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

时间:2019-05-13 12:2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

第一篇: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

密级 公开

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

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

余金

(1220205148)

指导教师姓名:肖洪云 职 称:讲师

单 位:历史与民族学院 专 业 名 称: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2016 年3月13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6 年 3月20日 学位授予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2016年 3月13日

目录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与类型........................................2 1.“空巢老人”的概念............................................................................................2 2.“空巢老人”的类型...........................................................................................3

二、“空巢老人”主要伦理问题........................................3 1.家庭代沟.................................................................................................................3 2.生活孤独,缺乏精神慰藉.....................................................................................4 3.再婚的伦理阻力...................................................................................................4(1)家庭的反对......................................................................................................4(2)传统婚姻观念的阻碍......................................................................................4(3)社会道德舆论的约束......................................................................................5

三、“空巢老人”形成的伦理原因......................................5 1.传统家庭结构的破坏.............................................................................................5 2.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6 3.社会伦理的阻力.....................................................................................................6

四、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伦理路径.....................................7 1.给予老人一个和谐家庭.........................................................................................7(1)家庭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消除家庭代沟................................................7(2)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爱........................................................................7 2.社会的责任.............................................................................................................7(1)倡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老年再婚观...............................................................7(2)鼓励人们积极开展温暖的“关爱老人”活动...........................................8 3.政府的职能和服务.................................................................................................9(1)完善相关立法,健全社会老人保障制度...................................................9 4.结论.............................................................9 参考文献………………………………………………………………………………………………10

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

历史院(1220205148)

摘要:中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到现在老龄人口已经超过了1.6亿,并且一直呈递增趋势,空巢老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人口,其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从现实分析来看,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特点等方面都与社会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论文从三大部分来论述空巢老人对社会伦理的审视,着重分析空巢老人的概念及特点、空巢老人的伦理需求以及如何关爱空巢老人和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伦理路径。结论将会进行一个呼吁和展望。

关键词:空巢老人; 社会伦理;孤独;代沟

Community ethics reviewing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s Pheno-menon

YUJIN(1220205148)(College of History and Nation ,Qiannan Normal Collaga for Nationalities,Duyun558000Guizhou)

Abstract: since 1999, China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the ageing population has exceeded 160 million now, and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trend of empty-nested elderly people as a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ts size is also growing, from reality shows, ca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 and social ethics are closely linked.This paper from the three most discussed on social ethics of empty nest elderly look,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respectively.Introduction includes rationale, background,purpose and meaning.Body part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empty nest elderly concepts and characters, empty-nesters ethical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how to take care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empty-nester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thical.Key words: empty-nesters;Social ethics alone;the generation gap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数量不断上升,导致家庭人口结构出现变化,老人独居空房现象日益严重,面对空巢老人现象,本文拟尝试从其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来探索其原因、特点、相互关系及解决方法,以此希望能给人们反省和反思,从而更加关注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与类型

1、“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研究“空巢老人”的社会伦理审视前,首先得对“空巢老人”的定义与类型进行界定,而在我借鉴已有的学界上的成果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定义。肖汉仕在提出“空巢家庭”的基础上,认为“空巢家庭是指有子女的家庭,其子女长大

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守空巢的现象。”[1]这里的空巢老人是指有子女的老人,范围相对缩小。而王珣则大致认为“空巢老人是指单身家庭中的老人,这种老人从未结婚、或丧偶、离婚,也可以是夫妻分居;也指老夫妇二人家庭中的老人,这两类老人或无子女、或与子女分离。”[2]这种定义无疑使得“空巢老人”的范围扩大,突破了一般人认为的范畴。徐勤则更是用形象的比喻来定义“空巢老人”,他认为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而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像小鸟一样远走高飞,巢穴中再没有嗷嗷待哺的雏鸟了。这个比喻形象的突出了“空巢老人”的孤独。还有大多数学者也都对此有其定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本文认为,“空巢老人”是指年满六十周岁,已婚、离婚、丧偶,有子女,但子女经常或一般不在老人身边,留下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从未结过婚的老人本文之所以不将其列入“空巢老人”的范围内,是因为这类老人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所以本身不会有很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2、“空巢老人”的类型

