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12: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写写帮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相信未来(食指)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4:17 新浪读书

诗人食指(郭路生)(图片来源:网络)

食指(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两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职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诗歌《鱼儿三部曲》(1967)、《海洋三部曲》(1964)、《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人生舞台》、《疯狗》、《热爱生命》、《我的心》、《落叶与大地的对话》、《人生舞台》等。

食指诗歌欣赏: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穆旦 冬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只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激流溢于心田,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寒冷,寒冷,尽量束缚了手脚,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了口舌,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大地一笔勾销它笑闹的蓬勃。

谨慎,谨慎,使生命受到挫折,花呢?绿色呢?血液闭塞住欲望,经过多日的阴霾和犹疑不决,才从枯树枝漏下淡淡的阳光。

奇怪!春天是这样深深隐藏,哪儿都无消息,都怕峥露头角,年轻的灵魂裹进老年的硬壳,仿佛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袄。

你大概已停止了分赠爱情,把书信写了一半就住手,望望窗外,天气是如此萧杀,因为冬天是感情的刽子手。

你把夏季的礼品拿出来,无论是蜂蜜,是果品,是酒,然后坐在炉前慢慢品尝,因为冬天已经使心灵枯瘦。

你那一本小说躺在床上,在另一个幻象世界周游,它使你感叹,或使你向往,因为冬天封住了你的门口。

你疲劳了一天才得休息,听着树木和草石都在嘶吼,你虽然睡下,却不能成梦,因为冬天是好梦的刽子手。

在马房隔壁的小土屋里,风吹着窗纸沙沙响动,几只泥脚带着雪走进来,让马吃料,车子歇在风中。

高高低低围着火坐下,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干,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头

把烟丝倒在纸里卷成烟。

一壶水滚沸,白色的水雾

弥漫在烟气缭绕的小屋,吃着,哼着小曲,还谈着

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

北风在电线上朝他们呼唤,原野的道路还一望无际,几条暖和的身子走出屋,又迎面扑进寒冷的空气。

1976年12月

注:本诗第一章,在初稿及《诗刊》1980年第2期刊载时,每节最后一行均为“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诗人曾将本诗寄给朋友,经杜运燮提议,认为如此复沓似乎“太悲观”,故改为不同的四行。穆旦家属和杜运燮所编《穆旦诗选》(1986)收入的即为诗人的改定稿。这里选用的是《穆旦诗选》版本。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小草在歌唱(雷

抒雁)

诗人雷抒雁(图片来源:网络)

雷抒雁,诗人。1942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泾阳县。1967年9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适逢“文革”,于宁夏某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种田三年,1970年入伍任陆军6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972年调解放军文艺社任诗歌编辑。1982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工人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1993年调诗刊社任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主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评委会主任。

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云雀》、《春神》、《绿色的交响乐》、《跨世纪的桥》、《掌上的心》、《时间在惊醒》、《雷抒雁抒情诗百首》、《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尘而过》等15本。散文:《悬肠草》、《丝织的灵魂》、《秋魂》等。

诗歌《小草在歌唱》获1979年至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父母之河》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奖。《历史,不会忘记》获人民日报征文一等奖。

雷抒雁诗歌欣赏:

小草在歌唱

风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

雨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把耻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谁还记得

这里曾是刑场?

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谁还想起,他们的脚踩在 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心上?

只有小草不会忘记。

因为那殷红的血,已经渗进土壤;

因为那殷红的血,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只有小草在歌唱。

在没有星光的夜里,唱得那样凄凉;

在烈日暴晒的正午,唱得那样悲壮!

象要砸碎焦石的潮水,象要冲决堤岸的大江„„

正是需要光明的暗夜,阴风却吹灭了星光;

正是需要呐喊的荒野,真理的嘴却被封上!

黎明。一声枪响,在祖国遥远的东方,溅起一片血红的霞光!

呵,年老的妈妈,四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被残暴地泼在地上;

呵,幼小的孩子,这样小小年纪,心灵上就刻下了

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恨我自己,竟睡得那样死,象喝过魔鬼的迷魂汤,让辚辚囚车,碾过我僵死的心脏!

我是军人,却不能挺身而出,象黄继光,用胸脯筑起一道铜墙!

而让这颗罪恶的子弹,射穿祖国的希望,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惭愧我自己,我是共 产 党 员,却不如小草,让她的血流进脉管,日里夜里,不停歌唱„„

虽然不是

面对勾子军的大胡子连长,她却象刘胡兰一样坚强;

虽然不是

在渣滓洞的魔窟,她却象江竹筠一样悲壮!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社会主义中国特殊的土壤里,成长起的英雄

——丹娘!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她是太阳,离开了地平线,却闪耀在天上!

我们有八亿人民,我们有三千万党员,七尺汉子,伟岸得象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边,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我曾满足于——

月初,把党费准时交到小组长的手上;

我曾满足于——

党日,在小组会上滔滔不绝地汇报思想!

我曾苦恼,我曾惆怅,专制下,吓破过胆子,风暴里,迷失过方向!

如丝如缕的小草哟,你在骄傲地歌唱,感谢你用鞭子

抽在我的心上,让我清醒,让我清醒,昏睡的生活,比死更可悲,愚昧的日子,比猪更肮脏!

就这样——

黎明。一声枪响,她倒下去了,倒在生她养她的祖国大地上。

她的琴吧?

那把她奏出过欢乐,奏出过爱情的琴呢?

莫非就比成了绝响?

她的笔呢?

那支写过檄文,写过诗歌的笔呢?

战士,不能没有刀枪!

我敢说:她不想死!

她有母亲:风烛残年,受不了这多悲伤!

她有孩子:花蕾刚绽,怎能落上寒霜!

她是战士,敌人如此猖狂,怎能把眼合上!

我敢说:她没有想到会死。

不是有宪法么?

