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3 12: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大全)》。

第一篇: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大全)

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

摘 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大学生在“三个自信”中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坚定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坚信;三个自信;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81-02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要坚定全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即“三个自信”。随即,如何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以期深化相关认识。

一、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意义

第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三个自信”是当代中国人社会政治信念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社会政治信念的结构,规定了其基本内容,指明了其方向,并对道德信念、生活信念、职业信念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必要的,但是这一过程也存在各种阻力,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诸如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道德建设严重滑坡等都也会对大学生坚信“三个自信”产生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这都需要我们从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重视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这一工作。

第二,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的内在要求。“中国梦”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特别是寄希望于青年大学生。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1]。只有关注、关心、关爱包括2 000多万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雄厚的人力基础。大学生能否认知、认同并坚定“三个自信”,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上述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我国的全球竞争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全面了解情况,2013年11月,我们对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开展了调研,调研方式是问卷和个别访谈,共计收回303份有效问卷。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1.42,大一、二、三、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4.1%、27.7%、23.1%、25.1%,在专业类别中,人文社科管理类、理工农医类、艺术体育类分别占58%、37%和5%,基本保证了调查人群的均衡性。对于问卷结果,我们用SPSS19.0软件进行了处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1.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知有待提高。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基础。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前没有听说过“三个自信”的同学占到了20.8%,62.3%的同学听说过,仅有16.9%的同学选择“比较了解”。在提问到“三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时,有23.1%的同学不能做出正确回答。因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知有所欠缺,会影响他们的“三个自信”。

其次,多数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属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关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只有1.3%的学生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上有些人对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各种非议,但调研显示,多数大学生赞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只有4%的学生表示“不太赞同”。另外,多数大学生赞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上调研说明,大学生在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回答上基本面是好的,但部分同学的问题也值得注意。

再者,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有信心,愿意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否愿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坚定“三个自信”的试金石。多数学生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必将实现。在访谈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表示愿意为未来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又客观地认为自己现在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在大学阶段应该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将来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2.影响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因素

第一,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化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有碍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一题中,选择“经济、精神、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同学,认为在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反对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显著发展,精神、政治、社会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或“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发展、进步”的同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改革开放成效的认识与大学生能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并应努力帮助部分因对现实评价不高,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有所不足的大学生转变观念,并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路径的自信。

第二,受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当前,在我国比较盛行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人传播这些社会思潮的政治目的都是为了影响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由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少、社会经验缺乏,主要靠理论灌输形成的政治信仰,导致他们的观念和政治认知容易受到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怀疑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我国一直坚定和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所动摇。

第三,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影响。客观地说,自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提高,但依然存在问题。35%的同学认为主要问题是“大道理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30.4%的同学认为问题集中在“上课形式死板和过于单一”方面,另外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能及时、有说服力和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并对热点问题加以引导”。结合对同学的访谈可知,大多数学生会去上课,但听课效率并不高,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参与度不高,主动学习的劲头不足,对上课内容没有认真听讲,采取应付式学习。

三、进一步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对策

将“三个自信”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三个自信”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强这一主阵地,必须将“三个自信”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特别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1)编好教材,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在2013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基本实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件语言过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认为可读性差,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突破的方向是进一步实现内容的科学性、政治性与形式的活泼性、可读性的统一;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把多媒体教学、真实案例的视频播放、学习当代政治名人的博客、微博等多种方式,作为辅助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并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优化为潜移默化、引人深思的教育;3)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解决好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难、方法不规范、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开展“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按教育部1:200的师生比将队伍配齐,同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好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定问题,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其次,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辩论比赛、各种社团活动、优秀辅导员和模范学生先进事迹表彰报告会以及各种主题的展览会;还有献爱心、做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都能在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过程中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感染下,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

