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有一种期待,网友作家的高考微作文收集
总有一种期待,网友作家的高考微作文收集
昨日,正当高考作文让考场内的学子们抠破脑袋时,考场外的网友却自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考微作文”大赛。
或故作天真、或一本正经、或戏噱调侃……高考作文竟派生出了一场“全民文学创作会”。总有一种期待
中午,编辑给我发来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昨天说好的,让不用刻意复习,只跟着作一篇。第一反应是凑一首诗,开头就是:“啊/总有一种/期待/让你/泪流满面。”但编辑又说,文体虽然不限,但诗歌除外。这样的题目不作诗可惜了,不作诗就只能写“知音体”。但“知音体”不好写,所以它千字千元,有价,而且是少有的昂贵。
还好后来看到其他版本的题目,平静了些。全中国各地930万高考生同时趴在桌上,用800个汉字“拒绝平庸”,“回到原点”,话说“诚信”,回溯“孟子三乐”,最厉害的是论“中国崛起”,还高呼“世界需要我”。无不荡气回肠。差不多同一时间,微博上,成年人无视孩子们站在命运关口的战战兢兢,忙着用140个字同题作文,或发梦或调侃,如火如荼。总有一种期待。肯定要自问,我在期待什么呢? 我利用开会的时候想了一圈,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抒写的期待。我指的是那种可以写成壮丽的排比句的、用各种新近读来的词汇修饰得很漂亮的期待。我的期待就是早点开完会然后有时间写这篇作文。这样一想,我对自己有点失望。
年纪更大的人甚至更具体些。当妈的无非期待明天太阳很好,可以晒晒被子;或者今年单位发的咸蛋最好个个红心出油。有趣的是老到了某个节点,人生的期待又似乎变得抽象,但这抽象往往实际而可觅。比如我奶奶,她每一年的期待如下排列:我爸的生日,我的生日,我五姨婆的生日,我二舅公的生日,我幺姑婆的生日,我去世的祖祖的生日。在她这样殷切的期待当中,我和表弟每年秋天才在奶奶的寿宴见上一面。我们同在一个城市,相差8岁,几乎不见面。我工作,他读书,都号称忙。但也许是没有期待。
至于孩子,我原来以为所有的童年都是懵懂的,但据做了妈妈的人说儿童的期待从来不懵懂,现如今他们指定礼物会具体到尺寸跟品牌。我侄女快满四岁,自她见我涂过一次指甲后便念念不忘,她的期待就是马上长大然后涂上红指甲———和二妈妈一样的红。目标鲜明,指日可待。
只有青春期的期待例外,它特别不具体,特别不透明,特别不好意思说出口又特别需要说出口。大部分青春期的期待,可以写成排比句。
期待不是梦想,不过是细瘦的线条,一笔一划,像是尖锐的工笔画。人生本来少有写意。大部分人生的开头、中段跟尾声,都不外乎平淡琐碎。只有短短的青春期,在前短后长的细线条中央,突出成一截臃肿的啤酒肚,稍微不注意,被挤压了,就要喷出一个新鲜发酵的嗝,微醺。青春期的期待遥远,虚幻,细密,互相勾结又不知所措。它们一起完成了人生中短暂的写意。
所以回转来看,出题的老师其实是很绝妙的,我没想明白的时候误会了他们。他们出了一道这样的作文题,不在青春期的人没有办法完成,或没到,或过了,都不成。只有18岁的高中生,他们马上要出茧,翅膀却还湿漉漉,软塌塌。人生的前半截是千军万马同一条小径,后半生却有好的坏的无限可能。此阶段的期待,最适宜白纸黑字,抒情写意,而没人嘲笑。
想明白这一点,便决心以后不再答高考题。过了青春期,我们最好的位置是读者,而不是作者。作文题这玩意儿长短不过800字,只针对青春,而青春面前,我们不敢卖弄,也没法温习。
第二篇:总有一种期待 作文
总有一种期待 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有一种期待 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期待是什么?有人说,期待是希望;有人说,期待是美好事物的源泉;有人说,期待是人成功的引导思想等等。每个人都有对同一事物同一个词抱于不同态度,各抒不同观点,这就是现实。期待是什么没有一个唯一定义,随着人们的想法而改变。期待是生命的动力,有别人的期待也有自己的定位。别人的期待对自己有一种无法抵抗的`推力,成为自己背后的“幕后黑手”;自己的定位是自身充实的体现,展现自己在理想面前的自信“英姿”。有一位登山者在攀越珠峰前人们对他充满期待,希望他登上峰顶。
当他在爬到距离峰顶前的600米处,他停下了而返回。人们觉得非常可惜,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只差那么一点点了,但他却说:“这已是我登山纪录里最好最高的一次了。我并没有觉得遗憾,反而感到很自豪,我已经满足了。”可见别人期待虽是动力,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定位,使自己无遗憾。期待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充满美好的精神。要正确对待期待,就要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加宽自己的胸襟,这样,期待就会像美好的梦境一样,让你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杨利伟是我国一位出色的航天飞行员,他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努力地奋斗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宇航员。在“神舟五号”飞升之前,杨利伟要为飞行做好准备:克服“空间运动病”,离心机训练,水上应急训练,控制体重等。每一件都使他身心疲惫,甚至在飞升后,经过“黑障”时还差点有生命危险,他为航天事业多么尽心尽力啊!
