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题作文命题技巧
话题作文命题技巧
俗话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作文也要靠题妆。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有人把作文题目比作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青睐,将会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这就要求题目也要创新,要有“新”意。
那么,话题到底有哪些拟题的方法呢?
一、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1、“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2、“亲情” 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3、“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三、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如:
1、“人与自然”的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
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
2、“网络与生活”的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眼泪在风中飞舞?
3、“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
四、形象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
1、“爱”的话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语双关:一指爸爸去世了,一指爸爸养的夹竹桃调榭了。
2、“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能吸引读者。
3、“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
五、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即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1、“生命”话题——〈白云·夕阳·歌声〉
这个题目就营造了夕阳西下,天空中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歌声飞扬。引起人们的联想。
2、“生活”话题——〈篱笆·女人·狗〉 看到这个题目,立即让人联想到篱笆内有个女人和一只狗的画面。
七、符号法
也就是用一些数字或符号来为文章拟题的方法。如:
1、“成功”话题——〈成功=辛勤+汗水〉
2、“效率”话题——〈8-1>8〉 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如果抽出来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那工作的效率一定比 工作八个小时要好。
八、口语法
也就是采用口语,用亲切自然的形象,作为文章题目,使人读来轻松舒畅,充满生活气息。如:
1、“爱”的话题——〈爸爸,你抽根烟吧〉
2、“关爱”的话题——〈小孩,不哭〉
十、线索及主题概括法
也就是用贯穿全文的线索(道具、人物、事件)或对象作为标题,或用简练的话语概括文章的内容作为标题的方法。如:
〈羚羊木雕〉〈最后一课〉〈驿路梨花〉〈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都是索性的。“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
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要拟一个好的标题,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
浅谈中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话题作文虽然给考生留有很大创作空间,但考试时很多考生都得分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偏离话题、不会拟定标题、不会把握文体、卷面不整洁、字数不符合要求等方面的硬伤。那么,初三学生如何在中考中使话题作文得高分呢?以下几点写作技巧是不容忽视的:
二、把握话题中心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易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话题范围再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以“个性”为
话题,如果学生写成“爱好”或“习惯”,这就超出了话题的范围。再比如,“请你以自己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去写别人受到批评或表扬,这同样偏离了话题的中心。准确把握话题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等等。所以面对话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读懂材料,看清要求,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三、紧扣话题拟题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文章标题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标题拟的好,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可以给整篇文章增光添彩,同时,也定下了写作方向。
作文题目要准确,更要生动、凝练、含蓄、新奇,有美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内容和读者情感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所以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出彩的题目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拟题的方法有:
1、以话题为中心词,在话题前后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这是拟题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它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形象。以“感动”话题为例,我们可以围绕“感动”,拟出这样一些标题:“就这样被你感动”、“妈妈,我为你感动”、“感动我的一个瞬间”、“心灵的感动”、“感动之后的思考”、“今天,你感动了吗”等题目。
3、用修辞方法拟题。如以“假日”为话题,可用比喻拟题,拟为《假日——爱的桥梁》,将桥梁比喻成爱的桥梁,在父母离婚后,“我”被判给爸爸,于是利用假日与妈妈构筑了一条情感的纽带。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可拟为《苦咖啡》,这便运用了双关,既实指咖啡,又暗指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在校独自锻炼的苦,折射出其中的甜。
4、用联想的方法来拟题。该法适用于一些有象征意义的话题,如“水”、“山”、“树”等。以“树”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很多见解独到的标题,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材与非材”、“木秀于林”、“谈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等。
四、立意创新求异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率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为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
1、要做到切口小,即选取一个小的角度、巧的角度,小中见大。如以《草赞》为题作文,无疑要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照一般的写法,一些考生往往扣住小草“平凡”的特点来赞美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教师、环卫工人等。而有个考生写此文巧取角度,抓住小草具有适应艰苦环境且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赞美一批下岗工人开办人们急需的“托老所”等服务性机构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赞小草”虽是老调,该考生却弹出了新意。
2、学会逆向思维,就是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以“感动”这个话题为例,它的反面是不懂感动或者是不会感动。那我们就可以写一个说自己不懂“感动”的人,写他在母爱面前的心理和行动,写他的冷漠在母爱面前怎样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从而学会感动的过程。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文章不落入俗套,不大众化,而给阅卷老师以“新颖”之感。
