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范文)
做自己的神
一世浮华,不知为何,认为自己只是一颗尘埃,随着风而飞起,而落下,一生如是。而自己一直都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把自己当做神那样的崇拜自己,把自己当做神那样的爱护,微小的尘埃永远也不会懂得神的伟大,来自于心的强忍,来自于思的源泉。开天辟地,本就是一个人浮萍于世,摇摇学步至行走如飞,哇哇大哭至能言能语,神话般的自己,一开始自己本是神。
岁月流光,在忙忙碌碌中,为此失去的不但只是约定,还有的就是自己。时常会扪心自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会是那样,在茫茫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而总是在迷失了自己之后,神是什么,无从所知,因为在这个时候,自己不再是神,而是生活的奴役,过着忙中不知所以的生活,过着如雾那般看不清生活的生活,可怜的自己,而神从来都不是这样的。
不是这样的,会是哪里,只因在大大的世界里,在蓝蓝的天空下,有太多的五彩缤纷渐欲迷人眼,有太多的可能出现在面前,不知所措,应该是何种的选择,不是这样的,会是在哪里,应该是这样的。
芳香的玫瑰,曾是特意为别人而准备的惊喜,而忘记了自己是神,而也应该拥有这们的娇艳的玫瑰。去折一枝含苞待放的玫瑰吧。放在透明的水晶瓶中,然后浇满水。过了一夜醒来,当晨光照射进来,含苞待放的玫瑰正吐露着迷人的光芒,散放着幽幽的醉人清香,微带水珠,那样子,真的是很开心,这里,看见了神了吗?开心舒心的一天就是自己的神。做自己的神,于是去了旅行,人说,旅行了是最好的放逐灵魂,回归自然。张开双臂,就犹如雄鹰那样展翅高飞,广阔的天空是你的,辽辽的大海是你的,高高的山是你的,清清的水是你的,感受这个时刻的神圣,感受着海阔天空的迷人风采,青春是冲天的鸟,乘风舞动的翅膀,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放飞的旅行中做自己的神。
手执一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自己的神,怎么不可以有书呢。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想游多远就游多远,想游多久就游多久。人生百态,千味世间,翻过一页是生活,翻过一页是人生,听说,心情烦闷,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坐下来,静静地好好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总能找到心中的那个答案。只是,从来都不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从来都不肯为自己做一回神而已。
泡一壶香茶,和几个知已好友,谈谈聊聊,有的没的。茶香四溢,飘绕着你和我,就这样,可以在有着暖阳的午后,议论着时事变迁,说着家长里短,谈着近期的变化,你侬我侬,仅仅是友情带着点点的温情,和着茶的香味,几颗心一直都在这里,不离不远,这样细细品来有着不错的滋味。
似乎有时候,命运不如人愿,它是一个多么不安份的因子,总是给予太多的考验。它把梦踩得破碎淋漓,把本来的爱撕得四分五裂,把生活弄得乱七八糟。命运很弄人,很狰狞,即使它的面容不友善,即使它的很狂妄,但它始终在自己的手上,始终去相信,自己是神,要做回自己,不能向命运低头,不能向命运妥协。做自己的神,命运逼迫不了自己,命运的斗不过自己。只有做自己的神,永不言弃。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没有捷径可以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莫回首,宁静坦然地踏上亦真亦幻的人生路,坚信着,要做自己的神,人生路自己选择的,人生路自己去闯荡的,人生路,路漫漫其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才是做自己的神,而无怨无悔。
岁月的波纹荡漾,还能做多久属于自己的神。时光在指缝中不经不觉地流走,剩下的只是一些若有若无的影子。莫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叹,话凄凉,岁月不会理会带给你什么,又带走些什么。有的,是做自己的神,芳年流逝,向岁月去勇敢的争取,轻轻叩开记忆的门扉、缓缓翻阅历史的文集,愿百年之后,留下的是无憾。
