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毛概作业啊
庄河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便是有力的见证。
利用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通过问卷,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人员,询问本地农村人等形式完成了这次实践报告。靖江市在2010年全国百强县中排名为36,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走在前面。
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收入的主要来源及提高收入的主要困难,村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主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重点采访相结合的方法,一层是80%以上的样本量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选中了东南村、光明村、东郊村、虹兴村、柏木村、六一村等10个村,对部分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另一层是在村委和社区委员会重点采访了部分领导,占样本量近20%。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随机抽取的调查样本,其基本情况比例分配符合正态分布原理,抽样方法科学。(2)从性别看,被调查者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5%,女性为45%。
(3)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者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20%,26-50岁的占40%,51-60岁的占24%,60岁以上的占16%。从学历状况看,被调查者中,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占2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1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村民中有50%对新农村建设很了解;有35%比较了解;13%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还有2%的没听说过新农村建设这一说法。(2)村民对目前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4%的村民对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满意;76%认为比较满意;10%是满意的。
(3)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村民的主要来源是传统农业;被调查中66%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打工所得;20%为个体经营;14%为其他行业收入。(4)农村的村风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29%的村民认为村风很好没有不和谐的现象;71%的认为村风比较好,有个别不和谐现象;没有人选择村风比较差或一点都不好.
(5)农村的民主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村委对关系村民利益的事情如何决定这一问题,被调查中80%的人选择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或集广大群众意见决定;20%的人选择由村干部决定.(6)村民普遍反映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好。每村都装上了路灯,门前都是宽阔的水泥路,公园里还有很多健身设备,绿化、垃圾处理等都比较完善。大多村民认为村干部对村民很关心,特别是对老年人更是关心。有些村每年拨一定的钱给老年人交纳养老保险。
(7)在对领导阶层的访谈中得知,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抓经济,同时政治、文化一起抓.积极及时的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件。
(8)村领导认为每个村的建设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特色,确实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且这种模式都处于从基本成熟到较成熟的转型阶段。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领导班子经验不足,村民的不理解和配合不够。
(9)调查中发现农民存在两忧一忧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征地现象比较普遍,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恋土”情结较浓,不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部分年青人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开始离开土地外出务工,逐渐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但是他们更相信祖辈传统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倘如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仍觉得故土难离,特别是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4050”人员,更担忧失去土地而丧失了生活的依靠。
二忧拆迁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农民虽然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十分向往,但是由于自身素质较低,收入不稳,对搬迁建设新居缺乏足够的信心。一方面,他们盼望自己现在的居住条件能够尽快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把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投入到建房上去之后,往后的生产和生活无所依靠,因此,他们对搬迁到农民新村既赞同又担忧。同时,部分农民担心进入农民新村集中居住后,家庭费用支出增多,特别是水、电、气等费用的支出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三、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队、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2)村民对于征用土地没有很好的认识,他们担忧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这使得农民对政府工作的开展不够理解和支持,从而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许多农民反映文化水平低是限制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时的文娱活动也很少。
(4)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是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不断涌现。靖江是个轻纺名镇,有许多的印染厂,污水的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靖江是个空港新城,地处萧山国际机场附近,机场的电磁波、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对策与建议
(1)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村喇叭、明白纸、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和加强农民对土地征用的正确认识,把他们的观念从传统的依靠土地中转变过来。同时,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适时的为村民免费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