定义之后就是“空巢老人”的类型,从学界开始研究至今,类型分类的标准也紧随定义的不同而不同。穆光宗将“空巢老人”分为“纯空巢老人”和“类空巢老人”,而后又提出了“准空巢老人”的定义。黄润龙在“我国空巢老人的家庭状态”中从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分为“有子女空巢老人”和“无子女空巢老人”,他认为有子女的老人一般情况下生活质量会更高,这也符合现实社会伦理的情况,从而又细化为身体健康的“空巢老人”、身体欠健康的“空巢老人”和有独立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无独立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黄润龙又从婚姻情况出发分为寡居“空巢老人”和配偶“空巢老人。”还有学者按照年龄将“空巢老人”分为60—70周岁的低龄“空巢老人”、71—80周岁的中龄“空巢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空巢老人”等。

二、“空巢老人”主要伦理问题

1、家庭代沟

所谓代沟,是指两代人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代沟往往是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在父母含辛茹苦的将孩子养大成人时,他们的生活只有孩子,没有自己的朋友、交际和梦想。所以,慢慢的与社会脱离,慢慢的老去,而这时候的儿女却时不时的对父母抛出一句:“我们之间有代沟”然后扬长而去,留父母独自黯然伤神。所以家庭代沟是影响“空巢老人”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两代人存在代沟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候儿女该予以更多的理解,这是社会伦理的体现、是“孝”文化的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个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是法律的强制要求,试想想,本来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

要用法律来强制我们去赡养老人呢?这就说明现实生活中社会伦理道德要通过法律来进一步保障。可是即使这样,现实生活中好多子女因为觉得与父母有代沟难以沟通便离开父母,但是他们会满足老人的经济需求,可是老人的精神需求呢?他们需要的子女的关爱呢?他们需要的照顾呢?等等这些,法律无法规范,无法强制。这些只能靠伦理道德来束缚,子女要主动沟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联系,这样才是真正的“孝”。

2、生活孤独,缺乏精神慰藉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好多人会评价一个老人为“老小孩”,不错,老人有些时候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小孩从小就喜欢父母陪在他们身边,父母不在身边难免会在心理产生不健康的因素,这就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社会现象的原因,因为父母给的别人永远代替不了。所以,老人也一样,希望儿女能陪在自己的身边是人之常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呆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老人往往独自生活,生活上无人照顾和关爱、精神上空虚无法寄托、情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留给老人的就只有“孤独”。

3、再婚的伦理阻力(1)家庭的反对

“空巢老人”在无法享受家庭温暖时,可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交上,例如参加老人团和老人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老人极有可能会结交到志趣相同的另一伴,这个另一伴会慢慢的填补老人心中的孤独。但是,这时候子女往往会跳出来极力反对,他们的理由会有很多,比如在郝麦收的一篇文章“子女阻婚为哪般”里就提到多种原因:第一,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女们会认为父母的家就是他们的感情港湾,即使父母一方故世了,子女们会把健在的父母亲作为双方感情的代表,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所以,老人再婚对于子女来说是平白的加入了一个陌生人,鉴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然的会反对。第二,软硬兼施为财源。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有些老人的退休金都是用来补贴儿女的家用的,如果再婚的话子女会觉得无端的少了经济来源却增添赡养义务,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压力,鉴于此,子女往往就会反对老人再婚。第三,遗产纷争。相比其它的理由这个原因似乎更是一种对伦理的挑战。父母在年老的时候再婚对子女来说无非就是多了一个人来争夺遗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同村家庭也许不会有这个问题,可是对于城市来说这个遗产问题却是子女首要关心的问题。试问: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子女何尝不是父母的悲哀、何尝不是伦理的审视?社会应该反思,伦理道德对人类的行为规范作用似乎在逐渐退化。人类学应该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进行审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情况来探讨人类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作用。(2)传统婚姻观念的阻碍

除了来自子女的阻力之外,老人自身的传统观念也是一个阻力。“空巢老人”

由于之前生活在传统社会里,“从一而终”的夫妻伦理封建婚姻观的羁绊是“空巢老人”再婚的又一阻力。我国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传统封建思想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思想里,封建婚姻观里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思想牢牢的束缚着老人的再婚脚步,使得老人们望而却步。(3)社会道德舆论的约束

