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书籍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靖边四中 七三班 曹原
文学是人类发展史上诞生的一种奇妙的东西,尤其是那些灵动的文字以及他们组成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东西之一——书籍。
设想一下,单个的文字已是奇迹,而有许许多多文字排列组成的书籍又该是何等美丽!而在这精彩的书海中,我找到了这么一个小岛——《昆虫记》。
《昆虫记》中记载着许多昆虫,这些小巧而又可爱的生物在作者笔下越发动人。《昆虫记》是一本科普书,但它却没有生硬死板的文字,而是那么生动,有趣,像美妙的文章,甚至是一首诗。没有华丽到不着边际的文字,而是精彩的真实故事。它记录了昆虫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这一切都是作者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心求证而得来的昆虫界真实的现象,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我看到了一个美丽而乐趣无穷的世界,它吸引着我去看,用心去感受,昆虫带给我的乐趣与感悟。是《昆虫记》带我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是《昆虫记》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个无比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昆虫界。
让-亨利•卡米西尔•法布尔是《昆虫记》的作者,他从小就对昆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这经济困难并没有阻挡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1879年,他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在那里一直定居了下来。荒石园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正是这块土地,让法布尔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昆虫观察与试验工作中,并整理完善了他前半生研究昆虫的一切资料,完成了《昆虫记》后九卷(共十卷)。正因为他对昆虫的热爱与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完成《昆虫记》并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1915年,为人腼腆谦逊的法布尔于10月11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这位不朽的昆虫学家走完了他充实而又灿烂的一生。纵观法布尔的一生,我得到了启示:他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但他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能克服一切困难,他的一生是充实的,他和他热爱的昆虫永远在一起。
法布尔用人性观照昆虫,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恰如法国著名戏剧家罗斯丹所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因此他被法国文学界,科学界授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这个“昆虫的荷马”,“昆虫的史诗”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浸透着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它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虽经历百年,可至今仍是一座无人能逾越的丰碑。
《昆虫记》让我对自然有了自己的看法:她给予各种生命以生存的家园,更给予人类很多很多,她是作家笔墨书写的对象,她是美术家灵感的源泉,她是科学家永远都能有惊奇发现的神秘领域,她提供给我们生存必须的物质„„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去破坏自然,她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更是人类的“母亲”。《昆虫记》,我会带着它和它给我的启迪走向漫长的人生之路。七.三 曹原
第二篇:科技书籍读后感
科技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技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技书籍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彗星,俗称扫泏星,它由慧头和慧尾组成,其中慧头又由慧核和慧发组成。彗核的直径约有10千米,他周围庞大的气团为慧发,慧发的直径有几万到几十万千米。慧尾则更长,可达数亿千米。
我还知道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这是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这个大气体球时时刻刻都在释放者大量的光和热。地球正是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才有了温暖和光明,才有了生命。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也为1500万摄氏度。这是由于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原子反应。太阳由70多种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太阳内部温度高、压力大,这就是那里的情原子核相互作用,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
我还知道了火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科学家称他为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因为火星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特征。
用望远镜看,你会发现火星简直就是一个“地球仪”。它的两极是白白的极冠,就像地球上被雪覆盖的南北极。而且火星也像地球那样呈一定角度绕太阳公转。另外,火星上上的一天之比地球上的一天长39分35秒。不同的是,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是地球一年的1.9倍。与地球一样火星上也有大气。
宇宙太神奇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个科学家研究火星的奥秘,人类以后是否能在火星上居住?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刻苦研究的!
科技书籍读后感2在本周我读了《21世纪少儿小百科》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探索宇宙、水上世界、影视天地、交通与建筑、电子世界等许多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发明探索这一版块,我从中了解了许多的知识。比如,英国的贝尔在研究聋哑人的“可视语音”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流在导能和关闭时,螺旋线圈也随着发送电码一产的的滴答声,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电话的研究中,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电话,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也能够像站在对面交谈一样了。
再一个,同学们可知道是谁经过不断的努力制造出了最原始的船——独木舟,揭开了人类制造船只的第一页?这是远古时代人类受到自然现象的启发,对水能够对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人们借助水中漂浮的物体抵抗水灾,从此人类开始了征服海洋的新篇章。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平时能够善于发现,勤与思考,反复试验,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样我们就能够使生活更加的精彩!
