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普文章:什么是网闸---安盟信息 李凯强
相信很多人没接触过网闸,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疑问,网闸到底是什么?
先从概念说起
网闸是一个缩写,网闸的全称是(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使用一种专用的隔离芯片在电路上切断内外网连接的一种设备,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
网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安全隔离
2、信息交换
是怎么隔离的?又是怎么交换的?
这个就要从网闸的硬件架构说起了,现在的网闸有两种主流架构
1)2(主板)+1(专用芯片),在一个2U的机箱里放着两块主板,分别运行着内外网两套系统,用专用的芯片进行摆渡交换。2)3(主板),顾名思义有3个主板,分别运行了3个操作系统。说多无益,上个图:
安盟华御网闸使用的就是2+1的结构,2+1的好处就在于更安全、更稳定。
接下来说说是怎么隔离的? 用船闸来举例说明:
船要通过网闸时,并不能与内网直接连通,因为网络被网闸从电路上隔离了。图1
当摆渡芯片连接到外网单元,上游闸门打开数据写到芯片上。图2
数据写入摆渡芯片后关闭外网闸门。图3
此时摆渡芯片在连接到内网单元,重新封装数据包通过。图4
通过以上演示,您会发现内外网之间没有直接联通过,网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隔离和交换的。
如果是防火墙就做不到,因为防火墙只是根据包进行过滤,匹配的允许规则的报文都可以通过,防火墙是以连通性为主的,简单点说就是先能通然后考虑安全,网闸是先考虑安全,然后考虑联通,后面另开一篇文章专门讨论网闸和防火墙的区别。
第二篇:科普类文章理论性说课稿强
《宇宙的边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科普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这类文章学生不爱读,老师也不好教;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回避困难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而科普类文章在普及科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应让学生学些什么呢?学生该怎么去学?下面我结合《宇宙的边疆》这篇课文浅谈自己对这类文章的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志,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海洋中遨游。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宇宙知识,发表了自己对宇宙的众多看法。文章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及行星,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另外本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行文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解说词正是起到补充说明画面难以传达的内涵的作用正因这种特定的语境,所以解说词有如下特点:1.说明顺序与拍摄角度同步,内容与画面必须同步。2.语言准确,不能误导视听。3.有文采解说词有深化加强画面的感知和震撼力的作用,因此语言要达到“话外有画”的境界。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宇宙已有一定的了解,如他们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中的天体运动不会觉得陌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下定义、打比方等常见说明方法,能够自主探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虽然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解说词,但日常生活中对景观、电视片或图片的介绍都有所接触,总结解说词特点不困难。那学生学习的难处是在哪呢,是思维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课或科学课。科普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的功能,因此它的语文工具性也就体现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手段,而不是知识、思想本身科普文的人文性体现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不懈探求真理的人格魅力,并受到熏陶、激励,使他们成长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精神追求和有创造力的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
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4、学习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准确严密的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学会从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感悟生命。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用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技能。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五】、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五、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六、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来学习。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七】、教学时数:一课时
【八】、教学工具: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前,播放视频《宇宙与星空》)。
同学们,刚才我们让大家欣赏了一段视频,它们美不美?
那么,你知道这是一段什么样的视频吗?视频里有些什么?明确:星云、星空、地球、太阳、恒星、宇宙„„
那么,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宇宙究竟有多大?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国著名作家卡尔·萨根,看看他是怎么告诉我们的。二.作者简介(展示幻灯片: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卡尔·萨根,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1980年,他制作拍摄了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在60多个国家上映,观众高达5亿。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呢?(想)所以,今天呢就请大家“看”,只不过我们“看”的不是电视,而是文字版的,也就是说,本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三.文体介绍
提问:什么是解说词呢? 解说词有哪些特点呢?
明确:解说词,就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简单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当然,仅仅看定义也许大家还不是太好理解。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请大家欣赏下面这幅图片。(展示幻灯片:民乐一中图片)
1、提问:大家看一看,这幅图片大家熟悉吗? 可是,对于来我们学校参观的一些人来说,他们熟悉吗? 如果我给它加上一句“民乐一中教学楼”呢?这样大家清楚了吗? 那如果我再给它加上一段文字呢?(展示文字:春日的上午,阳光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教学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白色的玻璃幕墙,红褐色的点缀,显得那么的和谐与温暖。远远望去,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驶向远方„„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
2、提问: 哪一段更清楚,更具美感? 为什么?(学生纷纷讨论发言)
明确:因为它使用了排比的手法:“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显得有力度,有气势。因为它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教学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显得形象生动,而且更具人的感情。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将教学大楼比作了知识的巨轮,也就更加的形象生动了。
这说明了:解说词的语言是优美的,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3、提问:那如果我展示的不是图片,而是连续滚动的画面,比如说电视片呢?如果为它解说的话,是不是还需要一定的顺序呢?这说明解说词要有第二个特点:清晰的顺序。而且在播放的时候,我能不能看着教学楼的图片说是食堂啊?看着食堂的图片说是教学 楼啊?所以说,解说词还应该有:明确的对象。(让学生归纳解说词的特点)小结: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解说词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优美的语言;第二,清晰的顺序;第三、明确的对象。(展示幻灯片)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展示幻灯片: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我们游览了我们学校。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卡尔·萨根一起去游览宇宙吧。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展示幻灯片:积累·整合(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重点的字音、词语。
2、提问: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要点。
明确:1--6段,写的是宇宙。7--1I段,写的是星云。12--14段,写的是恒星。15--16段,写的是太阳系。17--18段,写的是地球。
提问:大家找的都很准确,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请大家快速地到文中找找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明确:由远到近。(中间夹杂着“由大到小”)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的最后,“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然后,在文章的第10自然段的最后“我们现在离地球200 万光年”;接着,在第1l自然段的中间,“我们现在离地球4万光年”;第15自然段的开头,“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最后,在第17自然段的开头,“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因此,本文是由远到近的。(展示幻灯片:感受·鉴赏(与地球距离的远近))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其实呢,我们知道,人类在认识宇宙的时候恰恰是相反的,我们通常是站在地球上向外看,也就是——由近到远的顺序。
1、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由远到近的顺序呢? 而不是由近到远呢?(学生思考)(先整体后局部,显得更清楚)
2、由远到近好。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由远及近符合宇宙大爆炸的演化规律。当时是先 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的。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说,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都可以,但是前者更胜一筹。
