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师访谈

时间:2019-05-13 11: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师访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师访谈》。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师访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导师访谈

题目 兴之所至,趣之为开

受访人 访谈人1 访谈人2 访谈人3 访谈人4 访谈人5 访谈人6 访谈人7 主笔人

兴之所至,趣之为开

——××老师访谈录

学生:老师您好,当时高考选择了西电,您能讲讲当时的经历吗?对西电有哪些较为深刻的印象?

导师:我是1999年参加的高考,当时我的的分数在陕西省大概排全省200名左右,来到西电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我记得当时是估分填报志愿,不确定性很大,我犹豫了很长时间,填报了两次志愿,最终确定下来,那个时候也分一批和二批志愿,一批志愿又分为三个志愿,我一批第一志愿选择的是北京大学,我比我的同学低了五分,他被录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可能也就是差这几分吧,我没录上,当时是人工筛选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投档时间是差不多的,所以又错过了第二志愿北航和西安交大的提档时间,然后第三志愿填报的西电,第三志愿基本上都是补录,西电当年由于西军电的名气,在全国都是很火的,西电当年几乎不接收第二及第三志愿的学生,而我是第一批第三志愿被录取的学生。被调剂到经济管理学院,同时那年经管院新开了一个专业,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个专业由于是新增加的,学生没有招满,于是我就这样来到了西军电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那时候只有老校区,新校区可能正在规划。刚踏进校园,我就觉得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偌大的校园,高大的梧桐树,满校园的石桌石凳,跟高中校园很不一样,也大很多。入学的时候是八月份,我记得很清楚,是8月21号,西电历来有八月下旬开学这一传统,那时已经有很多学长学姐都在石桌石凳上看书学习,当时就被西电浓厚的学风所感染,这可能就是大家为什么都说西电学风好的原因吧。

先说说生活方面,我们那时候住94号楼,就是食堂旁边那个六层楼,我们是第一批入住的学生,也是西电第一个实行男女混住的宿舍,上面三层住女生,下面三层住男生;西电的硬件条件很好,尤其是住宿条件,当然跟现在的新校区住宿条件没得比,但是当时的宿舍里有冲凉的淋浴头,而且西电是陕西省所有高校中唯一一个有暖气的,这让我们很自豪,很有优越感。进到宿舍后,有一个舍友比我早到,我对这个舍友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浙江小伙,第一次出县城,从浙江到西安,都是一个人坐大巴、火车、公共汽车,最后找到来到西电,为了不迟到,提前三天从家里出发,而且是独自一个人,而我是父母和舅舅开车送我来的,在校园里大多数北方人都是大包小包的,但南方的同学都是自己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南方人的这种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让我感触很深。

再说说教学方面吧,印象很深的就是西电的老师,上到教授,下至讲师,都有十分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我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逃过课,我认为给某个专

第1页 业安排的所有课都是有道理有意义的,所以我基本每节课都会记笔记,考试前总结一份复习宝典,帮助其他同学。大学上课期间,有两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老师,一个是线性代数老师,她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教学还不熟练,但态度十分认真,在讲课时遇到自己不会的内容,都是实事求是,敢于承认,我认为这点很好,这是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另外一个是大学物理老师,这个老师五十多岁了,他讲课幽默风趣,操着一口浓郁的地方口音,熟练到从来不用书,讲一整节课都不觉得累,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上课,那时候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他始终站在教学一线,主动要求给学生讲课,不发工资都行,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这种热爱教学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两个老师的教学精神,对我后来参加工作的影响很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西电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最后的印象很深的就是西电精神和西电学风,西电是军校出身,从1931年建校,辗转迁移校址几次,最终落户西安,西电精神就是长征精神;西电学生的学习风气也是相当浓厚的,基本每节课课后都有很多学生围着老师讨论问题,那时候教学楼比较少,教室都用来上课了,没课的教室很早就被占满了,没有自习的地方,所以满校园的石桌石凳以及宿舍,都成了“自习教室”,在我们那个时候是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

学生:老师,谢谢您的回答。请问您在硕士期间有哪些较为难忘的经历可以与我们分享和哪些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的?

