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2:0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

第一篇: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浓缩着民族的智慧。中华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记录了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知书达礼的品德,其传统伦理延续了几千年,奠定了中华的凝聚力和向心性。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影响了世世代代,构成了东方思维的模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和-谐性,从而使中国成为了一个能包容多种文化及融合数十个民族组成的泱泱大国。

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发端,其文化名人、文化典籍、伦理思想皆曾经对东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人类的。弘扬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无疑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同时也是最清闲、最轻松的暑假我重新拾起《弟子规》细细品读,感触良多。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弟子规》的首篇总序告诉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那么他便丧失做人的根本。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如何善待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回馈社会。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弟子规》以朴实、精炼、易懂的语言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情冷淡,要想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和自我感知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除了要注重对自己能力的培养,更加的注重对自身道德的建设,我们要把古圣先贤所教导我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准则落实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切勿只会空谈大道理,在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同时也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发扬中华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第二篇: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通用)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少年毛泽东》。少年毛泽东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长大后会成为这么伟大的革命领袖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这本书。

可是,看完整本书,我没有找到期待的答案。少年毛泽东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有许多奇特的经历,或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和许许多多旧社会的孩子一样。

妈妈对我说:“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一个伟人,他不可能是凭空造就的。你用心多读几遍,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我又把整本书看了好几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先生打他板子,他就逃到山谷中走了三天;父亲与他发生冲突,他以死相逼。结果每次抗争,他都取得了胜利。这让他明白:要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他还特别喜欢看关于造反的书。我觉得正是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反抗精神,才使他日后能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建立新中国。

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少年时代,他的思想上已经开始革命。他的头脑里“开始有了某种程度的政治意识”,开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从此,他走上了救国的道路。

他从小就同情劳苦大众。闹饥荒时,他把家里的米施舍给穷人。灾民被惨杀时,他觉得有切肤之痛。他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邻里兄弟,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妈妈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毛泽东长大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伟大领袖,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2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泛爱众”即众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当他人有困难时,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亲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不耻下问,要心平气和,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3

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名著,可谓是国之瑰宝。而我们学校为了引导我们从国学经典中领悟国学精髓,就安排了我们去读《大学》这本书。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现代,当物质极度丰富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转”,越来越关注物质的重要性。技术文明愈发达,精神文明愈堕落,有如一把秤的两头,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对于儒家孔孟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贤明见,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有重新认识、深思的必要。

古语说,“知人先知己”,就是说人应该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前则前,该后则后,前后不能颠倒。安份守己,按层次、级别尽职尽责,不越轨,不越级,不犯上作乱,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就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智中出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做到克己复礼,诚于中,形于外。礼中出义(勇),义中生仁。仁、义、礼、智总归一信(五德)。学以致用,使自己不断提高,敢于攀登。一生无怨无悔,不半途而费,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圣。

仁、义、礼、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为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学》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对国家要尽忠,对朋友要义气,对长辈要尽孝,对身边的人仁慈。还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饱眼福。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终身难忘!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4

雷锋这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弃,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少年红色经典——雷锋》,他的事迹再次令我深深的感动……

雷锋出生在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呱呱坠地,迎接他的不是笑声和温暖,而是饥饿和寒冷、苦难。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和妈妈先后被地主逼死,弟弟也病死了,只有六奶奶和他相依为命。然而苦难没有遮住雷锋心中的阳光,却更让他意思到人生的真谛——活着,就要如太阳,发一分光,发一份热,诚心诚意的为人们服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不娱乐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自己生命的岗位?”这是雷锋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又一次雷锋去赶早班车,忽然,看见一位大嫂旁有许多人围着他,原来那位大嫂找不到车票了,雷锋把自己的车票给了那位大嫂。陈五爹的老大爷,他双目失明,孤单一人,雷锋总是隔三岔五地帮助他。

可是,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在指挥战友倒车时,汽车轮一滑,流进了到变小水沟,碰到了一根柱子,那根柱子倒向雷锋,就这样,雷锋牺牲了。雷锋温暖的双眼,就这样闭上了,他那美丽的心灵也停止了跳动。

虽然雷峰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精神会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5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6