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形式。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使用人群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人数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例。互联网是具有快捷、广泛的群际传播特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新媒体,也是大学生了解新闻、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信息检索、朋友联络、个人博客、参与论坛话题互动等等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这表明,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互动媒体,创新包括“三个自信”在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在利用新媒体时,应该注意到由于网络的信息复杂多元,高校必须要积极探索出规避网络风险、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和完善灵活、迅速的网络平台和反馈机制,提升掌控校园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上思想交流平台,扬长避短,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进一步推进网络学生党建、社会实践、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就业创业及心理健康等校园主题网站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结合理论和实际用于教育工作中去。积极构建和介入在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交网络平台,并切实推进辅导员博客、学校官方微博、公众微信的建设,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57.[2]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二篇:坚定三个自信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2013-05-31 05:15人民日报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三次历史性转变前后贯通,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三次历史性转变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就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定道路自信,还必须坚信无论是照搬西方发展道路还是照搬苏联模式,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问题;坚信无论前进路上还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道路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主义。中国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主义都在中华大地上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也没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扎下根来。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西方的那套理论,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罢,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同样地,那种封闭僵化的观念,既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也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成为现实。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动摇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制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当而完备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如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选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始终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又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主张的能力。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才会彰显生命力。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才会保持旺盛活力。只有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才会充满希望。只有始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才能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在科学发展中再创一个个中国奇迹。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根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定、清醒、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利益多样、思想多样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繁重。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作为理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过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实际成效,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第三篇:坚定三个自信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三次历史性转变前后贯通,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三次历史性转变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就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定道路自信,还必须坚信无论是照搬西方发展道路还是照搬苏联模式,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问题;坚信无论前进路上还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道路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主义。中国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主义都在中华大地上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也没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扎下根来。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

导实践的作用。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西方的那套理论,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罢,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同样地,那种封闭僵化的观念,既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也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成为现实。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动摇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制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当而完备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如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选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始终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又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主张的能力。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才会彰显生命力。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才会保持旺盛活力。只有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才会充满希望。只有始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才能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在科学发展中再创一个个中国奇迹。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根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定、清醒、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在利益多样、思想多样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繁重。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作为理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过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实际成效,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执笔:李 捷)

第四篇:坚定三个自信思想汇报

坚定三个自信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的要求。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伟大成就,全方位比较中外发展历史和趋势,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新中国成立65年来,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中国经济总量于21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于2013年增加到3%,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2013年超过3.8万亿美元,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可见,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二、不同维度多层次对比结果,既让我们认清发展阶段,更让我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一)中国与印度,相同发展阶段国家比较

中国与印度具有很强可比性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都是人口大国;建国时都贫困且基础薄弱。多年过去了,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公布的21年的统计数字看: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倍;中国的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发电量等大约是印度的4倍;中国的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数量等大约是印度的6倍;中国吸引外资额大约是印度的1倍;中国的人均寿命也高印度1岁;中国吸引的境外游客的数量约为印度的2倍。

1981年,全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中,印度约占22%,中国约占43%;21年,全世界极度贫困人口印度占比上升到33%,而中国占比下降至13%。印度文盲率高达24%、儿童营养不良率超过4%,这两个数据远高于中国的8%和13%。(二)与日本、韩国,相同文化、不同制度国家比较

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遭遇国际封锁,发展基本靠自身;日韩则得到了美国资金扶植和技术输出。从近2年经济发展比较看:1995年至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以美元为单位的名义GDP)从5529亿增长到91849亿,增长近16倍,人均GDP从64美元增长到6767美元,增长超过1倍。日本经济总量从53395亿下滑到48981亿,人均GDP从42568美元下滑到38455美元。韩国经济总量从5311亿增长到1345亿,增长1.45倍,人均GDP从1197增长到2551,增长1.1倍。中国目前整体仍落后于日韩,但从趋势看,只要中国能在稳定状态下持续发展,差距将日益缩小。

(三)与英国、美国,不同制度、不同阶段比较

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美国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第一经济体,由于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持续发展时间的巨大差异,不应简单比较当下情况,需要多维度比较。从最近6年比较看:1953年,美国人均GDP为2433美元,英国人均GDP为951美元。2013年,美国人均GDP为5311美元,英国人均 GDP为39567美元,分别为1953年的22倍和41倍。这个6年,也是英、美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阶段,但增长速度远低于中国同期。