(4)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宣传和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企业。有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力度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减少甚至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机场带来的污染,政府要积极的与机场负责人沟通,做出有效举措。加大对减少噪音,电磁波设备的投入。
第二篇:毛概,社会实践,新农村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学号:........前言..............................................1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2 调查主题..........................................3 调查时间..........................................3 调查地点..........................................3 调查对象..........................................3 调查目地..........................................3 调查内容..........................................3 1农村教育状况..................................3 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4 调查结果及分析....................................5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5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6 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7 对于教育........................................7 对于医疗........................................8 社会实践感悟.....................................10
前言
1.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内容丰富,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状况。通过与农村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相关的调查,我们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调查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此我就农村教育状况及农村医疗服务状况等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4月11日
调查地点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调查目地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内容 1农村教育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要想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 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 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调查结果及分析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
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 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较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 要原因。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对于教育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3.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 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
对于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风医德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入议程,逐步建设好诊所分离的村级诊所,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而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新农村的独特风味,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我们真切地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知道了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易与艰难,不仅要狠下心花大价钱来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各样的问题以及顾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 现在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知识财富,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出一份力,帮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篇:毛概作业:社会实践报告
徐州工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日常通讯消费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辛勤
大学生日常通讯消费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徐州工程学院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全为徐州工程学院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并且男女比例基本做到1: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日常通讯消费主要项目以及对某种消费的态度,问卷还涉及大学生消费的整体现状、学生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效果和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满意度状况。
一、大学生通讯消费的整体现状
在通讯费用方面,46%的大学生通讯费在50至100元之间,占被调查大学生的大多数。40%的大学生每个月的通讯费在50元以下。超过80%的大学生每个月用在网络方面的消费在20元以下。从数据我们看出,即使手机和网络的普遍率如此之高,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做到合理消费。有意思的是,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通讯费用上,新生的通讯费全部在100元以下,而有21.1%的老生月通讯费已经超过了100元,甚至达到150元。而就男女生比较,无论是通讯还是网络上的消费其差异是明显的。在通讯费上,大部分的女生月通讯费在50至100元之间,而很大一部分男生(57.7%)通讯费在50元以下。25%的女同学月通讯费超过了100元,在这个消费层次上的男生至有3.8%。可见,通讯费方面,女生消费明显比男生要高。男生更多把钱花在了网络上。统计表明,76.9%的男生每个月的网络费用在15至50元之间。8.3%的男生月网络费用超过了50元。对女生来说,超过九成的女生月网络费用在50元以下,有一半的女生每个月的网络费用在15元以下。
二、学生的通讯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效果
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通讯消费没有计划性。
