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时间:2019-05-13 10:0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第一篇: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雪涛小说·知无涯》)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

啖()

去()

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 仕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仕。B 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 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1)曰:“卿(2)今当涂(3)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4)为博士邪!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6),非复吴下阿蒙(7)!”蒙曰:“士别三日,即更(8)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1)[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2)[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3)[当涂]当权、当政。(4)[治经]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5)[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7)[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吴下,吴县那地方。阿蒙,名字前面加个“阿”,有亲昵的意味。(8)[更]重新。(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A、告诉,对……说 B、叫做,称为 C、认为,以为 D、所谓(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拜见 B、见解 C、接触 D、出现(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A、男子 B、士兵 C、读书人 D、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4)非复吴下阿蒙()

A、从高处到低处 B、颁布,下达 C、处所 D、攻克,攻下

2、解释加点的词。

及鲁肃过寻阳()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即更刮目相待()子能更鸣()

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短语和句子:

(1)刮目相看:(2)孙权劝学: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方舆胜览》)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去()

方()

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胸有成竹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1 耳,而节叶具焉 2。自 3 蜩蝮蛇 4。以至于剑拔十寻 5 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执笔熟视 7,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8,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 9,少纵则逝 10 矣。

赏析: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上面这则短文,你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

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2.岂复有竹乎()()

3.少纵则逝矣()()4.苛政猛于虎也()()

三、解释加点的词。

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2.岂复有竹乎()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4.以追其所见()

四、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赏析: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缀()

饰()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② 郑人: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1)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2),迨(3)能倍讽(4)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2)[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3)[迨]dài,等到。(4)[倍讽]“倍”通“背”,背诵。

赏析: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患()

既()

尝()

或()

成诵()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诵

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 B、或

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

C、乃

迢能倍讽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 D、思

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

3、学了这篇短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西京杂记》)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大姓()

偿()

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韩诗外传》)

【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赏析: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处士笑而然之()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刻舟求剑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0 分)

(1)涉江()(2)遽契其舟()(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是吾剑之所从坠()(5)求剑若此()(6)不亦惑乎()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且]将要。[置]购置。(2)[度(duó)]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dù)”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3)[至]等到。[之]往,到。(4)[返]同“返”。(5)[罢]结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 而置之其坐。(同)② 反归取之。(同)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 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 先自度其足 吾忘其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答: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 而或长烟一空 B.以子之矛父以足受

C.陷子之盾 吾欲之南海 D.不可同世而立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日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ì):古代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引酒且饮之:_______(2)夺其卮曰:____(3)遂饮其酒:______(4)终亡其酒: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一,主要考查点有:

1,故事内容大意(常以寓言,成语故事出现)2,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3,文中的重要词语意思 二,主要篇目 1,《杨氏之子》 2,《晏子使楚》 3《两小儿辩日》 4《学奕》

5,《滥竽充数》 6,《刻舟求剑》 7,《叶公好龙》 8《东施效颦》

9《矛与盾》 10,《鹬蚌(yu beng))相争》 1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12《蜀鄙二僧》 13,《伯牙绝弦》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何氏献璧——《韩非子﹒何氏》

宝玉而题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译文:明明是宝石,却被人说成了石头,明明是忠贞的人,却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寓意:表现坚贞之人受人误解的痛苦。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晏子离开坐着的位子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北就成了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寓意: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开阔眼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译文: 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 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相关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蜀国的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前就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寓意: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往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一般。

寓意:本文描写了浙江潮的宏伟气势。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叶公好龙——汉《新序》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寓意: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崂山道士

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一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辄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译文:王七说:“我常见师父行走时,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你,只要学到这一法术我就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就把穿墙的口诀传授给他,叫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过去!”王七面对墙壁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往里去。”王七便不慌不忙地往墙里走去。等他走到墙根边却止步不进。道士说:“你要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犹豫!”王七按照师父的话做,果然在离墙几步时,猛地向墙壁冲去。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似的。待他回头一看,自己已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大喜,进去谢过师父。

寓意: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肯下功夫,肯吃苦,否则一事无成。同时也告诉人们,那些想投要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没有好下场。活见鬼——(明)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又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道理: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译: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渊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却不了解我,这 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后来调任涿郡太守。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从不浪费钱。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于富裕为后代,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百姓连连称赞。

启示:做人要像杨震那样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为民为官,都要严于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

东施效颦《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翻译: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她)走。(东施)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寓意:不能盲目的去模仿,要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解释: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寓意:《墨子》引用这一故事说明统治者提倡、崇尚的事情再难也会办到。以此劝说统治者应该提倡“兼爱”。如果统治者提倡、崇尚“兼爱”,那么就算再难也会使举国去实行。也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吾腰千钱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解释: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铜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我写下了《哀溺》。

寓意: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应重视钱财!

