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路清晰的议论文
材料1: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
作提示——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时势造英雄;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6.做一只
善于思考的“懒”蚂蚁;7.学会探索;8.不“为”浮云遮望眼。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请注意,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有的同学对材料进行了“二次引申”,甚至随意“转换词语”,以致“探索=创新”、“未雨绸缪=智慧”“实现个人价值=责任”“合作=团结”而跑题、偏题。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擦边球:长远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
例文展示:
懒蚂蚁的大作为
当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之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之际,平日里无所事事的懒蚂蚁却挺身而出,带领蚂蚁们找到新的食物源,这种“沧海横流
方显出英雄本色”的懒蚂蚁,看似懒惰而实际却在观察、研究,惟其如此,却有大作为,因此,懒蚂蚁是不可或缺的。
懒蚂蚁会让一个团队壮大和发展。每一个团队恐怕都喜欢勤劳的成员,他们勤苦肯干,兢兢业业,殊不知,在苦干的同时,还需要去研究,去找方向,要如何巧干,目标、方向的引导和制定更是宝贵的财富。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奇瑞汽车这几年大放异彩,奇瑞最初的研发班底就是别的公司淘汰下来的研发“懒蚂蚁”,那些公司热衷于为跨国公司做装配以获得短期利润,而奇瑞却用这些“懒蚂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就了今天在国产汽车行业中的傲然战绩。由此不难看出,没有“懒蚂蚁”的研究和指引,就没有团队的壮大和发展。
一个企业需要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大唐盛世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人打江山,就要有人辅佐如何稳固江山,魏征虽不能拿刀拿剑战场厮杀,但却能上谏太宗“十思”,告诫主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让太宗能宏兹九德,发扬光大。所以魏征也是堪称一直勤劳的“懒蚂蚁”,为大唐谋划着未来。
那么,倘若没有这样的“懒蚂蚁”又会怎样呢?小到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只知埋头苦干,不去看发展方向,只顾眼前,忽略长远,只顾当下,不顾未
来;大到一个行业,盲目的跟风,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甚至一个国家,没有规划,没有目标,没有蓝图,没有远景,都会无从发展,没有未来的。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平日里,既要做一只勤劳的蚂蚁,每天忙忙碌碌地获取知识,更要有懒蚂蚁的意识,给自己制定目标,寻求方法,及时总结,找出问题,把握规律,不断地提升自己。
做好自己,亦如勤劳蚂蚁的坚持和付出;做强自己,亦如懒蚂蚁的观察和研究,小蚂蚁也有大作为!
要求:
画出红色的句子,并仔细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思考: 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材料2: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第一则材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材料强调保持心灵纯净,第三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而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评分建议: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例文展示:
寻回生命的本真
天父耶稣曾说过:“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子一样,否则你们绝不可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的确,当越来越多的人汲汲于名利;当浮华开始侵入我们的生活;当欺骗、虚伪之风愈乱愈烈时,我们要寻回生命的本真。
寻回生命的本真,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朴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生活朴素却愉悦,艰苦却令人神往。的确,我们的快乐
来源于心灵而非物质。不禁想到了荣获诺奖的莫言先生,他的创作生涯历经数十年,也许外界的喧嚣曾使他动摇;也许写作的艰苦曾使他彷徨,但他选择了坚守,坚守自己灵魂的朴素与宁静,用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性的思考充实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以中国诺奖第一人的身份笑傲文坛。显然,寻回生命的本真才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在内心的愉悦中生活。
寻回生命的本真,我们才能能拥有做人应有的刚直与正气。陶渊明生活困顿却毅然高呼:“不为五斗米折腰!”宋朝人张孝祥面对权力庞大的秦桧依旧怒喝:“知他权势大而惧他,我举进士干什么?”李白亦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声声呐喊振聋发聩。这是生命的呐喊,是灵魂的本色!正因为寻回生命的本真,他们才能这样坦荡做人;也正因为寻回生命的本真,有震撼历史的刚直与正气。
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这个越发纷繁复杂的社会,正如周国平所言:“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有几个能听到生命的声音,至于灵魂的声音,就更别想听了。”是的,能听见自己灵魂声音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反,投身名利场的人越来越多了;坚守朴素宁静的心灵少了,盲目虚伪的心灵多了。
寻回生命的本真,需要我们拥有淡泊名利的胸怀。站在历史的海岸,领略古今名人的胸襟,我们看到李太白高声吟唱:“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他爽朗的笑声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名利”二字的鄙夷,是对权贵的嘲弄。居里夫人得奖之后将奖章送给孩子当玩具,她如是解释:“荣誉名利这类东西最终只能像玩具一样,万万不可看得太重。”淡泊名利,你不会功于经营;淡泊名利,你不会活在忧愁与烦恼之中,如此,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社会,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心灵的诘问、时代的考验?朋友,从你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学习古人先贤,寻回生命的本真,脱身于名利之场,活出自己的精彩!