导师:在研究生期间,我所在的实验室要求在全校来说相对比较严格,实行签到制度,当时的西安交大的计算机实验中心,有十几个博士,还有三十多个硕士,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而且我的导师在中国教育界也可谓是教育第一人。记得比较深的一件事就是签到这个事情,我还清楚的记得导师名下的有两个博士专门负责监督签到,其中一个负责考勤,由于我们规定的呆在实验室的时间主要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因为在节点前后他监督每个人签到,实验室的每个人只能签自己的;另外一个博士负责统计这些数据,做成电子版数据,在开会的时候将每个人的考勤情况展示处理。当时开会的时候,如果是下午2点开始,1点55分必须所有人到齐,博士会负责在门口记录到会人数。开会时,把上周的每个人的出勤做成ppt,统计状况画出一个统计图,总之是很严格。后来发现还是有人代签,因为博士有时候不在,就买了一个摄像头,导师会每周不定期检查。所有的硕士必须上交课表,除了上课时间都必须在实验室,晚上10点,早上8点半。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同学,有一天早上睡过头了,他“老板”打电话,问他,“你在哪儿”。他一下子清醒了,可以想象当时他有多紧张,就随口问了他旁边的舍友,“哎,我们在哪儿呢?”,然后重新想了一下说,“我在图书馆呢”。

第2页 其实我们还不是最严格的,最严格是当时的校长——郑南宁的实验室,最早实行指纹签到,当时2003年,陕西省高校中是最早实行指纹签到的。我们当时签到已经很严格了,但是都没有指纹识别,连打卡都不行。

当时我是保送到西交大。刚从西电毕业,去西交大做毕设。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同学,我俩每天都在实验室,晚上也在实验室住。因为没有地方住,晚上在桌子上睡觉,因为晚上实验室红外摄像会开着,晚上还不能随便动,不然保卫科的大叔就冲过来了。

硕士期间,我并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校的课程上。收获比较大的是当时参与了一个和IBM合作的项目,属于研究性质的。相比于动手能力强的,我的动手能力并不是最强的,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师姐开了公司,需要做软件,于是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应邀参与项目,他们俩当时是在职,已经在软件公司有了2、3年底开发经验了。我每天都是晚上10点回去到早上3、4点结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个月。当时我的舍友都属于比较宅的:一个整天在看视频,另外一个整天在玩游戏。后来,玩游戏的去了腾讯,工作就是游戏制作,去年跳槽到了小米。另外一个,我记得,当时他把所有的TVB的都看完了。现在我们见面他们对我的印象就是认为我是个不怎么睡觉的人,现在也是,我不习惯睡午觉,晚上也是凌晨1点睡,然后早上7点起。

当时在西安交大学习,我刚开始认为听讲座是很无聊,也没有把这个当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直到有一次,听到了西交大校长郑南宁的讲座,是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那时候是2004年,当时街上跑的汽车都没有多少,他们就在做无人驾驶汽车,听完讲座触动很大,从那以后我开始听各种讲座。并且因为当时我是研会主席,因此学校里组织的些活动,包括各种讲座,我都有负责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职权参加免票参加这些活动。所以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学习是为了拓展视野的,学习绝不是为了单纯的去学习技术,而是为了开阔眼界。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硕士期间有两点:

1、不要浪费时间,懂得投入。

2、多花时间与更多的人交流,前提是不能影响到主业。

学生:您是在西电读的博士,您可以说一下博士阶段的感受和对您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导师:我觉得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点是怎么样发现问题。博士期间主要还是靠自己,怎么样去发现最前沿的研究热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我可以根据我的兴趣去做一些事情,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我以后研究的方向。第二点呢,就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了解问题的过程。需要找很多参考资料,查阅很多文献,研究这些文献分析一下别人的研究思路,进而去发现它里边存在哪些问题。但这里边有一个悖论,就是如果没有带着问题去

第3页 看这些参考文献,那么需要查看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参考文献就会很多。如何精简参考文献的数量呢?首先要有目标,我就是希望通过看这些参考文献提出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你得先有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大一些。然后根据这个问题去找参考文献,就会减少一些关系不大的参考文献。之后根据这些参考文献你提出一个更小的问题,并且在这个小的问题上,如果现在没有人做这个,那我看能不能尝试着有一些方法解决它。

我把解决问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思考能不能解决它;第二个阶段,思考能不能更好的解决它;第三个阶段,这个问题解决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没有帮助。首先你得去解决问题,接下来才能谈好不好的问题,然后就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它。解决过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是最重要的。我们每次开会都要强调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说每次把这个东西做完了,接下来不知道该做啥了。我觉得我只是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就是我指出的是如何解决第一个阶段。你然后去思考第二个问题,然后拿这个问题去分析,去看别人怎么做,最后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下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仍然是你自己提出的。这样不断的会有问题出来,不断的会有更好的方法出来。这会有一个反馈的过程,就是做了后边的事情会对前边的事情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影响。

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读博士和读硕士类似,只不过有更高的要求。但在我看来,读博士不是为了学习,其实是为了培养一种能力,使得你有一些能力去做一些事情。硕士毕业严格来说是没有能力去做事情,连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只是在别人的指挥下做事情。但是博士毕业,有了指挥别人的能力。这个是很重要的,就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做什么事情不重要,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类似的,他在一个方面能做出成绩,同样的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做到很好,所以做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事情的方式和思维。博士期间还是得靠自己,没有人逼你做什么,也没有人催着做什么,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