孟子语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

寓意:通过对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的在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选择“舍生取义”。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寓意:《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鹬蚌相争——《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解释: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寓意: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相互谦证,以免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定联系。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寓意:文章先写了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奕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就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 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离人远的感觉小,而离人近的感觉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非常的凉爽,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处的感觉热,远处的感觉凉爽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六、文言文阅读题练习: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②辄默记 辄()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附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② 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②出:驱除。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②是:这。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例文

王戒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一、翻译句子

(1)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

(2)取之信然。

二、说说王戒怎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用原文回答)

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试着给这篇文言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1、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2、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二、“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三、1、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王戎识李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翻译法

(一)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

(二)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

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

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文言文阅读方法

首先,内心不要怕,要有信心去战胜这一困难,文言文阅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有好方法,是能够学好它的。

然后在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下,多多强化训练。因为文言文同现代文是有很多区别的。特别在理解句子意思上要去努力搞通意思。(1)注释研读法。

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

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由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

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注译简析抄读法。

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一句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1 译文:一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⑵之:到 ⑶泣:小声哭。⑷彘(zhì):大猪。⑸适:往,到„„去。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⑹止:阻止。⑺特:不过,只是。⑻婴儿:小孩子。⑼戏:开玩笑。⑽今:现在。⑾女:同“汝” 意 为你,对对方的尊称。⑿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⒀烹(pēng):煮。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她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随便戏弄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等父母去教育他如何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育。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于是就把猪煮了。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二【参考译文】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三 愚人食盐 注释:①食:食物 ②闻已:听罢 ③益:增加 ④更:改变 ⑤空:空口 ⑥口爽:口味败坏 ⑦返是通假字,同反,反而的意思。

翻译: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参考答案: 2 23.(4分)(1)从前(2)已经(3)尚且(4)同“反”,反而 24.(2分)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

25.(2分)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愚人食盐阅读答案 方言文翻译注意积累 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古今异议。。3 实战训练 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2)遂烹彘也 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4 二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蹀躞(dié xiè):小步走。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三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①昔有愚人 ②既得盐美 ③少有尚尔 ④返为其患

二、翻译下面句子。(2分)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三、这则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篇:名校小升初经典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名校小升初经典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名校小升初经典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雪涛小说·知无涯》)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

啖()

去()

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 仕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仕。

B 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D 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1)曰:“卿(2)今当涂(3)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4)为博士邪!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6),非复吴下阿蒙(7)!”蒙曰:“士别三日,即更(8)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1)[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2)[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3)[当涂]当权、当政。(4)[治经]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5)[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7)[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吴下,吴县那地方。阿蒙,名字前面加个“阿”,有亲昵的意味。(8)[更]重新。(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A、告诉,对……说

B、叫做,称为

C、认为,以为

D、所谓(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拜见 B、见解 C、接触 D、出现(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A、男子

B、士兵

C、读书人

D、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

(4)非复吴下阿蒙()

A、从高处到低处

B、颁布,下达

C、处所

D、攻克,攻下

2、解释加点的词。

及鲁肃过寻阳()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即更刮目相待()

子能更鸣()

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短语和句子:

(1)刮目相看:

(2)孙权劝学: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方舆胜览》)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去()

方()

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胸有成竹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1 耳,而节叶具焉 2。自 3 蜩蝮蛇 4。以至于剑拔十寻 5 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执笔熟视 7,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8,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 9,少纵则逝 10 矣。

赏析: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上面这则短文,你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

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

2.岂复有竹乎()()

3.少纵则逝矣()()

4.苛政猛于虎也()()

三、解释加点的词。

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

2.岂复有竹乎()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4.以追其所见()

四、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赏析: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缀()

饰()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② 郑人: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1)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2),迨(3)能倍讽(4)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2)[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3)[迨]dài,等到。(4)[倍讽]“倍”通“背”,背诵。赏析: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患()