很多大学生都是不怎么在乎自己的通讯费用,一个月用多少是多少,没有计划性。
2.大学生对通讯消费没有节制。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大学生的电话费用成了日常消费中的重要部分,一些学生依赖于手机进行沟通联系,一聊就要一个小时左右,手机成为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每月高额的通信费用只能从其他开支中挤取或者向父母索取。3.大学生消费中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80 后的,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明白父辈过的苦日子,穷日子。通讯消费中自我意识比较重,只在于自身感受,奢侈浪费现象严重,集中体现在当某个手机出现新型的外表或是系统时,就会舍弃原先的半新手机,所以学生中有极大一部分人中都是有两个甚至是三个手机。
存在问题的对策
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话费消费,我们提出相应的看法:(1)、应注重手机的使用价值,不能盲目追求“天价”而成为奢侈品的追随者,甚至将其视为地位的象征而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2)、“看菜吃饭”,不论是手机消费还是话费消费,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来,不能影响自身正常的生活及对其他物品的正常消费。
(3)、合理有度地使用手机,避免经常性的“煲电话粥”,让自己不再是“短信狂人”一族,使自己远离“沉迷手机网路”的称号。手机是一种工具,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成为“机男”。
(4)、大学是我们接触社会的窗口,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我们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某些方面来说,男孩子应该多向女生学习,学会合理、明智的消费,而不是追求“面子工程”。
三、学生在通讯消费过程中的满意度状况
对学生通讯消费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31%的大学生在通讯消费的过程中比较满意。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说明学生在通讯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较少问题。这些问题有自身的原因,也有通讯公司的服务和通讯设施的良好基础。但不论怎样,最终的结果都代表了学生进行通讯消费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也有个别的通讯令人不满意之处,对学生对通讯消费的不满意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通讯时的信号差成为学生对通讯消费出现不满意的首要因素,也说明目前的体育类商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商家应该努力提高通讯信号的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此外,通讯消费也存在着消费贵的情况,也是学生不满意的因素之一。
四、自己观察和真实的感受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大学生使用手机是适应开放的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转型,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步伐越来越快,那么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在一定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做到信息共享才能谋求更好的生存。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其信息需求度不逊于其他的社会成员,更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对信息的渴求甚至超过了其他的社会成员,更何况大学生是处于社会的前沿。但是传统的通讯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因此,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仅仅只是顺应信息化时代趋势的一个典型表现而已。
2、大学生对手机持实用的使用态度:
(1)、当作生活的必需品。统计可知,90.6%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一个大众化的通讯工具。这表明,大学生认为手机已经具有:使用的普遍性、作用的重要性。因为它作为工具存在,已经变成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辅助物品,对它已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手机已不再是个人经济实力的体现,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生活必需品。
(2)、追求普通的档次。校园学生群体购买手机还是以中低端机为主。目前影响学生购买手机的首要因素还是价格,从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这种消费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9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手机价位在2000元以内,而这又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1000元以下。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大众化的价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追求的是物美价廉或适合自己的实用型档次,但并不能排除个别现象的发生。
(3)、使用的原因。针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使用手机的同学的初衷集中在:①、与亲朋好友方便联系;②、学习、打工、找工作方便联系。归根到底,大学生的使用初衷是方便与他人联系、与社会对接。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即将走进社会的人来说,这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社会实践报告 毛概作业
社会实践报告
转眼间大学的第四个学期即将过去,从大一开始到现在,我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比如支教活动,低碳行动等,充分利用了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获取社会实践经验,丰富自身经历,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在以后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这里主要以本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撰写下这学期的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美德,爱心奉献社会
--支教活动
我加入的社团部门是游戏系分团委的实践部。实践部,顾名思义就是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部门,活动类型主要是支教活动,涂鸦活动,下乡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参与者是抱着服务他人的心态去参与的活动。这里我谈下本学期前往碧水新邨参加的一个支教经历。
碧水新邨是一个留守儿童的聚集地,从表面上看那里是一个富裕的别墅区,但实际上,当地居民并没有多少收入来源。那里附近的村落和田地被政府征收了地皮,然后政府给予了补偿,也就是造了一个别墅区补偿这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每家农户补偿了一层房子。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原来村民依靠的田地获取的粮食来源没有了,所以村民需要外出打工和利用别墅区租借以维持基本的开支。或许有人会说,别墅区租借能够收取大量费用,然而并不是,他们租借别墅的次数每个月只有一两次,平均每个月得到的费用仅有1000左右。那么,村民外出打工之后,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就少了,这里出现了许多的留守儿童,家里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在家,他们很少与父母一起的时间。