和自己有个约定,要做自己的神,神一样的自己,神一样青春年华,神一样的永恒。
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给林徽因
如今花香漠漠,落花盈盈,唯树下不见伊人,曾经的引以为傲的曾经呢?现在的无处安放的现在呢?怅然心酸,过往情踪,我斗胆叫你一声“徽因”吧。那个长我90岁的女人,我借光阴的红线,穿越过往,爱上,爱上一个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林徽因
我有时会庆幸自己出生在你的过往之后,庆幸自己只是你世浮尘的看客,庆幸的缘由终究是太爱与你的美丽和才华,大家小姐和贵太太,你却没有一丝架子。我怕自己果真出现在了你的生命之中,也会想那徐先生一般爱你,如痴如醉。动情时为你欢歌,悲伤时为你写诗。我怕我会想金老一般,看你已成人妇不愿破坏你的幸福,却又为你终身不娶。我怕呀,怕你会对我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你给我的情动是我还不起的感动。”然后我成为了不可取代的泡影湮没你的如梦如幻的河
或许你背负了太多的包袱吧,新中国第一才女,徐志摩为你离婚葬爱,就连徐志摩的死也是因了去听你的讲座。陆小曼的情敌,梁启超的儿媳,你和你丈夫梁思成成就的桥梁建筑上的神话也是无人可以超越的。金岳霖为你终身不娶,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人们你要成为一段无法被历史湮灭的传奇。
或许大家都是更可可[好你嫁给徐志摩,那个能为你点墨成痴狂的男人,浪漫到别致,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那个对桥都能遗留情愫的男人。我想你是承受不起那份刚刚相识,就要粉身碎骨,海誓山盟的爱吧?你是一个理性的女人,他有过家庭和子女,有万千的追随者,还有他给你的爱,多了太多的浮华,少了些沉淀。爱情开始与浪漫却终究要归于平凡,当激情随时间退化成财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爱情还会不会泛起涟漪的浪花。有些人,是用来一起经历一段岁月的,有些人,是用来念起和遗忘的,有些人确实用来陪伴一生的。徐志摩算是错误的时间,地点,遇见了正确的人,但终究是无缘吧。现实中树洞或许比那一张船票更有用,至少树洞里面躲雨,可以让你看出一个人最真实,最落魄的样子,而相对于船票无非是一场盛大的舞会,遮掩好的脸,和一颗随世俗沉浮的心,无关风月的爱情,注定了只会出现于那些无关风月的梦里,若只如初见,你还做那个摇笙以梦,写情写意的诗人如是,珍惜那个为你生儿育女爱你如痴的妻子,亦或等候你和陆小曼的偶然相遇。而她还做她的绝代美人吧,等候她的旷世明主,等候一段不误江山不误美人的爱恋。
时至今日,我仍是最爱两个半人的对于爱妻的吊亡词,一个是苏轼,苏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是就是纳兰容若的:凭仗丹青得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剩下的那半个就是金岳霖,金老了,为什么算半个一是林徽因不是金老的妻子,二是金老的也不是吊亡词,只是在金老八十八岁时接受采访时说:她去世我给她写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在金老的心中林徽因就是他的四月天,不温不火,有如春的盎然,夏的静谧。林徽因曾对金老说过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一生便是无法做还了。金老却也当真如此,一生只钟情于徽因一人,此生未娶。相比之下的徐先生与陆小姐的爱情,梁思成晚年续妻,金老可谓当真的爱呀!而且一爱就是一辈子
有些人是不会在回来了,即使他们仍然与我们同在一个城市里,同用一片广场,却也是换了心境、视线。纵使相逢也不在相识。这是最大的悲伤却也是最大的欢喜。有些事不可挽回了,记得亦是徒增迷惘。最好的时光是经由记忆粉饰的过往,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忘记疼痛,在下一个路口,看见,发现,时光。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当真对的心伤
桃花依旧笑春风,而美人又在何处?是不是当真要我把栏杆拍遍,才会有一个美丽的过往?
那个像风一样的女子——林徽因
曾有人说过林徽因是一朵白莲,我想应是如此吧!
