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

时间:2019-05-13 12:0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

第一篇: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表情、服饰等进行描述。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让我们能从他的外在形象上看出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和他的气质来。鲁迅笔下有一个范爱农,他是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如的人。鲁迅写他,只用了“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看人总像在藐视”几句话,人物性格便在肖像描写中展现出来。赵树理笔下的老杨同志装束很特别:“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土里土气,与普通农民没有区别,但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位农村干部作风朴素,靠近群众的优秀品德来。

肖像描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特征:

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请看下面的题目和例文: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对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分析:一对孪生小姑娘,长相应该是很相似的,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也是服饰一样,从她俩的语言推测,年龄不超过十岁,性格也天真活泼,但即使是“孪生”姐妹,也不会一点区别也没有,或在长相、或在性格总会有点差异。所以,这道题,既写出他们的同,又写出她们的异,还要体现出年龄、性格等特征来。

例文: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2、符合人物身份: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例: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带着带着黑色的煤尘,沿着铜黑的脸膛,渗如了黑色的纹沟;乌黑的大手攥着油黑发亮的车把;黑色的躯体,拉着黑色的煤车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汉„„(陈军《生活的浪花》)

他(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展示人物性格:

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

例: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老扬)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赵树理《老扬同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时长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肖像描写的主要方法有:特写式、漫画式、浮雕式。

特写式: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杉已经湿透,那雨如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选自黄药眠的《笳笛》)

„„直到今天,我仍说不清马先生的年纪。给我们授课时,我就觉得他的年纪很大了,因为他已经谢顶,清瘦的脸也不光坦;但他穿着米色绸衫、浅色卡叽布西裤,亮洁的三接头皮鞋,特别是镜片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使他显得非常年轻。(选自母国政《我的中学语文老师》)

阿九是个女孩子,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

„„

阿九柔软的长发上爱扎着不同颜色的飘带,但大家从不觉得这是在刻意修饰,仿佛这只是一根彩色的头发。她脸部的轮廓很细腻,皮肤白而娇嫩,高高的鼻子,嘴很小总很湿润,眼睛不大,却给人一个眯起眼笑的糖娃娃的感觉。„„

漫画式: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

例:

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象大海,而是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选自佚名《活宝》)

郑里力是我小时后的同学,剃着一个小平头,一对小眼睛里充满了狡猾的神情,喜、怒、哀乐在他脸上无法显露,但他内心潜藏着很深的奥秘。他人很瘦,看上去像一根干柴,衣着也跟别人不一样,不是肩上镶一块皮,就是裤腿上镶一个三角形。„„(选自孙磊《一

浮雕式:

就是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你所写的任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

例:

彭德怀速写

丁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的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起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睛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还有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的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然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了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的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里。

例文

山巴佬

他从远远的大山窝里来。

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第一次的寝友见面会上,他讷讷地说:“我从山窝里来。”

他好象挺爱收拾,每天早晨把寝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在此之前他会头冒热汗,满脸通红地从外面回来,我猜他也许是练气功去了,要不就是趁早看街市新鲜,也难怪,山里人吧。因此谁也不注意他。大伙儿叫他“山巴佬”,他不吭声,只是笑。

迎校庆搞大扫除,天不凑巧——下雨了,阴沟里的垃圾泡在水里,泥糊糊的。大家把扫帚伸到沟里,往一处扫。沟里的一头马上臃肿起来。没有铲,垃圾勾不上来,怎么办?大家光看着,不说话,读书做题目,咱们中,有的是里手,可就是这么点事,给难住了。雨下得很得意,打在头发上,衣服上,肆意的戏弄着。过道上响起了三年级学生敲打饭盆子的声音。肚子里闹得厉害,有人扛起了扫帚,转身要走,忽然,一条有两只眼睛的明景蓝裤子跃进了沟里。是他!——山巴佬。他卷起了袖子和裤管。深秋了,风吹得树儿“哗啦啦”地响,山巴佬搂起一把把垃圾往簸箕里丢。满了,一簸箕;又满了,两簸箕„„大伙儿冻得嘴出唇发抖,可他的脸依旧发红,就像早晨从外面回来。垃圾搬完了,他跳了上来。大伙儿拍着他的肩膀;“好样的”他不说话,只是微微地笑了。