由于中国人民对他的期待令他充满自信,克服困难,勇敢地飞上天空;由于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对航天事业的尽职,对飞升的渴望,对中国发展的期待,令他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期待其实就是每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思想愿望,并不确实存在。不过却是一种成功、美好之中的至关重要的物质,期待就是那么简单而重要。
第三篇:总有一种期待作文
儿孙的电话是奶奶的期待
奶奶等电话等到中午十二点二十七,吃过了早上剩下的大半个粽子,决定下楼拿今天的报纸。她从窗子那里探出头看了看院子里的光景:天气很好,路过的人不比平常多也不比平常少。她穿上鞋,拿了钥匙,检查了天然气阀门,开门出去了。
奶奶扶着楼梯一步一步走下了楼,打开报箱,拿了报纸正要上楼去,就看见院子里的张老师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漂亮的礼盒。“张老师吃了啊?”奶奶主动招呼她。“吃了吃了,”张老师摆着手说,“这不,我儿子给我拿粽子,过了节了家里还堆着吃不完,人又不知道在忙什么,车都舍不得下,丢给我就走了!”
“年轻人就是这样,忙得很!”奶奶说着,拿出报纸,关了报箱。
“钟老师拿几个粽子嘛?今年子吃粽子没啊?”张老师停下来,想要开了盒子拿粽子给奶奶。
奶奶急得不得了,伸手就去遮她的手:“不要!不要!我儿媳妇前几天给我拿了好多回来,吃都吃不完!”——她总算按下了张老师的手,连声说着谢谢,张老师说:“你下午有事没?来打麻将嘛!打五角。”
“不了,”奶奶说,“我在家头看会儿书。”
她们道了别,奶奶一手握着报纸,一手扶住楼梯,一步一步走回了家。
摸出钥匙开门的时候,她似乎听到屋里响起了电话声——她两下就打开门,几步走到卧室去,电话却根本没有响,她看了它一会儿:它的确没有响,很有可能刚才响过了,但是现在没有响。
她坐下来,后悔不该跟张老师谈天——她坐到沙发上,打开报纸准备看,电话却响起来了。她连忙又走到卧室里去,接起来“喂”了好几声才弄清楚电话对面的人不是我,而是父亲。
奶奶问:“行行这几天给你打电话没?怎么过节也不回来啊?”
“她忙嘛,年轻人总是忙。”父亲说。
“唉,”奶奶叹了口气,“那你呢,你什么时候回来嘛,我一个人好想你们啊。”
“妈!”父亲也叹气般叫了奶奶一声,“我不上班啊?忙都忙死了!”
他们结束了通话,奶奶放下电话,坐在床边上,想了一会,只有走出去继续展开报纸来看。
一针一线是母亲的期待
我的母亲开了家小店,每天好像有忙不完的事,忙完店里忙家里,她是很知足的人,文化不高,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端来一杯热牛奶放在我面前,小声地叮嘱:“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呢。”然后轻轻掩上房门。母亲坐在客厅里边织毛衣边看电视,她怕吵着我,甚至把电视设定了静音。直到我上床,熄灯,她才会去睡。
进入中学后,和母亲的交流渐渐少了,回家后,她会静静地坐我对面,母亲总是期待我跟她说点什么,但又相对无言,很多时候,嘴巴扭捏着,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表达自己爱她的心。很怕见到她期待的眼神。
走进自己的房间里,却又后悔,后悔刚才什么也没说。按母亲的话说,小时候我是最让人放心的,现在反倒让人操心起来了。我很爱她,却又怕听她唠叨。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学校把信息发到母亲手机上。那天晚上,母亲悄悄地进来,看见我做功课,她没说话,坐在床边,开始整理我的衣服,我用眼角余光看着母亲,她发现我衬衣的钮扣松了,然后,出去悄悄地拿来针线盒。
屋子里很静,只有我翻书和写字的声音,母亲安静地坐在那里,尽量不弄出一点声响。她重复着把线头伸进嘴里湿润,然后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抬起手臂,对着灯光穿针„„
看着母亲,我怔住了,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的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是我整天只顾学习,忽略了母亲在日常生活里发生的一些变化,母亲手中的丝线已经找不到进去的“孔”,可是她不甘心,还在一次次地努力。
我抬起头,母亲的脸离我很近,她的眼角不知从什么时侯起多了许多皱纹,我的眼睛潮湿了,真的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母亲说说心里话了,也已经忘了上次是什么时间陪母亲出去散步的了。
“妈,我来吧!”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针线,线穿针而过。母亲笑得很慈祥:“你还是学习吧。”我坐在旁边看着母亲用心地缝着钮扣。她的动作很美,好像是在一针一线地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她把缝好钮扣的衬衣递给我的时候,眼神里充满着期待,说了句:“隔壁的强子今年都清华毕业了。”
我默默地点头。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对我有过多要求,她一直在用慈爱的目光和宽容的心感染着我,期待着我的成长。(原文略有删节,题目为编辑代拟)总有一种期待让我泪流满面
