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第一师范有感

时间:2019-05-13 12:1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第一师范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第一师范有感》。

第一篇:游第一师范有感

湖南第一师范游后感

伟大主席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传奇,都让人心驰神往,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向往读书时的毛泽东,他的慷慨与激昂让我走进了他曾经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

这座以黑色为基色调的学府仿佛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这种信号可能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但这座古朴的殿堂却让无数人心生敬仰。

他坐落在并非很喧闹的街区,从屋顶到墙壁都显得古朴典雅虽然不华丽却很庄严。

信步登上妙高峰,一座新教学楼夺目眼前,走进操场来到青年毛泽东铜像前,仰望铜像,不由的为此人心生敬意,在铜像底座题写着伟人的诗篇,潇洒流畅笔锋彰显伟人豪迈一生,随风“飘逸”的衣衫迸发出青春朝气,彪炳伟人青年时代宏远志向和救国救民担负天下兴亡的英雄气概。

还是那口井,使我回忆起伟人青年求学时的一段往事,当年毛泽东就是在这里每天洗冷水澡,以强身健体。现在井中清水泪泪,数尾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翔。不禁又想起梁启超的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雄于地球”想起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走进教室,整齐的桌椅仿佛演绎着一代人杰的勤学上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狂热劲头。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更应继承这种优秀品质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自己都是收益无穷的。

第一师范曾经遭遇过文夕大火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然而学府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现在的建筑大都建于解放初期,依旧而建与往日建筑没有太多区别。

学府因伟人而著名,伟人因学府而成就。青年毛泽东十分好学,他出身富农家庭,毕竟是城市求学当时一些城市里的同学讥笑他是“土豹子”歧视他,然而他却并不理会,刻苦学习,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想到这里我再次被伟人的宽大胸襟和好学的品质所折服。

不得不说,一师范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所谓人杰地灵就是如此吧!漫步在校园中,不经感慨颇多。如此卑微的我来到这如此神圣的地方。想到哪许许多多曾在这里学习生活的伟人,既觉的有一丝骄傲又有几分悲凉。现在的我和那些伟人在相差无几的年龄时,同样站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成就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我却总觉前途似乎没有一丝亮光,不知路在何方啊!

伟人出身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又是不凡的,伟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然而他的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与母校交融在一起,不会消亡。每一个游历这里的人都会受益一生的。

90后的我们同样 拥有梦想,我们同样会 为了梦想忘我的拼搏,我们唯一以前认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伟人的崇高精神。

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相信明天会更好,而我们也将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水利1201 鲁瀚友

学号:201219040129

第二篇:参观第一师范有感(共)

参观第一师范有感

在赵老师对毛主席的文化熏陶下,寒风细雨中,我们踏着坚定的步伐来到了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满怀着对革命仁人志士的无限敬仰之情。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进这充满革命气息,文化意蕴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之称的学校,它座落在长沙南秒高峰下,面临滔滔湘水,与岳麓山隔江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去追寻它。今天我们踏上了这曾经培育了一代伟人的土地。去寻觅毛主席青年时期在这工作学习、工作、革命的影子,想象着曾在这发生的一切,领略悟着那份“与众不同”

记得《在恰同学少年》里,看见的毛主席精神和自信,在第一师范学校中毛主席的形象很是我敬佩,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毛主席在第一师范很受老师关爱,其实一个好的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个好的老师,第一师范就是毛主席最好的老师。

渐渐地,典雅、古朴的阁楼映入我们的眼帘,集聚了东方文化内涵又融洽了西方建筑风格,不一样的建筑吸引着我们朝她走去,从正门而入,走进门是大厅,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墙上的那些“金字”,“要实事求是,不要自以为是”务实的作风是每一位人民先生的目标,而另一边是1950年12月为母校题写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周围的红漆柱子,木制楼梯以及这昏暗的灯光我们的激情,都让这“金字”照的熠熠闪光。

走出大厅看到的是长长的走廊,如园林一般,长廊两边有各种观赏植物。长廊尽头是第一师范的大礼堂了。由于天气的缘故,加上大礼堂没开灯给人昏沉沉的感觉,然而这感觉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去看一看这典雅的礼堂,我发现在窗与窗之间挂的字幅亦或是革命家。革命家的发人深思的话语。注视着他们留下的文字,周围的一切渐渐隐去,只留下两个人之间的亲切交谈,走出礼堂时眼前的路似豁然开朗起来了。不知是不是在黑暗的环境下呆久了的缘故罢。