星期三要开校运动会。“五千米谁跑?”体委站在讲台上喊哑嗓子敲烂讲台,无人答话。我班跳舞、演讲倒是很有几个头面人物,五千米这种苦活就都敬而远之了。“我试试。”一个很小的声音像从鼠孔里钻出来,但很有力,因而大伙儿听得很清楚。是他,——乡巴佬。他能行吗?瘦精精的,风能吹倒。

转眼星期三到了。短跑我班战绩平平,体委也只得了个铅球第二名。轮到五千米了,体委有气没力地说:“吧,山巴佬,跑最后也不打紧,只莫摔倒了,咱班的女士都躲到阅览室去了,没人扶你起来。”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叭!”枪声响了,十几条粗壮的大腿向前冲去,他果然跑在最后,不过像没事儿一般。加油声震天响,只是听不到我班的金嗓子。看在同寝室的份上,我坚持看下去。一圈过了,他仍是最后一个,体委平金平静地说:“甭指望母鸡打鸣。你还是替我起草一份辞职声明吧,我混不下这个体委了。”两圈过了,他赶上了一个,有人“啧”了一声,三圈了,他又赶了两个,体委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四圈,五圈„„他不断地把对手甩在后面。我发现敝班那群“公主”们都挤前面来了,加油声响彻云霄,他准是听到了,越跑越快,终于冲到了最前面。他依然脸色红红的,头上冒热气,就像他往常清早从外面回来那样轻松。最后冲刺了,他越跑越快。冲了红线了,不待我们围上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公主”们傻笑。

等他歇过劲来,我说:山巴佬,你怎么这么能跑?他笑了笑说:“上初中,每天三十里山路,今天只算个零头。”他拍了拍膝盖上那两只“眼睛”的灰尘,脱下鞋提着,很是惋惜地说:“本不该穿鞋子跑的,怕你们笑我山巴佬。”

谁还敢笑你呢,啊,山巴佬。

简析:本文善于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作者只用了22个字,就使一位憨厚、朴实的山中小伙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笔极其经济。“瘦”写其生活质量之差,“黑”写其劳作奔波之累,“结实”写其经受磨炼的能力之强。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描述他的衣着:“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但这样写非但不给人以累赘之感,还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人物。

肖像描写常犯的毛病:

一、肖像描写纯属多余

写人物,常常用肖像描写,但并非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

二、肖像描写太多太细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地认为,肖像描写越细越好。殊不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因而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

作文训练:

写一位熟悉人的肖像,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凸现其肖像上某一显著特征,300左右。

第二篇:作文序列训练之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1、明确肖像描写的定义。

2、了解肖像描写的作用。

3、学会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引出教学目标)

古代有一个县官,他贴出了一张告示,要抓一个小偷。告示上是这样写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呢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请问依照这张告示的描述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很显然不能,因为这样的描述适合于许多人,并没有抓住小偷的面部特征。其实,县官的告示所犯的错误并不罕见,对人物的肖像的粗糙描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作文中。写一个人最常出现的是“高高的个子,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之类。这样的人物肖像描写只能导致千人一面。那什么是肖像描写呢?怎样的肖像描写才是成功的呢?这成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二、明确肖像描写的定义

同学们,依据你们的知识,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绘?(学生发言)

明确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描写肖像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

三、了解肖像描写的作用

那肖像描写在我们的写作中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吗?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段仔细体会。

多媒体显示—— 片段一: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蹬上竹凳想去摘墙上很破旧的听话器。”

——《小橘灯》

冰心

明确:从《小橘灯》选段中的“瘦瘦的苍白的脸,……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这句话(人物的外貌和服饰方面的描绘),就能看出小姑娘家境贫寒。因而肖像描写能揭示人物境遇。

片段二: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象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明确:从这个选段中最多出现的“套子”这个词汇,我们得知这个人物是一个内向、孤僻的人物(人物的习惯性特点,包括穿着、动作等描绘)。所以肖像描写能刻画人性性格。

片段三:

“就在那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

——《七根火柴》

王愿坚

(背景: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明确:通过“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人物的神态描写)这一句,可以看出无名战士在将火柴交给卢进勇时内心的喜悦。因而,通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有那么大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写好呢?今天针对它的三个作用,我们讲三种具体的方法。

方法一 :对比(做比较)