既()

尝()

或()

成诵()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诵

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

B、或

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

C、乃

迢能倍讽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

D、思

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

3、学了这篇短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西京杂记》)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大姓()

偿()

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韩诗外传》)

【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赏析: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刻舟求剑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0 分)

(1)涉江()

(2)遽契其舟()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求剑若此()

(6)不亦惑乎()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且]将要。[置]购置。(2)[度(duó)]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dù)”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3)[至]等到。[之]往,到。(4)[返]同“返”。(5)[罢]结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 而置之其坐。(同)

② 反归取之。(同)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 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 先自度其足

吾忘其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答: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 而或长烟一空

B.以子之矛 父以足受 C.陷子之盾 吾欲之南海

D.不可同世而立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日的官员。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ì):古代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引酒且饮之:_______(2)夺其卮曰:____(3)遂饮其酒:______(4)终亡其酒: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第三篇:精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精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一、谏议教子

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老养焉。其长厚远类古人。

二、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三、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四.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五.先断句再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战国策•魏策二》)

六.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七.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①,欲妻屠牛吐②,屠牛吐辞以疾③。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④?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⑤。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⑥,尚犹贾不售⑦。今厚送子,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

――节选自韩婴⑧《韩诗外传》卷九第二十八章⑨

八.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申平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选自《战国策》)

九.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十.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一译文

太尉陈尧咨做翰林学士时,有匹性烈的马,不可驾驭,蹄踢嘴咬伤人很多。一天,陈尧咨的父亲谏议大夫到马棚里,没有看到性烈的这匹马,就追问看马的人怎么回事,看马的人说:“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谏议大夫赶紧对陈尧咨说:“你是显贵的大臣,身边的人还不能制服这匹烈马,商人怎么能养它呢?这是把祸患转嫁给别人!”赶快派人取回马,付给商人买马所花的钱,告诫尧咨把这匹马养到老死。谏议大夫的善良忠厚远可和古人相比。

二译文

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我爱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现在)所具有的才能,假如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谁能及得上你呢?”„„子路说:“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由此看来,要什么学问?”孔子说:“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那样射入得不是会更深吗?”子路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教诲。”三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骏马。他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掉,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理我。希望你能环视一下它,离开时回头看一下它,我请求能给你一天的费用。”伯乐便环视了一下马,假装离开回头看一下它,一天时间马价涨了十倍。

四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五.译文

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

六.译文(庞涓)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的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孙膑不能在人前露面。

齐国使者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载着(孙膑)回到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七.译文

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他的朋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为什么推辞呢?”屠夫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是丑姑娘。”他的朋友说:“您凭什么知道呢?”屠夫吐说:“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屠夫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顾客只会嫌(肉)少;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即使用别的东西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如今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

八.译文

①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安排相应的官职等级。现在你要我让你的堂兄做官,这样,我将听从哪一种意见呢?②申不害就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说:“君王真是(我理想中的)有道明君啊。”

九.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十.译文:(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因”可译为“通过”,“以”可译为“来”,“知”可译为“赏识”、“重用”等,“献”后省略的“之”(2)很少嗜好(或: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好”读hào根据语境可译为“爱好”、“嗜好”等;“为”一定要译为“被”,体现被动句式的特点;“累”读lèi,可译为“带累”、“牵累”等;“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难以做到”等;“„„者,„„也”一定要译为“„„,是„„”。

第四篇: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 及答案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仕于南方(2)并壳者(3)其人自护所短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曰:“食菱须去壳。”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习操舟者习: 操: .. 始折旋疾徐 折: 徐: .. 遽谢舟师 遽: 谢: ..乃四顾胆落 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②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三)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③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③信:信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四)《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⑴藉背()⑵顾州纪风()

⑶咸无答者()⑷得其实矣()

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同释重担息树阴。

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评价一下李惠。

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

(五)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2)如入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六)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誉之曰(2)物莫能陷也(3)其人弗能应也 ...

