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墨作品《黑与白的对话》

时间:2019-05-13 12:5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朵墨作品《黑与白的对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朵墨作品《黑与白的对话》》。

第一篇:朵墨作品《黑与白的对话》

2008年作品《黑与白的对话》

   

关键词:美式 宜家 美克美家 黑白“灰” 设计/文字:老程

面积:220平米(两套平层打通)造价:100W(含电器)拍摄:老程

那天我外出有事,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有个女孩坐在我办公室,不停打量墙上的墙纸,顶上的灯。我轻轻走进去小心地问:请问,我可以帮您什么吗?她扭头看我:哦,不好意思,你是设计师吗?我的家要装成办公室这个调子的。我这才打量起这个年轻的女孩来。素颜,皮肤很好,言语间有些利落干净的感觉。后来接触才知道,她比我还大还几岁。完全看不出。消费观是要求品质,但不浪费,甚至精明。是打理家庭事务的一把手。是个绝对的宜家控。那时还没小孩,现在宝宝都上幼儿园了,和妈妈一样,皮肤很好,很可爱。我们去拍照的时候,业主已经入住3年了,我惊奇地发现3年前我亲手摆的相框还在原点,一大一小。我说:这个还在啊?MS赵说:每次保姆做清洁的时候我都个她说了的,那是我们设计师摆的,不要乱动。

我听了心里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特别鸣谢MS赵给予的大力支持,谢谢您对设计的尊重和配合,并从2009年延续至今。(2010年入住)在此,祝天下所有爱 生活的人们健康幸福!

如同范玮琪幸福地唱着《黑白配》-----„谁说不能黑白配,你却懂得我的美。。‟

黑与白如同生活的极端的状态,当他们同时存在时,会有怎样的对话?

而立之年,当再次面对这样的对峙,猛然发现原来黑与白不再是横眉相对,原来他们也可以和平共生,原来他们也可以是婉转且生动的.......《黑与白的对话》源于本案最大的亮点色彩。黑白灰!

黑: 于设计,黑是客厅的主调子,稳重,冷静。当最大面积的墙体以黑色呈现,剩下的软装就如聚光灯下的舞者,光彩,生动!

于生活,黑是对生活的一种执着,一种隐忍。它让我们学会收敛光芒,衬托他人 乳白:虽与黑对立,却不刺眼。柔和的干净,简单。

于设计:白在设计中视为“无色”,本案也多以天棚呈现,以示浩瀚的天空,无边无际!

与生活:白的生活哲学是一种“无”的状态。无便是有,有及是无。灰: 灰在本案是设计师最想表达的东西,于设计:灰的加入让黑与白的对立多了些轻缓的意思。而灰的表达却丰富有趣。单纯的灰色,质朴的木色,各种布艺,或条纹,或绣花或麻料甚至地面各种黑与白的地砖拼贴都是不同的对“灰”的诠释,巧妙增加了材质变化带来的丰富视觉感于生活:灰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平和,一种不急不慢。一天,我在ABBS上看到一条网友的评论,说这样的黑白搭配是有灰度的。能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很安慰,我猜想他也跟我一样已过而立之年吧,要不怎能把我要表达的灰度感受出来!谢谢你!

给爱的人做饭是一种幸福。但时间是一把残忍的刀,有把玫瑰雕刻成白菜的能力。当做饭被归为柴米油盐的范畴,西厨或许能给你的生活些许喘息的可能。

一直认为有钱不完全等于有品味,所以多年的习惯让自己养成了选材料选性价比。了解材料的价值曾经是我最重要的功课,所谓性价比就是要照顾各方面,把那个最中间的点找到。门厅的地砖是筛选了所有品牌,颜色,质地后决定的,价格有些高,仿佛是1000多一平,当时我很负责的对MS赵说:虽然有些贵,但很有必要,我们面积不大,我会在其他地方想办法节约回来的。。我很着急得说了一大堆购买它的理由。生怕她理解不了我的设计意图。过了几天,MS赵电我说:程子,你放心,那个地砖我没有变动。简单的我感动之极,那阵仗简直有点感恩戴德。