民主,有明文规定的保障;

不是有党章么,共产党员应多想一想。

就象小溪流出山涧,就象种子钻出地面,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本来就该这样!

可是,她却被枪杀了,倒在生她养她的母亲身旁„„

法律呵,怎么变得这样苍白,苍白得象废纸一方;

正义呵,怎么变得这样软弱,软弱得无处伸张!

只有小草变得坚强,托着她的身躯,托着她的枪伤,把白的,红的花朵,插在她的胸前,日里夜里,风中雨中,为她歌唱„„

这些人面豺狼,愚蠢而又疯狂!

他们以为镇压,就会使宝座稳当;

他们以为屠杀,就能扑灭反抗!

岂不知烈士的血是火种,插出去,能够燃起四野火光!

我敢说:

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

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会失去分量!

残暴,注定了灭亡,注定了“四人帮”的下场!

你看,从草地上走过来的是谁?

油黑的短发,披着霞光;

大大的眼睛,象星星一样明亮;

甜甜的笑,谁看见都会永生印在心上!

母亲呵,你的女儿回来了,她是水,钢刀砍不伤;

孩子呵,你的妈妈回来了,她是光,黑暗难遮挡!

死亡,不属于她,千秋万代,人们都会把她当作榜样!

去拥抱她吧,她是大地女儿,太阳,给了她光芒;

山岗,给了她紧强;

花草,给了她芳香!

跟她在一起,就会看到希望和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中国,我的钥匙

丢了(梁小斌)

诗人梁小斌(图片来源:网络)

梁小斌,安徽合肥人,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自1984年被工厂除名后,一直靠阶段性的打工为生。他前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干部、广告公司策划等多种职业。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作被选入高中教材。

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中国文联1986年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天津社科2001年版)《地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梁小斌如是说》(即出)。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选入《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雪白的墙》(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获1982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梁小斌诗歌欣赏: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致橡树(舒婷)

诗人舒婷(龚佩瑜)(图片来源:网络)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诗歌欣赏: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回答(北岛)

诗人北岛(赵振开)(图片来源:网络)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

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北岛曾著有多种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

北岛诗歌欣赏: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回答》在回答什么?

唐晓渡:各位新浪网友好!

主持人: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被称为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请唐老师给我们谈谈这首诗的背景。

唐晓渡:这首诗最早是刊登在《今天》,这是在北京创办的一个民间刊物,北岛也是创办人之一,是一个文学刊物。1979年是第一期创刊号,就发了《回答》这首诗。

1979年1月号《诗刊》杂志转载了《回答》,同时转载的还有舒婷的《致橡树》。《今天》本来是很小众的杂志,但是《诗刊》当时发行已经达到了60万册。因此这首诗在《诗刊》转发后影响比较大,在以后的诗歌史上成为了标志性作品。

主持人:北岛当时是要《回答》什么问题,或者是回答谁的问题?

唐晓渡:这还是要回到刚才的语境中,发表是在78年11月,写作是76年4月。当时是正好在纪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前后。北岛这首诗并不能说是天安门诗歌运动的一部分,但它肯定是和这个事情联系在一起的,以这个为背景的。

这个诗,从性质来说是非常激愤和决绝的。说到它的对象,既然是《回答》,肯定先有疑问,就是说它要面对问题,或者是有问题。从诗里来看,回答的对象是谁?是世界。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时因为有一些语言策略上的问题,所以我想世界这个理解并不错,“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了绳索,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但是从更小的方面来说,他对当时76年前后谎言盛行的事件,压制心声,不敢说真话,而且一旦说真话就可能遭到巨大迫害的世界,文化上集权的世界,可以说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回答,当然广义也可以理解为对世界的回答,因为诗人试图做这种表达的时候已经把范围扩大了。

主持人:您第一次是什么时候读到这首诗?

唐晓渡:我最早读到的时候是79年1月或者是2月,应该是春节以前。我看到的就是《今天》创刊号,当时我在南京大学做陪读,和外国留学生住在一起,大家有这样的杂志。我们那个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机缘也不一定能够读到。我是77级的,这种杂志在同学中流传也是非常私密的传一传,但是因为我和留学生住在一起,我就可以读到很多他们定的杂志,而我本人也喜欢诗歌。

主持人:当时您看到了《今天》这本杂志?

唐晓渡:对,当时这首诗是放在头条的,还有芒克的《天空》,我当时非常震撼,我的感觉是,北岛的《回答》带给我理性的地震,感性的饱和轰炸,当时是这样的感觉。因为他在诗歌理念、语言、修辞都和以前的诗歌完全不一样了,所以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北岛当时还有《太阳城札记》给我的印象都特别深刻。

主持人:我们知道北岛的《回答》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那么朦胧诗派有没有特别具体的特点?

唐晓渡: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我们对于诗歌的概念是文革以前。我们读的是《革命历史诗抄》,当然也有《唐诗三百首》这些劳动人民的诗。国内诗歌当时主要的典范诗人就是贺敬之、郭小川、艾青,国外的像惠特曼、阿拉贡的诗歌,这些都是在文革以前可以读到的。但随后诗歌走入了一种“假大空”的路数,当时基本上诗歌的路是越走越窄,先是讲广泛继承,后来是讲古典加民歌,再就是配合政策和形势的需要,路越走越窄,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理解了朦胧诗为什么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

主持人:背后有太多的渴求。

唐晓渡:当时是被压抑了的一种能量和被表达的欲望。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从严格的诗意来说,朦胧诗只是回到了诗歌的起点,我们可以认为在那以前中国的诗歌一直在向诗歌的反面来走,成为了诗歌的负数,而朦胧诗时代,诗歌重新回到了起点。当时有一篇文章《诗歌要说真话》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主持人:朦胧派的诗歌具体修辞有什么不同呢?