3、发挥联想和想像。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说别人所未说,讲别人所未讲,抒别人所未抒。比如以“歌声”为话题时,一位学生独辟蹊径,把自然界声音融成一曲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学生把寝室的打鼾写成了《夜半歌声》,这些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文体明确规范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便于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但一定要使用一种非常规范的文体。一般建议大家写记叙文。
第二篇:话题作文命题趋势
完全式话题
作文题目的结构与作用
四川省资阳中学李政邮编 641300
从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已连续四年出现话题作文,这种“三自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作文命题自诞生起就以其广阔的自由创造空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可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近两年笔者参加了高考阅卷,发现许多同学对话题作文的把握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受以前材料作文影响,只抠材料,不扣话题;有的就事论事,内容单薄;有的不注意要求,以话题为标题,或没有标题,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部分学生不了解话题作文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笔者试就一个完整的话题做一解构,以期有所补益。下面以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2)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3)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4)[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完全式话题作文题目。笔者认为,一个完全式话题作文题目应包括四个部分:(1)材料、(2)解析、(3)话题、(4)要求。材料是一个引子,它的作用是引出话题;解析是对材料的简单分析和拓展,它的作用是诱发考生对相关材料的联想,拓展考生的想象空间,激发考生写作欲望;话题起定向作用,它规定写作的范围和方向;要求对内容、立意、文体、题目、字数等作出规定。
先说材料。在以前的材料作文中审材料是审题的关键,因为材料中的观点常常就是你作文的最佳立意,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这也是材料作文受到批评的原因,它限定了学生的立意,学生作文只能重新阐释或论证原材料观点,最好的也只是“原材料观点+生活现实”。比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后写议论文,读懂寓言诗,文章的立意基本就定了,首先对于这种鸟类之间的互相评说是不应给予肯定的,联系到实际生活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只看见他人的缺点而不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话题作文中材料的这种作用被削弱了,它只起引出话题的导入作用。比如前面题目中智子疑邻的故事,如果是材料作文,文章将最好这样立意:任何事情都不能凭个人好恶,主观臆断,而应该认真调查,实事求是。部分学生受以前材料作文思路影响就这样立意,但这样立意却没有扣住“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造成了偏离题意,得分就可想而知了。
解析部分是话题作文的一个亮点,它让高考作文题显得大气。可以说它是对学生作文的启发和提示,它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不与学生为难的平易的特点,也展现出高考对考查学生思维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值得考生仔细琢磨,甚至字斟句琢也不为过。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常常忽视这些重要信息,以致思路难以展开,文章内容单薄甚至空洞。让我们来看前面题目中的解析部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自然引发学生从故事到现实生活的相似联想;“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对比联想,拓展联想空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在前面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思考引向深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回答了,文章立意就明确了。几个问题围绕话题,层层递进,不是很好的作文提示吗?
话题是话题作文题目的核心,它在话题作文中起着关键的定向作用。不管你联想和想象如何丰富,最终都应该回归到话题上来,紧扣话题展开。话题一般只是作文内容的一个范围指定,有着较为广阔的自由空间。比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只要你能紧扣二者关系,可以结合你所拥有的材料和你的认识立意,你可以认为感情亲疏要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也可以认为二者根本没有关系,也可以认为有联系但前者对后者不起决定作用,甚至可以探讨怎样才能让感情亲疏不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如此等等。这就是话题作文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话题作文自诞生起就受到社会各界青睐的原因,它让考生说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思想,这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至于要求,这是所有作文都有的,无庸赘述,只要同学们认真细致一些就行。
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
第三篇:全命题,材料,话题作文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词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篇好的作文,首先好在立意上,思想有了深度,才能出彩。其次,开头有好的语言,很容易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再次,好的题材,能提高阅卷老师的兴奋度。第四新颖的结构,会给阅卷老师一点新奇感。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文自华。我们的知识储备越丰富,越全面,越有深度,越多样化,那么出自我们笔下的文章的立意就会越深刻,形式就会越新颖,题材就会越广泛!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立意的基本原则:准确、新颖、高远、深刻。准确——就是代命题人立言;新颖——是指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人之所未曾言;高远——是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人之所未尽言。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审题注意时代性,立意注意针对性和导向性,选材要体现灵活性,形式上注意丰富性和文学性,表达注意情感化和哲理性。
全命题、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命题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作文能力。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补题之前首先要抓住题中的两个“题眼”。
半命题作文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
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补题前要抓住“题眼”,例如作文题“那是一 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把读书、母爱、学习生活替换“那”字。
如:“生命因___更精彩”,可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也可填短语: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
如:“这也是一种___”(09福建)“这”指示代词,可用失败、挫折、平凡等词代替“这”字。“站在___的门口”(09湖北)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作文题《我的财富》。有些考生不理解“财富”的含义,把祖国、时代、伟人视为财富,显得牵强附会。有的考生开头写“我的财富”,如时间、健康等,可中间却以许多篇幅写“我们的财富”,丢失了“我的”个性。更多的考生,重在写“我的财富”是什么,而没有突出说明“为什么”,即没有阐述我的“财富观”,这样文章就失去了灵魂的价值,成为意浮文浅的庸作。