两相比较。一般作者写人物肖像,往往是孤立地写,让人读了感到平板,并且不容易突出特点。若采用比较(或对比)的方法来写,则人物特点鲜明、突出。

请看示例: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

鲁迅

这处肖像描写,作者通过与少年闰土的健康、可爱的对比,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下已变得潦倒不堪了。

方法二 :反复强调

反复强调。即写一个人的肖像,表现他某一特点,不是一次完成,而是通过几次描写,强化、突出人物的特点。

请看示例:

“宽肩膀,高身材,手脚粗大,力气壮得能抱起碾滚子,——貌像跟传说中的打豹英雄这样相似……”

“眼睛好像随时都在瞄准的样子。不笑不说话,一笑眼睛就眯得更厉害,可是眼睛微微睁一下,就有一种闪烁的射人的光芒。据说在漆黑的夜里,他能识别猎物的踪迹哩。”

——《猎户》

吴伯萧

著名散文作家吴伯萧的《猎户》就是运用这种强调的手法来写打猎英雄董昆的肖像的。该文两次写董昆的外貌,第一次写董昆的相貌是一位“彪形大汉”,写出了他魁梧、健壮的雄姿。第二次侧重写董昆的眼睛,老练、敏锐的眼光。这两次肖像描写,无论是写相貌,还是“画眼睛”,无不是紧扣“打豹英雄”这一点来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法三: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写人物的肖像,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的动态变化来描写人物的内心。《守财奴》一文对葛朗台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就采取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收到了形神毕肖的效果。

作者是这样写葛朗台临死时的肖像的——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富的密室的门上……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很吃力的笑意……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守财奴》

巴尔扎克

这两段肖像描写不愧是“画眼睛”的杰作。作者通过人物眼神、表情的动态描动,十分细腻地刻画了一个行将就墓,但却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课堂练习,学会运用描写方法

以本班的一位同学为对象进行肖像描写,要让人一看就知道在写谁。

当堂评议学生作文,学生和教师评议可交叉进行。评议依据为是否运用了课堂讲述的三种描写方法。

六、板书设计

肖像描写

作用——使文章生动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 刻画人物性格 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方法——对比

强调

动态描写

七、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还是比较清晰的,有层次。由故事引出人物肖像描写存在的问题,点出课堂教学的目标。先讲肖像描写定义,接着作用,再谈方法,最后课堂练笔。

2、学生的当堂习作,描写顺序比较混乱。应该在介绍三个具体的方法之前先讲讲人物肖像描写应该注意的几点基本的问题,比如:抓人物的主要特征,注意描写的顺序。(用阿累的《一面》为例子。)

3、课堂练习题目设计得不太合理。题目的指向性偏向用修辞、用语言去具体地刻画描摹人物的外貌,适合一个片段的描写。但本节课的三个方法,更侧重于从写作手法

上去刻画一个人物,适合放在一篇文章中去塑造一个人物形象。

4、课堂写作之前,学生的反映是积极的,包括教师抛出的问题,包括感受肖像描写的作用。但课堂练笔的时候,学生又回到了肖像描写的老路上,描写五官面面俱到,人物形象雷同。我想写作,教他人写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只能够做一些熏陶的工作。

第三篇: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针的出台,使考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长处。既可以写传统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阐述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形式自由,内容多样。但考生对于这种“自由”(文体自定)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于是近几年高考中文体特征不明,思路散漫,内容单薄的文章不时可见。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考生选择适合立意为文,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切实实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我们用三次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依次是记叙文篇、议论文篇和散文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章样式,如戏剧、人物采访、书信、病历等等,缺乏普遍意义,就不再专门训练了。

高三作文训练一: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记叙文篇 知识例话

以话题记叙文为例,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是最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中记叙文和初中记叙文的区别,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水准,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水准?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笔者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几点拙见。