唐晓渡:我们举北岛这个诗的例子,一个我们是说首先回到真实表达,说真话这一起点上,而且是说个人的内心真实,表达个人的内心真实,所以像北岛“我不相信„„”这样一连串的排比下来,在以前一直是被批判的,认为是表达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可是对诗歌来说,这是个人表达的一种,不但是回归了诗的本性,诗歌所意味着的回归了知识分子的立场,就是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这首诗是起点,而且它是以个人的方式,所以它可以极端。

主持人:所以说这个修辞还是很符合他的情绪的。

唐晓渡:很符合他个人表达的需要,我相信对这个诗大家都觉得非常过瘾,包括“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然这个从修辞来说是一种背谬修辞,这种修辞手法在民间上有,但是在我们熟悉的特别是49年以后的诗歌中都是没有的,大家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说正确的话,所以都是明白无话,没有歧异来说的。但是他的诗是完全反讽的,把当时现实、荒谬,无论是真理,也包括道德、伦理、常识都被推翻了,走到了非常荒谬的一面。所以他的句法的背谬和现实是一样的。像镀金的天空,弯曲的倒影这样的修辞在当时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祖国、天空、太阳都有非常明确的所指,只能被用来做固定的词组搭配。当时说天最好说是蓝的,像《理想之歌》就是“白云、蓝天”搭配的,但是你说镀金的天空是什么意思?金色的天空本身就是反程式的,镀金当然就和虚伪、谎言、掩饰联系在一起了。而且天是笼罩性的在我们头上的,所以他这个传达出来的意向特别大。

芒克的《天空》开局就是“太阳升起来的,天空血淋淋的像个盾牌,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他给出的这种意向,和当时习惯了天空和太阳的,太阳是谁,当时只能和领袖、和党发生关系,怎么能够和血淋淋的盾牌挂钩呢?

多多的诗里写的是“冷漠的,没有灵感的天空”,写的都是一种整体的感受,当然是和他内心的那种绝望、愤怒、无助有关联。所以这些意向都是很准确的表现了当时的状态。如果说诗人确实作为一种发声器官,确实是表达了当时一大批人的心声。

《回答》-时代的先锋

主持人:您说到这里,当时这首诗歌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和反响,也是他们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

唐晓渡:准确的说,还不能够说这首诗当时广大青少年中引起了反响。它所影响的实际上还是少数。因为它是长期不被主流诗歌接受的,虽然最早是在1979年《诗刊》上发表的,但是80年就受到了没有点名的批判。它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批判中被传播的。

关于朦胧诗的争论是在1980年底开始的,极大的扩展了朦胧诗的影响,但是这首诗当时并没有被提出来争论。一开始是在很小的圈子里看到这样的诗,大家都非常兴奋。更多其他的方式,像先锋美术、先锋音乐和小说,现在我们可以说它是非主流诗歌,但是当时是地下诗歌,不能被公开发表,实际上这首诗是被公开发表的,是因为当时气氛特别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很宽松,也和当时主办《诗刊》的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发出来了。当时在《诗刊》的读者中可能有很多人很感动,但是他们从来不表达。

主持人:终于有一个声音替他们表达了。

唐晓渡:不,他们也不能用一种公开赞美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动。更多的产生影响是在后面的批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诗歌界的人,另外还有朦胧诗运动,有了很多的仿写者,当时都是20多岁的,都是热爱诗歌,在那个时候要找蓝本,要仿写。

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我一直很喜欢诗歌,北岛的《回答》和芒克的《天空》当时极大的改变了我对诗歌的理念和写作方式。读到这两首诗以后,我写了一首比较长的诗《关于我们自己》其实还是思辨的,但是语言风格都改变了。当时我已经不小了,已经24岁了,在当时高校中热爱文学和诗歌的人中,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广大青少年是还没有读到的。

主持人:除了您之外,有没有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其他的同学看到这首诗之后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唐晓渡:那是很多的,因为我本人毕竟只是在大学中,我主要是和身边的朋友交往。等到我82年到《诗刊》工作以后,广泛的接触到了诗歌作者和年轻的作者,被这首诗改变的人也是相当多的。或者我们不能说是某一首诗,而是被称之为朦胧诗的这一批诗人的写作。当时北岛除了这首诗还有《宣告》,“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当一个人”。《红帆船》《冷酷的希望》,包括一开始说到的《太阳城札记》,这首诗当时被弄得特别的突出,后来也被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被肯定。实际上北岛本人不愿意这样看,他甚至羞于这样看,因为这还是初期的作品。但是不管他怎么看这个问题,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历史上起到了一个爆破的作用。

在一个压抑的时代以后,在形成了一种大的能量场的情况下,总有一个诗人,点燃这个能量,成为这个爆破点。应该说北岛的诗扮演了这个角色。当时如果说到影响大,还是舒婷影响大,《致橡树》《祖国和祖国》《母亲》,但是她和北岛的诗完全不一样,她更多的是一种比较浪漫、感伤、温柔的,对灵魂感情伤痛进行抚慰的。北岛就是冷峻、反思和强硬的,而且在诗歌理念上北岛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

主持人: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带给读者的也是一种冷峻、历练和勇敢?

