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高法院判例 联营合同终止后的清算义务
联营合同终止后的清算义务
作者:徐瑞柏 发布时间:2004-10-17 09:19:18
基本案情
1991年10月22日,深圳隆华精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华公司)与原上海电视一厂(现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金星电视总厂,以下简称金星厂)签订一份《合作开发及委托加工71cm彩色电视机协议书》。同年12月18日,弇山大厦与隆华公司签订一份《联营协议书》。此外,1991年12月,弇山大厦与太仓市东华无线电厂(现太仓市东华无线电厂破产清算小组(以下简称东华厂)以及东华厂与金星厂均分别签订《合作开发及委托加工71cm彩色电视机合同书》。同年12月,金星厂、隆华公司和东华厂还签订一份《关于合作开发及委托加工71cm彩色电视机合同书的附件》。上述合同的标的物均为本案10万台71cm的彩色电视机。据弇山大厦称,因其不具有生产电视机的资格,而东华厂为当时国家定点生产电视机的企业,故弇山大厦借用东华厂的名义签订有关合同和从事经营活动。
上述协议签订后,隆华公司、弇山大厦各投入资金4000万元,弇山大厦根据隆华公司与金星厂的委托加工协议采购有关原材料。至1992年10月31日,金星厂共向隆华公司指定的经销商提供了18279台彩电。经销商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公司销售中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经销商的提议下,金星厂遂停产整顿,尔后再未恢复生产。
弇山大厦以金星厂交付的电视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由,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隆华公司和金星厂归还投资款等损失共计3887.72万元。在该案中,弇山大厦将隆华公司列为被告,将金星厂、东华厂、现代公司(本案电视机元器件的供应商)列为第三人。1996年11月15日,弇山大厦与隆华公司达成一份《和解协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弇山大厦与隆华公司的申请,委托深圳市会计师事务所对联营盈亏情况进行审计。据《审计报告》,该院作出民事判决,判令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对联营亏损109997011.48元各自承担50%(根据出资比例);联营亏损109997011.48元中属元器件材料价款28338640.51元及其利息,由弇山大厦、隆华公司各自承担10%(合计本金金额为5667728.10元),剩余亏损金额104329283.38元,由金星厂向弇山大厦及隆华公司双方各赔偿52164641.69元。一审案件受理费243960元、审计费10万元,合计343960元,由弇山大厦、隆华公司各承担34396元,金星厂承担275168元。金星厂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院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将案件发回重审。
2000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上诉案时(一审法院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撤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将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移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还指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原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的联营合同纠纷案。
本案二审质证时,隆华公司称,其已在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中提起了反诉,请求判令反诉被告(本诉原告)金星厂赔偿经济损失104329283.30元及利息。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尚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之中。
判决情况
广东省高级法院就联营合同纠纷案作出判决,驳回弇山大厦的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199018元,由弇山大厦承担。
弇山大厦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
一、撤销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粤高法经一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
二、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在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的法律文书生效后30日内,对联营期间所形成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并按照各自承担50%的比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三、驳回弇山大厦对金星厂的诉讼请求。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199018元,由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分别承担99509元。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199018元,由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分别承担99509元。
评析
首先,关于本案《联营协议书》的效力问题。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于1991年12月18日签订的《联营协议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除协议中约定“隆华公司对联营业务承担全部责任,且不论盈亏,必须保证弇山大厦获得税利1790万元”,违反有关联营双方应当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属于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应当依法确认无效外,其余合同条款应当认定合法有效。从实际履行情况看,双方均按照《联营协议书》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弇山大厦就本案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与隆华公司于1996年11月15日达成了一份《和解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既约定了解除联营协议中的保底条款,同时也约定了联营终结后的清算原则。该约定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当认定合法有效。需要强调的是,在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时,首先应当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状态即合同是否成立、是否生效、是否有效作出认定,而且对合同状态的认定是强制性的,不以当事人是否提出认定为前提。
其次,关于本案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以及金星厂应否对本案承担民事责任问题。本案审理的是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之间的联营合同纠纷,但从弇山大厦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的请求和理由看,弇山大厦要求判令隆华公司和金星厂赔偿其因电视机产品质量缺陷造成的亏损人民币76381924.79元,其主要理由是因隆华公司与金星厂签订合作开发及委托加工协议后,金星厂所提供的电视机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弇山大厦与金星厂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应由隆华公司向金星厂主张权利,如弇山大厦以侵权之诉向金星厂主张权利,则金星厂的诉讼地位应当是被告,而不是第三人。基于本案诉讼的性质,弇山大厦在本案中诉请金星厂承担民事责任,既无程序法依据,又无实体法依据,该项诉讼请求应予驳回。同样,东华厂和现代公司也非联营合同的当事人,也不符合第三人的法律特征,故其不应当成为本案的第三人。