午后的时光,透明,干净。像5月的天空

可爱的丁丁。

客厅是砖总算买了个顶好的性价比,用50元每平米的亚光马赛克替换泛滥的角花,铺贴方式的细节讲究直接影响空间整体的品质。

地面材质的形式感是本案的很大亮点,颜色,形式,比例,节奏。没有单独的地面,没有单独的墙面。有的是天地墙共同营造出来的整体感。有统一,也有矛盾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设计的家是有温度的!其实很简单,物件本身没温度,除非有温度的人和它有近距离的交流。相反,人在家需要什么?就是让这个家有温度的关键。

这样的一面生活墙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我要一座大房子,有很多很多的落地窗户”孙燕姿通过房子想要阳光。而我,希望通过这面生活墙呈现回忆,也许是明白后的一个释然微笑,也许是回忆中擎满泪水的感动。

形式上的疏密变化,材质呈现的讲究,之间的尺度有时细微到分毫。这样的出来的结果无关豪华,没有惊艳。它是潺潺流水,一直流到你心里。直到你感动到与任何物件都无关。它就是你的生活态度,是你在明白这个社会现实到残酷后仍然坚持做自己的勇气。

其实情调是一种心情,无所谓地点。就像自由,无所谓身在何处。心才是主宰。一束白玫瑰,一瓶红酒,在家就能罗曼蒂克。

灰的存在,不能单一的停留在色相上,还有色调上。

书房下的宜家绕线器还没用上,不过倒是挺生活。

有书的地方就有时间,就有芬芳。。

没有整齐的书模,大可不必为了什么而什么!一切都源于真实的生活!源于本真的你!

可爱的丁丁房间

本文章来源于:朵墨设计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对话《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墨白——一切为了阅读

南方都市报在版式设计方面较早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并提出新闻分叠理念,采用脉络清晰、可读性强的大图片、大导读、头版封面化的版式风格,使报纸版面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日前,美编之家有幸请到《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墨白做客“美编之家网上会客厅”,与我们畅谈关于报纸版面设计的“中气之美”、“和谐之美”。

一切为了阅读

——对话《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墨白

————————————————————————

时间:2005年10月

地点:美编之家网上会客厅

人物:《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 墨白

美编之家创办人/总编辑 彼岸花痴

————————————————————————

一、中气之美

美编之家:《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可以说是国内比较早引入模块化设计概念的报纸之一,版面设计一直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到创意著称,请问最初是怎样确定这种版式风格的?

墨白:其实在《南都》创刊日报时就已经确定了这种模块式的版式风格。当时对于版式的要求其实很简单,版式的概念也很模糊,所以规定的比较笼统。如,文章全部以块状排列、标题横排、大标题字体统一等。在当时还是咬合式版式盛行的时期,南都的这种版式风格比较超前。目前我们的版式其实是在不断地完善最初的版式风格,说白了还是在坚持一个理念:版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阅读。

美编之家:这也是《南都》所遵循的设计理念吧?

墨白:对。体现中气之美,一切为了阅读。

美编之家:这个设计理念如何理解?

墨白:“中气之美”是相对“洋气”而言。长期以来,我们把设计够不够“洋气”做为作品优劣的标准。其实汉字在设计里有其自身独特的笔画魅力,只不过还需要更好地设计与运用。形式服从功能,一切为了阅读是我们的原则,也是纸媒设计最根本的东西。报纸版式设计不同与广告设计,尤其在现代社会,受众阅读是为了获取有用信息,从而了解社会、愉悦生活,所以我们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愉悦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要体现编辑思路,让读者能够更直接的获取信息。即使再完美的设计,如果影响到读者的阅读顺序,以及对读者产生阅读障碍都是很失败的。

美编之家:这种“中气之美”在《南都》的版面设计中的体现是如何做到的?

