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共)
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记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有很多遇上困难的人是需要我们伸出手去帮助的。但有些人会坐视不理,则有些会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这是我看过的格言,我很喜欢,当别人对我一点点的好,我会感动,可能许多帮助过你的人都不会留下名字,但在你的心里你会永远记得起帮助过你的人。
在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这一学期里,在我身边发生了很多事情,好人好事一件件不定时地在脑海里重播,不断的回味着一些能让自己进步的事情。
还记得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好像随时都有暴风雨似的。我快步走在路上,心想:快走!快走!再晚点就会淋成落汤鸡了!这时,“啪!”一颗豆大的雨滴落在我的脸上。完了!我开始跑起来。可是,倾盆大雨哪能躲过!
更可悲的是,我现在正来到了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怎么办!眼看雨越来越大了,我的心顿时沉落到了谷底。
突然,一把雨伞来到了我的头顶。我转头看去,原来是燕燕。她冲我笑了笑说:"没事吧,这与可真够大的,而且说来就来。”我感激的冲她笑笑。她看了看路对我说:“你家还有好远呢!我家就在这附近,伞给你吧,我跑回去就行了反正雨小点儿了。”说着,把伞往我这一递。我赶忙摆手:“那怎么行呢,让你跑回去,感冒了怎么办啊!”“没事!我身体好着呢!给我走了。拜拜!”说完,不等我开口,他就走了。
看着手上这把伞,即使我的身上在冰冷,我的心却暖呼呼的。到家了,雨也停了。抬头看着天空,我觉得今天的天空格外湛蓝......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在默默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只有多多帮助别人,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快乐。
第二篇: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记七矿通风队理研发放班班长宣素平
通风队
2010年6月4日
她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
她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同志满腔热情,助人为乐。她就是七矿通风队理研发放班班长、女职工工作者和安全协管员宣素平同志。由于她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点,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四有”职工,收到了领导的赞扬和同志们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务实
七矿通风队理研发放班共有女职工八人,担负着七矿150 台便携和80台理研的检修和发放工作。宣素平同志自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这个即重要又平凡的岗位上,为了搞好理研便携的修理和发放,她经常加班加点,只要是工作需要,从不言累。去年10月份己17-24130风巷瓦斯大,矿领导安排凡在该工作面工作的工长、班长、放炮员、瓦检员都必须携带便携理研,加上全矿井下20多个掘进头和其他两个采面,所需要的便携和理研一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保证便携和理研的需求,连续在矿上检修理研两天两夜的宣素平累的发起了高烧,体温达到38.9°C。一天晚上10点,当她打完吊针,刚准备躺下休息时接到单位电话,说备用的便携和理研不够用,听到消息后她不顾高烧不退的身体,“打的”来到班上,立即投入到便携和理研的修理和检查工作中,保证了当天夜班的需求。
二、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七矿更是一个矿井 资源枯竭,瓦斯涌出量大,战线长的衰老矿井。身为全公司便携和理研班班长的宣素平,深知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和重要性。“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了搞好便携和理研的检查、维修标校,她自觉钻研业务,自费购买了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经常晚上看书研究到深夜,参加工作近20年来,经她手经她检修的便携和理研从未出现过一次差错,检修和标校达到全优。被通风队和矿领导誉为“质量信的过的仪器“,为井下工作中准确测定瓦斯浓度、消除瓦斯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瓦斯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有害气体,检查瓦斯的便携和理研的日常维修标校更是一项技术含量搞精确度要求严的难度极高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的标校和检修工作中,从药品是否失效,电路是否正确,电量是否正常、气密性是否精确等问题都要进行严格检修和认真标校,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确保台台仪器完好精确。同时,她还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多年来,一直被领导和同志们誉为该方面的“土专家”。她还多次在矿该工种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一花独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身为矿理研检修
班班长的宣素平深知一个班组、一个集体光靠个人的努力和成功是远远不能保证这个肩负着整个七矿井下瓦斯检查工作的。为了提高全班组每个同志的技术业务素质,她经常利用“技术课”、班前班后等实践向班里职工讲解和传授理研便携检修和标校方面经验和知识。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所带领的理研检修班多次被七矿评为优秀班组。
