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论文的基本格式
第一课
议论文的基本格式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根本特点。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法。[阅读体会] 尚俭戒奢谈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
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明从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国治家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条不容忽视和背离的警世真理。
知足不能常乐
古人道:“知足常乐,任其自然。”今人云:“知足者常乐。”然而,众多事实证明,知足不能常乐。
追溯历史渊源,提到大清帝国,火黄子孙大都不会忘记那段屈辱史。1840年,英法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大清这只“知足常乐”的肥羊,在高枕无忧、洋洋自得之际,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屠戮宰割。世人总认为这完全是清朝统治阶段腐败无能带来的,但有几人曾想到,这也是清朝从皇帝到百姓一味奉行“知足常乐”的恶果。他们沉迷于自己是天朝大国,目空一切,满足现状,既不知邻国的强大,更不知世界的变化。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它仍满足于封建社会;西方手持洋枪火炮,而它仍紧握土枪石炮,甚至还高举大刀长矛。这样的国家岂不只有挨打的份儿,“想要知足常乐,哪里还能知足常乐?”。可见,知足常乐是一种封建、保守、毫无进取心的思维,它只会让人困顿,使人消沉,它给一个民族带来的将是落后和灾难。
在大清“知足常乐”之时,俄罗斯这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却已看出知足不能常乐,只有不满足,只有发展壮大才能常乐。彼得大帝曾亲自组团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和造船厂进行广泛考察,回国后进行了扩大军事力量和发展经济的改革,最终使俄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还有受中国影响极深的日本,也摆脱知足常乐的束缚,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出现了明治维新的盛世。
往日不堪回首,那么眼前呢?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速度前所未有,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人民不满足原状,不想知足常乐的体现。因为,人们都已认识到,知足只能乐于一时,不会永远快乐。如果你知足不前,你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此下去,中国又会重复100年前的历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是否“知足”紧密相关,至于一个人的成败,也是如此。“知足”对个人来讲,只能导致自满,而自满的后果要么使人专横跋扈、趾高气扬;要么使人惰气十足,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二者必居其一。不难看出,知足者的最终结局只能君亡国,民亡身。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一文中,后唐庄宗李存勖遵照父亲的遗志,发愤图强,富国强兵,终于消灭三大仇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当他平定天下后,锐意进取之志却被知足常乐之心所代替,整日沉醉于酒色,宠信伶人,国势日衰,叛军四起,最终被宠信的伶人围困,死于流矢。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埋也。”
总之,知足不能常乐,要想常乐,必须永远不知足,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强大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常乐,而常乐永远伴随在进取之中。
[要点归纳]
1、议论文的根本特点。
议论文就是针对某个问题或就某个话题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然后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
它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没有观点,一切无从说起。就考试而言,观点是在准确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意思提出来的。
其次就是要用各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观点。
2、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开头:用某种现象、某个事例、某句名言、某个(几个)比喻等自然地引出观点。
观点:观点正确、鲜明、切合题意。可单独成段,可附在开头的后面。论证:用各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道理论证:讲清楚观点正确的理由,可正反两方面讲道理。
举例论证:用正面或反面的事例证明观点的正确。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证明观点正确。
(联系现实分析):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性以后,对符合或不符合观点的现象进行评析。
结尾:总结、呼吁、倡导、号召等。
四个部分中,灵魂是“观点”,“开头”是为了引出“观点”,使观点的提出十分自然,它可以是观点针对的现象,可以是文章的一个精彩的论据,当然,有时候没有“开头”,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观点。“论证”,顾名思义,是为证明观点而存在。“结尾”使文章更完整。
[巩固理解] 忘记英雄是一种悲哀 王杰是60年代解放军某部的排长,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事迹非常感人。一次在民兵训练过程中,为掩护民兵,王杰光荣献身。他是雷锋式的英雄。从60年代过来的人应该记忆犹新。可是,现在的一些青年同志却不知王杰是谁,心目中没有英雄,只有“歌星”、“笑星”、“影星”,实在是一种悲哀和不幸。
虽说时间无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冲淡对往事的记忆是不奇怪的,但是冲淡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缅怀却是不应该的。因为,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王杰的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种精神,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精神中的传家宝,也是铸就中华魂的催化剂,应该代代相传。对于闪耀时代精神光辉的优秀人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记住了这些,才能教育今人,激励后人;记住了这些,才能以更辉宏的气度去迎接未来,去创造新世界。
有人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人物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他教育和激励我们,他给我们力量和勇气,鼓励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走英雄的道路,勇往直前,努力攀登。
古今无数的事例都证明,英雄人物的身上都有以前某个英雄的影子。雷锋在实践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英雄人物的影响启发下,逐步确立了崇高的理想,成为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在这个过程中,英雄人物黄继光的事迹对雷锋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是不可轻估的。
张海迪身患绝症,但她不被厄运所吓倒,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以保尔柯察金为榜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坚持自学,现已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歌唱演员,被人们称为“民族的精英”“中国当代的保尔”。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英雄事迹是感有肺腑的,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公,一心为人民”。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英雄焦裕禄的影子。
现实生活中各条战线的英雄人物,无不是在某个英雄人物的感染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可是现在部分青年只知享受,不知创业的艰辛。他们出入酒吧舞厅,在卡拉OK声中虚掷大好时光,不愿艰苦奋斗,埋头工作;他们只知“歌星”、“笑星”、“影星”,而不知“科星”。他们沉湎于歌舞之中,不肯勤奋学习。他们忘记了过去,忘记了英雄,这是精神的残废,理想的苍白,实在是一种悲哀。如果把祖国的未来交给这些人,那就很难绽放出绚丽灿烂的文明之花。让我们多宣传英雄吧,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吧,让历史昭示着今天和未来吧!在学习英雄的过程中,让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做出英雄的壮举!
[写作训练]
1、根据下面给出的这则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刚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议论文基本知识点
议论文基本知识点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常见题目是:A、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B、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C、本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怎样?
D、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E、对论点的评述。(这是开放性试题)
2、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常见题目:A、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
B、这个论据(材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阐明什么道理、目的)?