记得那是在去年采访学校的一位老师时,他说他们念大学那会,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劲头很足。同样的话,在前几周召开的一场主题为“从容就业,激情创业”的讲座中也被提到。尽管他们很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他们是如何省吃俭用,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甚至于将图书馆的参考书做了好几遍时,我都是不能被动容的。

可是,当我打开《恰同学少年》,体会着他们那份因读书而感到的快乐时,我开始懂了老师们讲的那些话。

修学储能,经世致用。较之现在,前辈们读书的目的要比我们现在明确许多。一个人读书,是贮备知识,更是锻炼能力。在求学的路上,如果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就无法约束自己,这样还可能造成一种破坏性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光是注重书本知识,却不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那样学到的知识就成了死知识,毫无价值。

因此,伟人和他的同学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为自己制定了作息安排表,从清晨到深夜,密密麻麻,贴在床头,一直陪伴自己度过大学。甚至在清晨用冷水进行晨浴,锻炼自己的意志,并进行晨读。同时,又组织读书会,义务地教街道上不识字的人读书写字,将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现实中去。

正如那首诗一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多么美好的读书时代!试问自己,我们的校园里,能看到这样情景的还有几处?

修身治国平天下,简朴乃修身之本。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那无疑将是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画面,一个大学教师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待着廉价的食堂饭菜,甚至和一个贫困生一起啃别人剩下的馒头。可是这真的发生在当初的湖南第一师范专科学校,一位名为徐特立的老师,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破旧的鞋子穿梭在大学的校园里,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他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开了一个免费的小学供那里的孩子们读书。

在他们的眼中,贫穷并不是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而富有是将自己的所有分享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们,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精神的富有,而这才是真正的富有。可是,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无不有惭愧之心。记得老师给我们放过的那个关于大学生的视频:那一年,我们好像很有钱。画面中的我们,用自己父母的钱,进行挥霍浪费,却不知在家的父母却过着如何艰苦的生活。

有人说,一个变老不是因为年龄变老,而是因为他的心老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是否应该如书中那样让自己更加朝气蓬勃,更加活力四射?同时更加勤奋刻苦,更加艰苦朴素。

第三篇:中华文化(模版)

中华文化发展史

——传承的意义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在此我仅取一隅,拿来浅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傲然于世。它的发展何其美丽,足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穷极一生而叹不能领略一二。

中华文化的起源,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就记载了关于这个神秘时期的种种传说,其中不乏有历史的影子,由此中华文化的源来可见一斑。

所谓文化起源者,即是指社会从一个平等简单的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阶级、国家的产生)的变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故此夏商周便可称之为中华文化早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先民们以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平原为共同活动地域的核心、以兼容游猎畜牧和捕捞采集的农耕生产为社会经济基础、以传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农耕礼仪文化为标志,从而凝聚和融合成了稳定的人类共同体,并且创造出了璀璨的青铜文明和成熟的文字。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不得不提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这场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华文化体系的形成。诸子百家的各种言论不少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至于秦汉,佛教〃道教出现,儒学确立了统治地位,法家学说更是成为了帝王专制统治的实际工具,此不二话。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毫无疑问的文化受到战火的摧残,不过也出现了新文化,如玄学。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极尽繁华的文化巅峰!隋唐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不可一世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隋唐文化如傲世轻物的诗人,一袭青衫,且歌且吟。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随着隋朝运河的开通,南北经济贯通,取得迅速发展。直至唐朝,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国,周围国家(中东、印度、日本、南亚等)民族纷纷归附大唐,与之交好,向其纳贡,好不威风!唐朝之鼎盛更是被世人所公认!唐朝,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唐诗发展的黄金时代,锋芒如子安,狂傲如李白,深沉如杜甫,绝美如义山,平易如乐天〃〃〃〃可不都是唐朝这个至尊的朝代孕育出的伟大诗人!怎一派风雅!可以说,中国人对唐文化是有情的,一往而深。而对于外国人,唐文化无疑也是深刻的,他们称华人为“唐人”,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这便足以证明,唐文化与华人不解的情结和对世界的影响。另外,隋唐科技成就对我国文化历史贡献巨大。农具、数学、天文、科技的发展为劳动力提供便利条件。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教育完善奠定基础。盛世繁华恰似彼岸繁花,美之极致不外如是。那么,在隋唐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宋元文化又如何呢?它在史书上的风华又羡煞了几多“旁人”?史料记载,宋元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海外贸易兴盛。元朝时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民族大融合出现了高潮,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频繁,海陆交通便利,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一切成为宋元文化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宋元的文化是灿烂的,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成熟的宋词元曲,风格多样的绘画书法均现于此时。

