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2:1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读后感》。

第一篇:历史读后感

历史论文读后感

有幸一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刚入馆口,是由邓小平先生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在准备来的时候我已经百度过它的信息,馆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馆内陈列着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一些图片资料。

进入序厅,是一座巨大的铜浮雕,上面刻着“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左右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曲谱,顶部悬挂着8口方形古钟,象征着八年抗战。我们在初中高中的课本中就已了解到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对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杀出了一片天,让强国刮目相看。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伤亡人数3500余万,财产损失约6000亿美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展览中,我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急时刻我们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方同胞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形成一股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冰释前嫌,一起来拯救这片土地„„“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入侵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我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人发现他的胃里全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人包围在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的写照,是他们凝聚起了中华民族桀骜不屈的脊梁。实话来讲,中国抗战的胜利离不了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最终的胜利还会指日可待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望着这些照片,我又想起了南京大屠杀,那是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它给六朝古都添上了一抹血腥。那段痛苦屈辱的岁月,望着被杀的丈夫与子女的母亲又是怎样的痛心;望着明晃晃的枪支大刀的孩子又是怎样的惊慌失措;本该静静度完余生的老人们又是多么悲愤!这一切的一切,都紧紧扼住了我的喉咙。我没法想象一个平民百姓对死亡的恐惧之情;无法想象在他们面前比“死”更恐怖的日本人。更无法想象抗战军人的英勇无畏;无法想象他们面对凶残的敌人时的智慧与冷静,我没有经历过这些,看着想着这些画面却足以让我瞠目结舌。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了,发生在了中国,发生在了南京——一个著名的六朝古都!但在那个时候古都变成了废墟。

走出展览馆,我的心中虽饱含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人数3500余万,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而且中国抗战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国力衰微、经济落后。我们常听别人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错的。正是对历史的经验总结,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把改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通过改革,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事实表明,只要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抓住当前国际合作的大好时机,采取既大胆进取又慎重稳步的方针策略,中国的改革必将成功,中华民族也必将崛起。

只有使我们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利益,都能满怀希望地生活,社会才具有向心力,民族也才具有凝聚力。在当代致力于祖国的富强与统一正是我国各阶级各阶层共同一致的最好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仍将聚合起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拚搏不息。中国近现代史一再证明了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团结,就没有发展;没有平等,就没有团结;没有共同的梦想,就没有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高举着富强与统一的旗帜,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新国家,实现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第二篇:历史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读后确实感觉酣畅淋漓,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我读后的感觉,那就是“爽”。一提到历史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枯燥乏味,而本书的作者当今明月却一改常规,取而代之的是调侃幽默风趣,让读者欲罢不能。

本书文风严谨而又不乏幽默,而作者穿插的一些评论尤其是恰到好处,我除了佩服作者那丰厚的史学知识,更是感叹其无与伦比的社会洞察力。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写出共计七册总计861285字史学巨著,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而本书在新浪博客连载三个月逾百万点量,创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迹。因此我也常感叹到“奇人也”!

书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的小说,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朱元璋农民起义,经过艰苦战斗,打败陈友谅,凭借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辅佐登上王位,又杀掉胡惟庸,重权独揽;朱棣被逼造反,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无奈朱祁镇亲信宦官王振,断送了“宣统之治”的太平圣景;嘉靖万历爷孙更是深居简出,不理朝政,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四起;谁知明朝气数已尽,任凭勤劳努力的崇祯如何力挽狂澜,也无法挽救颓势,明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下灭亡。

徐阶严嵩的政权夺势,尔虞我诈;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刚正不阿;张居正变法的百废待兴,改革反腐;戚继光俞大猷的英勇拼杀,抗击倭寇;袁崇焕卢象昇的巧用兵法,评定内乱;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和李自成皇太极的最终进攻„„

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让历史又一次精彩了起来,对于这个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数日间便了如指掌。这里面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liuxue86.com)。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明朝政权。但是他也有许多措施功过难断或者遭人诽议,如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擅杀文人、重开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实行君主集权和高压统治等举措,所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读了这套书,我不禁被书中表现的“厚黑学”惊呆了!这些忠臣、奸臣大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真诚、信义可言?彼此经常搞些你死我活的斗争。很多有才华的人:唐寅、徐文长、方孝孺、解缙,哪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得到了极其可悲的下场。他们的失败有的源于一句话,一篇文章。真可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被别有用心的人一曲解,给大老板——皇帝奏一本,说上句“此人别有用心”,再分析一下这句话可能危及你的皇位,事情就办妥了。圣旨很快下了:满门抄斩,灭九族,还有的灭十族!冤案就此诞生!