分析论据能不能为证明论点服务。
1)、哪些可作为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比喻论证 4)、对比论证。
三、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三篇:议论文基本框架范文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具备的因素:
1、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完成材料任务,有现实基础,立场明确,行文无逻辑错误)
2、材料丰富,分析有理。(综合运用阐释、界定、对比、联系等分析方法与举例、比喻、类比等说明方法。论证素材有思想性,)
3、字迹清晰,语言优美。(工整,端正,语言文化底蕴深,修辞手法恰当。)
4、思想深刻,时代感强。(多角度具体分析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具有辩证思维色彩,有现实意义。)言论类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道德经》中,老子自称有“三宝”,其中之一便是“不敢为天下先”;而在《孟子》中,孟子却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故事类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疾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熄了火苗,救了火柴。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了地上。火柴抬头对着风说:“你怎么吹熄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的生命如此短暂。”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权衡说理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楚天都市报》微博上发布的一则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期在重庆,一银行报警称有人伪造存款单取钱。民警到场,得知是名在外地从事制图设计的小伙子因辛苦工作一年才存下300元钱,眼看快过年了无颜见父母,便利用特长将一张300元存款单PS成了3万元,但被母亲直接拿去取款,因此露馅。
在微博评论中,有网友说到“亲妈都要骗,没钱只要有心就够了呀。”
也有网友则说“按照剧本走,应该不会去取钱的才对啊。”
还有网友留言认为这是“善意的谎言”。
对小伙子修改存款单的行为,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选择分析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作为被“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被“证明”的材料。作文题中材料,是被考察被思考的对象,而不是现成的主题。审题,就是不被材料牵着走,而是要审视材料。审视材料就是不盲从材料所暗示的判断。概括,就是从材料中提炼主题和关键词,简单地说,就是让材料变成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余岱宗教授 言论类作文审题思路 基本步骤
1、明确不同言论所蕴含的观点的取向。
2、思考不同言论得以成立所需要的立场条件。
3、结合现实与自己熟悉的话题对分析结果进行取舍,明确立场,摆明态度 在《道德经》中,老子自称有“三宝”,其中之一便是“不敢为天下先”;而在《孟子》中,孟子却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不为天下先”也可以理解为不应违反事物的内在科学规律的先。“不为天下先”也表达了一种审时度势的哲学思想,这与孔子的“三思而后行”有异曲同工之处。孟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自己坚守的信仰的绝对自信。
两句话其实并没有根本的对立,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具有其合理性。因此,从其中一点出发,讨论其在当下的合理性是合适的,如侧重于老子的话则可以谈“谨慎”、“顺势”等话题,侧重孟子的话则可以谈“责任”“担当”“自信”等话题;从人生的“进”与“退”的选择的角度来思考老子孟子的价值观也是合适的。应该肯定学生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这两种人生价值选择的取舍分析。勇于不敢
在当代这个群情傲愤的年代,孟子当年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展现了当代青年自诩的豪情壮志。但在这看似可喜的精神背后却掩盖着由此引发的巨大社会问题——逐渐为追求“先”而盲目失控。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也许是解决之法。而其言不敢为而非不敢,不是无所作为盲目从众,而是有所思量,在自身清晰的原则考量下有所取舍敢于“不敢为”。时代的脊梁
好一个“不敢为天下先”!写尽了道家的无为。然而,倘若天下人皆畏首畏尾,对世事冷眼相待,只怕人类也造不出这般辉煌的文明史诗了。钱学森曾言,当今的教育,培养出的都是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姑且不论他们“利己”的行为,单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勇气,是否就足以令某些人惭愧?当下我们的社会缺的,正是孟子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勇气,去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故事类(漫画类)作文审题思路 基本步骤
1、认准材料主体及所呈现的现象。
2、围绕主体思考这一现象的成因,思考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3、结合现实与自己熟悉的话题对分析结果进行取舍,摆明态度。
3、将观点还原于材料,审查其是否被原材料体现。
4、若材料可体现则立意无偏移。漫画类作文审题思路 提出论点的要求:
1、找到核心话题
2、叙述语言应简练
3、分析问题要理性客观,切中核心话题。
4、观点应有现实基础,着眼现实问题。
5、观点应有可操作性,不说四海皆准的空话。提出论点的步骤:
1、概述现象。
2、切中要害分析。
3、联系现实解读。
4、着眼现实立论。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疾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熄了火苗,救了火柴。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了地上。火柴抬头对着风说:“你怎么吹熄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的生命如此短暂。”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⑴材料主体:火柴、风
⑵材料的核心事件:火柴被划着了很兴奋,风却吹灭了它的火苗,火柴叹息不已。核心问题:为什么火柴叹息不已? 材料体现的原因:
1、自己的火焰被熄灭,自身价值无法实现。
2、出于好心的爱却造成了伤害。
立意的确定(从材料直接得出的观点):全面性(兼顾材料尽可能多的主体)
1、理解他人的价值选择;(火柴,风)
2、爱应该有理性。(火柴,风)
3、人生意义不在于生命长度而在于创造的价值。(火柴,风)
4、人生在于奉献。(火柴)
升格之道:贴合题意——切合题意 中心论点的确立 立意≠中心
中心的确立最好来自于对材料的分析与对现实的观照,是对立意在具体范围内的明确。常规开篇:
(1)火柴的生命脆弱而短暂,却一心奉献。风却不明白,以为生命短暂可叹,殊不知火柴却懂奉献才是真正延长生命的方法。
(2)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小火柴只为一刻的燃烧,甘愿灰飞烟灭,就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不给生命留遗憾。人生苦短,怒放需趁年华。即使世间有一物能永恒,若不能创造些价值,与禽兽有何分别呢?