唐晓渡:而且他更符合当时整个社会反思的需要,当然这是通过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实现的,诗人在里面扮演了先锋队的作用,引导的作用。所以当时朦胧诗的影响不仅仅是诗歌界,包括小说界,美术界、音乐,哲学界,很多朋友都是被这首诗震撼过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创作的背景和情绪,我们还想问一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哪里,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唐晓渡:刚才我们谈到了它是作为一个表征,诗歌回到个人表达这么一个表征,另外从艺术来谈它也是非常充分的。他的感情非常饱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强度非常够劲。其实过程我们也谈到了他的四个“我不相信”,这是用排比下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他的整个的转折,从最早整体意向到后面转过来“告诉你吧,世界,我来了,只带了纸、绳索„„”这首诗最主要是在后来一方面是作为反思的表征,一方面是作为人格的表征,是一个反思的人的表征。有很多人后来说“反英雄”,认为北岛树立了一个英雄的形象,但是我觉得这个形象需要另外一个形象来补充的,《宣告》里面说的,“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当然最后他说了“如果海水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泪水流入我的内心”,这点好像有点英雄主义,也和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到个人英雄主义教育的那种观念,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最后这个意向,前面《天空》的意向这里转换了一下,前面讲的是“镀金的天空”,这时候似乎把天空穿透了,“新的转机„„那是5000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个是从全景开始的,从一个声音引出了一个意向,最后又回到了一个前景。

北岛曾经在百家诗会提出了诗歌形式的问题,说诗歌只会直承,当然不是说说假话了,表现手段也非常弱,比如像跳跃、通感、蒙太奇都没有了。但是这首诗形式上也是比较符合诗的,哪怕你是正确的感情,正确的观点都不一定是诗,必须要以符合诗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它的整个意向的转换,包括它的直抒胸臆,都结合得非常好。再像他的《太阳城札记》都是意向,还有刚才我谈到的《祖国》这个意向,“姑娘是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灵,青春是红波浪”,他只给意向,并不说明。所以诗的原则完全从那种宣示,从这种布道式变成了表现。这个也不是说什么客观不客观,因为当然涉及到诗意更深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表现对当时来说是一个起码的东西。我不是在直陈一个东西,叙述一个东西,哪怕我在揭示它,我是从我主观角度来表现,这个表现既表达了我的内心,也表现了那个对象不被人知的那一面,被人忽略掉的那一面,或者是被人想象的那一面。像“红波浪浸透孤独的讲”,作为青春的意向,可以使你有非常丰富的联想。这种手段在朦胧诗之前都已经被普遍扼杀掉了,朦胧诗应该说是恢复了这一方面的可能性。

主持人:非常感谢唐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回答》那么多的细节,希望各位网友能够喜欢这首诗,能够通过今天的节目更为深入了解这首诗,再见!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一代人(顾城)

诗人顾城(图片来源:网络)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涉嫌重伤其妻谢烨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此后流言盛起,至今绵延不衰。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诗歌欣赏: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面朝大海,春暖

花开(海子)

海子(查海生)(图片来源:网络)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

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短诗是《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是真正完成中国近代诗歌改革的第一人,中国本土的田园现代诗人。

海子诗歌欣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乡愁(余光中)

诗人余光中(图片来源:网络)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诗歌欣赏: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车过黄河(伊沙)

诗人伊沙(图片来源:网络)

伊沙(blog),原名吴文健。男。1966年5月19日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省西安市,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饿死诗人》《伊沙这个鬼》《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长诗《唐》,诗歌专论集《十诗人批判书》(与人合著),散文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被迫过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中短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长篇小说《狂欢》《迷乱》《中国往事》《黄金在天上》。另有与人合集多部,外译本《伊沙短诗选》(英文)《灵与肉的项目》(希伯来文)《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伊沙》(英文)《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伊沙》(荷兰文),编著有《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上、下卷)等。还有作品被散译为德、日、韩、瑞典、世界语。

曾获《诗参考》“十年成就奖”暨“经典作品奖”、《山花》2000年度诗歌奖、首届“明天额尔古纳”中国诗歌双年展“双年诗人奖”等多种奖项。曾当选为《文友》《女友》评选的“读者最喜爱的十佳诗人”(1993)、《世界汉语诗刊》评选的“当代十大青年诗人”(1998)、《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大新锐诗人”(2007)。曾应邀出席第16届瑞典奈舍国际诗歌节、第38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第8、9、10届亚洲诗人大会、首届昆明“中国-北欧诗歌周”等国际交流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迄今,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引人瞩目也饱受争议,是非官方反学 院的“民间写作”的代表诗人。

伊沙诗歌欣赏:

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 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作眉檐

眺望 象个伟人

至少象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佚名)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涌现了成千上万寄托哀思、歌颂感人事迹的诗歌。这些诗歌也许粗糙,诗歌的创作者们也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这些诗歌却包含着最纯净的情感,诗歌创作者们用最真诚的心灵去写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每一首诗。

下面就是一首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朋友创作的诗歌。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 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就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了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拥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不哭

每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每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慢慢走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第二篇:歌颂区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歌颂祖国诗歌-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字串7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字串5

兵马俑威武的阵容。

讴歌我们的历史,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

讴歌我们的历史,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五十七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七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七个春秋,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五十七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七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七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七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七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

跨越我们的未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

字串7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精彩神奇的土地上,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

京九铁路从我门前过

赤水河王万兵

京九铁路从我门前过,上端连接祖国的心脏,能听到祖**亲呼唤,离家出走多年儿子的声音。

回来吧,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下端连接东方之珠的国际大都市,铁路的两条铁轨,似祖**亲的双手,牵着游子的心,攒住不松。

和谐号的飞驰,载着千万人的心,奔跑京港澳之地的母爱速度,烧红了整个鲜艳的珠江,以及数码小香港,缤纷樟木头小镇的繁荣。

京九铁路从我门前过,铁路是改革开放速度的见证,她

见证了我从赤水河边,把赤水人的赤水精神,带到这片改革开放前沿的热土,还有我的青春岁月和不老的神话,注满了美丽动人的珠江上空,以及自己人生的传奇和收获春的播种。

京九铁路从我门前过,日日夜夜听着飞驰的列车,载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深圳人的速度,带着东方之珠国际

