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税收在我身边
小学作文:税收在我身边
星期六下午,我和姐姐一起去湖塘买鞋子,挑完鞋子后,我们便来到了收银台给付钱。付完钱后,我们问服务员阿姨要发票。阿姨对我们说:“小姑娘,发票用完了。不如我给你优惠一点,再送你一袋薯片怎么样?”
正当我想说“好”的时候,突然看见了旁边那个叔叔买完东西后,营业员阿姨给了他一张发票。这时,我耳边回响起了宋老师的话语:“同学们,当我们在外面吃饭、买衣服、鞋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问对方要发票,要不然你就是在帮助他们逃税啊,同时也是为你们自己留下消费证据,万一商品有问题还可以找他们……”我想了想,还是不要优惠和零食了。我对营业员阿姨说:“阿姨,为什么刚才那位叔叔有发票我没有?阿姨,我还是不要优惠和零食了,你还是给我发票吧!”阿姨拗不过我,只好开发票给我。
回到家,我问爸爸有没有向税务部门交税?爸爸说:“越越,政府关心我们这些外来农民工,当我们的收入在5000元之内,是不用交税的。”我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对税收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有了税收,一座座大桥才能横跨江面,一幢幢教学大楼才能拔地而起,一颗颗人造卫星才能飞上天空……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你不缴税,我也不缴税,那样的话,国家就会失去经济上的保障。让我们携起手来,依法纳税吧!
第二篇:税收在我身边征文
文章标题:税收在我身边征文范文
我叫***,是**城关镇交通北路经营铝合金的一名个体工商户。说起与税务部门打交道的历史,已有了近20个年头。
记得我开张的第二个月,我与税务干部有了第一次接触。那时我对税务干部的印象不好,因为,前来办事的税务干部大多态度生硬,不好接近,除了催你办证、缴税、交罚款之外,很难看到纳税服务的一点踪迹。更有个别税务干部到店里来买东西给他打个七八折都不满意,非要给他打五折,对此我是敢怒不敢言,谁叫人家是专管我们的管理员。
记得是1994年下半年,正值税务部门稿机构分设,管理我们的税干就更多了,有时国税的小徐刚走,地税的小李又来了,两边都怠慢不得。当时我真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设两个税务局,这不是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吗?所以,我对税务干部还是没啥好印象:一群傲慢但又不能得罪的税务专管员。
税收征管改革后,税务部门取消了专管员制度。过去那些专管员既收税,又管理,还搞稽查的模式,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只有按时申报纳税,税务干部一般不会登门“兴师问罪”喽。我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然而,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更让我由衷的感动,现在的税务干部怎么了?他们倒成了我们纳税人排忧解难的服务员。
我爱人是个残疾人,下身瘫痪已经有十多年了。我既要打点生意,又要持家照顾自己的丈夫。每当纳税期到来时,总有税务人员上门,问及上门缴税方便不?有时我确实抽不出身来,他们就主动帮我送税;平日里,税务干部上门来,也总是问我缴税有什么困难不?定税合理不?对他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我还能说什么呢?最近,国税局税源管理部门对管我们的税务干部作了调整,他们又派人在轮岗前一个月内对我们进行了走访,聆听我们的意见……。
变了,真的变了!这是我们今天纳税人的心声。虽然都是这些小事,但这些小事让我感受倒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他们从“专管员”、“管理员”变成了“服务员”,从转变中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纳税人地位的提升和荣耀,我为这种转变而叫好!(作者系**城关镇交通北路个体工商户)
《税收在我身边征文范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税收在我身边征文范文。
第三篇:浅谈税收在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浅谈税收在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税收职能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这种分配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税收的这种功能可概括为财政收入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监督反映职能。
(一)税收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职能。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职能,有的将其简称为税收的财政职能或财政收入职能。由于税收分配是一种无偿分配,税收收入又具有及时、充裕、稳定、可靠的特点,因此,税收一直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
(二)税收宏观调控的职能。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反映了税收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职能。它使税收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正是由于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税收才谈得上反作用于经济。但这种反作用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只有认识、掌握了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规律,认清了税收调控的作用机理,才完全可以运用税收手段来调控经济,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
二、税收在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一)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根据税收调控所涉及的范围的不同,税收宏观调控政策可分为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税收总量政策旨在通过调节宏观税负来影响宏观经济总量,这类政策通常有:高(重)税政策、低(轻)税政策;增税政策、减税政策;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中性税收政策等。税收结构政策则是通过有条件的税负差别对待来影响经济,以实现结构性调整,这类政策主要通过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不过,税收总量政策与税收结构政策所产生的调控作用是不同的。税收总量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当经济增长过快、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通过提高宏观税负,实施紧缩型税收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水平,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反之,当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过高时,通过各种减税措施实施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
总量政策的作用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因而影响面大,而税收结构政策的作用相对而言,则呈现出局部性、多样性的特点。当然,经济的总量平衡,也需要以结构平衡为前提,因此,税收结构政策也间接地影响总量目标。税收结构政策的局部性是由其调控对象的局部性决定的。同时,调控对象的局部性决定了其调控对象的复杂性,因而使结构政策的作用呈现多样性: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税收可以调节级差收入,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税收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税收可以引导资源的地区间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税收还可以校正经济的外部性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国内经济发展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如何避免国内经济遭受国际市场的震荡,以保证开放型经济的稳步发展是现代政府宏观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税收调控在这方面也具有稳定作用;一国的总体税负水平不仅影响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为税收成本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而关税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效的税收政策无疑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二)税收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地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也是税收调控的重要目标。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突出,少数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存在非法收入。如何规范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税收是社会经济的杠杆,应充分利用其作用调节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从而达到建立共同富裕社会的目标。如,一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征收遗产税和赠予税,鼓励年青一代自力更生,有效地控制财富差距代际积累。三是对非劳动因素带来的高收入,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税收加以扣除,收归国家。对一些国家特许的垄断经营的行业和企业,应征收垄断利润税。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方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五是调整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地区平衡发展。六是废除现行农村税费制度,统一城乡税制。
三、税收调控的局限性
税收具有较强的调控功能,但税收不是万能的,税收调控不仅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而且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这种内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税收成本是投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税收是投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税收调控是通过具体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现出来的,法律、法规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和严肃性,这决定了税收调控政策不宜(也不易)多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一般只适合于中长期的调节,而不宜用于短期调节和临时调节。
(二)税收调控空间有限。税收调控由于受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的双重制约,因此,现实中增税或减税的政策出台都须慎重考虑。
(三)税收调控在操作上的制约。一般来说,税收调控政策的干预性越强,其调控内容和调控过程也越复杂,其所带来的负效应也越大,其直接操作成本往往也随之激剧增加。税收调控的局限性决定了税收政策的运用还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有机配合。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调整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就要调整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将各类应税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实行按年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个人收入调节力度,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调节供求关系,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供求平衡。经济能否均衡发展,取决于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中国是一个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让各个地区走上富裕之路,必须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比重,通过转移支付办法,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根据供求状况,实行以减税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既是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也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三)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不是趋向共同富裕,而是趋向两极分化。因此必须对合法收入保护,并依法征税;对过高收入作适当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必须坚决取缔和打击。
(四)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可采取投资抵免、降低税率、税前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清理整顿过多过滥的减免税,取
消歧视性的税收优惠,避免引起不公平的竞争和反倾销案的发生。
第四篇: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精选)