墨白:就是在总体风格上最大限度的展现中国文化自身的韵味。在基本元素的使用上,我们尽可能发挥汉字独特的魅力,注重细节和留白的处理。

美编之家:平时如何把这种版式理念融入到设计工作当中?

墨白:首先我个人的理念和报纸的风格是一致的,然后用这一统一标准来要求美编执行。我必须保证这种状态,否则没办法工作。

美编之家:这个标准是不是以规则来体现?有了规则会不会被“框住”?

墨白:《南都》是国内最早以文字的形式明确了对版式的要求,版式规则制定的很详细。有人会认为这样对美编的想法是有局限的,其实这样是对美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我们需要美编的作品是体现南都风格的设计。

二、和谐之美

美编之家:能介绍一下《南都》美编部门建设的情况吗?

墨白:我们部门正式成立是2004年5月。在这之前美编是归属于报社的各个部门,在业务上我有一定的统筹、指导,比如特刊、专刊等等。现在是美编和摄影以及图片编辑合并为一个部门——图片部,这样在业务上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和促进。彼此的协作非常融洽,气氛很好。

美编之家:你认为一个好的美编需要怎样的素质,培养一个高素质的美编需要多长时间?

墨白:悟性和灵气,应该是好美编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许多美编在大概明白版面的基本设计元素后,就会有好几种排列组合的思路,而有的美编则会很古板,这就是差距。同时,良好的设计基本功也很重要,这一点初期表现的不明显,但等到熟悉了基本流程和对新闻有整体的了解后,就会看出来。

好美编的培养没有一个很准确的时间标准,关键看个人的努力和悟性,当然,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常规讲,从思路和手法都基本成熟要两年时间,也就是说手和心都到位,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磨练。

美编之家:谈谈《南都》的版式设计团队?

墨白:我们的团队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之前的经历或许有差异,但到《南都》后,受到这里良好环境的影响,工作热情和业务水平都会有很快地提升,大家在一起工作都很融洽。

《南都》是一个很容易产生工作激情的地方,她提供给每位南都人宽松而又严格的平台。每个加入到这个团队工作的人,都会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业务上。其它地方,可能会把员工是否敬业作为衡量业务优劣的一个标准,而在《南都》图片部,敬业则是基本要求和前提。

美编之家:《南都》给人印像最深的是一些大的特刊、特别报道的策划,请问这些特刊在出炉之前,是如何通过版式设计来强化包装的?

墨白: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编辑的提前策划。通常负责整个特刊的领导和编辑,他们的思路是统一的,而且准备非常充分。这样就给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统一前提,提供的设计元素也会很丰富。

在制作前编辑和美编会沟通很多次,美编在对内容和编辑思路的充分理解后,最后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特刊内容,具体到每个版美编会对一些细节做些调整。

在整个过程中相互的沟通和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整个特刊中即使有不同的美编做不同的设计手法,但最后的风格依然是统一的。

在特刊和专刊的设计上我们的要求比日常版要宽松一些,但在同一个专刊中的设计风格必须是统一的。

美编之家:人们常把报纸工作的流程比喻成“新闻的流水线”,新闻产品(版面)的出炉与产品的制造流程至关重要,《南都》的版面设计流程是什么样的?

墨白:我们一直沿用南都最传统的操作模式:美编划版——组版员拼版——美编调版——签片。

美编之家:在工作过程中,美编与文字编辑在版式上产生分歧如何处理?我听说《南都》内部有这样一句话:形成伟大的妥协。请问,这是不是化解分歧的“伟大的方法”呢?

墨白:有些时候美编辑和编辑之间也会有意见分歧,但最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是版面不存在权利,问题就很好解决,尊重专业,总有一种思路和手法是适合我们内容。伟大的妥协,其实就是专业精神。

美编之家:是否想过实行美编直接上机进行版面设计的方式?似乎那样会更直接更快速一点,细节也会做得更好。

墨白:我们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是觉得美编的精力应该放在设计上,而不是在软件的操作上。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现在这种方式还是比较适合报社发展的。现在,我们一个美编最多一天能做五六十个版,如果要直接上机操作的话,这些量是绝对做不到的。至于细节,我觉得只要心到了,操作的问题很好解决。

美编之家:在改版过程中,曾经遇到过阻力与难处吗?最后如何化解的?