再次,本案联营合同纠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联营双方对联营期间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应予以清算的问题。如果本案以弇山大厦与隆华公司已经达成了《和解协议》为由,判决驳回弇山大厦对隆华公司的诉讼请求,显然会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因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判决生效后,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如有一方不履行清算义务,势必产生另一方又重新起诉的情况。也就是说,当另案判决金星厂要向隆华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时,该赔偿款项即属于联营双方追回的损失,该款项要在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之间进行清算和分配,如果此时隆华公司不予清算和分配,则弇山大厦惟有重新提起诉讼才能保障其权益。同样道理,当另案判决隆华公司要向金星厂承担赔偿责任时,该赔偿款项即属于联营期间的亏损,该亏损数额要在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之间进行清算和分配,如果此时弇山大厦不予清算和分配,则隆华公司惟有重新提起诉讼才能保障其权益。此外,虽然弇山大厦在本案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隆华公司对联营期间所形成的债权债务予以清算的字样,但其要求隆华公司承担联营亏损的责任,这就表明了弇山大厦已经作出了要求隆华公司对联营期间所形成的债权债务予以清算的意思表示。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应当判令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对联营期间所形成的债权债务予以清算。
最后,关于本案与另案的协调问题。2000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另案即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时,作出了(1999)经终字第30号民事裁定,认为弇山大厦诉隆华公司联营合同纠纷案与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系基于同一法律事实而产生,两案应合并审理,遂裁定撤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指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两案合并审理。该裁定的本意在于,两个案件的审理都不能回避对金星厂生产的电视机质量是否合格的责任的认定。为了防止两案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不一致,遂将两案交由同一个法院合并审理。但在诉讼程序上,原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决定作为两案审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且并不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弇山大厦诉隆华公司联营合同纠纷案与金星厂诉隆华公司、东华厂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虽基于若干相关的法律事实,但却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且因前一案的第三人金星厂是后一案的原告,因此,如果将两案合并判决的确存在困难。原审法院将两案合并审理但分别判决的做法并无不当。此外,关于本案是否应当先予中止,待另案审结后,再行审理本案问题。由于本案系联营合同纠纷,另案系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两案系两个不同法律关系之诉,且不论另案处理结果如何,弇山大厦和隆华公司在本案中的清算义务均不能免除。故本案不存在中止审理的法定事由。
第二篇: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判例
案件名称:伍斯特诉佐治亚州(WORCESTER v.THE STATE OF GEOGIA), 31 U.S.515, 1832 WL 3389(U.S.Ga)案件时间:1832年
案件背景:非印第安人伍斯特未经其所在的佐治亚州允许,进入切罗基印第安人部落保留区,被州法院判定有罪并处以四年重劳动监禁。原告向最高法院起诉,认为他被定罪的依据佐治亚州法违宪。最高法院判决原告胜诉。原告:西蒙·A·伍斯特 被告:佐治亚州
判决法官:约翰·马歇尔首席大法官
判决结果:原告胜诉,佐治亚州判决伍斯特在佐治亚州监狱服重劳动监禁的判决违宪,应被驳回并废止。
争论焦点:佐治亚州是否有权对切罗基印第安人保护区进行管理。法官推理: 切罗基部族等印第安部族是独立的政治共同体,在领土范围内有排他性的自治权:(1)在殖民时期,欧洲国家为了减少相互竞争确立了协调原则,但这些原则并不影响印第安人的权力与权利;
(2)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与切罗基部族之间所签订的条约中的部分措辞并不能被理解为切罗基部族放弃了其自治权;
(3)宪法颁布后美国与切罗基部族签订的条约明确认识的了切罗基部族的自治权;(4)美国与印第安部族反复签署条约的实际状况说明美国承认其自治权。切罗基部族是一个有自己领土的独特共同体,并有详细勘定的边境线,与切罗基部族的交往权力在于国会,因此佐治亚州强制干涉合众国与切罗基之间关系的法律违宪; 依据违宪的法律进行的判决也是违宪的,应该被驳回并废止。
案件名称:约翰逊诉迈金托什案(Johnson v.M’Intosh),(21 U.S.543)案件时间:1818年
案件背景:1773年和1775年一批投资者违反1763年英国国王公告和1779年弗吉尼亚议会关于不允许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土地的规定从弗吉尼亚州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土地。1818年合众国将这些土地出让给威廉·迈金托什,结果这些购买土地者对迈金托什提出公诉,并上诉至最高法院。原告:1773年和1775年购买土地的投资者 被告:威廉·迈金托什 判决法官:马歇尔首席大法官
判决结果:原告败诉,威廉·迈金托什获得土地
争论焦点:合众国法律是否承认印第安人有将土地出卖的产权 法官推理:
(1)酋长们有权转让土地;这些部落正当地占有它们所出售的土地;
(2)土地产权依赖于所在国家的法律;需要审查自然法和审判所要援引的规则(3)欧洲列强确立的发现赋予产权的原则;这些原则将原住民排除,原住民虽仍拥有这些土地,但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处置他们的土地,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归欧洲国家所有
(4)这些原则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英国也一样
(5)合众国各州继承了英国的政府管理权利和对土地的权利,合众国对边界内所有的土地拥有产权,但承认印第安人的占有权
(6)英国国王公告严格禁止对保留地的购买、殖民或占领;弗吉尼亚州法案规定为私人目的无权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土地
(7)领土转让给了合众国政府,同时以为着土地产权的转移
(8)不同的人和政府之间不能同时对同一块土地拥有绝对的产权,合众国政府对土地拥有绝对的产群,这一点从未受到质疑
(9)无论合众国从英国手中继承过来的这种产权是英国以何种方式取得的,总之合众国继承了这一产权,最高法院就不能反对合众国政府拥有这一产权
(10)印第安人好斗的性格使一般的调整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关系的法律不能适用;寻求某种新的不同的规则不可避免但面临大的困难
(11)无论一种原则如何违背自然权利,只要在开始时就宣称它,然后维护它,并且根据这个原则建立了一个国家并且国家的绝大多数财产权来源于此,那么这个原则就成为法律并不可质疑。对印第安人来说正是这样。
(12)本案中原本是印第安人占有的土地现在属于合众国拥有最终产权,印第安人并不拥有土地的终极支配权,即印第安人并不拥有这些土地的产权,原告与印第安人之间的交易不合法,原告败诉。
案件名称:切罗基部族诉乔治亚州(The Cherokee Nation v.The State of Georgia)(30 U.S.1, 5 Pet.1, 8 L.Ed.25)案件时间:1831年
案件背景:根据与美国政府的条约,印第安人切罗基部拥有位于乔治亚州的一些土地。1790年到1830年乔治亚州人口暴增;1820年以后在切罗基部地区发现黄金,造成白人与印第安人关系紧张。切罗基部族宣布建立立宪政府,乔治亚州通过立法取消切罗基部族的印第安法律,并分割其土地。切罗基部族上诉至最高法院要求禁止乔治亚州官员在切罗基领地执行州法。
原告:切罗基部族 被告:乔治亚州
判决法官:马歇尔首席大法官、约翰逊大法官 判决结果:驳回原告控诉
争论焦点:切罗基是否是一个国家 判案推理: 马歇尔大法官的推理:
(1)根据宪法的规定,最高法院拥有对被告乔治亚州的案件有审判的权力(2)切罗基不是一个国家:
印第安人的领地被确认为美国的一部分; 印第安人处于美国监护之下;
宪法第三条第八款将印第安人与外来民族有所区分
(3)切罗基部族不是一个宪法意义上的外国,不能在美国法院进行诉讼(4)司法管辖权无权控制州立法机关并制止其使用暴力
(5)最高法院不能主张切罗基部族的上述权利,也不能救济对上述权利的侵犯(6)驳回要求禁令的动议 2 约翰逊大法官的推理:
(1)两个基本问题:原告是否是宪法意义上的外国;本案是否属于司法认定(2)对于第一个问题,切罗基是否是一个国家?切罗基是否是外国?