又一次走入了长廊,然而这次却感觉不一样了,长廊右边有垂下来的叫不出名的植物,所有的纸条都悬空地保持着下垂而又不折的曲线姿态,似乎在向人诉说着什么,转个弯,一大片的粉红色涌入了视线之中,我们都不禁惊讶于眼前,熟透的樱花。让人不禁在脑海中浮现出毛主席当年站在湘江边,“看万山红遍”时的场景,是多么豪壮和壮观啊!与其说是樱花自己红的,还不如说是革命烈士的壮志与激情染红了“万山,尤其是被风吹过的时候,那樱花落下的时候,就像那烈士的血液在空气中沸腾。

告别了樱花;我们并没有依依不舍,而此时的天空好像看起来没那么浑浊了,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的向前迈去。通过悬空长桥,我们进入了一个四合院式的校舍,国道里有几束从房间射出的微黄的电灯光,与现代的白炽灯光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们奔向那里,通过铁门上的空隙,我们看到了里面的两排床铺,都是木式老床。只有一个床上铺着老式的印花被褥和白里发黄的蚊帐。不用想,这就是毛主席当年休息的地方吧,是他晚上闭上眼睛后心里默默地想着,规划着自己梦想的地方。

渐渐地,我们都有了想见他一面并且和他亲切交谈的想法,尽管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去铜像广场吧,或许我们真的能看到毛主席呢”同学调侃似地说着。很快的,爬过陡峭的石板阶梯,我们来到了铜像广场。

雨还在一直地下着,苍白的天空下,铜像依然如故。站在铜像下,仰望着整座铜像,血管里血液在沸腾着。毛主席的两眼注视着前方,左手拿书,身穿长袍。整座铜像雕的是他走路的一个动作,而溅起的雨水恰如他走路时扬起的细尘。顿时,觉得整个铜像都活过来了一样。在这个近乎完美的场景前,我望着眼前巨大的铜像,凝视他的眸子,心里感慨万分。心随路转,路由心生。霎时间,全身都暖和起来了,雨伞却从手间滑落了下去。

走过先人曾经走过的路,想象着当年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为人民所做的那份贡献,我不由得心生仰慕与崇敬。而如今我们也风华正茂,无数的挑战也迎面而来。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应该拿出当年毛主席的“革命“热情,正确的面对各种挑战,勇敢地担负起来历史的使命。

现在在学校干部里担任一职,现在我的面对上面给我的任务我感到了压力。尤其的现在的课增多以后,课余时间根本忙不过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但想想毛主席的当年还是我们这样的时候的风采,不禁让我挺起了胸膛。自信的走下去……!

班级:WX0904 姓名:罗业勤

第三篇:第一师范观后感

第一师范观后感

四月的某一天,虽然太阳高高悬挂,天气炎热;但我的心情是激动和兴奋的,因为我们将要到传说中的毛泽东的学校——长沙第一师范去参观,车往第一师范开去;而我的思绪却早先飞到了第一师范。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终于来到第一师范。随着一声刹车声的轻响,车停了下来,惊醒了我的幻想。“到第一师范的旅客请下车”,我带着期待已久的脚步,快速的走下了车。马路对面就是第一师范,人群中一个女孩用尖锐的声音说了出来。那声音正好传入我的耳中,一眼望去它与一般的建筑特点有所不同,有点中西融合的感觉。有中国的俭朴与庄严,大方而又儒雅,又有一种精神焕发的生气。有西方的典雅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浪漫氛围,让人有一种豁达的情怀。终于了结了我心中的猜疑,终于见了‘庐山真面目’自己也喜上眉梢。虽然不 是那么的气势雄伟,但是给我的感觉是书香芬芳的气息。我于是穿过马路来到一师的门口,售票窗口排了长长的队伍。一步一步走进了原来一师老礼堂,看上去庄严而神圣大厅前面有一张桌子,中间是一排排椅子,后面是一张画上了毛泽东青年时面貌的油画,精神炯炯有神有一代伟人风采。当年的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完全体现了恰同学少年的当年。看到毛泽东的画就想起他们当年的豪迈,与那些历史的画卷。