科技书籍读后感3曾经读过一本很有奥秘的书籍,它叫《宇宙未解之谜》,这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浩瀚宇宙,探索太空,奇诡太空,天外来客和神秘太阳。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我们十分的收益。
探索太空,其中讲述的太空,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一些小行星,那上面竟然蕴含着很多的资源。其中也说的一些关于宇宙的分布。一些星系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汗颜。比如和我们相近的恒星,它距离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几光年,这个也就是说,就算我们能够用光速在宇宙中穿梭,到达那个地方也要几年的时间。这个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在宇宙中探索其他的奥秘的话,我们还需要很高级的科技,这样我们才能尽情的遨游宇宙了。
其中的神秘太阳也很有看头。以前从图片上看到的那些比例,看着那些星球也不必我们地球大多少,可是看这本说才知道。木星、土星这些都要比地球大几百倍!这些令我们非常的自卑。还有那个用水、火、木、土等命名的星球,曾经让我很疑惑。那个水星上面是不是全部的都是水,那个火星是不是又是全部都是火呢?
现在知道了,这些都只是个比喻罢了。金、水、火星是有岩石组成的,而木星和土星却是由气体组成的。这个是难以想象的。气体可以组成星球,那是不是说那个上面可能有氧气呢?那我们可不可以在上面生活呢?这些不过是幻想罢了。
最感兴趣的还是天外来客,那些幻想中的外星人都是很恐怖的,很吓人的。可是那书里面却让我不太害怕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下这些,就此略过罢了。
《宇宙未解之谜》——我的启蒙书,它独特的展示出了那些曾经令我们幻想无穷的许多场景。它有很多的天文知识,曾经我还看过一本《太阳纪历险记》,这个里面也讲述了一些太空的知识了。离太阳越远越冷,那是可以让一块钢铁从一米的高度掉下来就会粉碎的寒冷。但是这本书中说的有点可怜。
可以说,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感悟。而我也可以由此有很大的想法,可是尽管都是虚幻的。
看吧!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多学习一些有关科学的知识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科技书籍读后感4为了未来科技的发达,为了未来中国的强大。星期六,我和我妈到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买了一套《青少年科学大视野》,这套书特别的好看,还是让我为你们介绍介绍吧。
《青少年科学大视野》里有九套书,分别是《宇宙奥秘》,《自然奇观》,《地球环境》,《远古恐龙》,《动物世界》,《植物角度》,《武器专家》,《未来科技》。其中,我最喜欢《未来科技》了。
《未来科技》里讲解了奇妙的现代科技和神奇的未来科技。现代科技中对学习最有帮助的就属高科技电子词典了。有什么不认识的字或词啦,直接一点,先进的电子系统就会带你去去那个字所在的那一页,再也不用为翻字典浪费时间而烦恼啦!未来科技里有一个高科技易拉罐竟然可以折叠!比如,你喝一罐可乐,可突然,公司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急事,叫你立即过去。可手上的可乐没喝完,扔掉也怪可惜的。这时,你可以把易拉环盖起来,顶上的小孔会自动打开。这样,你用手往下按时,空气全从上面的小孔里“跑掉了”。而在易拉罐里的绿色感应器水就会立即关闭小孔。这样,易拉罐成了扁扁的样子。既方便携带又不会漏,真是两全其美啊!
《未来科技》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未来的科技是多么神奇,多么重要。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梦,我的梦”让我们为未来科技努力吧!