发现原则:发现赋予了支配被发现的国土的权利
霍普韦尔条约是主权者与征服者的语言,而不是平等者之间的对话:条约中,切罗基部族不是国家的身份,并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所有权力让渡给合众国
首先,没有人承认切罗基部族是一个国家 其次,切罗基部族没有获得国家的身份,英国王室将他们从主权民族中抹去了 第三,切罗基部族没有作为国家的属性:国际法、日常用语、宪法意义上都没有(3)从个人角度,案件具有政治性质,不适合司法机关作出认定
(4)如果原告不是一个外国,他们就不能在最高法院起诉;如果原告是一个外国,那么合众国不能将司法管辖权延伸到他们的国土(5)因此应该驳回要求禁令的动议 3 鲍德温大法官的推理:
(1)本案没有原告;如果最高法院受理本案,就将面临无穷无尽的这类案件;(2)根据宪法的各种条文,印第安部族只是一个部族,不是外来民族或外国;
(3)印第安人占有的土地的终极的绝对的产权属于政府,美国人民和联盟的主权权利是不可诉的
(4)因此支持驳回要求禁令的动议 4 汤姆逊大法官的异议
(1)法院可能在权力范围内对案件中涉及的被侵犯的人身、财产权利进行救济;但最高法院以不能受理的理由驳回原告,没有涉及案件的实质
(2)三个问题:印第安切罗基部是否是本案诉讼的合格当事人;起诉状是否提供了使最高法院给予救济的充分案由;禁令是否是合适和适当的救济(3)万民法的角度将,切罗基部族形成了自己的国家
司法上认为的外国在于它是处在不同的管辖范围或政府之下,与领土方位无关 大量条约承认切罗基部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承认切罗基部族对于其掌握的领土的管辖权,这构成了一个外来民族或外国
因此,印第安切罗基部族是本案诉讼的合格当事人(4)本案被控诉的对象是是针对原告的财产权的侵犯和威胁
根据各种条约的规定,对切罗基部族对土地和猎物的所有权以及其他的财产权的侵犯会受到制裁
(5)要求颁发的禁令是可以并且应该签发的适当令状
(6)因此最高法院应该在权力范围内对被侵犯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进行救济
案件名称:道恩斯诉比德维尔 案件时间:1900年 案件背景:1900年11月,道恩斯从波多黎各岛将一批橘子运入纽约港,纽约港收税员对这批橘子征收关税。道恩斯于纽约南部巡回法庭提出诉讼,请求返还其缴纳的关税。巡回法官驳回原告起诉,原告向最高法院提出裁决请求。原告:道恩斯 被告:纽约港收税员 判决法官:布朗大法官
判决结果:维持巡回法院判决结果,驳回原告申诉 争论焦点:纽约港是否可以对波多黎各岛的货物征收关税 法官推理: 巡回法院的管辖权不应被排除 如果波多黎各是合众国领土的一部分,那么富瑞克法案对波多黎各产品征收关税的规定就是违宪的 问题:宪法中税收条款的效力是否及于新领土
判例:路易斯安那州等:为各州制定的条款并不适用与领地 判例:Scott案 历史上形成的事实:有的领地可能处于合众国的管辖范围,但不是合众国的一部分 5 国会对领地的权力理应受到限制,并保护领地本应受到尊重的权利 6 波多黎各岛民的生活现状:国会在此征税会损害波多黎各与合众国的友谊 因此,波多黎各岛是合众国的附属地但不是合众国的一部分,不在宪法税收条款的保护范围,对从波多黎各进入纽约港的货物征税合宪,驳回原告控诉,维持巡回法院判决结果
案件名称:吉本斯诉奥登(Gibbons v.Ogden)案件时间:1818年
案件背景:纽约州授权莱温斯顿与弗尔顿在该州水域的汽船运输专营权;授予奥登在新泽西与纽约州之间经营渡船。吉本斯得到联邦颁发的许可证进入纽约水域,侵害了上述专营权与经营权。莱温斯顿、弗尔顿与奥登从州法院获得禁令禁止吉本斯的航线,吉本斯认为纽约州赋予莱温斯顿等人的权利不合宪,提出上诉 上诉人:吉本斯 被上诉人:莱温斯顿 审判法官:马歇尔 判决结果:吉本斯胜诉 案件推理:
一、解释规则 宪法明确列举了人民授予政府的权力。据说应该对这些权力加以严格解释 ..2 宪法中没有对解释规则的规定;对权力行使手段的限制不等于对权力的限制 3 先生们的“严格解释”:争取对宪法的狭义解释:否定政府权力:政府无法实现它宣...布要实现的目标:法庭不认为这种解释适当 法庭认为宪法的创建者们是在自然含义上使用文字:运用最直接、最恰当的文字表达他们的想法 消除怀疑的解释规则:授予权力所要实现的目标应当对宪法的解释产生重大影响:依据宪法语言解释这种权力
二、商业规制 宪法语言:国会有权规制与外国、各州之间、和同印第安部落进行的商业活动(To regulate Commerce with foreign Nations , and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and with the Indian Tribes)对“商业”(Commerce)的理解
(1)被上诉方律师:商业限定为交易(traffic)或商品交换,不承认包括航运(2)法庭:商业不仅是交易,还是相互交往(intercourse),包括航运,描述商业往来的各个方面
如果商业不包含航运,合众国无权规制航运:这与实际状况冲突:宪法中的商业包含了航运;商业这个词是一个整体单元,每一种生意都包括在其中 对“各州之间”(among the several States)的理解
(1)各州之间的商业活动不能仅止于各州边界而是可以深入内部,并不延伸至各州完全内部的商业活动:关涉多于一州的商业活动;完全属于州内部的商业活动被认为保留给了各州自身
(2)在规制与外国商业的活动中,国会权力不止于各州边界线:国会有权规制的对象存在于各州之中,国会的此项权力就可在该州之中适用;州际商业必然是与各州开展商业 国会的权力是什么:
(1)规制权:制定规制商业的规则:完整的权力,不受宪法之外的限制(2)在各自辖区内部,州是否具有这种规制权力 1)支持者:州的商业规制权最早作为州主权由州享有并保有至现在;州的商业规制权不会与宪法授予国会的商业规制权冲突:源于联邦政府的行政和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这个肯定性授权不是排他的,因此州仍然享有这种规制权
2)上诉人:对特定对象进行规制的全部权力(full power)意味着是完整的权力(whole power),规制商业作为完整地授权,不允许任何另一方享有该权力的任何部分
3)商业规制权与征税权:有人认为二者相似,宪法用一般的语言授予国会征税权,但州行使征税权并不是对国会的干预,这种主张可以适用于商业规制权。
法庭认为:二者措辞与性质上没有相似之处:征税权能够保留在州政府并且在同一时间由不同的权威行使,这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行使的权力。任何政府行使征税权,都不是行使其他政府的权力对外国商业和州际商业的调控权是宪法授权国会完成的
(3)国会在规制对外国和各州之间的商业的时候,州是否也能对此加以规制? 1)被上述人的律师:可以。对权力的限制就是权力存在的有力证明:宪法(第一条第十款No States shall ,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ongress , lay any Imports or Duties on Imports or Exports , except„„)规定了对进出口征收关税的限制,说明如果没有明确禁止,州就能行使这中权力;既然没有明文禁止规制商业,证明州的这中初源权力是完整的,可以行使
质量检查法属于商业规制而且宪法中有肯定的认可,它属于州的权力