大都市的期盼,一路两旁农民工的心事,给我们的政府领导人,因为我们彼此的心脉跳动的韵律(频率),一起跳动。

第三篇:诗歌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诗歌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编者按]2008年10月10日,诗刊社与天津市作家协会在天津联合举办了一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诗歌创作座谈会,与此同时,我们又约请诗歌界几位知名人士就诗歌与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主题发表意见。我们在此基础上摘要发表有关观点。

林希(诗人、小说家):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在我是有切身感触的。1980年,忽然告诉我,你的事没有了。平反,回到文学岗位。我开始写诗,用一颗赤子之心,从我的遭遇中,反思民族的命运。要感谢那个时代虔诚的读者,我的一组《无名河》得到读者肯定,后来还得了大奖。

从诗歌觉得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时代,能有如此真诚的心灵去歌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情。

诗人应该活得更有尊严一些。

改革开放进程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在剧烈分化的社会动荡中,一些诗人失去了勇气和责任。严肃的读者不难发现,欲望写作的潜流已经潜入诗坛,而更多严肃诗人的作品,却以销路不畅为借口被拒之于出版社大门之外。

当诗人的眼睛里不再充满泪水,诗歌就不再是时代的声音。我们痛苦地发现,诗人们珍贵的眼泪在民族巨大灾难的时候涌现,原来中国诗人并没有失却良知,但我们更有权利期待诗人们能在社会兴旺时期对我们的生活做出深刻的思考,我们期待听到历史真实的声音,我们有权利听到诗人真诚的歌声。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尽管诗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尽管诗人对诗歌生存状态的不满由来已久,尽管我们深信一种枯竭而单调的诗歌不可能永存,即使在严酷的时代,诗歌变革的潜流依然在无畏地积聚并等待着冲决。但显然,要是没有一个广阔的背景,没有一个强大的支持,在中国,一切的可能也将成为不可能。所以,我始终认定,是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的解放,伟大的时代将造就伟大的诗歌。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歌的浮出水面,是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步相伴随的。经历了革命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现代经济的谋求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而包括写作权利在内的许多权利,在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得以极大的发展。

我谈两个问题。一个是写作的自由。我们可以想想它争取的过程以及它在今天所拥有的程度。当然也有新问题。下半身、垃圾派的出现,从客观上证明这是历史的宽容,但中国人能否学会使用这种自由?自由不能滥用。诗歌界的一些乱象,就是自由滥用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技术的成熟,以及在文本方面的复杂,并没有使诗歌建立起应有的信誉。面对一个具体文本,可能会说很不错,经得起语境转换。现在来看,八十年代最复杂的写作也显得简单了,有些不过是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过去主要强调伦理学意义上的真善美,今天,不仅要写真善美,而且要写出整个世界的复杂性。今天的诗歌更成人化了。如果说朦胧诗是诗歌的青春期,今天的新诗写作则走到了成人期。技术含量比朦胧诗更高了,但为什么在整个文化格局中,诗人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地位呢?

没有办法很快改变。对诗歌传统的根基因素,我们还是应该乐观的。今天怎样来传承我们的传统,还要拭目以待。道路是漫长的。相信巨人不会是有祈求就能出现的,这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

林雪(诗人、《天津文学》编辑):2005年前后,我对沈阳铁西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向往,那时每天都坐着公交车去那里转。工人村、商业街、已经拆迁的工厂、车间、工人宿舍和食堂等等。那时,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生活在那个城市的市民,有一种本能的直觉,就是你将要亲眼见证一些东西的消失,也亲眼要看见一些东西的建立。是那种要作为见证人的意识。八十年代以前,沈阳是个功勋的、光荣的、英雄的城市。工人阶级骑着自行车后面夹个饭盒,迎着朝阳,走到每个副部级的大厂,那个时候,工人阶级的身份是非常明确的,内心充满了光荣和骄傲。现在和铁西区的下岗工人聊天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完全改变了。

所以,写与那里的工人命运有关的诗歌,就不能粉饰现实。底层写作的概念虽然有些问题,但是在这个写作的潮流里面,我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许多诗里的主人公,都是人生超出想象力的忍耐,和崩溃前的沉默。工厂的住宅,白天满是失业的、无所事事的人们。太阳升起落下,人们饮食男女。零星的小商贩生意给这里带来一点商品气息。晚上,各家交错的炖菜味儿,又给这里添加了市井的酸败的味道。

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创造的文化,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向这个文化寻找资源。这个资源指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爱、美、真诚等等。人类的基本价值尺度都在消失,人越来越富裕,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隔阂。而诗歌就是要往这里面注入一些温情的东西,反对遗忘,建筑纪念。要有一种类似责任或使命的感情:去变成他们的声音,抗议将他们的价值虚无。人们越生活得无言,诗歌越应该为之呐喊,越要重新找到一个时代道德精神上的起点和支点,战胜那种集体内心的空洞虚无。我觉得这就是诗歌的意义。

刘功业(诗人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驻会签约作家):三十年来的诗歌发展,最突出的就是诗人和诗歌社团的广泛崛起,学生刊物和民刊的蓬勃出现。诗歌的发展,也显现了自由的艺术精神与开放的思想潮流正在越来越被人接受。

我们这一代人,是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走进大学校门的。当年,北大的未名湖,武汉的珞珈山,我们山东大学的云帆,吉林大学的学生社团,学生刊物,都成为全国的旗帜。

后来,诗歌重归象牙之塔。疏远了大众情感,也疏远了百姓心灵,成为个人的独吟、语言的玩物。诗歌和诗人在经济的压力中承担着难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近些年来,很少有诗集能在出版社里正大光明地出版。连高考,都取消了诗歌。诗歌成为最早以买书号的形式面世的自费出版物。这让因习惯了懒惰和依附着吃软饭的出版社,最先尝到了可以从生活穷困、精神富有的诗人身上再剥一层皮的快感。诗歌和诗人。背负沉重,却依然激情如火。以优秀的素质传承于世的诗歌,永远是时代的编年史,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见证者,是永远不会临阵脱逃的战士与歌者。