墨白:确切的说《南都》在版式上真正意义的改变只有一次,就是2002年底,当时制定了一套很完善的版式语言(应该是国内最早以文字的形式很详细的表述版式设计的报纸)。《南都》版式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可度,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的改版原则是不断完善,而不是全盘否定重新再来,毕竟版式在读者眼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标识。

阻力是一定有的,南都发展到现在,不要说改版,就是稍微做些调整都会有很多不同意见。比如,2002年那次,对分栏做了严格的要求,刚开始编辑们就会觉得不适应,好像有了限制,但没多长时间,大家看到了这样要求所达到的效果,从心理上便真正认可了这种改变,所以就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我觉得关键还在于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大的阻力都不会是问题。用无比的工作热情、多样的沟通技巧和内心的创作激情,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这一点《南都》的领导做的最优秀,只要想法是对的、被认同的,那么他们会全力支持,同时在工作上给予最大的发挥空间。

三、经历之美

美编之家:大家对你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经历是比较关心的,请问,你最初是做什么工作的,后来如何跨入报纸版式设计的大门?

墨白:我是学美术的,毕业后分配到政府部门搞宣传工作,每天画画写字,很无聊。半年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尝试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于是辞职,南下。

在来《南都》之前,我在广州先后做过美编、美术总监、编辑、副总编(负责编务)。之后,就想自己做点东西,曾尝试过做广告公司,但没做多久。(为什么做不下去了?)我不

太适合做经营,而广告公司更多的是和人打交道。

美编之家:到《南都》是什么时候?

墨白:广告公司结束。大概2000年吧,一切重新开始。

美编之家:请问,个人经历对你在设计方面的影响有多大?有做编辑和广告的经历对你后来的工作有多大帮助?

墨白:可以说很大。所以到《南都》后,我觉得自己做的也比较从容。因为我做过编辑,所以知道表达的轻重是什么;因为我负责过编务,所以对新闻产品整体的设计能较好的把握;因为我做过广告公司(那时代理过媒体广告),所以更能明白受众需要什么,因此,在设计上会很务实。

美编之家:也就是说做美编必须要懂新闻?

墨白:对,一定要懂,这一点很重要,只有真正了解新闻,才会更准确的在设计上体现编辑意图、表达编辑理念,说穿了做报纸设计就是在做一种编辑理念。

美编之家:近几年的版式设计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墨白:说一件最让我感动的事情吧,2001年帮南方日报做《另类过年》,一共十五期吧。作完后在一次总结大会上,当我刚踏进会议室,便听到了很热烈的掌声,而且掌声持续了很久,当时我觉得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很真诚,当时真的很感动,因为,我觉得自己设计理念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美编之家:你先后参与或者直接负责设计过很多报纸和杂志,感觉上风格差别很大,你是怎么把握这种跨度的?《新京报》和《南都》的版式风格明显不同,一年多来《新京报》的这种设计风格效果如何?

墨白:在设计之前必须考虑所要设计对象的品牌定位,它的内容包括什么,它所针对的是什么样的目标读者和广告客户,上层领导的想法,自己的构思等。要考虑很多因素,在通过各方的沟通后开始具体的设计,通常的设计也不是只做一套。

至于《南都》和《新京报》,我觉得小版报纸基本的排列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南都》和《新京报》的这种排列形式是比较科学的,另外报纸的设计和地域性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城市气质和文化的东西。

《新京报》的设计我用一句北京同行的话回答吧:《新京报》刚出来时,觉得很寡淡,不以为然。但走了一年,却感到很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它又创造了一种规则,并且能坚持一些东西,同时不断加以完善。

美编之家:《名牌》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一本精英杂志,阅读这本杂志给人的感觉是精美和高雅,做为《名牌》的前美术指导,你是如何通过设计来体现这本杂志的品位与个性?