第一,“以理服人”。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虽说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高中记叙文要想真正把一个人写活了,把一件事写生动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文以载道”,任何文体的文章失去了一定思想的依托,所写之人或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思想”就是“立意”,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有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材。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小的细节,也可以挖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然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3、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多初中生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第二,“以情感人”。这是高中记叙文的要旨。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要根据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熟知的真人、真事,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只有自己十分熟识的人、事、景、物,只有自己动了真情的感受,才能在下笔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产生感人的力量。若置自己熟识的于不顾,而去冥思苦想那些“新奇”素材,编造“感人”的故事,势必会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实的某些细节的加工虚构。基于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以新动人”。记叙文的“新”,是在技法上做一些努力。尽量避开大家都有可能涉及的人或事,对一些自己非常欣赏的而又会给人“雷同化”印象的取材点,可从结果上或内容上改头换面,给人“推陈出新”“会拿来”“懂借鉴”的印象。例如,同样是记叙一件事,许多人囿于思维定势,按时间顺序来写,而如果你能来个倒叙,或者先写中间,在写两头,不更好么?又如,褒扬一个人,大家都从正面写某个人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你可否来个曲径通幽,来个欲扬先抑,或明贬实褒,或对比衬托,以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来反衬对方的高尚?“新”,还可以体现在意境、语言、人称的运用、表现手法的巧用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以上三点俱佳,加上适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生动的细节、传神的表情等描写手法,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谈到他在师范毕业时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跌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帕瓦罗蒂听从父亲的劝告,毅然选择了唱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歌唱家。

确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应选定一把椅子,否则,精力分散,我们最终只能在一事无成的悔恨中慨叹。请以“选择一把椅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记叙文 ④8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话题中的“选择”与2002年高考题的“选择”在立意、拟题、角度方面的范围略有不同:后者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利人与利己、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前者则是个人在生存与精神追求、职业与事业、自贱与自尊等之间的选择。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

知识例话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何在。

其一,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其二,论证无力,信息的组合缺少分析的链条。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便也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

(二)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原理渗透法、引用分析法、由果溯因法、逆向设想法、对比评析法、本质评述法。

(三)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三、写作对策

1.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再发感想。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2.学会分解分论点。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②层进法。

3.要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并切合题意。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学生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李时珍、爱迪生、史铁生、中国女排,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考生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增强说理的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写作议论文,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以摆代论”。话题演练

(一)人才

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节目。外经贸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与各路精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话题很多,其中有三个话题录写如下:

1、包容与人才

2、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3、把人才当成千里马,还是当成高能电子? 你对以上三个问题怎么看?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二)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提示

(一)“骂”与“捧”,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扼杀人才有两种手段:骂杀与捧杀。“骂杀”即是对人才极尽打击之能事,“捧杀”则是不负责任地一味表扬。“骂杀”在当今很少但不是没有,“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如某少年绘画得奖,则“天才”、“第一”、“无双”等赞语一起涌来,一直到少年得意非凡,不思进取为止。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二)“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而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

对这篇话题作文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保证。合作万事兴。

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三: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散文篇

知识例话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源远流 长。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激扬清浊 ;也可表情达意,记人叙事,描摹事物,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秦牧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 发展等级”的文体。

那么散文真的是限制最小,最易操作的文体吗?其实并不尽然。

说到散文的特点,几乎所有写作者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形散神不散。”但往往下笔时,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如何写出一篇名副其实的散文,以下笔者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做到“神聚”?

无论选用什么文体,文章都得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不能为了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文体使用出新,构思也很别致,读下来却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却是同学们在打破自己旧有写作定式,力图出新时,常见的毛病。因此散文写作时切忌“无的放矢”,这个“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神”。动笔之前,文章究竟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必须成竹在胸,不能边写边纵思,情感喷涌而出,却是到处流淌,百川不能归海,成了篇不知所云的“意识流”散文。怎样才能组织文章时聚神而作呢?不妨注意几个小点:

围绕文章主旨选材。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取材时可选择的素材很多,这就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一是把那些真正与话题要求相关,与你本文创作主旨意图相关的材料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二是散文描写取神略貌,组织素材时就应注意写人不求全面周到,叙事不求完整曲折,写景不求充实细密,而是挑选出最为打动人心,谙合神旨的生活细节。例如叙事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应铺开,但散文似乎不要这么全,就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你不必问是哪一天,喝完酒又干什么了一样;又如写景,不以丰富悦人,而以神韵情调取胜,很像中国画的技法,几个竹节,几片竹叶,竹子的风貌毕现眼前。“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我们要找出创作时所需要的那粒沙,那朵野花。

学会使用标志性的词句。写作时不妨开宗明义,用一个标志性的语句点明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开篇即明晓你立意所在,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行文时紧扣中心展开。散文创作时线索也很重要。有些散文可以用标明时间递进,路线转移的句子串起整篇文章,还有些散文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串起文章,比如萧乾的那枚“枣核”,巴金的那点点“灯光”„„ 如何拿捏散文的语言?