因此不如且放下祸福生死,怒放一回,追逐生命的价值。升格开篇:
(1)钱理群先生曾说: “我们如今的大学,培养的都是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安于现状,在构思缜密的人生道路上稳步向前。于是出现了“公务员热”,出现了五十万博士,竟无一人获诺奖的民族遗憾。就像被扑灭的火柴,即使延长生命,但人生的价值却因此泯灭。
因此,当代青年应燃起自我的价值,让生命在火光中璀璨。
(2)流浪艺人自由不羁,你觉得他不够光鲜亮丽,所以他的人生是失败的?白领丽人精致高贵,逼迫自己麻木冷血,你觉得她的人生就是成功的?火柴燃烧着,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兴奋不已,而风的一口气吹熄了它的价值。风错了吗?你错了吗?不,只因为火柴的价值风不懂,他人的价值你不懂。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衡量价值的尺度。请不要轻易否定他人的价值。漫画作文审题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将画作转换成文字表述。
2.按方位顺序描述画面。
3.点明漫画寓意。(大多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权衡说理类审题的基本思路:
1、明确材料内一组关系的内涵。
2、全面分析每个概念的利弊。
3、思考言说的语境。
4、确定中心论点或论题。
传统与现代、法理与人情、规则与自由、自然与人文、平凡与伟大、偏爱与关爱、借鉴与超越、继承与创新、位置与价值、自信与自负、痛苦与成功、顺从与质疑、平庸与出众、质量与速度、精神与物质、生养与教育、空谈与实干、接受与回报、内在与外在、真实与谎言、忘却与铭记、有限与无限、广度与深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走在前面的人在他人眼里或许是领袖,或许是作秀,跟随在后面的人在别人看来,或许是盲目,或许是明智
变革的时代中,是“引领”还是“跟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审题的基本思路:
1、明确材料内一组关系的内涵。
引领——在前面引路,引导。
跟随——在后面跟着。
明确相互关系:并列(相反)
2、全面分析每个概念的利弊。(有条件的思考利弊)
所谓全面分析,不仅仅当考虑人们处于这一位置时的得失利弊,还应考虑处于这一位置所需要的条件,可能的动机以及基于现实的实现的可能性等。
引领需要胆略,勇气,智慧,威信。
跟随需要忠诚,服从,自强,隐忍。
愿意居于引领位置的人可能是为了某个群体的价值得以实现,也可能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形象的展现,这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兼容。
愿意居于跟随位置的人可能是愿意配合他人实现某一共同价值追求,也可能是为了规避变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当然,这两点也可以兼容。
引领——(利)能让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显著的彰显,获得众多的拥趸,收获喝彩与掌声,甚至可能被历史铭记。
——(弊)但时代的引领者往往也是众矢之的,在改革中因首先触及他人利益,被无数人诋毁谩骂,甚至让身边家人朋友一起受害。引领者的错误往往也会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导致严重的失败后果。
追随——(利)能有效降低个体处于变革时代所可能面对的风险,从众一直是人类降低风险的第一选择。可以专注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而未必需要宏观着眼,费心通盘考虑。也可以避免犯众怒。
——(弊)但习惯了听从,可能失去自我主体意识,可能因为盲目跟随而掉入从众的陷阱。跟随者往往难以明显彰显个体的价值,也可能在跟随中走向平庸。引领实现难度大,成功者少; 跟随实现难度小,人人皆可。
3、思考言说的语境。
针对什么现象说?对什么人说?站在什么角度说?
变革时代——标准容易产生变化,没有不可撼动的规则;信息化普及,社会思潮舆论容易被引导;价值观多元化,传统价值被解构,人的功利性、投机性增强;社会变化快,风险性高。
4、确定中心论点或论题。
①变革时代,作秀引领不如智慧跟随
②变革时代,当心怀引领之志
③避免盲目的跟随是变革时代的生存法则。
④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首当不甘跟随,成为自己的引领者。
⑤拒绝“群氓”,方能引领时代。
在分析中,不应抛却一个专谈一个。二者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费,应结合分析。分析的思路应注重思维的周密性与辩证性。
这种周密与辩证体现在议论是否紧扣材料任务,紧扣立场背景;是否对论点核心概念进行阐释;是否对论点立场作非价值判断性的原因分析;是否各层次观点间能有区别的相互联系共同解释中心论点或论题;是否讨论了文章观点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是否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思考观点立场的合理性;是否结合社会实际,个人经验来谈观点的价值与应用。选择分析类审题思路:
1、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
2、思考这一角度反映的问题在当下社会有何现实关联。
3、基于现实与材料反映道理之间的矛盾(或联系)提出问题。
4、以现实问题为立场,结合材料意涵提出中心论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保留城市“共同记忆”是市民的伦理责任
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佩戴着形形色色的身份行走,但我们所共同拥有的身份便是城市的公民。在与城市相处的每一分钟我们都在与城市建立联系,形成与城市的“共同记忆”。
吴市长说,“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与魂。从市民层面出发,“共同记忆”象征着我们对城市的归属。在现代化建设浩浩荡荡的今天,“千城一面”已然成为切肤之痛,而如何保留住城市特色,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坚守价值认同,保住“共同记忆”,已然成为我们的责任。
分析材料是展开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分析材料不是对材料原句的引用或照抄,也不是根据材料可能存在的观点倾向敷衍成文,而是揭示材料中所存在的与现实社会相关的值得思考的问题的过程,即发现论题的过程,而论题是议论文有真实价值的前提。分析材料应该概括出材料现象或语言表层不同的意涵,揭示现象或语言内在的本质价值取向,提炼出材料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在对其本质进行判断思考的前提下,挖掘其中值得思辨的问题,进而提出论题或摆明论点。
分析材料的语段往往在文章的第一段,这一段大致字数在200字以内为宜。同时,作为文章的开篇还应注意语言的简练有力与素材的适当运用。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先思考好自己打算写几句话,每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如打算写5句话,那么可作如下安排:
1、揭示材料中某方现象或言论的本质。
2、揭示材料中另一方现象或言论的本质。
3、指出两者间的关系,点明现实问题之所在。
4、引用与主题相关的言论素材。
5、根据几方矛盾或发现的问题提出论题或明确论点。
什么是本质?本质不是材料现象本身的概括,而是一种透视。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本质应该是一种被抽象出的概念,它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是对现象的定性或是原因性的揭示。在题目所给的材料中,它往往表现为一组相互关联的辨证概念。探索材料所反映出的种种相互关系即是分析材料的过程。
分析材料的段落由于在文章的第一段,它的写作质量决定了读者对全文的心理观感,古人写文章认为应“凤头,豹尾,猪肚”即点明了文章的开篇应在简练的文字中表现出足够深度的信息量与语言的优美性。因此,在材料分析段中,我们在分析材料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充分的运用比喻、类比等语言形式来说理。我们还应该在分析材料本质问题时有个性化与贴近时代的阐释。当然,我们还可以在首段引用一些相关的理论语言与短小的事例来增强分析的权威性,形象性。题
目:以下面的材料为题目,按上述要求,写一段由5句话构成的材料分析段。材
料:
“卡地亚”、“赛纳维”、“罗托鲁拉小镇”“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
新兴建筑的洋名泛滥,多是出于满足当代人们对外邦城市的美好遐想。【揭示一方本质】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则是对本国文化底蕴的自信。【揭示另一方本质】每一个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是一块地域在漫长岁月中记忆和情感的凝固,其蕴含的文化之重岂是照搬洋名所能承载的?【分析材料,提出问题】正如丘吉尔所言:“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会成为灭绝的文化。”【引用言论辅证】没有传统的支撑,“洋名”不过成为一个简单的代号,我们不反对与国际接轨,但传统地名确实不宜轻易消亡。【提出中心论点】
第四篇:议论文基本结构及例文
议论文的结构
(一)一.基本式定位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说胸中先要有“构图”方能“运斤挥斧”,正式开工。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毫着墨之前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完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
一篇好的高考议论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往往也是最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我们看看2004年广东省的一号标文: 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因妒忌相如被赵王器重,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为刎颈之交。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两位大臣心灵的桥梁,使他们的心能够得到沟通,使廉颇能够了解到相如的人格。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那么,心灵的隔阂也可以被冲移了。