真正的好诗,并没有远离生活,远离民生,体现出了诗人们永远无法被世俗功利和金钱财富所泯灭的高蹈情怀。令人感动的诗歌,充满了激情,也关注着民生。既有语言上的精粹和纯熟的艺术之美,又匍匐于底层与世俗的生活里,发掘着诗歌思想与艺术的最+美最真的精髓。从民众的生存视角,洞悉更高的生命哲学意义。

杨志学(《诗刊》一编室副主任):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诗歌有过两次大的浪潮。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诗歌具有启蒙意义。以诗的形式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二是八十年代中期,诗歌流派纷呈,显示在文本道路上巨大的迈进和实绩。这两次大的浪潮,也可以说是新时期诗歌的两座山峰。越过这两座山峰,中国诗歌向着大海流淌。现在是诗歌无主潮时 代,但也可以说是最丰富最开阔的时代。

三十年改革开放,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诗歌传播是一个庄严的时代课题。当前的诗歌传播可以说是多方位的。主流媒体、民刊、网络诗歌,以及各种类型的诗歌活动,构成了诗歌传播的四大主要力量。这一切,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没有物质基础的依附,是不可想象的。围绕上述几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力量,形成了不同的诗歌群体。不同诗歌群体在艺术立场、诗歌主张方面有分歧,但是可以共存。

诗歌的政治价值大于它的文本价值的时候,就不是一种好的状态。如“文革”时期的诗歌,政治价值大于甚至淹没了它的文本价值。

今天诗人们写地震这样的灾难,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写法。今年的地震诗歌,抗冰雪诗歌。就不能说它们只具有文献意义,许多诗很深刻、很感人,注重艺术表达。估计会有一些作品在艺术价值和文本意义上留下来。这也体现了时代发展与诗歌的进步。

我还想提一个问题:像诗歌这样的独特的精神产品,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否产业化?诗歌产业化是否一定会带来低俗化?

不可否认。诗歌的经典时代已经结束,今天很难再出现艾青那样的大师级人物(即使今天的诗人付出了比艾青更大的努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诗歌的默默的存在。在多重价值、多重形态的时代,诗歌除了自身的文本价值,还具有对抗不合理现实的批判维度,这永远是诗歌的光荣与高贵之所在。

张大为(天津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这三十年来的诗歌文化意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第一阶段。1989年是一个关键的点。这一段的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化焦虑上。朦胧诗中的文化焦虑最明显。也对现存的文化秩序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我曾经把朦胧诗的文化主体性称为心理学主体。朦胧诗从民间到国外的轨迹,在现实的文化秩序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文化焦虑的最后是进而对诗歌本身的质疑。这在第三代诗歌中达到一个极致。

第二阶段是在1989年之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诗歌。在这时的诗歌批评当中,最热的术语是边缘化。人们以各种表述方式,反反复复地描述这种边缘化的悲情的状态。朦胧诗人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是被动的放逐。九十年代诗歌不仅放弃了中心,也放弃了文化主体性,成为一个被生产的客体,呈现出被无穷客体化的失重状态。这是对文化主体性的放弃。

第三阶段,进入了新世纪,是诗歌主体意识的重建。关于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的大争论,当时给大家以有点无谓之争的印象。不过今天看来。这好像可以标志着诗歌内部的自我离间效果。当一个主体把自己当做客体来考量的时候,这时表现了一种更坚实的主体性。人们常说介入性的写作,如果你是一个客体,就谈不上介入。诗歌伦理,打工诗歌,底层写作。都体现了诗歌重新介入和重新书写文化秩序的主体意识。从这一点上看,从世纪之交,到今天,是诗歌的文化主体意识的重建阶段。

张桃洲(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教授):综观这三十年中国诗歌的发展,我认为还应该充分肯定它是不断进步的,似乎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诗人辈出、作品纷呈,成就巨大、问题重重。

我大致赞同张大为对这三十年诗歌基本线索、阶段和特征的描述,但我觉得稍显简单了。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前后之所以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我以为就不能仅仅用主体的原因进行解释,应着眼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这一角度予以考察。在九十年代以前,诗歌与时代始终保持着某种紧张的张力关系。诗歌参与了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活动,如“朦胧诗”对历史进行批判的英雄姿态、“第三代诗”对社会乃至语言做出的反叛姿态等,都表明诗歌以强悍的力量(虽然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其背后是一种整体历史观)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时期的诗歌写作,是当时文化对抗的产物并参与了那种文化对抗,因而与彼时的各种文化活动、现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在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震荡之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诗歌自身内部出现了分裂,而且它与社会文化的整一关系遭到了破坏。诗歌成了破碎时代的一个镜象。虽然此际诗歌写作的技术和语言越来越娴熟(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肯定性评价),却得不到公众的认可,诗人的正面形象也难以树立起来,这是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当固有的文化对抗消失后,诗歌陷入了一种没有压力、而压力又无处不在的“无物之阵”中,一时找不到将自身撑起来的支点。以往诗歌中的种种异端、先锋、实验性极强的写作,已经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认可,诗歌似乎失去了重新创造的动力。有人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诗歌处于边缘了、不被承认了,于是对它横加指责,说诗歌没有直面现实生活、没有承担社会的重大事件,云云。这其实只看到了诗歌在当下的某些表象,而未能分析出现这种情形的错综复杂的原因。

我以为,在诗歌无法回到一种文化张力的背景下,诗人们应该自己寻求创造的动力。这并非要求诗歌重新归于对抗,而是呼唤诗歌应该始终葆有一种批评的能力、清醒的意识和自省的精神。只有经过反省的诗歌才是有价值的。