巴乌斯托夫斯基《 散文的诗意》中说:“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表达,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匹配。我们在诸多优美的散文中,总看到让人过目不忘的语言。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脑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散文需要优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自己词句库的集中登场亮相,笔者认为这儿的“优美”强调的是与文章整体风格和谐一致,是能最大程度表达作者心声的实在载体。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抒情散文大段的排比运用,大把的华章丽句,满目的诗文经典,却不能得到一个同样熠熠闪光的分数。这正是因为这些小作者创作时重“形”却忘了“神”,散文语言的运用依然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再朴实的语言只要它能够真实而多情,它就是最“优美”的,最有“诗意”的。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是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背影,恐怕不只是作者看到流下了眼泪,每一个读者读文至此也会为之动容。这段文字没有成语,没有名句,没有任何修辞,简单的动作描述,却饱含了深情,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无声却巨大的爱,语言背后有故事,这样的语言才有张力,这样的语言才可谓“诗意”。

散文写作的学习绝非寥寥几言就可说尽,以上是笔者发现当前高中生在话题式作文考试中选择散文文体创作时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公司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你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在细节中。

生活种种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写作提示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要写好此文,首先必须有一双慧眼,能捕捉到现实生活或历史长河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抑或给人启迪的细节。其次必须动情,在细节的铺染中融进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再次必须有悟性,能在对细节的工笔细描中勃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切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事、情、理的融合中,迸溅出思辨的光华和艺术的美感。

高三作文训练四:作文中的立意

知识例话

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于文章的立意,往往一带而过,不作深入思考,或者是思考难于深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文疏意浅,对于文章立意所要求的“正确、鲜明、新颖”的标准而言,“正确”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鲜明”和“新颖”就很难达到了,这使许多学生的作文流于表面、简单和平庸,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由于立意不够深入丰富,文思不畅,文章的整体表达也会受到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觉到“没话说”,需要“凑字数”,这固然和平时的积累有关,但是文章的思路打不开,言大意小、言多意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初步的立意,比如,看到“滴水穿石”的题目,就会想到“持之以恒”的道理;看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题目,就会想到“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但是,这样的立意必须得到有效的拓展,文章的内容才能显得丰富而深刻。那么,应该怎样对初步的立意进行拓展呢?

首先,要对文章的立意进行概念的清理。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学生在作文时,要对自己所论述的内容的主要性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在文章中能作出清晰的表达。

其次,文意的拓展可以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分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是分析的方向,这是一条纵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内涵作纵深向的分析,引导文意由表面走向本质。比如:《滴水穿石》这个题目中,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论述“坚持”的重要性,反复宣讲只要锲而不舍就能成功的道理。这时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题目的内容本质,要抓住“滴水”与“穿石”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穿石”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要“穿石”水就要“滴”,也就是要有行动,有动作,有活力;第二滴水的方向一定要集中于一点,才会“穿石”,不能东滴一点,西滴一点;第三滴水在时间上要有连续性,不能隔很长时长才滴一下,要连续不断才会有效果。中心论点从这三方面展开来论述,文章也就有了广度和深度了。

第二,是联系的方向,这是一条横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外延作辐射式的或瓜蔓式的联系,使得文意由特殊向一般扩展。比如:如果以《种瓜得瓜》为题,那么除了要分析“种瓜得瓜”所包含的耕耘和收获的因果关系之外,还要能引申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层层推进、井然有序地展开论述。这样,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眼界开阔了。

当然,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综合地交错地运用这些方法。再有,有时适当地进行一些反向思维,也是文章立意的一种方法。

最后,如果题目蕴涵着比喻和象征意义,那么文章立意也要从它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中引发。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立意,在分析了材料或选择了话题后,基本上还是可以作类似的拓展。话题演练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立意的角度可以是 “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五:话题作文的切入方法

知识例话 一.化大为小

高考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时间、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切人,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1.切割话题。

写作时将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筛选,选取自己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语文活动”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分成:写一次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或者写一次春游、社会调查、街头错别字检查等;还可以写一次自改作文、作文比赛、自办小报、猜字谜等。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自己,容易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2.限制话题。

