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是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话题。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这学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讲话,有时老师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交流时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有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语文是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是浪漫的情愫;语文是
画,流离色彩调和的是人间缤纷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第二篇: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用情教学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
一、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中,我先短片展示了《战火中的儿童》,以“情”入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独学的时候播放朗读带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朗读者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52个孩子带着难以压抑的感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 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必须对学生情感诱导,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蝙蝠与雷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我在上《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文常识,提问“找一找你们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再让学生质疑看到“打扫”这个词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打扫本是好事,但作者为什么要加引号啊;而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研讨课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第三篇: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
我的教学故事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度过二十多个春秋。二十多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思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称工具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每次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语文变成了一门弱科。家长为之心寒,教师为之伤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
也可以使学生愉快的学习,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知识的乐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兴味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上课效率。
第四篇: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是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话题。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这学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讲话,有时老师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交流时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有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
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语文是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是浪漫的情愫;语文是画,流离色彩调和的是人间缤纷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第五篇: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词语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语文的全过程。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在识字、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在积累中学会运用。如何提高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此,我浅谈我使用的一些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干枯的心田得到了滋润,生命的绿洲中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细节” 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
一、不妨把生字露在表面
在教学
一、〈识字1〉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二类字“烟”“台”“座”“亭”“枝”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熟了,谁来摘?”有几个学生举手,一一地把每个生字读了一遍,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总算读正确了,并且带领全班同学齐读了几遍。但笔者总有一种遗憾:虽然效果达到了,但作为一年级的学生理应对游戏很感兴趣,小手如林,事实上课堂气氛却十分沉闷。
我课后想了想,问题出在何处呢?通过回忆和筛选,才发现,这5个生字全部用苹果盖住,学生虽然想摘苹果,但不知自己所指的那个苹果后面是什么生字,怕不会读,所以举手者寥寥,假如我把生字露在苹果外面,让学生自由拼读,学生对于自己会读的定会勇敢地举手。
二、多给他掌声,多表扬
在教学
二、〈秋游〉时学习第2自然段,我指名学生读这1自然段,我发现学生读得不太好,灵机一动,“老师听了心里也痒痒的,也想读一读,行吗?”“行!”“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听了以后要给我一个评价。”我心想:凭着普通话标准的水平,读这一段文字,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很投入地读了一遍,学生发言正如我所预料的:“棒!”“老师读得太好了!”可是有一个学生却在下面自言自语道:“老师读得不太好!”我一下子被当头浇了盆冷水,没好气地说:“那你来读读看!”哪知道这个学生确实读得比我有韵味。我手一示意,没好气地让他坐下。
课后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当时是多么冷漠和无趣呀!这么好的生成性教育资源被我糟蹋得一干二净,这正是学生成长拔节的好契机!我应该脱下师道尊严的虚伪外衣,尊重事实,尊重孩子,真心实意地夸奖他,并带领全班同学给他一次热烈的掌声,让他在大家羡慕的目光注视下和热烈的掌声中兴高采烈地坐下去。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好多了。教学细节就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面向每1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在一个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背后,我们清楚地洞悉着为师者的教学理念。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这样温情的“细节”:“要相信自己”、“你能行的,要有信心”、“你看,你就是老师的老师”、“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等等,接着于老师再是一个抚摸、一个握手,甚至是一个拥抱什么的。这对常被我们忽视或遗忘的“弱势群体”是多么大的呵护呀!这一切缘于老师敏锐的洞察,缘于老师的“在乎”,缘于老师的“博爱”,缘于老师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关注与激励,得到这样温存的学生其情感与态度必将是自由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