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现代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许多孩子也埋怨家长老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自己。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有的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他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爱。真正的关爱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点时间来,让大家能够说出内心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惊讶声,儿女默默记信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语言就像信鸽一样,把一方的心声传送到另一方,从而理解得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令家长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亦令孩子体恤家长,懂得该如何报答父母,彼此的语言交流,令沟通与理解的大门敝开。
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正如冯妇葬身火海的寓言,语言在沟通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学好语言的表达,对沟通是裨益巨大的,架好这座沟通的桥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彼此理解。
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
这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新颖的材料,更没有惊世骇俗的观点,但它得了57分的高分。凭什么?除了准确的审题、朴素的说理及丰富的材料外,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可见,议论文结构的恰当安排也是赢取高分的一大亮点。因此,在高三备考阶段,我们肯定不能忽视议论文结构的训练。
写议论文(包括议论散文和以议论为主的杂文),首先要掌握结构的基本布局: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一、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叫“引论”。学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在引论部分就明确提出自己对所议论问题的看法、主张,即议论的中心论点。鉴于高考议论文写作限800字左右,所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一开始就应学会掌握比例,控制字数。议论文的引文部分以占全文七分之一为宜,即控制在150字以内。
二、本论——论证过程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叫“本论”,本论是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运用各种论据和合适的论证方法来分析、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的字数可控制在约600字。
三、结论——总结全文
议论文的结论部分是全文的总结,要求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要和引论部分的中心论点相呼应,要简短有力,一锤定音。字数一般控制在100字左右。
[范文] 谈 骨 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练习题] 生活需要真诚
[提示]文章整体用“总——分——总”框架。开头可总提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真诚的氛围中,都需要真诚相待;本论部分可以写用真诚对待成绩、缺点、矛盾,或者写用真诚对待同龄人、长辈、幼辈,或者写真诚需要信任、无私、宽容,或者写以“真”待人,以“真”处世,以“真”去发现“真”,还可先论“为什么”生活需要真,再论“怎样”才能得到“真”,结尾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展示未来。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二)对照式定位 所谓对照式, 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 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 论证充分, 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请看范文《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恩来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总理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给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件小事,让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人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以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的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过程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死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的建议,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国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的人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对他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是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之人,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就不能盲目的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对违法行为,一定要利用法律的武器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 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从谏如流、不接纳忠言, 最终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一段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
总而言之,对照式结构在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的结构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
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什么呢?
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范文2] 丰碑 泡影
古往今来之成事业者,过人之才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还是坚韧不拔的执著和拼搏苦干的精神。试想想,天下芸芸苍生,智力超群、机敏出众者何止恒河沙数,而真正堪令后人仰之弥高者又有几许?
所以,同样是聪明绝世,你坚韧不拔了,你拼搏苦干了,你不怕艰险、不惧磨难、不断勇往直前了,你就可能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中,竖起成功的丰碑。而如果你虚度年华了,你得过且过了,你惰性十足、有始无终、不断开了空头支票了,那么,你生命中的一切,就都可能化为乌有,皆成泡影。
(通过扼要的铺垫内容,首先推出中心理念,确立基本观点)
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生活清苦,无钱买纸,就种了许多芭蕉,每天在蕉叶上练笔,从无中断,写秃了的笔堆在外面,累累如坟堆,谓之“笔冢”。凭着这样的坚韧不拔,终于练就了一手飞动流转、如急风骤雨般的“狂草”。
19世纪的英国画家特纳,为观察暴风雨中恶浪冲击船舷的情景,坚持让水手将67岁的他绑在高高的桅杆上,冒生命危险颠簸4个多小时。凭着这样的拼搏苦干,绘出名画《暴风雪》。一个当过建筑小工的穷孩子,终究成了海洋风景画的大师。
(从正面证明基本观点)
相反的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曾经有过不少“多余的人”。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不乏智慧才能,但却一事无成。作家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奥勃洛摩夫、罗亭,就是那些“多余的人”的艺术典型。
奥勃洛摩夫一生都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计划着经营领地与管理农民的改良方略,梦想成为统帅或者思想家艺术家。但他连鞋袜都不亲自穿,吃剩的饭菜从不收拾;偶尔翻翻书报,等这一页黄了也不会再动;镜子上灰尘厚得可当记事牌,墨水瓶里能飞出苍蝇。罗亭则善于雄辩,整天高谈阔论真理、人生,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牺牲小我为大我谋福利”,常使听众钦佩不已。他想投身教育,进行农业改革,疏浚一条不能通航的河道,但一遇障碍,就动摇、退却,最终一切鸿图大计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从反面证明基本观点)
“奥勃洛摩夫性格”,在俄语中已成为“惰性和冷漠”的代词。而罗亭,被列宁称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与怀素和尚、特纳的差异是不啻天壤之别的。
原因当然不言而喻。
清人袁枚有句名言,“作气须自鼓,争雄必上游”。英国人卡莱尔则这样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对着晚霞幻想”。怀素和尚和特纳他们,以坚定的人格、不倒的信心、非凡的勇毅与付出,接受了挑战,经受了考验,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写下了强悍的事业篇章。是无畏的意志和豪壮的精神,终于托起了他们成功的丰碑。
对于制造泡影的奥勃洛摩夫、罗亭他们,那就只有“读书人一声长叹了”……
(感性材料论述之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更高角度的归结)