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但实际写作是我们必须对话题加已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3.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理解”这个话题,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思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切独特的自问自答,可以使作者的思维逐渐深入,进而获得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知。

二、小中见大

有的话题所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拓展,同样难以下笔。此时,我们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哲学的层面,用理性的眼光观照材料,透析材料中蕴涵的思想本质,以扩大视野,显现气度。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什么叫做文化?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以“人与文化”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提示

文化,它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如此一番由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考,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也就不难了。

第四篇:记叙文训练之肖像描写

记叙文训练之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表情、服饰等进行描述。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让我们能从他的外在形象上看出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和他的气质来。鲁迅笔下有一个范爱农,他是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如的人。鲁迅写他,只用了“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看人总像在藐视”几句话,人物性格便在肖像描写中展现出来。赵树理笔下的老杨同志装束很特别:“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土里土气,与普通农民没有区别,但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位农村干部作风朴素,靠近群众的优秀品德来。肖像描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特征:

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请看下面的题目和例文: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对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分析:一对孪生小姑娘,长相应该是很相似的,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也是服饰一样,从她俩的语言推测,年龄不超过十岁,性格也天真活泼,但即使是“孪生”姐妹,也不会一点区别也没有,或在长相、或在性格总会有点差异。所以,这道题,既写出他们的同,又写出她们的异,还要体现出年龄、性格等特征来。例文: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2、符合人物身份: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例: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带着带着黑色的煤尘,沿着铜黑的脸膛,渗如了黑色的纹沟;乌黑的大手攥着油黑发亮的车把;黑色的躯体,拉着黑色的煤车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汉„„(陈军《生活的浪花》)

他(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展示人物性格:

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例: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老扬)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赵树理《老扬同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时长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肖像描写的主要方法有:特写式、漫画式、浮雕式。特写式: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

„„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杉已经湿透,那雨如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选自黄药眠的《笳笛》)

„„直到今天,我仍说不清马先生的年纪。给我们授课时,我就觉得他的年纪很大了,因为他已经谢顶,清瘦的脸也不光坦;但他穿着米色绸衫、浅色卡叽布西裤,亮洁的三接头皮鞋,特别是镜片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使他显得非常年轻。(选自母国政《我的中学语文老师》)

阿九是个女孩子,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

阿九柔软的长发上爱扎着不同颜色的飘带,但大家从不觉得这是在刻意修饰,仿佛这只是一根彩色的头发。她脸部的轮廓很细腻,皮肤白而娇嫩,高高的鼻子,嘴很小总很湿润,眼睛不大,却给人一个眯起眼笑的糖娃娃的感觉。„„

漫画式: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例:

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象大海,而是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选自佚名《活宝》)

郑里力是我小时后的同学,剃着一个小平头,一对小眼睛里充满了狡猾的神情,喜、怒、哀乐在他脸上无法显露,但他内心潜藏着很深的奥秘。他人很瘦,看上去像一根干柴,衣着也跟别人不一样,不是肩上镶一块皮,就是裤腿上镶一个三角形。„„(选自孙磊《一 浮雕式:

就是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你所写的任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例:

彭德怀速写

丁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的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起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睛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还有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的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然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了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的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里。例文

山巴佬

他从远远的大山窝里来。

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第一次的寝友见面会上,他讷讷地说:“我从山窝里来。”

他好象挺爱收拾,每天早晨把寝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在此之前他会头冒热汗,满脸通红地从外面回来,我猜他也许是练气功去了,要不就是趁早看街市新鲜,也难怪,山里人吧。因此谁也不注意他。大伙儿叫他“山巴佬”,他不吭声,只是笑。

迎校庆搞大扫除,天不凑巧——下雨了,阴沟里的垃圾泡在水里,泥糊糊的。大家把扫帚伸到沟里,往一处扫。沟里的一头马上臃肿起来。没有铲,垃圾勾不上来,怎么办?大家光看着,不说话,读书做题目,咱们中,有的是里手,可就是这 么点事,给难住了。雨下得很得意,打在头发上,衣服上,肆意的戏弄着。过道上响起了三年级学生敲打饭盆子的声音。肚子里闹得厉害,有人扛起了扫帚,转身要走,忽然,一条有两只眼睛的明景蓝裤子跃进了沟里。是他!——山巴佬。他卷起了袖子和裤管。深秋了,风吹得树儿“哗啦啦”地响,山巴佬搂起一把把垃圾往簸箕里丢。满了,一簸箕;又满了,两簸箕„„大伙儿冻得嘴出唇发抖,可他的脸依旧发红,就像早晨从外