当我了解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当地的人民做些什么,所以我利于空余时间与其余三个志愿者前往碧水新邨,进行一次时间为3小时的兴趣辅导。当我们到达碧水新邨的时候,当地孩子是十分开心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们有一节关于行星知识的兴趣辅导课,教学模式,是采用了志愿者与学生互动的形式,比如说,在讲解八大行星的知识时,我们选择了8个孩子分别代表每个行星,然后让他们根据行星排序,根据行星的不同的自传公转进行旋转等。这一节课结束后,有个小孩带着求知的眼神,一直询问我有关的行星知识,他一边询问,我一边回答着,直到下一节上课开始,他才带着遗憾回到座位上。
可能是由于平常没有机会接触到课外知识,所以这里的孩子相对其他地方的孩子来说,都较为听话,上兴趣辅导课时都紧紧盯着大屏幕,汲取着知识,拓展自身的兴趣。这么说来,这验证“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相对城市的孩子,他们更早的懂事,为父母分担一部分责任。在支教活动结束后,一些陪伴孩子过来参与活动的爷爷奶奶,对我们表示感谢,认为我们的辅导是有意义的,能够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兴趣。
我发现参与志愿活动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抱着服务他人的思想用心去做就可以了,用六个字概括就是“有爱心,有耐心”。你的用心,服务对象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们可能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是内心是对你表示表示感激的。参与支教活动,不仅仅帮助了小孩子,也是帮助了自身,在活动中能够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与小孩子的沟通中,也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问题,这一点是以后我们外出社会很重要的一点。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社团活动
由于我的部门是实践部,一个有关公益的部门,所以我的社团活动也是关于公益方面的,这里我谈下关于组织志愿活动的一些经验和感受,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以本学期我组织参与的志愿活动为例,这学期我主要是带领队伍前往屈洞小学进行支教活动(日常的支教活动)。屈洞小学美术老师数量并不多,所以我们与屈洞小学合作建立了一个实践基地(这个是基地在2012年建立),辅助屈洞的小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美术基础教学。我们部门在这主要管理艺术扶苗服务队,确保支教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进行支教活动之前,我们队伍会先制定一个教学大纲,教学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队伍对于志愿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对于每一个班级,我们部门都会分配一个成员进行管理,活动开始前,确保每一个班级的教学准备工作能做好;活动时,时时关注课堂突发情况的发生(学生打架,突发性疾病等情况发生);活动后,将会制作一个教学反馈表,反馈当天的教学情况。
我们队伍一般是在每个星期四的下午前往屈洞小学进行的支教活动,因为屈洞小学距离我们学校的距离为3km左右,我们采取的交通工具为自行车。在前往小学之前,我们先在学校集合,核对志愿者人数(参与的志愿人数在40人上下);在去往的过程中,我们部门成员分布在队伍开头、中间和尾部,确保队员的安全情况,防止出现队员掉队的情况。另外,如果当天出现下暴雨,台风等情况,为了队员的安全情况,我们将会与屈洞校方沟通,将支教活动延期。
屈洞村是一个较为贫穷的村落,这也是屈洞小学教师资源不足的一个原因。屈洞小学大部分学生的家庭都不富裕,父母平常多数出外打工,放学之后,许多学生是由爷爷奶奶进行接送,部分学生是由家长接送,这部分家长大多数皮肤黝黑,可见是经常在太阳底下工作或者下田,穿着带着灰尘,这说明是刚工作完,就过来接孩子回家,可以看出家庭的紧迫感,家长不放过每一分的挣钱时间,只为孩子能够更好的生活。在支教活动之余,我跟一个五年级的女孩交谈过,了解到她周末一般是在家照顾弟弟,爸妈出外工作去了,只剩下她和弟弟还有年纪已大的奶奶,平常爸妈并没有时间带她和弟弟出去玩。以她作为代表,可以看出屈洞的学生平常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都是较为诙谐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获取到美术知识。
作为组织者,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说,活动的覆盖范围、活动的影响程度、志愿者的参与度等,这些都是需要组织者考虑的,这关系到是否实际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对象,志愿活动是否真正的实施。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活动照片制作一个活动视频,然后将视频发给队员,相信以后这对于队员来说,将会是一个较为美好的会议,这对于维持队伍的热情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我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能够较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学会与人交谈的技巧,这也能够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出现的问题,在反省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对我们以后工作来说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五篇:毛概社会实践报告作业
社会实践报告
23秒,32年
——赴唐山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3秒,32年”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一句宣传词,一部电影重现了当时惨绝人寰的场面,但是心灵的冲击已经冲淡了视觉的震撼,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35年了,在这些年当中离我们忽远忽近,熟悉而又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唐山大地震从未离我们远去,唐山人的震后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唐山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弹指一挥间,35年匆匆而过。昔日的瓦砾不再,一座震后崛起的奇迹之城、一座科学发展的示范之城矗立在世人面前。唐山重新崛起,靠的是独具特色的唐山城市精神。唐山人对35年前的地震有着各自的记忆,而对“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我们有着共同的认识。35年的变迁,让人们看到了唐山的发展和未来。唐山人生活的变化告诉我们,唐山的明天会更好。
一、沧桑历史,富饶美丽
在燕山之南,渤海之北,有一片13772平方公里的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这里土地富饶而美丽,这里五谷丰登、鱼肥虾美,这里埋藏着被称为“太阳石”的宝藏,这里有着说不完的沧桑历史„„
早在4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这片土地生活,并与北京周口店人有着紧密 1
联系。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讲述唐山的故事,就得先看看唐山的历史。翻开历史厚重的书卷,你会发现,唐山曾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