[范文3] 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亮出中心论点)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用正面例子进行论证)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用反面例子进行论证)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入分析)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的。(联系自己)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训练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3.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的本性应是善良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也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善良的人吃亏的现象,所谓“人善受人欺,马善被人骑”对于“善良”你有何见解、体验和认识,请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议论文的结构
(三)(三)并列式定位
1.规 律:
并列式的特点是指本论部分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种结构定位分“析”“列”“排”三步完成。
第一步:“析”——分析论点,整理思路
方法:在引论部分引出中心论点后分析中心论点,确定若干并列的层次。文章的中心论点需要通过论据(即材料)来论证,所以在动笔之前必须先要分析研究中心论点,弄清所占有的材料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思维的横向结构。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就像“劈柴”那样,把中心论点“劈”为二、三“片”,也可以更多。这每一“片”就独立成一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第二步:“列”——概括提炼,列分论点
方法:根据每一层次的内容,确定一个相应的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在内容上既是对中心论点的分解,又是对各自层次材料的提炼和概括;在形式上,各个分论点要求句式相近,用语简洁明了,使人易懂易记。
第三步:“排”——分清主次,合理安排
方法:根据各分论点的重要程度,确定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把比较重要的放在前面,依次类推。并常用“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是,也是,又是……”、“能,也能,还能……”等词作为各分论点的次序词,以显示层次的清楚,结构的严谨。总之,上述三项定位中,“析”要合乎逻辑,“列”要概括提炼,“排”要合理得当。
【例文】
要有点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它往往被人们视为想入非非,荒诞不经。而我以为“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想象力,人就要有点“异想天开”。
为何言之? 异想天开是人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为生产的发展是靠不断打破旧的“传统”才能实现的。这就要求人们不再按照“习惯”去行事。这时异想天开就成为发展的动力,试想,如果没有一点异想,拿破仑怎能越过阿尔卑斯山?如果没有一点异想,福特怎会设计出四轮的小汽车?如果没有一点异想,摩尔斯又怎能在大西洋两岸建立无线电通讯?……这一切发展,不都是从一点点异想天开开始的吗?毫无疑问,异想,才打开了“发展”的天地。
异想天开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源泉。伽利略曾告诉人们:“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敢于“异想”,才有可能洞悉社会,摆脱肤浅;只有敢于“异想”,才有可能实现进步。当年欧文、傅立叶提出“社会主义”还不是因“空想”而被贬为“异想”吗?但就是这一“点”“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也因为有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异想”,才使香港的天空飘扬五星红旗。“异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异想天开又是人们新思路的内驱力。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就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点“异想天开”能力。刚刚闭幕的“八运会”体育场馆,拥有世界先进设备,尤其是上海体育场的建筑,堪称世界一流。如果没有一点“异想”,那“56个亿的集资”哪年哪月才能实现?莫非“八运会”要到2060年才开?“异想”成了新思路的内驱力。
诚然,异想天开决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了异想天开的设想,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还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去探求才能达到求新、创新的最终目的。总之,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特殊压力,一种变旧为新的灵性。让我们大声地呼唤:人要有点“异想天开”!【简评】
例文很好地体现了“并列式”分三步定位。
第一步“析”:此文中心论点就是题目。“异想天开”这个成语原有点贬义,但在此文中作者要为它“翻案”,贬意褒用。那么,就一定要说出道理来,让人信服。文章第一段引论部分,作者抓住这个成语,从积极的一面提出“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想象力”,从而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何言之?”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示下面的各分论点都是在“为什么这样说”这一层面上并列展开的。
第二步“列”:此文本论部分由三个并列的层次组成,它们的分论点分别是“异想天开是人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异想天开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源泉”、“异想天开又是人们新思路的内驱力”,作者采用了相近的判断句式作为各层次的分论点,以概括各层次的内容,同时支撑中心论点的成立,且各分论点语言简炼,比喻恰当。
第三步“排”: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分别用“是”、“也是”、“又是”表示前后次序,使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文章最后的结论部分,虽进一步提到了“怎样才能做到„异想天开‟”的问题,但并不展开,只是点到为止,重点是总结性地归纳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特殊压力”,“一种变旧为新的灵性”。最后以呼语点题,结束全文。2.误 区
在了解、掌握“并列式定位”规律后,还必须注意三个误区:(1)无分论点 如前所述,并列式的本论部分承担着从几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任务,每个角度即一个层次,应当有一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在内容上既是对中心论点的分解,又是对各自层次材料的提炼和概括。如果只是以叙述代替议论,缺乏必要的提炼和概括,就会使文章成为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犹如一盘散沙,使人抓不住要领。这种没有分论点的文章显然不合“并列式”的要求。
(2)对分论点的提炼、概括不当 有的文章表面上看虽然有分论点,但这些分论点或游离于材料本身的内容,或语言表达不确切,词不达意,甚至不伦不类,使人不知所云。这说明作者对材料的分析、把握功力还较欠缺,文字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还较差,从而影响了对分论点的提炼概括和表达。因此,这类文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符合“并列式”要求。(3)层次不清楚,内容有交叉、重叠现象
并列式的基本要求是各层次关系并列,在内容上应是“互不干扰”的,如果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面讲过的意思在后面又“老调重弹”,就会给人层次混乱的感觉,理所当然也不合“并列式”的要求。【高考一类卷选登】
给感情一把尺(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给感情一把尺,给理智一条路。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路口,让我们用心去选择,当面临亲与疏的判断之时,该给心灵一把尺,去警示自己凭正义作出选择;该给感情一把尺,别让亲切阻断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途,让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长途,才会使心更轻松,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大漠的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
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
给感情一把尺,给民族一个振兴。
林则徐给感情一把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背景下,发起了爱国思想运动,使中华民族的认知向世界迈进;邓小平给感情一把尺,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提出了祖国统一的新思路,让中国社会的发展选择了理智;战争中一位位母亲给感情一把尺,为了全民族的胜利,毅然献出了孩儿们的生命,让苦难的民族在鲜血的力量下奋起!
而今啊!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也给心灵一把尺,这把尺需要的不仅仅是奉献与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许的大勇,勇于奉献的大义和这悲天悯人的大爱,他们不仅给理智一条路,更给民族精神一个完美的展现,他们无论感情的亲疏,为每一个病人送去了同样的爱!
目光可以忘却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却这把尺。
但你千万别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你用理智思维开辟一条成功之路!