发挥税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除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社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税收关系千家万户,税收涉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税务系统点多面广、队伍庞大,税收内部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社会管理任务的基本保障。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党组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税务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及时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新课题,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引导广大纳税人自觉依法诚信纳税,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工青妇等党群组织要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努力发挥广大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税收法治环境。依法、公正、文明的执法就是最好的服务,也是税务部门参与社会管理的重点。各级税务机关应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立法和制度建设,为社会管理提供税收法制保障;提高立法和制度建设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防止因决策不当、政策失误带来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税收执法,切实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努力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使税法得到有效执行和普遍遵从。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积极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执法考核和过错追究力度,防止违法违纪和损害纳税人利益行为的发生。
三是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措施。政策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税务机关应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发挥税收制度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支持教育医疗等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税收调控措施,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是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各级税务机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把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作为税收工作的核心业务,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拓展办税方式,简化办税环节,健全纳税人诉求收集、分析和响应制度,减轻纳税人负担等有效措施,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制订税收政策和措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全面、明确地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信息,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税收工作透明度。大力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和制止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进一步密切税收征纳关系。加强对涉税中介的职业监管,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机制,积极引导涉税中介为纳税人服好务。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到“案结事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五是大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把机关内部管理放在社会管理的大环境中加以统筹和加强,认真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治理纪律松驰、庸懒散等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广大税务干部满腔热情做好服务人民群众和纳税人的各项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精简会议、文件、评比、检查和要求基层重复报送的报表材料,使基层有更多的精力服务纳税人。强化涉税舆情监测与引导,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税务系统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
六是大力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加强税务干部思想建设,引导广大税务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念,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更好地服务人民,打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切实以人为本,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包括纳税人过上更好生活。加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广大税务干部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引导广大税务干部做社会管理工作的表率。加强基层税务干部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广大税务干部在促进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抓税收管理,促优化服务,保和谐稳定,不断提高税务部门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发挥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挥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和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在奠定国家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认识税收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中的地位和责任,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财力保障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物质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税收从本质上讲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并通过运用财政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关键的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出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政府需要拿出大笔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为促进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政府用于调控经济的资金支出也大量增加,如增加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等。税收收
入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对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各级税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在组织收入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分税种、分行业、分税目地细化各项征管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搞好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同时,加强与工商、国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共同构筑税源监控体系。
二、积极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可以自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熨平作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调节机制。同时,国家还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平衡社会总供求的矛盾、调节资本投向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实现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平衡和协调。
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当前应重点把握好两点: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国家有关支持国有
企业改革、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提出制定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税收政策的建议,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二是按照“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步伐,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强企业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的动力;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行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健康发展;完善地方税收制度,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提高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等等。通过建立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利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只有公平、公正,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公,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明显。因此,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分配工具,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把税收称作社会的“减震器”、“调压阀”,指的就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的这种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运用税收这一调节工具,着力强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好“减震器”、“调压阀”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一是着力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特别是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税收征管,建立“双高”人员个人收入档案,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打击各种偷骗抗税行为,堵塞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同时,国家应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及早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重点是提高费用扣除标准、拓宽税基、优化税率结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二是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及早开征遗产和赠与税,着力加强对高消费、遗产继承和赠与等行为的税收征管,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三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税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征管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大力加强社保费征管,提高征缴率,确保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及早开征社会保险税,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四、规范执法,优化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税收事业发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重要条件。理
论上讲,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纳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公民(或法人),由于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公民(或法人)财产的一种无偿占有,征纳双方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处理不当还可能激化,发生偷税、骗税甚至暴力抗税,形成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如何化解征纳矛盾、融洽征纳关系,成为税收管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必须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把执法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税,严格税收执法,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落实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纳税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同时,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制约,不断提高税收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规范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服务。通过搞好纳税服务,加深征纳双方的理解,增加信任,拉近距离,建立起平等、互信、融洽、和谐的关系。继续广泛开展税收宣传活动,通过送政策上门、送税法入户、开展纳税咨询等形式,强化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共同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