还有一点我要强调,这个一直是我坚信的,只要是花了时间,不管干什么,只要投入有效的时间,那这个事情就是对你是有益的。例如,别人在玩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你没有做这些事情,你在学习,或者看个电影放松一下,投入对你有益的时间,那就是对你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连续看十个小时,这个就是在消磨时间。以前有个人给我讲过一个事情,一个台湾人来找工作,他把简历给人,那个老总说你这三年的工作经历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帮助,他说不对,我有十五年的工作经历,那个老总说,你这十五年每三年干了一个类似的项目,你只不过把这三年重复干了五次。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你觉得自己有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工作经历,如果每天做同一样事情,没有什么进步的话,那是

第4页 没有意义的,对人生是没有帮助的,人生非常短,所以现在不要浪费时间。

我是在职上的博士,白天有很多工作。博士要看那么多文章,因此业余的活动只能靠晚上。当时我们在学校有个小宿舍,很小的地方,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晚上回去只能坐在那看书。现在你们可能觉得一晚上看两三篇文章多无聊啊,当时我旁边放一个字典,有单词不认识,就用字典查,可以想象那时候一晚上看文章多么枯燥。这有个问题,如果你觉得做这个事情是你感兴趣的话,你不会觉得他有多累。如果我让你看武侠小说而不是论文,你一晚上就能看一本。所以这个不在乎一看的内容,这要看兴趣,如果兴趣比较浓厚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快很好的做好。

学生:老师您对创新有何理解,您是如何做的?

导师:我认为创新的本来含义就是表达两个方面:“创”即为创造,“新”表示新的事物,创造性地提出新的东西。但是从认知学上讲这是无法完成,没有见过的东西,你是没有办法创造出来。因此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更多是在改造,就是将已经存在的旧的东西(事物)改造成新的东西(事物)。例如:现如今很多人在机器人创造的前提下,将其进行改进,然后创造出类似机器人的东西,(如机器猫,机器狗)。总结来说,目前的创新可以体现三个层次:基础性创新、应用型创新和开发新的软件,对应于三个研究层次:基础性研究,应用型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性创新,例如计算所或者数学系,他们提出新的公式,新的思维模式或者新的模型,但是这种模型只是能从理论上得到验证,并且证明这个模型相比较于现有的模型是最好的,但是可能无法找到对应的应用场景。应用型创新,从实际中发现一个问题,我把它进行数据建模得到相应的模型,接下来利用这个模型进行改造得到相应的算法,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证明这个模型是有效的,这个也是目前我们所做的事情。开发研究严格来说不属于科研(科学研究),它属于工程实践。因此我觉得创新前提就是有价值,有用处,所以在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抽象建模得到一种在计算机表达的形式,然后在这个形式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在论文中需要给出问题的形式化表现形式,形式化的过程就是将应用背景和计算机中可以表达模型进行结合,将问题抽象成模型便于利用实验解决并验证问题。

学生:老师您对您培养的研究生有什么期望?

导师:第一点我希望培养你们的兴趣,这个兴趣不是对于事物的兴趣,这个兴趣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就是遇到一个问题能够乐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如果你不想解决问题的话,我想再怎样进行培养也没有意义。现如今大部分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把问题绕过去,例如,走路的过程遇到一个石头,然后绕过去走,然后如果是盲人怎么办?我们现在是希望遇到一个石头把那个石

第5页 头移开,也就是把路变得平缓。也就是将问题不断的化简,偏于后续的实验或者软件开发。就是每次我让你们做个事情,这个事情不可能简单,就像那些成功人士的讲座中提到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所看到都是光鲜的外表,没办法体会其中的艰辛。因此我们就是要参与到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把遇到的所以问题记录下来,因为遇到的就是有价值的,下一步就是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第二部分是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能够进行举一反三,利用同一个解决方法的思路能够解决其他的问题,这是我们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第三个方面是提高表达和写作的能力,特别是PPT的制作,因为这个能力会越来越重要,会伴随你们一辈子,也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然后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做到是学会如何去设计你需要表述的话语。

第6页

第二篇:访谈材料

访谈材料

一、被采访者:陈京台 身份:下山村村委书记 年龄: 53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书记,我想问一下30年来下山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 陈: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改革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人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挂钩不直接,对发展生产没有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0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有了粮也有了钱,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问:那您对30年来百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陈: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百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二、被采访者:陈凤娇 身份:村民 年龄:62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大妈,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很穷,吃穿都成问题。吃的是白米饭,配菜只有腌制的酸菜,到了冬天更是冻得不行。可不像现在有什么棉衣棉裤之类的,那时候一条布裤就得挨过。豆腐干你倒可以想想,一顿饱餐那是少之又少,除非是逢年过节,家里才舍得奢侈一两回,那时才吃的上鱼、鸡肉、鸭肉这些东西。回想起来,的确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吃饱

了还不行,还追求什么科学营养的。市场上。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想吃什么便能买到什么,十分方便。穿的也越来越好,保暖的还不行,也要讲求舒适大方,追求名牌,各色各样的。问:那日用品呢?