这里诞生了中国的5个第一。1878年,洋务运动中,开平矿务局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3年后,开平矿务局又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标准化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同年,又造出了第一台“中国造”蒸汽机车——“龙号”机车。1889年,唐山细棉土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桶水泥,唐山生产的“马牌”水泥,频频获得国际大奖;1914年,唐山启新瓷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与此同时,钢铁、电力、纺织等近代工业在唐山蓬勃兴起。
时间进入1949年,当时,唐山工业总产值虽不及天津,但已与北平(今北京)相当。闻名遐迩的“华北工业重镇”和“京东商业大埠”的桂冠,再次成为唐山这座城市的荣耀。如今,唐山依托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经济发展全省领先,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唐山名人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抗战英雄节振国、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平局创始人成兆才等都是这块热土孕育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知名人士„„
唐山评剧、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被称为“冀东文艺三支花”;孙中山规划的北方大港就选址唐山的渤海之滨,如今这里已经崛起了京唐港和曹妃甸大港;这里还有万里长城等著名的风景区,有迁西板栗等著名特产,又蕴藏丰富的铁矿、石油等矿产;南部平原,稻米飘香,渤海湾海产丰富、唐山,不仅文化历史厚重,又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2011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5周年纪念日,我和同学早早出门去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广场上不同于往常的欢声笑语,让纪念碑广场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纪念碑下摆放了好多花篮,对逝者表示沉重的哀悼,在抗震纪念墙处,好多人在祭奠在灾难中失去的亲人,一束束菊花摆放在墙下,人们对着墙上的名字低声诉说着哀思。我们又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看着馆中陈列的物品和照片,我们仿佛回到了35年前的那场灾难,悲痛笼罩在我们心头,我们一言不发的离开了抗震纪念馆。
三、重建家园,凤凰涅槃
站在抗震纪念碑广场,看着周围高楼林立人来人往,不由的从心中感叹昔日的一片废墟变成了如今的凤凰城,唐山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重建了自己的家园。
大地震,给了唐山致命一击。地震吞噬24万条生命的同时,所有的“生命线”工程几乎在瞬间毁于一旦:公路被毁,桥梁截断,铁路路基变形;机场航空导航系统全线停滞;通讯、电路、水路全部卡断。
西方媒体当时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消失。但中国人选择了清理废墟,重建唐山。
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重建唐山时,选址问题曾有争论:是原地重建,还是易地重建?
易地重建,可以避开市区地下的断裂带,解放出唐山城区下面压的2亿吨煤,还可以节省清理废墟所需的费用。
可是如果这样,唐山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的城市就消失了。唐山是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曾生产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袋水泥。而原地重建则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减少征地、迁移的巨额投资,节约土地。经过种种考虑,唐山的最终选择是,在原址上整个城市向西北方向推移:在通过对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考察后,把新城区确定在北部。一些处于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也随之迁移。
于是,在所有唐山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建成了如今的新唐山。2000年,唐山这座资源型城市为打破依赖资源带来的发展瓶颈二次涅槃找到“转身向海”方向,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地下储有大油田”的曹妃甸就成为唐山发展沿海经济的承接地,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明确提出在这里建设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唐山湾“四点一带”的发展优势和前景堪比日本的东京湾;全省第一经济强市的桂冠令人艳羡;荣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让人民群众倍感自豪与骄傲;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大南湖的开发建设令人震撼;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永久主题的首届曹妃甸论坛成功举办,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发展中的新唐山……
四、尊重生命,心怀感恩
历史造就了一座感恩的城市,造就了感恩的唐山人民。唐山人民心中总存有一份感动,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唐山发生大地震后的危难关头,子弟兵跑步赶了过来,全国各地医疗队驱车赶来了,中华民族30万救援大军相继赶赴唐山。一双双手,从废墟中扒出被埋的人员,一颗颗心牵挂着他们的生死安危……这一刻,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和血与唐山灾民紧紧连在了一起,人类最美好的真情、友
情、亲情在这里升华。从深层次上说,感恩和爱心已融入唐山人的血液,升华为唐山人的精神价值,是推进新唐山崛起的一种精神力量。
2007年1月,丰润区一位67岁老人来到唐山市慈善总会筹委会为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却执意不肯留下姓名,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劝说下,老人才在捐款票据上署名“帮一点”。由此,“帮一点”爱心故事在唐山传播开来,千千万万个“帮一点”活跃在最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在“帮一点”精神的激励下,社会各界、普通群众投身“帮一点”的爱心行动更如雨后春笋。
2008年初,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远隔千里之外的13位玉田县农民自费赶往郴州救灾,奋战十几天,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起了唐山农民的新形象……后来人们这样评价宋志永等13位义士:他们用自己朴素的热情融化了凝结在南方的坚冰,“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
唐山人民怀着感恩的心态,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不仅大力发展经济,而且在其他地区人民遭受灾难的危难时刻,唐山人民总是最先表现出人间关爱的深厚情感,最先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并全力捐款捐物,以自身的经验帮助和指导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湖南抗击冰雪灾害、青海玉树大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时,在救援现场处处可见唐山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行动,回报着社会,感动着祖国。
此次社会实践,虽然是在自己的家乡,但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和了解,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带给唐山人民无法弥补的巨大伤痛,我也感受到了震后崛起的新唐山蓬勃的发展,我会把唐山精神传承下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祈祷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