借我一双慧眼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用不同的眼光看不同的人,特别是在中国,古老的民族总把亲缘关系看得特别重,把朋友义气看得特别重,于是对亲人朋友的看法,也就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切变得美好,观点难免偏差。这就是由于感情上的亲疏而造成的认知上的偏差。要解决它,我只能说借我一双慧眼吧!我对国父孙中山说“借我一双慧眼吧!”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的他,撤消了对他亲哥哥孙眉广东总督的任命,原因是他认为哥哥没有那种能力担任这一要职。是什么样的慧眼能让他这么坦然,清楚地看清自己亲哥哥的能力,而不一味提拔呢?他说:“我没有什么慧眼,我是从民众的利益出发,只有任命有能力的官员,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哦,慧眼就是民众的希望和利益。
我对化学家诺贝尔说:“请借我一双慧眼吧!”作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化学家之一,他拒绝了一个曾是他最好朋友的建议,推翻其理论,而遵照了另一个与他曾是对手的人提出的建议。是什么样的慧眼让他能正确辨别好友和对手不同建议的正误呢?他说:“我没有什么慧眼,有的只是对理想和和真理的追求。而在这个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
哦,慧眼就是人们的理想,和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
我对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说:“借我一双慧眼吧!”他们中很多都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却首先提出用理论的思维推翻专制制度的要求,提倡民主、平等的原则。是什么样的慧眼让他们放弃自己可享受的特权,站到与自己亲人,自己家族的对立面上,推翻自己从小接受的封建等级教育呢?他们说:“我们没有什么慧眼,只是看到了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遵循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已。”
哦,慧眼就是遵循历史潮流,在滚滚洪流中找到历史发展的方向,尊重客观规律。
是啊,这些就是慧眼,感情上的亲疏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但只要你站在人民的利益上,拥有追求理想与真理的勇气,在历史潮流中找到方向,尊重规律,有了这双慧眼你就能更正确,客观地认识事物,而减少偏差了。
让大家都拥有一双慧眼吧![范文](2001年全国卷)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学生优秀习作】
要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做助手。当复杂而艰苦的手术即将结束,患者的伤口就要缝合时,护士发现还有一块纱布尚未取出,专家却再三断言纱布已经取出。女护士毫不示弱,据理力争。在她的一再坚持之下,专家举起手心里藏着的那块纱布,欣慰地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开头引用材料] 这位女护士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她敢于向权威挑战,坚持真理,终于赢得了老专家的信任。为此,我们提倡要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亮出中心论点]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分论点一]指挥200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小泽征尔是家喻户晓的指挥家,在他年轻时参加的第一次指挥比赛时,发现曲调有些不协调,就向评委们指出。不料评委们却再三保证乐谱是不可能出错的。面对众多评委的保证,小泽大声吼道:“错了!”场下扬起了一片赞扬的掌声。在这之前也有指挥家发现乐谱出错,但是面对权威,他们都放弃了自己的判断。惟有小泽征尔敢于向权威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终于赢得了人生的成功。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才能创造人类的奇迹。[分论点二]当燃素说一统天下的时候,拉瓦锡在丰富的实验基础上敢于否定燃素说,并发现了氧元素,开创了化学界的新纪元。试想,如果拉瓦锡迷信权威,畏惧权威,化学科学的发展将会是个什么局面呢?因此,不要被权威的威信所折服,要敢于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追求真理,敢于创新。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分论点三]权威之所以会诞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其顺应时代的潮流,拥有渊博的学术,从而成为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令人信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权威拥有的学术陈旧了,腐朽了,从而阻碍了时代的发展。如果这时候不敢向权威宣战,社会的进步又从何谈起?人类历史的发展,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是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诚然,向权威挑战并不是毫无科学根据地乱挑刺儿。现下有不少人动不动就向权威叫板,却说不出什么科学理论,拿不出什么研究资料,只是胡乱叫骂,其目的是贬低他人,标榜自己。这并不是追求真理,而是阉割真理,糟蹋真理,是不可取的![这一段进行辨证说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我们年轻一代将承担21世纪的建设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继承前人光辉业绩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结尾简洁有力](作者:浦南中学2002届高三4班 魏颖青 点评: 陈泽锋)
作文训练
[一]请综合下列格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1)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2)高尔基: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3)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提示] 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炼中心论点的依据,又可作为阐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艰难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种财富,是生活对一个成功者的考验。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为题,可作这样的布局:开头转引一则格言,指出其含义,提出与题目一致的观点。本轮部分围绕格言,联系实际,分三层展开论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经过一波三折方可获得;二是挫折能磨炼一个人,使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给人教训,使人从失败和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结尾归纳全文,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二] 请阅读下列文字,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人生,我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我们不必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那样,人生如何完美,但我们可以平凡,可以拼搏,可以坦然,可以让人生之曲多一份悠扬,让人生之书多一份激情,让人生之路多一道风景。人生本是可以片空白,只是有了人的种种行为才使得它美丽,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那一份坦然、超脱,你,我,他的人生总是美丽的!
[提示]:文章可选用“人生是美”为总论点。在这个总论点之下,分成“人生美在平凡;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这样三个分论点来逐层论证。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没有滤网的水龙头,一打开,水流便激射而出,洗衣、洗菜、洗碗,一不小心就溅人一身;有了滤网的水龙头,水流出来,就像一串湿润的玉链,用手一掬,像清风拂过一般,却不会溅湿衣裤。同样是水,有没有滤网,给人的感受大不一样。因此,人们联系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人说,感情要有滤网,有人说,学习要有滤网……
请以“滤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1000字左右。
(四)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小伙伴们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又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昂贵的,因为贪图便宜付出的代价将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鱼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鱼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但鱼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四)层进式定位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做层进式。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反映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一)由此及彼,环环相扣
在临场发挥时,有些人过于紧张,一下子“卡了壳儿”,如何应急?有一种应急措施,就是面对论据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这样?——这是标准的递进式。在实际操作时,当然要灵活运用,随“题”应变,可以重点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1998年的高考作文“读报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题为《莫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引论部分提出论点:“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加强自身力量建设,维护和平,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紧要任务。”本论部分先论述“为什么”不能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因为这场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接着论述“怎么样”才能不让战争的历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侵害的中国人民要永远坚持民族正义和自尊,二是中国人民要加强综合国力,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显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1995年有篇高考作文《要做一个老实人》。本论部分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这篇文章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而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说理清晰,能说服人,得了高分。
在写作时,根据立论需要,层进式可与并列式、对照式结合使用,同学们不妨试试。
例文1 谈 自立
时光漫漫,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人要自立。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自立。特别是我们青年学生,更应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那种依赖父母,依赖他人的人,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学生在父母家庭的庇护下长大,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遇事不能独立思考,分不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终于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多么让人痛心疾首啊!