2)法庭认为,质量检查法仅对产品成为外贸或州际贸易之前发挥作用,视为为商业目的的准备:权力由州行使。如果国会立法能触及这些内容,那一定是为了国家目的或特地目的的授权或这些授权的权力显而易见的附属权力:同样或相似的措施,可由完全不同的权力实施; 在复合体制中,联邦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但只拥有那些被列举的权力,州政府保有行使所有未让渡的权力:权力竞争;相反的情况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别行使其公认权力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属于同类或相互冲突,这并不表明一方在行使他放的权力
3)上诉者律师:规制意味着对被规制对象的全部权力,排除所有其他人针对相同对象行使同样权力。法庭支持这种观点。(4)涉及州法
1)各州处理内部事务的方法:立法
2)前提:州法必须服从国会法律。宪法制定者规定了宪法的至高无上,同时也规定了依宪法制定的法律至高无上 3)针对州立法:国会制定的法律或者条约 最后的争论:当立法机关拥有一项特权的时候,一定具有这种特权所依附的权利:管理整个海岸贸易的法案意味着对经过许可进行海岸贸易的船只的管辖权。
案件名称: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 案件时间:1818年
案件背景:1816年美国成立合众国第二银行,根据1818年马里州通过法案应该对第二银行征税,第二银行拒绝纳税,马里兰州起诉第二银行办事员麦卡洛克,县法院判决原告胜诉;麦卡洛克上诉至马里兰州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又上诉至最高法院 原告:麦卡洛克 被告:马里兰州 审判法官:马歇尔 审判结果:原告胜诉 法官推理: 这个案件的关键在于判决结果将对政府运作产生重大作用: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冲突 2 国会是否有权组建银行:
(1)原则:宪法作为法律文件源于人民还是州:马里兰州律师认为属于州;法庭认为属于人民
马里兰州:联邦政府的权力来源与州政府的授权,各州单独拥有支配权,联邦权力的行使必须服从各州;
法院:各州立法机关的代表制定的宪法提案没有约束力,提案由人民通过,宪法具有完全的约束力,联邦政府直接来自人;由州政府建立的联邦不具有合法性:各州要联合建立直接作用于人民的国家需要得到人民的同意
(2)联邦政府的权力有限:权力范围受到争议:必须考虑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冲突,确定二者法律相互抵触时何者优先
合众国政府在其行使的权力范围内是至高无上的;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
(3)宪法没有列举关于设立公司或银行的规定,但宪法本身只能划定一些重大的结构框架:宪法解释
政府享有广泛的权力的同时不能没有行使这些权力的手段,宪法赋予政府权力的同时就赋予政府常用的行使手段。宪法没有禁止联邦组建公司:问题变为:联邦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这些权力
主权的讨论:组建公司的权力从属于主权,人民授予政府的权力不应该由时间来确定;合众国对于委托给它的事项拥有最高主权:创建公司作为行使宪法明确赋予的权力的直接方式
(4)宪法并为授权合众国在行使权力时可基于一般理由而采取必要措施
对宪法第一条第十款的理解:必要
马里兰州:必要是指国会只能制定对于行使被授予权力必不可少的法律:排除国会对手段的选择
法院:必要一词不是绝对的物质必要性;国会如果无权选择手段,可能导致权力有益行使这一目标难以达到;排除国会选择手段的权力的解释原则是有害的
举例说明:刑法惩罚窃贼、邮政所邮路权运送邮件、惩罚权并非对达成目标必不可少,而是有利于权力的行使
该条款在宪法中的位置以及措辞说明立法机关具有选择手段权力的必要性:该条款不能被理解为对国会权力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扩大
因此,对宪法的合理解释必须容许国家立法机构对宪法授予的权力的行使方法享有斟酌裁量之权,只要目的合宪,所有显然合乎词目的、未被禁止、与宪法文字和精神相一致的手段都是合宪的
(5)组建银行的设立是一种便利,是合法的;组建银行的法案是合宪的,是国家最高法律的组成部分 马里兰州能否做到对该分支机构征税而不违背宪法(1)宪法的至高无上可以撤销某种权力所产生的效果(2)原告辩护律师:排除马里兰州对第二银行的征税权
依据原则:联邦宪法以及为实施联邦宪法而颁布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控制州法而不能被州法控制
推论:创制权隐含维护权;他人掌握的破坏权与创制权及维护权对立;这种抵触存在时最高权威必须控制这种权力(3)国会创建了第二银行并维护之
州的征税权对此有破坏作用
不能简单理解为信任问题:只有联邦立法机关代表全体人民,国会才能对关系全体利益的权力执行手段加以控制 马里兰州所主张的原则可以破坏联邦政府的所有手段:这不符合人们建立合众国的目的 州对国会创建的银行的征税是针对全体人民创建的机构,是部分对整体的控制 因此,马里兰州立法机关制定的对联邦银行征税的法律违宪并因此无效。
案件名称:马伯里诉麦迪逊(Marbury vs.Madison)案件时间:1801年
案件背景:亚当斯总统任期的最后任命了一批巡回法院法官与特区法官并由国务卿马歇尔加盖国玺,但任命状没有及时送出,杰斐逊总统就任后指示新国务卿麦迪逊扣押任命状不再发送,马伯里对此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 原告:马伯里 被告:麦迪逊 主审法官:马歇尔
争论焦点:法院是否有权命令政府发布任命状 审判结果:司法条例违宪,最高法院不能发布任命状 法官推理: 申诉人是否有权要求颁发委任状:总统签发委任状并由国务卿加盖国玺,委任就已经完成。委任状不可撤销且授予法官的法定权利受法律保护,因此扣押委任状的行为是对法定权力的侵犯 申诉人的这项权利遭到侵犯后,法律是否提供救济手段(1)权利的本质在于受到侵害时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总统以及某些官员在行使政治权力的时候拥有自由裁量权,这种属于政治范畴的行为法院无权干涉
(3)当个人的权利的实现有赖于法定职责的实施,个人有权诉诸法律并请求法律救济(4)因此马伯里有权得到任命,拒绝办法任命状的行为侵害了这种权利,应当提供法律救济 马伯里是否有权获得他所申请的那种救济
(1)案件的性质:令状授予意味着对官员的任命;接受令状的官员是法律原则上可以命令的人且没有其他具体的法律救济途径;法院对非政治性问题的管辖不是对行政权的侵犯,而是遵守法律文件;法院对其他的特许状也具有管辖权:本案是一个关于强制令的普通案件(2)法院的权力:这样的令状是否由法院发布 1)司法条例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在法律原则和法律惯例许可的案件中,对以合众国名义任命的法官或公职人员发布令状。”
2)宪法将司法权授予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因此司法权适用于本案
