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

时间:2019-05-13 12: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

第一篇: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战略 曹丽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南京

210044 【摘要】:气候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气候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国际政治和安全问题!国际社会一直为治理这一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中国应根据国情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并结合气候变化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特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政治国际合作中国战略选择 引言:

几个世纪以来,生态学家一直在关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这样的问题。20世纪以来,与之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迅速增加。“全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罗马俱乐部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本身是个极富争议的话题。气候变化在自然科学界仍有很多争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已经普遍为各国所接受。通过IPCC的报告,可以明确以下几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第一,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第二,气候变暖将使部分人面临死亡威胁。第三,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 随着世界各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利用的快速增加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国际社会加强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1.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气候变化指的是气候的平均状态及离差两者之间的一个或两个都有出现了统计上面的明显变化。离差值的增大表示气候状态稳定性的减少。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给出的气候变化的定义是指气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变化,这不仅包括由自然原因造成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由于人类活动而随之引起的系列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指的则是由于人类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而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过多的温室气体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危害。如破坏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冰川开始融化、洪涝灾害不断发生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现今已经上升为了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及文化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也正牵扯着世界人民的心弦,因为气候变化问题牵涉到了世界人们的利益,甚至关系到了世界人们的生存问题。2.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

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存在着“温室效应说”、“太阳活动说”、“宇宙射线说”、“天文冰期说”等诸多争议。人们比较认同和接受的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进入工业社会后,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激增,这使得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作用加强,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温室效应增温,牵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我们可以确定两点:一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某种程度的责任,二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不只是温室效应,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能排除。但是争论归争论,保护好地球环境、减少污染和防止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人类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及对全球政治的影响

1.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公共问题,应对措施会引发国际冲突产生

全球性公共问题具有三大特征:首先是全球公共性。由于全球性公共问题的范围往往超出任何单一主权国家的管辖权,因此在问题的解决或有效治理上,便无法单凭一国之力独立完成。另一方面,也因为议题的全球性,因此,也没用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不受到影响。其次是超越国界的外部效应。正因为全球议题的公共性,因此,当一国采取了某项行为,其后果则可能是由其他国家和人民承担。工业化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发展而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等,不但对自身国家人民的生活造成威胁,更会突破国界的限制,而使其他国家的生活品质出现恶化现象。三是政治性。全球事务的公共性以及跨越国界的外部效应,都使得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某种政治性的制度安排来完成。2.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应对行动暗藏诸多利益争夺 经济利益是影响各国在气候变化上的立场的重要因素。如果气候变化幅度较小,部分国家可能从中收益,但是大幅度的气候变化势必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由于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目前对于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成本收益分析,还进行不多。正如参与国际贸易一样,各国虽然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净利益,但往往收益和成本分担群体不同。3.气候变化涉及主权国家博弈,各国之间的气候谈判存在分歧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公共产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属于利益共同体。但当前国际气候谈判最大的矛盾正是“南北矛盾”。气候问题本应是超越主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必须是全球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绿色意识、绿色政治。但它必须由一个个主权国家作出妥协甚至牺牲,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当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更是一个呈现政治大国气度与远见的最佳窗口。所以,这是一场政治、外交博弈——一场世界各国之间、发达国家之间、穷国与富国之间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外交博弈。

三、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及主要成果

为了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人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大了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真正关注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新的历史起点。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其主要工作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科学评价并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提供决策依据。1992年,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以明确公约附件Ⅰ缔约方在第一个承诺内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缔约方大会上,各缔约方达成了“巴厘岛路线图”,其主要内容包括:在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再次强调国际合作,强调了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即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至《京都议定书》,十多年来,围绕公约规定的目标原则和缔约方义务等问题,国际社会经过多边谈判!不断推动着国际气候制度的政治进程。尽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但各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国家的选择!单纯顾及本国的短期经济效益仍是制约国家选择的关键因素。