陈:那变化就更加大了!你知道吗,“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件可是开放前的高档用品,我们都梦寐以求的,以前村中能拥有的那都是十足的有钱人,我们只有眼红的份啊。现在不同了,这些几乎每人都能得到,家中都摆上了电话、洗衣机、大屏幕彩电,手机也随处可见,有的还买了电脑,家用汽车也不断进入村庄。

三、被采访者:陈建喜 身份:村民 年龄: 59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二十几年来,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陈伯父,您作为较早的果树林承包人,您能谈谈它给您带来的利益吗?

陈:随着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在我们村子也发展迅猛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毕竟是广大农民所喜爱的生产方式。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 “大锅饭”,使我们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也更有积极性去劳作。

我是我们村中最早的承包人之一,当初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党为我们指明一条光明的道路。我所承包的果树林养殖的水果,可以说,除了一些大的台风灾害,我们的年产值还算丰厚,估计起来每年每户可分到3、4万的利润,很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贫困到一年翻身,这种效益是我们万分不能想到的。这种体制是先进的,它不断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被采访者:陈和昌 身份:村民 年龄: 48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伯伯,您是一个生意人,对于百胜村的建设您也一定有许多见解,对于下山村的现状,你觉得在那些方面上我们要有所改善呢?

陈: 目前的下山村相对于其他的乡村还是有许多的优越性的,但作为一个村庄,许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必要的。我经常出差,坐车的经历也比较多,总觉得我们村周围的道路况很不理想。大概由于早先规划本身的缺陷,造成现在道路狭小,再加上一些

菜贩子摆摊不自觉,使得车辆更难行走。积水也特别严重,你也知道的,每年台风到来路面淹得老高,出门也难啊。而且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别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我想这些很大程度制约了村中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道路问题是急需改善的。

问:那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诸如拓宽或修复路况之类的。陈:我觉得要有广大的的村民集体向村委会反映,经过村委会的认同后,可向上级汇报和申请。希望能够拨些资金,再连同村民的力量尽力维修。应该大部分的村民都会支持的,毕竟这使得村中的交通更加便利。

五、被采访者: 陈正坤 身份:下山村村委副书记 年龄:46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副书记,我想问一下对于村民提出的村中基础设施差的问题,特别休闲、锻炼的场所,您看法如何?

陈:我认为从百胜村目前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上,还不具有建立高档类的大众娱乐场所的能力与必要。据现状看来,村民还是以自发性的,三三两两的进行户外运动为主,群众性的健身活动难于实行。为此,我们也努力做出了工作,积极响应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村里的小学旁建立了锻炼设施,为村民提供运动场所。不仅如此,我们也正在积极筹划更为规范,更适合村民的娱乐活动,像其他乡镇开展的“体育之家”、“体育下乡,篮球进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活动那样,倡导全民健身。今后也向着有组织、有计划、讲科学的全民健身方向发展。

六、被采访者: 陈建树 身份:小学教师 年龄: 45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老师,您在下山村的学校已执教多年,对于村中的教育事业方面您是比较了解的。您能谈谈下山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吗?

陈:下山村目前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幼年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村中大部分孩子几乎都曾在这度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不过近几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村中教育机构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批大批的学生涌入了县城,无论是经济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仿佛成了一种跟风。而这也使村中就学的人

数渐渐下降,从20世纪末的一个年段的6个班一直降到现在的两个班,虽说计划生育的优生性,但还是相差甚远 啊。

我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在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实在相差太大了。县城的孩子上的是多媒体,而我们呢,学生对“电脑”这一名词都还不熟悉,他们有能力高薪聘请优秀的教师,而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本村的,一般都为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如此差距实在多则又多。

七、被采访者:陈天生 身份: 下山村村主任 年龄: 39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党中央正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主任,您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怎样理解的?