科技书籍读后感5今年暑假我读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陆地和水》,读了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片文章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还没形成,人类也没出现的时候,宇宙一片黑暗,像是一个大鸡蛋。那时候有一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就在“鸡蛋”里面睡了数万年。突然有一天,盘古醒来了,发现眼前一片黑暗混沌,就拿起一把斧头,劈向黑暗。只听一声巨响,“鸡蛋”碎了。轻又清的东西往上飘,变成了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又混沌的东西往下落,变成了结实的大地。盘古看到了很高兴,但是怕天和地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所以盘古脚踩着大地,手撑着天空。
随着盘古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天和地也长高一丈。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变的很高,地变得很厚,盘古知道了天和地不会再和在一起了,所以就累倒了。盘古死后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中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是要保护地球。也知道了地球的故事。
第三篇:书籍读后感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
最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每个字每句话好像都在触动心里的一根弦,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共鸣。依然是生活,过去的生活让我对未来的生活的态度产生了改变,而从这本书看出去,我对一切的价值有了重新的估量。幸福感与不幸福感归结于信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信仰也许只是一些简单而又基础的东西,因为容易获得,所以当你采用这些当作信仰的时候,或许会容易得到幸福感。而在缺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幸福的是不平常的人,我想,我还是把自己归结为平常人的,因为那样的幸福比较简单。至于自我专注,是一个人不幸福的很大的原因,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觉得不幸福的原因,罗素的观点是:向外部发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但如何能做到内外的和谐统一?他没给答案。不过这也算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的做法吧。说了这么多都关于这本书,其实这只是关于幸福的一部分感想而已。
关于幸福,我们都有过太多的思考和遐想,但那可能也成为了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内部原因。太多的矛盾、失落和无奈存在于现实和遐想之间,绊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觉得生活,至少是现在的生活没有快乐可言,甚至在长时间的迷茫中,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期盼未来的动力。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经历过这样一段消沉的日子的,也许是因为孤独,长时间的孤独。或者我从来没试着让一个人真正了解的我,我害怕把自己真实的呈现在人前,习惯了隐藏的确实可以让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可是却不自知地被自己伤害。不知是谁说过,敏感是文人的特质,因为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写出那些美丽哀怨的的句子,可是没有几个文人是豁达的,陶渊明所谓的无我,如今看来不过是失意文人自我安慰的谎言。也许这也是我一贯采用的态度,当觉得某件事物遥不可及或者是没有追求的勇气和毅力的时候,就会骗自己其实不在乎、其实不重要,但事实上却可能因为一时的懦弱与幸福擦肩而过。这无非是因为孤独,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你的人在你踌躇和矛盾的时候鼓励你,给你勇气去面对,所以你就本能地逃避、后退,一直到退无可退,才发现自己放弃了那么多不该放弃的。其实我不是可以指某件事,不是我生活中的某件重大的特殊事件,而是指一贯的生活态度。我的生活里似乎的确是缺少一个可以诉说的人,能让我放下一切完全依赖和相信的人,初中时候喜欢写文章,是因为喜欢把一些想法写在文章里,然后老师会给我一些回应、一些鼓励、一些建议,可是生活的角色决定了她不是那个能让我完全放开自己的人,所以她能分担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因为这样,初中的那段日子,似乎是我最单纯、最开朗的日子,我已经非常感激她了,不管她所欣赏的是我的某些想法,或仅仅是文字,总之她给了我许多勇气和信心。谈到生活的角色,它似乎真的决定了很多事情,有时候甚至是我们不能逾越的界限,这也让我常常感到失落。譬如我总是愿意把一些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告诉某些过去的朋友,这里说过去的朋友,不是说友情已经变淡,而是不再每天相处在一起,也许这样的距离刚刚好,让我很有安全感。而什么样的距离才算刚刚好?说不清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尽管罗素说:寂寞是必要的,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寂寞,很多美好的东西才会被获得,才能使一个人拥有创造性的能力。虽然我对这句话是认同的,但如果我所想要的只是幸福,而不是特别的能力呢?幸福既不是纯理性的东西,也不是纯感性的东西,需要两者完美平衡。完美?听起来特别的遥不可及,但换一个角度讲,只要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就算是完美了。没有一个标准值,比如不管是5+5、3+7,或是1+9,只要总数等于10就是完美的。有时候我觉得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转化的,而两者的结合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些人是既不怎么感性也不怎么理性,这种人是让我觉得很乏味的;还有一种人是让人觉得有时非常的感性,有时又非常的理性,是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讲,举个例子:刘墉,作为作家和画家,必然让人觉得充满了艺术的感性气息的,但他睿智的生活哲学又让不得不惊讶于他理性光芒,这种人在我看来是充满人格魅力的。当然生活中不可能到处遇见这样杰出的艺术家。但很多时候只要用心的观察,还是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有内涵、有魅力的人存在。而能把这两种极端结合的的完美的人,一定是拥有幸福的智慧的人。我想我正在不断朝这
个方向努力着。
我想我只一直相信着幸福的存在的,这点很重要。但并非是只要相信,就会幸福,这是一个不努力的藉口,我们已经过了看偶像剧的年纪了,别再幻想幸福会从天而降,即使它掉下来,也要我们自己接得住吧,除了期待之外,更重的是去行动。我总结了一下:不如把这个关联词换一下,只有相信,才会幸福!这世上很少有东西是“只要——就——”的,只有总结了无数个“只有——才——”,才能抓得住幸福,不过有没有人同意吧,我还是愿意这样自勉的。我们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管生活怎样打造我们,不管每个人心中幸福的概念是什么,因为有了这个渴望,努力的过程变得特别的充实,有意义,再多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能剥夺我们幸福的资格。
第四篇:书籍读后感
书籍读后感大全
书籍读后感大全1
对于至今才读《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颜,这又一次强烈昭示了原先书读得少得可怜,缺课太多。庆幸的是,我终于接触到了它,不仅仅是接触,而是被强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别是在逐渐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岁,读这样一部关于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宏篇巨著,感到恰逢其时。