社会对老年人再婚的道德舆论是阻碍老人再婚的重要原因。社会的舆论方向也是受着封建思想观的影响,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硬生生的压在当今社会的思想上,也束缚了“空巢老人”的再婚的步伐。这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遗留问题,虽然中国现在在各方面都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进步,可是思想观念却仍然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在变化,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反作用,如今社会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紧随社会进步的脚步而进步,只会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对老年人的再婚阻碍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在我国城乡,对老年再婚的理解度、宽容度、支持度和满意度都很低,没有形成老年再婚光荣的社会风尚。“空巢老人”碍于社会舆论总会怕自己的再婚行为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和背后的指指点点,老人不敢冒险,因为人言可畏,它好比洪水猛兽会将人一点点的吞没。就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导致“空巢老人”无法再婚,而子女又做不到侍奉身边,“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越发严重,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在《暮年的玫瑰梦》里“谁动了我的爱情”里这样说到[3]:爱是一种权利,与年龄无关!杨振宁娶了翁帆,媒体带动着全社会在震惊,82岁的老人就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逐渐,有了老人婚介所,有了对世俗说“不”的老人。爱情,年轻人的游戏,当成了年老者的需求时,一切就该被戴上“道德沦丧”的帽子吗?是否,老年人眼中的玫瑰就不美丽呢?这篇文章以“玫瑰”来比喻老年人的再婚行为显得尤为风雅,也颇为动人。使得读者不得不反问,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却为何被社会伦理所批评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放手让老年人去追求他们的暮年玫瑰梦而不是用社会舆论给老年人套上道德枷锁呢?

三、“空巢老人”形成的伦理原因

1、传统家庭结构的破坏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原理。而当代“空巢老人”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涉及的伦理关系都源于其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既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当代社会存在决定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城乡人口大规模迁移,农村青年大批向城市涌去、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向中东部迁移,正因为这个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导致农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弱、妇、残”状态,家庭也成了空心状态。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结构被打破,自

然经济的灭失给社会迎来了挑战和机遇却给社会营造了追求物质生活的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的社会氛围。年轻人开始狂热追求经济和物质,家庭开始慢慢的淡出他们的视野,更可恶的是在他们忽略家庭忽视父母的时候还要给自己标榜一个华丽的借口,说是为了父母和家庭过更好的生活。想要一个好的生活没错,可是一味的追求物质就是一种利义的相互冲突,为何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成功的衡量目标不是物质,而是生活。是为了生存而活还是为了生命而活,选择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父母是唯一的,不能重来,若真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就什么都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伴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计划生育”政策随之而来并实施多年,这是由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情所决定的,也正是这种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越发普遍。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大宅门转变为如今的小型化家庭,家庭人口少是现今社会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这也是“空巢老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人口少,老人的依托就少,只要孩子离开家庭就只能剩下老人独自生活。而老人独自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更是对社会伦理的冲击。2009年5月15日,上海一位六十多岁有子女的在邻居口中“时髦、漂亮、高挑”的老太太在邻居、家人的生活中消失近两年后,被人发现早已死于床边,化为一堆白骨。这便是这则消息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社会舆论。人们开始讨论,老人的孩子去哪儿了?为什么会死于家中没人管?然后开始批判老人的子女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这是社会伦理所不容的,人们开始愤怒,舆论开始激烈,可是不管怎样,老人已经死去,再多的批判和言论都已无济于事,我们要做的是自我反思,问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一个子女所应该做的义务。因为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得子女往往要独自照顾老人,所以子女更应该重视和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因为你们是老人的唯一依靠,一旦你们离去,那么老人的生活将不被保障。

2、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以家庭为血缘纽带的家庭结合形式和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逐渐被打破,封建时期以“四世同堂”为幸福的家庭伦理观念在现代显得不那么重要,人们从重视伦理关系转变为重视经济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被挑战,当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经过。年轻人越来越向往自由,对家庭的依赖感明显的降低甚至有些会觉得家庭是个束缚自由的地方,当今社会的背景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梦想和自由,家庭的关爱已满足不了他们,他们迫切的想要逃离家庭,慢慢的这种社会现象愈演愈烈,“空巢老人”的情况也随之产生。

3、社会伦理的阻力

社会伦理阻力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家庭、子女、自身观念、社会舆论以及其它因素对老人再婚的不予支持甚至强烈反对,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的

再婚难。由于这些社会伦理阻力使得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爱情也消失殆尽。社会伦理道德对老人的要求难免太过苛刻。