墨白:首先《名牌》杂志的定位很明确,它就是要以一种贵族气质来征服高端男性读者,同时吸引国际一线品牌的注意力,所以《名牌》的设计要求非常高。设计要简洁稳重还要耐品味,要阳刚但又不失雅致。所以设计上对字体、色彩、开本及细节的选择与处理我们当时都非常慎重。

在《名牌》的一年,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拓宽了设计思路,同时也吸收了很多新的设计理念。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层对设计的认识和感觉非常好,另外还有

两位非常优秀的设计师跟我合作,所以,我们真是做到了彼此的影响和碰撞。

总之,优秀的理念+优秀的团队=成功的设计。

美编之家:版式对报纸形象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你认为什么是好的版式设计?墨白:我认为符合自身品牌定位的设计,同时,又是能唤起目标读者强烈共鸣的设计,才是好的版式设计。一个稳定而又独特的设计,是名牌报纸维系与读者关系的心理纽带。版式的功能不能忽略,它维系着品牌情感,同时也为品牌创造着市场。

美编之家:随着中国传媒业的飞速发展,报刊的版式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请问,你怎么看目前国内纸媒体版式设计现状?

墨白:前几年,国内纸媒体更多的是一种模仿,风靡欧美的版式。但在几年的模仿学习中,大家感受到了国内新闻环境的巨大变化。在对内容不断革新的同时,对版式也有了新的期待,希望版式的设计能够体现报纸自身的品牌定位。这几年各大报纸都进行了不只一次的版式改革,国内的报纸也纷纷呈现出不同的面孔。大家都在改进,这是个非常好的局面。其实也到了该有自己设计的时候了。

美编之家:你认为国内目前纸媒设计最缺什么?

墨白:缺自己的东西,这主要是盲目跟风造成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一种状况就是“国内到处是《南都》”,创造性的东西太少。另外,业内缺少彼此交流的平台。

我觉得美编之家在版式设计的交流上做的挺好,但怎样能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创造一种很好的业务气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美编之家:《南都》近年来的一些经典版面让我们记忆犹新,总想找机会重新目睹一下。听说你的作品集快要出版了,大家对这个还是期待挺高的。

墨白:这本作品集拖太久了,名字暂定为《中气之美》,也许因为是自己的东西吧,总想把它做的更完美一些,所以一拖再拖。内容主要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有这些年来设计的一部分作品,算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小结。争取今年能出来。

————————————————————————

墨白个人简介:

墨白 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

1974年生。

曾参与或直接负责过多家报纸和杂志的改版和创刊,在国内做过多次版式设计方面的培训和讲座。

设计理念:一直追求一种最适合阅读的设计方式

第三篇:从《药》看鲁迅作品的对话艺术(精选)

从《药》看鲁迅作品中的对话艺术

秦皇岛市抚宁县第四中学杨志玲

叙述性的文字中,最难写好、最见功夫的要数对话。对话不但要起到叙述事件发展变化、交代线索脉络的作用,还要传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风貌,反映出人物间的各种复杂关系。所以,对话艺术的教学是叙述性文字中高难度、高技巧的一环。

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是多方面的,他的作品对话描写的凝炼、深刻、个性化的纯熟技巧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对话教学取材于鲁迅作品最恰当不过。

鲁迅作品很少有长篇大论的,就是在一些较长的对话中,其语句也往往简短精警,一般每句只七八个字,很少有超过十多个字的长语句。句子短,就容易口语化,就更象是在对话。要在短语句中议事、传神、达意,这是很不容易的,但鲁迅做到了。请看《药》开头华大妈和华老栓的几句对话: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

“唔。”„„“你给我罢。”