上下五千年,这是古代中国的悠久。天朝大国,这是古代中国的自衿。可“昔日之得,不足以自衿;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明清时期,与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晚年阶段相适应的明清文化,其显著特征是,较先秦、汉唐儒学更富于思辨色彩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另一方面,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的,又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生动活泼、富于民间生活情趣的市民文学,较之明代前期内容空虚、徒具华丽形式的“台阁体”文学,以及前七子、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都是一个巨大的跃进。至于清代出现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则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病端,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由于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遭到摧折,而封建专制政治在明清两朝进一步强化,并日益加剧对文化的干预,所以十七世纪前后一度颇有气势的早期启蒙文化中道受挫,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转入低潮,很少为人所论及。明清两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便是官方调动巨大人力物力,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进行了收集、钩沉、订正、考辨和编纂,许多私家文化人也为此付出毕生精力。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在整理古文化方而所做的工作确乎是空前的,显示了强盛、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博大气象。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浩大壮阔的文化发展史如绵延千里的锦绣画卷,起承转合尽显风流。依稀往昔,似恢弘乐章回肠荡气!传统文亲身体验,这是众所共见的,至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传统文化的过去如此这般,传统文化的现在我们正必将由我们一起创造!

第四篇: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思想指的是传统上中国内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一拥护中华文化的意识型态,其亦包含了对待异族、异国的态度和思想。中华文化和思想具有最高的价值,不承认汉民族以外的异族的独自文化的价值,“化外之民”是教化的对象。也被称为“华夷思想”。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中华文明是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学术界一般称之为“多源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但由于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并且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普遍认为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由于历史上越南、琉球和朝鲜半岛曾是中国王朝的一部分,并长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有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上的越南、琉球和朝鲜的文化亦属于中华文化,但由于二十世纪越南和朝鲜废除了汉字教育和汉语教学,所以今日的越南和朝鲜半岛和中华文化已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琉球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已被日本长期殖民统治,其文化和中华文化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区别;另外中华文化亦被日本部分人民尊称为“日本文化之母”,所以日本文化有选择的继承了中华文化,虽然在日本文化中能寻找到部分中国文化的影子,但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近现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落后、日本的崛起导致二者更大的疏远,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日本文化是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日本土著文化的杂交体!此外中华文化还影响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例如东南亚国家等),并通过华人世界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中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当华夏文明在中原发展的时候,现在的中国疆域内还分布着其他各种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来考古发现的金陵北阴阳营文化、高邮龙虬庄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滩文化、潜山薛家岗文化、天门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布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蜀文明,更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主要可分为几个地区: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一带的黄河流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苏一带的长江下游;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区;广东、广西一带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

在春秋战国时代,周朝的封建制度崩溃,诸侯们互相讨伐。中国的知识份子或探讨救世的学问,或发明各种学术以利诸侯争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的年代。那时期产生的各学术,总称为诸子百家。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最初的文字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吕氏春秋》等古典中。根据学者袁珂的分类,现在的中国神话可分为“神话”、“传说”和“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志怪小说”或“神魔小说”的类别,当中很多是参考了神话、传说和仙话,其中有名的当属《封神演义》、《西游记》及《聊斋志异》等。

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和凤,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中国的帝王自称“真龙天子”,具有权威的象征。龙是一种在中国传说中虚构的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被现代中国人称之为汉服的服饰从三皇五帝到明代千年岁月中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服饰,明朝末年清朝满族统治者进入关内后,通过剃发易服的方式强制汉族人民身穿满族服饰,使得中原地区的汉族传统服饰一度中断。当前可以看到的中华服饰主要有:汉服和各少数民族服装等