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发展模式与能源安全、关系到对外贸易与经济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近20 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如何应对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曾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这也为保护全球气候贡献了新的力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未来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路会更加艰辛,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谋划与选择。1.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注重国际气候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参与全球治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国际谈判中发出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意见,并利用普遍适用的全球治理规则推动和实现国家良治,是融入国际体系和世界市场、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增加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而气候变化问题又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需要长期的解决方案。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后果,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努力开发新技术,并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3.深入开展气候外交,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团结与稳定

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气候变化将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一大重点。迄今为止,中国在气候变化和国际环境问题上的应付色彩较浓,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采取更加积极和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中国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与对话。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因此适度承担国际责任,有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可以促进国内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模式

中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尽管其利用成本比较高,但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积极鼓励开发探索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目前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方面发展良好;交通运输领域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不断面世;太阳能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处在研发攻坚阶段,相信在不就得将来,我们将实现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五、结语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亟待解决的国际性问题,而其产生的原因却也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人类为了各自的工业化进程,进行的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开采、砍伐森林等自然资源,过度地使用能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等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气候变化问题也是全球典型的公共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得到解决。但由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要想国际社会也即世界各国能尽快地走向合作也必然要有一个过程。参考文献:

[1] Jung Ha-won.Ban marks UN Year of Climate Change[N].Joins News, 2009-02-02.[2] 马小军.国际政治“E”化的战略张力[J].现代国际关系,2008(5):4.[3] 汤姆·泰坦伯格.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4] 杨永龙.气候战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49.[5] Ban Ki-moon.A Climate Culprit in Darfur[N], Washington Post, 2007-6-16.[6] 庄贵阳,朱仙丽,赵行姝.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82.[7] 杨永龙.气候战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1.[8] 朱勤军,袁峰.智者的政治视野[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1:244.[9] 孙正甲.生态政治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10] 秦治来.全球气候变化催生生态政治理念[J].学习月刊,2007(6):13.

第二篇:亚太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亚太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一、当前亚太形势的主要特点

1.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在世界各大地缘经济“板块”之中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日渐受到西方发达经济体金融与债务危机“外溢”的连累,但亚太国家与地区靠扩大内需和区域内合作实施发展“转型”,使得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得以增强,以中国、印度、东盟为代表的亚太新兴经济体继续群体性成长,亚太的国际战略地位也进一步提升,其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稳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国际舆论持续热议“世界权势东移”和“亚太成为新的世界重心”。

2.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扎堆,亚太安全形势难以乐观。传统安全挑战包括领土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突出,地区热点较多,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冷战对峙状态,印度与巴基斯坦继续核军备竞赛,区内一些国家之间“战略互信”匮乏,相互猜忌与提防的“安全困境”突出,加之美国借“重返亚太”战略推波助澜、拉帮结派,致使亚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复杂。

非传统安全挑战则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兴风作浪,重大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传染病等的严重危害。可见,亚太安全形势不仅与亚太经济形势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对后者构成极大的制约。

3.区内外大国与国家集团纷纷加大对亚太“经营”的投入,亚太大国博弈激烈复杂,亚太格局深刻演变。亚太主要力量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东盟六方,以及“中等国家”澳大利亚、韩国与巴基斯坦等,这些主要力量之间合纵连横,在不同议题中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彼此之间互动错综频密。

4.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日渐加深,多个多边机制并存,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国)、东亚峰会EAS(18个成员国)、东盟地区论坛ARF(27个成员国)等,以及美国极力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现有11个国家参与谈判)。次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东盟ASEAN(10个成员国将于2015年建成“共同体”)、东盟与中国10+

1、东盟与中日韩10+

3、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8个成员国)、中日韩三国合作、太平洋岛国论坛(15个成员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6个成员国)等。另外还有影响力逐步增大的非官方机制,包括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即所谓的“亚洲安全会议”)、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等。