看来似乎都没能把话的内容完全说出来。要是让一般学生来写,话就不止这么多,怕读者听不明白,就什么都说。但说多了,有时反而不恰当,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间的关系。上面的对话如改为:“小栓的爹,你就去买人血馒头么?”就不恰当了。如改为更具体、更详细的话“小栓的爹,你就去买人血馒头来给孩子治痨病么?”就更煞风景了,也就不再是华大妈口里说出来的话了。

1华大妈,一个善良、怯弱、愚昧的小民,她此时此刻,满怀心事,对“人血馒头”、“痨病”这样的词语是非常害怕而忌讳的,她断不会这样说,何况此事是他夫妻俩早已合计好了的,只一提,彼此就心领神会了,自不必细说。因此,老栓的答语也只“唔。”„„“你给我罢。”就够了。下面当老栓把人血馒头拿回家时,夫妻的对话也一样很简短,只是“得了么?”“得了。”没有说出得了什么。因为那样的词语,是只有刽子手康大叔才说得出口的。在茶馆里,康大叔就当着华大妈的面嚷着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说得华大妈非常尴尬,只好搭讪着走开了。话如其人,在那个社会里,粗野、凶残的刽子手可以大叫大嚷,逞能惑众;而怯弱、愚昧的小民却只能轻声细语,话也不敢多说。人物的性格风貌,从对话里我们完全可以揣摩得到,这是非常成功的对话描写。

鲁迅作品对话描写的成功不仅在于凝练、传神、富于个性化,还在于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在《药》中,茶馆里背景人物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的一些平常的对话,也都同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发了疯了。”“疯了。”——觉醒了的革命者对群众的愚昧感到“可怜”,哀其不醒;愚昧的群众却把革命者的觉醒当作“发疯”,疑其“疯”了。从中不难看出,革命者未能深入群众和群众的尚未觉醒,正是这场革命失败和群众依然生活在黑暗中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切,通过茶馆里的几个普通人物的一些简短、集中

而有气氛的对话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了,这就是鲁迅作品对话内容的深刻之处。

总之,熟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物,了解他们的富有社会内容的独具的语言,经常揣摩各种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这些是写好对话的必要条件。在这方面,鲁迅作品中的对话艺术给我们提供了良多的成功经验。

寄编者语

我是《中学语文》的忠实读者,多年来获益于贵刊的宝贵财富,又运用于本人的教学实践,可谓收获颇多。久蒙雨露恩泽,也时常产生”写点什么”的欲望,只是囊中羞涩,笔端拙劣,故而久未成文。今天斗胆一试,只想多向大家学习,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如有可能,请予斧正。谢谢!

以下是笔者的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四中学

姓名:杨志玲

邮编:066300

电子邮箱:fnszyzl@163.com

第四篇: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

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

展览海报

长白老林 赵开坤 2009年 布面油画 80×150cm 天地应合 盘谷默契 ——写给赵开坤的绘画文/许 江“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这是唐代散文大家韩愈所撰《送李愿归盘谷序》的篇首。韩愈以如椽之笔,赞美这个环山之间的盘谷,泉水甘美,草木繁盛,“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十数年前,我看过赵开坤先生的画作,他的长白冬雪、密树虬林,就让我想到此类盘谷景象,逾冬夏而不衰,任黜陟而独立。赵开坤的画,四季分明,春有柳树梨花,夏有溪山幽谷,秋有孤葵兀立,冬有长白老林。他仿佛将天下的景色拧成一片天际下的盘谷。在那里,茂林生长,生物有情,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是春柳与冬林。那春柳往往一枝独放,千点万叶,婀娜飘洒,引来春风无数召唤。那长白老林又总是苍茫茫一片,密枝托着烟云,满眼荒天古木。春柳的疏放,老林的浓郁,在赵开坤笔下,如诗一般沉吟。

