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时间:2019-05-13 12:1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第一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选段: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翻译: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以后我才相信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并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阅读训练: 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B.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C.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D.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24.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25.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26.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参考答案: 23.C(“过”的基本义项有: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过分;③过失,错过;④访,探访。本句应选②)24.A(本句翻译要理解“既”、“吾子”两词的含义。“吾子”是“您”的意思;“既”根据上下文,应译为“已经”)25.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26.D(D句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叫唤的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

第二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答案

1.【解析】 C项,患:毛病。【答案】 C 2.【解析】 A项,因:凭借;B项,因:趁机;C项,因:通过;D项,因:于是,与例句相同。【答案】 D 3.【解析】 C项,柳宗元主张文以载道,不可随便追求文采华丽。【答案】 C 4.【答案】(1)当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柳宗元认为可去师之名取其实,以免诟病。

(2)柳宗元认为自己才能不济,难以做韦中立老师,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 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 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 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 《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 到狂妄的名号。我自从被贬官以来,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虑。平时意外地遭受不少是非口舌,唯独还没有喜欢充当别人老师的罪名罢了。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 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己随便加 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您以前想要看 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陈列给您了,这并不是以此向您炫耀自己,只是姑且想要看看,从您的神情态度上反映出我的文章的确是好是坏。现在您的来信,说的话都 对我过奖了。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 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 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

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 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翦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 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 希望文辞凝炼;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这就是我 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

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 文章内容合理,以《春秋》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确、褒贬分明,以《易经》为本原,以求文章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参考《谷梁传》,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文章条理通达,参考《庄子》《老子》,以使文章汪洋恣肆,参考《国语》,以使文章增强情 趣,参考《离骚》,以使文章能够情思幽微,参考《史记》,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简洁。这就是我用来广泛学习,使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来写文章的办法。

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 来信告诉我。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 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那就万幸了。宗元再告。

《柳子厚墓志铭》答案及译文

1.B

2.C

3.D 4.(1)柳宗元根据当地的风俗,为他们制定教化和禁令,永州的人遵从并信任他。(2)他向朝廷请求,要呈上奏疏,愿意用自己的柳州来与刘禹锡的播州交换,即使加重获罪,也不后悔。

(3)一旦遇到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是像毛发一样的小事,就反目成仇 好像不认识一样。人家落难了,不但不伸手救他,反而挤兑他,又向他投下石头,这样的人,社会上到处都是。(意对即可)

译文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 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余秋雨论贬官文化

中国的皇帝面南而坐,中国的贬官向南而行。脚步走向蛮荒,孤影背负苍天。由此,便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贬官文学”。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如下注释。注释

(一):山水之乐掩不住内心之忧。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有一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其中犹以《小石潭记》著名。“……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人相乐……”景物空灵秀澈,然而“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山水之乐掩不住内心之忧。永州十年,柳宗元又被移至柳州,余秋雨说:“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在被贬柳州途中,他与同样被贬的刘禹锡拱手作别,发出“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的感慨。

白居易字乐天,名字中即含有恬然自适之义。然而“天涯沦落”的命运却使他发出了“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慨。这泪缘何而流呢?

游戏人生、随缘自适如苏轼,在贬地黄州东坡种竹吃肉、养生谈禅、写诗作画之余,也并未忘记那深刻的内心之忧,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风光,他不禁发出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无限感慨。

注释

(二):忠君即爱国,爱国即忠君——贬官们的人生信条

中国古代绝少纯文人,上起屈原、贾谊、司马迁……中到李白、杜甫、白居易……下至苏轼、陆游、辛弃疾……一部中国文学史,不知含有多少官员的人生咏叹。

在封建社会,忠君即爱国,反过来,爱国即忠君。这是百分之百的真理。我们不可以“愚忠”简单地否定古人执著的爱国之情。

屈原被流放,尽管他也知道“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齐怒”,可是他仍发誓“指九天以为证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幻想着有朝一日为楚王尽力。幻想破灭,也只是发出“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的怨言,埋怨楚王不守信用。当然,更有最后那悲壮的一跳。览卷之余,我们只能唏嘘,难道你能忍心如某些人那样斥责“你这是愚忠,你为什么不反抗?”吗?

韩愈在被贬潮州途中写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悲愤?忠诚?感伤?五味杂陈。然而那耿耿之衷心却可以日月 鉴之!

放浪如诗仙李白,也只是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针对权贵的呐喊。他甚而在《行路难》中委婉地表达了再度为朝廷出力的愿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传说姜尚闲来垂钓,后被周文王任用;伊尹将受商汤任用时,梦乘船过日边。这里连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李白对唐皇赤诚的衷心。

忠君即爱国,爱国即忠君。在贬官们或高昂或低沉的合唱中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人生信条。

注释

(三):悲愤出奇文。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中,对困厄的人生境遇与伟大的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早有论述。但因个人的性格不同,又造就了不同特色的奇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短短二十八字,却展现了诗人无比广阔的胸襟。萎靡之人看到也会精神一振。贬谪之下有此豪情,诗文自是不同常人。

这是刘禹锡的《秋词》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阕描写了清新明丽的春景,虽是“萧萧暮雨子规啼”,但并不给人悲切之感。下阕议论抒情,唱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放旷豪情。

这是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以上二人个性偏于豪放,因而诗歌自然旷达。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全诗忧伤愤懑,借蝉抒怀,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蝉诗中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是骆宾王身陷囹圄时所作的《咏蝉》。

《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贾谊两人的合传。他们虽属不同时代,但却有诸多共同之处:政治失意,文名卓著,因忠被贬,孤傲抑郁。苏轼在其《贾谊论》中曾指出“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不善处穷者也。”生命宝贵,然二人都未加珍惜。“往事越千年”,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遗憾。如果他们能够珍惜生命,会有更多的奇文在文学史上闪烁光芒吧。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学。那个时代早已过去,留下的是吟咏无尽的诗文和千古不断的评说。

第三篇: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训练题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13.《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 给谢中书的信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朝与夕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下载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