5.亚太秩序呈现“二元结构”,区域博弈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为中国、中国的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的“大三角”。所谓“二元结构”,即亚太国家之间经济合作加深与政治安全分歧严重并存,不少国家在中、美之间“脚踩两条船”,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发展靠中国”与“安全保障靠美国”。所谓“中邻美大三角”,亦被称为“中美邻”,但“中邻美”的表述要更为准确,因为亚太尤其是东亚主要是由中国及其邻国组成的,美国不过是“第三者”而已。

在“中邻美大三角”之中,存在着三组双边关系,分别是随着中国加速崛起而变得复杂的中邻关系,随着美国加紧“重返”而变得微妙的美邻关系,以及随着中美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而变得敏感的中美关系。应该说,在“中邻美大三角”中,中邻关系是“内因”与“主要矛盾”。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就机遇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相当突出,对亚太各国的经济吸引力、对亚太经济秩序的塑造力稳健增强。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GDP总量2010年已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诸多亚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者与引领者,成为亚太经济的主要“引擎”与“磁场”。例如,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就有8个来自亚太地区。二是中国政治优势日渐显现,中邻互鉴交流加深。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影响上升,加之亚太的构成主体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一贯坚持尊重国家主权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始终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因此,中国在亚太发展中国家中的政治影响力趋于扩大。三是中国与亚太其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防灾救灾、共同打击海盗等。四是中国顾全大局与严格自律的对外战略取向逐渐在亚太赢得人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坚持首先以和平与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弘扬包容互助的“亚洲精神”与构建“和谐亚洲”,通过和平发展的“言”(政策宣誓)与“行”(外交实践)并举,较好地缓解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的疑虑,争取到了越来越多邻国的理解。

就挑战来说,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中国与一些邻国存在边界与海洋领土争端,特别是大量岛礁被邻国侵占,维护领土完整形势严峻,其中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争端尤其突出。二是国家统一面临“台独”、“藏独”与“疆独”威胁,台湾当局企图将两岸分治与所谓的“事实台独”永久化,在亚太地区图谋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美国亦顽固坚持“以台制华”。境内外“藏独”与“疆独”势力加紧勾连,分别通过僧人“自焚”与恐怖活动等制造事端。三是非传统安全威胁趋于上升,尤其是跨国严重自然灾害防不胜防,跨国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四是美国执意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重返”亚太紧锣密鼓、多管齐下,着力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实施其所谓“巧实力”与“再平衡”,不仅使得中国与某些邻国的矛盾复杂化,而且加剧了中美亚太地缘战略竞争态势。对此,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1年11月《外交政策》上发表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文,声称“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而—锁定于亚太地区。”

三、中国亚太战略的目标

目标有两种划分.第一种是总体与局部目标.第二种则是不同时间段的目标。

按照第一种划分,首先,中国亚太战略的总体目标有三,依次为:为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营造和平稳定有利的亚太战略环境,使得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未来五到十年能够继续集中精力从事国内发展和改革;维护中国的统一、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破解来自亚太方而的安全挑战与威胁;成为亚太关键大国,增强对亚太秩序的塑造力,推进和平、安宁、繁荣、包容的“和谐亚太”建设。其次,中国亚太战略的局部与各领域目标,主要包括五点:经济发展目标,即与亚太各国实现经济互补互利,获取亚太资源与市场,成为亚太经济的中心之一;政治与安全目标,即压缩“台独”国际空间,为国家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全而压制与遏制“藏独”、“疆独”分裂势力,有效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与亚太各国和平共处,成为亚太安全的重要维护者;文化与软实力目标,即扩大中华文化的亚太辐射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区域合作机制目标,即成为亚太各类重要机制的参与者,成为东亚合作的引领者,防比被恶意竞争者在机制构建过程中所排斥与排挤;生态环境目标,即与亚太各国共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共同防范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按照第二种划分,亚太战略目标又包括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分别为:近期目标(未来五年,2013年至2017年),为中国的“十二五”等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总体安宁有利的亚太环境,防比亚太地区热点失控,增强危机管控与热点掌控能力;中期目标(未来十年,2013年至2022年),通过经营亚太以维护并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国内实现全而小康创造有利的亚太环境,着手妥善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成为亚太强国;远期目标(新中国建国一百周年与本世纪中叶,2049年至2050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完全统一、中国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亚太环境,成为和谐亚太的捍卫者。