长白老林 赵开坤 2010年 布面油画 300×200cm(三联)东方的民族,崇尚山与云的歌咏,无论“北宋三家”的雄厚宏阔,或是“南宋李刘马夏”的恬淡裁取,在最让人们向往的景致中,总是那烟树在幽壑深谷里的辗转和清旷。那山、树、雾被东方的线笔生动地描绘着,沉浸在一种千古静寂的醉意之中。现在,这种千古气象回来了,活在赵开坤等一代不懈描摹自然生物的写手笔下。赵开坤的长白山林沉郁地耸立着,黑黢黢的林子灰茫茫的天,那利刃一般的黑松挑拨着云气,黑枝杆从浓阴中横发出来,如虬如蛟,天与地在这里交合。我们不仅有亲临的如涉之感,还分明感到阴阳晨昏的力量在这里集聚,感到缥缥缈缈的冲融在这里生发。在林天交合的际线之下,最是墨色浓郁之处。那浓墨粗笔让山与树浑然一体,如若黑云,并向着深处蜿蜒而去。那天际的精微与根处的粗放呼应着,长空的流风与山谷的起伏呼应着。这种呼应常存突兀,常涵重晦,并拧成一片清旷无际的整体。正是这烟树深谷里,蕴蓄着自然的生机,蕴蓄着宋代山水诗人们笔下用以亲近历史观画者的超凡感觉。

瑞雪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280×160cm赵开坤的绘画受长白山的滋养尤深。长白老林的高树将他的笔磨炼得风姿信然。那长杆挺拔,向空中的高处攀援;尽梢处,细枝婆娑。油画的用笔囿于料材的迟滞,难以水墨般自由挥洒。但开坤的笔却不尽自由,挥洒横出,既见树形,又现风神。那空中常有流云,在其极白处,枝桠惊蛇般穿梭。枝桠之下,浓重的松影却似波涛,在长林中抚掠,似有雷声滚过。他的柳树梨花却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柳一缕一叶都乘着风,飘在拂面的绿息之中。接地处,往往有一条长路或一围篱墙向纵深延展,更显惠风之象。一杆笔该硬处如钢,该柔时若风,如此天地万物一例相看,却又风姿信然,心亦吐纳,是开坤绘画最令众人羡羡然之处。

松桦恋 赵开坤 2007年 布面油画 110×150cm赵开坤在他的创作手记中有言:“绘画是一门手艺。所谓手艺,不单单是一种技术的娴熟,更重要的是一种投入的精神,一种与生命、生存融化为一体的那么一种默契。”话语淡然,却掷地铿锵,内里透着一份自信。能让生命与自然达成一份默然的契合,这是古往今来多少艺者的追求。赵开坤笔下的风景多是日常山林的景致,但他却能展露宋画中烟树盘谷的清旷,展露春风一夜梨花开的灿然,这其中不唯他的用笔用色,更在他沉浸于自然之中的深深的专情与沉醉。《文心雕龙》有言:“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我看开坤诸多的写生现场照片中,在大草帽或毡帽的浓影之下,一双眼闪着光,射向远方。这是真正的绘者之眸,多少生命的感情如飞矢般射出,多少天人的兴发在这里洞然相契。这正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伟大的默契,也正是我一再援引韩昌黎的“盘谷序”言,而就赵开坤的绘画在心中为之歌咏的。我想,这样的盘谷默契,必将垂范后世,令多少同代与后生终生以为榜样。回头沟二队 赵开坤 2013年 布面油画 270×150cm(三联)人生若寄 艺术千秋文/吉林艺术学院校长 郭春方2016年4月1日开坤因病在艺术创作繁盛之际溘然离世,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4月9日,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的“文脉传薪——2016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开幕式上,范迪安先生提议为开坤的逝世默哀,以表达对他悼念和追思;许江先生多次表达对开坤离世的惋惜之情并提出展览构想。他鼎力相助、多方协调,在开坤逝世一周年之际促成此次展览。新疆!新疆!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180×80cm开坤在吉林艺术学院执教多年, 是学院终身教授。作为美术教育家,他上承吉艺前辈积淀的学脉精神,下启当代油画教学的研展创新,襄助同道,嘉惠后学,在美术教育领域贡献卓著;作为油画家,他执念自然、心师造化,变写意为风骨,拓新油画表现语言,以质实朴重、气魄纵横的个人风格在中国风景油画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风规自远、万殊化境的精神气象。唐贵儿收藏的老式机械助力车 赵开坤 2010年 布面油画 150×175cm 窗 赵开坤 1987年 布面油画 115×140cm 种青稞 赵开坤 2011年 布面油画 200×200cm(二联)开坤一生对自然始终心怀敬畏又饱含深情,他曾感慨“在自然面前,所有人都做回了学生”。自然是开坤在创作上永恒的主题,也是他艺术创作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开坤在油画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窗》、《十月大地》、《梦中白桦》等作品可以看出他从写生自然入手,在图式观念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做出的多样尝试,并从中找到了前进的路径,成为东北表现性油画风格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开拓者。进入90年代,他醉心于写生时须臾瞬间萌发的恣意随性,在创作中逐渐深化写生,力图在作品中体现一种即兴式的“现场感”。从《通往长白山的路》、《老式照相机》、《长白老林》等作品可以看出,纷繁变幻的自然意象:山、树、村落、老物件等图像元素在他的画面中合势交侵、触变成态,形成了超越自然原生形态的纵横气势。进入21世纪,开坤的艺术表现愈发精熟,他以气势撼人的造型表现力,兼顾丹彩与气骨之美,在感兴状态下创造任运自然的生命境界。自然又是开坤艺术精神的归宿,在近四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开坤的足迹踏遍长白林海、塞北江南、海滨草原、关中藏地,多样的人文风土在他的笔下生发,促成了他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