要求:
画出红色和蓝色的句子,并仔细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思考: 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材料3: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只有艰苦的付出,才可能收获累累硕果。在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
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
准备的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要求:
画出红色和蓝色的句子,并仔细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思考: 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材料4:
规则与道德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止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硬性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中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无论怎样严密也不能做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
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上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
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要求:
画出红色和蓝色的句子,并仔细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思考: 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第二篇: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人的思维决策过程分为3个阶段:
1/分析阶段:这个阶段是看问题找原因演绎推理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能力和一个人的知识面以及是否善于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有关。
好像有些人知识有专攻,和他对口的专业问题会相当有想象力,而一些不对口的非专业的问题往往插不上嘴,这是因为知识面倾向的问题。
还有某些人习惯片面看问题,或者喜欢单刀直入,相对来讲行动派的或者感性的人看问题更容易片面,不善于多角度分析。
分析阶段决定了对问题的了解程度,通俗的讲就是知己知彼的程度。
2/逻辑阶段:分析得出的各个要素,必须清晰的理清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面有先后因果关系;有主次关系;有矛盾关系等等。这种逻辑能力和一个人的经验以及是否具备正确的哲学体系(有些是天赋,有些是经历所致,和读书并不一定有正比关系)有关。
很多人不注意自己逻辑的锻炼,虽然看问题非常周到,但是好像有了一屋子书竟然没有书架放置标签归类,会造成看问题没有重点。这个阶段很重要,清晰的逻辑等于把前期分析要素做了轻重缓急的标记。
3/抉择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是对解决问题行动计划步骤实施选择或放弃,最终决策的阶段。这里需要果断的取舍能力,好像要你回答母亲和妻子掉在河里,你只能救一个,怎么救。还需要有很强的二八原则作为习惯。当然,如果没有前一阶段的清晰正确的逻辑,仅仅有果断地勇气,只会错的更多。
思路清晰必须是在以上三个阶段都有较高的水准,否则就会出现一些人在某个阶段非常强,但又会在某个环节非常弱,这是个短板问题,只要有一个阶段不足,足以让你的思维决策能力大大的受损,最终还是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
我身边有些人大家会评价其很能说会道,分析问题很深刻,但是做起事来很失水准。其实这种人虽然在第一阶段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让人刮目想看,但是在第二阶段缺乏清晰的逻辑能力,再加上第三阶段没有果敢的性格,最后还是无法在实践中很好的解决问题。
分析一个人思路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又是在什么阶段出现了问题,对于合理的聘用合格的人才以及分配合适的岗位非常重要。比如生产部门,主要强调执行力,所以即使第一阶段没有太多的知识面,只要不片面的看问题,又有足够强大的决策能力,就基本可以很好的胜任了。而一个企划人员,即使最后阶段有些优柔寡断,只要前两个阶段还可以,尤其是知识面广,视野新颖,未必就不能胜任。当然我个人觉得最重要还是用这个方法挖掘真正思路清晰的人,这类人才很可能一个企业潜在的核心财富。
在培训方面,一个人也可以有意识的在几个阶段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这种提高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三篇: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3.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操作,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4.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