面回来。垃圾搬完了,他跳了上来。大伙儿拍着他的肩膀;“好样的”他不说话,只是微微地笑了。星期三要开校运动会。“五千米谁跑?”体委站在讲台上喊哑嗓子敲烂讲台,无人答话。我班跳舞、演讲倒是很有几个头面人物,五千米这种苦活就都敬而远之了。“我试试。”一个很小的声音像从鼠孔里钻出来,但很有力,因而大伙儿听得很清楚。是他,——乡巴佬。他能行吗?瘦精精的,风能吹倒。

转眼星期三到了。短跑我班战绩平平,体委也只得了个铅球第二名。轮到五千米了,体委有气没力地说:“吧,山巴佬,跑最后也不打紧,只莫摔倒了,咱班的女士都躲到阅览室去了,没人扶你起来。”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叭!”枪声响了,十几条粗壮的大腿向前冲去,他果然跑在最后,不过像没事儿一般。加油声震天响,只是听不到我班的金嗓子。看在同寝室的份上,我坚持看下去。一圈过了,他仍是最后一个,体委平金平静地说:“甭指望母鸡打鸣。你还是替我起草一份辞职声明吧,我混不下这个体委了。”两圈过了,他赶上了一个,有人“啧”了一声,三圈了,他又赶了两个,体委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四圈,五圈„„他不断地把对手甩在后面。我发现敝班那群“公主”们都挤前面来了,加油声响彻云霄,他准是听到了,越跑越快,终于冲到了最前面。他依然脸色红红的,头上冒热气,就像他往常清早从外面回来那样轻松。最后冲刺了,他越跑越快。冲了红线了,不待我们围上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公主”们傻笑。等他歇过劲来,我说:山巴佬,你怎么这么能跑?他笑了笑说:“上初中,每天三十里山路,今天只算个零头。”他拍了拍膝盖上那两只“眼睛”的灰尘,脱下鞋提着,很是惋惜地说:“本不该穿鞋子跑的,怕你们笑我山巴佬。” 谁还敢笑你呢,啊,山巴佬。

简析:本文善于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作者只用了22个字,就使一位憨厚、朴实的山中小伙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笔极其经济。“瘦”写其生活质量之差,“黑”写其劳作奔波之累,“结实”写其经受磨炼的能力之强。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描述他的衣着:“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但这样写非但不给人以累赘之感,还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人物。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文中A、B两处对此时此情的“爸爸”作适当的肖像描写。

要求:

1、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等特点;

2、语句通顺,上下连贯;

3、每处字数不超过20个字。

“喂,台灯怎么不亮了?”妈妈对爸爸说话,总要先喂一声。“嗷?是电路有毛病了吧?我去找电工检查一下。”爸爸放下了报纸。A “爸,让我试试吧!”我乞求着。

“你?得了吧!我的未来的大学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呆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还楞着干吗?复习功课去!”硬梆梆的、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B

爸爸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最高指示,不能有半点异议——当然了,人家是“爸爸”嘛!

2、就要下晚自习了,三三两两的家长已经等候在校门口,准备接他们的孩子回家。请对其中两位家长作肖像描写,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特征。不少于200字。

第五篇:记叙文肖像描写指导训练

经典课文示例之记叙文肖像描写指导训练例谈

在初中学生的记叙文中,常常出现描写不具体,文笔不生动,人物形象不鲜明之类的问题。例如写某同学“心灵纯洁”,某老师“擅长幽默”,至于如何的“纯洁”,怎样的“幽默”,则缺少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现,这就不会给读者生动的感受和鲜明的印象了。于是,教师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文章写人要具体,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要使人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面貌逼真,神情毕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写写记叙文,我以示例化作文指导课例——巧用外貌描写,鲜活笔下人物形象为例谈谈我的基本做法:

一、课文示例,归纳方法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因为写文章只有生活经验是不行的,生活经验还要用适当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这些规则哪里来?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