当这个冰雪聪明的才女出现在这个世间时就已经注定了,世界因她而绽放。
她带来了江南水乡的灵秀,带来了西湖白莲的清韵,也带来了青石小巷那一季的烟雨,她以清绝的姿态,独自行走在人间四月天。
曾几何时,我识得了那一袭素衣女子,是在安意如笔下聪明独立的林徽因?还是白落梅笔下理智美丽的林徽因?我想,当我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时,我便与林徽因相识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吧!
这个像风一样的女子,来自于美丽的烟雨江南,带着诗意的情怀,成为了亿万人心中期待的白莲。
也正因为如此,徐志摩为她唱了那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也正因为如此,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也正因为如此,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的守候一世。
我不知道要怎样欣赏这样一个女子,她不允许感情的放纵,只是温和的面对,所以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更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诗意又真实。
林徽因是优秀的,徐志摩是浪漫的,梁思成是真实的,金岳霖是执着的。也许,浪漫注定只是一场心喜的邂逅,至多眼前一亮而已。浪漫冒傻气的徐大才子自以为一往情深,其然命运早已注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在那样混乱的年代,依然纯净自然,携手挚爱一起修建北京古城,以不懈的努力去对抗蒙昧的现实,即使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这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她。
结语:最后我只想说,我喜欢的那些女子,曾经都真实的存在过,如今她们都已远离,让我只可追忆,不可会面。无论历史怎样,无论她们经历过什么,我都依然欣赏,愿我心许的美人们,在时空的另一边,一切安好。
三毛,相遇在最美的时光
素颜如水,淡香如墨,静雅如画。她,三毛,一个多少人曾爱慕过的女子。
三毛的人生是看上去有些漫长,回首却是一个短暂的故事,关于她要从台北说起。那年台北的旧时光,存在于呢喃的温柔之中,缓缓慢慢而渗透出的深刻,懵懵懂懂中流露出似爱却又不是爱的偏执。这一年,她遇见了顾福生。莫名的一丝情愫让淡然的她主动的走进了顾福生的生活,从此她的心境也在绘画中得到提升。她曾说,这半生承恩的人很多,顾福生是一个转折点,改变了她的少年时代。能说出这样话的人,自己本身该是怎样的透彻。在与顾福生相处了三百个日子后,顾福生的离别换来了另一些人相遇。这里有带给三毛明媚春光与丝丝暖意的韩湘宁,有让她领悟到艺术的空灵与严肃的彭万犀,还有给她无数鼓励让她重拾人生信心的陈若曦。更有茫茫人海中让她认出、找到,但终究还是相互辜负了的舒凡。
爱他,是从爱他的文字开始的。我想大约也是只有那样沧桑老旧却纯粹的年代,才可以养出如此志向高远但情爱无邪的女子。初恋,从这时开始。舒凡的文字不是为了向谁述说什么,而是为了与三毛相遇。可是,他教会了三毛怎么去爱的时候,他们却不再相爱了,但我相信三毛在他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二十年后舒凡为三毛即将出版的《雨季不再来》写序,那时他已娶,而她还未嫁,他们久别却未重逢,只可道一句且行且珍惜。
与荷西的第一次相遇在一九六七年,西班牙、马德里。那是一次美的伤人的记忆,但故事却是六年以后才再次继续的,不同的时间,相同的人。六年,这个比花期长比寂寞短的时光,教会了荷西成长,教会了三毛不逞强。有时会想,如果没有德裔男子给的离殇,他们还会不会有那段美好时光。
日光甚好,却不是人心的安稳。拉芭玛岛的这天海面与往常无异,但三毛却不知道这里隐藏着苍凉,也是荷西将赴的刑场。那天的不平静之后,光阴依旧好柔艳,但此时的三毛也只能一个人顾影自怜。荷西已经化作了那海边的一道地平线,永远的消失在天边,消失在三毛的视线。这一次的离开,真的是后会无期,但却占据了三毛最美的记忆。虽然短暂但却可以记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情绪,这是一种明晰,也叫随你而去。
十二年后,当我们都以为旧时光沉淀下来的时候,三毛又带给了我们另一种领悟。她的荷西,她的旅行,她的命中注定。她离开了我们的记忆,走的匆匆又朦胧。当所有的热烈与过往都已消散,都已耗尽的时候,她终于落定决心,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她的荷西。有时候,放不开就看不到未来,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运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三毛正是看透了这点,才走的决绝,走的义无反顾。
到如今,岁月安然无恙,草木毫发无伤,人世间却因为曾经有过三毛的身影而庆幸不已。那些被珍藏过的美好时光,那些她曾经有过的流浪,以及不肯散去的过往,都是她另一种表达的愿望。此刻惟愿岁月静好,相遇的目光落在下一个转角。
第二篇:散文 材料
【复习目标】
1、回顾散文的基础知识
2、了解散文的中考考点,学会判断散文常见题型,培养题型意识。
3、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点。
【复习重点】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答题思路及答题要点。
【复习难点】掌握方法,学会答题
【复习方法】讨论法 总结法 练习法
【复习过程】
一、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内容,把握情感)
2、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二、知识回顾
1、散文定义:散文(文学性、形象性)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即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4、散文阅读考点题型及其分值:
A感知内容把握感情(2-4分)