第一次参观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期学习和工作的地方。真不愧是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个坐落在湘江旁的园林式学院,与岳麓山隔江相望。而湘江中的橘子洲就像浮在水面的一条绿色巨龙。虽然不曾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但是远处的岳麓山树木葱茏,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万丈光芒。而当年毛主席所见的情景离我们远去,就像伊人凋谢。

毛主席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在求学过程中逐步探寻理想,成为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的。我最喜欢的,其实是“雨中岳麓”那段。古人云:“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确,在那个大雨的夜晚,在爱晚亭,当毛泽东说出:“趁着这满山夜色归你我所独享,烈风骤雨中,凌其绝顶,一览众山,岂不快哉?”我的心,被震撼了。冒雨登山,现在的独子连想都不敢想,有岂能体会到那份雨水冲刷的凉爽和快意呢?当他与蔡和森回到爱晚亭时,蔡和森说:“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当时的我恨不得能穿越历史,回到92年前的那个夜晚,与他们一起雨中登山,只可惜,我生活在现代啊!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和利,莫问候。

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看着电视,听着歌曲,内心总澎湃起一种感动和震撼。

看到毛主席一幕幕的历史文物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我们感受到毛主席为了建国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而建国的艰辛和困难,警示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作贡献。可是,现在有很多人觉得,生活幸福了,现在又是和平年代,不用那么努力学习,好好享福就行了。这种观点是错的,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怎么能使国家更富强?也许是,现在也许没有战争,可是将来就一定没有吗?如果我们继续安于平淡,怎么能赶上社会的进步?难道我们能让清朝的腐败重演吗?朋友们,努力学习吧,为国家作贡献。

时间似流水,一下就四个小时过去了。而我们迟迟不肯离去,而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但是今天我们的收获非一般的感觉。最后还是恋恋不舍的出了第一师范的校门。

参观完后坐在车上回想起第一师范的一幕幕,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希翼,觉得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的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和国家作出一定的贡献。

第四篇:第一师范

湖南第一师范游记

书院路自然因书院而得名,这里曾经坐落者长沙有名的城南书院。城南书院建于南宋,与同建于南宋,留存至今名气大得吓人的岳麓书院隔湘江而望,并称双壁。城南书院的学子也是名震环宇,曾国藩、左宗棠、黄兴都曾在书院攻读。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废科举、行新学”。1903年便迎来中国教育史上创办新学的一次浪潮。中国第一所工科大学北洋学堂(天津大学)和中国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北洋工艺学堂”都创办于这一年。在除旧创新的大潮中,这所历经千年的书院改制成立湖南师范馆,再往后便有了湖南第一师范。而与其齐名的岳麓书院也与在这一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成为今天湖南大学的前身。

今天有幸游览这承湖湘文脉千年又开近代风云肇始的学府,心中充满崇敬之情。

一师的校舍建于1912年,仿日本青山师范而建,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与栋之间或由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中西日三种建筑风格混在一起,今天看来仍显得很别致。不难想见百年前,这样的校舍是多么得卓尔不凡。可惜原建筑毁于“文夕大火”,文革中由于“红太阳”的特殊地位,校园得以原样原地复建。伟大领袖还亲自题写了“第一师范”的校名,在一进校门便可见教学楼三角形的门楣上毛泽东的手笔,也正是毛泽东使这座长久以来培养小学师资的学校能够闻名中外。

走过一楼的大厅,迎面是两栋楼梯。左手的墙上是1950年12月毛泽东给第一师范的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右手墙上是毛泽东在一师的老师徐特立的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穿过大厅是大礼堂。礼堂保持着民国时期的风格,这一点从礼堂中摆放的长椅上便不难看出。礼堂后的墙壁上挂绘着一幅油画,绘的是毛泽东讲演时的情景。