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以及受中国皇帝册封的周边国家或民族。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历代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国家或民族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汉字文化圈的覆盖地域与现代地域区分所指的的东亚地区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国、越南、朝鲜半岛、琉球和新加坡等地,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地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华人世界。通常日本学者也会把自己包括在“汉字文化圈”内,但也有部分日本人觉得自己是西方文化世界中的一员。汉字

汉字不仅在华人地区中存在,也被日本、韩国、越南等非华人国家使用,是传承中华文化主要载体。汉字是在图形符号的简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山东省泰安市发现“大汶口陶符”距今约6000年,已是汉字诞生的雏形,比殷墟甲骨文要早2000多年。商朝的殷墟出土的动物甲骨上的甲骨文为现在所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同时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先秦的文字颇不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将汉字发展分化,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秦国的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分化的历史。

小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形声会意字出现,让文字记载更为准确精密。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的一大进步,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今天人们书写方式有隶书、楷书、宋书、行书等等。由于现代中国大陆进行简化字改革,如今的华人社会里存在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两种主要书写系统。

自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后,中国开始了2000多年的儒学教育。隋朝时确立科举制度,宋朝时开始兴建书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虽然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沿袭中国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废除,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革,有意无意间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为满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如今大陆地区主要实行高考制度来选拔学生进入大学;台湾地区则是以学力测验制度来选拔学生进入大学。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外,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琉球等地。

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虽然汉族开创了中华文化的起源,但在千年以上的时间,文化亦逐渐扩散至东南亚诸国,与其他同样持有中华文化的不同地区民族共同发展。所以虽然中华文化包含汉文化本身,且使用汉字记载传承思想,但中华文化的范畴大于汉文化,所以中华文化亦包含满族、藏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五篇:中华文化

2011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2011年12月15日

来源:凤凰网

12月14日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协办,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中华文化促进人物”颁授典礼在深圳东部华侨城举行。苏叔阳、樊锦诗、九把刀等11位活跃在华人圈内的文化精英获颁“2011中华文化人物”殊荣。

“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一致的文化称谓、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应对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文化主张。

作为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表彰活动,“中华文化人物”自2009年12月启动,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高端文化品牌,每年举办一次。

“中华文化人物”以专家委员会推选的方式向华人圈内的文化精英致敬,体现中国社会的文化关注。继前两届颁授典礼在南京成功举办之后,今年此项活动首度携手深圳,与鹏城人民一起向本华人文化圈翘楚致敬。

今年,组委会继续推选出11位文化人物,颁授“2011中华文化人物”称号。他们是——

1、以新作《中国读本》、《西藏读本》向中外读者讲述中华文明,并获巨大成功的作家苏叔阳;

2、被誉为“敦煌女儿”,在大漠深处坚守半个世纪的敦煌学者樊锦诗;

3、跑遍山乡,投身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土家族民间文艺家田发刚;

4、历时十九年,每月走破一双鞋,忠诚守护西藏古格王朝遗址十九年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普布曲桑;

5、为澳门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电影人、澳门蔡氏兄弟影业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电影协会会长、戏剧家蔡安安;

6、捉刀有力道,被誉为“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并以“三无”电影创造奇迹的台湾作家、电影导演九把刀;

7、被百姓称为“拼命三郎”,大手笔创造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全面发展“大同模式”的国家公务员耿彦波;

8、以“出人、出戏、出效益”创造“杭越现象”的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

9、以《天下第一楼》誉满天下,成功实践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香港女剧作家何冀平;

10、深受听众喜爱,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美声、民族和通俗三家之美,被外媒赞为“东方布莱曼”的歌唱家谭晶;

11、以大唐西市,开创我国首个民办遗址类博物馆的企业家吕建中。

再有一个月,去年曾获得“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即将107岁。当获悉今年即将评颁“2011中华文化人物”时,周老挥笔写下祝词:人类文化的发展道路,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

“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15日南京落幕

2010年12月16日 09:56 凤凰网专稿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条 中华文化五千年,人文智慧耀东方。12月15日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凤凰卫视主办,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雨润集团协办的“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凤凰卫视沈星、尉迟琳嘉主持。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原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中华文化促进会顾问,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等出席颁授典礼,并向获颁人士颁发了荣誉状及纪念品“人文杯”。