B 分析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作用(2分)
C 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2分)
D 评价理解感悟(3分)
(具体: ①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②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③概括文段内容;④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⑤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⑥品味语言;⑦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 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
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
怀古类——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④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
送别类——借事抒情、借景抒情
⑥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⑦有时也见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
③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
④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⑤反问:加强语气
⑥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⑦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
8、结构上的作用:
①点题 ②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③设悬 ④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⑤铺垫、推动情节⑥过渡(承上启下)⑦对比 ⑧总结上文
⑨提示中心(深化主题)
三、考点回顾
考点一:整体感知文段,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主旨
1、常见题型
题型
1、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①扩展文章标题法;②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③叠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线串珠法(抓线索)
⑤六要素法:叙述六要素,连缀成话。
题型
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方法: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
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题型
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注意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讽刺了、歌颂了、鞭挞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社会现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怎么样。
阅读时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首先思考阅读的文章适合用哪种方法概括,其次在概括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语气要连贯、意思要简明。
考点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第三篇:散文精选
篇一:现代散文精选
一、入选理由:
梁启超“新文体”的典范,充沛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期盼,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年02月23——1929年01月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为民族的振兴四处奔走。
二、入选理由:
一篇谈论时间问题的经典美文,寓意深邃,文情并茂,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 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 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 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三、入选理由: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比喻和层进句式,共同演绎出火烧云上来、变化直至下去的整个过程。全文直接从色彩变化入题,通过对地面上人和动物的外观变化反衬出火烧云的颜色,进而突出火烧云的绚丽多变,自然引入对于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故事性的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态美。火烧云(萧红)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小说有《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有《孤独的生活》、《火烧云》、《回忆鲁迅先生》。
四、入选理由:
《海上的日出》是巴金的散文名篇,描写景物的高超手法,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好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海上的日出(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代表作:中篇小说《灭亡》。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五、入选理由: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香山红叶(杨朔)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刘四大爷做向导。刘四大爷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找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已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刘四大爷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象枫叶?” 刘四大爷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刘四大爷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象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刘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睛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刘四大爷。
关于作者:杨朔(1913——1968)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县人。青年时期曾在东北哈尔滨学习外国文学,并从事翻译工作,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开始写散文和小说。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革命根据地。1942年春,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这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随军转战。1949年转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任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后转到中国作协。1956年后,担任中国保怀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亚非人民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常驻开罗),中国亚非作家常没事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诗的意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精炼,有独特的风格,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散文代表作《荔枝蜜》、《泰山极顶》、《香山红叶》、《蓬莱仙境》、《茶花赋》、《铁骑兵》。篇二:散文精选 夜深了,不想睡,只因夜太美。劣的文字来怀念我们曾经的岁月
当雨落成诗:当叶落成殇:当雪已倾城 爱到飞蛾扑火
青烟鸿影一盏茶,孤灯小楼听夜雨 烟雨江南
青烟鸿影一盏茶,孤灯小楼听夜雨 文烟雨江南
斟一盏香茗,点一支烟,独倚轩窗,眸凭夜雨,落寞任雨舞,孤独任风伴。雨点点滴滴悄悄奏起岁月的乐章,风徐徐而来静静伴着记忆入绮梦。
晶莹雨滴抚着流年的瑶琴,寂寥凝成行行斑驳的宋词,染了一曲春思,染了一眼胭红,染了一生尘梦。
翩跹绵绵的细雨中,落入淡淡的花心间,挂在幽幽的嫩叶上,倾听徐风吟唱,碎落静谧孤夜,演绎一幕幕花前事,演绎一段段断桥情,演绎一首首红尘曲。
几番梦回,暗香凝情,烟雨氤氲了视觉,雨帘倒映着,那幕转身遗落的清泪,溶入雨滴洒落在大地,溅起红尘滚滚,断了浅缘,陌了天涯,踽踽独行,飘零雨中,瞬间沧海俱变,刹那物已人非„
眸对苍白的雨,抬手捧起点滴雨水,丝丝凉意侵入心间,倾间心也苍白。
忧伤在细雨中缠绕不断,黄灯残照孤影,倾听窗外流年的琴瑟,静静拿起清茶,看那清水倒映昔时容颜,唇轻轻贴在茶杯,让缕缕暗香入心扉,让丝丝忧伤缠心头。点点雨滴紧凑一段哀曲,声声入心,闭目饮尽清茶,苦香缠绕,更伤情。
雨落雨洒雨满天,茶苦茶香茶填心。孤影缠雨谁怜?一盏茶尽谁添?雨入寒墙相伴,胭脂泪落茶杯。憔悴雨笑憔悴人,岁月茶蘼寞心房!
纵横交错思绪飞入半空,顺着细雨斜落,滴滴答答,谁姗然步履,踏在红尘中,平平仄仄行在宋雨中,款款而来,用轻盈的曲子诉说千种风情,缥缥缈缈从远方传来,缥缥缈缈从远方远去,遗落一双痴望双眸,遗失一颗痴恋的心。一夜雨,一杯茶,一种闲愁,两处离绪,雨的情你何时能落尽?茶的香你何时能殆尽?无奈,点点滴滴,无奈丝丝缕缕,落寞了心扉,这次弟,又乍一个愁字了得!
袅袅琴声入耳,缕缕暗香入心。孤灯残照,怜影难抚,持笔暗香盈袖,伤痕墨入短笺。在这雨落的花影中,你我隔窗相望;在这清茶的暗香中,你我相依相伴;在这孤寂的小楼中,你我执笔诉情;在这寂寥的空间,你我静听心声。雨幕惭行远,茶尽心将还,青烟鸿影一盏茶,孤灯小楼听夜雨„ 佛灯轻氲浓愁 作者: 潇湘妃子
隐现云陌的素绢,染了几许朝雨的清冷?
潮水往复的韩江,翻了几许璧月的雍容?
柒音索瑟的凤弦,击了几许疼痛的思念?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不敢知道,我已失去所有发问的勇气!我已断了所有念想的幽渺!两年来,我心湖的烟柳不再弄晴,我思林的芳草不再繁华!我逃开所有,逃开湘子桥的隐约箫音,逃开牌坊街的冰冷玉璧,逃开开元寺的袅然烟香,我蓄集了所有的梦想,堆砌在那北阁佛灯跳跃的火苗上!
佛灯的光线,碎了几番心潮涌起的浓愁?
颔首,佛灯微影重叠,隐现着那渐暖的渔灯。这灯光亮得了半角韩江,却又如何亮得开我心上的迷离?旧恨绵绵的躯体,眼中除了寒江万里,还望得见几番生机?佛灯那苍黄的色泽,染透了密郁的竹叶,渗出一丝丝的凄凉,这厮又该添了我多少郁结?