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我们建设新农村遵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问:对于“党中央的一些新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这一问题,您看法如何? 陈:这对于以前来说可能是难办的,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一些新的政策被我们所接受。可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早上公布的法令法规,政策路线还不用下午就能收到。我们也积极根据村中的情况,依照上级指令,部署新阶段的任务。说“难以落实”可能归咎于我们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不高,对一些政策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执行起来也就事倍功半,落实不到村民中去。对于这一弊病,我们村委会也会认真地检讨的。我们已送了一大批党员到党校培训,希望他们学成归来,能够更好地帮助下山建设新农村。

八、被采访者:张忠兵 身份:大学生 年龄:22 采访时间:2010.10.05 4

问:你现在就读大学了吧,在大学里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多,思想也也先进,我想你就一个学生的身份,给我们村的建设提提意见或建议。

张:好的。那我就身边的事情说说吧。记得每次寒暑假回来,我都闷得慌。偶尔有同学约去打球,可又没球场,说去中学,可人家也怕被你搞坏了,毕竟是用来教学的,去村里的派出所,可那是政府办公的地方,去别人的工厂,那也是别人的企业机构,能让你进进出出的吗?所以,我觉得下山村应该建立像篮球场这样的体育设施,方便学生锻炼,也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的很多同学放假了都不怎么想回来,都说回来连运动的地方都没有。这样也会有“厌乡的心理”,当然这只是玩笑玩而已。不过说真的,我真的很希望以后每次的回来,找到的不仅是一种归宿感,更多的能让我们感受家乡的热情。我们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学习,举办全民运动会之类的,让我们的村民也得到尽情的娱乐。

九、被采访者:陈灏 身份:大学生 年龄:23 采访时间:2010.10.05 问: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你对我们村的展望如何?

陈:我们如果抓住“十一五”这段时期,遵循党的思想,党的路线,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村定会发展迅速。维持下山村的经济稳定是我们的前提,加快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关键。但发展不能拿环境的破坏作为基础,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希望我们的这片热土依然有着清新的空气,四季常绿的青山。

十、被采访者:陈碧云 身份:村民 年龄:47 采访时间:2010.10.06 问:阿姨,您开的米店也有十几二十年了吧,你能给我讲讲村民买米的价位和买米的人数占村民人口的比例等情况吗?

陈:我和我丈夫开的米店已经有22年,现在在菜市场这边可以算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了,村民买菜的同时都会路过这顺便带二三十斤的大米。现在人的生活水平好了,不像以前,各家各户还得自己耕田,我们米店的生意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价位吗,一块五到两块五不等,村民大都不太在乎价格的高低,更在意口感怎样。到了过年啊,大家更是抢着买贵点的,好吃点的,祭灶之前都已经买好,说是要吃到正月十五,叫

做“年年有余”。所以,那段时期米就特别好卖。到我这边买的大概有上千户吧,加上村里其它的米店,应该会达到2000户,而我们村总共也就2000多户,我想现在耕田的应该不多了。而且挺多自己耕作的大米还拿到我这边兑好的,说是不好吃。

第三篇:访谈材料

访谈材料

一、被采访者:陈京台身份:下山村村委书记年龄: 53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书记,我想问一下30年来下山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

陈: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改革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人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挂钩不直接,对发展生产没有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0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有了粮也有了钱,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问:那您对30年来百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陈: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百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二、被采访者:陈凤娇身份:村民年龄:62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大妈,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很穷,吃穿都成问题。吃的是白米饭,配菜只有腌制的酸菜,到了冬天更是冻得不行。可不像现在有什么棉衣棉裤之类的,那时候一条布裤就得挨过。豆腐干你倒可以想想,一顿饱餐那是少之又少,除非是逢年过节,家里才舍得奢侈一两回,那时才吃的上鱼、鸡肉、鸭肉这些东西。回想起来,的确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吃饱 1

了还不行,还追求什么科学营养的。市场上。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想吃什么便能买到什么,十分方便。穿的也越来越好,保暖的还不行,也要讲求舒适大方,追求名牌,各色各样的。

问:那日用品呢?

陈:那变化就更加大了!你知道吗,“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件可是开放前的高档用品,我们都梦寐以求的,以前村中能拥有的那都是十足的有钱人,我们只有眼红的份啊。现在不同了,这些几乎每人都能得到,家中都摆上了电话、洗衣机、大屏幕彩电,手机也随处可见,有的还买了电脑,家用汽车也不断进入村庄。

三、被采访者:陈建喜身份:村民年龄: 59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二十几年来,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陈伯父,您作为较早的果树林承包人,您能谈谈它给您带来的利益吗?

陈:随着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在我们村子也发展迅猛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毕竟是广大农民所喜爱的生产方式。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 “大锅饭”,使我们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也更有积极性去劳作。

我是我们村中最早的承包人之一,当初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党为我们指明一条光明的道路。我所承包的果树林养殖的水果,可以说,除了一些大的台风灾害,我们的年产值还算丰厚,估计起来每年每户可分到3、4万的利润,很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贫困到一年翻身,这种效益是我们万分不能想到的。这种体制是先进的,它不断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被采访者:陈和昌身份:村民年龄:48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伯伯,您是一个生意人,对于百胜村的建设您也一定有许多见解,对于下山村的现状,你觉得在那些方面上我们要有所改善呢?