依稀记得,我曾是班上最不听话的孩子,功课全亮起了红灯。就在我打算自暴自弃之际,老师“挽救”了我:“期待你的好消息!”因为老师的期待,我开始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
依稀记得,高考那年春天,我生了一场重病。同寝室的朋友们利用课余时间为我讲解习题,并经常对我说:坚强点,期待你早日康复。因为朋友的期待,我积极治疗,提前出院,和室友共同迎战高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说的,就是母亲的期待。小时候,母亲期待我们健康成长;长大后,又期待我们快乐幸福。因为母亲的期待,我积极地面对生活,从懵懂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成功。
老师的期待,让我感动;朋友的期待,让我温暖;母亲的期待,让我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期待„„(原文略有删节,题目为编辑代拟)
第四篇:《总有一种期待》作文心得体会
今年的四川自主命题作文是《总有一种期待》,“我觉得这样的题目很好写。总有一种期待,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孜孜以求;总有一种期待,令我们心怀温暖和感动;总有一种期待,给我们以力量和信念。这种期待,也勾起了我作为法律人对法律的一种期待,我所期待的法律,应该是这样的。
我期待在法律的社会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让正义得到伸张,诚信得以发扬。法律的正义性必须得到维护,英国当代最为著名的法官丹宁勋爵说得好:法律不允许以利益影响判决,不论这种利益是多么巨大,“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这是正义的要求。所以我期待法律不再是停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成为罚治社会不良行为的利器。不管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有同等的平台,都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力和学识走上成功之路。
我期待的法律不再是冰冷冷的文字,更应该是期待中的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有力推手;是实现以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法律的基石;是面对困难群体时,能与他们手相牵,心相连,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我期待法律真正成为公民保护神。期待当我们的公民是维护权利的时候想到是法律,而不是暴力。期待当我们的公民在需要法律的时候,信任并期待的说,我相信国家的法律,相信法律才是他们的保护神。
每一份期待都包含着无尽的美好,都是一颗美丽的珍珠,都值得珍惜。无数的期待汇成当今美好的潮流,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改革,进步。
因期待而美好,为期待而努力,希望每一份期待都能成真,法律也不能其外。
第五篇:总有一种期待命题作文
总有一种期待
历史的长河匆匆流过,带走了多少英雄的壮志豪情,留下了多少世人的凭栏兴叹。兴衰荣辱,人类的历史正是由血和泪挥洒而成。纷飞的战火经久不息,无奈的人们总怀着一种期待,期待看到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
鲁迅先生写道:“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战争带来了社会的进步,牺牲正是刻下历史的一道道痕迹。秦王扫六合,不知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却奠定了中华几千年繁荣的坚实基础。成吉思汗南征北战,这才使得我国领土广大,人民安居乐业。战争永远萦绕在历史的上空,挥之不去。成千上万英雄的亡魂像在低低倾诉,辉煌背后,便是黯淡与悲哀。
总有一种期待,社会的进步无需通过流血牺牲,战争这头猛兽永远被困于牢笼,销声匿迹。难道,这样的期待,真是无法实现的吗?
古时的哲人们曾多次畅想自己所期待的理想社会,儒家《大道之行也》的“天下为公”,陶潜的“桃花源”,都设想了一个没有纷争、没有不平的美好社会。古今中外的有志之士们无不对这样的理想社会心存期待,每个人都为自己心中的正义奋斗,期待着和平最终到来的那一天。与此同时,急功近利而又充满欲望的统治阶级继续着侵略,扩张着野心。人们说,真正的和平,就如水中月,镜中花,无法捉摸。
我却要说,世界大同不易,和谐共处不难。“维护和平”或“寻求发展”都不是战争的借口。
若是坚持霸权主义的国家停下对资源的掠夺,意图侵占更多领土的国家放下对土地的欲望,妄想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地方释怀偏霸一方的渴求,和平有何困难?若是领导者们也像人们一样怀着对和平真诚的期待,我们又怎会见到成千上万人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又怎会见到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战火和破败的家园的儿童,又怎会见到昔日小镇变作废墟、摩天大厦凭空倒塌?现代社会的文明已不适合用残暴的战争来拓宽道路,我们需要更深的思考。
总有一种期待,那是人们对和平安定发自内心的渴望,总有一天,这期待会化作力量,平息最后一缕硝烟,强者无所谓强,弱者亦不为弱,和平的鲜花开满整个世界。