驻足,佛灯微光渐散,那本为佛家之物,本是引着世人穿透心间的雾霭之物。叹我这沈休文,多情多感,踏至何处,触及何物,总失不了一份离人心上秋的悲凉。颔首千次佛灯,总失不了凄然,倒是污了灯光的清寂,污了佛家的风尘。
泪陷,佛灯微色浓阔,那昏黄记录的旧时月光已不再,那暗淡重叠的旧时萧音已不再。可怜这三千里寒风,添了这半里路的苍冷!倚着那弦月,任潮水击得船桨左右摇动,费了泪的痩影,触及什么都是痛!枕梦罢,心口直翻涌起月下他吹箫的情形;提琴罢,泪光又升腾起船头处他浅笑的风姿!叹一句,春夜不堪情浓,邀星独饮溢愁!夙愿断兮琴音缢,玦月阴霾四面相逼,回忆曾经过去,红绸早已梦瘗,空余一地悲戚,也许,用一生泪滴,再等不到奇迹!
情缘断兮梦烟翳,残叶凋零埋葬昕夕,染弦染指胭离,青衫乱了香菂,白落一池阴曀,或者,用一生血谛,再不会有归期!
佛灯还在,只是泪又乱了思绪,添了愁情!
„„
★仅以此文,哀悼一位曾起誓不会离去,却违背诺言的尘封在韩江水底的痴情人,哀悼一段曾奢望一起叙写,却由我独终的淹没在韩江波下的感情。
——潇湘妃子 父亲的口头禅 石林闲散
父亲做古已经二十一个春秋了。
可是,二十余年里,每当他来到我的梦中,我的心总是痛着,酸酸的,甜甜的痛着。却对父亲说不岀话,心里堵得慌,总有一种想放声痛哭的欲望。虽然父亲仍是满脸严肃的盯着我,甚至又在骂我,或者追打我。梦醒来,虽然我已悲泪浸帎,但我总想仍回梦里,把梦延续下去,为的是再看一眼我的老父亲。
常常想念父亲,我便常去他墓地看他,总会情不自禁地跪在他的墓前,双手扒住坟头,脸贴在墓碑上,哽声叫声"爸爸--",千言万语却又堵在心头,说不岀来。想放声痛哭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二十-年了,总想为父亲写段文字,可父亲于我,是座陡峭而巍峨的山,文字的脚步不知从那块石那撮土攀援的好。虽然父亲一生艰险一生平凡。
父亲,和中国的大多数父亲-样,自己不识字却非常重视儿子读书。但父亲重视我读书却有些特别。在我刚五岁时,他就把送我进学校。他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他还对幼小的我说,“你读不好书,就不如头猪!”奇怪的是,父亲又从来不限制我只读学校的书。只要我读的是书,父亲便绝不会干渉我读的是啥书。他说,只要是书,总是有益的。
同时,不管我能不能听懂,父亲还常常严历的训诫我,说,人,从小就要立志向。他还跟我讲他的故事:少年时,他就立下了,要重振他爸在他两岁时抛下他们毌子四人撒手人寰前,被他烧进鸦片烟枪的那份偌大家业的志向。后来,他也真的这样做了。这我信!因为“阶级斗争”时期,我曾亲耳听见-个到我们院子来接受训话的大地主悄悄对父亲说,“再迟解放三年,你比我这地主还大,挨的斗还多。”
在那“狠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父亲还经常悄悄带我上街搞“投机倒把”,教我学做生意。他说锄头能挖岀金娃娃,生意经中也有金元宝。当年,我不明白父亲的用意,甚至还有些反感。到中年时我“下海”后,我才尝到了甜头。我好感激父亲给我打下生意的基础。也终于明白了,原来父亲是想多教会我一种谋生手段的良苦用心。
“文革”初期,小小一个生产队长的父亲,却被打成“当权派”,晚上,被队里的造反派揪去批斗。社员会上,造反派强按父亲的头,要他低头认罪。父亲昂首望天,犟起脖子终不肯低。第二天晨早,能干的父亲,照常有条不紊地安排社员南山割麦,北田栽稻。当毌亲为他担心时,他又用他那句口头禅宽慰她,“怕啥?世间事,一阵风。”父亲看到小小年纪的我,跃跃欲试准备找借口报复造反派的儿子时,他又厉声斥责我,“你才几斤几两?长你的本事,去看书!”