四、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伦理路径

1、给予老人一个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消除家庭代沟

“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问题,而“空巢老人”伦理问题的实质是与子女和社会他人的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的,所以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首要着力点该是消除家庭代沟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有效消除家庭代沟的方法有很多,不过基于对代际的理解,笔者认为第一步是“爱”。人类的生活是以爱为基础的,爱是一切误解消除的源头、爱是一切理解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爱的伦理道德的宣扬,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提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所以,亲爱自己的双亲和尊敬自己的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要以此为基准。彭富春先生主张,爱的主要形态或类型有亲情、友情、爱情和博爱。[4]其中的亲情之爱则是家庭成员之间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爱才能忍耐和接受。除了“爱”的原则和方法,第二步更多的是“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原则,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不同对彼此之间会产生误解、不耐烦甚至是厌恶,这时候就需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就像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样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运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平等、宽容、容忍等都是有效消除家庭代沟的方法。

(2)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对老人来说,他们更多的追求是希望子孙满堂、合家团圆,物质条件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的要求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却往往得不到满足,子女往往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对父母的陪伴。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管他做什么都是可爱的,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即使他的笑容都会觉得堵得慌”所以,如果子女真的爱着自己的父母,不管怎样都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的,即使做不到经常见面每天打个电话几分钟的时间总会有的吧,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每个子女只要付出一点点时间带给老人将会是持久的回忆和欢乐,何乐而不为呢?

2、社会的责任

(1)倡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老年再婚观

无论是家庭、自身还是社会都需要重新认识老年再婚观,由于目前社会对老年人再婚的封建思想观念是导致老年人再婚难的重要阻碍,所以,解决“空巢老

人”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老年再婚观,给老人一个完美的晚年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另外,在《婚姻法》也有相关规定。法律不外乎人情,所以我们应该冲破旧的思想观念摆脱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我们应该认识到:再婚是独身老人的合理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比一般婚姻更重要。[5]不过对于“空巢老人”本身来说还要树立正确的再婚择偶观,消除功利性的老年再婚观。男女双方主要应以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为选择对象的标准。[6]而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对另一半的要求往往体现一种功利主义,比如“年轻一点、活跃一点、漂亮一点、会唱歌会跳舞、家庭成员简单”等等这些要求都是老人所提出的,我们不是选美活动,事事都没有绝对完美,只要老人双方互相聊得来我认为就足够了,因为老来伴就是互相陪伴、互帮互助的。老人碍于面子过分要求最终只会苦了自己。

社会从自身出发引导树立正确的老年再婚观,广大社会群众要摘掉看待老年再婚的“有色眼镜”,法律上规定:“自然人自出生时就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老年人自然享有择偶的权利,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年龄、国度、人种的限制。再婚是“空巢老人”精神和生活上的双重需要,可以代替子女缓解照顾老人的缺位、可以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填补,是极好的养老方法。笔者认为,再婚就相当于一种合伙形式,准确的说是“普通合伙”形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普通合伙具有完全的“人合性”,当事人双方基于完全信任的前提下搭伴合伙组织活动,合伙人之间“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是其重要特征,这也就是老年人之间再婚的主要精神,这是一种爱的伦理的完美诠释,社会又为何要加以阻碍呢?(2)鼓励人们积极开展温暖的“关爱老人”活动

关爱老人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关爱“空巢老人”落实到实践中去。“孝”是亘古以来永恒不变的道德要求和伦理目标,那么如何做到“孝”也是值得探讨的,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的,那就是“关爱”。“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的要求和反思更进一步,社会应该积极动起来,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将活动范围和影响无限扩大,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型传播媒介来进行传播,将“关爱老人”的道德风气无限弘扬。要知道,社会的力量总归是强大的,社会的行为规范对社会大众是具有普遍的社会约束力的,这种社会约束力可以普遍引导社会大众的行为从而将这种行为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力量和道德规范,这时候社会规范相比法律约束力的无比优越性。所以,相关社会组织、公益性组织、社会团体、企业、社区、公司等社会力量都应该承担起义务,积极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关爱”的道德风气。这