四、中国亚太战略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内政外交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核心是辩证法,既强调统筹兼顾,又注重突出重点。谋划中国的亚太战略,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以下六对重要关系。

1.亚太战略与对外总体战略的关系,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指导中国对外总体战略的和平发展道路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无疑将指导中国的亚太战略,而和平发展道路能否走得通、行得远,也首先取决于其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也主要将在亚太地区经受新的检验。

2.利益与道义、实力与道德、捍卫拓展自身权利与承担地区责任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亚太战略将不搞唯利是图与唯我独尊的霸道,而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战略文化的精髓—务实王道,坚持“义利兼顾”、“德力俱足”、“权责匹配”,中国谋求的是战略主动权而非“亚太主导权”,强调应由亚太各国“共同与集体领导”,反对自以为是与自封的“独家领导”。

3.软与硬、柔与刚、恩与威、文与武的关系。强调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恩威并用、文武并举,具体到亚太战略,就是既要有外交周旋,又要有军事斗争的准备与决心,对善邻应柔和,对恶邻则应硬朗。应澄清外界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误读,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绝不排斥武力自卫。

4.长与短、强与弱、优与劣的关系。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中国在亚太的长处、强项、优势主要在经济领域、陆地事务与陆权方而,短处、弱项与劣势则主要在安全领域、海洋事务与海权方而,中国的亚太战略应统筹经济与安全、着力强化安全;统筹陆权与海权、着力强化海权,进而成为全而、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亚太强国。

5.维权与维稳的关系。“维权”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维稳”即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二者都是中国亚太战略所需要的,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矛盾,若处理不当容易顾此失彼。中国既要防比片而强调“维稳”,以致牺牲“维权”并最终影响外部环境乃至国内社会稳定。又要防比一味强调“维权”,以致操之过急、欲速不达、因小失大。因此,应以“维权”为优先,同时兼顾“维稳”。对此,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7月7日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

6.统筹中邻、中美与美邻三组关系,兼顾合作与竞争。既要防比激化中邻矛盾,被美国渔利;又要避免中美对抗,被邻国利用;还应善于把握美邻矛盾,防比美邻“联手对华”。在这三组关系之中,对中国的亚太战略而言,第一位的应是妥善处理中邻关系。而处理中邻与中美关系,则应两手并用,既要全力争取合作,又要正视合理竞争、预防恶性竞争。

五、中国亚太战略的主要手段

1.坚持“扬长”,扬经济之长,进一步发挥自身经济优势。应就共同应对持续不断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与亚太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扩大合作,稳步建立东亚货币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在亚太的影响力。加快实现与周边陆地及海洋邻国在交通、通信、能源输送等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使得“条条道路通北京”,促进亚太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将亚太作为“走出去”与资本输出的重点之一,通过国内产业升级转移、服务业“外包”等,为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稳步推进与亚太国家的自贸区建设,预防美国主导的TPP严重干扰东亚区域合作。善于运用市场、投资、金融、信贷、旅游、对外援助、外汇储备等经济杠杆,对中邻经济合作适度设置必要的前提条件,防比某些国家一而捞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好处、一而侵占中国的安全利益。

2.抓紧“补短”,补安全之短,大力加强安全能力建设。应大力宣扬与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倡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探讨“亚太安全共同体”。坚持优先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国家间的领土与海洋争端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防止“第三者插足”。重点开展非传统安全区域合作,逐渐增加对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包括联合救灾、跨境河流与国际水域联合护航、专业人员培训等,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稳步推进军事现代化,通过联合军演等增强实战能力,在海洋领土主权受到威胁时毅然反击,形成有效可靠的威慑力。通过对自身安全能力及亚太安全事务持续不断地投入,逐渐破解亚太安全与经济秩序脱节对立的“二元结构”,逐渐改变所谓“亚太安全靠美国”的被动局而。