个人要自立,民族也要自立。只有自立,民族才能振兴。无数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自立,奋斗不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但到了近代,自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华民族便丧失了独立自主,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备受外强的蹂躏践踏。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那天起,就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富强的道路。如今,我们依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不仅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也要自立。只有自立,人类才能发展。苏联科学家齐奥欠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句话概括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为了自立,因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从而使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现代人,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但是人类如果停止了对自然的改造,永远都靠地球的赐予生活,那么最终是要走向毁灭的。今天,人类正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为了写下人类发展史上更加辉煌的篇章——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人类发展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只有自立,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能发展。这就是真理,一条永恒的真理。
例文2 要做老实人
巴老在他的《再思录》的扉页上曾写下这样的话:“我只是坚持说真话,做一个老实人。”一代文学巨匠尚且如此,我们就更应提倡:要做老实人!要做老实人的原因很多,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实”、“无欺”是我们中国人历来提倡的。古时候有位叫做曾子的人,为人很诚实。一天曾子的妻子上街,孩子闹着要与母亲同去,曾妻哄孩子说:“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才停止了哭闹。她上街回家,见曾子准备杀猪急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曾子说:“怎么能说谎骗孩子呢?!”说着便把猪杀掉了。曾子的事迹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典范,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
老实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老实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行为,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一个老实的人,对任何事都能诚实无欺地去做;一个不老实的人往往不能行正直之道,不能公正合理地做事。老实与精神文明就如船与岸,只有踏上“老实”之船,才能登上精神文明的彼岸。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连老实也做不到,他会有崇高的精神吗? 再者,做老实人也是改善社会风气的有力保证。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不会被告发;摘一朵花,也许管理员不会发现;骑车闯红灯,也许交警不会发现。但如果人人老实,人人守纪,上述不老实的事还会发生吗?因此,人人做老实人才能改善社会风气。
综合以上所述,老实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社会风气。
那么作为当代学生,又如何做一个老实人呢?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正处在身体发育、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老实的习惯,做个老实人,以便将来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因此,唯有从我们自己做起,首先端正国内的风气,我们的国家才有站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
[评析]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简洁,思路也很清晰。文章开宗明义,第一段便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就更应提倡:要做老实人”;第二段开始着重论述要做老实人的原因,即回答为什么要做老实人的问题,文章从做老实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老实人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做老实人是改善社会风气的有力保证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又简要地说了怎样做老实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便于操作。
[思考题1]题目: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提示:标题即论点,用什么样的布局方式当然要视自己掌握的论据决定。如用层进式,本论部分可以先写“为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再写“怎么样”去循“规”蹈“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其中应以“为什么”为重点。
也可以用另一种层进式结构:先写“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写真正的“规矩”与束缚人们手脚的条条框框是不同的,再写“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写“规矩”是不以个人意志改变而是有它本身规律的。
[思考题2]题目:谈忘我
提示:这里所说的“忘我”,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此题在运用层进式布局时,可先议在工作和学习时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议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并不容易,它需要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需要有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两个层次,先议“为什么”,再论 “怎么样。”
[思考题3]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洛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樱花时节,游人如织。于是,总有一些中国青年穿着日本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大学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情景大为不解,她对她的中国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很多樱花园,但从没见过韩国青年穿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一下,无言以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提示:材料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褒贬尽在叙述之中。无知与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国家和民族的观念置之度外。引论部分可简述提供的材料并解释评论中心,表明观点。本论部分先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指出在中国的大学里,中国的青年穿着别国的“国服”,在别国的“国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实在是心灵的扭曲;再进一步论述其思想实质和后果,阐明这种一味崇洋媚外,必然导致民族气节沦落,国家观念淡漠的后果。
【书面训练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这几句诗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书面训练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粒砂,见到周围的伙伴钻进蚌的体内后,都变成了珍珠,羡慕不已,于是下决心向它们学习,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请求一只蚌让自己钻进它的贝壳里,梦想着变成一粒美丽的珍珠。没过多久,砂的周身被蚌分泌出的白色粘液包裹起来,越裹越紧,让它透不过气来。砂想,原来变成珍珠的过程这么痛苦,我再也不要做什么珍珠了。砂终于禁不起痛苦的磨练,被蚌吐回了海底,而它的伙伴们都变成了美丽的珍珠。珍珠与砂的价值天壤之别,可细想想,它们之间相差的又只是短短的那么一段过程和经历。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原本都能成为一粒美丽的珍珠,却往往因为种种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偏差,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和慧质,而仅仅是一粒砂。为什么不现在就除去人性中的弱点,使自己更加完美呢?你也是一颗珍珠,就应该照亮自己的人生。
请以“你也是一颗珍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作文开头方法集锦
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和平时训练中,涌现了许多绝妙的开头,现略加归纳。
1.引名句,起点高远。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3)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1》)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2.借书信,平中见奇。(1)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2)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3)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4)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3.作排比,造势磅礴
(1).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 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 骏马突破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2)、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
(3)、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
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灵归属何方》)
4、趣拟人,别开生面
(1).“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2)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缓地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水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水的联想》2)(3)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
5、巧设问,发人深思
(1).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 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2)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父母离异,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妻儿同时落水,你选妻子还是选孩子?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路人被抢,你选“见义勇为”,还是选“安份守己”? ……
人生或许可以比为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有时,A或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学会放弃》)
6、用对偶,严谨整齐
(1)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 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响起,彼岸的风铃》)(2)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
(3)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萧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
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选一个多雨的夜,独啜清茶,静听天籁``````(《静听天籁》)
7、巧博喻,形象开阔
(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3)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诚信是什么》)
8、用呼告,亲切动人
(1)一个千年的回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出了你柔而不弱的品质。一个沉痛的叹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绘出了你高雅的性情。(《水的联想》3)
(2)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3)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路是月的痕》)
9.合用修辞,美不胜收
(1、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征程,那么路旁的荆棘乱石只是它的点缀,繁花似锦的山谷才是它的栖息地;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四季轮回,那么酷夏的炙烤只是它的外表,累累硕果的秋季才是它的意境。潜力无言,它又该牵扯出一轮怎样灿烂的朝阳?(《潜力无言》)
(2)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哥,是捡来的吗》)(3)无垠的天空,是雄鹰一生的行程; 苍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 流逝的岁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
斗转星移,日落日升,花开花落,时间飞逝,我们背着行囊,永远行走在这没有尽头的旅途中,为了追逐明天的太阳,完成今日的愿望,实现昨日的梦想,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默默地坚守着一个信念:永不停息。(《倒掉疲惫》)
(4)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我顶风前行的孤舟。就像厚重的黑夜拦不住浓密的乌云,浓密的乌云也拦不住我心灵窗外的阳光。
那么又是谁?是谁,拦住了我的视线,教我在灰心丧气时看不见窗外的明媚阳光,听不见林 中的蝉鸣泉涌,嗅不到空气中花朵的芬芳?