老式缝纫机 赵开坤 2005年 布面油画 90×100cm 天池 赵开坤 1991年 布面油画 100×81cm“质直者径挺不遒,刚佷者倔强无润”,作品是艺术家天性的外显;“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作品又是艺术家后天造诣的明证。作为风景油画领域的卓然大家,开坤的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多次获得业内大奖并三次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长白山文艺奖”,这些殊荣是对他多年探索油画艺术的充分肯定。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以融合中西为前提,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回溯民族文化本源,以传统写意精神介入创作,开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中国写意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写意观念的生成则历经唐代王维直至宋元诸家,最终形成了以写意精神为宗的文人画风格体系。近代陈师曾针对文人画提出“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传达性灵,应宁朴毋华、宁拙毋巧、荒率天真。这种朴拙、率真的写意精神在开坤作品中不仅是通过对手性与书写状态的锤炼所形成的图式表达,更是基于他多年与自然对话,会心体悟到的精神意境所至。他笔下的自然与心识情感相生相合,风骨气脉贯穿始终,写意精神最终在开坤的油画中融汇成生命的迹化,交响出弘大境象。

憩海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240x200cm(二联)生为人杰 死为鬼雄 赵开坤 1991年 布面油画 160×120cm这次回顾展主要展出开坤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有经典的代表之作,也有作品初次参展,比较全面、充分地展示了开坤一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许江先生亲自撰写前言以嗣怀念,各位师友的深情厚谊,令人感佩,也使我们更加顾念开坤为人为艺的坦荡与真诚。追忆逝者不忘初心,铭记长白老林,传承艺术精神。我想,这是对开坤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赵开坤教授照片赵开坤赵开坤(1954—2016),男,河南濮阳人,197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吉林省高级专家。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长白老林》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多次获得油画专项奖;三次获得吉林省最高文艺奖“长白山文艺奖”。部分作品欣赏: 梦中白桦 赵开坤 1996年 布面油画 70×195cm 拿草靶的农夫 赵开坤 1996年 布面油画 70×195cm 十月金秋 赵开坤 2014年 布面油画 130×180cm 秋天的季节 赵开坤 1993年 布面油画 81×100cm 十月大地 赵开坤 1989年 布面油画 130×160cm 十月金秋 赵开坤 1999年 布面油画 160×180cm松江村头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210×70cm(三联)

下载朵墨作品《黑与白的对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朵墨作品《黑与白的对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