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些考生不理解题目中“看”的意思,没有写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却写成看书报杂志的感想,或是“我是怎样进行课外阅读的”,这就完全违背了题旨。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思考范围,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作文。话题作文的三自是“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
话题作文给考生留有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考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
立意,就是指记叙文中确立主题思想,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审题和立意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个环节。审题是写作的前提,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难点。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1.用导语引出话题。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用材料引出话题。题面由文字或图画材料和话题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制写作范围。
3.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现话题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说明。
写话题作文审题:
一审文题要求、规定语,明确写作范围。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写作导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们逐一阅读,辨析要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面上的硬性规定,要言听计从。
二审文章体裁要求,确定适合的写作体裁。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不限文体,可是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体色彩,不能用《谈感动》一类的题目写记叙文,也不 能用《感动游览记》一类的题目写议论文,议论文也不要有题记、小标题。
三审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话题作文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范围很大,如以“感动”为话题,容易使考生思绪万千,无所适从,加之时间限制,导致考生想到哪写到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对“大话题”加以限制,使之由大化小,由抽象变具体,从一个角度写自己的见闻或感受,见解独特、立意新颖。
分清话题作文话题的类别
从话题内涵的隐显看,有显豁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与公德、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杂、品德、合作,心灵的选择、我与空间、共享生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
作文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请自选角度,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大多数学生审题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是围绕“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写成: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要控制瘟疫蔓延等,显得更离谱了。没有在“共享”一词上着眼花笔墨。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200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以“杂”为话题不限文体写作,应该说这是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对深化语文教改很有意义的作文题目。然而,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考生不解题意,把说“杂”写成“杂说”。如果写议论文,“杂”是论说的对象和内容,可联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展开论述,而“杂说”是体裁,有如“漫谈”。有不少考生宿构套袭,写“杂说SARS”,这当然与题旨相悖,成绩也就严重滑坡。还有的考生将“杂”混同于“博”,写求知应博古通今,为人要胸怀博大,这显然文不对题。
2009年广东作文“常识”。材料中给出来两个有倾向性的观点: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这会大大降低审题难度,但却容易限制考生思维,影响区分度。
常识,就是平常的、普通的、一般的知识。此文可作记叙文,也可作议论文。应注意“常识”的概念,最好不要用“知识”、“认识”等近义词来代替“常识”。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要搞懂常识背后的规律性。比如“登高望远”、“一叶落而知秋”等,都可以纳入“常识”的范畴,关键就是要灵活运用,关联上“常识”的内涵,要懂得触类旁通。再说大一点,其实中学教育始终是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来展开的,基本都可以说是“常识”,学生都可以从中联系自己的经历或见闻。
这个命题给了两个提示,第一个“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会让人想到“绿灯行、红灯停”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个提示“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容易让考生想到过时的常识应该批判继承。这两点提示,是为打不开思路的考生准备的,写其中一条即可。提示后面的省略号,说明考生还可从其他角度切入。此题可以引发考生乃至整个社会对“常识”的反思,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有自然科学等。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中国社会普遍是一个常识比较缺乏的社会,或是把常识变成高大的真理,或是熟视无睹。我猜想出题者的目的是让大家对常识有种平常心,对常识有个尊重的语境,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面,经常会忽视常识或者是把常识当作一个不可及的真理来宣传,比如说过去教育孩子时,会说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只要是人,就会这样去做的,不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分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这样做,这是常识,根本不需要特别指出;官员不应该贪污,这是常识,可是经常见到宣传某个官员很廉洁、不贪污„„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是需要回到常识、回到尊重常识。常识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遗忘掉,不注重离自己最近的、当下的事务,反而只注重一些很遥远的事情。我想出题者也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吧。
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图画)材料,按照作文命题要求作文。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首先提取关键句和关键词语。
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
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根据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材料作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
2.要联系实际。确定写作中心后,要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
3.要力求出新。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
08作文题:海龟和老鹰 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评】这个题目也属于“新材料作文”,这个故事的含义比较浅显: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有位诗人曾对这种情况有一句精彩的描述:世界上最大的伤害往往是以爱的名义。所以人做事,不能光靠爱心,靠一腔热情,还要顾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08作文题:三个人进商店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