第五篇:感悟家乡变化,坚定“三个自信”

感悟家乡变化,坚定‘三个自信’

邵阳学院 音乐系2009级 舞蹈学专业

摘要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6周年。新中国的历史是不长的,但道路却是艰难曲折。党的历史上,每一次大会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民生等等都产生重大影响,“十八大”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坚定及鼓舞着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东南西北各族人民,都紧紧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及中国的发展变化,使更多人去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从历史层面去揭示坚定“三个自信”的客观性及必要性,以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关键词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开放;中国梦;

一、关于“三个自信”

(一)“三个自信”的提出背景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 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 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 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三个自信”的历史意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二、“三个自信”的联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奋斗目标。每一名中共党员都应该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从家乡变化看“三个自信”

我的故乡是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西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划定的特区。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销两个特区设县,保留一个至今,即六枝特区。2013年末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285.9万,人均GDP仅次于省会贵阳。[1]

六盘水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该市炎热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有四季美不同的特色旅游风光。2005年经中国气象有关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品牌。[2]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构成了市内的重要经济发展。特产有风猪、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六盘水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中国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先后获得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多项荣誉。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著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有了党的宏观政策,人们开始为四化建设努力工作、劳动,不管是工人、农民、老师、学生、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出力、出汗,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着。党的政策好,方针好,家乡才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三个自信”衔接紧密,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结晶,体现了严密的系统性、强大的科学指导性。道路自信体现选择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 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鲜血的洗礼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积贫积弱的中国将依旧 暗无天日;理论自信体现指导的科学性,伟大实践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党的历代领导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情,摸着石头过河,坚持 将伟大理论根植于人民群众,根植于伟大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 导;制度自信体现保障的坚定性,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特征,只有坚持并不断发展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为根本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实现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建推进等全方面事业的体系性、制度性,坚持以制度为统领规范权力运转、规范利益分配,规范科学发展,确保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家乡在“三个自信”中发展的更好,走得更远!

四、“三个自信”与大学生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大学生培养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紧随社会改革与发展进程。高校应当肩负起历史重任,把大学生“三个自信”培 养任务落到实处,起到作用。我们深知,自信源于实践检验,自信源于不断创新。“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 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党的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理论引导的作用,为今后的发展鼓足了信心。大学生必须关注国家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从各方面学习和实践“三个自信”。

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高校培养的内在性要求,是能否推进“三个自信”培养的核心部分。因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塑造和自信培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大学生自我是自信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体,自信人格是大学生自我选择的结果。高校学生需要深刻领悟到,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是健全自身人格的主要路径。在课堂 上要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教育,努力使各门人文素质修养课的内容融为一体,集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身,使自己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汲取高品位的鉴 赏能力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课外实践中应多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 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手段,通过多方面地吸收人文社会知识,有意识地领悟其中精神,养成主动思考、善于分析和规范言行 的习惯,努力使自身成为优秀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志向,有担当,能吃苦,能做事,能做贡献的大学生,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添砖添瓦,把“三个自 信”教育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 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应对社会热点问题,解除学生思 想困惑,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实 践证明,大学生自我教育可以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 动学习知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提出的 新要求。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可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修订第四版

下载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定三个自信,共圆百年中国梦

    坚定“三个自信”,共圆百年中国梦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纷呈引人关注。而报告中“在中......

    共产党宣言与三个自信范文

    《共产党宣言》与“三个自信”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邢校玲 内容摘要:《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工人阶级改变世界的行动纲领,它为人类开拓社会主义大道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共......

    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通过对报告的初......

    三个自信[合集]

    三个自信,发展的底气 十八大盛会隆重闭幕,而十八大报告中的精神,正为未来发展翻开新篇章。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

    “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是”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

    三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播学 陶兰201330080918 摘要: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饱受凌辱的时期,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三个自信

    我看“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

    三个自信

    这三个自信,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党的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理论引导的作用,为今后的发展鼓足了信心,指明了方向。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我党开创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