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言寓意、历史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概括练习
寓言寓意、历史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概括练习
说明:我编写的这个练习,目的是打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个练习,既可以培养文言文翻译能力,又可培养阅读理想能力,还可以培养概括表达能力;也可以把它当作作文审题练习;此外,这些材料,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总之,是一举多得。(刘英传)
请用简明的寓言概括以下寓言的寓意和历史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1、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答:
2、肠烂将死
赵伯公为人肥大,夏日醉卧,有数岁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子八九枚内脐中。既醒,了不觉。数日后,乃知痛。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惧死,乃命妻子处分家事,泣谓家人曰:“我肠烂将死!”明日,李核出,寻问,乃知是孙儿所内李子也。(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答:
3、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艺林伐山》)
【注释】①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蛈日:有人认为应该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麴,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②蟾蜍:俗称癞蛤蟆。②
①答:
4、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答:
5、楚人过河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dū 大)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吕氏春秋·察今》)
答:
6、疑邻窃斧
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列子·说符》)
【注释】①鈇(fū):通“斧”。②为:动作,做法。③尤,通“囿”,局限。②①答:
7、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
答:
8、卫人迎新妇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战国策·宋卫》)
【注释】①拊(fǔ):敲,打。②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③旧时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凿成。②
③
①答:
9、笼鸟减食
多捕众鸟,藏在大器,随时瞻视,养食以时。毛尾既长,随时剪落,选其肥者,日用供厨。中有一鸟,内自思惟:“若我食多,肥则致死,若饿不食,复致丧身,宜自料量。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如其所念,既便少食,衣毛悦泽,便从其愿。(《出曜经》三十卷。印度·法救菩萨造,后秦·竺佛念译。又称《出曜论》。收在《大正藏》第四册。)
①养食以时:按时喂养食物。②内:内心。③宜:适宜。④损:瘦。⑤悦泽:光滑润泽。
④②
③
①答:
10、卖宅避悍
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韩非子·说林》)
答:
11、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林》)
答:
12、齐人夺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之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列子·说符》)
答:
13、金钩桂饵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 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阙子》)
【注释】①桂: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这里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②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③翡翠: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纶:钓鱼用的丝线。饵:引鱼上钩的食物。④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⑤是:正确。⑥不几:不多。④⑤
①
②
③答:
14、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战国策·赵策四》)
答:
15、翳草冀雉
句章之野人,翳其藩以草,闻唧唧之声,发之而得雉。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明日往聆焉,唧唧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郁离子•虞孚》)
【注释】①句章:地名;野人: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即农民。②翳:遮蔽。③藩:篱笆。
①②
③答:
16、荆人畏鬼
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 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zhōu,诳,欺骗)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由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郁离子·麋虎》)
答:
17、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郁离子·枸橼(jǔyuán)》] 答:
18、剜股藏珠
海中有宝山焉。众宝错落其间,白光煜如也。海夫有得径寸珠者,舟载以还。行未百里,风涛汹簸,蛟龙出没可怖。舟子告曰:“龙欲得珠也。急沉之,否则连我矣!”海夫欲弃不可,不弃又势迫,因剜股藏之,海波遂平。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嗟夫!天下之至贵者身尔。人乃贵外物而丧其身,身死虽宝奚用焉?何其惑之甚也?(《龙门子凝道记·秋风枢》)