3.“攻心为上、怀柔善邻”,加强政治互动,注重文化感召,强化对亚太各国的软实力与吸引力。应就治国理政经验、国际金融危机反思、新自由主义批判、亚太区域治理、发展模式与道路、“良政”与“善治”、人权保障与维护社会稳定、网络虚拟空间管理等,与邻国扩大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顺势适当推介推广“中国经验”。促进与亚太国家的教育、文艺及宗教交流,扩大民间与地方的交往,稳步增加亚太国家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妥善推广“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及中国文化中心,使中国成为亚太各国大众“向往”与“神往”的国度。

4.“积极塑造、主动引导”,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参与区域合作要心中有数,应本着“以我为主”、“对我有益”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分清主次轻重。其中,东亚合作重于亚太合作,双边合作优于多边合作。坚持东亚峰会EAS的经济属性,反对将其政治化或搞对抗;重点深化中国与东盟10+1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构建,加快中日韩三国合作,优先商签中韩自贸区协定。

5.强化海洋能力,重点拓展海权,建设“海洋强国”。对此应三管齐下:一是加强与改进“海洋外交”,适时调整处理周边海洋争端的十二字方针(“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主权归我”,适度“保持争议”,抓紧“自主开发”,强化“危机管控”。分类处理南海争端,坚持双边渠道进行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可考虑多边协商来保证航道通行安全。二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科技,逐步扩大海洋能源与资源获取,对此,中国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已明确提出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海军现代化与立体化建设,坚决并有效维护海洋安全。加快包括航母在内的远程投送打击能力建设,增强对近海四大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南海与台湾海峡的制海权,确保海上战略通道畅通,破解所谓的“马六甲困境”,突破西太平洋所谓第一与第二“岛链”的对华封锁,稳步进入太平洋纵深与印度洋。

文章来源:《求知》2013年第2期

第三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

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经贸11姓名:张倩学号:2011310963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各地水灾、旱灾频发,飓风肆虐,极端的炎热和寒冷席卷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此外,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有很多国家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人类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却在急剧下降,如果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人类必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的威胁,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到今年南非德班会议的召开,可以看出人们已经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但不幸的是人类对谁应为气候问题“买单”还存在着矛盾。先看看这次德班会议上各国的态度,中国认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必须要有”,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减排,而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承诺,发达国家必须“实实在在”的兑现。而美国则是缺乏诚意,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美国却长期游离在强制减排国际公约之外,在本次会议,美国固执己见,在达成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上设置诸多苛刻前提条件,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上,又反应冷淡。加拿大背弃信义,退出【京都议定书】。欧盟“谈远不谈近”,而非洲国家集团则表示“仍需支持”。

对于目前的气候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说,我们的环保技术很先进,以后对气候环境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为其买单,因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但气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要细数气候问题的起因,不能不联系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凭借技术和武力,把魔爪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肆无忌惮的掠夺,毁坏自然资源,毫无顾忌的排放“三废”,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破坏。现在他们有了技术,也想追求健康的环境,一方面加大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把一些有污染而又赚钱的行业,推向发展中国家,现在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环境担负更多的责任,道理何在?

在今年的南非德班气候会议上,发达国家又表现出其不负责任的一面,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肯特指出退出议定书可以使加拿大免遭议定书规定的大约140亿加元的惩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在发言时高声怒斥发达国家,强烈批评一些发达国家拒不履行承诺、反而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的做法。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且大多数是殖民地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吃饭问题。而发达国家不仅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很令人气愤。

相反,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议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在处理有关涉到人类的问题时要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要互相信任,携手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而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裕的资金。因此,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己的环保工作,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工作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尤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处处为发展中国家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也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只有人类携起手来,通过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船山护理01班

学号:20109810114 姓名:李祎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任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表面和平的社会和全球局势,其实质仍危机四伏。自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而且野心从未就此消停,一直想独霸世界的野心和图谋从未改变,与此同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迈着社会主义的步伐,一直都在稳步快速的发展,成为了最有潜力的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美国使我们中国味潜在的战略对手和主要敌手。