必将是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重要途径。

3、政府的职能和服务

(1)完善相关立法,健全社会老人保障制度

“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现象的出现,它的解决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政府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现行法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障制度,比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都对老年人保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明显力度不够,政府在这方面还可以继续完善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一,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老年社区保障与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全名覆盖,进一步增加养老保障金,并逐步消除养老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与性别差异。第二,企业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政策,按照足额发放养老金与其它老年社会福利津贴。第三,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既要弘扬家庭孝养美德又要突破其局限性,鼓励农民积极参保并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作用。第四,政府要鼓励非政府组织的慈善义举以及其它助老捐赠行为。[7]政府的政策再怎样完善和完美,如果没有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也只会是一个口号而已,只会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借鉴外国在此领域所涉及的优秀政策方法,在刘喜珍的《老龄伦理研究》里有提到由于中西方的伦理差异,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完备社会化养老制度,探拓一种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要经济支持,以家庭亲情回馈为主导性精神赡养以社会伦理关怀为道德辐射网的综合性老龄供养体系。在法国,有条件的“空巢老人”会让别人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这种行为模式是需要社会成员之间彼此极大的信任和关爱才会产生的,而目前在我国社会信任度明显在降低,实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救济也许还不现实,但我们至少可以以此为借鉴,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梦想是美好的,路途总是艰辛的,所以应该无所畏惧。而在英国,“空巢老人”会自行组成一个“老年村”,通过政府的帮助老年村里面基础设施完备,也带有许多人性化的设施,老人们自行组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这种“老年村”有点像“养老院”,但它们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个是主动聚集而另一个是被动聚集,被迫进入“养老院”的老人内心会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失落感和抛弃感,所以即使它们有了其它老人的陪伴但家庭的感觉总是找不到的。通过从外国的一些优秀养老模式来看,中国政府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只有政府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谋利益、做实事,相信中国未来的养老保障模式会越来越完美,“空巢老人”现象也会随之而解决。4.结论

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是多方原因共同致力的结果,“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

自然也不例外。而“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不免引起人们的思考,这种思考更多的是对社会伦理的审视,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现象才是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路径。人类生活在社会这个共同体里,除了法律,更多的是靠道德来进行自我约束,而道德则是社会伦理的一种体现。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空巢老人”更多的是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才是基础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我们应该加以继承。除了家庭的力量之外,当然离不开社会、政府和相关组织的一致努力,整个社会只有真正做到团结才是“空巢老人”现象被打破的最终原因。

“空巢老人”现象涉及的养老问题和伦理问题极其广泛,笔者所提到的也许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掠过,笔者只希望能通过此文章引起社会对此现象的关注和审视从而真正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肖汉仕.我国空巢家庭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1995年第五期 [2]王珣.浅析城市“空巢家庭”的基本特征[J].城市问题.1995年第五期 [3]喻岳衡主编.湘子喻涵译注.孝经.二十四孝图[M] [4]郝麦收.养老不能只靠儿女[J].药物与人.2005(第三期)[5]王蔼然.空巢老人伦理问题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4(第17期)[6]刘喜珍.老龄伦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周涛.强以华.爱的道德之境[J].南昌大学学报,2010/1

指导教师

第二篇:农村空巢老人现象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 班级:外语与经管学院英教一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起了许多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空巢老人;养老保障

一. 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人口的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同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步形成。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社会现实面前。年轻一代更加看重经济关系。“万事孝为先”等传统文化遭到了冲击。影响了空巢老人所生存的伦理环境,使得空巢老人弱上加弱。最后一点就是一些老年人的长期养成的观念难以改变。进城务工的子女在城市买房子,但老人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对于住在人际关系单薄的套房。老人们更倾向于住在农村。2.调查时间

2013年5月1号——2013年5月20号 3.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成因,力图寻其根源,以便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深化此次调查的目的与宗旨 4.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法。5.调查对象

空巢老人、妇女、村干部、养老院。

二、调查过程

(一)运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空巢老人问题的认识

我主要调查了农村留守老人,我的问卷发出200张,收回有效问卷164张,在问卷中设计了如下选题:

1.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1]了解 [2]不了解

[3]一点点了解

2.您现在是否和儿女生活在一起 [1]是 [2]否

3.您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 [1]农耕自给自足 [2]

个体经济 [3]劳务输出 [4]其他 4.现在您的生活是否有保障

[1]有 [2]没有 [3]基本保障

5.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1] 非常健康 [2]还好 [3]体弱多病

6..生病后会采取什么治疗方式 [1]简单治疗 [2]间歇性治疗 [3]正规治疗[4] 放弃治疗

7.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1]方便 [2]比较方便 [3]一般 [4]不太方便