答:
19、盲子失坠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也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贤弈编·应谐录》)
答:
20、猱搔虎痒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注释】①汰:清除。①答:
第二篇:历史故事给我的做人道理
孔融让梨给我的启示
我读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虽然故事很老了,但是每当我看起时还是深有感触,古时候的优良传统传到现在到底还有哪些还在继续下去。现在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公子哥都是公主,被家人娇生惯养着,还有几个孩子知道尊老爱幼。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深思。我看过一个类似的这样的故事,是西方的: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分别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特别深。这两个人谈的事,都与“孔融让梨”有关。
一封来信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得到了。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妈妈听后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一听到这个话,我马上转过弯来了,改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个大苹果“奖”给了我。从此我知道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以后我学会了打架、偷、抢,只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这是一名犯人写来的信。
第二封信是一位叫约翰的成功人士写来的,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现在咱们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3块,你们3人一人一块儿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结果我干的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这与其说是美国版的“孔融让梨”,不如说是“约翰争梨”。要说一个故事就能决定一种人生,显然是极而言之;但要说母亲的观念和做法对孩子的一生没有影响,也不实际。事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在“约翰争梨”的故事里,约翰和他们的兄弟无论年龄多小,都是他们妈妈眼中拥有独立人格和意志的“人”,而不是可以任由成人意志驱使安排的“屁孩儿”。“约翰争梨”,正视人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实现了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个人利益诉求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统一。
当然,这种“争”,是“明争”,不是“暗斗”,更不同于抢、夺。它必须在两个条件下进行,一是有一套大家认同的规则,二是有“裁判”监督规则的执行。西方人的观念是这样的: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孔融让梨显然不符合他们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西方学者普遍对此进行了实验。在传统的西方家庭中,一位家长为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友爱程度,把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任由他们挑选,在挑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家长表扬了那位选的最小苹果的那位孩子,而对那位挑选了大苹果的孩子进行了批评,其实在挑选的最初,那位选择小苹果的孩子也是想选大苹果,但他懂得选小的更能赢得大人的青睐,从而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选择了小苹果。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受批评的孩子一些启发,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会了撒谎,过早接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最终孩子们长大后都走上了违法的道路,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个家庭,却发生了不同结果,家长鼓励挑选小的苹果的孩子,赞扬他们的友爱精神,并且表扬挑选大苹果的孩子,称赞他们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显然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有了不一般的成就。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孔融让梨就一定能造就一个圣人。
第三篇:关于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成语专题
关于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成语
(1)、寓言故事成语: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画蛇添足、画饼充饥、叶公好龙、杯弓蛇影、坐井观天、愚公移山、画地为牢
(2)、神话故事成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3)、历史故事成语: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负荆请罪(廉颇)妙笔生花(李白)呕心沥血(李贺)程门立雪(杨时)望梅止渴(曹操)围魏救赵(孙膑)东山再起(谢安)闻鸡起舞(祖逊)一鼓作气(曹刿)愚公移山(愚公)凿壁借光(匡衡)名落孙山(孙山)请君入瓮(周兴)马革裹尸(马援)退避三舍(重耳)投笔从戎(班超)图穷匕见(荆轲)铁面无私(包拯)草木皆兵(苻坚)背水一战(韩信)乐不思蜀(刘禅)不耻下问(孔子)一鸣惊人(齐威王)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一笔勾销(范仲淹)九牛一毛(司马迁)完璧归赵(蔺相如)雪中送炭(宋太宗)黄袍加身(赵匡胤)焚书坑儒(秦始皇)惊弓之鸟(孙更赢)入木三分(王羲之)一字千金(吕不韦)小心翼翼(贾黄中)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高山流水(钟子期)百闻不如一见(赵充)有眼不识泰山(鲁班)先发制人 约法三章(刘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三顾毛庐 如鱼得水(刘备)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项羽)运筹帷幄 孺子可教(张良)过关斩将 单刀赴会(关羽)脱颖而出 毛遂自荐(毛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神机妙算 锦囊妙计 初出茅庐(诸葛亮)