第四篇:怎么写一封思路清晰的邮件
怎么写一封思路清晰的邮件
邮件是我们经常要用的工具,用好了,沟通更顺畅了,工作也开展得更顺利了。
那么,如何写一封好的邮件,达到沟通的目的?今天我看了一个名为《外企工作邮件一百句》的文章,文章中把外企工作邮件中常用的一百句话总结了出来。看完后,我总结思考了一下,认为,做到以下五点,邮件应该就能达到目的了:
1.交代清楚你写邮件的目的;
外企中常用:i am writing to confirm/inform you...,即我写信是要确认/通知你某某事,也就是邮件要说清楚,你想要干什么;那样,看邮件的人,只要看到这句话,就知道你邮件的目的;
2.把背景交代清楚;
外企中常用:in my previous email on October 5th...,即在先前十月五号我发给你的邮件中提到某某事,或者是几时的会议中提到的什么事,又或者是现在正在开展的某某项目等,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提到的事情的背景;
3.明确告知需要对方做什么或者你决定要做什么;
外企中常用:if you can provide more details,或者would you please send us...又或者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等,即你
是否能提供更多细节、你能否发给我某某文件、我们希望能得到你的回复等。
4.如果对方有什么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外企常用:hope this is ok with you , if not , let me know by email asap.即如果有问题,请通过邮件尽快通知我。
5.礼貌地结尾;
外企常用:thank you very much for everything you have done for me.即非常感谢您为我做的一切。或者是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让对方配合你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感谢对方嘛。
做到以上五点,我想,这封邮件一定就非常好了。
如果你也有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习惯,欢迎分享。
第五篇:让考场作文思路清晰
让考场作文思路清晰
四川广安宋勇光638000
写作,是每次考试必须面临的问题。而在考试中,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同学们语文成绩的高低。那么,考试结束后,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教师们往往被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披阅比平时教学过程中多几倍的作文量。因此,老师们在批阅考场作文时,不可能像平时批阅作文一样细嚼慢咽,往往一篇文章在两三钟之内定高低,有时甚至不到两三分钟。那么,这就要求同学们的考场作文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太含蓄,否则,教师们看了老半天都没有看出你的作文思路与中心,那么,你的作文被误判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思路清晰,让阅卷教师看了就一目了然呢?除了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前文或点明中心之外,下面,我们着重谈谈作文的主体部分结构如何处理的问题。
作文主体部分的结构,往往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一、日记体式
日记体式作文,不仅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而且能使文章的思路清晰,一目了然。例文片断: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某月某日星期一阴
老师又要求我们记日记了。我真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越是怕写作越是逼我们,难道记记日记就能把作文写好了?
要不是害怕老师的严厉,我才不会在这个日记本上写下这几行字。
某月某日星期三多云
老师说,日记就是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有感触的事物。我想,今天见到的这件事应该记下来:
那是一个父亲,他手里的食品袋中装着几个烧饼。他站在教学楼前,一定在等他的孩子。日光很烈,整个上午,他一直站在那灼热的日光里……
二、小标题式
小标题式作文不仅主题鲜明,而且给人神清气爽之感,同样能达到使行文思路清晰明了的效果。小标题可以是词语,可以是短语,可以是引用的诗句或歌词,有时候也可以直接用数字如一二三来表示,也可以是某人或某物。
例文片断:
真诚浇开友谊花
庄稼需要雨露滋润,友谊需用真诚浇灌。
——题记
相遇
和她相遇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那天我在店里帮忙。她刚从这买了两袋盐,可不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还大声嚷嚷着:“找错了,找错了!”我心想,找错了活该,谁叫你刚才不数的。虽然我强忍着没说出来,但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相处
初二分班时,我俩分到了同一个班级。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不小心把胳膊摔折了,医生 1