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1]有 [2]没有 [3]很少

9.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 [1]经济原因 [2]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 [3]生活习惯 [4]其他

10.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1]保证父母小孩的经济来源 [2]与父母多联系,多进行心灵沟通 [3]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4]其他

问卷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保障措施,健康状况及他们的心愿。老人们对我们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75%的老人没有健康保障制度,87%的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当问到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老人们都说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他们身体不是很好,因为年纪大了,胃口变得很差,希望能通过一些渠道学习有关健康的知识,最好是针对内分泌的。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一些老人的心愿,在年轻人看来似乎很小、很不可思议,但这却都是老人们眼下最想实现的心愿。

根据以上问卷,分析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

(二)人口的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填垟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步形成,使填垟村出现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爱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在社会现实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的能力。而所有这些,正好是填垟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村庄舆论与道德压力日趋减弱,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照顾。但是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二)运用实地调查法,了解空巢老人

农村老人的子女常年外出打工,一般过年时才回来几天。也就是老人们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几次。并且儿女们由于忙于挣钱很少打电话回来。日常生活都由老人亲自打理。而且还要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这也大大加重了老人们的负担。

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三)运用访问调查法,和村干部交流 通过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如下:

1.过度操劳。大多的青壮年都离开了农村,所以留守老人还要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量过大。尤其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

2.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填垟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随着年龄慢慢变高,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加上没有体检的意识、钱和机会,很多空巢老人积劳成疾,小病不治托成大病现象极其严重。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生病的时候就吃一些廉价的药,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子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约,舍不得花钱看病。

3.生活水平低。子女在外务工的收入不高,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老人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维持生存,收入很低,生活贫苦。

4.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由于没有什么娱乐休闲场所,孤独、抑郁、悲观、痴呆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常见。

5.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目前,填垟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5%的老人需要照料,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导致缺乏幸福感,造成孤独无助。

三、调查结论

1.中国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冲击。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农村青年迫于生活压力向城市转移。他们更看重经济关系。年轻一代认为只要保证老人们的物质需求就好而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2.农村老人缺少一些可供老人专门娱乐的场所。像一些围棋社,老年舞蹈团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了老年人的心理空虚。而子女又远在他乡更加增加了老人的孤独感。

3.农村老人的守旧思想。农村老人一般不喜欢参加许多娱乐活动。不喜欢走动,认为人老了走不动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所以大多数老人不愿意走出去。

4.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当今社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够完善,没能因地制宜使空巢老人存在不安全感。

四、调查建议

(一)加强人文关怀,深入农村社区教育,改善家庭功能。

1、对农村社区“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行教育,提倡“孝”道,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倡“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

2、积极进行社会养老教育,协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观念,使其了解社会养老,协助其了解通过缴纳社会养老金等方式来防范养老风险、改善老年生活。

3、介入农村家庭,采用个案辅导等工作方法,帮助老年案主了解自身权利,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案主的自决能力,采用家庭治疗模式等个案工作方式,来减少“虐老”等不良行为。

(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老年社会工作。

1、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工作人员要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开展“一帮一小组”“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

2、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空巢家庭老人闲暇寂寞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可以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保持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积极作用。

(三)完善社会政策,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减小农民收入差距,在工作方法上应因地制宜,在社会政策影响上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可以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不同的社会政策建议。如在经济较好的村首先推广社会养老保障,逐步扩展;对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应鼓励其利用征地补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等。

(四)开展辅导帮助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即农村空巢老人中的高龄、残疾、特困、五保户等,对其给与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广泛组织、推动义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其能够结合老人的需求和实际生活状况开展活动,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层面上帮助老人。

(五)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在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为不能(不愿)出门的老人提供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可以安排人员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体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农活,给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组织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部门,定期深人空巢家庭内部,进行健康检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护理,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上门巡诊、设立家庭病床,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锻炼等服务,减少到医院就诊给其生活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采取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六)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农村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

1、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2、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2、程天赐.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N].农民日报,2005.6

第三篇:空巢老人

遏制涉老诈骗侵害

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立君 宗巍 曹健 杨一苗 潘林青 周慧敏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前在全国多地调研发现,由于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空巢老人预防犯罪能力较弱,这一群体成为经济诈骗类犯罪活动易受害群体。受访的公安、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建议,应当通过加大查处力度、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改进反诈骗宣传方式等办法,有效减少此类案件对老年人的侵害。