刘希全(诗人、《光明日报》出版发行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诗歌三十年来发展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的解放和“人”的归来。在这里,我想说一下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不久,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又看到了这篇文章的原始资料,上面一次次的改动,观点上的一次次充实,让人十分感慨。思想解放表现在各个领域,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1992年的关于姓“社”和姓“资”的讨论,以及1997年的姓“公”姓“私”的讨论,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是如此,许多封闭的、堵塞的、落后的思想观念被突破、被摈除。

在思想解放中,我们看到了人的主体性的复苏。从前的那种“我是一粒沙子”。“我是一颗螺丝钉”等所谓的诗歌,那种政治图解诗,由于其中没有真正的“人”,而被人们摈弃。在思想解放中,诗人们以具有独立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我,重新审视现实和生活,重新审视自身和世界,写出了大量的感人的诗篇。

第二点是多元化。首先是多元化的思维。诗人们放开了视野,并积极从国内外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思维不再是单一的,不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判断,而是多元思维、多向思维,并且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得很深很远。诗人们对什么是真正的诗,对什么是汉语诗歌写作。对诗歌语言本身等都有了崭新的,与从前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认识。从前认为是诗的,现在可能认为不是诗,而过去认为不是诗的,现在则可能认为是真正的诗。甚至,对“诗人”的定义,现在人们的看法也与过去不同。这说明,我们的审美心理、我们的审美结构也发 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在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方面的丰富多彩。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诗回到了诗。诗人不再给诗歌加上诸多的社会功能了。目前的诗歌,我指的是大部分诗歌,变得真实、自由、亲切、自然了。这一点,近年来的诗歌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张扬、不炫耀,注重内在,注重诗歌本身。

黄桂元(《文学自由谈》副主编):“三十而立”可以概括新时期的小说形态,却无法表证诗歌的运行轨迹。“新诗潮”萌动期甚至应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些令人尊敬的诗人。文学本身是富有弹性的,包含了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便是诗歌,最低值则什么都有可能。

汶川大地震突降之后,做出“第一反应”的是无数写诗者。我之所以回避“诗人”的称谓,是因为其写作主体多为普通民众,诗歌以集团的方式迅速进入了公众视野。不仅波及到权威主流媒体和各类行业报刊,更是覆盖了所有的民间刊物、草根网站。诗潮退去,焦点转移,只有少数真正的诗人仍在原位空空荡荡地坚守。哀痛作为诗歌创伤记忆的一种储存形式,已成为当今商业社会的稀有品质。市场机制的改变,促使社会文化逐渐完成了从泛政治化到泛娱乐化的转型,新时期文学进程与之共舞,一度甚至发生“空转”,也只有诗歌还懂得哀痛。还有精神痛感,并始终坚忍跋涉在未知终旅的生命之途。这个世界诱惑太多,热点太多,光环太多,只有真正的诗人能够拒绝招安,警觉异化,呼唤良知,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他们最清贫也最富有、最落魄也最尊贵。漂泊的宿命。决定了诗人必然是永远的怀疑主义者和永远的理想主义者。诗歌是一道“在路上”的移动风景。漂泊是诗歌的精神故乡与心灵家园。

冯景元(诗人、《天津通俗小说报》原主编):本来没有准备,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了些感受,1978年的时候,我35岁,一直过来的。也许是老天造就了诗歌界,1976年“四人帮”倒台,是中华民族人心最统一的时候。三十年后,汶川大地震,又出现了诗歌爆发,但是有很多表面化的东西。连年热的小品。却在汶川大地震中消失了。为什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应该反思和总结,在这样时代的关键历史时刻,为什么又恰恰是诗,能发出这样汇聚真情、感染世人的巨大力量?

诗是力量,是草是芦苇。诗是主观的,不是旁观的。诗歌的底层支撑作用很重要。首先不能妄自菲薄了自己。不能忘记,正是诗歌支撑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诗人的称号非常好。因为首先是人。诗,是不死的。

段光安(天津九三学社):近三十年知识裂变发展,传统的纸质阅读多数已被影视和网络传媒所取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重大改变。某些艺术由主体走向边缘也就成为必然。诸如诗歌、书法、京剧等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就像蜡烛已被电灯所取代,因为它很美,仍作为照明的象征用于祭奠或庆典,依然存在着。我认为,诗现在才真正得到解放,诗人成为普通人,不必承载过多。当代诗人已没有什么光环和桂冠而言,已从高坛上走下,却未失去傲骨。慢慢品尝自己的血,自觉、觉他。诗像纸质阅读已处于边缘,却不会消失。诗像烛火已不作为照明工具,却在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持久呈现。

“中山全球通杯·改革开放颂”全国诗歌大赛揭晓

从今年年初在广东中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赛正式启动,到今年十一月征稿截止。倍受诗歌界瞩目的“中山全球通杯·改革开放颂”全国诗歌大赛圆满结束。大赛共收到来稿一千七百多份,计有诗作八千多首。众多作品激情洋溢,手法多样,其中流露出来的是一颗颗关心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热诚的心。在大赛进程中,主办方、协办方领导对大赛活动高度重视,多次就大赛事宜进行及时交流、磋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从经费方面全力保障,保证了大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感谢全国诗人、诗歌爱好者对此次活动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评委会认真研读参赛稿件,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获奖作品。丘树宏、雷抒雁的诗作虽得到高度评价,但因与主办方有较密切关系,被列为特别奖,不颁发奖金。现将大赛评委会组成名单和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评委会组成名单:

主任:叶延滨(《诗刊》主编)

副主任:陈旭(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胡伟(广东移动公司中山分公司总经理)

评委:叶延滨(《诗刊》主编)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杨匡满(《中国作家》原常务副主编)

李小雨(《诗刊》副主编)

林莽(《诗刊》二编室主任)

评奖办公室:

主任:杨志学、李卓文

成员:李容焕、周所同、向兵、高立林、罗军

获奖名单:

特别奖:丘树宏《珠海,珠海„„》(交响音诗)

雷抒雁《大道》(外一首)

一等奖:阎志《城市的和解》(组诗)

二等奖:傅大为《天地伟业》(二首)

华万里《重庆城乡交响曲》(组诗)

普冬《中国,你好》

刘立云《三个中国军人,三个中国农民的儿子》

梁平《通天之路》(长诗节选)

三等奖:罗 筱、刘功业、孙晓杰、汤松波、林染、杨泽远、陈人杰、李建华、郑小琼、阳飚

优秀奖:张国军、杨炳麟、徐明德、徐南鹏、郑集思、马治平、姚江平、叶舟、熊国太、大卫

赵克红、王浩洪、高若虹、周东浩、彭凯雷、陈修元、林海蓓、韩闽山、田斌、刘双红、刁家乐、王顺彬、宣家江、赵历法、田传道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2)

改革开放三十年,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致富,奔向小康,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先拿列车提速来说吧。从90年代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列车大提速,分别是1997年4月7日,1998年10月1日,2000年10月21日,2001年10月21日,2004年4月18日,2007年4月18日。不仅列车提速了,铁路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延伸。目前中国铁路里程7。7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的一圈半,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的6%,运输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它穿过了世界屋脊昆仑山的岩石和坚冰。它和神州六号载入飞船升空、三峡水电站建成称为发展中国家的三大奇迹。一个外国朋友说:“中国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再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棚户区的人们走进了宽阔的楼房中了,不再漏雨,不再透风。如今已有212万平方公里的棚户区消失。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公路修好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奔上了小康之路。

我想: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致富路。

要我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路?我认为是一条致富路,让我国人民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今天,好多同学都说到了给个开放的纲领,成就,弊端以及前景还有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也进军超级大国之列,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成就,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我们都能举出无数的例子来证明改革开放的实施是一件多么英明的举措。我们做得很优秀这毋庸置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做到了极限,我们仍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当然也需要改进。

下面简略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的简要历程:改革开放逐渐终结了生产效率低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确定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方针,以及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策略。开放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借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自然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科技含量低下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权利寻租,贪污腐败不断恶化等...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我国的个案,很多发达国家也同时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比我们还要严重,但这并不能作为阻止我们更好的改革开放的借口,归根究底,我们还是谋求发展的,就向毛主席说的那样,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同学们说的很全面,在好多方面都有自己的观点,在大多时候我的观点与他们并不相左,但是就科技的落后而言,我还是比较揪

心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建树,那么发展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纸空文。

按现在的趋势,好多国内大型企业把自己的资金都用来购买美国债券来作为一种稳定的外汇储备,在讨论这个举措的利弊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美国为什么要发动那么多的战争,他们崇尚绅士就像我们崇尚君子一样,显然,他们发动“劳民伤财”的侵略战争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就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答案是为了石油。那么,为什么美国占领了伊拉克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美国普通百姓为什么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价的煎熬?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答案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

当美国大侠伊拉克时,首先出现的就是去求油价飙升,而油价的飙升又以美元结算,这就意味着油价的飙升拉高了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当全世界的人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石油时,最高兴的除了产油国,当然就是美国政府了。因为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印钞机,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把美元给你,你必须拿你自己的东西去换,从而再依次加入食物换绿纸的游戏。此时美国政府印钞行为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而用不着向金融危机的今天,明目张胆而又失信于人的在全世界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增发美元。

如此这般,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国家的手中流到了产油国的手

里,也流到了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的手里。这么多的美元攥在这些国家的手里处理作为财富的符号让人开心外,变为废纸的前景也很让人担心。因为美元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贬值,天天在贬值,在一步步变为废纸。这个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人早就为你准备好的选择,购买美国的国债。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们其实是中了人家的圈套,在不知不觉的做一场赔本的买卖。有人就说了,既然不划算,那我们就不给他借钱了!答案是,在当今世界,除了美国国债,还真没有什么能够吸纳中国的外汇储备。

我们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投入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我的意思并不是全盘否定我国的科技方面的投入,而是对比上面的情况而言。那我们为什么不买些欧美国家的高科技呢?事实是,我们想买,但是人家不卖,怕我们学会了,他们更没得过。

就像溶血们说的那样,目前,政界以及学界都意识到了,出口导向战略是有问题的。我们费了很大的劲生产玩具、衣服,挣得辛苦钱,最后又借给美国人去花,我们这是图什么呢?以前我们穷,人家老是用外汇卡我们的脖子,所以我们要多挣外汇,但是现在中国外汇世界第一,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把出口换汇视为目的?

面对我们的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我觉得我国国内的大型企业有必要在科技创新以及培养人才方面加大投入,把中国生产不了高新产品的尴尬事实终结,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完美过渡。

加大客气方面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藏富于民的手段,同时也拉动了国内的需求,扩大了国人的消费,通过新产品的发明与投入生产以及后来的流通市场,来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更幸福。我个人认为,这才是平衡繁荣之道。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希望我们亲爱的祖国能在未来的三十年拥有更大的进步,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下载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厖中国历经......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在变化中成长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河北省唐县包水乡黄金峪小学三年级李孟阳读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我朦朦胧胧懂得了中国是通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生活。书上说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级:网络14春专业:石油工程(采油)层次:专升本学号:14802111024学生姓名:冯建龙学习中心(函授站):胜利油田河口教学服务站2014年6月15日全面认......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5) 自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我耳闻目睹了中国走向致富,奔向小康过程,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听妈妈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8-12-18 10:26:10 )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30年前的今天,首都北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随即,改革开放的壮美画卷由此展现在世人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9)

    改革开放三十年(9) 从1978年到200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间,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呢,也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了一些。 爸爸妈妈小时候,用的是煤油灯,甚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