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谢乖颖 难忘那年的春节
难忘那年的春节
南宁经开区一小201405班 谢乖颖
童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人很难忘记„„
记得那年过春节,朋友们不约而同地相聚在村口,大家拿着在一起放鞭炮,“啪—啪—”的声音很刺激。我很想加入他们的队伍,转念一想——放鞭炮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何况我也没钱呀。可是“啪—啪—”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响,朋友们的欢呼声更是回荡在我的耳旁,心理七上八下地很抓狂。没能顶住诱惑的我,一溜烟跑回家,乘着爸爸妈妈还没下班,迅速拉开抽屉,拿出皮包,取出5元钱,一口气跑到小卖部买了鞭炮,加入他们的队伍,狂欢去了。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我顾不了太多了,自顾着疯狂地放鞭炮,沉寂在声声炮竹和欢呼声中。
短暂的快乐之后,我回到家,看见爸爸面无表情地坐在沙发上,我知道情况不妙,低着头往里屋走。爸爸压着怒火,小声地问:“萍萍,您拿了皮包里的5元钱,对吗?”心虚的我用细小的声音回答:“没——我没拿——”爸爸根本没听我说什么,接着问道:“拿去干什么了?”我知道爸爸一定知道事情的真相,再说谎已是无用,只好乖乖回答:“拿去买鞭炮了!”爸爸把我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宋庆龄吗?她从小就是个讲诚信的好孩子。有一次她想去大伯家玩,但是因为约了好朋友来家学习编花篮,她便遵守约定独自在家等候好朋友的到来。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诚信的品质„„” 忍不住的我打断了爸爸的话——“爸爸,我错了!我不该偷拿家里的钱去买鞭炮!我错了„„”我几乎是哭着喊了出来。这一次爸爸没有打我没有骂我,可我的心里像倒翻了五味瓶,难受极了!
从那以后,偷拿钱买鞭炮的事和宋庆龄的诚信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鞭策着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点评:小作者在偷拿钱买鞭炮的心理和一连串动作描写得很好,而后又借助爸爸的话语插入了宋庆龄的小故事,设计得很巧妙。
第二篇:难忘那年元宵节
难忘那年元宵节
木城二小六一班王瑶“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听到这优美动人的旋律,我就会想起那年的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那年的元宵节,随着夜幕的渐渐降临,家家户户也把红灯高高挂在门前,一盏盏红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摆。此时,偶尔随风会飘来孩子们的声声欢笑。我们一家人也围着桌子边看元宵晚会,边吃着甜美的汤圆。我和弟弟一人吃了五个,都被甜得眯眼笑。要说这汤圆啊,我可得夸一夸。白白软软黏黏的皮儿,轻轻一口咬开,里面的馅儿就会流出来,有山楂馅儿、黑芝麻馅儿等等,好吃的不得了。
“瓜瓜——”外面传来一声稚嫩的童声。我挑帘一看,原来是邻家的小弟弟来了。他喜气洋洋地提着一个荷花瓣形状的小灯笼。弟弟一看,连忙也拿出了自己的小灯笼。弟弟的灯笼是椭圆形的,上面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抱着一条可爱的大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摁开按钮,灯光透过红色的灯笼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照着两个小家伙的脸红通通的,可爱极了!“噼噼啪啪”、“咚”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原来是外面在放花炮。这么热闹的场面可不能错过,我率领两个“小兵”提着灯笼就往外跑。只见暗蓝的夜空时不时绽开一大朵一大朵的烟花,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蓝的……五光十色,璀璨迷人。这些美丽的花朵在空中肆意舒展着自己绚丽的身姿,接着又以最优雅的姿态落幕,唯在夜空中残留缕缕烟雾,给我们留下一抹惊艳,声声惊叹!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路边不知谁家的电视里传来了优美的歌声。看着空中不断绽放的烟花,听着优雅动听的乐曲,我不禁沉醉了。好美的元宵节,好美的元宵夜!