宣素平同志乐于助人,待人热情。不论是单位和班组,只要同志们有什么困难她都会满腔热情地积极帮助解决。平时和同志们相处融洽,亲如兄弟姐妹。因此同志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好对她讲,姐妹们都称她是“工作上的带头人,生活中的好大姐。”但是对工作她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从不含糊,经常“红脸”。一次因为一个刚到理研班不久的同志在检修理研时因为疏忽,灯泡安装的角度不够,被她在复查中发现,她毫不留情,当众对这个平时关系很好的“妹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弄得她“下不了台”。过后宣素平同志反腐给她讲解理研检修工作的重要性,讲因为我们一时地疏忽,会给煤矿安全工作带来的危害,又对自己态度不好,主动向她道歉,使该同志深受感动。事后,她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技术,很快成为技术能手。
三、提高服务意识,创建文明窗口 宣素平同志不但是理研班班长,而且还兼任女职工工作者 和协管工作。她在工作中把服务意识、开展文明服务、创建文明窗口当作自己为构建和谐企业做贡献的“平台”。她经常说“热情服务是安全的基石,微笑服务是心灵的沟通,亲切问候是温暖的花朵”。因此,她所带领的班组人员在发放便携理研时总是面带微笑:“师傅,请时刻注意安全”。在收交理研时总是“辛苦了,祝您安全升井”。就这样看似一句平常的花,却温暖着千百矿工的心。多年来,理研班多次被评为“文明窗口”。除此之外,宣素平同志还发动全队女工利用业余实践搞义务奉献,经常为矿工兄弟缝补衣服,送茶水,缝纳带有安全口号的鞋垫,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该班组共为矿工兄弟缝补衣服650多件,安全鞋垫380多双,涌现出了一批“好矿嫂”、“文明家庭”等先进模范人物。正式在她的带动下,无论是班组建设,还是女工协管工作,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女工工作者,单位也多次被评为女工协管先进单位。
四、立足本质搞节约,点点滴滴创效益
创建节约型企业是每个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每个企 业员工精神素质的体现,每个员工都肩负着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重任。她常说:企业是职工的家,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每 个职工都要为企业管好这个家,只有家富了,职工才能富裕。在日常工作中,宣素平同志给班组姐妹们留下的印象是:能修好的仪器不畏难,能节约的备件决不放过。理研发放班虽是一个只有七八个女工的小组,但所管理的理研和便携却是价值20多万元的数目不小的企业家底。按正常计算,光一年的备品备件费用就需要数万元,加上正常更新所需费用,数目就大了。为了搞好修旧利废,她立足本职搞节约,从点点滴滴入手,不管价值数百元的平面镜,还是只有一元多的链条,只要能用的,决不大手大脚,即便报废的仪器,也要把该仪器中完好的备件拆下。多年来,她光带领全班组同志自觉缝补理研套、背带价值就达一万余元,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企业发展、职工富裕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这就是宣素平同志,在她身上体现着一个当代女职工所特有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面貌。20多年来,她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需要帮助,她都是我们能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人。
第三篇: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发生在我身边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唯独这件事我记忆犹新。
那是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一位老奶奶提着黑塑料袋,在寒风中艰难的行走着,走走停停,一个贼眉鼠眼的人一直跟着老奶奶,过了一会,那个人好像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什么东西,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老人身边,用他手里的小刀划破了老人手里的塑料口袋,随之老奶奶也摔倒在了马路上,老奶奶有气无力的喊道“抓贼了,抓贼了”,当他看到大风中的钱被马路上的人捡起的时候,他心想他们捡到的钱肯定不会还给她了,老人还想着孙子等她卖饮料瓶的这些钱看病呢,老人的哭声更加凄凉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人们把风中捡到的钱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的钱都拿到了老人的身边,老人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动的又热泪盈眶,这时几个青年人把小偷抓住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永远是春天。
第四篇:好人好事在身边
好人好事在身边,优质服务在病房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与人相处,最大的距离莫过于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这是一种“心的距离”。的确,真诚是每个人心中成功的处事之道。作为护士,更是希望真正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然而,一直以来护患相处却经常出现“相识容易,相处难”的尴尬局面。随着优质服务的顺利开展,我科全体同仁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开展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把优质服务作为护士的天职,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位病人,拉近与病人“心的距离”。患者一入院,责任护士就会热心地介绍病房、主管医生、同病房病友等情况以及用餐、打水,洗漱一一等程序,一切极为自然,转瞬间患者的陌生感消失,拉近了护患距离。清晨,病床前护士一声轻柔地问候“昨晚睡得好吗?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如此亲人般的关切带给患者们怎样的感动!输液了,护士详细地告诉患者每一瓶药水的功效和使用目的,患者心中的茫然消除了。检查前,护士把检查的目的、配合等注意事项一一告知,患者内心的恐惧不见了。贴心的言行让患者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慨动容之间,心的距离已经不远了。过去病床呼叫器响了,患者或家属呼叫后才能见到护士,而现在是护士不断巡回在病房,主动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护理。病房里到处是一片和谐的画面,护士们愉快地在自己的责任病人床前,或开心交谈,或做细心的相关知识指导,或给予体贴地梳头……这一切使护患之间少了隔阂,多了亲切。