陈: 目前的下山村相对于其他的乡村还是有许多的优越性的,但作为一个村庄,许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必要的。我经常出差,坐车的经历也比较多,总觉得我们村周围的道路况很不理想。大概由于早先规划本身的缺陷,造成现在道路狭小,再加上一些

菜贩子摆摊不自觉,使得车辆更难行走。积水也特别严重,你也知道的,每年台风到来路面淹得老高,出门也难啊。而且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别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我想这些很大程度制约了村中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道路问题是急需改善的。

问:那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诸如拓宽或修复路况之类的。

陈:我觉得要有广大的的村民集体向村委会反映,经过村委会的认同后,可向上级汇报和申请。希望能够拨些资金,再连同村民的力量尽力维修。应该大部分的村民都会支持的,毕竟这使得村中的交通更加便利。

五、被采访者: 陈正坤身份:下山村村委副书记年龄:46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副书记,我想问一下对于村民提出的村中基础设施差的问题,特别休闲、锻炼的场所,您看法如何?

陈:我认为从百胜村目前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上,还不具有建立高档类的大众娱乐场所的能力与必要。据现状看来,村民还是以自发性的,三三两两的进行户外运动为主,群众性的健身活动难于实行。为此,我们也努力做出了工作,积极响应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村里的小学旁建立了锻炼设施,为村民提供运动场所。不仅如此,我们也正在积极筹划更为规范,更适合村民的娱乐活动,像其他乡镇开展的“体育之家”、“体育下乡,篮球进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活动那样,倡导全民健身。今后也向着有组织、有计划、讲科学的全民健身方向发展。

六、被采访者: 陈建树身份:小学教师年龄: 45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老师,您在下山村的学校已执教多年,对于村中的教育事业方面您是比较了解的。您能谈谈下山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吗?

陈:下山村目前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幼年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村中大部分孩子几乎都曾在这度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不过近几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村中教育机构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批大批的学生涌入了县城,无论是经济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仿佛成了一种跟风。而这也使村中就学的人

数渐渐下降,从20世纪末的一个年段的6个班一直降到现在的两个班,虽说计划生育的优生性,但还是相差甚远 啊。

我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在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实在相差太大了。县城的孩子上的是多媒体,而我们呢,学生对“电脑”这一名词都还不熟悉,他们有能力高薪聘请优秀的教师,而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本村的,一般都为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如此差距实在多则又多。

七、被采访者:陈天生身份: 下山村村主任年龄: 39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党中央正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主任,您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怎样理解的?

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我们建设新农村遵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问:对于“党中央的一些新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这一问题,您看法如何?

陈:这对于以前来说可能是难办的,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一些新的政策被我们所接受。可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早上公布的法令法规,政策路线还不用下午就能收到。我们也积极根据村中的情况,依照上级指令,部署新阶段的任务。说“难以落实”可能归咎于我们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不高,对一些政策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执行起来也就事倍功半,落实不到村民中去。对于这一弊病,我们村委会也会认真地检讨的。我们已送了一大批党员到党校培训,希望他们学成归来,能够更好地帮助下山建设新农村。

八、被采访者:张忠兵身份:大学生年龄:22

采访时间:2010.10.0

5问:你现在就读大学了吧,在大学里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多,思想也也先进,我想你就一个学生的身份,给我们村的建设提提意见或建议。

张:好的。那我就身边的事情说说吧。记得每次寒暑假回来,我都闷得慌。偶尔有同学约去打球,可又没球场,说去中学,可人家也怕被你搞坏了,毕竟是用来教学的,去村里的派出所,可那是政府办公的地方,去别人的工厂,那也是别人的企业机构,能让你进进出出的吗?所以,我觉得下山村应该建立像篮球场这样的体育设施,方便学生锻炼,也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的很多同学放假了都不怎么想回来,都说回来连运动的地方都没有。这样也会有“厌乡的心理”,当然这只是玩笑玩而已。不过说真的,我真的很希望以后每次的回来,找到的不仅是一种归宿感,更多的能让我们感受家乡的热情。我们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学习,举办全民运动会之类的,让我们的村民也得到尽情的娱乐。

九、被采访者:陈灏身份:大学生年龄:23

采访时间:2010.10.05

问: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你对我们村的展望如何?