父亲,在我青少年时期,还时常有意无意给我讲他年青时的事。他说他小时捡过柴卖;随继父在荒山野岭搭住茅棚,开过荒;青年时,被拉壮丁拉苦了,还组织过四十几个相同命运的人,扛上长把弯刀,背起火药枪,上山与壮丁队武装抗衡过;为交捐他打过保长;还为受辱,在大街上他大骂(伪)乡长被关,他又砸烂乡公所门窗硬闯岀来了„„每次讲完故事,父亲总会感慨:“人啦,要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临了,他还总不忘那句口头禅:“世间事,再难、再险,也是一阵风。”
但懵懂少年的我,只知道父亲的故事惊彩,够刺激。并不懂父亲为啥给我讲这些,更不懂他那句囗头禅是啥意思。
后来渐渐长大了,再听父亲的故事,才慢慢咀嚼岀,一字不识的父亲,是在用他自己的行动,自已的故事告诉儿子,人,要想在世上立足,就要尽量多学本事。人,来到世间,总会经历许多艰难、险阻,也总会遭遇不公和欺凌。而在遇上困苦、坎坷时,不可退缩,要敢往前闯。这些遭遇又总会象-阵风,再狂、再猛,也总会有过去的时侯。这些,就是父亲的口头禅的禅机吧。
但父亲对我又是极其严厉的。他见我从小就不怕事,专惹人所不敢惹的恶人、歪人,甚至有时无理也爱去主动惹事。他就会对我非打即骂,还常常教训我,“不怕事不等于去惹事。尤其是不占理的时候!”虽然他近四十岁时才生了我,但我几乎从沒见他对我笑过。
就这样,父亲用他的故事和他的口头禅,铸就我一生无论是在事业、情感,还是生活都历经坎坷,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刻,也从不退缩,敢往前闯的性格。也养成了我不管是富豪还是达官,只要我有理,我敢正靣交锋的秉性。虽然这秉性后来曾给我带来厄运,使我几次跌入人生低谷,也数次失去升迁的机会。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总能在跌倒后迅速站起来,而且站得更高。也活得更有尊严,活岀了个铁骨铮铮的男人。
长大后,我开始独立闯社会。但我仍沒闯岀父亲那充满关切、翼护和导向的复杂而严厉的目光。父亲呵父亲,这就是我的父亲!
那年,因为看不惯“造反”岀身的生产队长,依仗权利经常对人家大姑娘、小媳妇随意调戏、亵玩,我愤而动了手。疪护地主子女,殴打革命干部。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个年代,可是件掀天大事。那天傍晚,公社派一个班的持枪民兵,带枪来抓我扭送公社时,在我竭力的反抗中,父亲见我终于寡不敌众被扭住时,护犊之情瞬间爆发,但又无力翼护的无奈,使他一声悲嚎,纵身跳进了严冬刺骨的塘水里。父亲,难道那时,你信奉了一生的囗头禅倾刻坍塌了吗?难道这件事再难再险,就不是世间事?就不会是一阵风,不会过去吗?