走出礼堂,便见一道长廊联通的各栋教学楼,长廊的另一侧是山基,往上便是妙高峰。一师原本建在一道丘陵之下,这道长廊建得甚妙,使建筑到丘陵小山的过渡显得十分自然。

从长廊拐进另一座小楼,这里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在一师学习、工作、革命展览。

顺着参观标志的指引来到了毛泽东上学时的教室。教室中右边第1行第4座是他坐过的课桌。

毛泽东共读了五年半师范,在第一师范上了五年。原来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第一师范的学生。1913年春,毛泽东报考的是湖南第四师范。读了半年后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1914年秋天毛泽东才走进这所妙高峰下的千年学府,那一年毛泽东21岁。四师春季始业和一师秋季始业的学生都编入一级,分编为六、七、八、九、十,五个班,毛泽东被编在,本科第八班,1918年夏毕业。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师范学校一开始主要是经济原因,独自一人闯荡省城的19岁青年经济拮据,根本指望不上韶山冲家里的接济。师范招生广告词“教育乃立国之本”吸引了他,师范学校在当时还免收膳食费,解决了生活中的难处。他以满分成绩被师范学校录取,准备当教员。

离开八班教室,来到宿舍区。这里是一个安静的庭院,中间载重着花草树木。四面的一层平房绕庭院四周而建,典型日式的风格。

走廊尽有的一间小屋就是毛泽东当年的宿舍。房间不大,只有一扇小窗。房间成长方形,不大的空间内竟然摆了10张木床。其中九张空空如也,靠门右侧第二张床挂着蚊帐,铺着破旧的土布被褥,那就是近百年前毛泽东的睡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的寝室比这间真实的寝室大多了,可以理解拍戏的需要吗。比起今年配了空调电脑写字台的两人间大学生宿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就是我上学时代八人间的宿舍也远比这里条件好,至少房间更大,窗子更大,还配有电扇。长沙是中国的四大火炉之一,夏季的气温令人难以忍受。可以想见百年前的那些夏夜,十个学生挤在一屋是一种什么样难受情景。但今天的学生在干什么?打游戏、聊天、交流恋爱心得。需知当年毛泽东在寝室里提倡“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他认为“若人生仅以衣食住三者所求,此人长大无价值也”。自愧不如啊。

一师还辟有自习室和阅报室两个展厅。出了宿舍的庭院,按照参观指示牌寻去,进了一个二层小楼围城的庭院,一师当年的自习楼。第八班自习室在二楼,通过一道年代久远的木楼梯登上去,似乎刹那间时空流转,仿佛见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同学少年就在楼上埋头苦读。

这里是青年毛泽东经常光顾之所。记得儿时就读毛泽东刻苦学习的故事。早晨,冷水浴后,他来这里晨读;晚上,同学们入寝后,他还借着走廊或茶炉间的微弱灯光看书。他经济拮据,买不起新书,就到古旧书店买折价书,还大量地向老师和同学借阅、借抄。罗学瓒1917年9月26日记载:“余借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1日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这点滴原始记录,可以想象当年毛泽东学习之刻苦艰难。毛泽东自己回忆,在一师五年半学习期间,总共用了父亲162元钱,这其中多半用于买书订报,没有其他零花的余地。

一师是新学,开设的课程除了传统书院的经史,还有西方的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可以想见一师的学业负担并不轻松。毛泽东主张读有用之书,读书的目的性很强,有些偏科,对理科很不感冒。他专心研读的只有哲学、历史、文学、修身等几门功课,对于“多如牛毛”的课程非常反感。他曾仔细研究过《韩昌黎全集》、《昭明文选》、《诗经》、《楚辞》,因此他拥有精深的古文功底。他的文章议论纵横,气势磅礴,被誉为“立试万言,倚马可待”,往往被老师批给学生们“传阅”。

毛泽东在一师养成的另一爱好就是读报。自习楼的西头,就是当年的阅报室。据介绍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常有课余饭后来这里看报,一读就是一两个钟头。毛泽东不同寻常的读报方法,是随身带着地图、英汉字典和笔记本,说是“一举多得”,既明了时事,熟悉地理,又可学习英文。和同学们谈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脉络清晰,充满激情。谁遇到时事疑难问题,找他一问就解决了,因而被誉为“时事通”。