官方网站凤凰网、龙虎网、南京电视台在现场进行直播,凤凰卫视中文台将于12月18日(周六)《皇牌大放送》中播出颁授典礼盛况。

华人文化翘楚再聚金陵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是全球华人一致的文化称谓、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而海内外中华儿女也用自己的才智敏思为“中华文化”赋予了更加深厚和瑰丽的内涵。

作为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界领域的人物进行表彰的活动,“中华文化人物”自2009年12月启动,以专家委员会推选的方式向华人圈内的文化精英致敬,体现中国社会的文化关注。“中华文化人物”的评选对象包括中国内地公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也包括热忱弘扬中华文化的外国人;评选的范围着重于精神文明领域,如社会科学各部门之研究与著述方面,文化艺术各门类之创作与评论方面,传统的与新兴的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方面;以及不同民族、地域之间,海内外的文化交流方面;在人物评选标准上除总体表现外,还侧重于本的杰出贡献与影响,侧重于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产生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继上届颁授典礼在南京成功举办之后,今年此项活动再次在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拉开帷幕。

周有光、余隆、朱哲琴等获提名

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高端文化品牌,“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每年举办一次。在2009年首届颁授典礼的现场,星云大师、宋祖英、冯骥才、海岩、裴艳玲、段先念、王中军、**、孙立军、热合曼·阿木提、无锡灵山梵宫设计团队曾登上舞台。93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虽未能亲临,也与前述各位一起被授予该“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今年,组委会推选出11位文化人物,颁授“2010中华文化人物”称号。1.周有光:世纪老人最受瞩目

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以及文字改革等诸多领域均有杰出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无疑是全场最受瞩目的重量级“文化人物”。2010年,周有光先生集结晚年作品出版《朝闻道集》,受到读者热烈追捧。

周有光先生已105岁,因年事已高不能亲临现场,风趣的周老通过电视短片发表了感言:“我没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获奖是鼓励我做更多的事情,我今年105岁,我想我活到106岁还是有可能的,我还会继续工作、继续写大家喜欢的文章!”《朝闻道集》策划人张森根教授代周老受领荣誉状,并透露还有二十多天周老即将迎来106岁生日,现场2000余位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为这位世纪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2.余隆:把少数民族音乐带向世界

用十年时间将中国爱乐乐团打造成国际“十大最具影响力乐团”,推广中国音乐文化作出卓著成绩的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

十年前余隆带领中国交响乐队走向世界,十年后的2010年,余隆又促成中国爱乐乐团与五彩呼伦贝尔儿童乐团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完美演出,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带向世界。正在澳门演出的余隆未能出席颁授典礼,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李南和五彩呼伦贝尔儿童乐团的小歌手为他代领。

3.张丽玲:大奖永远不会蒙尘

拍摄了《含泪活着》、《大爱无声》等电视作品,积极促动中日文化交流的电视艺术家、日本大富电视台社长张丽玲。

张丽玲表示:“我愿意代表在海外默默无闻守护、继承、传播中华文明的人们领这个奖。我在日本20多年,能够深刻感受到海外华人与当地文化碰撞交流的同时,为传播中华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我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奖在我们手里永远不会蒙上灰尘,它一定会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

4.金一南:文化越来越坚强

历时十五年潜心研究和深度挖掘、写下200多万字读书笔记创作长篇巨著《苦难辉煌》,第一次用战略思维在国际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震撼了无数读者的作家金一南少将。

金一南少将表示:“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历尽苦难,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的长城。只要从事文化促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文化才能越来越坚强。”

5.郑云峰:感恩母亲河与三峡移民

二十余年为中华民族母亲河拍摄20多万幅历史图像资料、八载春秋踏遍峡江两岸抢救性拍摄三峡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摄影家郑云峰。

郑云峰从书法家尉天池手中接过荣誉状,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母亲河与三峡移民。已经年近七十岁的郑云峰一度热泪盈眶:“感谢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感恩三峡移民。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三峡人。”