3)关于权力分配,宪法规定“对所有涉及外交大使、其它公使及领事,及以州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案件,最高法院都享有初审管辖权;而在所有其它案件中,最高法院享有上诉管辖权”
对宪法的理解:不是将分割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的管辖权的权力赋予立法机关 否定性或排他意义上的理解:最高法院在某些案件中拥有初审管辖权而非上诉管辖权,在其他案件中拥有上诉管辖权而非初审管辖权:本案中最高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才可以发布令状
如果最高法院向行政官员发布一个送达文件的令状,就是初审管辖权而非上诉管辖权 4)因此司法条例赋予最高法院的这项权力并为得到宪法授权,因此问题转向司法条例的这项条款能否被行使
5)确立国家的原则:人们实现自身的原初权利
立法权的界定与限制:宪法至高无上还是与其他法律处于同一层次: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与宪法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6)因为与宪法抵触而无效的法律能否适用?法院认为当宪法与普通法律都适用于一个具体案件时应适用宪法
忽视宪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立法权将无限扩大,确立国家的原则将受到破坏,立法机关与法官将被强迫放弃宣誓效忠的对象
7)因此所有与宪法抵触的法律都是无效的,法院与其他机构都必须接受宪法的限制。
案件名称:伊金诉罗布案(Eakin v.Raub)法官:吉布森 法官推理: 司法权的分类:政治权力与纯粹司法权力,法院的司法权力是指普通的和专门的权力,无需宪法中假定的授权而存在
(1)司法机关建立在普通法基础之上,法院的权力是实施分配正义
(2)立法权在其权力范围内是主权,可以宣称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官通常的与实质性的权力不能延伸至废止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2 宪法与立法权的冲突:这种冲突由谁审查:宪法并未授权司法机关(1)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权力界限
(2)如果宪法的解释按照政府机关的能力就应该归属与立法机关;如果认为政府能力相同,法院就无权对其他机关行使控制权
(3)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在实际上并不平等:后者执行前者制定的法律不可自行其是;对立法机关的限制并不妨碍立法机关在立法权范围内的至高无上(4)机关之间的不平等并不是由于设立方式,而是其本质与功能性质 3 法院是否拥有假定的干预权
(1)维护宪法的宣誓限于法官的职责范围,如果法官的职责范围不包括对立法机关权威的调查,誓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2)法律违宪的考察:如果法律是根据宪法确定的形式通过的,就不能说法律违宪。这种错误在于法院将法律的解释权力归于法院,而且法院对立法违宪不承担责任
(3)关于立法机关去权力无限扩张:成文并不具有固有的权力,成文宪法的意义在于让人民熟悉政府的首要原则:公众舆论力量强大,可能导致对宪法的错误解释和权力滥用 4 人民拥有可以矫正立法权的滥用的权力;法院的主张不是一贯正确:立法权的错误可以用正常的投票解决,而法院的错误只能用激烈的方式解决 5 关于州法违宪的问题:通过各自的法官防止州法违宪 结论:宪法授予的政治权力:没有一个效力较低的法律可以违背美国宪法、法律与国际公约为代价而得以实施。
第三篇: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同性婚姻的判例
美国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二十六日以5:4做出判决,命令各州应当给予同性婚姻登记同时要承认他州登记的同性婚姻。肯尼迪大法官的意见书得到其他四个大法官的同意,成为法院的判决书,另外四个大法官提出了不同意见。
本案以俄亥俄州的奥贝格费尔(Jim Obergefell)诉侯吉斯(Hodges, 州卫生部主任)为主,同时合并讨论了密西根州、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的三个案子。这四个案子共有14对同性伴侣和两个失去同性伴侣的同性恋者。这四个州的法律规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联合,故州政府不予登记本案原告的结婚申请。原告于是到联邦地区法院要求法院否定州的婚姻法违宪。联邦地区法院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但是,州政府上诉到美国联邦第六巡回法庭。该法院否定了地区法院的判决。这14对同性配偶和两个丧偶者最后只有要求联邦最高法院调卷审核。联邦法院予以同意调卷审核。最高法院审核的结果是否定了第六巡回法庭的判决,给予同性婚姻合法化。
肯尼迪大法官专门介绍了奥贝格费尔的遭遇。奥贝格费尔二十多年年前和另一男子(阿瑟)相爱,生活了二十多年,阿瑟在2011年罹患不治之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在他去世前(2013年),他们从俄亥俄州到马里兰登记结婚,这时阿瑟已经不能动了。他们乘坐医疗飞机去马里兰,在飞机上登记了结婚和举行了婚礼。几个月后,被称为丈夫的阿瑟去世。可是俄亥俄州不承认其婚姻,否认奥贝格费尔具有死者的配偶权利。
合并本案的另外一对同性伴侣的案情是这样的: 来自密西根的蒂波尔和偌丝双双是护士。2007年她们举行郑重仪式,然后生活在一起。她们收养了三个孩子。按照密西根州的法律,只有异性夫妻或单身可以收养孩子。她们俩不能共同收养孩子。这样,孩子一旦有紧急事情,另外一方不能享有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包括监护权等。
肯尼迪大法官还介绍了第三个案子。在美国陆军后备役服役的一级中士德廓和廓斯图拉相爱。在2011年德廓接到命令奔赴阿富汗之前,他们两个来到纽约登记结婚。一年后,德廓从阿富汗回到美国。他们两个在田纳西定居。德廓在田纳西服务于美国陆军后备役。可是他们的婚姻不被田纳西州所承认。他们为此还得穿越在州际之间。肯尼迪大法官评论道,一个“为国服务、保护美国宪法的军人,还得承受如此之重。”
肯尼迪大法官开始分析和判断法律,为批准同性婚姻找法律根据。他首先承认婚姻是社会治理重要的基石。为此他说孔子教导我们“婚姻是统治的根基”(援引《礼记·昏义》里的“昏礼者,礼之本也”)。他还引用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等人的言论,以证婚姻对社会和秩序的重要。但这些关于婚姻的观念都是基于异性婚姻而言。国内有人在没有读该判决的情况下批评肯尼迪不当引述孔子是不妥当的。肯尼迪大法官没有说孔子支持同性婚姻。
在陈述了传统的婚姻观后,他马上强调说,婚姻观是变化的。他简述了人类社会从宗教、政治、财富的联姻到自由和自愿婚姻,从妇女权利的剥夺到妇女的解放,从禁止不同种族的通婚(美国有些州历史上禁止黑人和白人结婚)的过程。通过这些论述,他想告诉人们,对同性婚姻的讨论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婚姻观上,要“与时俱进。”