小结:(多媒体展示):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① 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② 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③ 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五、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3.【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4、【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六、质疑释疑,突破难点(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
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明确】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
(2)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明确】虽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沧海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七、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提问:我们了解了本文清晰的说明顺序,也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 色?或者说,你喜不喜欢这篇文章的语言?为什么?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展示幻灯片:感受·鉴赏(本文语言的特色))
(1)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比喻说明。生动形象。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多用文学散文手法。)
(2)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3)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平易通俗。)
(4)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
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描写说明、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生动形象,风趣引人。)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小结:本文作为解说词,语言是非常优美的,主要体现在: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因此,本文不仅被称为是解说词的代表,作者卡尔·萨根被称为“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一样,“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所以,这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解说词,更是一篇很好很好的科普说明文。
提问: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看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见仁见智的。就在2010年7月6日,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科学家们 告诉我们这张图仅仅包括了“理论上的”宇宙全景图。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总结呢?(展示幻灯片:思考·领悟(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宇宙有边疆是正确的,因为是暂时的;宇宙没有边疆也是对的,因为是扩张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八、拓展延伸,培养情感(同学互相交流)
提问:文章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全部弄清楚了。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学完《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展示幻灯片:应用·拓展(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明确:(1)①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继续开拓是我们的职责……
(2)②宇宙无涯,地球很渺小: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爱护地球,珍爱家园,保护家园,低碳生活,刻不容缓……
(3)③宇宙无涯,人类很幸运: 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积极乐观生活……
(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九、课堂小结: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感触了。同学们,温家宝总理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会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这一节课,我想告诉大家的不仅仅是解说词,更重要的是作者所透露出来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哪怕是你我前进的一小步,那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大胜利!最后让我们一同在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的诗歌声中结束本课吧!(展示幻灯片)
十、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十一、板书设计:略
第三篇:你知道李彦宏、刘强东是高考状元吗?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
你知道李彦宏、刘强东是高考状元吗?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
高考,是许多人人生都要过的“独木桥”,企业大佬也不例外。俞敏洪也经历了艰苦的复读期;史玉柱、李彦宏都是高考状元;潘石屹偷偷换名“石屹”参加高考;张朝阳则在自学成材的故事激励下考上清华„„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
1987年,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他,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为他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读北大,学会独立思考。面临毕业,正是沉闷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马云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及格了——79分。最终,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学院。
刘强东:京东创始人
刘强东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关心时事的老师,总是喜欢带着学生们思考一些社会问题。那时候刘强东的成绩是全校第一,所以他非常欣赏刘强东,并对他也给予了厚望:也许你一个人改变不了这个社会,但是以你的能力,回家可以做我们宿迁县的县长,在你的权限范围内,对宿迁人民好点,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于是刘强东便在那时有了一个梦想:从政,做县长。
在1992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后,刘强东高考成绩全宿迁第一,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
而这时刘强东的成绩是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但他早已经在填报志愿时,放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填写了人大社会学系。毕业多年以后,值中国人民大学校庆80周年之际,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及京东集团,于6月2日宣布,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京东基金。这是该校建校以来的最高社会捐赠记录。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是60分,结果再度落榜。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俞敏洪如愿被北大录取。
史玉柱:巨人集团创始人
1980年,史玉柱以怀远县高考状元,数学119分(120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张朝阳:搜狐创始人
张朝阳属于同龄人里较早有念书意识的一批人,很小就懂得,要出人头地,学习特重要。他常看《中国
青年报》,上面很多自学成材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他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苦读,从西安的一所厂矿子弟中学转到了西安中学,1981年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潘石屹:SOHO 中国董事长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知道自己没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许家印:恒大集团创始人
许家印,1958年出生,河南周口太康县人。幼年的许家印,家境贫寒,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反而坚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1977年,许家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考上。第二年,许家印复读再考,伴随地瓜和小麻油挨过了寒冬,1978年如愿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
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李开复已经是一个十一年级的美国高中生。SAT成绩出来了,虽然数学考了满分800分,但是英文考得非常不理想,只有550分,这离哈佛的平均录取分数有很大的差距。4月份在收到哈佛这些拒绝信的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又过了几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给了offer。李开复称后来的经历证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活泼、新锐、自由的学风一生受益,而正是哥伦比亚大学比较自由的转系制度,让他迅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钟爱——计算机。不是说你是高考状元就必定是成功人士,而是只有当你积淀了知识,你才有宽广的眼界,你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这样成功才更容易光顾你,正是所谓的越努力,越幸运。
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
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你身处名校,自然被优秀的人围绕。
你在名校认识的人会是你以后事业的人脉,是你生活上的朋友。功利点来说,你的学历决定了你一开始的薪酬待遇,名校自然有优势。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没有先天资源,那么后天唯一的出路,真的还是只能靠知识。
虽然现在靠知识都很难翻身了,但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
所以,别听人说什么“开心幸福最重要”,没有舒服的生活做后盾,“穷开心”真的没那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