《平凡的世界》,从一开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还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无论在哪里,无论当时当地是如何的喧闹与嘈杂,只要目光接触那些文字,情绪情感就会被拉入小说中的那时那境,体会感悟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他们或忧伤或欢欣,或感动泪流或轻声叹息或幸福微笑。
读《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现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辞飞扬,实则提炼不出精髓要义。二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世事变迁相呼应,可谓一大特色。(励志名言)《平凡的世界》十个春秋冬夏,季节流转,世事变迁,也映衬着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总结,恰到好处,发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让我感觉同样充满这种力量的是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
读罢《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从中午开始》。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激情在写作。他是理想的践行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体力行了他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明天,将开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阅读。
书籍读后感大全2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做好的榜样。
书籍读后感大全3
一直以来,都听人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华书店过来售书书时,推荐一部分学生买这本书,这以后,就经常看到他们在看,受学生的影响,我也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斯,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他的写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亚米契斯退伍后从事教育事业,创作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亚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马志尼的影响很大,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他认为教育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过一些小故事表现得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有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先生“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让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我想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些以日记形式的小故事表现给我们看。这些日记大人可以看,以解孩子的心灵,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龄人的身心状态,一切都因它没有复杂的语言,却能带来一些共鸣。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战,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书籍读后感大全4
今天,我终于阅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海伦·凯勒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书中介绍了美国盲童女学者、教育家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海伦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可海伦并没有向命运的不公正待遇所屈服,她回报世界的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习手语与人沟通,渐渐开启了走向世界的窗口。求知欲旺盛的她,战胜了身体残缺的困难,坚韧不拔地努力着。为了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学习多种语言文字;为了能够更直接的与人沟通,他克服了听力障碍学习说话。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从此以后,她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之中,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生中拥有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一个盲聋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确令人称奇。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她将成为一条可怜而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虫。可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人。
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它让人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年华的人悔恨不已。我读了这本书,常常问自己:海伦光辉的一生,给予那些残疾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难道对于我们这些健康人就没有一点启示吗?不,不是的。记得海伦曾经提过这样的问题: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将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看什么?这使我们感到:我们这些健康人,不能迟疑,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今说过:“19实际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法国大地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运低头、立志驱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我看完此书,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尝试过,才会懂得自己该选择什么;只有奋斗过,才会知道自己该放弃什么。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取胜利;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这些日子,我常常深思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人生的价值何在?我觉得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答复,她生活的道路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书籍读后感大全5
此书收录了史铁生的部分代表作,包括12篇小说和2篇散文。这让过去只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节选)的我了解了他的更多作品、重新认识了这位出色的作家。