接着,大法官讨论了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和处置方式的变化。他说过去同性恋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美国精神科学会在五十年代曾将同性恋当成精神病的一种。但是现在这些看法和处理的方式都变了,人们对同性的性倾向有了更多的宽容,很多政府不再定同性性行为为犯罪行为。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美国精神科学会还专门写了专家意见,说“性倾向是人类性欲的正常表达,而且不能改变”。
剩下的核心问题是,同性婚姻是否能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案件的当事人和大法官们一定要适用美国宪法的“金字”修正案,即美国宪法第十四夈修正案关于"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的规定。这条规定在美国宪法中极为重要。历史上,美国社会对于一些州的“反动和落后”的法律,比如种族歧视和禁止堕胎,都是通过这个条款来克服的。
肯尼迪大法官首先陈述了,婚姻权是这个金字条款保护的基本权利。但是,这个婚姻权是否包括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大法官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这点。他援引最高法院的案例,提出第十四条修正案保护有关个人尊严和自治的选择权,这个选择权包括有关个人隐私的身份和信仰的界定。
大法官然后叙述了四个基本原则和传统,力图将宪法关于婚姻的保护适用到同性婚姻上。
第一,个人关于婚姻的选择是个人自治的固有部分。基于这个概念,美国最高法院在1967年得出结论:爱翁(loving ,人名,正好是英文的“爱”)使得关于黑白不得通婚的禁止令无效。Loving v.Virginia, 388 U.S 1, 1967.这句话可以说成是“爱胜于黑白不得通婚的禁止令“。这一原则适用所有的人,不论其性倾向如何。
第二,婚姻权的重要是因为它是两个人的结合。基于这个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在1972年得出结论说宪法保护夫妻有选择避孕的权利。Griswold v.Connecticut, 381 U.S.479(1965)。这个原则的核心概念是人有享受亲密结合的权利。也是基于这个原则,最高法院使得同性性行为为犯罪行为的刑法无效。
第三,保护婚姻权的重要性还在于保护孩子和家庭的稳定,使得孩子的抚养、教育和娱乐得到保障。这个原则不能歧视那些不能生孩子的同性配偶们。他们可以收养孩子。他们的孩子不能因为现有的异性婚姻法受到伤害。
第四,美国的传统和最高法院的判例都清楚的表明,婚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这个原则适用异性,也同样适用同性。如果把那些想组成家庭的同性排除在婚姻法保护的范围外,那么社会秩序就不稳定。
肯尼迪大法官还分析了宪法十四条修正案关于“平等保护”的条款,最后得出结论,同性婚姻应当得到平等的保护。
最后,肯尼迪大法官还专门论述了为什么有关同性婚姻的问题不必要等待立法机关去讨论和决定。他承认民主的立法过程是社会改变的恰当途径。但是立法或全民公投是非常有争议和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人们正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不必要等到立法来改变状况。禁止同性婚姻是让那些同性恋者们忍受煎熬。本案的这些原告们都有一个痛苦的故事。这是一种紧急状态,他们提出了问题,等待着的答案。于是,多数法官们下达命令,各州应当准许同性伴侣登记婚姻并且承认他州的同性婚姻登记。
第四篇:浅谈联营合同终止后续问题的处理
浅谈法人型联营合同终止后续法律问题的处理
上海大学法学院寿坚荣(在职法硕2010级学号10617005)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八十年代,为搞活国企经济和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一批老字号上海国企纷纷走向附近江浙两省和当地乡镇企业办起了法人型联营企业,然而这些联营大都带有帮助性质的,联营企业正常运营后,上海国企既再也不参与联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从不参与实际利润分配。但进入九十年代未后,这些参与联营的乡镇企业纷纷改制成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也成了由私营业主掌控的“私营企业”,联营期限也早已过期,但这些私营业主为个人利益,利用法律规定的漏洞,一直不愿自动或配合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并且其不诚信的经营已给这些上海国企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对方不予配合的情况下,如何最较有效地主动申请终止联营合同并申请注销或终止联营企业成了摆在广大国企面前的最大难题,下面笔者结合所办案例,简单谈谈法人型联营合同终止后续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案和对策,并将其扩大应用到相似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一般有限公司的终止清算。
关键词:法人型联营 联营合同 终止 注销 清算
一、案情简介和问题的提出
1988年10月12日,为充分利用原告国有大厂的知名度进一步在长三角地区开拓业务和扩大影响,同时帮助长三角当地乡镇企业技术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经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牵头,原告上海凹凸XX厂和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开办的乡镇企业-被告吴江县XX印刷厂签订联营协议书,决定联营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独立法人),联营期限为7年,自1989年1月1日起至1995年12月31日止,其中原告投资设备一台,并负责设备订购和安装调试工作,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工作,被告负责提供生产厂房和日常生产和经营。原、被告各履行出资义务后,在7年的联营期间联营厂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一直正常经营,但原告除前2年参与技术指导并分得利润6万后一直由被告独自负责生产经营,之后5年被告或联营厂也从未分配任何利润给原告。1995年12月31日联营期满后,原告曾多次要求和被告办理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终止注销事宜,但被告为私人利益而一直未肯配合,联营厂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也一直有被告负责经营至今,但从未分配任何利润给原告,已严重影响了原告的经营和声誉。