9·11事件后,美国借此机会加强了亚洲的军事联盟,吧包围圈由东南亚,东北亚向东亚延伸,并在东亚地区加强了对中国的兵力的部署,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作为华夏子孙的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主动站起来积极应对!在此,我借鉴老师上课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一点点拙见,说说我对此事件的一点点看法。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首先,个人认为,美国东移的调整动因有以下几点:

1、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2、亚洲新兴大国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印度···

3、亚太地区是美国克服眼前的金融危机复苏经济的主要依托

4、亚洲是现实和潜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焦点地区(朝鲜半岛)其次,我们说说美国在战略东移上具体的丑恶举动:

1、强化传统的盟友关系,如亚太军事基地和澳大利亚军事盟友

2、利用中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些矛盾来挑拨离间

3、构建了“军海一体”的战略体系

4、在经济上努力推动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构建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牵制美国的一些主要因素:

1、大环境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形式相矛盾

2、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债务纷多,政治分裂、党派纷争激烈,导致民众不满情绪

3、中国与美国的亚洲盟国(朝鲜、韩国、菲律宾)以及新的支点国家(越南、印度)的关系很微妙

4、中东与欧洲的牵制

以上个点可见,美国的战略重点,已从欧洲转向亚洲,其矛头是针对中国的。而且还告诉我们,美国的对 华包围圈已由东北亚、东南亚向东亚延伸,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二、我们的应对之策

中国的周边形势

1、中美安全竞争加剧,引发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可能引发周边危机

2、周边国家的大选,各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变化也整体的局势有一定的加大负面影响

3、美国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明目张胆地支持台独,阻挠中国的统一

应对之策

1、大力推动经贸合作,打造地区利益共同体

2、在朝鲜问题上,切实推动安全合作,努力推护地区和平

3、在台湾问题上,政府主张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武力解决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4、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

5、最重要的是我们国人要有爱国之心和忧患意识,团结一致,努力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第五篇:低碳经济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低碳经济 考试结果

1.(2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蒙特利尔议定书》 C.《马拉喀什协定》 D.《京都议定书》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2分)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

A.政策优惠、技术支持 B.现金支持、人才提供 C.现金支持、技术支持 D.贴息、直接补贴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2分)广西唯一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是

A.河池 B.北海 C.南宁 D.桂林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4.(2分)各国的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 来表示。

A.碳排放弹性指标 B.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 C.碳生产力 D.碳锁定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5.(2分)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

A.熊猫标准 B.北京标准 C.2000标准 D.绿色世博标准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6.(2分)世界首个《京都议定书》碳排放配额全球交易平台是

A.欧洲能源交易所 B.未来电力交易平台 C.Blue Next交易平台 D.欧洲气候交易所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7.(2分)碳生产力是指

A.单位碳当量排放所产生的热量 B.一个国家生产化石能源的能力 C.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 D.产生单位GDP所排放的碳当量的总量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8.(2分)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即“碳生产力概念”。

A.总体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B.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C.总体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D.单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9.(2分)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能源活动 B.自然灾害 C.农业活动 D.地壳运动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0.(2分)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 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

A.石油能源 B.海洋能源 C.生物能源 D.化石能源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1.(2分)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的前提是要完全实现

A.电力国有化改革

B.可再生能源国家扶持政策 C.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改革 D.电力市场化改革胶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2.(2分)世界能源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是实现经济发展与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途径。

A.低碳经济、低碳发展 B.科技发展、合理使用 C.绿色经济、轻工重农 D.促进节能、提高能效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3.(2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

A.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低3-6℃ B.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高3-6米 C.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高3-6℃ D.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低3-6米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4.(2分)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