正如当年明月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第三篇:历史读后感

历史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读后感。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理解的。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读后感《历史读后感》。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四篇:历史读后感

<<历史的拐点>>读后感

客路中学冯腾玉

这本<<历史的拐点>>书内容从历史的小处着眼,将之无限放大。比如《几块石头-北宋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这“几块石头”指的是宋徽宗爱收集奇石,于是各地农民全都被强迫去挖掘收集石头,各地怨声载道,于是发动起义,方腊起义再加上外族的入侵,北宋就灭亡了。正史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先杯酒释了兵权,然后又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地方行政、财政、军权分属不同官员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避免地方权利过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这也造成官僚机构臃肿,官俸、军费开支达,战斗力不强。各地农民穷啊怎么都是死,不如起义,于是国内起义不断。即便是后来范仲淹、王安石的改革也无法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国内环境差,再加上和外族的战争,造成了北宋的灭亡。书中有些内容则是从野史或不明作者的历史记录中找出,然后放大为一个所谓的“拐点”,这也使得这本书的历史内容可信度大大降低。比如《悍妇捉奸-促使明朝灭亡的偶然事件》。这把从野史里面找到的一个故事无限放大,放大到促使明朝灭亡。个人因素促使一个朝代灭亡是有的,但不可能是随便一个人,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原因!一个官员因为原配捉到自己和私自纳的小妾的事情而受到泼辣夫人的责罚,于是就想通过改国家制度来解气泄愤,国家制度随后也就被改了,然后就引领大明王朝一路走向灭亡„„真就是明明白白的生拉硬拽!不知道《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没有记录这件事,我可以在之后的阅读中验证一下。当然,什么都不能一棒子打死,这本书也一样。虽然在刚刚看了一个章节后就发觉了书的晦涩,但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这毕竟只是作者从一个侧面评说的历史,大众性的非正规读物一般也不会让我们去深究什么,对于我来说就是看个乐和吧。

书只是一个思想的媒介、载体,你可以看到作者写出来的文字内容和他传达的思想,同时它更可以给你很多线索,引导&启发你去思考,想象,这就是书延续性的作用。本书中有一句话“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我想朝代的更迭归纳原因多可引此作为总结吧,这是从大的方面说。从小的方面说,对于我们个人的启示我想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吧。

第五篇:历史读后感‘

历史读后感

在寒假来临之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有趣的书,叫《历史是个什么玩意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里面讲述的是有关于中国现代史的时件,还有袁老师自己对近代史的见解。

对于这本书,一拿到手,翻开目录时,我既感到陌生,又感到熟悉。陌生是因为这本书我才刚刚开始看,还没知道它里面讲述的事件细节;而熟悉则是因为在看到标题后,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中国近代史这几个字,还有那本陪伴着我差不多半年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这本书大概讲的也是和课本的一样吧,我心想。

一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先是书的目录,每一章的开头都用一些俏皮幽默的话做开头,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然后就是内容。袁老师的语言十分幽默,但是幽默的同时,历史的有关资料却一点也不含糊,在资料、有关事件这方面,这本书处理的很好,很严谨。就拿第五章浴血抗倭十四载中的第六节背后的残酷青春中的一段描述中日双方作战武器:小日本一个师团两万多人,比我们的师要大,比我们军要小,108门火炮,24辆战车,咱们中国全国也找不着几辆战车。新四军就更别提了,全军10500人,就相当于国民党一个正规师,6200支枪,这6200支枪相当多的都是村里做的那种土枪,而不是兵工厂生产的。这

段文字就能体现出这本书在文字方面描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但它还不失生动性,接着上面一段的文字又刚好说明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本书的语言是很幽默、很大众化、通俗易懂的:那个土枪土到什么程度呢,战士们“亲切”地称它为脚蹬式步枪,什么意思呢?它打一枪之后这枪栓就拉不开了,得搁地下拿脚踩,那个手没劲,搁地下一踩,弹壳出去,第二发子弹入膛,非常的低劣,你说你要用这样的武器跟日本打仗,你趴地下射击一枪,然后再站起来一踩,那你就牺牲了,就光荣了。所以我们用这么低劣的武器跟飞机大炮坦克毒气,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作战。这段话我一看完就很能联想到当时的情景。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体会到这本书给我的感受,用八个字来概括吧:一本活了的历史书!

下载历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读后感

    历史读后感 《刘少奇》 背景:解放前夕,受中央委托刘少奇到天津和开滦等地为恢复经济,尽快发展生产,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刘少奇故事》是主要从四个部分,描写了刘少奇同志在......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

    拿破仑传读后感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小时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

    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 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读《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而是历经奋斗的流血牺牲、探索的艰......

    历史读后感600字

    历史读后感600字 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读后感600字,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读后感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读后......

    历史故事读后感[精选合集]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

    队历史读后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这几天,认真读完了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心中感悟很多。读《苦难辉煌》,就是在读中国的苦难史,读中国的辉煌历史。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

    历史读本读后感(范文模版)

    历史读本读后感 历史读本读后感 为纪念裘古怀烈士诞辰110周年,奉化史志办年前正式出版了《裘古怀烈士纪念文集》,值得庆幸! 裘古怀烈士的事迹让我弥久难忘,深深地感动了我。......

    《个人历史》读后感

    最近看了华盛顿邮报的前任女掌门凯瑟琳格雷厄姆的自传——《个人历史》,感触颇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传奇的女人吧,《个人历史》读后感。凯瑟琳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