛋那叫一个香呀。也就过年能解解谗。鸡鱼肉蛋这些现在每天都在垃圾堆里发酵的东东,平日里是很难奢望的。鸡是用来下蛋卖钱的,以补贴家用零花;鱼和猪希望等到年底卖个
好价钱,用来办大事——我和弟弟上学或者破屋翻新。
世代的努力让我们家跟肥胖基因彻底无缘。现在生活好了,很庆幸我和弟弟再怎么能吃也不会长胖。身边很多人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减肥,活该!!
小时侯很期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
实事求是讲,本人最不在乎的就是穿戴了。因为我既没有钱买,人也长得有失水准。对别人妒忌不已时,只能用“人靠衣装马靠鞍”来安慰自己。依我看来,一个人在心灵美的前提下,如果长得漂亮,穿什么衣服都会很好看;长得不漂亮,只会让鲜亮的衣服黯然失色。当然,孩童时不会想那么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袖口和屁股闪闪发光的行头免不了被别人笑话时,幼小的心灵多少还是有些难堪的,爸妈也会很没面子。于是,心灵手巧的妈妈从集市上买来粗面料,很快就能缝成简易的中山装。等到大年初一,我就能穿着慈母手中线“隆重上市”了。中山装口袋多,拜年时,别人给再多的东西也能装得下。当别人对妈妈的手艺赞叹不已时,我只沉醉于口袋里那份满足感。
小时侯很期盼过年,因为过年就不会挨打。
父母都很严厉,平时放学回来晚了,饭做好了没准点回来,牛没放饱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都免不了一顿毒打。在瓦片上跪上几个点算是格外开恩,妈妈最擅长掐人。隔着衣服掐可以防滑,死死地拧着皮来个360度以上大旋转,我猜就算鳄鱼也会疼得流泪的。别人看见我身上的色彩斑斓,说我不是妈妈亲生的,我深信不
疑。最厉害的是爸爸,有一次偷偷下水被他发现了,好端端的牛鞭子被他抽成了三节。现在爸爸偶尔跟我提及此事,说他打我时其实自己心疼得很,打完就后悔了,我真想告诉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恨他恨得要命。
过年就不一样了。自己如果有什么小小要求的的话,爸妈都会尽量满足,即便犯错误了,他们也不会深究。中国人都信“家和万事兴”,有谁愿意自己家里大过年的有人哭哭啼啼呢?
哎~~~想想自己小时侯至少过年那阵子还是很幸福的。
“从来不知想拥有多少的理想
还离不开种种困忧
勉强去掩饰失意的感觉
再次听到昨日的冷嘲
徘徊于街中恐怕只得孤独
寻回思忆中的碎片
变作了一堆草芥风中散„„”
深夜了,窗外不时闪烁着礼花,一个人静静地听着BEYOND的《午夜怨曲》,心里多少有些不平静,毕竟是过年嘛。想写点东西,头一次一个人在外过年,留个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