诈骗黑手频频伸向老年人

近几年,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山东省济南市营市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吴颖介绍,目前在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以换账号汇款、发短信冒充儿女、声称银联卡遭遇盗卡等形式,欺骗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上当受骗。在日常接警中,每个月都有几起报案,涉案金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且近几年此类案件越来越多。

利用有的老人爱占便宜及迷信特点发生的诈骗案件也较为频发。2011年初,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涉及到130多名老人被骗案件。骗子通过“小家电推广酬宾”的方式,承诺只要交少量现金,就可以领取礼品并且在第二天全额退回现金。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之下,骗子开始推销高价商品,老年人在交了数百元钱准备第二天领取退款时,骗子却消失了。

此外,借购买原始股、墓地或保健品之名向空巢老人非法集资案件也时有发生。65岁的长春市民刘志是一名中学教师,儿子在外地工作,他退休后又被当地一家学校返聘,退休金加上工资每月收入较高。2011年11月,刘志听朋友说一家将在北欧上市的外国公司在长春卖原始股,每股0.01欧元,上市后股价将翻倍上涨,便投入1.95万元购买了原始股。他在购买后向当地工商部门和证监部门进行咨询时才知道,这是一个非法集资网络诈骗团伙,已有多人报案。

分析涉老案件频发的原因,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魏和平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对电信诈骗等新骗术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辨别能力差,有的爱贪图小

便宜而上当;二是积攒了一辈子或退休金较高,不少老人手里有一定存款;三是不少老人属于空巢、独居,缺乏交流对象,比较好骗;四是老人对健康、子女事业等期盼强烈。涉老诈骗案查处难度大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多发,侦破难度却较大。首先是此类案件取证较难。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所长丁振龙分析,虽然保健品诈骗是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对保健品疗效、定价缺乏具体标准,没有确切证据,执法部门也不敢随意执法。

宁夏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洁说,通常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口头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

其次,犯罪分子采取反侦查手段逃避打击。吴颖说,犯罪分子在进行电信诈骗时,往往在A地开银行账户,在B地开手机账户,在C地作案,在D地取赃款,对E地人实施诈骗,且多为假身份,这造成被害人往往无法提供犯罪人特征,让公安部门很难确定具体的侦查范围与方向。

其三,不少诈骗犯罪分子流动作案。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局中山南街派出所教导员孙来宁说,不管是保健品诈骗、迷信诈骗,还是小便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是骗一把,换一个地方,等到老人发现报案,有关部门前来查处,犯罪分子已人去楼空。

一面是案件侦破难,一面是老人在财物被骗后承受着很大心理压力。为此,有的老人患病或病情加重,也有的家庭因此父子反目。孙来宁告诉本刊记者,一些犯罪分子有多少骗多少,往往将老人的终身积蓄全骗走,对于平时节俭的老人来说,这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有的涉案子女怕老人受不了被骗打击,只能凑钱请办案人员转交老人,安抚老人说案子破了,钱也追回来了”,孙来宁说。

采取新对策加大查处力度

在采访中,多位公安、消协等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多部门联动及改进宣传教育方式等,合力遏制涉老经济诈骗,帮助老人免受不法侵害。

首先,高度重视此类案件危害性,加大查处力度,集中查处一批涉老诈骗案件,对犯罪分子形成一定威慑。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守运、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建议,由于发案率高、案值小等原因,不少涉老诈骗案件最终不了了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实际上此类案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并不小,应予以坚决打击。

其次,将涉老案件预防和查处列入相关部门职责和考核,并建立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联动机制。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派出所教导员薛晶东建议,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一经核实,应凭借简便手续可同受害人一起到银行冻结对方账户。公安部门应协调金融、电信部门,将实名开户关落到实处,对开户人的身份进行准确认证,防止冒用他人姓名在银行和电信部门开户从事违法活动。

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养民说,银行柜台是防骗的最后一道关口,一些银行在柜台设防帮助汇款人识别骗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没少遇到埋怨甚至投诉;建议建立公安部门和银行联手机制,遇到此类事件公安出面佐证银行的做法,这将有利于巩固银行最后关口作用。