A.进口的高能耗产品 B.进口食品

C.进口的低能耗产品 D.进口农产品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5.(2分)温室气体排放权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A.温室气体排放权属于国家 B.温室气体排放权不允许交易 C.大气空间具有均质特性 D.大气空间具有无边界性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6.(2分)属于2007年宾格曼《低碳经济法案》内容的是

A.向清洁能源转型

B.设定减排目标,产生配额 C.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D.规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7.(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A.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 B.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C.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

D.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8.(2分)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

A.国际经济地位之争 B.发展权之争 C.生存权之争 D.国际政治地位之争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19.(2分)从以下哪一角度讨论一国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更有助于采取公平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

A.流通角度

B.消费角度 C.交易角度 D.生产角度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0.(2分)在 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

A.日内瓦 B.哥本哈根 C.巴厘岛 D.多伦多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1.(2分)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B.法律规范要有力度,对高能耗行业要有硬性约束 C.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 D.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等在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2.(2分)《低碳经济法案》试图制订的美国排放交易规则包括

A.配额的产生与交易体系的建立 B.配额的分配与拍卖 C.有关信用额度的条款 D.有关交易额的限制条款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3.(2分)碳税的主要特点有

A.税率稳定 B.财政收入可观 C.促进低碳技术使用 D.管理成本高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4.(2分)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正确答案是 ACD)A.哥本哈根谈判阶段 B.《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 D.《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0分

25.(2分)我国为争取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实施的主要政策有

A.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B.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C.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D.实施税收扶持政策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6.(2分)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

A.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 B.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 C.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 D.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7.(2分)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

A.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B.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 C.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D.资源使用效率机制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8.(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对低碳经济认识上的误区的有

A.低碳经济意味着高投入 B.低碳经济就是贫困经济 C.发展低碳经济要限定特定产业 D.零碳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29.(2分)低碳转型的推力,包括

A.提升国际竞争力 B.避免碳锁定效应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保障能源安全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0.(2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财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A.社会财富的积累使工业投入增加 B.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C.对经济资本存量的需求大大减小,可以将更多的能源消费用于服务业 D.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引发低碳技术进步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1.(2分)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有

A.能源结构清洁化 B.观念创新 C.技术创新

D.提高能效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2.(2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有

A.环境恶化和气候灾害频发 B.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C.冰川减少和海平面上升 D.降水量变化和水资源短缺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3.(2分)在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国家,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项目有

A.节能项目监管 B.节能项目投资 C.节能项目设计 D.节能项目施工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4.(2分)人类活动导致可以长期存在于大气的温室气体包括

A.二氧化碳 B.甲烷

C.卤代碳氢化合物 D.氧化亚氮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5.(2分)实现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取决于

A.技术 B.资源禀赋 C.国民受教育程度 D.资金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2分

36.(2分)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是一种特殊的边境调节税。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37.(2分)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在风能利用上的领导国家。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38.(2分)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39.(2分)发展低碳经济必定会限制特定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0.(2分)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契机。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1.(2分)随着经济发展,碳排放水平一定随之上升。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2.(2分)低碳经济就是零碳经济。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3.(2分)1979年,MWO第一届世界气象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4.(2分)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正有负,但负面影响为主。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5.(2分)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全球第一个注册的再造林碳汇项目。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6.(2分)最早提议征收碳关税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7.(2分)碳足迹是指产品使用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8.(2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是“全国低碳日”。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49.(2分)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50.(2分)当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领域。

你的答案: 正确

错误 得分: 2分

下载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 一、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应对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应对 一、朝鲜炮击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波诡云谲,风云变幻,美方表示愿意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重新开启和朝鲜的谈判,而朝鲜则表示,愿意有条件......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课程名称:全球气候变化 教师:胡成 教授年纪:高一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最终定稿]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马鞍山外国语学校 吴昌庚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该节是本章大气内容的最后一节内容,在本章节中......

    浅析我国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

    浅析我国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论文关键词:钢铁企业 营销战略 国际市场论文摘要:我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营销中存在劣势及面临严重形势。在这一形势下,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浅见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共同价值的体现,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受五千年历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始终没有改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