然而,父亲的口头禅依然禅机灵念,事情真如-阵风过去了。半夜时分,当我人证、物证俱全,囗若悬河般-番大道理、小理论驳得“革委会主任”和队长理屈词穷,而平安归家时,父亲,我看到了你平生第-次流泪,也是第一次当靣夸我,说我能平安脫险,就证明我有点儿本事。但你瞬间又是一脸严肃,还骂我,说沒记住你“不怕事但莫惹事”的话。可是,父亲,你可也曾说过“人要敢斗恶护弱才算真胆量”的呀?篇三:《百年中国散文精选》读后感 《百年中国散文精选》读后感
假期里我在家里读了由顾镶、雨柔选编的《百年中国散文精选》,读完后深有感触,它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受到不同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智慧与对生活的信念,我觉得在一本书中,能够读到这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本书收集了不少近代作家的精美散文,并且每一篇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精品,文学家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确如鲁迅所说,是中国文坛上“散文小品的成功”。
徜徉在百年哲思散文的海岸,一路的灵光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精选的经典散文作品就像构起了一个清新典雅的自然王国,无比悦目。也许这些文章并非全部是精美的珍珠,但他们一篇篇美丽而迥异,给读者播撒着智慧,向人们洞开了一片片思想的家园。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文章现在读来仍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虽然写的都是稀疏平常的小事,但是,这些事情在他们的笔下,却演变成了人生思考,使他们成了一系列人生边上的眉批,永恒纯粹超然,让人们觉得每一篇散文都由于浸入了思考而被垫高了层次,让人们不觉得便有一种被这些散文呼唤的感觉,它呼唤起了读者的审美愉悦,还有着启人心智、点悟生活的另一种功能。它们再次证明:优秀的散文作家都兼为驾驭文字的高手和深邃敏锐的思想家。瓦雷里说:“诗歌是跳舞,散文是散步”。其实,仅仅在散文的世界里,就既有作家直接倾吐灵魂隐秘、气血充盈的情感舞蹈,又有闪烁着创作主体新知与睿见的智慧的思想散步。书中许多作者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隽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薄、沈从文的轻灵曼妙、丰子恺的厚重平实。其他的,也都各有千秋。正如季羡林所说:“美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名篇。我所说的身边琐事范围极广,人身旅途中的所历所感,无不包容于其中,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攘的人群,撷取其中一颦一笑,写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事物。这样的文章能净化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性灵,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见真理,琐细之中见精神。”
合上这本厚厚的书,我轻轻闭上眼睛,感觉内心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澄澈和明净。仿佛受过了一场春雨的洗礼,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让我看到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广阔的胸襟。让我不禁感觉原来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的琐事并非只是淡然无味的,而是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的体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参悟出人生的真谛,变得越来越成熟。
第四篇:散文
路中间有棵树
公园的路中间,有一棵挺拔的树。
相对与周围的树,它显得格外直。
我不知道
它在这里站立了多久。
但我可以断定,在没有路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棵树。
它静静地,静静地,站在镶满地砖的路中间,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一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在烈日下,为公园里的游客,铺出一条通往山顶的路。
我似乎看见他们挠着头,不知道怎样对待
这一棵恰好长在路中间的树。
是改了路,还是砍了树?
不知是谁敲碎了地砖,圆满的绕树一圈……
于是——
路还是那条路,树还是那棵树……
第五篇:散文两篇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永久的生命》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共 5 页 第 1 页
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
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
赞美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谈生命易逝。
第二部分(第2~3段)谈生命神奇不朽。
第三部分(第4~5段)赞美生命。
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
4.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5.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6.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
7.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
共 5 页 第 2 页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
8.欲扬先抑,凸显主旨。
分析见前面“整体感知3”。
永久的生命生命易逝
豁达生命神奇
乐观赞美生命
积极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1.听读。听音频朗读,认识生字。
遏(è)制 飓(jù)风 濒(bīn)临 俯瞰(kàn)
2.指点学生朗读。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3.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2~4段):分说。
第一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二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三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
共 5 页 第 3 页活态度。
4.默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问题探究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①爱情可以带来狂喜;②爱情可以摆脱孤独;③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①了解人类心灵;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共 5 页 第 4 页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课文中,作者用凝练含蓄的语言叙写了自己一生的纯洁而无比强烈的人生追求,表达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激励我们有所追求,奋发向上。
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胸怀博大 积极乐观
本课两篇散文都与生命密切相关,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气,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熏陶,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褒扬,创造自由舒展的空间,使学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学生个体生命情感在积极、活泼、明朗的教育环境中得以无声地滋润、涵化、延展、厚实,把教育中的个体生命引向高处。课堂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共 5 页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