么又是谁?是谁,缚住了我的思想,教我在心灰意冷时想不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领悟不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磕出鞋里的沙》)
10.巧述故事,引人入胜
(1)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3)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似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舞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她对王子真挚的情感充分认识到女巫呓语中的深邃。正是深深的感情让她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知。(《看着我的眼睛》)
(4)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宝钗鸣冤》)
11、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12.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饰凤头展才情——高考作文开头方法例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下面以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几种实用的开头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开门见山法
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
[例1]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考生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篇托出自己对“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理解,从“做事”、“做人”、“涉世”三方面构筑一种人生境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诠释材料的内涵,视角独特,论述精辟,放射出强大的思考力。
二、景物传情法
如果你选择记叙文,又想给文章涂染文学色彩,你可在开头营造意境,借景传情,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既为下文带情化的叙写作好了铺垫,又能紧紧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
[例2]“大风起兮云飞扬”,深秋一路放歌,来到了一片树林。枯叶正在泛黄,摇摇欲坠,经歌风一震,便都化为蝴蝶飘向了四面八方。
(黑龙江考生《枯叶与落红》)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浓绿不在、芳菲凋零的感伤,引出了下文枯叶与落红间的对话,作者酿造的意境之美,令阅卷老师折服。
三、疑问开头法
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例3]你可见过《八骏图》中那昂首嘶鸣的骏马?你是否记得孟德笔下“老骥伏枥”的豪言?你是否仍能听见那踊跃田间垅上,躬耕不辍的群马嘶言?(黑龙江考生《骏马,自当嘶哮江山》)
作者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句,启发读者思考,气势奔放,耐人寻味。
四、名言发端法
如果你想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文采蜚然,韵味十足。
[例4]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作者引用冰心的名言开头,既顺势引出“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话题,又彰显出作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一箭双雕,美不胜收。
五、妙用修辞法
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例5]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天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陕西考生《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作者用一组排比句、比喻句开头,通过自然现象诠释忘记与铭记,取譬贴切,意蕴丰厚。
六、抒写情感法
如果你想使文章饱含深情,淋漓酣畅,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直抒胸臆,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例6]我是一片绿,假如我不够参天,那么就让我为你遮荫挡雨;假如我不够茂密,那么就让我在枝头缀满千红万缕;假如我不够繁花似锦,那么就让我为你青草如茵;假如……但,我始终是一片绿,可以为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黑龙江考生《一片绿的告白》)
本文开篇,柔如清风,美如清波,荡动心弦;一声声深情呼告,仿佛久违的朋友浮现纸端,让读者真切感受作者那炽热而又不失含蓄的情怀,进取而又不失睿智的灼见。
七、故事导入法
如果你想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你不妨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两个小故事,借助故事导入话题,引出论点。
[例7]当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美的证明时,举世震惊。但年轻的他却十分平静,他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心血。
当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时,整个工厂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却平静地说:“这一切源于我几十年的积累。”
是啊,有的人成功看起来只是源于运气,但在那出人意料的成就背后,却是多少辛勤的努力。这样看来,一切又是在情理之中了。(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作者借助欧拉和斯坦梅茨两个小故事开头,既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偶然来源于必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八、人物亮相法
如果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与众不同,甚至想融入一些幽默的气息,吸引阅卷老师看个究竟,不妨运用“特写”境头,开头即让人物“闪亮登场”。
[例8]老张这几年混得还不错。这不,前几天刚升了个科长,这可把他乐坏了,成天是一个笑脸,那两只小眼睛笑起来就成了“一线天”嵌在那张大脸上。
今儿个,局长要来他们科视察,老张早就想好了,无论如何,得给局长一个好印象。这不,一套几百块钱的名牌西装正穿着呢!这人靠衣装马靠鞍,说得还真不错。老张穿上这套衣服吧,真精神了不少。(江西考生《变脸》)
“老张”是一个谀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作者运用特写手法,让“老张”风光上场,描写传神生动,语言活泼老辣,寓庄于谐,妙趣横生。
第五篇:议论文阅读基本要点和基础知识
议论文阅读基本要点[知识梳理]
议论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的3种文体之一,新课标对中学生在议论文方面的要求是,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因此必须熟知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题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并且进行恰当的训练,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一,议论文的结构
1.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常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二,议论文的题目
议论文的题目主要有以下两种:
1.题目即论点:题目一般是个判断句,文章直接阐述其道理。如《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2.题目是论题:题目只提出论述的对象或问题,论点在文中才提出。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读书》、《时尚小议》等。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即列举典型事例,增强文章说服力,以事实证明论点。
2.引用论证:也称道理论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人名言或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典故寓言等等,有力阐发道理。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化深奥难解为通俗易懂、变抽象枯燥为具体形象,使人易于接受理解,而且富有文采。
4.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泾渭分明,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使人能够明辨是非,得到深刻印象。
5.类比论证:即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例,来推出结论或论证观点,常采用比喻手法与排比形式。
四、议论文阅读的要点
(一)把握论点:把握文章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那么怎样准确寻找或归纳中心论点呢?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然后,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
有的题目要求我们自己概括,概括时必须依据全文的中心,可以适当借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是一个明确的判断,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是问题。
(二)分析论据: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也是常见的题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004年北京朝阳卷,《谈读书》第3题:“请概括第三段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答此题时,不是单纯的简介事件,而要围绕论点概括出格雷夫人读书的乐趣。
3、分析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但有的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的是证明分论点的,答题时要准确分辨。例如:2004年北京丰台区卷《谦虚与虚伪》的第4题:概括康有为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这道题只答出康有为在学术上无建树,用来证明“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就可以。而这只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对某一个从属问题的看法,只是分论点而非全文的中心论点。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例如2004年黑龙江卷《成功》第4题:“请为本文补写一个关于勤奋的名人事例。”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三)论证:常见题型有: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怎样论证论点。
依据常用的论证方法进行解答:采用事实论据论证的就属于事实论证,分析作用时应先弄清作者列举了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然后分析其是增强文章说服力的。道理论证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论证方法有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指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其作用是是非曲直明确,给人以深刻印象。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如何论证论点,一般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入手,针对论述的内容做简要分析即可。
(四)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常见题型为写出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的内容。解答这类题目的依据主要是议论文的一般论述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和文章结构(并列、总分、对照、层进)。分析结构时,应注意弄清各段间的内在联系,如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段、句、词语等。
(五)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词语往往比较抽象。阅读时,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常见题型为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又各具特色。据此,鉴赏语言风格也是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