后经查,吴江县XX印刷厂已于2004年3月31日从乡镇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也成了由被告掌控的“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虽已于1995年12月31日联营期满即营业执照已失效后但通过每年各项年检至今。在这期间,由于被告经营的不诚信造成联营厂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对外负债不断,一些债主误以为联营企业系原告单独开办和经营经常到上海原告工厂来索款,给委托人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告曾多次要求被告一起去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在被告不愿自动或配合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的情况下,原告又致函给吴江市工商局要求注销联营企业,但未果,于是原告委托笔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诉讼方案的分析与实施
笔者结案后,首先初步确认双方联营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委托人1988年10月联营时出资了一台价值3万元的设备,此设备现早已报废,其余资金,设备和厂房都由被告负责提供,委托人除联营起初前2年分得6万元后一直未分红。然后又明确委托人此次委托律师的的目的是不想让“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的名称被对方继续使用而影响其声誉而不是要经清算分得若干财产。
在明确了委托人的委托律师意图后,笔者首先专赴吴江市工商局对联营企业和被告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确认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虽已于1995年12月31日联营期满后营业执照实效,但在没有由联营双方共同申请延长联营期限的情况下联营企业竟一直通过工商年检至今,也正常生产经营至今;联营方吴江市XX印刷厂已于2004年3月31日从乡镇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也一直由被告实际掌控和经营着,被告一直利用联营企业原告厂的国企老厂名气招揽生意。
接着笔者又走访原联营方的主管部门-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经过近几年的撤乡并镇,原由的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已在前几年就被并入另一乡镇,联营企业的终止事宜因此变得无人去管。在得知主管部门也由想终止此联营企业以避免造成不利后果的想法,但由于联营方吴江市XX印刷厂已从乡镇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而变得无权管
理,但表示会大力支持我方的诉讼和执行。-这更加坚定了我方要求终止联营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考虑到委托人的目的是尽快终止此联营企业以避免对其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而不是去清算分得其中微薄财产,再结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真实想法,但又考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对联营企业清算注销”的诉请又不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虽然判决终止联营合同后如被告不配合清算我方也可以再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但成立清算组后被告依旧可不配合清算,也即联营企业可能会一直无法办理注销,联营合同判决终止后被告还可以利用联营企业在外招揽生意。因此笔者建议先和被告进行协调以争取更快更好地解决上述纠纷而达到委托人的目的。
在笔者进过和被告的几次上门协商谈判后,被告也终于同意了笔者提出的尽快将联营企业终止注销的和解方案,被告也开始了开办另一企业的各项手续以便能接及时接替上联营企业的业务,但后来由于联营企业的贷款问题被告又反悔了并开始故意拖延时间,因此笔者果断建议原告起诉要求法院判令终止联营合同并对联营企业进行清算注销,经公开审理后吴江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终止联营合同,但对我方要求对联营企业进行清算的诉请认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而予以驳回。
判决生效后,由于被告一直未履行义务,我方又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依法强制终止注销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但法院只是简单地执行而没有向工商局发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工商局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于是笔者主动与吴江市工商局和当地镇政府进行了联系,要求工商局依法协助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吴江市工商局接到笔者的协助办理函后,局领导非常重视,随即批复相关科室进行处理,并在对我方反应情况进行了一一核实后依法作出责令被告和联营企业限期办理注销登记的处理,但被告依旧不予理睬,于是吴江市工商局对其实施了三级警示的处理:被工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逾期未改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
至此,经过笔者的努力,先从法律上终止了联营企业,然后又结
合中国法律的实际情况从工商上也终止了联营企业,完全达到了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委托人相当满意,本案总算圆满结束。
三、问题的解决与建议
联营一方起诉要求终止联营合同,其原因肯定是和联营另一方矛盾冲突很大而无法通过协调解决,联营另一方出于种种原因和目的不愿主动配合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清算手续,但由于人民法院对企业清算不参与或受理的原则规定,造成企业“法律终止”后无法“事实终止”和“工商终止”,联营双方依旧长期为联营企业的清算注销问题争论不休但都是无果而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别有用心”的联营方的不诚信的企图提供了“保护伞”,进行造成了社会的一些不稳定。