到一师不可不看的是一口古井。在讲述青年毛泽东的故事中,总有他冬日洗冷水浴的故事,说他求学之时,很注重身体锻炼,每天起床,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进行冷水浴。他先用水桶打水上来,浸湿毛巾,开始擦洗全身,擦一阵,淋一阵,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每次进行二三十分钟,由夏至冬,从不间断,哪怕地冻天寒,大雪纷飞,这里总有他的身影。今天算是亲见了这故迹。古人有“澡身浴德”之说,是讲在洗澡的同时使灵魂也得到净化。青年毛泽东的冬日冷水浴不但强健了筋骨,使身体耐受寒冷不易得病还磨练了意志,练习了猛烈与无畏。毛泽东一生“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迈与果敢大概就是肇始于此时吧。

井亭的旁边有高一道高高的石阶直通学校的后山叫“妙高峰”。拾级而上,是学校的运动场。看石碑的介绍得1915年青年毛泽东曾率领学友在这里开辟了运动场。操场的一端,新教学楼前屹立毛泽东铜像。看介绍这是着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所铸造。铜像底座高4.3米,铜像高5米由四川美院院长叶山教授设计,南京铸造。运动场另一段有个亭子名叫“君子亭”,是为了纪念年毛泽东率众修建运动场而修建的。青年毛泽东常邀同学去那里散步,谈时事,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铜像后是一栋教学楼,教学楼之后是一座别致的建筑,建于1969年的“火炬楼”。建于文革中的火炬楼很像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但在建筑顶部四角建有四座巨大的火炬,取毛泽东思想照耀四方的意思。原来设想用于建纪念馆,专门陈列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时的大量相关史料。但建筑落成至今,一直作为学校图书馆及相关资料室、工作室使用。

游完一师,到了毗邻的一师附小。附小的建筑风格和一师相同,原本就是一师的几栋教学楼。这里刚刚粉刷过,因为在这里刚拍完一部描述毛泽东1918年一师毕业后到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之前经历的电影《湘江北去》,宝剑锋和周冬雨的主演。我上月恰巧看过这部影片,所以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人们对毛泽东的认知多从秋收起义开始。再往前,就是生于韶山冲,学于湖南第一师范。但大家多不知到毛泽东还当过两年的小学校长呢。1920年夏,毛泽东被当时第一师范的校长易培基破格聘为附属小学主事(校长),并兼任了师范部22班国文教员。也在这一年,毛泽东结婚了,妻子是他一师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与此同时,他的恩师,未来的岳父杨昌济应蔡元培之聘,到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全家北上,住在地安门豆腐池胡同九号。8月份,为了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等一班同学第一次来到北京。但由于准备工作未就绪,杨昌济便推荐他到李大钊主持的北大图书馆任助理馆员,并常到杨家请教和看望老师全家。正式在这段情日子里,毛泽东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相爱了。1919年四月,毛泽东转道上海回湖南,两人不断书信往来,鸿雁传情,互相之间的称呼也只用“润”和“霞”了。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在长沙修业小学任教。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湖南发起“驱张运动”,率驱张代表第二次来到北京,有时就住在杨家,公开了他与开慧的恋爱关系。1920年1月17日,一代学人杨昌济先生辞世,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元月下旬,毛泽东携杨开慧全家扶柩南下,将杨先生归葬于长沙板仓。不久,开慧只身带着简单行李从板仓来到长沙一师与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开慧不坐花轿,没有嫁妆,既没有媒妁之言,也没有豪华的礼仪,她同毛泽民的爱人王淑兰和陈昌的爱人毛秉琴,合着办了一席六块银元的晚宴,亲切地招待了在长沙的八位挚友。一师附小只有一个展厅,那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洞房。洞房简陋得很,新房中没有一件新东西,家俱是旧的,木格窗下,摆着一张方桌,桌旁一把藤椅,几张方凳。旧式的木床上,挂着白夏布的蚊帐,被褥枕头也都是常用的,摺洗干净摆在那里。毛泽东、杨开慧人家这才叫完完全全的“裸婚”!