6.孙玉龙:敦煌文化博大精深

悉心保护敦煌艺术,倾力打造敦煌名城,推动敦煌本土演艺及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在2010年筹备创立了“敦煌文化促进会”的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孙玉龙。

孙玉龙表示:“敦煌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季羡林先生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完美交汇的地方就是敦煌。这个奖属于敦煌,也属于勤劳、质朴、可爱的敦煌人民。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市委书记,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希望关注敦煌的人越来越多。”

7.何镜堂:中国馆之父感言“这一生值得”

带领设计团队孕育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被亲切称呼为“中国馆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何镜堂院士将荣誉归功于好的时代和好的团队,“很多不认识我的人都和我说起对中国馆的喜爱,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自信,这一生值得了!我会带领我的团队创作更多带有中国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建筑。”

8.魏海敏:台湾京剧天后立志“演到不能演”

以演绎京剧梅派经典唱段闻名,又凭《欧兰朵》、《金锁记》、《孟小冬》等新剧目为传统戏曲带来锐意创新的台湾优秀表演艺术家魏海敏。

忙于备战跨年演出的魏海敏,15日一早才从台北赶到南京:“我从10岁进艺校,直到1991年成为梅葆玖老师的第一位入室弟子。在台湾不及大陆(的氛围),我们必须有新的剧目才

能吸引年轻人来了解京剧。中华文化在戏曲中传承得最多,我们应该把京剧和中华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梅兰芳大师一样演到不能演。”

9.朱哲琴:期待中国创造远播四方

因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演绎而享誉国际,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身份,发起“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系列行动的音乐人朱哲琴。

站在颁授典礼舞台上,朱哲琴依然不忘履行“亲善大使”的职责:“作为„世界看见‟项目发起人,我很希望未来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业中。希望在未来跟大家一起缔造我们中国的崛起,也期待中国创造在未来远播四方。”颁授典礼上,朱哲琴现场演唱了她最新的歌曲《月出》。

10.陈维亚:荣誉归功团队

在舞蹈教育、舞剧创作和重大仪式编导方面具有突出成就,2010年又以“珠江为舞台,城市做背景”为第16届亚运会缔造了梦幻开闭幕式的编导家陈维亚。

陈维亚刚刚结束了亚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就转战国家大剧院排演全新舞剧,他通过电视连线受领了“2010中华文化人物”称号。在舞蹈团队成员们的簇拥下,陈维亚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和表演艺术家田华手中接过荣誉状:“感谢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的朋友们,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此刻我想的更多的是我的任何成绩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我一定会做出更大的努力报答关爱我的人们。”

11.王征:敦煌文化保护者再次获颁

面壁九年临摹数百幅龟兹石窟壁画、被誉为“继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之后古代佛教壁画继承者”,2010年在五台山文殊殿绘制《文殊菩萨》令龟兹壁画时隔千年后再度复活的美术家王征。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自创办以来的最大的赢家。在“2009年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只身守护克孜尔尕哈石窟的热合曼·阿木提,用质朴的语言感动了全球观众。今年,除了大力促进敦煌文化的孙玉龙,矢志不渝保护和传承龟兹文化的美术家王征也获颁文化人物称号。

39岁的王征在异常严酷的条件下埋头壁画研究十数年,他在感谢社会对龟兹文化日益关注的同时,也希望龟兹文化早日得到更多人的了解。

缅怀文化大家陨落

在每一颁授文化人物的同时,典礼都特意安排专门环节缅怀本辞世的文化大家。在去年的文化人物舞台上,追思哲学大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和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即将过去的2010年,美术设计家张仃、漫画家华君武、画家吴冠中和戏剧家黄宗江也相继陨落。在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的讲述中,观众以热烈掌声表达了对四位文化大家的敬意与缅怀。

手捧“人文杯”声言大文化

首届颁奖典礼上,雕塑家李向群创作纪念品“孔子杯”引发热议。今年,组委会邀请台湾著名创意设计师石大宇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设计了“人文杯”。

“人文杯”采用《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理念,其物状如行走之“人”,以篆书“文”字为造型元素。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以倡发人文精神为己任,因此今年选择以“人文杯”作为颁赠给本卓越文化人物的纪念品。