教学中我先出示经典课文的人物外貌描写语段。(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3)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

接着让学生进行写法探究。形式: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内容:探究课文的人物外貌片断。思考:如何使人物的外貌活灵活现?要求:A、先读后思。由学习组长来主持讨论,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交流讨论。B、时间3分钟。C、探究结束后,组长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

接着教师总结:外貌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各有特点。描写外貌时,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特点反映出来,决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

写作的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经典的课文能给学生提供借鉴,从仿到作,从扶到放,实现由仿向独立习作的能力过度。

二、对比阅读,掌握技巧

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在教学中,我继续出示两个比较文段让学生朗读: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Article.asp?nid=27440,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跟羊辫,黑里投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然后出示思考问题: A找出文段中人物描写的句子。B这两个文段写同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C第(2)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小结,投影要点。(1)观察人物的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这是整体的观察。再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有重点地观察。

(2)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特征来写,作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这样让学生比较例文的写法,其实就是让学生从例文中,懂得和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并如何将观察所得演变成语言文字。

四、片断练习,巩固成果

根据每一次每个专题的训练要求,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片断作文训练,目的是检验学生在模仿吸取过程中的收获,把模仿吸收到的技巧方式运用到写作中,也为全文写作作了关键部分的准备。课堂上的训练内容是设计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写作。使他们达到知识的迁移。在让学生读和评的过程中加强语言的交际功能,坚持遵循从说到写的科学序列训练。

五、修改习作,反向模仿

学生在写作文时,对所选材料一开始写时,可能认识比较肤浅,写完后,一经思考,认为中心表达得不够准确,再重新写认识就会较前深刻了,可以从问题的表面现象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文章一点点修改,认识一步步深化。许多中外著名作家,他们的名著也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与读者见面的。因此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的一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学生可以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从老师批改的框框和批语中解脱出来,不再单调的接受老师的指导,可以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生动活泼的进行作文练习。

六、博采众长,创造写作

经过前几步的准备之后,写作的法度已经初步融会于心,就可以较“自由”地进行全篇写作。当然,写作时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或不足,但这可以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逐步加以改进。

实际上,我们经常让学生背诵名家名篇,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陶冶情操吗?显然不是,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习得名家的文气。何为文气,即为遣词造句、布局某篇之法也。给学生示例即是模仿。模仿就如幼儿牙牙学语般,是写作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之过程。模仿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许多的学生作文句不通,文不达意,为何?还是因为积累的少之故。只有积累的多了,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文气才可以显得充盈。从开学到现在,我已经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过好几篇作文,学生的完成情况都不错。作文,从课文示例开始。希望孩子们能尽快“由仿到创”,提高作文能力。

下载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作文系列训练之三 肖像描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肖像描写作文

    肖像描写作文 肖像描写作文(一) 我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班主任,那就是我敬爱的邓老师,她就像一位拿着神奇的智慧棒的仙女,用她的“千里眼”洞察班里发生的一切,简直神力无边。 说到她......

    肖像描写

    教学方法:引趣法,回忆法,启发式双边教学法,对比法,研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听过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幅对联吗?(展示弥勒......

    肖像描写

    珂赛特体瘦面黄,她已经快八岁了,看上去还不像个六岁的孩子。两只大眼睛,深深地隐在一层阴影里,已经失去了光彩,这是由于经常哭泣的原故。她嘴角的弧线显示着长时间的内心痛苦,教人......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北京考生 这是对孪生小姑娘,一样秀丽的眉毛,一样挺直的小鼻梁,一样水汪汪而充满灵性的眼睛。那位亲爱的妈妈还特意给她们打扮得一模一样:天蓝与雪白相间的小纱裙,各自......

    肖像描写

    画鬼容易画人难 —— “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感受生动的人物描写,并在过程中掌握生动的肖像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

    作文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作文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

    肖像描写作文600字(精选)

    肖像描写作文600字 肖像描写作文600字(一) 瞧她那黝黑的脸蛋,透露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凹凸的轮......

    肖像描写作文300字[模版]

    肖像描写作文300字 肖像描写作文300字(一) 她头发乌黑,长长的头发用皮筋盘了起来。穿着黑上衣,外面披着一件粉红色的马甲,下身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脚蹬一双红色的布鞋,看起来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