陈:我们如果抓住“十一五”这段时期,遵循党的思想,党的路线,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村定会发展迅速。维持下山村的经济稳定是我们的前提,加快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关键。但发展不能拿环境的破坏作为基础,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希望我们的这片热土依然有着清新的空气,四季常绿的青山。

十、被采访者:陈碧云身份:村民年龄:47

采访时间:2010.10.06

问:阿姨,您开的米店也有十几二十年了吧,你能给我讲讲村民买米的价位和买米的人数占村民人口的比例等情况吗?

陈:我和我丈夫开的米店已经有22年,现在在菜市场这边可以算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了,村民买菜的同时都会路过这顺便带二三十斤的大米。现在人的生活水平好了,不像以前,各家各户还得自己耕田,我们米店的生意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价位吗,一块五到两块五不等,村民大都不太在乎价格的高低,更在意口感怎样。到了过年啊,大家更是抢着买贵点的,好吃点的,祭灶之前都已经买好,说是要吃到正月十五,叫

做“年年有余”。所以,那段时期米就特别好卖。到我这边买的大概有上千户吧,加上村里其它的米店,应该会达到2000户,而我们村总共也就2000多户,我想现在耕田的应该不多了。而且挺多自己耕作的大米还拿到我这边兑好的,说是不好吃。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胡锦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党的十七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大以来,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凸现出来。

然而,国内外总有些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优于中国,说什么“三权分立”优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制”优于我国的“一党制”等。因此,有必要联系国内外民主政治的实际,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国家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它既吸取了苏维埃政权的有益成果,又有我国的创造。这种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它有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真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选举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政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崇德说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真实性,而“三权分立”制度则体现出虚假性、欺骗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统治权力在任何国家都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西方国家把分工谎称为分权,设置了由资产阶级统一控制的三个机关来扮演互相制衡的不同角色。然而,他们的议员、行政官、法官,哪个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他们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哪一项不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人士,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我国宪法又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表明:我国各机关的地位并非平列。由于立法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而且法律是全国人民都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立法机关居于主导地位,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因为,西方国家囿于“三权分立”的原则、程序和各种具体制度,其政权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有些国家政党轮替频繁,有些国家议会常常迫使内阁倒台或者弹劾总统,有些国家的行政首脑动辄对议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甚至解散议会等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效率上则远比“三权分立”优越。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澄清关于“三权分立”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切实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此外,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全权性,国家政权的运作由人民代表大会一体实行,可以避免因政权分立而产生的社会**。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说的:“人们往往把民主同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们不能搬你们的。”“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局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还得到许多国外政治专家的好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说,与在发展问题上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中国模式”一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制度,也是对中国发展最为有利的政治制度。鲍威尔表示,他毫不怀疑地认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非常成功。一个良好的制度必须以适配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实践证明,人大和政协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他相信,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美国洛杉矶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政府在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挑战时反应迅速,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中心前主任莫汉蒂教授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摸索出来的。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和建议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这种政治制度是实实在在的民主政治,这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何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政党制度,优于西方的“多党制”

历史证明,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自己的政治形式和组织机构;标志着中国人民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形成了坚强的团结,使统一战线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组织形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亲密合作的关系,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这就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这一制度强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因此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下,有效地将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实现集中统一领导与广泛政治参与的统一、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的“一党制”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多党制”有许多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是执政的效率高。因为两党交替或多党交替执政会带来许多矛盾和内耗。在野党是天生的反对党,无论执政党的政策是否正确,一般来说反对党都会反对。这样一来,执政党要用相当大的精力时刻应付反对党的各种挑战,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提高执政水平上,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比如,中国为迎接奥运会建造的三号航站楼,三年完成,这在西方连审批程序需要的时间都不够。2008 年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中国高速有效的动员能力,震撼全球。此番海地地震,第一个到达灾区的竟然是万里之遥的中国,比海地的邻国美国提前了两个小时!法国、美国等国就是应对本身发生的突发事件时,都相当混乱和低效。2003年法国发生酷暑、2005 年美国遇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就是如此。在灾害极其严重的时刻,法国总统希拉克继续度假,直至假期结束。而这次酷暑造成全法上万人死亡!小布什总统则是三天之后才终止度假,去指挥救灾。而灾区早已成为人间地狱,以至前往救援的士兵第一件事是平暴而不是救灾,以至他们叹息宁愿选择前往伊拉克!去年,一场台风同时袭击两岸,大陆可以迅速疏散一百万人,台湾却应对无力,造成六百多人死亡和失踪的惨剧。

其次是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比如,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 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支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台湾在两蒋时代,还制订类似于大陆的“六年发展规划”,但民主化之后,就统统不见了。毕竟政党执政只有四年或八年,都是在炒短线,谁还管得了四年或八年以后的事情? 再有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农民的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的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但是,由于短期分配却可以讨好民众,对政党的选票有利。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印度土地是私有制,可耕地面积全球第一,人均土地面积也是中国的两倍,却解决不了全国的温饱问题,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却是印度的两倍。