再有,针对涉老诈骗案件流动作案特点,建立涉老诈骗案件数据库。公安部门查处一些涉老诈骗案件时,往往只能根据正在查处的孤案判断,案值往往较小,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也比较轻,一些犯罪分子明白其中奥秘,就扛着不交代其他犯罪事实。如果能建立区域性及全国涉老诈骗案件数据库,就能掌握犯罪分子数地犯罪事实;这有利于全面了解犯罪分子犯罪事实,对其依法处置,这无疑会增加此类诈骗的犯罪风险。

同时,针对老人采取更为有效的反诈骗宣传。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副所长魏静建议,改变以往空洞的手册宣传方式,社区民警及工作人员带上犯罪分子诈骗工具进社区、到老人家进行实物宣传。针对辖区涉老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派出所公安曾带着假金元宝、秘鲁币等诈骗工具进社区宣传,实践证明,老人再遇此类诈骗,辨别能力增强。此外,公安部门应在银行、广场等老年人易受侵害的地方,以卡通宣传画、提示语等形式对老人进行反诈骗提示。

第四篇:空巢老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招录面试刚刚结束,空巢老人现象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昨天,一份最新公布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近80%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乏味、寂寞,“精神空巢”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的精神情感问题。

当下,社会化养老机制已基本完成,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但精神上的空虚仍无法填补。越来越多的儿女因为工作或外出打工等原因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

在我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觉得可以参考国外和一些地方的有效经验。一是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吉林省依托“居家养老大院”,鼓励组建老年人协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在长春市绿园区,一种“代理儿女”的办法赢得了很多空巢老人的赞赏。“代理儿女”就是让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与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子。老人生病了、想聊天了或者想外出活动时,都直接打电话给“代理儿女”。这个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已经让1000多名空巢老人受益。

二是尝试探索居民互助、老人之间比较谈得来,可以选择一些身体好的老年人上门服务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然后给予服务者一定报酬。这种居民互助的办法,一举两得,实施效果也不错。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宣传孝道,因为让老人安度晚年不能单靠政府,如果子女的养老责任意识不强,单靠政府帮扶或者外在约束机制,不一定有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甚至可以在中小学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爱老内容,这才是事半功倍的长远之计。

第五篇:空巢老人

大学生爱心社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3月18日,大学生爱心社赴淮南裕安三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活动,五十余位爱心社社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下午一点整,爱心社社员在北区红楼103教室召开了半个小时的活动动员会,说明了活动的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因为是校外活动,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下午一点半,社员们穿上了统一的爱心社社服,随着上空飘扬的社旗,一行人有序地向目的地行进。两点十分,队伍安全到达目的地,此时小区中央广场已经有许多老人等待着志愿者们的到来,音响设备也已准备就绪。按照统一安排,社员被分为两批,一部分留在广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另一部分前往小区老人家中开展慰问活动。社员们精心准备的戏曲、歌曲、舞蹈、小品、合唱、手语表演等节目不时博得在场老人们的热烈掌声,更有一些现场的小朋友、社区居民的即兴互动表演,高潮迭起,安工贸的部分志愿者也参与了节目的表演,带来了精彩的街舞。小区公寓里,社员们与老人亲切交谈,帮助他们整理家务、打扫卫生,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临行前老人紧紧握住了社员们的手,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下午四点半,活动圆满结束。

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以弱势群体,亟需全社会的关心与关注,爱心社社员作为大学生代表,在奉献了自己的爱心的同时,也在呼吁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给予足够的关注,让他们得以真正的安享晚年、幸福度过余生。(李凯)

下载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伦理审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巢老人

    城市空巢老人现状和成因调查什么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背景链接】 根据民政部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空巢化仍在持......

    空巢老人

    empty-nesters 空巢老人 As is vividly depicts in the cartoon, old parents are sitting on the coach with disappointment and sadness, because no one comes back to......

    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

    “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 “空巢家庭”特指那些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现象,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社会问题。所谓“空巢”,只是一种比喻。“巢”,鸟......

    最新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精品(精选5篇)

    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我们每天穿梭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看到越来越多的风景,却很少注意到散落在城市里各个角落的老人们。那些早起逛公园、傍晚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有很多人是这......

    空巢老人社会调研报告(范文)

    邢台学院会计学院 2014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 个人调研报告项目名称: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 班级 :2013级工商管理大类本科六班(会计学院) 调研人 : 填报日期:20......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5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核心提示:天开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家中牵挂你的老人?社会中有一个群体值得我们倍加关爱,这就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