难忘那年红红火火的元宵节。
第三篇:难忘那年中秋夜
难忘那年中秋夜
那年,我还是一个12岁的懵懂少年。
大哥在青海当兵,已经四年未回家了。中秋节前段时间,他写信说,过节一定回来探亲,我们一家人要团聚。
中秋节一大早,外婆就开始忙活了,洗手,和面,蒸红薯,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烙了一搪瓷盆缸红薯饼当月饼。父亲从自家菜地里摘来了西红柿、黄瓜,又从后院子里摘了一些晚熟的桃子和葡萄,母亲用井水把它们洗干净,装进篮子摆在小餐桌上。不用花钱,“月饼”和“甜点”都是“土特产”,我们自个儿有的是。
准备好一切,外婆、父亲和母亲三个人走马灯似的,来回奔波在村口的大路上,盼望着看到大哥的身影出现在路口。直到夜幕降临,大哥还没回来,父亲抽了两袋旱烟,沉思了好大一会儿,就出门了。父亲再回来时,手里提着用油纸包着的糕点。父亲下决心要“奢侈”地过好这个中秋。
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饭菜和烙饼热了凉,凉了再热,大哥仍未回来。屋外,一轮明月爬上了秦岭的山顶,早已饥肠辘辘的我觉得,大哥可能有事请不上假,回不来了。
夜里十一点多的时候,全家终于在盼望与大哥团聚的失望中吃了晚饭,度过了这个中秋夜。
大哥直到春节才回来,他吃到了外婆存放在柜子的糕点。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经历的中秋节不少,吃过了各色月饼,记忆却都有点模糊,唯独那个中秋夜不能忘却,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思念和珍惜„„
第四篇:难忘那年炎夏杂文随笔
1997年7月,我考上了安阳市的一所中专学校。通知书下来,学费五千多元,母亲对父亲说,钱不够,我们去借亲戚一些吧。一向不喜欢求人的父亲,考虑了一会儿说,不用。
他毅然收了集镇上的那个杂货摊。当时这个小摊父亲在集上摆了已经20多年了,卖些窗纱、门帘、呢绒绳之类的东西,农闲时摆摊贴补家用。收了小摊的父亲,推出那辆破旧的大梁自行车,钉了一个木架安在自行车后座上,然后装上各类的窗纱、门帘,足有二百斤重。
已是七月中旬,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没什么事,谁也不想出门,人们都躲在家里,吹着风扇乘凉,或是在树荫下三五成群打牌、下棋、侃大山。
当时已年近五旬的父亲,就这样蹬着那辆载满货物和希望的自行车,顶着炎炎烈日出门了。游走在十里八村,甚至走遍了方圆三十里的各个村庄。
父亲经营门帘、窗纱,质量好,价格低,加上他还免费给人安装,而且安装得认真细致。于是父亲所到之处,他卖的东西很受欢迎。
每晚回家,父亲总会炫耀似得把一天卖的钱交给母亲,平均一天挣一百多元,当时的他已经很满足了。然后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述他叫卖过程中的见闻。
他说,老河寨那家的小饭馆比申寨那家饭店的面条便宜,每碗差五毛钱嘞。他有时宁肯多跑二里路也去老河寨吃饭。不过有时中午累了,离饭店远,他就在小卖铺买两袋方便面吃,老板都很好,免费为他用热水把面泡好,有的还把家里的香油、醋拿出来让他用呢。
他说,中午午休是他多年的习惯,即使出门在外也改不了。他车上装着凉席,中午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找个树荫,铺上席子午睡。一般都没事,可是有一次在沙店,不知哪个无赖趁他睡着把车上的窗纱偷走了一捆,价值一百多元呢。实在有点心疼。不过没事,多跑一天就赚过来了。
他说,那次上午刚到一个村庄,一个年轻人买了十元的东西,给了他五十元的票子。到了下午他找别人的时候才被发现是假钞。回头去找那个年轻人,人家死活不承认,仗着在自己村里,还骂骂咧咧。
他说,这辈子第一次被蝎子蛰,是在一家按窗帘时,没看见,一下按在蝎子尾巴上了。哎呀,那真是疼嘞很。
……
他就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着,就这样无怨无悔地做着。等到九月份我开学的时候,学费已挣够了。
后来,我大妹妹上师范学校,小妹妹上大学读研究生,我结婚……父亲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不用借人家一分钱,把事情都办了。
如今,又逢七月,又是炎夏。坐在开着空调的家中,我不禁又想起,那个夏日,弯腰蹬着重重的自行车,顶着烈日,沿街叫卖,甚至都不舍得吃顿好饭,露天睡在大街上的父亲。
或许在别人眼里,这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这份深沉的爱,比泰山还重。
第五篇:谢佳颖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六一班谢佳颖
书柜里一直有本特殊的书名字叫《铁道游击队》我一直
不爱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很厚,一看就要看好几天。但
这次,我从头到尾的的认真的把这本书仔细的读了一遍。故事中讲到:以前日本鬼子在我们的国家胡作非为,总是滥杀无辜,这回占领了枣庄。在枣庄有一个叫王强的人他以前带领了几个兄弟其中还有一个叫刘洪,他们跟着八路军游击队在山上打鬼子,因为鬼子经常在山上扫荡。最后为了山里的斗争,和掌握枣庄及临枣支线敌人的情况,游击队把王强他们掉到了枣庄观察敌情。那个时候王强还在敌人的火车里盗取了枪和鬼子个军服。1939年,日本鬼子为了尽快占领中国,于是加快了进攻的速度。1940年八路军组织了一支铁道游击队向敌军进攻。1941年八月,敌军无条件投降。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战争的可怕,那些八路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整个中国的解放,他们是伟大的,他们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老师的一句话:“一道题目就是一个敌人,你做对了一道题目就是战胜了一个敌人,你做错了一道题目就是被敌人打败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做题,打败每一个敌人。”现在我们小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打败学习上的敌人,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根本不知道战争的可
怕,而《铁道游击队》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它还让我知道了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因为它是八路军用生命换来的。以前战争淹没了整个中国,使我们中国损失惨重,是我们中国的八路军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八路军让我们的国家不再被战争淹没。铁道游击队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勇敢,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铁道游击队》让我深受感触,大家一定要看哦!
201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