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田比刚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整式的运算,相交线与平行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
争生均分95分左右,及格率99%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以下,综合成绩全校前10。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4)课后复习习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四.教学进度
整式的运算
4周 相交线与平行线3周 生活中的数据1周概率1周
三角形4周 变量之间的关系1周 生活中的轴对称2周复习
4周
2011年2月16日
第二篇: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七年极(下)要目: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多项式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
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
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
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
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注意教材弹性
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
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
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
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
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
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
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
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
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
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
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
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
对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i.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ii.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iii.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iv.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v.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二周2.1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课时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时
第三周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课时第二章复习2课时
第四周3.1线段、直线、射线2课时3.2角3课时
第五周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3课时3.4图形的平移2课时
第六周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
第七周3.6垂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
第八周第三章复习2课时4.1单项式、多项式3课时
第九周4.1合并同类项2课时4.2多项式的加法2课时4.3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4.3多项式的乘法5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4.4乘法公式5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复习2课时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3课时
第十六周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5.3三角形1课时5.4?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第十七周5.5角平分线的性质1课时5.6等腰三角形3课时5.7等边三角形1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复习2课时6.1加权平均数3课时
第十九周6.2极差、方差5课时
第二十周6.3两组数据的比较1课时第六章复习1课时期考模拟试卷
第二十一周
第三篇: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知道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写的一本全新教材。无论其教学理念,目标要求,教材框架,教材的整合跟以往教材比,都有很大的变化。
本次教材更名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这样更名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一贯制,教学时要注意九年数学教学的连贯性。本册教材共分为六章26节。
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组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2.1代入消元法2.2.2加减消元法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三章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3.1线段、直线、射线3.2角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3.4图形的平移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垂线的性质与判定 第四章 多项式
4.1多项式4.2多项式的加减
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能进行多项式的加减乘法运算,体会乘法公式在计算中的简便作用。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对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具体措施: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樊艳娥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总体成绩还算理想,期末测试比期中测试有了进步,在及格人数上有了提高。但有部分学生期末成绩不理想,仍需不断努力。所以这个学期一定要励精图治,将班级的各项指标都提上去,特别是争取更多的人及格,优秀学生有所增加。
为了实现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的目标,我们必须制定出好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共有六章。分别是: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
直角平面坐标系,第七章
三角形,第八章
图形认识初步,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我们过去学习了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与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运用(这在小学知识中就有提到)。
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有一部分学生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需讲解部分小学内容,课程进度缓慢。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平为参考标准。
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数学内容,这位本学期的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案的设计,再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上节课的反馈情况确定教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3、一切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探索空间。
以实际生活的例子为引,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际生活为参照,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联想记忆。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等多方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5、充分备课,明确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要着重点出重点,进行反复强调。以实际例题或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会灵活使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概念。
6、各知识点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各自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过去所学内容与现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7、教学反馈。
学生主动课前预习,教师及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复习。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对于该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到下次教学活动中。
五、课时安排:
七年级一周有6节课,本学期总共有20周,共有课时120课时。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4课时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小结、复习
2课时 第六章
直角平面坐标系
7课时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小结、复习
2课时 第七章
三角形
9课时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
镶嵌
小结、复习
2课时 第八章
图形认识初步
12课时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小结、复习
2课时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1课时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
小结、复习
2课时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课时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小结、复习
2课时
第五篇:2011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人教版)
2011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人教版)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一、基本情况:
本班数学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很理想,平均分:59分,及格率68%,优生人数9人。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实数。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1、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五章 13课时 第1-3周 第六章 7课时 第4-5周 第七章 10课时 第6-8周 第八章 10课时 第8-10周 第九章 13课时 第11-13周 第十章 8课时 第14-15周 复习1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