最令人惊喜的是,读这本书时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竟然有很多风格幽默的作品。比如下乡插队相关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描绘都十分用心,生动有趣地呈现出一幅幅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图景。《宿命》的悲剧,他却用诙谐幽默的叙事和推理以路上一只茄子和狗放屁的一声闷响造成的人生变故展示了命运安排的精巧和无情。在《B+X》中他对数字595和630的解读方式令人既捧腹又惊叹。还有,他的作品不乏意外结局和戏剧性巧合,峰回路转或是事与愿违的结尾常常出现,偶尔让人想起欧·亨利的小说。
当然,史铁生有很多悲剧题材的作品,特别是,宿命论在很多作品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原罪》中的十叔、《命若琴弦》中的老小瞎子们、《来到人间》中的小女孩都是一出场就是残疾的设定;而在《宿命》中莫非则是怀揣着远大理想、蓄势待发,在即将走上华丽人生巅峰的时刻突然遭遇变故,终身残疾;《往事》中的`吴夜比莫非好一些,算是替莫非圆了出国留学的梦,却终究在事业有成的美好时节踏进了那道电梯没下来的门,踏进了生命的尽头。这些悲剧人物无一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也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别的救赎之路。十叔的白色楼房梦碎,老瞎子苦弹一辈子琴弦后得知治眼睛的方子竟是一张空白纸!然而,这还不是悲剧的最终版本,悲剧最高级的版本是,得知一切都是命运的玩笑后,仍旧不得不去维系那个虚无的信念、那个永远到不了的盼头。命运的神情有多骄傲,人的恨就有多强烈,无可奈何也就有多深切。他在《我与地坛》中剖析了人世间命运差别存在的必然性,这也许正是对上述人物宿命的回答。
但是,不幸的命运,不一定要以死来解决。他在《我与地坛》中说了:“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所以十叔在白色楼房幻灭后开始吹泡泡,要吹很大很大的;老瞎子悟到当年自己的师父之所以把一千根琴弦记成八百根后,也很快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才够!史铁生也一样,从为了写作活着,到写作是为了活着,感悟到是活着的欲望支撑着脆弱的生命。所以,“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此外,史铁生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哲学的探讨,比较深奥,个人能力有限暂时无法完全解读,希望有朋友来指教、共同交流。
书籍读后感大全6
活着,短短两个字,不禁引人深思,这背后的故事。正因为每个人活着的方式不同,境遇不同,才成就了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一个人活着,是一段故事;一群人活着,则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读完余华作品《活着》,一声叹息。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是一个历经人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的戏剧。
余华笔下的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那一代人的活法。享受生活,诗和远方,这些现代年轻人所追寻的,对那时的他们而言,甚至连词汇都是陌生的。而人名公社、工分等等词汇我也是从这本书第一次得知。主人公福贵,从仗着祖业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普通农民。而后又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所有亲人一一离他而去。他送走了所有最重要之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终老。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各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福贵在生活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生的勇气,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面对。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学的,生活再难,我们也要勇敢的活着。原来,《活着》便是最美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第五篇:科技书籍心得
读科技书籍心得体会
---陈霞
利用晚上空闲阅读了几本科技书籍,给了我很多科技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工作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工作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我们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工作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工作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科技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1、读书一生
工作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科技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学习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2、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人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工作的激情就是要点燃自已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科技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3、宁静致远
一个优秀人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工作很苦很累,甚至压得喘不过气来。工作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1
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臵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科技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个性
工作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工作,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
工作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科技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老百姓,工作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群众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老百姓,尤其是那些老工作──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科技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科技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人们工作学习。
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角色
科技,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工作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科技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虽然工作多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群众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科技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