上述问题其实可以扩大到其余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或普通的公司合同终止后的清算问题:笔者曾在2003年办理过一起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合同约定外方负责提供设备出资,中方负责提供厂房和资金出资,但后来因中方认为外方提供的设备不符合合同约定要求而发生纠纷,外方提供的设备一直放置在中方的厂房内,在协调无果后,双方又同时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终止合资合同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虽经过一年多的仲裁,中外合资经营合同虽已于2004年已被上海仲裁委员会裁决终止并开始清算,但双方矛盾依据没有解决,合资企业由于中方公司的不配合至今未能进行清算,原外方出资的设备至今被对方非法侵占,外方至今无法依法真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原先的裁决变成了一张空纸,当事人对此往往一筹莫解?
综上可知,联营合同终止后,如何有效对付对方的上述规避法律行为从而最有效地达到诉讼目的成为摆在当事人面前的最大难题,笔者结合多年所学和办案所得,建议处理如下:
1、首先根据情况尽可能与对方协商解决。
2、如实在没可能与对方协商解决,起诉时诉讼请求建议如下:
2.1 判决终止联营合同;
2.2 判决由联营双方或有关部门组成清算组对联营企业进行清算
2.3 判决被告承担违约金X元或赔偿经济损失X元。
以上第二项诉请目的是避免再次诉请要求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的重复和浪费,而第三项诉请目的是增加贵方压力以争取调解结案后双方主动办理清算注销。
3、如碰到对方不配合清算,如有财产需分配的则再次申请法院指
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如如无财产的,则直接向当地工商局要求协助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
4、如认为联营或合资企业已资不抵债的,建议直接向人民法院申
请破产,人民法院受理后会依法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避免了对方不配合清算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当然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具体到每个案件当事人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同时以上建议和办法虽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如要从根源上消除上述问题,还得从立法或司法上确认人民法院可以与破产案件一样组织企业进行清算而真正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这有待于国家有关立法和司法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 全国人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3年3月 全国人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 全国人大。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条例》1988年5月 国务院。
5、《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11月12日.。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问题的批复》法释(1998)1号 1998.1.6。
7、《商事裁判标准规范》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1。
第五篇:联营合同
联营合同
甲方
乙方
一,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同意就下列联合经营事项订立契约,共同遵守。甲方自愿
以其坐落在玄武区太平门街2号佳源公寓03幢一楼(建筑面积73平方米)一套房作为联营资本为双方联合经营使用。乙方以对该处作了充分了解,同意上述方案。
二,甲乙双方协定联营期限为年。即年月日至年月
日。在联营期限中,乙方应按税后纯利润分成支付给甲方每年元整,盈亏由乙方自负。
注:甲方收入为纯利润收入,即甲方不在承担联营期间内的所有经营税收包括工商税及营业税等。
三,甲方收入的收取方式:
自本合同签字生效之日,并预付甲方半年收入元,大写人民币元整。
注:乙方每半年支付一次,每次应提前一个月交付给甲方。
四,甲方保证上述土地产权属清楚,若发生与甲方有关的纠纷概由甲方负责清理。乙
方保证上述房屋仅作为美容院用房使用。如改变用途,须得到甲方同意。
五,联营期内,甲方保证承担以下责任:联营期间不可对外出售或转包,联营期满后
如仍需对外承包,乙方享有优先权。
六,联营期内,乙方保证并承担以下责任:
1. 如需对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应取得甲方书面同意,费用右乙方自理。
2. 如需转承第三人使用,必须取得甲方同意。
3. 乙方将在联营期届满时将房屋交还给甲方,如需继续联营,应提前两个月与甲方协商双方续订契约。
4. 每月的水、电、气及各费用由乙方应按时支付,不得拖延,如遇拖延,后果一律由乙方负责。
七,本契约在履行中若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采取协商方法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
一方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协调或仲裁。
八,乙方经营期间发生的任何诸如司法诉讼、经济与刑事、民事纠纷均与甲方无关。九,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全面旅行此合同,均视为违约。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人民
币2万元违约金,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
十,如果甲方单方违约,需赔付乙方装修及其其他一切损失。
十一,本合同中文文本一式两份,甲方双方各执壹份,合同以双方签章既生效。十二,附件:
1. 如双方到期限不再续签联营合同,甲方将保证金如数退还。
2. 乙方要求改造、装修房屋,甲方原则上同意,在改造过程中,对各方有关单位一律由乙方应付,各付其责,如遇阻挠,应将房屋修复原样。
3. 关于该房屋用电增容所需费用由乙方自负
甲方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