13人获称“2009中华文化人物”

2010年01月15日04:58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字号:T|T

“智慧东方——2009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13日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凤凰卫视主办。“中华文化人物”自2009年12月启动,以专家委员会推选的方式向华人圈内的文化精英致敬。

13人出自四大领域

“2009中华文化人物”称号旨在表彰本对弘扬中华文化和推动世界文化进步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与影响的优秀人物,主要瞄准社会科学各门类的研究、文化艺术创作与评论,传统新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不同民族、地区、海内外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等四大领域。

经过组委会一致推选,13位卓越的中国文化人物获颁“2009中华文化人物”称号(见文后列表)。

向季羡林、任继愈致敬

2009年7月11日,中国文化学术界两颗巨星陨落,哲学大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和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相继辞世。为了缅怀两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家,当晚的颁授典礼精心设置特别环节,通过视频回顾了两位大家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两位学界大师的追思及敬意,并鼓励后人在大师智慧的照耀下勇敢前行。

文促会常务副主席王石将季老生前的一封书信带到现场,书信的内容让观众再次聆听到季老谆谆教诲:“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经多年,现在世界变了,中国变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成熟。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向国人表达自己的主张。”

饶宗颐致谢,星云到场

星云大师是台湾著名的佛学家。2009年3月,第二届佛教论坛在无锡开幕、台北落幕,实现了两岸首次以民间形式跨海联合举办国际性宗教论坛,为两岸文化交流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星云大师亲自莅临当晚的颁授典礼,他说:“80年前,我出生在江苏扬州;72年前,我在南京出家;60年前,我以救护队的名义到台湾;60年后,我84岁,回到这里与各位见面,我感到这是一种缘。我要感谢中国文化孕育我成为一个中国人,感谢扬州的兄弟姐妹,感谢父母的养育,也感谢佛教和世界上所有的有缘人。”

由于年事已高,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未能亲自到场,但他也通过大屏幕向观众问候,感谢授予他这样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

13位“2009中华文化人物”

年届93岁高龄,与钱锺书并称“北钱南饶”的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香港)

倡行人间佛教,对和平事业和两岸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佛教大师星云(台湾)

对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贡献卓越的作家、人文学家冯骥才

以京剧《响九霄》再次赢得观众由衷喝彩的表演艺术家裴艳玲

以小说与电视剧创作著称,并热忱弘扬中华木作文化的作家、收藏家海岩

以“曲江”模式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政府公务员段先念

投资、制作大量深受观众喜爱的国产影视作品,推动企业成为2009年首家上市民营影视企业的出品人王中军

以可贵的社会使命感,关注现实题材创作,并做出特殊贡献的摄影艺术家**

致力于动漫教育、创作和产业发展,并被誉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动漫艺术家孙立军

矢志发展中华民族歌唱艺术,并在救灾、扶贫、教育等社会公益方面表现优异的歌唱家宋祖英

在荒远、艰困的环境中,忠诚守护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文物安全员热合曼·阿木提

在无锡灵山梵宫的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成功体现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化融通的田文之、室内设计师陆嵘及其团队

下载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最终五篇)

    当我翻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一本书时,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现在我眼前,以下是“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篇一:中华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翻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读了岳飞勇猛杀敌精忠......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一)嘉陵江路第一小学306班李思仪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之后,知道作为中华儿女,都应该弘扬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先说谦让吧:清朝时,有个叫张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一天,他接到来信,说家里因盖房子......

    中华文化故事

    中华文化故事:以逸待劳的典故 古语有云:“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望洋兴叹,不如破釜沉舟。与其杞人忧天,不如防微杜渐。与其身心交瘁,不如以逸待劳。与其捶胸顿足,不如亡......

    中华文化主持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在这里举办主题为“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中华精髓”的中华诗词大赛,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亲近中华经典,诵读精美诗篇,让学院学生重拾童年的记忆,感受诗......

    弘扬中华文化(本站推荐)

    弘扬中华文化,共建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和谐文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从祖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

    中华文化经典选读

    中华文化经典选读 --庄子读后感 万物尽然,而以相蕴。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