第四篇:第八单元寓言通过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第八单元 29课 寓言
通过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一、字(形、音、义、音序、部首):
妻 睬 蔡 烫(形旁火)
二、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记昌学射》:扎实基本功,认真,有恒心,有毅力,耐心,谦虚,用功。2.《扁鹊治病》: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应该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三、课文重点:
(一)《记昌学射》运用扩题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记昌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飞卫让记昌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两年后,记昌又去找飞卫,飞卫让他把一个极小东西看成一个大东西再来找他。之后记昌又去找飞卫,飞卫教他怎样射箭。最后飞卫成了百发百中的射手。
1.第2段“第三句”说明记昌谦虚听取别人的意见。
“注视”:如果用其它词替换好吗?不好,不能体现出记昌用功、刻苦。(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两年”说明记昌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结果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2.第3段“第四句”中“又”体现记昌认真、有恒心、坚持不懈。“第五句”中“每天”“聚精会神”。“每天”说明持之以恒、有恒心、有耐心。“聚精会神”说明认真、仔细。
小虱子竟然像车轮一样(夸张)。
(二)《扁鹊治病》:
中心:听取别人正确意见不要讳疾忌医,不听别人的正确意见。课文重点:
扁鹊:医术高明,负责。
蔡桓公:固执,不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人,讳疾忌医。第2段:蔡桓公的语言,不相信别人。
第3段:又来拜见说明扁鹊锲而不舍,反衬蔡桓公不听取别人意见、固执、傲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再一次说明讳疾忌医,傲慢。扁鹊又退了出去,“退”字体现了扁鹊恭敬。第4段中“连忙”说明扁鹊机智、冷静。
第五篇: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寓意)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
寓言是一種形象(故事)和理論(寓意)相結合的邊緣文體。它同時作用於人的感情和理智,因此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量,如戰國時代的縱橫家、先秦的諸子、釋迦牟尼及其弟子宣傳佛教教義都曾借助過寓言。寓言的形象不同於一般敘事文學的形象,它很簡括,可能只有短短數字,只用粗線條描出形象的輪廓,且以少勝多,寓言的意義也不完全靠形象本身來加以顯示,而是由作者加以點化,誘導,闡述,同其他事物進行類比,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中國寓言以人物故事為主,以散文為主,散文主要用於敘述故事。中國古代寓言帶有濃重的政治倫理色彩。但是它不僅沒有專史,而且在古代也沒有專集,沒有出現以寓言命名的寓言故事集,另一方面,古人命名為寓言的作品又往往不是寓言,如王安石的《寓言》十五首,沒有一首是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根據寓言本身的發展情況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學背景,大體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先秦寓言:先秦是中國寓言產生和蓬勃發展的時。其中戰國時代是寓言創作的黃金時段,當時的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裡,為了闡述不同派別的哲理和政治主張,詳各家理念,因此可稱為「哲理寓言」。
(二)兩漢寓言:兩漢寓言的題材和手法大致承襲先秦,但主旨是希望透過寓言來宣傳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給人們勸誡,讓統一的封建帝國能夠長治久安,因此可稱為「勸誡寓言」。
(三)魏晉南北朝寓言: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
個大轉變期,在許多方面都明顯具有過渡性質,寓言的創作也是一樣的。
(四)唐宋時期:這是中國古代寓言創作第二個高峰期,其特點是寓言的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可稱之為「諷刺寓言」。寓言的獨立擬定篇名(如柳宗元的《三戒》),獨立編集(如艾子雜說),也開始於這個時期。
(五)元明清寓言:其特點是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其中很多寓言可稱為「詼諧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有自己的突出優點。第一、量多源長,針對性強。中國古代寓言數量十分巨大,僅先秦寓言便超出千則,而且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往往直接干預政治生活,作用強烈明顯。第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中國寓言的題材是非常廣泛、十分多樣的,除了動植物故事,還有生活故事、歷史故事、鬼神志怪、笑話等等。風格也極多樣化,先秦時代已形成了不同流派、風格的寓言。先秦之後很多寓言家的創作也都具有獨特風貌。第三、篇幅靈活,結構宏偉。中國古代寓言的篇幅十分靈活,短的只有一二十字就能,長的多達一二千字。結構上創造了「寓言群」這種形式,不僅為呂氏春秋所繼承,也影響到了「類書」的編纂。
參考書目:陳蒲清著,《中國古代寓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