建议卧床休息,这怎么行呢?落下功课怎么办?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坚决不同意。这时,她走来了,主动承包了我所有的活计:买水买饭、涮碗洗碟、铺床叠被,上课还帮我记笔记,俨然成了我的保姆,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相知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了烦恼我们会找对方倾诉;遇到难题我们会共同解决;获得成功我们会让对方分享。我们成天形影不离,好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同学们都戏称我们俩是“连体人”……
三、段首中心句式
所谓段首中心句,就是在主体部分,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这样同样能达到是文章条理清晰的效果。
例文片断:
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
此文先总括山树水的美,再分写它们的美,而且在分写的时候,每一段的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晋祠的美在哪些方面。
四、行文扣题式
考场作文,为了不至于偏题而失分,不仅开篇要点题,结尾要呼应,行文过程中也要一步一回头,咬定主题不放松,时时扣题,才会使文章主题鲜明。
例文片断:
回味那些花开的日子
一
小时候,妈妈是一朵丰腴的棉花。
上幼儿园的年纪,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放学回到家,使劲儿敲门仍没有回应。我躲在墙角,心里想着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矮人,香喷喷的烤鸭,还有讨厌的巫婆,我开始害怕。眼前的一切开始模糊,我瑟缩在一角,冷风吹过我的脸颊,吹过我的心,我把头深深陷进我的阴影里……
二
后来啊,妈妈是一朵灿烂的葵花。
告别了幼年的蚱蜢,我进入了小学的五彩生活。在学校,我永远是老师的宠儿;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天使。我享受着生活的恩赐……
三
而现在,妈妈是节节开花的芝麻花。
初中的生活,学习负担更重了。我是一个倔强的孩子,无论有多少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可再顽强的心也有疲倦的时候,面对学习的压力,我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爆发,在妈妈面前放声哭泣。妈妈在一旁轻声安慰我。我说生活很累,学习很累,最后,我也哭到很累,哭到睡着了……
此文仅仅扣住主题中的“花开”来行文,使得“花开”的主题鲜明,同时也使文章层次分明,摇曳多姿。
五、以四季或不同的对象为序,使行文条理清晰
以四季为序的例文片断:
四季之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飘飞的柳絮说:“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上,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着;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将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
以不同的对象为顺序的例文片断:
如果我有……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题记
(一)如果我有一杯酒。
可否邀李白共饮?
诗仙李太白的一生在许多人看来是失败的,他一生穷困潦倒,没有珍惜曾经拥有的。他,14岁下三峡,进中原……
(二)如果我有一把剑。
可否与项羽共舞?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东西包装起来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乌江边上,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
(三)如果我有一杯水。
独享。
我独倚窗边,想着李白,他会后悔吗?我觉得不会,虽然他曾经拥有高官。项羽,你呢?你应该后悔,曾经诛杀刘邦的机会何止千万……
上文分别以酒、剑、水为对象,领起每一部分,新颖别致,思路清晰。
六、用过渡句或过渡段来分隔文章的部分
例文片断: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
此文用两个过渡段把全文分为学者与革命家两部分,泾渭分明。还有一种过渡方式,即以诗句过渡,来表现不同的对象,使文章脉络清晰,如:
月光在呼唤
大话西游中曾经有过对“拥有”问题的一段惊世骇俗的对白,在这里,我想将他引出来是很有必要的,鉴于语句烦冗,这里略举一句:“真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真的是这样吗?是吗?不是吗?”
……
其一,逝者如斯夫。
范学士独登岳阳楼,浩荡江水,连绵不绝,挥毫疾书:“逝者如斯”,人本是终究要进棺材的,这种事,起因和结果似乎本无更大意义,过程却是关键,若如天上的鸿云,来无踪,去无迹……
其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的暗恋体验也可谓流传千古,人读之,莫不有青梅入口之感,风流倜傥,本无可厚非,但他的胆识却令我不敢恭维,遇见美女并一见钏情,的确是很好的,怎的我们的男主人公在喝完女主人公一水之后……
其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晚景是人人都爱看的,但人们却总是在伴随夕阳的落下而呆呆站立,待太阳落下,月亮升起,一切归寂于黑暗之时,才回过神来,怎如此之短,可谓“近黄昏”。真是牢骚之至,太阳东升西落,才算正常,定格在美好……
此文用诗句过渡,不仅增添文章的色彩,而且也自然把文章的层次分隔开来了。当然,以上的方法不是截然分开各自孤立的,有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