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 ;“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

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分)

4、请你谈一谈读过小故事后的感受。(4分)

(七)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八)①②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

⑤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 .(2)姥初有愠色 愠: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3分)

(九)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 ①知北都: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指表亲。③ 冢:坟墓。④一桌:指一桌饭菜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十)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 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十一)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2)实勉我也。()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3分)

(十二)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词句: 当之郡—— 故所举—— 至夜怀金十斤遗震——

谒见—— 故人—— 密愧而出——

2、读了《杨震暮夜却金》你有什么感想?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 参考答案

(一)北人食菱

1、(1)在„„做官(2)连同,一起(3)缺点

2、(1)有人说:“吃菱必须去掉壳。”(“须’,也可译成“需要”)(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二)楚人学舟

习:学习操:驾驶 折:调头 徐:慢 遽:立即 谢:辞别 顾:看

2、(1)于是(他)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技术

(2)用椎击鼓径直前进

3、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应该不断进取。(学无止境,所以我们学习不能自满,而要谦虚)

(三)吴起守信

1、(1)派,让(2)才(3)恐怕,担心(4)使„„信服

2、D

3、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4、示例:围绕做人要讲诚信来写均可。

(四)《人有负盐负薪者》

1、⑴垫、衬 ⑵回头看 ⑶都 ⑷结果、事实

2、⑴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

⑵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

3、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意思对即可。

4、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五)1、(1)交往(2)店铺

2、比喻恶劣的环境

3、近墨者黑

4、示例:我赞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多读好书,多接触一些品行好的人等。反对这个观点,能自圆其说亦可。

(六)1、(1)称赞,赞美(2)穿,穿透(3)不

2、利益 顺利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4、示例,我们平时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不要前后不一致,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七)于令仪不责盗

1.C 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八)1.(1)曾经(2)生气、发怒(2分)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2分)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3分)

(九)1、说; 获得,得到

2、A

3、“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待下宽厚

(十)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4分)

2.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3.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十一)1、(1)居住(2)其实,实际

2、B(3分)

3、《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2分)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3分)

(十二)1、解释词句:

当之郡——到、去 故所举——以前、从前 遗——赠送

谒见——拜见 故人——旧时 密愧而出---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2、读了《杨震暮夜却金》你有什么感想?

答:我从文章中体会到杨震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品质。我想,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第五篇:高考精短文言文阅读题训练精编

高考精短文言文阅读题训练精编

一、晏子教太卜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臣能动地 动:______________(2)地固将动也 固: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厕线句子。

3、联系全文,说说太卜为什么说他能“动地”?

4、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三国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2)杨敏曾毁琬 毁: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

件事。

4、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谒者操以入 操:_________(2)因夺而食之因: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

4、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予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不亦诬乎 诬:________(2)且旌善人 旌: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盍亦求之,以死谁怼?(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 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

五、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

魏明帝时,少府杨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杖吏一百杖:___________(2)帝愈严惮之 惮: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件相似 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

4、文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什么?

六、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遥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墨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何兴之暴也暴:__________(2)自矜功伐,伐: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七、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盍去诸 盍:________(2)弗食鸡则已耳 耳: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是非若所知也。(2)若之何去夫猫也?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八、诸葛亮诫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夫君子之行 行:__________(2)意与日去意: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诸葛亮的《诫子书》流传千古,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但其中也许有你不同意的观点,请你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现由。

九、佝偻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

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仲尼适楚 适:______________(2)犹掇之也掇:________________(3)则失者十一 十一:___________(4)顾谓弟子顾: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十、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

公事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__________(2)教以书字 书:___________(3)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就:__________(4)或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简要概括这则故事里表现的欧阳修的可贵之处。

十一、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

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信:_____________(2)王生不说 说: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4)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志: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3、李生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善于学习的人?

十二、七录斋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所读书必手钞钞:___________(2)如是者六七始已 已:__________(3)日沃汤数次 汤:__________(4)后名读书之斋曰„„名: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②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联系故事内容,概括张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的原因。

十三、壬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宋学士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窃入学舍 窃:__________(2)辄默记辄:__________(3)儿痴如此 痴:__________(4)恬若不见 恬:__________

2、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操军兼以疾疫,死者大半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十四、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秦青弗止 止:__________(2)饯于郊衢 饯:__________(3)响遏行云 遏:__________(4)薛谭乃谢而求反 谢:__________

2、与“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中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十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__________(2)每以天下为己任 每:__________(3)或夜昏怠 或:__________

(4)辄以水沃面 沃:__________

2、选择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皆以美于徐公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4、说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十六、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

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吴王欲伐荆 伐:__________(2)如是者三旦 旦:__________(3)则怀丸操弹 怀:__________(4)乃罢其兵 罢:__________