在工作中,我们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到病房中,了解病人的需求,改善护患关系。每天除了做好常规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外,还为重症病人检查基础护理情况,并为他们剪指甲、洗头、洗脚、皮肤护理等。在病人多、护士少的情况下,大家加强了晨晚间护理,提高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优质服务仅仅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这种表面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感受,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通过具体的行为举止把你的欢迎之意、尊敬之意、热情之意传递给病人,才能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医护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
前不久我科一女病人确诊为食管癌需手术治疗,该病人不能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整天郁郁寡欢,情绪很不稳定,拒绝接受手术,作为责任护士的王小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时间就坐到病床前跟她聊天,鼓励患者,还邀请了一些食管癌术后康复不错的病友一起分享战胜疾病的心得,而后又认真细致地进行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患者紧张的情绪慢慢减轻了,并同意接受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护患配合相当默契,病人术后恢复情况非常乐观,人比术前还开朗乐观了,为感谢王老师对她住院期间的精心护理,患者非要送1000元的红包给她表达感激之情,她当场拒绝,但是患者家属硬是把钱塞到她的包里,为了让患者及家属能安心治疗,王小为将红包交给了科领导。经科室领导小组讨论,给当事人王小为口头表扬,以科室为单位派护士长、当事人一起将红包退还给患者及家属。家属动情地说:“也许是上天善待我们一家人,不,更是你们的细心,耐心及关心使她恢复地如此好!感谢您们这一群没有翅膀的天使给了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们有梦可以去追寻。”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不仅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护患关系也得到了重新建立,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护士真诚地付出是开启患者心门的密码,病员满意的微笑温暖着我们,病员康复的笑声激励着我们,我们有信心将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做得更好。
胸外科
熊小利
第五篇:身边好人好事
身边好人好事:砬子沟村里的调解人--------于年成 在集安市头道镇砬子沟村提到村里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村调解干部,他就是该村的调解员于年成。
今年40多岁的于年成,2006年担任村调解干部以来,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时,他还认真地履行好人民调解员工作,他时时刻刻不忘村里的社会治安工作,遇上哪家夫妻吵嘴不合,邻里纠纷,他知道后,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他都要亲自上门做调解工作。村里有两农户因为平时有隔阂,经常为一些小事而打架。于年成知道后主动上门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心。通过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两打架户懂得了打架的危害性,并当着于年成的面握手相互道歉。自那以后,两户再也没有发生打架的事。于年成说村民打架斗殴影响村民发展生产、影响社会治安,这事他管定了。然而哪家不孝敬老人的事,他也要管,村里有一姓刘的农户家里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经常为了父母不给钱,而打骂其父母。于年成便是隔三差五地上门找小伙子谈心,主动地为小伙子找工作。在他的帮助下,小伙子不仅每月不向家里伸手要钱,还从每月的工资里拿出百元钱,买些水果和营养品孝敬父母。看到小伙子发生如此的变化,于年成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但他也知道新形势下调解工作情况的复杂多变。为了使每一次的调解工作都能成功,他给自己进行了“充电”,每年他都要花费三四百元钱,自费订购法律类杂志和各类党报党刊,一有空他就学习有关法律知识,钻研调解工作的方法。于年成说,学习法律知识,给他做好调解工作确实带来益处。今年防火,村里部分村民对防火工作不理解,乱点乱放。于年成知难而上,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清防火的重要性。真情打动了村民,村民们对防火工作理解了。几年的调解工作,让于年成吃了不少苦头,也让于年成掌握了很多做好调解工作的方法,村民打心眼里服他。哪家夫妻离婚,哪家孩子不孝顺,哪家婆媳不合,村民们都会主动打电话要他出面做调解。于年成不仅主动地做好本村调解工作,在其他村,只要他遇见对社会治安有危害的事,他都会不顾危险,予以阻止并做好调解。为了方便村民联系调解工作,今年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发到各家各户。
正是于年成无私地做好调解工作,村里的社会治安深受上级部门的好评。六年来王东共为村里调解各类问题200余起,每一起调解都得到成功,当事人履行也达到100%。正是他的无私奉献,避免了多起刑事案件的发生。几年来村里被县里评为“平安村”。下一步,他还准备在村里成立一支以他为队长的夜间巡逻队,为村里的社会治安安定再加一把安全锁。
砬子沟村党总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