再次是有利于遏制腐败的泛滥。说到这一点,也许有人会不同意。在他们的观念中,似乎西方资本主义更宜控制腐败。其实不然。因为西方的腐败是刚性腐败,中国的腐败是人性腐败。比如,西方的民主,必须要有选举,而选举必须有钱。权钱交易在美国是合法的。据报道,美国最高法院已经裁定,大笔金钱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美国的选举。今年1月份的一项裁决允许各个企业可以无限制地投资于选举(《参考消息》2010 年4月2 日第3 版)。这充分证明西方式的选举是富人的游戏,他们受到候选人能够利用的资源和资金的影响,设法赢得大选的人很可能站在他们党派或资助人的立场行事,从而腐败不可避免。而在中国,官员的任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作能力、群众测评、人情关系以及贿赂等,但这种开支同大规模的选举所需费用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因此和财团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上任后的腐败主要是和人性的贪婪有关,收入不高和法规监督不健全则是外因。但从客观上并没有必须进行钱权交易的刚性理由。中国的腐败之所以相对于其他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遏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在一党体制下,有能力对之进行打击。中国的“双规”制度、实名举报制度、官员公示制度,就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虽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无法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准,但在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时空内,已可算是最可接受的效果了。

当然,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方面都的研究日趋深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关键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然状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却被视为“橡皮图章”或“表决机器”,没有发挥其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作用;被代表的人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代表能够或已经很好地代表了他们的意志和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没有树立起它自身的权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存在着如此巨大的矛盾,自然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状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原因在哪里?“是人大制度自身无法避免,还是外部环境影响所致?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是理论上未搞清楚,还是实践操作出了问题?”[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适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应该说是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可从两点来看:一是应用性的“工作研究”或“实证研究”,即主要是针对人大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如对人大本身在组织、机构和职权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程序和技术等问题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研究,并提供对策和办法,以及对选举和代表的研究等。这是人大制度研究得比较多的方面。二是历时性的“发展研究”,即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发展的源头与历程。这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是广泛的[2],但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两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人大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十分重要的,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也有不可否认的缺陷,即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并没有太多的突破和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局。

2000年以来,对人大制度的反思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宪政建设的关系的探讨[3]。二是在选举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代表与选民关系的探讨比较突出、细致。三是比较关注公民政治参与,尤其是新兴利益集团或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诉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问题[4]。四是对地方人大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可以说,上述研究的明显特点就是不再就人大制度谈人大制度,而是在认清人大制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从宪政的高度研究人大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

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列宁曾说:“民主集中制不仅不排斥地方自治和具有特殊经济和生活条件、特殊的民族成分等等的区域自治”。斯大林也曾指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区域自治,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俄国并没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而是采用了联邦制。因此,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还是在中国[5]。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另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与修订不仅是民族区域自治有效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同时,它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其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2003 年,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 83726 所,在校学生 2943 万人,比 1952 年增加了5倍。13个少数民族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6]。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还有很多方面,但归根到底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弘扬可科学发展观,把为人民服务做为永远不变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

注释

[1]董珍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论略》,载《人大研究》 1999年第10期。[2]浦兴祖、李春成:《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层析我国人大制度的含义》,载《人大研究》 1999年第10期。[3]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载《人大研究》 2004年第10期。

[4]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载《政法论坛》 2004年第6期;程浩、黄卫平、汪永成:《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载《战略与管理》 2003年第4期。

[5]金炳镐著《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6]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师访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师访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班级:13级冶金2班学号:2013102105姓名:杜培培摘要: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在于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两个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两个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相互联系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院 别: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专 业: 光学工程学生姓名: 王玮 学 号: 20114239013 授课教......

    导师信息

    一、日语语言文学(日语学院) 邱鸣(党校办)、周洁、杨玲、江新兴(科研处)、张文颖、谢立群、王鹏、李成浩、周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熊仁芳、詹桂香、王冠华、王宇......

    导师推荐意见格式

    导师推荐意见 兹有**大学**学院**专业**(学号:******)同学在校期间,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优秀,*************;生活上,************;科研上,***********************。同意推荐该生为***......

    导师评语[模版]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回顾一年多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

    人生哲学导师

    人生导师杜士扬介绍 一、人物简介: 护航舰文化教育集团总裁,幸福人生全球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人生管理促进中心主任,国际品质人生学院、国际婚姻家庭研究院院长。世界上第一位高......

    导师案例

    【育人案例】 走近学生心田,塑造学生健康和谐心理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