戴嘉宁

学号201398250120

隧道1301班

2015年5月25日

第五篇:黄岳萍参观湖南第一师范旧址有感

参观湖南第一师范旧址有感

——纪念自己从教三十年

黃岳萍

这是我第三次参观少年毛泽东的学校。

第一次是在八十年代,我自己刚刚走出少年时代,也是毛泽东在此毕业时的年龄。我雄心勃勃壮志满怀,立志要做一个天下闻名的老师,完成中学时期作文里面写下的“像徐特立一样”的誓言。我走进毛泽东的第八班,坐在他的座位上,为自己高考选取的师范自愿而自豪,为自己放弃行政职业而庆幸。我想象着有一天我也有一位毛泽东似的学生来向我行礼......。

第二次是当教师十年后,带女儿来参观,目的是教育她要像毛泽东那样从小立志。看着女儿坐在第八班的那个特殊座位上,不料自己却感受很深,想着做不了徐特立,有些伤感。因为自己没有徐特立那样的毅力;没有徐特立那样的学识;没有徐特立那样的思想境界;更没有遇到毛泽东这样的学生。

二十年后,第三次参观时我已经是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感慨万千一言难尽呀!我不敢去坐少年毛泽东的座位,心里面隐隐的发虚,为什么?我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找答案,不太确定,基本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我没有实现自己的誓言,当年立志当名师的美女不在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徐特立就是徐特立,黃岳萍永远只是黃岳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这是徐特立的风格,也是他的学校的风骨。我应该在第一次来参观的时候懂得的道理,现在才悟得,惭愧!不过终于悟得了比始终不悟要好。由此我又得到一个认识:我自己明白一个道理尚且花了三十年,怎能够在学生身上急功近利咧?

二是我没有遇到毛泽东式的学生。我没有徐特立“抽刀断指”的血性,所以我不配遇到毛泽东似的才子。“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我一直都还没有做好学生这个角色,作为学生跟做学生的毛泽东比真是天壤之别。

三是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做徐特立,更没有必要去奢求毛泽东似的学生。我就是我,只是一名中职学校的老师,就像一颗小小螺丝钉,钉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应该也肯定有着一定的作用。不追求大显,也不羡慕大隐,凡人俗师而已,有什么不好?

徐老说得好:“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三十年的日日夜夜,我基本做到了学习思想工作,我做不了大人物,但我有了与大人物一样的体会,这也算是一种成功吧?!他还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说得好极了。我现在没有一点伤感的情绪,我年轻时有过那么大的理想,在最艰苦的时候也硬挺过,虽然且战且退,但经历了,回忆的时候感觉很棒。我甚至阿Q似的神想——我年轻时候的理想比很多人的要高尚得多,或者别人想了却没有像我一样去试过。

快意之极!

2014-1-18

下载游第一师范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第一师范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岳麓山有感

    游岳麓山有感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 执笔人:尚岭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小组的成员做好了登岳麓山前的准备。刚8点,我们就已经到了岳麓山脚下。这时我们想起了书上......

    游红楼有感

    游红楼有感 还是上个学期,我们军事爱好者协会去参观红楼。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菊花开的很灿烂,满天星,绿牡丹,红楼门前,还有菊展。没去之前,我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甚至是有些模......

    游天目湖有感

    游天目湖有感 八一班余达敏 这学期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选在了天目湖。之前我一直没有去看过,只知道它是常州的名湖,所以我一直很期待。 天目湖位于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

    游烈士陵园有感

    游烈士陵园有感题记:沉沉的坟冢,埋葬了许多,也寄托了许多 清晨我们一行五人踏着朝露来到烈士陵园。烈士这个词似乎已经让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所遗忘了,美好而又安逸的生活已让我......

    游长城有感

    游长城有感 这次参观,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了车,眼前的长城真是让我吃了一惊。远远抬头望去,长城雄伟壮观,巍然......

    游红旗渠有感

    游红旗渠有感 王月 踏着重重叠叠的英雄足迹,队里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林县红旗渠,感受颇多„„ 作为一个河南人,红旗渠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红旗渠的精神更是在我身边,从未间断地闪......

    游雨花台有感

    不可忘却的历史—游雨花台有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

    游泰山有感大全

    游泰山有感 那天是星期一,我很高兴。因为我们全家要去泰山玩了。 爸爸妈妈和我一大早就起来了,我马上收拾东西准备好了爬山的工具,水、食物等等妈妈说不要让我带太多的东西,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