2、选择与“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中的“者”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楚之南有冥灵者

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参考答案

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沉默不作回答,又担心国君惶恐不安。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

3、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4、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

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1、(1)糊涂(2)诋毁

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表明戏是一个诚实的人。

3、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4、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1、(1)拿(2)趁机

2、我问过守门官,他说“可以吃”,所以我吃了它。这说明我没有罪,而责任在守门官身上。再说,那个人献不死的药,我吃了它,大王要杀我,这是让人死的药啊!大王杀了我这个没罪的人,反而会公开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大王也受人欺骗)。

3、中射之士吃了进献给楚王的不死之药,并用自己的智慧使楚王没杀他。

4、应当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1、(1)错误(2)表彰

2、(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不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侯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1、(1)按季节(2)长久

2、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节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是这样难以穷尽,无边无际,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

之家耻笑。

3、指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4、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1、(1)用杖打(2)害怕

2、杨阜大怒,打了小吏一百杖,数落他说:“国家不和大臣一起守秘密,反而和小吏一起守秘密吗?”魏明帝就更加害怕杨阜了。

3、魏明帝。在这件事上,他能听取杨阜的正确意见;而唐太宗则用了简单的方法。

4、不出名的人也有对的时候,再伟大的人也有错的方,我们应正确看问题。

1、(1)快,迅速(2)夸耀

2、(喜欢)自己夸耀自已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

4、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是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色彩。

1、(1)何不(2)罢了

2、(1)这不是你所知道的。(2)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3、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

1、(1)品德(2)意志,志向

2、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享乐便不

能振奋精神,暴躁则不能陶冶品性。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是,“不是过淡泊的生活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这句话在今天看来,缺少一种积极的意义。

1、(1)往、到(2)拾(3)十分之一(4)回头

3,我捉知了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除了基本功要过硬外,思想也要专注。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我不摇不摆,不因天下的纷纭而影响我全神贯注。这些条件具备了,我粘起知了来,那还有什么不得心应手的呢?

3、两点启示:一是要刻苦磨练基本功;二是要专心致志。投机取巧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十一

1、(1)用(2)写(3)到(4)有时

2、(1)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2)以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3、这则故事表现了欧阳修家境贫寒,却能刻苦学习的可贵精神。

十二

1、(1)真的(2)高兴(3)迷惑(4)记忆

2、(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的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3、一是学习与思考要结合起来,二是学习要不耻下问。

十三

1、(1)抄写(2)停止(3)热水(4)命名

2、C(①②取名,命名③说出④名望,名声)

3、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4、学习刻苦勤奋。

十四

1、(1)私下,悄悄(2)总是、就(3)人迷(4)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2、C

3、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

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十五

1、(1)劝阻(2)饯行(3)阻止(4)道歉

2、A(介词,表示处所)

3、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4、向别人学习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可浅尝辄止。

5、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十六

1、(1)幼年丧父(2)常常(3)有时(4)洗

2、B(B项动词“认为”,其余与例句用法相同,介词“用”)

3、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

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罢了。

4、画龙点睛,点明了“有志于天下”这个中心。

十七

1、(1)攻打(2)早晨(3)怀揣(4)退兵

2、D(D项,用于主语之后表提顿,与句末“也”一起表判断,其余三项与例句同,都有指代作用)

3、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4、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八

1、(1)研究,讨论(2)担心,害怕(3)已经(4)到

2、D(副词“就”)

3、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4、聪明靠不住,只有勤奋苦读的人才能在学问上取得较高的成就。

十九

1、(1)不善言辞(2)**,不太平(3)投靠(4)带着

2、A(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3、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4、董遇的读书经验,强调自主研读,自主感受,在“读”的基础上“悟”,很有道理。

二十

1、(1)应试,应举(2)斟酌,思考(3)伸出(4)惊讶

2、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3、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4、执著于艺术,对语言运用苦思冥想,精益求精

下载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

    小升初衔接班——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课前练习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

    名校小升初练习题

    一、下列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 围魏救赵 投笔从戎 纸上谈兵 高山流水 才高八斗 入木三分 梦笔生花(纪少瑜) 二、充完成下列古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2、何当共剪......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 1、《杨氏之子》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小升初阅读_文言文

    文言文的总复习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

    小升初文言文1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