【评】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命题,表现在两个方面:蛮有创意而且非常开放,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个性加以发挥。
材料作文“心灵的选择”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毅然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不是人人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所见所听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从材料来看,登山者的选择可以是放弃援救自己离开,也可以是告诉别人来援救,但他选择了留下来救助陌生人,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了困难和牺牲,这种选择无疑是高尚的,是值得敬佩和推崇的,是一种该得到整个社会肯定和发扬的选择。而选择放弃援救显然是不人道的,不仅不能提倡,还要遭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就非常白了。考生可以以此写故事、发议论。老师认为写议论文相对更容易一些,因为这个话题的立意非常明确。
日常生活中关于“选择”的冲突是随时可遇的,比如公与私、正义与非正义、高尚与邪恶、利人与利己等,特别是利益、情感等方面的冲突,都是考生作文的对象。考生在这类作文的得分上区分度可能会很小,关键看考生的布局谋篇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第四篇: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供考生参考。
1.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
2.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 明月黄花”,这样一个题目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3.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又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样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
4.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
5.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头口难开》,化用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有考生立即借用,拟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足见聪明之处。
7.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第五篇:话题作文的审题和命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命题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话题作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叙述各自不同的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可以虚构故事,从而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施展写作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它也成为近几年中考、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
写好一篇话题作文,要兼顾的要素当然很多,但准确审题、精心命题是诸多要素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话题作文的审题
1、审清话题内涵。话题作文所提供的话题是直露的、明确的,又是宽泛的,在审题上大大降低了难度。但学生在审题时仍应仔细、重视,否则就会出现偏题的毛病。如以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例,所提供的材料是: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根据你对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这道题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作文题目不同之处,是它没有明确告诉考生这道题目的话题是什么,而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材料后,进行分析,归纳出话题。
因此,考生要做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过审题关,考生要认真咀嚼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从中抓住写作的关键信息,弄清“独木”与“千树万树”、“一花”与“千朵万朵”、“滴水”与“千点万点”的关系。说明个体的力量不大,出卷者不褒扬个人主义,出卷者要考生写的是一个“集体”,把每一个“个体”聚集起来的集体。这个集体至少三人以上。这次考卷中,有些考生写我与同桌和谐相处,写爸爸妈妈互敬互让,都有些偏了。只有主题提炼得准确,才能确保考生的文章能紧密围绕主题而不偏题。这也是考场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2、审清材料提示。话题作文往往有一段不长的材料或提示。材料或提示中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必须引起注意。如江苏省盐城市2004年中考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是: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__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注意材料中的提示,在标题的横线上填上了“母爱”、“友情”等词语。却没能注意材料中的“大自然”“自然的美妙”等词语,结果出现了离题现象。
3、审清写作要求。写作要求包括内容、文体、字数、题目等方面的要求。首先内容上必须思想健康,而且所写的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其次,文体要求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相像”等。再次是字数的限制,如不少于600字等。此外,还有自拟题目等,这些 1 方面都必须审核清楚。话题作文的命题
有的考生不重视拟题,有的拟不好题,有的甚至把话题当作作文题,凡此种种,都使文章“亮”不起来,直接影响文章评分。
作文拟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快速拟题方式。如以“语文课”为话题,或激情感受,《多味的语文课》;或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或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再如,以“手 ”为话题,《难忘的握手》《对手》《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精巧的手工艺品》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
2、妙修辞,匠心独具。
根据 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如:以“音乐”为话题,《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比喻新颖鲜活,过目不望;《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令人耳目一新。
3、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以“烦恼”为话题,可活用歌词《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题;以“假日”为话题,可用《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写有关透视中小学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帖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4、新视觉,别开生面。
拟题要求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维,追求陌生效果。可以违反常情,如《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可以借用数字,如以《1、3、5》为题,抒写音乐情怀;可以展开想像,如《8与发》《雷锋“出国”了》等。这些文题不落俗套,新视觉,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学生如果能在审题时注重以上要素,就不会出现写作之大忌——离题现象;尤其是命题时精心思考,巧妙拟题,更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