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李文强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
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 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1
2.19~2.23
始业教育
2.24~3.1
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3
3.2~3.8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植我们的植物 4
3.9~3.15
水结冰了
冰融化了 5
3.16~3.22 6
3.23~3.29 7
3.30~4.5 8
4.6~4.12 9
4.13~4.19 10
4.20~4.26 11
4.27~5.3
5.4~5.10
5.11~5.17 14
5.18~5.24 15
5.25~5.31 16
6.1~6.7
6.8~6.14
6.15~6.21 19
6.22~6.28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水珠从哪里来
水和水蒸气
水的生态变化
茎越长越高
机动
开花了,结果了
我们的大丰收
我们知道的磁铁
磁铁有磁性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
磁铁的两极
蚕的生长变化
磁极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指南针
做一个指南针
录象课
蚕变了新模样
机动
蛹变成了什么
其他动物的横名周期 我们的生命周期 复习考查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本单元由4课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教学进度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教学内容 我们周围的土壤 我们周围的土壤 了解土壤 肥沃的土壤 土壤的保护 植物和我们 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 根和茎 叶和花 认识固体 把固体放到水里 认识液体 认识液体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使沉入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今天天气怎么样 气温是多少 雨下得有多大 今天刮什么风 气候与季节 自由研究 观察 测量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
第三篇:2016—2017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班级:三年级(4、5、6、7、8、9、)学科:科学 教师:李艳娟
2017年3月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由4课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单元共分为4课。1.植物和我们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1.认识固体2.把固体ZYB系列渣油泵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ZYB重油渣油泵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4、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5、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高温渣油泵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3.组织学生讨论观ZYB硬齿面渣油泵察到的结果。
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了解土壤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知识与技能
5、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6、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7、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8、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ZYB可调压齿轮泵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ZYB系列渣油泵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 家乡的土壤ZYB齿轮油泵系列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过程:
(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
(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
(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
肥沃的土壤
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今天我们一2CY不锈钢齿轮泵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
(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KCB系列齿轮油泵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3.做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5)教师提示:
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土壤的保护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2、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
3、能够将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谈话:同学们,经过KCB齿轮泵铸钢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及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或进行对比实验。
4.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5.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kcb18.3-83.3齿轮泵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3.组织全班交流。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学生回答。
4、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5、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kcb 300齿轮泵系列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ZYB型增压渣油泵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讲述:蒲公英的搅拌站渣油泵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讨论:种子的萌发需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要哪些条件?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ZYB-B可调式渣油泵系列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4、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
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讲RCB系列高温热油泵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4、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高温热油泵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三、认识花的构造
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BWCB沥青泵应图片。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BWCB系列沥青保温泵的繁殖器官。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六、课外研究
按照书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实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店子小学
孙富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二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游戏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吃什么”、“阳光与生活”、“电的本领”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共7课时,具体包括:小车的运动(1课时),玩滑梯的启示(1课时),跷跷板(1课时),简易天平(1课时)。弹簧的学问(1课时),有趣的磁铁(2课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共6课时,具体包括:空气在哪里(1课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课时),充气玩具的科学(1课时)。钢笔吸水的奥秘(1课时)。放风筝(2课时)。第三单元“我们吃什么”共2课时,具体包括:我们的食物(1课时),食物与营养(1课时)。食物与营养(1课时)。饮食与健康(1课时)。我是小厨师(1课时)。第四单元“阳光与生活”共5课时,具体包括:太阳和影子(1课时),玩镜子(1课时),潜望镜的秘密(1课时),谁热的块(1课时),太阳能热水器(1课时)。第五单元“电的本领”共2课时,具体包括:灯泡亮了(1课时),;哪里用到电(1课时)。谁的本领大(1课时)。安全用电(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普润中心校:马达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 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时间:每周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